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泗洪縣的介紹
泗洪,位於江蘇省西北部,古為泗州本州,是蘇皖邊界一座快速崛起的現代化中等商貿旅遊城市,亦是南京都市圈與徐州都市圈之間的重要節點城市,是南北文化交匯處,代表的徐文化與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相互滲透融合。泗洪是中國酒都,十大名酒之一雙溝大麴出產於此。泗洪坐擁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40%的水面,國家級洪澤湖濕地公園鑲嵌其間。經古生物學家認定,泗洪是新生代世界生物進化中心之一,也是人類起源中心之一,有華夏文明之脈、淮河文明之源,江蘇文明之根的美稱。歷史上的泗州(臨淮),繁華之景況,可與楚州(淮安)相媲美,二者同為淮河沿線上東西對峙的歷史名城。1泗洪擁有中國酒都、中國螃蟹之鄉、全國最美健康養生旅遊名縣、江蘇省園林城市、中國生態示範區、中國旅遊之鄉、長三角地區最具投資價值縣、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等眾多榮譽,今天正以獨特的魅力吸引八方來客!
2. 泗洪的文化和名人
你好老鄉,我也是宿遷人,我是宿城區的。
泗洪歷史悠久,5萬年前下草灣人在此逐水而居,繁衍生息,是新生代世界生物進化中心之一,也是人類起源中心之一,境內著名的「雙溝醉猿」,距今已有1200萬年以上的歷史,西周為徐國的中心,吳越文化和楚徐文化在這里相互滲透和融合。歷史上的泗州(臨淮),繁華之景況,可與楚州(淮安)相媲美,二者同為淮河沿線上東西對峙的歷史名城。
泗洪擁有中國酒都、中國螃蟹之鄉、全國最美健康養生旅遊名縣、江蘇省園林城市、中國生態示範區、中國旅遊之鄉、長三角地區最具投資價值縣、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等眾多榮譽。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像魯肅、年羹堯、王衛鈞、宋心濂、陳游標、萬九如都是泗洪人
3. 泗洪經歷的重大戰役
淮泗縣有一個由創建到抗日勝利、解放戰爭由撤退到恢復這樣的斗爭歷程,她創建於一九四零年九月二十三日,由淮陰縣第二區和泗陽縣第二區組成。在此之前,我華中局根據黨中央指示,早就有一個總的戰略部署:新四軍第四師要擴大根據地,向東發展。泗陽縣在抗戰前是國民黨的「模範縣」,國民黨有相當的社會基礎,又是江蘇省反共頑固派韓德勤、李守維、王光夏的老家,他們在反共反人民中經常充當馬前卒。淮陰縣是敵偽在蘇北的重要戰略據點之一。一九四零年九月黃橋戰役,全殲頑固派八十九軍李守維部,韓德勤的殘余部隊有不少改頭換面投靠敵人,如吳漱泉、潘干臣等部都是原制改變成了偽軍。淮陰根據地便成為敵、偽、頑三流合污,勾結反共的重要基地。他們採取軍事的與政治的,公開的與神秘的,表面合法實際非法的,和我們爭奪和較量。但是淮泗黨的組織在華中局和淮北區黨委的領導下,運用黨中央制定的「三大法寶」,領導淮泗人民,大力進行武裝斗爭,廣泛的發動組織群眾和開展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在抗日救國、保衛家鄉的旗幟下,反復宣傳我黨提出的:「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堅持抗日救國,反對投降賣國」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一貫主張。堅持抗日游擊戰,反「掃盪」,反「清鄉」,反「蠶食」,與敵、偽、頑三方面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三十萬英雄兒女,跟著黨抗禦日寇、懲治偽頑,數百次血戰,不斷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為革命斗爭史譜寫光輝的篇章。一九四一年十月中旬「程道口戰役」基本殲滅了頑固派王光夏部。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一日「三岔打鬼子」消滅了日偽軍百餘名,一九四三年三月初,粉碎了日偽軍梳篦式掃盪,一九四三年三月十八日「山子頭戰斗」全殲王光夏殘部,捉放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一九四五年春節「順河集白刃戰」殲滅日偽軍三百餘名。從而遏制了敵、偽、頑的種種陰謀,贏得了抗日戰爭最後的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淮泗人民迎來了和平安定的環境,正在分享勝利果實,准備土地改造,進行生產建設,重建家園的時候。可是,剛過了一個春天,一九四六年七月蔣介石又發動全面內戰,調集重兵向我解放區大舉進攻。蘇皖邊區第七地委撤離淮北,率領分區主力部隊北上。一九四六年九月國民黨七十四師佔領南新集,反動軍隊和反動地主還鄉團橫行猖狂,所到之處,無惡不作,人民群眾十分憤慨。此時黨的組織領導地方武裝轉移到洪澤湖、成子湖,堅持敵後武裝斗爭,尋找戰機,主動出擊敵人,拔除敵據點,偷襲敵鄉公所,護送軍、政幹部轉移,有力的約束和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
我主力淮北撤退後,淮泗境內黨的基層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基層幹部和基層群眾頓時陷入嚴重的白色恐怖之中,蒙受重大災難。有的同志被地主還鄉團捉去集中關押,受盡艱辛。廣大基層群眾被地主反攻倒算,逼租逼債,退田退糧,有的在關押中被吊打致傷致殘,有的被活活打死,有的被槍殺活埋,搞的家破人亡。黃圩區啟明鄉農會長魏德夫婦倆被反動地主陳剛活埋,只倖存一個小孩。黃圩鄉農會長楊太成夫妻倆被反動地主陳化成活活打死,裴圩鄉村農會長龔清、基層幹部盛國良被反動地主還鄉團活埋。反動派的猖狂,雖然只有五十八天,淮泗黨政組織和群眾的損失是極其嚴重的。
在黨中央和華東局的正確領導下,一九四六年底,宿北戰役勝利結束後,華東局決定抽調七十七團、八十一團和騎兵大隊組成淮北挺進支隊,由饒子健同志任司令兼政委,同時組成淮北工委統一領導淮北對敵斗爭和各項工作。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九日雪夜,饒司令率部重返淮泗,原淮泗縣幹部在八十一團二營的支援下,打回淮泗。在團政治處主任王建堂和淮北工委委員陳元良同志的率領下,於一九四七年二月三日夜沿洪澤湖邊進入淮泗境內,僅用六個夜晚,端掉盧集、陳集、尤咀、裴圩、曹咀等八個敵鄉公所,活捉、擊斃八個敵鄉長,敵鄉長陳介負隅頑抗,被燒死。兩次奇襲敵泗陽第二區公所所在地南新集,解救基層幹部和革命群眾四十六人,搗毀南新集、黃圩、裴圩三個敵區公所。同年三月恢復了淮泗縣黨政機構,領導人民繼續開展武裝斗爭,深入發動群眾,控訴反動派的罪行,進行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肅清暗藏特務分子,配合主力部隊,參加洪澤湖戰斗,王集伏擊戰,張梨園激戰等重大戰斗,消滅二百多名敵人,繳獲大批彈葯武器。敵人聞風喪膽,從此駐泗陽、淮陰頑敵孫良誠部再也不敢下鄉騷擾。到一九四七年八月,我軍事上由防禦轉入反攻,形勢大大好轉,民主革命力量迅速發展壯大,根據地逐步鞏固和不斷向前推進。一九四八年七月淮海戰役拉開序幕,淮泗人民轉入支援淮海戰役,在「一切為了勝利,一切為了前線」的號召下,動員青年積極報名參軍,組織人民群眾支前,磨麵粉、做軍鞋,組織擔架隊、運輸隊。全縣七個區統計磨麵粉三百零七萬二千五百斤,做軍鞋一百三十七萬七千零二十二雙,有的上面還綉有「打到南京去,活捉蔣介石」。全縣組織了六百多輛手推車、牛車,共運軍糧四十餘萬斤,有力地支援了淮海戰役。一九四八年七月十一日,華北野戰軍二縱五師攻打眾興鎮,我淮泗總隊,鄉武裝主動出擊,經兩天外圍戰斗和攻城准備,激戰四小時,攻克泗陽縣城眾興鎮,共斃傷俘敵三千餘人,淮泗全境才真正獲得解放。淮泗人民迎來了第二個春天。為了適應形勢的需要,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七日,淮泗縣和泗陽縣合並為泗陽縣。
淮泗縣的斗爭歷程表明,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兩個年代裡,這個根據地都得到了上級黨委的重視和人民群眾的支持,盡管斗爭的歷程艱苦曲折,人民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在近十年的浴血奮戰中,淮泗人民始終跟著共產黨,堅持斗爭,一往無前,不屈不撓。她是蘇皖兩省人民聯合奮戰的橋梁,根據地成為人民軍隊的通途和可靠的後方之一。黨在這里培育了萬千英雄兒女,魏其虎、薛勝保、袁如法、謝楷、葛肆勤、蔣理、夏廣富等有一千多名同志為了打敗日本侵略者,埋葬蔣家王朝而壯烈犧牲。捐軀報國重於巍巍泰山,捨生取義永為後世典範。
4.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
坐長途汽車來。。。。
六個小時好象到不了,頂多也就八個小時以內吧!!!
我就是泗洪的,泗洪人比較豪爽,好客 有包容性,不欺負外地人,不象有些地方看你是外地人就好欺負。。。給你找個篇介紹我們泗洪的。見下
泗洪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座落在富饒的洪澤湖畔。她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而且物產十分豐富。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耕耘。下草灣人是我們最早的祖先,他們用簡陋的工具,用勤勞的雙手,開始了征服大自然的漫漫征途,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使今天的泗洪更加美麗、富饒。
讓我們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觀光一下美麗的泗洪縣城!馬路兩邊綠樹成蔭,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超市、商場、菜場、停車場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氣勢宏大的工業園區引進外資,為泗洪發展經濟;精巧別致的小區舒適優美,為人們創造了舒適的生活環境;世紀公園景色秀麗,還配備了游樂場,成了孩子和大人快樂的殿堂。
夜晚的泗洪還是個「不夜城」,街道商店、家家戶戶燈火通明,五顏六色的霓虹燈異彩紛呈,雖然沒有上海夜景的璀璨壯麗,卻也令人心曠神怡。忙碌了一天的泗洪人民愜意地在街上漫步起來,超市裡更是熱鬧非凡。人們幸福地生活著,我想在他們的心中,泗洪永遠是一顆不老的「夜明珠」!
泗洪就像一棵常青樹,充滿無限的活力和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她的身上還延伸出無數美麗的枝椏。如盛產美酒、享譽全國的雙溝,特色水鄉、蟹肥湖秀的臨淮、半城,米香醇厚的城頭,更有與碧水齊唱、和風聲共鳴的洪澤湖濕地,其間規劃的蘆葦迷宮、釣魚島、觀鳥台、森林氧吧、民俗館、天然保健浴場讓人產生無限的嚮往。
5. 泗洪那歷史文化最好,我想去看看
侃侃今天的泗洪見聞,講述俺們老百姓的故事……
6. 宿遷的歷史有多久
在秦漢文化的風雲際會之地,有一片生機勃勃的熱土,那就是被清代皇帝乾隆盛贊為「第一江山春好處」的中國江蘇省宿遷市。這個年輕的城市歷史悠久,境內有江蘇省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下草灣文化遺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里,《史記》中說「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便為現在的宿遷。
地級宿遷市1996年建市,下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人口529萬。她是江蘇重要和新興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城市群中一朵艷麗的新葩,作為江蘇、安徽兩省之通衢,宿遷人傑地靈、資源豐富。
宿遷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豐沛,無霜期較長,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共有耕地675萬畝,是中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林業資源極為豐富,被譽為中國意楊第一故鄉。
中國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和中國為數不多的二級水質湖——駱馬湖,象一對孿生姐妹滋潤這個著名的魚米之鄉。境內河流縱橫,可供水產養殖的優質水面達303萬畝,盛產銀魚、鰻魚、甲魚、螃蟹、青蝦等50多種水產品。螃蟹產量全國第一,銀魚出口量江蘇省第一。
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是宿遷又一寶藏。洪澤湖、駱馬湖煙波浩淼,氣象萬千,珍禽比翼,漁舟泛影;始建於1681年的乾隆行宮氣勢非凡;楚霸王項羽的紀念館——項王故里雄偉壯觀;嶂山森林公園景色秀麗,自然典型。
宿遷市礦產資源豐富,石英砂、陶土儲量超5億噸,藍晶石、黃砂儲量居全國省轄市之首,這些豐富的資源為宿遷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極好的基礎。建市以來,宿遷市年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以兩位數的增幅發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釀酒、紡織、建材、電子、化工、機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其中,「洋河、」雙溝「大麴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國十大名酒之列;spcc絹絲出口量佔全國絹絲出口總量一半以上。
宿遷市位於江蘇北部淮水之陽。春秋時為鍾吾子國,後宿國遷都於此。秦置下相等縣。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封常山憲王少子劉商為泗水王,王都設於凌縣,轄2.5萬多戶11.9萬人,傳五代六王,歷時132年。西漢時廢凌縣設下相。歷經東漢、西晉,至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縣為宿豫縣。南北朝、隋朝仍為宿豫縣。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境內先後設懷文縣、潼陽縣、桃源縣和臨淮郡。其後至宋、元、明、清時期各州屢有廢替。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運河以東為宿豫縣,運河西一度屬泗宿縣,今曉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鎮為宿北縣。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曾設宿遷市,屬泗宿縣。1946年6月,宿遷縣(包括運東和運西)同宿北縣新沂河以南地區,合為宿遷縣,屬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屬淮陰市。1987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宿遷縣,設立縣級宿遷市。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市政府所在地為宿城區。
7. 泗洪怎樣
大湖濕地,水韻泗洪——一個用水詮釋美的城市
泗洪,位於碧波萬頃的洪澤湖西岸,悠久的文明積淀了名聞遐邇的歷史遺跡、名人蹤跡,多情的自然孵育出豐富燦爛的田園詩畫、迷人風光。這里是回歸自然、修身養性之仙境,這里是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之聖土。[4]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美麗中國·首屆全國特色生態旅遊城市創建與發展論壇上,泗洪縣被授予「全國最美健康養生旅遊名縣」榮譽稱號。本次創建和表彰推介活動由中國縣域品牌發展協會、中國生態旅遊研究與促進會主辦,活動緊密圍繞十八大關於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以推動建設「美麗中國」為宗旨,對全國特色生態旅遊城市創建與發展工作進行了嚴格的評選,全面展示了現階段建設美麗中國的工作成果。
泗洪,是一片綠色的原野。這里生態優越、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有亞洲最大的美洲黑楊種質資源庫、150萬畝農田林網、63萬畝成片林,有煙波浩淼、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有自然天成、充滿神奇的穆墩島,有萬頃荒野、原生世界、5萬公頃的國家級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還有萬鳥翔集、景象壯觀的鷺鳥園,國家AAAA級景區洪澤湖濕地公園(目前正在申創AAAAA)等。森林公園養人之肺,原生濕地養人之腎,萬頃荷苑養人之心。
泗洪是都市人休閑養生首選之地。
觀賞濕地美景,領略大湖風光,品嘗漁家美食,暢飲雙溝美酒,成了遊客到泗洪必做的樂事。
中國名酒之都
泗洪早在中世紀時期,就是一個擁有廣泛水域,以森林為主的植被地區。後由於地殼運動,大量生物沉入地下,長期發酵後,地下水中含有多種微生物。加之這里盛產豆、麥、高粱,為釀酒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地域遂成酒鄉,釀酒業亦一直是泗洪縣的傳統產業。1983年,在境南雙溝鎮發現的六朝墓葬中有大量酒器,證明當地釀酒業源遠流長。宋時,雙溝鎮和青陽鎮的釀酒業已具相當規模。雙溝有「淮上行船望雙溪(雙溝鎮古稱),但聞酒香十里堤」之民謠相傳;青陽鎮產曲酒沿古汴河道,上可達東京汴梁,遠播中原腹地,下則抵瓜州古渡,行銷大江南北。清雍正十年,(1732年),山西釀酒師賀氏於雙溝鎮立灶辦起大麴糟坊,改小曲為大麴作發酵劑,使用老五甑釀造法,所產曲酒有「名馳冀北三千里,味占東南第一家」之譽。宣統二年(1910年),全德糟坊釀制的大麴酒參加南洋勸業會展評,被評為名酒第一,獲金質獎章。[5]
泗洪酒產品榮獲過國際、國家和部、省、市獎,產品暢銷國內,遠銷日本、美國、東南亞及歐洲諸國。除了雙溝酒廠,尚有泗洪酒廠、雙溝鎮酒廠、雙北酒廠、雙東酒廠、雙興酒廠、華源酒廠、隆源酒廠等生產產品獲得國優、省優獎,至今尚存的有雙溝、雙洋、分金亭等名酒廠。[2]
雙溝大麴(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雙溝被譽為中國酒源頭,1977年在雙溝附近的下草灣出土的古猿人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考證後,被命名為醉猿化石。科學家們推斷,1000多萬年前在雙溝地區的亞熱帶原始森林中生活的古猿人,因為吞食了經自然發酵的野果液面醉倒不醒,成了千萬年後的化石。此一論斷,已被收入中國現代大網路全書,2001年,中科院的考古專家們第二次對雙溝地區進行了更為詳細的科考,結果發現早在1000多萬年前,雙溝地區就有古生物群繁衍生息。據此,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3位著名學者聯手撰寫了《雙溝醉猿》,並在海內外發行。
《泗縣志略》記載:「雙溝大麴,據善飲者言,應推為全國之冠。」1910年的南洋勸業會上獲金質獎章,被評為國際名酒第一,國父孫中山先生為雙溝酒題字「雙溝醴泉」一時名聲大噪。
8. 泗洪歷史名人有哪些
魯肅 王衛鈞 宋心濂 年羹堯 周紆 賀老太 林澎 楊殿邦 蔡文斗 邵球 李植 王懷仲 江山
先這些吧,其他想不起來了,望採納。
9. 泗洪縣是什麼時候建立
泗洪縣
開放分類: 中國、地理、江蘇、宿遷、行政區劃
目錄
• 基本概況
• 自然地理
• 風土人情
• 經濟概況
• 行政區劃
• 政區沿革
基本概況
[編輯本段]
泗洪縣位於江蘇西部,淮河中游,洪澤湖西岸。縣域總面積2729.6平方公里,居全省縣級最大之一(數第二),轄26個鄉鎮場。縣人民政府駐青陽鎮。
泗洪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人類祖先的發源地之一,早在五萬年前下草灣人就在此繁衍生息。西周時為徐國中心,南北文化交匯處,與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楚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形成璀璨奪目的古徐國文化之主體。後為泗州本州。境內分布著呂布猿門射戟台、魯肅故里子敬泉、隋朝開鑿的通濟渠等古跡名勝。抗戰時期是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中心,淮北蘇皖邊區黨委、行政公署、新四軍四師師部均駐於此。彭雪楓、江上青等3000多位烈士長眠於此。
泗洪物產豐饒,生態優越。現有耕地206萬畝,水面166萬畝,轄煙波浩淼、日出斗金的洪澤湖48%的水面,湖岸線165公里,可開發灘塗50萬畝。擁有省級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和亞洲最大的美洲黑楊種質資源庫,是中國螃蟹之鄉、全國水產百強縣、生態示範縣、商品糧基地縣、平原綠化先進縣。雙溝、分金亭、雙洋三大名酒享有盛譽,金水牌洪澤湖大閘蟹、蟹園牌無公害大米等特色產品暢銷大江南北。地下蘊藏有石英砂、金剛石、鐵錳礦、天然礦泉水等礦產資源。洪澤湖百里生態旅遊風光帶景色怡人,美不勝收。
泗洪區位良好,交通便捷。位於南京、徐州兩大都市圈交匯處,寧宿徐高速公路縱貫南北,至南京不到2小時,到徐州觀音機場僅需1小時。境內河道縱橫,水路暢通,經洪澤湖可通江達海。縣工業園區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已有46家企業進入園區,32家企業建成投產。
近年來,泗洪堅持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三化並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形成了食品、機械、化工、建材、紡織、印刷等工業支柱行業,水產、林木、瓜果、蠶桑、蔬菜、畜禽等農業主導產業初具規模,城市、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服務環境不斷優化。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泗洪縣位於蘇北平原西部,洪澤湖西岸,地理坐標為北緯33°08』-33°44』,東經117°56』-118°46』,屬於隴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縣境南北最大縱距69.1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8.2公里。
泗洪縣境內地形以平原、崗地為主,亦有零星丘陵,崗、坡、平、窪蜿蜒交錯,地形起伏,形如姜狀。西南和西部有零星殘丘蟄伏於寬廣崗地之上,北部為黃泛平原,南部和西南部為崗地與平原相間排列地形。總地勢是西南、西部高,東南、南部低,最高點海拔62.8米,最低點海拔12.1米。全縣總面積272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6萬畝,水面166萬畝。
泗洪縣境內主要河流有淮河、懷洪新河、新汴河、濉河、汴河、徐洪河、民便河等,都從西北向東南流入洪湖。
淮河
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別山和江淮丘陵與長江流域分界,北以黃河南堤和沂蒙山與黃河流域分界。流域東西長約700公里,南北平均寬約400公里,面積27萬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水系為19萬平方公里,泗、沂、沭河水系為8萬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由淮河與泗、沂、沭河兩大水系組成。淮河幹流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經豫、皖至江蘇揚州三江營入長江,全長1000公里,總落差196米。豫皖兩省交界的洪河口以上為上游,長360公里,流域面積3萬平方公里,比降0.5‰;洪河口至洪澤湖出口處的三河閘為中游,長490公里,流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洪澤湖以下為下游,面積3萬平方公里,入江水道長150公里。淮河中上游流域有面積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一級支流21條,其中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有16條。
懷洪新河
懷洪新河是1991年後在淮河中游興建的一項戰略性骨幹工程,流經安徽懷遠、固鎮、五河縣和江蘇泗洪縣,干河全長121公里。
新 汴 河
新汴河起於安徽宿州市,入洪澤湖。排澇為主,全長127.1公里。
汴河
汴河,亦即通濟渠。隋煬帝時,發河南淮北諸郡民眾,開掘了名為通濟渠的大運河。自洛陽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黃河,經黃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運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達淮水。故運河主幹在汴水一段,習慣上也呼之為汴河。
徐洪河
徐洪河在江蘇境內,全長120公里。現為南水北調東線支線輸水線路。
泗洪屬東亞季風區,又屬北亞熱帶和北暖溫帶的過渡區,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年均氣溫14.3度,年均降水量893.9mm,年均日照總時數2356.4小時,無霜期213天,降雪日9.2天,年均風速3.7m/s。
風土人情
[編輯本段]
從前,洪澤湖有家漁民老夫婦,很窮,只有一條破劃子和一隻破鍋。一天,老兩口過洪澤湖,想到集市上買點口糧,再買口小鍋。小船靠岸到集市上買東西時,但見店裡和雜貨攤的人都不答話。老頭很生氣,眼看天已傍晚,一急之下,便到糧行里抓了一把小穀米,又在雜貨店裡拿了一口小鍋,轉身就往船上走,賣東西的人並不追趕向他要錢,漁夫很是奇怪。
上船以後,只見四周茫茫一片全是水。老兩口這才明白這是泗州城。第二天早晨,漁夫發現帶回來的小穀米變成了鮮魚。老兩口喜出望外隨即將魚抬到市上賣了,又買回此米,高高興興回到船上准備燒飯後,揭開鍋蓋一看,鍋里飯菜都有,老兩口靠這口鍋生活好長時間。 一天,老漁婦將鍋放到水裡想刷個干凈,可是,鍋一入水就不見了。因此,洪澤湖的漁民刷鍋不再把鍋放到湖裡刷了。這種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經濟概況
[編輯本段]
2005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75億元,增長14.5% ,其中,一產增加值23.3億元、二產增加值29.3億元、三產增加值22.15億元,一、二、三產結構比重為31.2:39.2:29.6 ;實現財政收入4.42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89億元,增長4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億元,增長3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37元,分別增長8.9%和10.0%。年末各項存款余額42.21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1.0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7.01億元。
2005年全縣現有耕地201.6萬畝,水面166萬畝,可開發灘塗50萬畝。2005年度,全年糧食作物面積222.8 萬畝,總產60萬噸,人均佔有量750公斤,商品率50%以上;常年小麥種植面積100萬畝,總產30000萬公斤;水稻80萬畝,總產4億公斤;玉米20萬畝,總產8000萬公斤;山芋18萬畝,總產45000萬公斤;花生15萬畝,總產6000萬公斤;棉花8萬畝,皮棉總產500萬公斤。豬、牛、羊、家禽年出欄量分別為55萬頭、 2萬頭、 25萬頭、800萬羽。水產養殖面積54萬畝,水產品產量7萬噸,其中年產螃蟹2.5萬噸以上,1995年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
2005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10個,實現增加值9.3億元,涉及糧食加工、白酒製造、紡織服裝、木材加工、印刷包裝、機械製造等行業。個體工商戶累計達13294戶,新增5925戶;私營企業累計達1650戶,新增338戶。農村勞動力累計轉移人數18.2萬人。2005年農村勞動力累計轉移人數3.1萬人。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泗洪縣位於宿遷市西南,淮河下游,東臨洪澤湖,西與安徽接壤。縣域總面積2808平方公里,總人口105萬。
Sihong Xian
0527
321324
223900
縣人民政府駐青陽鎮
2004年底轄14個鎮、11個鄉。
青陽鎮 面積108.64平方千米,人口151174人。
雙溝鎮 面積 86.00平方千米,人口 50646人。
上塘鎮 面積132.99平方千米,人口 51690人。
魏營鎮 面積106.15平方千米,人口 35008人。
臨淮鎮 面積 47.16平方千米,人口 12416人。
半城鎮 面積 83.00平方千米,人口 17571人。
孫園鎮 面積101.00平方千米,人口 44768人。
梅花鎮 面積 96.00平方千米,人口 30187人。
歸仁鎮 面積117.00平方千米,人口 54411人。
金鎖鎮 面積 78.00平方千米,人口 40152人。
朱湖鎮 面積 73.70平方千米,人口 36329人。
界集鎮 面積 89.60平方千米,人口 40008人。
太平鎮 面積 72.51平方千米,人口 31983人。
龍集鎮 面積 87.42平方千米,人口 39288人。
四河鄉 面積 62.22平方千米,人口 33392人。
峰山鄉 面積 56.83平方千米,人口 24802人。
天崗湖鄉 面積 84.53平方千米,人口 31549人。
車門鄉 面積 78.02平方千米,人口 28185人。
瑤溝鄉 面積 56.64平方千米,人口 23518人。
石集鄉 面積 89.40平方千米,人口 21205人。
城頭鄉 面積143.00平方千米,人口 18169人。
陳圩鄉 面積 88.22平方千米,人口 35498人。
大樓鄉 面積 71.27平方千米,人口 24400人。
重崗鄉 面積 87.38平方千米,人口 27045人。
曹廟鄉 面積 86.66平方千米,人口 35500人。
政區沿革
[編輯本段]
殷商時,境內屬徐。
西周至春秋末期,因徐都遷入而成為徐國政治中心。
西漢以前,曾隸屬徐、吳、越、楚、西楚等諸侯國。
東漢至南北朝,屬臨淮、淮陵、安遠、朱沛等郡;繼屬北徐州、南徐州、東徐州、東楚州等州地。
北周以後,大體為泗州本州(即泗州直管區)。
中華民國建元,改泗州為泗縣,境內之。
1940年10月,中共皖東北地委和專署(後改為淮北蘇皖邊區黨委和行政公署)建立,境內先後設置了泗南、泗宿、泗陽、洪澤等敵後抗日根據地邊區縣。
今泗洪縣域濉河以南屬泗南縣,濉河以北屬泗宿縣,東北部屬泗陽縣,沿洪澤湖部分鄉鎮屬洪澤縣。
1947年6月,泗南縣與洪澤縣湖西部分合並,建立泗洪縣,至11月撤銷,恢復泗南縣和洪澤湖管理局建制。
1949年4月29日,以泗南縣、泗宿縣的大部分區域及洪澤湖管理局、泗陽縣龍集、界集區等地合並正式建立泗洪縣。
1955年3月,泗洪縣由安徽省宿縣專區劃歸江蘇省淮陰專區。
1970年屬淮陰地區。
1983年屬淮陰市。
1996年8月後屬宿遷市。縣政府所在地為青陽鎮。
2003年泗洪縣行政區劃一覽(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青陽鎮(居委會:城東、城西、城中、城南、青陽、青南、橋南、新村、健康、藍天、綠園、府苑、洪盛、洪泵、新星、孫何、三里、北新集、早陳、董溝、老莊、阮庄、黃台;村委會:大劉庄、鄧庄、汴河、徐溝、秦溝、洪橋、周李、宏偉、小樓、大新;原種場)
雙溝鎮(居委會:雙溝、雙東、雙南、雙北、雙淮、苗庄、西崗、花園;村委會:李庄、羅崗、毛嘴、草灣、高套、周沖、湯南、劉符套)
上塘鎮(居委會:上塘;村委會:馬庄、石庄、墊湖、谷墩、胡橋、響橋、鄭集、馬巷、桑園、大向、大周、大傅、向陽、陳吳、瓦坊)
魏營鎮(居委會:魏營、前營;村委會:劉營、歐崗、澗圩、龐塘、宋橋、陳沖、豆沖、澗東、澗北、王拐;紅旗水庫管理所)
臨淮鎮(居委會:臨淮、小街;村委會:二河、溧河、徐圩、駢台、團結台、洪勝、勝利)
半城鎮(居委會:半城、雪北、雪南;村委會:唐庄、前窪、洪安、穆墩島、安河口)
孫園鎮(居委會:孫園;村委會:大李庄、梁圩、薛崗、崔集、張塘、雙橋、李廟、洋井、中窪、只頭、張王、孫樓、大江、大盛)
梅花鎮(居委會:梅花;村委會:趙庄、從庄、段庄、郭嘴、鳳墩、川城、大羅、萬全、前老)
歸仁鎮(居委會:歸仁、富仁路;村委會:劉大庄、沙庄、楊圩、黃八圩、泗河、安河、山河、潘山、蘇窪、七里、陳懷、姜馮、墩倫、凌汪、張宅、江韓、大口)
陳集鎮(居委會:陳集、陳盛;村委會:王莊、廟庄、倉圩、陸圩、閘塘、鮑河、紅廟、閘口、徐園、龍潭、陳中、王堡、河東、伏堯、旗桿、倉王)
金鎖鎮(居委會:金鎖;村委會:金鎮、沈庄、徐庄、孟橋、周河、新河、何宅、曹宅、河南、白廟、韓灣、大門、雙喬)
朱湖鎮(居委會:朱湖;村委會:朱北、許圩、黃圩、庄塘、臧橋、太山、馬宅、吳灣、魚行、新行、苗圃、新洪)
界集鎮(居委會:界集;村委會:楊崗、呂崗、曹圩、顏圩、王墩、杜墩、李塘、王灘、姬樓、山頭、安東、黃泥)
太平鎮(居委會:太平、太河、太興;村委會:周嘴、謝嘴、許台、高集、洋溝、香城、橋口、裴南、南謝、沉澇;娥眉養殖場、陳門養殖場)
龍集鎮(居委會:尚嘴、濱湖;村委會:龍集、孫庄、金圩、東嘴、河口、應山、洪湖、楊邵、姚興、勒東)
四河鄉(村委會:淮豐、淮勝、淮建、新淮、迎淮、中潼、潼河、雪一、雪二、雪三、雪四、雪五村委會;養殖一場、養殖二場)
峰山鄉(居委會:峰山;村委會:前窯、吳庄、宋庄、黃崗、周王、塔河、後窯、張郭、王套)
天崗湖鄉(村委會:王集、潘崗、湯庄、大陳嘴、姚宋、陳宋、上錢、崇潼、趙馬、沈行、聯淮)
車門鄉(村委會:車門、朱庄、王溝、崗朱、陳龍、團結、大劉、馬公)
瑤溝鄉(村委會:瑤溝、崔庄、大庄、秦橋、傅圩、官塘、周塘;畜牧隊、專業隊、石庄隊、石橋隊、五隊、六隊、七隊)
石集鄉(村委會:石集、孫台、張圩、柳山、毛山、湯楊、瓦房、新汴;李台養殖場)
城頭鄉(村委會:城頭、戚台、邱台、姚台、湖灘、徐莫、馬樓;林業一場、林業二場、林業三場、林業四場、林業五場、林業六場、林業七場、林業八場、林業九場、迎湖示範園)
陳圩鄉(村委會:陳圩、穆庄、王崗、劉西嘴、顏蓮、陳南、張秦、顧北、大王、祖姚、何邵、劉宋;馬浪湖林場)
大樓鄉(村委會:大樓、花庄、周庄、陳嘴、豐湖、侯路、黃吳、面西、宏圖)
重崗鄉(村委會:袁集、余庄、朱圩、順河、梁廟、後陳、英李、中韓)
曹廟鄉(村委會:曹廟、瓦廟、陳大庄、尤崗、武崗、朱家崗、盛圩、畢溝、梨園、後鍾窪、唐楊)
江蘇省五里江農場
江蘇省洪澤湖農場
2004年,將泗洪縣的陳集鎮劃歸宿城區管轄。
2004年底泗洪縣行政區劃一覽:轄14個鎮、11個鄉。
青陽鎮 面積108.64平方千米,人口151174人。 雙溝鎮 面積 86.00平方千米,人口 50646人。
上塘鎮 面積132.99平方千米,人口 51690人。 魏營鎮 面積106.15平方千米,人口 35008人。
臨淮鎮 面積 47.16平方千米,人口 12416人。 半城鎮 面積 83.00平方千米,人口 17571人。
孫園鎮 面積101.00平方千米,人口 44768人。 梅花鎮 面積 96.00平方千米,人口 30187人。
歸仁鎮 面積117.00平方千米,人口 54411人。 金鎖鎮 面積 78.00平方千米,人口 40152人。
朱湖鎮 面積 73.70平方千米,人口 36329人。 界集鎮 面積 89.60平方千米,人口 40008人。
太平鎮 面積 72.51平方千米,人口 31983人。 龍集鎮 面積 87.42平方千米,人口 39288人。
四河鄉 面積 62.22平方千米,人口 33392人。 峰山鄉 面積 56.83平方千米,人口 24802人。
天崗湖鄉 面積 84.53平方千米,人口 31549人。 車門鄉 面積 78.02平方千米,人口 28185人。
瑤溝鄉 面積 56.64平方千米,人口 23518人。 石集鄉 面積 89.40平方千米,人口 21205人。
城頭鄉 面積143.00平方千米,人口 18169人。 陳圩鄉 面積 88.22平方千米,人口 35498人。
大樓鄉 面積 71.27平方千米,人口 24400人。 重崗鄉 面積 87.38平方千米,人口 27045人。
曹廟鄉 面積 86.66平方千米,人口 35500人。
2005年8月7日,泗洪縣人民政府《關於部分鄉(場)鎮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洪政辦發[2005]50號):將大樓鄉、重崗鄉與青陽鎮合並設立青陽鎮,鎮政府駐青陽;將五里江農場劃入青陽鎮行政區域。行政區劃調整後,青陽鎮行政區域面積283.48平方千米,人口21.05萬,轄24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
10. 江蘇省泗洪縣與安微省泗縣歷史來歷。
泗縣:原始社會晚期,境內就有人類生活。縣城西南約20公里佘家台,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屬龍山文化。古為淮夷地,又稱九夷。三代堯封禹為夏伯,在此建邑,名夏丘(邑治遺址在今縣城東南1里許),屬徐州。商沿夏制。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初屬宋,宋滅屬楚。秦始皇統一中國,屬薛郡。後在潼城(今泗縣的潼城)增設僮縣,與夏丘境屬泗水郡。西漢置夏丘縣,屬沛郡。東漢時,屬下邳國。北周改夏丘為晉陵縣,後與朱沛郡的高平縣並置泗州。隋開皇十八年(598)復夏丘縣,屬泗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虹縣(治今五河縣境)。六年廢夏丘入虹。之後,虹縣移治夏丘,屬仁州。貞觀八年(634),廢仁州,虹縣屬泗州。元和四年(809)改屬宿州。大(太)和四年(830),廢宿州,復屬泗州。後復置宿州,治於虹,虹縣再屬宿州。五代時沿唐制。
宋元祐七年(1092),虹縣屬淮南路。紹興九年(1139),改屬淮東路泗州。十一年屬南京路泗州。建炎後沒於金,虹縣仍屬南京路泗州。元置行省、路(府)、軍(州)、縣4級建制,虹縣初屬河南江北行中(尚)書省(又稱河南行省)淮安府泗州,繼屬江北淮東道。至正二十七年(1367),改屬臨濠府泗州。
明洪武六年(1373)九月,泗州改屬中立府。七年八月屬鳳陽府,屬鳳陽府泗州。
清初沿明制,後實行省、道、府(直隸州)、縣4級制。
順治二年(1645),虹縣屬江南省鳳陽府泗州。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分置安徽省。雍正三年(1725),泗州升為直隸州,虹縣仍屬鳳陽府。乾隆四十二年(1777)泗州遷州治於鳳陽府虹縣,並虹縣入泗州,虹縣降稱虹鄉,至此泗縣始為泗州州治。
1912年4月廢州制,改稱泗縣,直屬安徽省。1914年6月,安徽省設3道,泗縣屬淮泗道(駐鳳陽縣)。1932年10月廢道,泗縣為安徽省第七區首席縣,治泗城。後改行政督察專員制,泗縣屬第六區,專員公署暨泗縣政府治泗城。
泗洪縣:殷商時,境內屬徐。
西周至春秋末期,因徐都遷入而成為徐國政治中心,先
後隸屬徐、吳、越、楚、西楚等諸侯國。
西漢初屬楚,繼屬彭城、臨淮郡、淮平郡。
東漢至南北朝,屬東海、下邳、臨淮、淮陵、安遠、朱沛等郡。北周以後,大體為泗州本州。
中華民國建元,改泗州為泗縣,境內屬之。
1940年10月,中共皖東北地委和專署(後改為淮北蘇皖邊區黨委和行政公署)建立,境內先後設置了泗南、泗宿、泗陽、洪澤等敵後抗日根據地邊區縣。
1947年6月,泗南縣與洪澤縣湖西部分合並,建立泗洪縣,至11月撤銷。
1949年4月29日,以泗南縣、泗宿縣的大部分區域及洪澤湖管理局、泗陽縣龍集、界集區等地合並正式建立泗洪縣。屬江淮區,後改屬皖北行政公署宿縣地區,
1952年屬安徽省宿縣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