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社會進步及其標准.怎麼做
生產力是全部社會歷史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而且它具有決定性;
這個標準是客觀的,科學的,其客觀性是指每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總是一種既得力量,其科學性是因為,它本身是由物質因素所構成,它的發展程度可以用物質手段精確測定;
這個標準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是統一的。
② 怎樣理解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標准
1、生產力是全部社會歷史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而且它具有決定性;
2、這個標準是客觀的,科學的,其客觀性是指每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總是一種既得力量,其科學性是因為,它本身是由物質因素所構成,它的發展程度可以用物質手段精確測定;
3、這個標準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是統一的。
生產力高,就能生產出更多物質,就能提高人民群眾最需要的醫療、教育、就業、住房、養老社會福利保障和安寧的社會環境。
所以,檢驗生產力是不是提高,只要看人民群眾最需要的醫療、教育、就業、住房、養老社會福利保障和安寧的社會環境是不是提高了。
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也趨向全面發展;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同時意味著人的逐步解放。因此,用生產力標准所作的評價與用價值尺度所作的評價終究會在社會歷史的總體發展中殊途同歸,達到統一。在這里,關鍵是要全面地、准確地理解生產力的發展。從完整的意義上來說,生產力的發展不僅僅指經濟上的增長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包含著人的因素的發展。馬克思在生產力問題上所作的思想變革,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生產力不光是從客體的角度去理解,同時也從主體的角度來理解,這就是第一次把生產力與人的本質力量聯系起來,認為生產力的發展就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展現。
在一定生產力發展階段,人類發展往往以犧牲多數的個人,甚至犧牲整個階級為代價。既然兩種尺度的矛盾關系就產生於現實的生產過程之中,那麼,要實現兩種尺度的統一,其基礎也只能是發展生產力。而要發展生產力,就必須對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各種經濟關系、社會關系以及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等進行相應的變革,從而為社會全面進步提供條件支持。
③ 評價社會進步的標準是什麼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社會進步的標準是綜合的,包括經濟、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標准。其中生產力發展水平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最高標准和最終標准。
④ 判斷社會進步的最根本標準是
判斷社會進步的最根本標準是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是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根本標准。這是因為生產力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內容:生產力發展是實現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條件;生產力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集中體現,是社會文明發展水平的根本標志。
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是生產力要素構成的系統與其所處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環境構成的體系聚合匹配的結果。
(4)社會歷史進步的標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生產力的性質
生產力不但具有縱向性,還要具有橫向性。原始社會形態以來,勞動者和勞動對象幾乎沒有發生本質的變革(勞動者還沒有完全和動物脫離開來,勞動對象還是水、土地和植物),唯有勞動工具發生了石器、銅器、鐵器、機器、電器,五種「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
石器、銅器、鐵器可以根據製造工具的材料進行判斷;機器是用機械能做功的裝置;電器是用電磁能做功的裝置。成熟的石器生產力決定原始社會形態。
成熟的銅器生產力決定奴隸社會形態;成熟的鐵器生產力決定封建社會形態;成熟的機器生產力決定資本社會形態;成熟的電器生產力決定共產社會形態。
⑤ 社會進步的評價標準是什麼科學研究中如何堅持這一標准
第一,要看在這種社會制度下,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
生產力是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們選擇和建立某種生產關系,選擇和建立某種社會制度,實行某種路線,作出某種決策,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社會生產力,以解決自己的吃、喝、穿、住等問題。我們所以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更快更好地發展社會生產力。因此,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應當作為評價判斷社會制度的第一個標准。
歷史表明,發展社會生產力與改善某些社會成員的生活,未必是正相關的。蘇聯在一個時期,社會生產力與科學技術發展很快,成為超級大國,但蘇聯人民的生活長期得不到相應的改善。我國的經驗是,如果搞唯GDP,經濟指標上去了,人民的生活,特別是人民的生活質量未必能相應改善。因此,評價一個社會,僅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不夠的。
第二,要看在這種社會制度下,人的生存狀態是否能夠得到不斷改善。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是社會的主體。一切社會活動、社會變革,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人的需要。人們發展生產力,有著明確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人們建立某種社會制度,直接目的是為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但發展生產力又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和發展。離開了人的需要,一切社會活動包括生產力的發展,就沒有任何意義,或大大降低了其意義。
人的需要,首先是解決吃、喝、穿、住,提高生活水平,但不限於這些,實際上,人的需要比這些廣泛得多,還有教育、文化、科學、藝術、宗教等方面的需要,還有參加社會活動和政治活動等方面的需要,人的權利和價值的實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等等。社會越發展越是這樣。因此,我提出人的生存狀態的概念。良好的社會制度,必須要保證人的生存狀態不斷得到改善。這應當視為評價判斷社會制度的最高標准。
以上兩條標准,實質上是實踐標准在社會領域的具體化。
⑥ 什麼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既包括物質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
社會進步是指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合乎規律的前進運動,社會形態的更替是社會進步的過程。社會進步和發展既包括物質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社會文明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主要信息:
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衡量社會進步的標準是綜合的,生產關系的性質、政治法律制度、科學文化發展水平和道德風尚都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標准,而生產力發展水平則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標准。這是因為:生產力是全部社會歷史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而且它具有決定性。
這個標準是客觀的,科學的,其客觀性是指每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總是一種既得力量,其科學性是因為,它本身是由物質因素所構成,它的發展程度可以用物質手段精確測定;這個標準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是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