『壹』 歷史上有姓寧的皇朝嗎
沒有。寧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41位。寧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五。需要注意:滿人後改姓為「寧」姓,漢族寧姓實為「甯」姓,漢字簡化以後,均為「寧」姓,特在此說明。
『貳』 中國歷史上出過60多位帝王的姓氏,其中有姓寧的帝王嗎
我國古代出了很多的帝王,其中一些姓氏就成為了帝王專業戶,其中一個姓氏就是劉姓。劉氏家族非常強大,他們在帝王時代一共出了60多位帝王,管理過8個王朝。
劉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它在堯舜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經過劉氏子孫的努力,劉姓成為了帝王之姓,劉氏後裔掌管過好幾個王朝,其中漢朝最為奪目。
漢朝是一個非常輝煌的朝代,它從劉邦開始興起,統治中原幾百年,期間出了漢武帝、漢景帝、漢文帝等英明的帝王,這些帝王都將國家治理得非常好,漢朝也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後來的人們,都自稱漢人,說漢語,現代社會還興起了漢服熱。可見,漢朝是一個非常有存在感的朝代。漢朝在劉氏後裔的治理下,延續了幾百年的時間,維持了幾百年的政治穩定,足以證明劉氏家族的出色管理能力。
經過時間的推移和漢朝的輝煌,劉氏後裔越來越多,一些劉氏子孫甚至跑到了匈奴等地區生活。中原地區的劉氏後裔就更多了,劉氏家族一代代遷移,目前劉姓已經遍布了全國各地。
如今,劉氏後裔依然活躍在我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行業,既有劉伯承等軍事家,也有劉翔等運動員,還有千千萬萬在自己崗位上辛勤工作的劉氏子孫,他們不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為國家添磚加瓦。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劉氏家族一直都在社會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叄』 寧氏很少見,姓寧的歷史名人有嗎
1、寧戚
寧戚(生卒年不詳)(應作甯戚,「寧」氏系後世訛傳),春秋衛惠公(公元前686年-前669年在位)時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現代甯(寧)姓始祖,衛國(今河南衛輝)人,早年懷經世濟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0年,齊桓公拜寧戚為大夫。後長期任齊國大司田,為齊桓公主要輔佐者之一。
2、寧調元
寧調元(1883—1913),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號太一,筆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華興會,次年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創辦雜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緝,逃亡日本。萍瀏醴起義爆發後,回國策應,在岳州被捕,入獄3年。
出獄後赴北京,主編《帝國日報》。1912年初在上海參加民社,創辦《民聲日報》。後赴廣東任三佛鐵路總辦。二次革命期間來滬,參與討袁之役。後赴武漢討袁起義,二次革命失敗後,寧調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義,年僅30歲。其詩篇激昂悲壯,風格沉鬱,作品多寫於獄中,著有《太一遺書》。
3、寧成
南陽穰(今河南鄧州)人,西漢酷吏。貪暴殘酷,武帝時任內史,後畏罪解脫歸家。再起為關都尉。人說:「寧成治,如狼牧羊。」他任濟南都尉時,執法十分嚴厲。後來任關都尉時,出入關的人都哀嘆:「寧見乳虎,無直寧成之怒」。後來寧成辭官回鄉經營,居然也大富大貴,家族昌盛。
4、寧越
(生卒年待考),中牟人(今河南中牟)。著名戰國時期周朝大夫。寧越家世代種田為生,但他感到種田太辛苦,便問朋友說:「怎樣才能免除種田的辛苦呢?」他的朋友說:「如果你能立志求學,苦讀散失年,就不用再辛苦種田了。」
寧越說:「那麼,別人休息的時候,我不休息;別人睡覺的時候,我不睡覺。我苦讀十五年,應當有所成就吧。」果然,寧越從此刻苦讀書十五年,因為品學兼優,周王室的成公就聘他為老師。終於實現了他的志願。
5、寧喜
又稱寧子、寧氏,謚悼子,寧殖之子。著名春秋時期衛國卿大夫。衛獻公姬衎三十~三十一年間(公元前547~前546),寧喜擔任衛國卿大夫。早在周靈王十三年(衛獻公十八年,公元前559年),衛獻公被寧喜的父親寧殖驅逐出國。
到了周靈王二十五年(衛獻公三十年,公元前547),逃亡在外的衛獻公派使者悄悄告訴執政上卿寧喜:「苟返,政由寧氏,祭則寡人。」於是,寧喜遂設計謀殺了衛殤公姬秋,迎衛獻公返衛國。
當時,老子的弟子、著名政治家文子聽說此事後就尖銳地指出:「寧氏要有災禍了!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他用「舉棋不定」的圍棋術語來比喻寧喜在政治上的優柔寡斷,指出其必因此而亡。
『肆』 古代帶寧字的皇帝年號有哪些
1.西漢 漢元帝:劉奭 竟寧 2.東漢 漢安帝:劉祜 永寧 3.東漢 漢靈帝:劉宏 建寧 4.漢少帝:劉辯 昭寧 5.西晉 元帝:司馬炎 咸寧 6.西晉 晉惠帝:司馬衷 永寧 7.東晉 明帝:司馬紹 太寧 8.東晉 哀帝:司馬丕 興寧 9。東晉 孝武帝:司馬曜 寧康10. 唐 唐昭宗:李曄 乾寧 11.宋 宋神宗:趙頊 熙寧12 宋徽宗:趙佶 崇寧 13. 遼 遼景宗:耶律賢 保寧
樓主,這都是我自己找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伍』 歷史上有那些姓寧的偉大的人物
寧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八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五。
寧調元:字仙霞,別號大一。湖南省醛陵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在日本參加同盟會。次年創辦《洞庭波》雜志(後更名《漢幟》)。萍例醛起義爆發,回國趕往參加,在岳州(今岳陽市)被捕。三年後獲釋,至北京辦《帝國日報》。武昌起義後在兩湖從事革命工作。民國元年(1912年)在任上海《民聲日報》主編,旋任廣東三佛鐵路總辦。民國2年宋教仁被暗殺,到漢口秘密活動討袁,被黎元洪逮捕,在武昌遇害。年40歲。有《太一遺書)留世。
寧 俞:衛國大夫,就是大名鼎鼎的衛武子,賢明忠勤,於衛文公有道之時,無事可見,當衛成公無道之日,卻不避艱險,被孔夫子極口贊美為「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寧 戚:春秋初期衛國人,修德不用而商賈,宿於齊國的東門之外。有一天,率先稱霸諸侯的齊桓公夜出,聽到他飯牛扣牛角而歌,從歌詞中,知道他的賢德,就命管仲迎拜為齊國的上卿,表現得果然高明,後來還進一步繼管仲為齊相,千古垂名。
寧 玉:元朝將軍,能拉強弓,力大過人,為朝廷立功而當大官,他雖是武將,但很有修養,謙虛待人,深受贊揚。
『陸』 寧姓歷史名人
『柒』 百家姓中的寧姓在歷史上有沒有一兩位傑出的人物比方宰相將軍
寧戚:衛國人,春秋時齊國大夫。他懷才不遇,隱於商賈,宿齊東門外。桓公外出他正在喂牛,叩角而歌。桓公聞而異之,謀於管仲。管仲根據他的擅長,向桓公推薦,遂任為大田(農官),後拜為大夫。
寧成:南陽穰(今河南鄧州)人,西漢酷吏。貪暴殘酷,武帝時任內史,後畏罪解脫歸家。再起為關都尉。人說:「寧成治,如狼牧羊。
」寧純:欽州欽江(今屬廣西)人,唐代官吏。世為俚帥。父為寧宣,隋時為合浦太守。唐高祖武德中歸唐。父亡後,以純為越州刺史。善撫眾,能以詩書教其宗人,民俗向化,徙刺合州
。寧賡: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唐代官吏。僖宗廣明中黃巢起兵,賡與弟寧袞統鄉兵拒之,守饒、歙二州。官至御史大夫
寧濤:華州華陰(今屬陝西)人,宋代畫家。善畫,師范寬,多作關右風景,以精雅稱
寧智:絳州曲沃(今屬山西)人,北宋學者。舉鄉貢進士。通《五經》,教授晉絳。其德性學問,為時所重
寧正:鳳陽府壽州(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沉著有膽略,隨朱元璋征討四方,並屯田數萬頃,兵農饒足,積功至四川都指揮使,後守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