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大戰役不得不看
是的
這三場戰略決戰中,解放軍用了三個不同的戰術,分別是遼沈戰役中關門打狗,淮海戰役中中間突破,平津戰役中「先打兩頭、後取中間」。今天就給大家說說解放軍的這三個不同戰術和效果。
一、遼沈戰役「關門打狗」。遼沈戰役爆發前,東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被分割在長春、沈陽和錦州三個孤立的據點。在解放軍的攻擊下,國民黨軍隊一面妄圖依靠具有堅固防禦工事的大城市負隅頑抗,另一方面又准備撤向關內加強華中防禦,正處於是撤是守舉棋不定的困境。為了防止東北國民黨軍隊撤入關內與華北國君匯合後加大華北解放軍的作戰壓力,中央軍委毛主席等人決定阻止敵人南下入關,採取就地殲滅的方針,即「關門打狗」「瓮中捉鱉」。具體而言就是,解放軍迅速攻克錦州,切斷了東北國民黨軍隊通往關內的唯一通道,最終把敵人圍困在沈陽、長春等大型城市並全部殲滅。
二、淮海戰役「中間突破」。遼沈戰役後,解放軍隨即發動了淮海戰役。當時蔣介石為確保南京的安全,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布下重兵防守,安排的兵力達80餘萬人。針對國民黨的這一軍事部署,中央軍委毛主席等人決定對敵人實行「中間突破」、就地殲滅的作戰方針。具體而言,就是解放軍首先在徐州附近的碾庄作戰,控制隴海線(東西方向),切斷敵人的海上逃跑路線,形成包圍徐州,兵臨江淮的架勢。接著,全力搶占徐州到蚌埠的戰略之地宿縣,控制津浦線(南北方向),防止國民黨軍隊從徐州逃亡蚌埠,再逃到長江以南。因此淮海戰役中,有在碾庄殲滅黃百韜兵團,在雙堆集殲滅黃維兵團,在陳官莊殲滅杜聿明集團,這三場圍殲戰。通過這三場圍殲戰,國民黨的80萬大軍一個也沒跑掉,全被解放軍吃掉。
三、平津戰役「先打兩頭,後取中間」。淮海戰役末期,華北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在東起唐山、西至張家口長達 500千米的狹長鐵路線上擺起「一字長蛇陣」,期望在戰爭中互相救援,並企圖在潰敗時從海上南逃或向西逃竄。能否穩住敵人,不讓它南逃或西竄,不讓它收縮集中,就成為能否取得平津戰役勝利的關鍵。首先,華北野戰軍在西邊將國軍分割包圍在張家口、新保安,「圍而不打」,堵死敵人的西竄的路。接著東北野戰軍迅速秘密入關,插在北平和天津之間,「隔而不圍」,切斷敵人的南逃的路。整個布置完成後,「先打兩頭,後取中間」,解放軍首先攻克了新保安和張家口兩地,接著又攻克天津。最後,陷入孤立絕境的北平國民黨軍隊被迫接受和平
2. 三大戰役的特點分別的什麼
三大戰役的特點:
遼沈戰役的戰術特點是"關門打狗"
淮海戰役的戰術特點是"先取兩頭,再中間突破"
平津戰役的戰術特點是先圍而不大,與淮海戰役相配合,待淮海戰役結束後,再"瓮中之鱉"
3. 初中歷史的中國歷史部分 關門打狗 的是哪一場戰役
淮海戰役
4. 三大戰役中的關門打狗瓮中捉鱉分別是哪兩次另一個戰役又是什麼
關門打狗是遼沈戰役。解放軍攻克錦州後,國軍包括五大主力在內的新一軍、新六軍等數十萬大軍就被關在東北了,分別在黑山、長春等地被殲滅。
瓮中捉鱉是平津戰役,天津攻克後,北平的守軍被困在瓮中,不得不投誠。
最後一次是淮海戰役,60萬大軍與80萬混戰。結果由於初期國民黨方面許多部隊的倒戈,造成淮海戰役國軍的全線被動,最終崩盤。
1、遼沈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中國共產黨稱之為遼沈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為遼西會戰,又作」遼沈會戰「。
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
2、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予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決戰性戰役。是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
3、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4)歷史關門打狗哪個戰役擴展閱讀:
三大戰役勝利的原因:
1、主要戰略思想
放眼全局,注重戰役間的協調配合,毛澤東作為一個偉大的戰略家,從全國戰局著眼,對三大戰役之間的協調配合做出了規劃。
2、針對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戰略方針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毛澤東針對三大戰役各戰場的不同情況制定了不同的戰略方針。
3、以攻打重點目標統率戰役全局
在東北戰場上,為了實現「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意圖,毛澤東明確指出應把錦州地區作為首要的重點攻擊目標:你們的中心注意力必須放在錦州作戰方面,求得盡可能迅速地攻克該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淮海戰場上,敵人的兵力部署呈現出「一點兩線」的十字架格局。為了實現「殲敵於淮河長江以北」的戰略意圖,毛澤東做出把殲滅黃百韜兵團和「截斷宿蚌路」作為本次戰役的首戰目標。
平津戰場上,針對敵人一字長蛇陣的兵力部署, 為了實現切斷敵人退路不讓敵人逃走以就地殲滅的 戰略意圖,毛澤東確立了「先打兩頭」的作戰方針,把 張家口、新保安及塘沽、蘆台等地區作為首攻的重點 目標。
5. 歷史上關門打狗的事件是哪一次
1、關門打狗
解釋:比喻將對方控制在自己勢力范圍內,然後進行有效打擊。
近義詞:瓮中捉鱉;反義詞:放虎歸山
2、歷史上比較著名的關門打狗事件,應該是遼沈戰役。
1948年9月,毛澤東認為大決戰時機已經到來,遂決定發起三大戰役,首先是在東北打,這就是遼沈戰役。
當時,國民黨東北主力大都聚集在長春、沈陽、錦州這三個孤立地區。怎麼打?毛澤東深思熟慮之後,果斷地決定,先打錦州之戰。
錦州位於東北的南端,是聯結東北和華北的一個戰略重點。先打錦州的好處是:
首先,吃掉防禦這地區的十萬余之敵,就切斷了東北之敵和華北之敵的聯系,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使得東北地區長春、沈陽之敵,都處於孤立無援之絕境;
其次,打錦州,必使錦州南北之敵前來救援,我們則可以趁機殲滅援敵;
第三,這樣再打沈陽就容易得手,而長春之敵也可能迫於大軍壓境而投降。
毛澤東這著打錦州的「關門打狗」棋一走,全盤皆活,不但打贏了遼沈戰役,而且有利於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如期順利地進行,促使全國勝利的提早到來。
6. 歷史!!!!!!!!!!!!
應該是淮海戰役。
三大戰役的特點:
遼沈戰役是關門打狗,各個擊破。
淮海戰役是中間突破,肢解敵人。
平津戰役是先打兩頭,後取中間。
7. 關門打狗出自
【關門打狗】漢語成語,意思是將對方控制在自己勢力范圍內,然後進行有效打擊。
出自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就是這個意思。』趙航宇說,『誘敵深入,關門打狗。』」
8. !關門打狗,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京戰役是什麼
是遼沈戰役.即打下錦州關上了通往東北的大門.杜聿明的軍隊不戰自潰.所以爭奪錦州-戰極其慘烈
9. 歷史上關門打狗的事件是哪一次
關門打狗指關起門來打狗,這樣狗就不會逃出門去,打狗這件事情顯得勢在必得,易如反掌。比喻有準備地打擊對方,使之無法逃避,進而進行有效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