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侵略有功,殖民有利
殖民侵略有功論是一種顛倒是非黑白的歪理邪說,是一種典型的強盜邏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在殖民主義者的殖民歷史上,殖民主義的表現形式在各個歷史時期是不一樣的。在資本主義初期,殖民主義的表現形式大都為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裝佔領、海盜式掠奪、罪惡的奴隸貿易、海外移民等。到了自由資本主義階段,殖民主義的表現形式有了某種改變,主要通過貿易形式把不發達國家、民族和地區變成自己的商品傾銷市場、原料掠奪地以及廉價勞動力和雇傭兵的來源地。
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以後,除了繼續採取上述各種手段,資本輸出也成為殖民主義者剝削這些國家、民族和地區的主要形式。殖民主義者通過政治貸款來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的政治、經濟命脈。西方的殖民統治曾經大大地促進了西方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
可以這樣說,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本質上是聯系在一起的。剝削和奴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也就是將別國殖民地化,是資本主義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2)當然我們也承認,西方殖民勢力統治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之後,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利益,必然要按照其面貌和意圖去改造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這個過程中,它們會不可避免地向這些國家和地區傳播資本主義的文明,比如,把一些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管理經驗和科學技術引入這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
再如,外國資產階級為了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為了維護侵略權益,以及滿足再生產的需要,也興辦了一些近代工業和設施。毫無疑問,這些在客觀上會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誠如馬克思所指出的,殖民主義者一定程度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
(3)但是,絕對不能因此過分誇大殖民統治的積極作用,更不能如前面所說,把殖民主義者看作傳播文明的天使,看作引領歷史前進的先賢,看作救世主。因為,更本質的是殖民主義者實行殖民統治的根本目的決不是要把這些國家和地區變成資本主義國家,也決不容許這些國家和地區真正走上現代化,甚至讓它們由自己的經濟附唐變成自己的經濟競爭對手。
且不說殖民主義者在殖民掠奪中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施行的種種令人發指的暴行,如通過戰爭賠款、投資利潤以及欺詐貿易等攫取大量財富,僅僅通過強迫這些國家訂立的各種條約,它們取得的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方面的種種特權,就像一根根巨大的繩索,把被壓迫民族捆綁得死死的。
從而扼殺了這些民族新政治、新經濟的生機與活力,無恥地剝奪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生存、發展的權利。因此,殖民主義的本質是資本一帝國主義通過軍事征服、政治控制、經濟掠奪以及文化滲透,佔領、奴役和剝削弱小民族、國家和落後地區,並將它們變成附屬於自己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這種本質必然要給弱小民族、國家和落後地區帶來災難。
(4)無論是從主觀動機還是從客觀效果來看,殖民統治都沒有使弱小民族、國家和落後地區真正走向現代化。殖民主義者來中國的主觀目的正如馬克思所批判的那樣,是「為極其卑鄙的利益所驅使」,而決不是為了給中國帶來近代文明,來幫助中國發展。
② 批判殖民侵略有功的強盜歷史觀是什麼
全球一體化的觀點,從地理大發現到大航海時代。地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經濟全球化。任何一個國家都躲不開!
殖民者雖然給原住民帶來了災難,但是他們也帶來了文明的曙光啊!
③ 你怎樣看待 侵略有功,殖民有利這個觀點
簡答 侵略的目的就在於掠奪資源和財富,它對於被侵略者是一種長久的傷害,殖民是為了擴大領土和勢力范圍,其根本目的還是掠奪和佔有。對於被侵略被殖民的哪個國家或是民族,始終都是痛苦的經歷。而我們不能僅從個別地區的單一時間段來對被侵略和被殖民的國家所遭受的創傷和獲得的結果來做評價。例如香港或是澳門,很小地區的很窄的時間段不能反映歷史的經歷。難道能說狗日的小日本侵略中國有功嗎?能夠說被殖民者佔領的美洲的印第安人獲益了嗎,他們沒有社會地位被趕到環境惡劣的西北部。侵略有功的觀點就錯在割裂了歷史、被表觀蒙蔽了真相,被短期的繁榮掩蓋的民族的傷痛、掩蓋了燒殺搶奪的惡行。 詳情 從總體看五次侵華戰爭是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 (1)持"侵略有功"觀點的人,片面誇大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刺激中國商品經濟發展一面的作用,並愛以毛澤東的話作為自己的理論依據.他們引用別人文章時犯了斷章取義的毛病.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分析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的作用時,首先指出:"中國封建社會內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接著,他指出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對中國社會起了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基礎,破壞了城市的手工業和農民的家庭手工業"."促進了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就是帝國主義勾結中國封建勢力壓迫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這兩種相反的作用究竟哪一方大,毛澤東未直接進行量化比較,但是傾向性是很明確的.他寫了上面這些話之後接著說:"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帝國主義列強的目的和這相反,它們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為了證明這個重要論斷,他以很長的篇幅,從軍事,外交,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數列帝國主義殘酷統治中國和壓迫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十大罪狀,並指出帝國主義在中國畫的不是資本主義的圖畫,而是一幅"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國的血跡斑斑的圖畫."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的論點更為鮮明,他指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反對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代史.歷來中國革命的失敗,都是被帝國主義絞殺的,無數革命的先烈,為此而抱終天之恨."可見,毛澤東認為帝國主義侵略從總體看是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這在理論上是完全站得住腳的.西方資產階級是以剝削本國工人的剩餘價值和掠奪海外殖民地財富發展起來的,如果殖民地民族資本主義大發展,都成了資本主義強國,帝國主義列強就無法生存了.因此,它們是不允許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 (2)從實際情況看也是如此.有人企圖以1840年時中國沒有鋼,煤,電,到1949年時能產鋼90萬噸,煤6000萬噸,電60億度的事實證明"侵略有功",這更是不值一駁的.上述推論能夠成立的唯一前提是,如果沒有列強的侵略,中國將永遠停留在1840年水平上靜止不動,然而這種可能性是絕對不存在的.生產力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的歷史過程,尤其是世界進入近代形成統一市場之後,更是如此.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不能超然於統一的世界市場之外.中國是一個大國更不能例外.如果沒有帝國主義的侵略,通過正常的國際貿易交往,如同今天我們和外國關系那樣,中國經濟發展肯定會快得多.兩次鴉片戰爭後,在被迫開放情況下發生的洋務運動的歷史教訓說明了這一點.當時,中國農村的封建自然經濟正在瓦解,出現了發展民族工商業的良好機遇.但是,在洋務運動的30多年中,由於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封建壟斷的洋務企業的壓迫,艱難發展起來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弱小得可憐,一開始就不景氣.而有較大發展的官僚買辦資本,從它起家開始就成為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中國的經濟基礎,中國民族資本發展的障礙(關於洋務運動我們在後面章節中還要詳細介紹). (3)還必須看到,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支持清政府搞洋務運動,這只是它們對華政策的一個次要方面,主要的方面是入侵者發動一系列戰爭,通過各種渠道掠走中國財富超過1000億兩白銀.在這種空前殘酷的掠奪面前,中國還能進步嗎 18世紀前半期,中國生產力水平不說超過歐洲的話,起碼也是和歐洲相當的.經過200年,到20世紀前半期,由於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敗,特別是由於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均國民產值的差距幾乎擴大到100倍.這就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功勞"! 3,在國家主權喪失的情況下,入侵者開辦的實業不利於中國近代經濟發展 帝國主義在中國開辦實業,究竟為誰服務 要看清這件事的本質,不能離開主權問題.認為帝國主義在中國修鐵路,開礦山,建工廠,辦學校,奠定了中國現代文明基礎的人,恰恰是忽視了這個極端重要的問題,所得的結論也就完全錯了.近代世界中,主權乃民族國家之命脈所在.在五次侵華戰爭的打擊下,中國的主權實際已經喪失.這樣,入侵者開辦的實業,既不會給民眾帶來自由,也不會根本改善中國的社會狀況.對中國來說,這一切不僅不是傳播文明的事業,而是帝國主義壓迫,奴役自己的工具.入侵者爭先恐後搶著在中國修鐵路的事例,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從19世紀60年代中葉起,帝國主義開始在中國修鐵路.他們把修鐵路看成控制和掠奪中國的一種戰略手段.修築某條鐵路,就意味著能控制這條鐵路沿線,使自己勢力深入中國廣大內地.以貸款方式強制性地替中國修鐵路,還能得到各種附帶的有利條件,而且投資本身也可獲得巨大經濟利益.因此,清政府一開始是竭力阻止外國人在中國修鐵路的.甲午戰爭以後,清王朝已無力與洋人較量,於是就出現列強在中國搶修鐵路大戰的場面.1898年,清政府以年息五厘,九扣匯付,如不能如期還本付息,由比利時公司接管一切權利的苛刻條件,向俄,法,比財團借款450萬法郎,簽訂修築蘆(蘆溝橋)漢(漢口)鐵路合同.法國公使欣喜若狂,聲稱獲得這個讓與權,是"一次決定性戰役"的勝利.為抗衡三國行動,英國立即向清政府提出修築5條鐵路的讓與權,條件與修蘆漢鐵路完全相同.並告訴清政府,除非"立即同意",否則"將採取相應行動".英國為搶奪築路權利,公然以發動戰爭相威脅,這很難說是為了奠定中國現代文明的基礎.經過多次爭奪較量,到1904年時,中國的鐵路幾乎全被列強瓜分.因此,在被迫開放的中國,作為近代文明象徵的鐵路,已變成了帝國主義搜刮中國的利器,它使得本已十分落,後的中國經濟,變得更加貧窮衰弱.開礦山,建工廠,辦學校和修鐵路的作用一樣,由於篇幅的限制,這里不再一一分析了.
④ 如何看待殖民有功論
1.殖民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簡潔的傳播了先進的技術給殖民地。
2.歷史上的侵略者為了掩蓋自己在侵略別國時對別國造成的災難和對別國人民所犯的罪行,反而把自己的侵略說成是一種歷史進步的說法.
3.被侵略國主權和利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人民遭受了侵略者的壓迫剝削,甚至大規模屠殺,差點亡國.所以反對侵略有功論. 4..盡管被侵略國經濟科技政治都比較落後,但歷史是進步的,封建制度遲早被資本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遲早被社會主義代替,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沒有遭受侵略也一樣會進步,只是時間問題. 5.一個國家若是國土面積很小,人口又很多,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向外擴張領土,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向來就是能撈到第一桶金的人,那樣的人自是有功之人, 6.它的那樣的一次行動使得國土面積一下多了很大一部分, 7.若是國家正要更進一步的發展,正好那塊新有的土地上又具備他們國家發展所需的資源,那不是對這個國家有利嗎! 8,但這的假設的前提是全世界正面臨著新的變革或發展機遇,否則假設不成立。
⑤ 有人說西方烈強的殖民侵略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文明,你如何認識這一觀點殖民侵略的本質是什麼
這個觀點片面強調「侵華有功論」。殖民侵略的本質是資源掠奪和殖民擴張。
在某種程度上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對中國的小農經濟產生沖擊,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文明,但是從根本上說是帝國主義的侵略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落後。
眾所周知,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民族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階級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兩大主要矛盾。而帝國主義的侵略是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原因,因此,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控制、操縱中國,阻礙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主要表現在:政治上踐踏中國主權: 割占土地;強行租借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強迫開放通商口岸;控制海關、司法、航海、外交主權等等。
經濟上操縱中國經濟命脈:壟斷航運、工礦企業、鐵路等行業;通過銀行實施金融控制;以大量政治性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和各個方面;利用特權向中國傾銷商品和輸出資本,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無法與其競爭,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文化上:通過辦醫院、學校、報紙和吸引留學生等手段實施文化侵略,灌輸殖民主義思想。
此外,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戰爭侵略和掠奪,給中國人民帶來無法估量的物質損失和精神傷害。
帝國主義列強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殺人放火,搶劫財物,無惡不作,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總之,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是阻礙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首要力量。
當然,由於外國資本主義侵入,對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起了很大的解體作用,給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造成了某些客觀的條件和可能。但這與西方殖民主義叫囂的「侵華有功論」截然不同。
第一,這種作用是客觀發生的。 西方列強侵入中國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為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要把它變為其殖民地。中國之所以沒有完全淪為殖民地,主要是因為中國人民的堅決反抗,加之各帝國主義國家在華利益矛盾而未能成功。至於在它的影響下出現了資本主義則完全是一種客觀效果,正如馬克思所說「它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
西方列強侵入中國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為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要把它變為其殖民地。中國之所以沒有完全淪為殖民地,主要是因為中國人民的堅決反抗,加之各帝國主義國家在華利益矛盾而未能成功。至於在它的影響下出現了資本主義則完全是一種客觀效果,正如馬克思所說「它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
第二,這種作用是有限的。如果說19世紀40-60年代有這種作用的話,那麼70年代以後,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這種作用不復存在,相反,成為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最主要的障礙。
如果說19世紀40-60年代有這種作用的話,那麼70年代以後,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這種作用不復存在,相反,成為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最主要的障礙。
因此,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的首要對象。反帝斗爭貫穿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始終。但是由於不同時期帝國主義侵華的方式不同,反帝有不同的內容與形式。如帝國主義直接利用戰爭形式侵華,反帝則表現為抗擊外來侵略的戰爭形式。更多時候帝國主義侵華是通過控制中國封建勢力而實施侵略,反帝則通過打擊帝國主義的侵華工具--本國封建勢力來進行。
綜上所述,帝國主義侵略是中華民族落後的總根源,弊大於利。
PS:歷史課里提到過哦,也解了我長久的利弊疑惑,希望對你同樣有用。
⑥ 侵華有功論是否正確
(1)帝國主義侵華有功論:
近來有些人為帝國主義的侵華大唱贊歌,認為西方侵略帶來了文明,進步。他們認為西方入侵是「東方名族走上現代文明的唯一現實良機」。如果沒有西方的征服,「人類,特別是東方各名族所有優秀的自然才能將永遠沉睡,得不到發展」。他們甚至還認為那種把帝國主義與中華名族的矛盾看做近代中國最主要的矛盾,把名族利益看做最高利益的觀點,「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是脫離了客觀歷史事實」。因此他們認為,對於西方的侵略,「馬克思主義者不但不應當指斥,而且還要加以鼓勵,幫助。」
(2)帝國主義侵華的危害: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盡管西方發達國家的資產階級在各自國家的內部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打敗了封建主義,建立了資本主義的制度。但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殖民侵略活動卻並不是以幫助落後地區發展資本主義為目的,而是將它們作為資本原始積累的對象和外國工業資本家剝削的對象。為了在中國掠奪財富,把中國變成商品傾銷的市場,西方殖民者不惜採用種種手段,諸如鴉片走私,武力入侵,不平等貿易,商品輸出等。
(3)我的觀點:
客觀上來說,帝國主義侵華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的產生和發展,加速了封建制度滅亡的步伐;不能否認,帝國主義的入侵確實對
中國產生的影響有積極地一面,但是卻不能說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有功。
首先,從侵華戰爭的性質來看。
帝國主義的入侵首先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這一戰爭性質決定了帝國主義的
入侵是一場赤裸裸的掠奪。因而無論它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都無法說他的
侵略有功。它都會成為一場罪惡之戰。帝國主義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無論
從哪個方面講,中國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而它對中國積極方面的影響遠遠不足
以補給消極的影響。
其次,從帝國主義侵華的目的來看。
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目的,絕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要把中國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以方便它們的資本輸出。帝國主義的的侵略在不自覺中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帶來了比較先進的生產方式,但是它們的主觀目的仍是追求在華的最大的利益。它們為極卑鄙的利益所驅使,對中國軍事上進行打擊,政治上進行控制,經濟上進行掠奪,文化上進行壓迫。正如馬克思所說,帝國主義侵華即使有一定積極作用,那也只是充當了歷史不自覺的工具。
再次,從帝國主義侵華的手段來看。
1向中國發動了多次的侵略戰爭。如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通過侵略和壓迫,把中國逐漸變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用戰爭打敗中國之後,帝國主義列強不但佔領了中國周圍許多原由中國保護的國家,而且還搶去或「租借」了中國的部分領土。
2.迫使中國簽定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並且取得了在華駐扎陸軍和海軍的權利,取得了領事裁判權,並且把中國劃為幾個帝國主義的勢力圈。
3.通過不平等條約,控制了中國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並且控制了中國的海關和對外貿易,控制了中國的交通事業,這樣更能方便它們傾銷自己的商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工業品的市場和農業的原材料基地。
4.在中國經營許多輕工業和重工業的企業,以便直接利用中國的原料和廉價勞動力,並對中國資本主義進行直接的經濟壓迫,直接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
5.通過借款給中國政府,並在中國開設銀行,壟斷了中國的財政和金融。這樣就更加壓制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在金融和財政上扼住了中國的咽喉。
6.創建了一個買辦和商業高利貸的剝削網,以便它們剝削廣大中國的農民和其他勞苦大眾。
7.勾結中國封建地主階級和軍閥,把他們變成在華的統治工具,以便維持自身在華利益。
8.為了製造軍閥混亂和鎮壓中國人民,帝國主義列強供給中國反動政府以大量的軍火和大批的軍事顧問。
9在中國進行精神控制,包括傳教、辦醫院、辦學校,辦報紙、和吸引留學生等,其目的在於造就服從它們的知識幹部和愚弄廣大的中國人民.
10 「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大舉進攻中國,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使中國逐漸論為日本的殖民地。
最後,從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性來看。
帝國主義的入侵使中國走向了近代文明,這是它為中國帶來的最鮮明的積極影響。但是,從中國近代發展看來,早在明代,中國已經自身孕育了資本主義萌芽,自帝國主義入侵之後,中國自身的資本主義萌芽被扼殺在搖籃之中。由此看來,即使沒有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也會逐漸走向資本主義。
總之,在西方帝國主義侵華近百年的歷史中,中國名族的利益蒙受極為慘痛
的損失。西方殖民侵略帶來的是巨大災難,而不是什麼文明,進步。世界上沒有
任何一種以犧牲名族利益的災難為代價的進步稱得上是文明行為的。
由此看來,帝國主義侵略有功論完全屬於謬論,是帝國主義給自己的侵略行
為找的一個借口。
⑦ 如何評價侵略有功,殖民有利
這句話屬於歪理邪說,殖民是為了擴大領土和勢力范圍,其根本目的還是掠奪和佔有。
殖民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簡潔的傳播了先進的技術給殖民地。歷史上的侵略者為了掩蓋自己在侵略別國時對別國造成的災難和對別國人民所犯的罪行,反而把自己的侵略說成是一種歷史進步的說法。
殖是繁殖,孳生之意。殖民則指強國向它所征服的地區移民,並掠奪原當地人民的利益。現指資本主義國家把經濟政治勢力擴張到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掠奪和奴役當地的人民(即殖民主義)。
殖民是一個大國在國外尋求並獲得對經濟上、政治上和文化上不發達地區的佔有權的過程。從15世紀開始,在重商主義原則的刺激下,以英國葡萄牙西班牙為首歐洲國家在南、北美洲、亞洲以及各大洋的島嶼上獲得了大片殖民地。
1870年以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引起的帝國主義擴張又使得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在非洲、澳大利亞以及亞洲尚未淪為殖民地的地區取得了大片殖民地。1898年美西戰爭以後,美國廣泛地參加了殖民活動。
殖民的最基本的意思是通過各種手段,把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像養牲畜一樣養起來,然後獲得他們的勞動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