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韓國教科書里的中國歷史是怎樣
學習歷史不能僅從一方面考慮,要站得高一些,視野廣闊一些,歷史上各個國家的歷史課本上面,都會寫本民族如何強大,而韓國,美國,日本這三個國家在歷史上都與我國有些淵源,那麼這三個國家的歷史課本上是怎麼描述我國的呢?
第一:日本
日本和我過是一衣帶水的國家,隔海相望,自古以來就有貿易往來,有氣勢在唐宋時期,日本的建築,服飾,文化,教育,語言,飲食等等都深受中國的影響,那麼在日本的歷史課本上面是怎麼描述中國的呢?
另外在蒙古帝國和元朝上,美國也沒有區分,而是認為元朝就是蒙古帝國帶有明顯的偏見,大體上是沒有什麼毛病的。還是比較客觀的看待。
B. 韓國人畫的古代中國地圖,看起來有多麼的好笑和荒唐
網上大規模的流傳一些韓國人畫的中國古代歷史地圖,這些地圖對朝鮮半島的疆域過分誇大,甚至都到達了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有人戲稱「韓國在長江北,越南在長江南,而中國在長江里遨遊了5000年」。那麼這些地圖真的是韓國人眼裡的中國古代地圖嗎?小編將韓國教科書中的中國歷史地圖列出並加以分析,以正視聽。
清朝版圖
綜上所述,韓國人畫的中國歷史地圖總體上還是比較客觀的,只是在遼東地區會出現了一些問題,往往會把遼東劃入箕子朝鮮或者高句麗等。而唐朝之後的由於疆界線比較明確,因而畫的比較准確,沒有誇大,也沒有刻意畫小。
C. 【有問必答】現在的「韓國」在中國的古代被稱為什麼國拜託各位大神
韓國為什麼叫韓國 我國史籍稱古朝鮮人為「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他們散布於滿洲地區、中國東部沿海、長江以北和韓半島(朝鮮半島)。東夷人中有一個神話,說傳說的立國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親和一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這樣的部落在古代我國南方有許多)的女子所生。據說他於公元前2233年開始統治,他的後代在朝鮮「黎明寧靜之國」、「朝日鮮明之國」執政達一千餘年。當周朝伐殷時,東夷人逐漸移向滿洲和韓半島(朝鮮半島),在中國的戰國時代,黃海西岸的東夷同周朝人發生沖突。這導致他們大部向滿洲南部和朝鮮半島遷移。 「韓」與「朝鮮」 作為一個政權的稱號,傳說中周之前的檀君朝鮮、周時的箕氏(箕子所建,為殷商的後人)朝鮮和秦漢間的衛氏(漢移民衛滿所建)朝鮮其疆域都位於大同江之北,而大同江正是中國和韓半島的傳統疆界(直到朱元璋時才將這一界限撤退到鴨綠江),但在漢武帝出兵東北滅掉衛氏朝鮮之後,「朝鮮」一名便從歷史上消失,後來韓半島上出現的政權在李氏朝鮮之前再也沒有用「朝鮮」作過國號,朝鮮只是作為一個歷史上的地理名詞被偶爾提及,並且是用來表示位於中國之內的一個邊疆地區。我國明朝初年,高麗國的大將李成桂在篡權後為討好朱元璋而起用「朝鮮」這個國號,「朝鮮」本來與韓半島的關系並不大。 現在看看「韓」的由來,前面說過,東夷大約在我國戰國時期大部遷往滿洲南部和韓半島,東夷還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滿洲地區的徙貊和居住在韓半島上的韓族人,他們都屬於通古斯族,語言上屬阿爾泰語系。根據我國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的記載,當時半島上的韓主要分為馬、辰、弁三種,馬韓有54國10餘萬戶,辰韓、弁韓各有12國,共約四、五萬戶。馬韓的一部——百濟、弁韓的一部——新羅在韓族兼並戰爭脫穎而出,成為兩個大國,新羅後又聯合唐朝滅掉百濟、高句麗,第一次統一了韓半島;新羅衰微後,半島進入三國時代,其中的後高麗再次統一韓半島, 建立了王氏高麗,再後來,便是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鮮,已如前述。從這一歷程可以看出,韓 國的「韓」出自半島的土著韓族,古代的「三韓」是其代表。在朝鮮分裂之前,朝鮮其實已經叫做韓(抗戰時在中國的流亡政府就稱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這是朝鮮的最後一位君主李熙在被 日本吞並之前改的國號。而此前朝鮮歷史上從未以韓作過國號,那麼改國號的根據何在呢? 「韓國」的由來 如此看來,在東夷遷韓以前,韓這個名稱本來與韓半島的關系並不大;在周朝時,韓則是半島上的土著,現在的朝鮮(或稱韓)民族主要是以半島南部的韓人為 主體,融合了漢人、徙貊人、朝鮮人、夫餘人、高句麗人、女真人等形成的,此「韓族」只是借用了古代東夷一部的名字而已。 大家知道,春秋時有一個韓國,位列五爵第二等——侯爵,雖然是周室近親,但國家太小,不久韓國便被晉國滅掉,其統治者進入晉國繼續做貴族,《詩經·韓奕》中說:「溥彼韓城 ,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由此可以知道,周天子只是封了一個宗室到韓城,但其地的人民則大部是異族正與燕國、巴國等的情形類似。其中的追和貊即為前述的韓族人和徙貊人,而作為東夷之一的這個韓是在不斷遷移著的,被晉國吞並的那個韓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後來三家分晉,韓國才得以復國,這是題外話。)金庠基在《韓徙貊移動考 》中,根據《詩經·韓奕》篇和王符的《潛夫論》等文獻的研究,詳細考察了古韓族人的移動,並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岐周之西向陝西韓城遷移; 第二個階段從那裡移到河北固城一帶;第三個階段再從那裡朝韓半島一帶移動。 因此,半島的韓和中原的韓其實是同源的,都出自韓城。而韓城之 「韓」恰恰來自韓族人之「韓」, 可見,韓國國名取子韓族族名,而韓族是東夷的一個部落,所謂「夷」是我國古代華夏族對於邊民的統稱,所謂東夷、西狄、北戎、南蠻。朝鮮半島上的「韓族人」與我國歷史上的韓國人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D. 古代韓國(朝鮮、高麗等)有什麼畫
http://ke..com/view/46401.htm
高麗時期文化藝術十分發達。公元1077年燃燈會上,550名歌舞者演唱歌謠和表演「四字舞」。當時曾編制過《十精歷》、《七曜歷》、《太一歷》等歷書,出版了《禮記正義》70卷、《毛詩正義》40卷以及《本草括要》等醫書和《三國史記》等史書。高麗文化藝術尤其突出地表現在印刷技術和陶瓷工藝上。高麗早在12世紀末就發明了金屬活字,把它用於印刷業,比歐洲首次使用鉛字早200多年。高麗瓷器享譽海內外,其中以青瓷最為著名。高麗青瓷色澤幽雅柔和,圖案美麗和諧,花紋獨特大方,形狀多樣奇巧。古代工匠們在淺藍翡翠底色上用鑲嵌法燒制出河邊戲水鴛鴦、蘆葦叢中的大雁、彩雲、仙鶴、花卉、蝴蝶等圖案,式樣有龍頭形筆筒,鴿子、水鴨形的硯滴,麒麟、荷花形的香爐,石榴、春筍、葫蘆、甜瓜形的水壺、花瓶、酒壺、瓷枕、瓷盒等。這些珍貴的工藝品充分顯示出高麗人民的創造智慧和工藝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