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的歷史主要學習了什麼
我們那時候學習《中國歷史》,初三學習《世界歷史》。
❷ 初二歷史必背知識點(精華版)有哪些
初二歷史必背知識點(精華版)有:
1、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時間:1949年9月。
2、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2)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3、土地改革時間:1950年-1952年底。
4、一五計劃時間:1953年-1957年
5、一五計劃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6、一五計劃期間重工業成就:鞍山鋼鐵公司建成投產、長春一汽生產出第一輛汽車、製成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7、一五計劃期間交通運輸業成就: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車。
8、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時間:1954年9月。
9、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978年底),背景: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通過討論,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10、農村改革時間: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1)農村改革地點:我國首先從農村開始改革。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2)農村改革改革方式: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3)鄉鎮企業改革:改革中,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11、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的建立。
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後來又增設了海南經濟特區。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對於引進外資、國外先進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經驗,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2)開放14個沿海城市。
(3)開放3個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
(4)開放內地(省會城市和邊境城市)。
(5)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12、國有企業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點)。
(1)我國城市改革開始的時間: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改革。
(3)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3、民族團結
(1)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2)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我國已建立了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
(4)民族區域自治的意義: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5)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基本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6)我國促進中西地區經濟發展(有利於少數民族地區)的一項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
14、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時間:1971年10月25日。
(2)相關會議:第26屆聯合國大會。
(3)內容: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4)意義: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有利於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5、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2001年中國還在上海成功舉辦了第九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這些都說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16、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1970年我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神舟系列飛船:1999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2003年成功地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2005年,成功地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
17、雜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被稱為「東方魔稻」的秈型雜交水稻。獲得200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❸ 初中歷史都學哪些內容
初中歷史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簡介:初中歷史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萬門)合集。適合各階段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❹ 初中歷史學習哪些知識簡要概括,便於記憶
夏後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
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稱雄。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
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後金。
後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❺ 怎樣學好初中歷史
初中學生學習歷史,大多還停留在簡單的機械記憶上,這種方法不僅效果差,背離學習的本意,而且也越來越不適應當今考試、特別是升學考試的要求。因為新課程改革下的考試,注重綜合能力的考查,試題越來越靈活、多樣、開放,單純記憶性的題目越來越少,如果沒有透徹的理解,即使是開卷考試,翻著書都不知道如何下手。那麼初中學生如何高效率地真正學好歷史呢?
一、從現實入手,回望歷史
歷史盡管是過去的事情,但是和現實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歷史是人類的記憶,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延伸,任何現實問題都能從歷史中找到根源。我們學習歷史決不只是單純為了獵奇而去翻檢陳年舊帳,而是要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學習中如果我們能從現實問題入手,就找到了一個適當的切入點,就能在我們的腦海中激活相應的那段歷史,獲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興趣與價值。
那麼如何找到好的突破口呢?一是利用紀念性活動。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或人物,經常會有周年性的紀念,屆時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都會有大量報道,還會提供許多背景資料,這就為我們學習歷史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和氛圍。比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各種記念活動很多,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去回望那段歷史,肯定會有和平時不一樣的感覺。二是通過現實中的一些現象,追溯歷史,類似於文學上的倒敘。比如,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在全球范圍內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許多不安定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影響,那麼這樣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我們可以沿著這個思路去回顧美國200多年的歷程,總結、認識它的起步、發展。
二、倡導有思想的歷史學習
面對眾多的歷史事件、人物,有些同學感到特別的無從下手、難以把握。其實盲目地沉到瑣碎的歷史片斷中去自然會無所適從,同學們可以嘗試整理一些相關的史實,形成自己的觀點,用觀點去統帥史實。這樣可以讓瑣碎的知識獲得一種生命力,讓死的內容活起來。並且還要學會用清晰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據地表達出來。
比如,對一些影響較大的著名人物,我們可以把散見於各課的內容組織起來,寫出一篇關於他的人物傳記,並且得出你對此人的看法和評價,對重大事件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對待。在這樣的過程中,多種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三、注重挖掘歷史事件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系
歷史不可能是孤立的,而逐課的學習有意無意中將歷史割裂開來,變成了一個個的片段。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始終要有一種整體的觀念,要突破「課」的限制,挖掘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歷史的發展中,總是前面的事件引出後面的事件,後面的事件呼應前面的事件,環環相扣,連續不斷,歷史是不可能停頓、中斷的。在總復習階段要學會自己總結歸納,把知識按一定的學習主題重新整合起來,把看似零散的知識立起來、活起來,把隱含的關系挖掘出來。
比如前面提到的在「美國的歷程」的歸納中,我們會看到「獨立戰爭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樣的敘述,那麼它如何體現出來呢?在幾課之後,可以找到「18世紀90年代,美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北部的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在南北戰爭的影響中說到「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這又如何印證呢?實際上就是幾年以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高速發展,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工業大國」。單從時間上就可以看出奧妙,我們的思維只需要往前跨出一小步,把它們之間隱含的內在關系揭示出來,就可以形成整體的認識。
聯系對比可以是多方面的,橫向可比同一時代不同國家、地區間的差異,縱向可看同一國家、地區的發展軌跡。角度不同,更能折射出歷史的迷人之處和魅力所在,只有從更多角度的細致觀察才有可能獲得更加全面、准確、客觀的認識。因此,我們要特別注重從不同角度梳理歷史。比如在美國發展的每一階段,我們還可以對比一下當時的世界形勢、當時中國的狀況等。
四、放寬視野觀察歷史,才能思路開闊
歷史學習和研究,總是以後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事情,因為有了時空的距離,才使我們能夠更加方便全面地去考察特定時代的人和事。我們在學習中要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和便利,尤其是在總復習階段,要以更加寬闊的視野去重新審視歷史,把事件放到更加廣闊的背景、環境中去觀察認識,得到更加理性的判斷,提高自己思想的境界與層次,擺脫淺陋與狹隘。
比如從1840年開始,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單個看、綜合起來看、放在中國近代史范圍中看、放在東亞范圍看、放在世界范圍看,是不同的視野,也會有不同的但是更加准確、客觀、清晰、完整的認識。
歷史是人類文化發展進步的根基,初中學生要改變學習歷史的心態,以開闊、靈活的思維、多樣的手段去感受鮮活的歷史,從歷史蘊涵的無窮智慧中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❻ 初中歷史都學什麼請按順序排列下來!!!謝謝謝謝
七年級第一學期(中國古代史遠古-三國兩晉南北朝)
七年級第二學期(中國古代史隋唐-明清)
八年級第一學期(中國近代史-晚清民國1840-1949年)
八年級第二學期(中國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1949-2001--當前版本是2006版,2010修訂)
九年級第一學期(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九年級第二學期(世界現代史1917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2000年)
初中歷史的精髓就是掌握歷史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養成歷史學習的習慣,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為將來成為合格的高素質公民打下基礎。
另外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比較法、圖表法。懂得引用的基本歷史素材;學會使用歷史地圖冊。
❼ 初中歷史如何學好
怎麼樣才能學好初中歷史?
一、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
這是一則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
歷史課上,老師在講《火燒圓明園》一課,小明一直在打瞌睡,老師便課堂提問:「小明,圓明園是誰燒的,」小明嚇得睡意全無,驚慌答道:「不是我燒的!」
次日家訪,老師說起此事:「我問小明,圓明園是誰燒的?他居然說不是他燒的!」這時,小明的媽媽急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實,他說不是他燒的,就一定不是他燒的!」小明的爸爸是個本地著名的企業家,站了起來,滿臉不高興地說道:「燒就燒了,多少錢賠就是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學好歷史,生活中往往會鬧出一些笑話。不懂歷史的人,將來很難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也不會成為一個成為處處為國家為人民利益著想的優秀的企業家。
國家規定:歷史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歷史課程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
二、初步認識歷史課
(一)初中歷史課要學哪些內容呢?
初一學中國古代歷史,初二學中國近歷史,初三學習各國的歷史。初一初二還要穿插學習淄博在區的鄉土歷史。
每一冊課本一般都分為幾個單元,歷史學習基本上是以課為單位,一課時學一課。
(二)每課課文由10個部分組成:
1.導入框:由生動的故事、傳說、詩歌、民謠或文物、名勝古跡等開篇,然後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引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又增強了教材的啟發性。
2.課文(宋體字):著重講述歷史發展的生動過程,力求簡明。這是課堂學習的基本內容。
3.閱讀課文(楷體字):其作用是引起學習興趣,淺化教材內容、擴大知識面,培養良好的品德。這部分內容一般不要求記憶,考試也不作統一要求。
4.專欄的文獻資料(豎排字):基本上每課一條。目的是使你接觸一些淺顯的文獻資料,以增強歷史的真實感,並能提高閱讀古文、古詩詞等的能力。
5.圖表: 包括圖畫、表格、地圖和圖注,是課文的組成部分,為的是增加你的考古文物知識,增強歷史的真實感,增強課文的明晰度,有利於教材的形象、生動,也起到淺化教材、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6.動腦筋:插在課文中間,每課1—3個,以增強教材的啟發性和探究性,便於你參與課堂教學,發展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並使課文中沒有講出的結論,由自己通過思考和分析得出。
7.注釋和注音 目的是淺化教材,便於學生自學,擴大知識面。
8.檢測自己: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題,檢驗自己對本課核心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9.活動與探究,安排在每課課文後面,有1—3項,可任選。啟發你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你的實踐能力,以及與其它學科交叉、與現實生活聯系學習的能力。也有一些能起到鞏固所學內容的作用。活動方式很多,包括小討論、小游戲、比一比、找一找、查找成語故事、尋找變革、判斷、分析材料、製表、填圖與思考、看圖分析、看圖猜字、故事會、朗誦比賽、短劇、小製作、動動手、小實驗、欣賞、看一看等二十餘種。
10.自由閱讀卡:設在活動與探究之後,內容以介紹與課文同一時期的物質文明、社會生活等為主,同時結合現實生活中涉及的一些問題。它有利於拓寬你的知識面、使歷史更加貼近生活,並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引發你學習歷史的興趣。
11.活動課:主要是引導你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你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也使你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與技能,如,了解歷史的途徑,地圖的識別與年代的計算等,為以後學習歷史打好基礎。
三、如何學好歷史課
不少同學、家長甚至是教師,對歷史學習在認識上存在著誤區,誤以為對歷史知識死記硬背就是歷史學習的唯一方法。認為平時劃一劃、記一記,考前背一背、練一練,歷史就能考好。其實事實不是如此簡單,不少同學考試時「全軍覆沒」的慘痛教訓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如何做才能學好歷史呢?
(一)學會預習
1.預習很重要
所謂預習,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先自己閱讀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了解,並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准備工作。預習將直接影響聽課的效果。
預習可以提前消滅聽課中的「攔路虎」;預習有利於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預習可以提高獨立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預習有利於提高聽課的效率;預習有利於鞏固所學的知識;預有利於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學生一般對預習不夠重視,除開對它的好處不了解,還因為感到時間不夠用,沒有功夫預習。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沒有預習的習慣。其實,預習有利於學習困難的學生扭轉學習被動的局面。
值得我們指出的是,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預習,尤為重要。其實,這種同學差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不預習」上。預習、上課、作業、復習四個環節組成了每課時的一個周期,因為前面預習一個環節「欠債」,而影響了後面學習環節的順利運行。整天忙於應付作業,如此惡性循環……這些同學在短時間內要多吃點苦,在完成每天學習任務之後,加班個把小時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也可以減少了許多,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改變了,就不需要再加班了。
2.預習的策略和方法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說,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課前預習(課前預習下節課的內容)、階段預習(預下一階段的學習內容)、學期預習(開學前在假期里,預習下學期的內容)。
(1)學期預習和單元預習的步驟
第一步:閱讀序言——《致同學們》
在課本里,序言主要是講述歷史課本的結構,學習方法。所以,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第二步:閱讀本書目錄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在一所學校,把即將學習歷史的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從第一天開始就正式學習歷史;第二組則先對歷史課本做概括性的說明,通讀目錄,才進入正式學習。結果在起跑時慢了一步的第二組,最後成績卻普遍比第一組好。請利用好課本的目錄,雖然看了課本的目錄,也未必完全理解。但是,每次一翻開書,先讀一次目錄,就可以掌握過去所學的功課,在整體居於什麼地位;其前後關系又是如何。由這里可以體會出,讀書的重點應該放在哪裡,對學習也才能胸有成竹。
第三步:閱讀單元導論
序言所講述的是廣泛和一般的問題,但單元前的導論所講的則是狹小和具體的問題。你注意到每個單元的前面都有一幅代表性的插圖了嗎?
第四步:閱讀書本後面的大事年表,將有助於你掌握歷史的時序結構。
(2)課前預習的基本程序
通常,預習新課可按以下程序進行:
①瀏覽教材;②編寫本節的內容提要;③確定本節的重點和難點;④找出上課時應重點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可用彩筆勾出。
例如,學習第10課 「秦王掃六合」一課可按上述四個步驟進行預習,且在預習的過程中填寫下面的內容:
①瀏覽教材的初步印象:本節教材比較重要,有一定的困難。(本課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初一學生因見識與閱歷的因素,難以形成准確的空間概念。)
②本節內容提要:
秦王掃六合
一、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政治的建立
1.秦統一六國
2.加強中央集權(中央上、地方上)
二、鞏固統一的措施
1.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
2.文化上:統一文字、禁書坑儒
三、北築長城和開發邊疆
1.秦長城
2.開發南疆
3.秦的疆域
③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貫穿本課的核心問題是「統一」:秦滅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秦始皇採取一系列措施,鞏固統一國家;北築長城、開發南疆,維護統一國家。因此,秦的統一及其作用是本課的重點。
本課的難點:焚書坑儒是本課的一個難點。難以理解。 此外,本課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
④課堂上應注意解決的問題:
第一,掌握秦朝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和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長城、靈渠兩項古代工程。第二,通過引導學生歸納並試評「秦完成統一的原因」、「秦始皇鞏固統一的主要措施」等問題。
(3)預習一般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一是要妥善安排時間。最好前一天晚上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這樣印象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周要講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②二是要明確任務。預習總的任務是先熟悉教材,為新課的順利進行掃清障礙。具體任務一般有:a.初步理解課的基本內容是什麼?結構怎樣?b.找出書中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c.把本課後面的練習嘗試性地做一做,不會做可以再預習,也可記下來,等教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出。
③預習的深度要控制。預習要防止過粗的偏向。有的學生在預習時,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淺嘗輒止。這達不到預習的效果。預習還要防止過細的傾向。
④三是要看、做、思結合。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書上重要的內容,需要查的就查,需要想的就想,需要記的就記。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准備工作以及做做本課後的練習題。思,指看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預習以後,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回憶新教材的內容、加深印象。
⑤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時,鑽得深一點;否則鑽得淺一點。切不可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⑥積極爭取歷史課的老師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差一些也不要羞於見老師,讓老師知道你想學好歷史,老師會很愉快地告訴你預習應有的基本程序,會為你解答預習中遇到的「攔路虎」。
回答者: 幽香⊙雪兒 - 魔法學徒 一級 3-11 21:38
背
回答者: 天使商人 - 初入江湖 二級 3-11 22:52
多背達標!多看書上的圖以及重點句子!買一些參考資料!
回答者: ginnysky - 魔法學徒 一級 3-12 18:40
成績不錯
和我初中的時候有一拼
哈哈
我成績也沒下過48
我能猜到老師要出的最後一道大題
學習的時候就是靠記憶
但不是死記硬背了
唐堯舜禹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
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元明清帝王休!
加油吧你
❽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歸納哪些
初中歷史重點知識歸有: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生活的時間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4、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兵滅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16、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飢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鍾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里;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約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這表明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10、約公元前16世紀,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時盤庚遷都至殷並使統治穩定下來。
11、商朝製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記熟書P12的司母戊鼎圖)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1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1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1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1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❾ 初中歷史主要是學什麼
學習歷史主要學歷史學專業,要求學生學習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學理論、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外國語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歷史學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孔子就已經開始歷史學教育,創作《春秋》著作。到漢朝司馬遷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歷史學體系和創作形式,歷史學已經開始成為官方研究重點。東漢的班固就是在專門保存書籍的蘭台(御史台)修史,開始官方對史學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9)初中歷史學什麼內容擴展閱讀:
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❿ 初中歷史知識點歸納
初中歷史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簡介:初中歷史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萬門)合集。適合各階段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