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市歷史遺跡可參觀的有哪些
1、豫園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是江南古典園林,始建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佔地三十餘畝。
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1853年小刀會起義的指揮所點春堂,園側有城隍廟及商店街等遊客景點。 豫園在1961年開始對公眾開放,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崧澤古文化遺址
位於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被命名為崧澤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按地層可分為上、中、下三層。20世紀60年代以來,崧澤遺址被發現。
1961年至1976年,3次發掘共揭露面積 703 平方米,發現幾何印紋陶遺存和新石器時代的居址遺跡,清理墓葬 100 座,出土有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牙器等621件文物。1959年崧澤村古文化遺址列為青浦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龍華塔
又稱「報恩塔」,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十年(247年),位於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路2853號。龍華塔系磚木樓閣式塔,八面七層,總高41.03米(自底層圍廊地坪面算至塔尖)。龍華塔底層塔心室地面與底層圍廊地坪面高差0.44米。
每層伸出平座圍以木欄,以斗拱向外挑出飛檐,出檐甚寬,檐角懸鐵馬(俗稱銅鈴)。龍華塔在自身纖細、輕靈、飄逸的基礎上,融入了吳越文化,是中外建築文化合璧的產物。2006年5月25日,龍華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玉佛寺
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安遠路170號,因寺內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屬於禪宗臨濟法系,修習禪法,故又名玉佛禪寺。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
玉佛寺創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師。玉佛寺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9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建築保護單位。
5、靜安寺
又稱靜安古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早於上海建城。
靜安寺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❷ 請寫一分上海龍華寺的導游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們現在在上海市南部龍華西路上的龍華寺。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佛教古剎。龍華寺是三國吳赤烏五年也就是公元242年建造的。龍華寺的創始人是康居國的僧人康會。在三國吳赤烏年間他從交趾(現在的越南北部)來到建業(現在的南京市)。康會為了宏揚佛法,並通過燒香祈禱,得到了十三顆佛祖舍利,吳王大喜,下令營造了十三做寶塔,龍華寺塔就是其中之一。
隨著時光的流逝,龍華寺也在不斷的變遷。據張清宸的《龍華志》考證:在唐垂拱三年的時候,皇帝曾賜給龍華寺五千貫錢用於修建圓通寶殿等殿堂,這是龍華寺有殿堂的開始。到了宋太平興國三年吳越忠懿王 「重建」龍華寺,在宋英宗治平三年,由於龍華寺規模有所擴大,佛事繁榮,皇帝賜額「空相寺」明代龍華寺得到全面修復,成為上海第一名剎。至明嘉靖三十二年明世宗敕賜「萬壽慈華禪寺」匾額,從此龍華寺有稱「萬壽華禪寺」。但不久倭寇進入,龍華寺再度遭到破壞。明萬曆年間,明神宗又敕賜「大興國萬壽慈華禪寺」匾額給龍華寺,從此龍華寺又得名「大興國萬壽慈華寺禪寺」。晚清以降,復稱「龍華」古名。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BucGWBKHYNCXsG-IuUgw-Q
❸ 上海的龍華寺,靜安寺,玉佛寺各是求什麼比較准
一、龍華寺
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按佛經上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的記載而定名為龍華寺。現今龍華寺的殿宇大部分屬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建築,並保持了宋代伽藍七堂制的格式。佔地達2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219平方米。沿中軸線長194米,依次排列著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方丈室和藏經樓等六個殿堂。天王殿兩側有鍾樓和鼓樓,鍾樓高3層,最上層中懸有清光緒20年鑄造的青龍銅鍾,高約二米,直徑達1.3米,重5噸余,「龍華晚鍾」也是昔日的「滬上八景」之一。藏經樓上收藏著各種版本的大藏經,佛教經籍及各種珍貴文物。其中就包括被稱為龍華寺「鎮寺三寶」的明萬曆年間敕賜大藏經718函;範金千葉寶蓮毗盧遮那佛一尊;御賜金印一枚。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龍華撞鍾活動,每年農歷三月三的龍華廟會,至今已三百餘年歷史,已成為上海市一個固定的旅遊節慶活動。
二、玉佛寺
玉佛寺位於普陀區安遠路江寧路口。原為清代名宦盛宣懷在江灣的家庵。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在緬甸請得白玉雕釋迦牟尼佛像5座,途經上海時,留下坐、卧佛像各一座於寺內,遂更名為玉佛寺。後寺廟毀於戰火。1918年僧可成遷寺於今址,歷經10年,至1928年建成。殿宇仿宋代建築,黃粉牆垣,飛檐聳脊,照壁高大。主要建築有天王堂、大雄寶殿、玉佛樓、卧佛堂、彌陀堂、觀音堂、禪堂及方丈室。玉佛坐像用整塊白玉雕成,高1.95米,重約1噸,身上佩戴著無數瑪瑙翡翠寶石,實為稀世珍品。玉佛卧像是用整塊白玉雕成的釋迦牟尼涅磐像,長1米。寺內還藏有清雍正年間雕版大藏經7000餘卷。寺內另設素齋部。今上海佛學院設在寺內。
三、靜安寺
靜安寺原名"滬瀆重元寺",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十年(247),唐代改名"就泰禪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才開始稱靜安寺,一直延續至今。它已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靜安寺在元明兩代已有相當規模,由於戰亂使寺院遭到毀壞。清光緒年間曾撥款重建,但民國年間,又屢被毀壞。到1984年時,這座古剎只存一些破爛的殿舍,連大雄寶殿都不存在了,眾僧散離。1984年2月,"靜安寺修復委員會"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自籌資金,逐步將寺廟修復。1991年5月12日,靜安寺舉行了玉雕釋迦牟尼佛座像開光典禮,標志著靜安寺的全部修復,其規模與解放初相當。如今它已經成為上海市內一座殿堂巍峨、法像庄嚴的佛教寺院,千年古剎舊貌換新顏。
靜安寺是我國真言宗即密宗重要道場之一。1959年4月,靜安寺住持持松法師,在靜安寺重設真言宗壇場。現在靜安寺的真言宗壇場共分五個壇,每個壇中真言宗的種種法器都很齊備。
從赤烏山門入寺,依次排列著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三座大殿,另外還有功德堂、方丈室、佛教文物展覽館、香積齋、僧舍、廂房等建築。天王殿供有彌勒佛。兩側為四大天王像,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持游龍;北國方多聞天王,持傘。大雄寶殿兩側供有十八羅漢貼金像,金光閃爍,神態各異。三聖殿供有彌陀、觀音、大勢"西方三聖"像。三聖殿的後面是方丈室和真言宗的壇場,是密宗僧人修習密法,舉行灌頂儀式的場所。
靜安寺內保存有許多的文物古跡,現收有文物數百種,如光緒九年(1883)所記的《重修靜安寺記碑》、《雲漢昭回元閣碑》,另有明洪武大鍾、歷代名人字畫以及石刻的佛像等。
總結,求什麼准不準不在廟,在自己這邊。自己身口意如果不修正,不斷惡修善積累德行,以得失心求菩薩保佑,求物質財富健康平安等等,是真迷信。佛菩薩是清凈法身,無時無刻不希望並幫助眾生執迷能返,使其當下覺悟受用,如果明白這個道理了,您在哪裡拜都准,心誠則一切誠,誠則靈。祝願您六時吉祥!
❹ 上海的四大寺廟是什麼
1、玉佛寺
玉佛寺坐落在上海市普陀區安遠路,因為寺內供奉著玉佛得名,是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玉佛寺雖然處在繁華的市區中,但是鬧中取靜,被人們譽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
靜安寺主要景點:
山門及法堂
靜安寺山門與天王殿一體,上下兩層結構。花崗石料貼面,柚木木作,黃色琉璃瓦屋頂,屋脊上「正法久住」四個字正見佛陀心意。下層正中三扇柚木大門,上覆銅釘裝飾,門洞一圍石刻佛手、蓮花、八吉祥等圖案。
靜安寺法堂位於大殿北面,緊連大殿。柚木結構,銅瓦屋頂,共7層,高32.22米。上海靜安寺沿襲「宋營造法」,採用屋頂脊吻(有正吻、蹲脊獸、垂脊吻、角戧獸、套獸等)、挑檐和斗拱裝飾,在此基礎上結合佛教特點,用大象、法輪、蓮花等具有鮮明佛教色彩的圖案進行裝飾。
❺ 上海十大名勝古跡
名勝古跡:
1、上海豫園
上海豫園素有「城市山林」之譽,是明朝時期的私人花園,也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和游覽勝地。豫園建於1559年,全園布局具有明、清兩代南方建築藝術風格,且保存完整,曲橋水榭、亭軒樓台一應俱全,小園曲折迂迴,疏密有致。
2、上海靜安寺
靜安寺,又稱靜安古寺,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靜安寺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3、上海古猗園
古猗園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首,是上海最古老的覽勝之一,也是江南名園之一,以猗猗綠竹、幽靜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築、韻味雋永的楹聯詩詞及優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聞名於世。古猗園佔地面積146畝,內有逸野堂、戲鵝池、松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6個景區。
4、朱家角古鎮
朱家角古鎮素有「上海威尼斯」和「滬郊的好萊塢」之稱,是上海保存較完好的江南水鄉古鎮。朱家角雅稱珠溪,全鎮佔地55平方公里,鎮內河港縱橫,九條長街沿河而伸,千棟明清建築依水而立,三十六座石橋古風猶存,古跡眾多。
5、上海方塔園
方塔園是松江古城中一座以觀賞歷史文物為主題的園林。全園佔地面積182畝,園址原是唐宋時期古華亭的鬧市中心,東有愛民街、西有三公街,既是古代文人的會聚地,又是松江遺址的縮影,園中的照壁是上海乃至全國古老、精美、保存較為完好的大型磚雕藝術珍品,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6、上海城隍廟
上海著名的名勝和歷史古觀--城隍廟,是老上海民間文化的速成之地。歷史上老城隍廟屢建屢毀,於20世紀90年代大規模重建後,成為了大型仿古建築群和商業城,保持了中國古老的城鎮街市風貌。
7、上海龍華寺
龍華寺相傳為三國時東吳孫權為孝敬其母而建造,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上海地區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的佛教古剎。龍華寺幾經修建,基本保持宋代佛教禪宗的伽藍七堂制原貌,是一組較完整的寺廟建築群。
8、上海玉佛寺
玉佛寺因寺內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屬於禪宗臨濟法系,修習禪法,故又名玉佛禪寺。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玉佛寺是一座仿宋殿宇建築,布局嚴謹,佔地面積約11.6畝,建築面積8856平方米。
9、楓涇古鎮
楓涇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為新滬上八景之一,歷史上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周圍水網遍布,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梁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老的為元代致和橋,距今有近700年歷史。
10 、南翔古鎮
南翔鎮是上海市四大歷史名鎮之一,歷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賽蘇城」之美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古跡眾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簡介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37.85平方千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2487.09萬人。
上海地處中國東部、長江入海口、東臨東海,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戰國時,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別稱申。晉朝時,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稱為「扈瀆」,後又改「滬」,故上海簡稱「滬」。
❻ 上海有哪些名勝古跡
有玉佛寺、靜安寺 、龍華寺 、龍華塔 、青龍塔 、護珠塔 、松江方塔 、西林塔 、嘉定孔廟 、文廟 、松江唐經幢 、秋霞圃、豫園 、古猗園 、匯龍潭 、醉白池 、書隱樓 、四明公所 、大境道觀 、天後宮 、佘山聖母大教堂 、魯迅故居 、孫中山故居 、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墓、魯迅墓 、宋教仁墓、 徐光啟墓 、龍華烈士陵園、寶山烈士陵園、七寶古鎮等。
1、玉佛寺
玉佛寺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安遠路170號,因寺內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屬於禪宗臨濟法系,修習禪法,故又名玉佛禪寺。玉佛寺作為上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玉佛寺創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師。
2、大觀園
上海大觀園曾榮獲國家建築魯班獎,上海40周年十佳建築,十佳休閑新景點,新中國50周年上海優秀建築,上海十大旅遊特色園林,上海市七大文明公園,國家建設部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3、寶山烈士陵園
陵園安葬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上海戰役寶山戰區犧牲的1884名烈士遺骸;烈士骨灰陳放室安放著建國後在對敵斗爭和搶險救災中犧牲的16名烈士的骨灰盒;烈士史績陳列室和大型畫廊陳列著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時英勇作戰、頑強殲敵的歷史質料、照片和部分烈士遺像、生平事跡等。
4、青龍塔
青龍塔,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塔名『隆福寺塔』,俗稱『青龍寺塔』,又名『青龍雁塔』,是上海市稀有的實物古跡,也是上海古老港口——青龍鎮遺存的地面建築物,它是研究上海古代史、古建築和佛教史的寶貴資料。
5、七寶古鎮
七寶鎮,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是一座既有江南水鄉自然風光,又有悠久人文內涵的歷史古鎮。東臨漕河涇高新技術開發區,西接松江、青浦,南靠上海市莘庄工業區,北鄰虹橋國際機場。
❼ 誰了解上海龍華古寺的歷史
龍華寺位於上海市南郊龍華鎮,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古剎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其始建年代,說法不一。一是說創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十年(247年),二是說創建於唐垂拱三年(687年),三是據宋、大地方誌記載,為五代吳越王錢擺所建。根據佛教界和有關學者分析、考證,認為龍華寺創始於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唐垂拱年間正式建立殿堂,形成一定的寺院規模。
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相傳三國時,東吳孫權於赤烏五年(公元242年)為孝敬其母而建造,並按佛經中彌勒菩薩於龍華樹下成佛的記載而名。幾經修復,如今已恢復舊觀。龍華塔位於龍華寺前,相傳初建於赤烏十年(公元247)。現在的龍華寺建於清光緒年間,但基本保持宋代佛教禪宗的伽藍七堂制原貌,是一組較完整的寺廟建築群。龍華寺內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間的經書、金印、佛像等。龍華寺殿宇巍峨,金碧輝煌,佛像庄嚴凝重。這里的佛像有兩處與眾不同。一是因為龍華寺為彌勒道場,有兩尊彌勒塑像,天王殿供的是彌勒的菩薩像,彌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稱「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寶殿,其他寺院大殿主尊兩側,或是宣傳佛法的「十八羅漢」,或是保護佛法的「二十諸天」,而龍華寺大殿內,羅漢和諸天濟濟一堂。現存龍華塔為樓閣式七層八面磚木寶塔,高40.4米,塔體橙黃,剎桿高聳,其磚身和基礎部分,系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建造時的原物。寶塔各層均飛檐曲欄,姿態雄偉美觀,為上海地區至今保存最完美的古塔之一。龍華寺的天王殿東西兩側建有鍾鼓樓,「龍華晚鍾」為明清時期「滬城八景」之一。從1991年起,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龍華寺舉行的迎新年撞龍華晚鍾活動,吸引了許多的中外遊客,這一活動已經被國家旅遊局定為國家級旅遊項目之一。
龍華寺創始人
是康僧會。在三國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他從交趾(今越南北部)來到建業(今南京市)。康僧會向孫權宣揚佛法,並通過燒香祈禱,得到佛舍利十三顆,吳王大喜,下令營造十三座寶塔,龍華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在吳王孫權的支持下,康僧會在江南一帶廣傳佛教,使吳地的佛教一度呈現出繁榮景象。
唐垂拱三年
(687年),皇帝曾賜給龍華寺五千貫錢,四干紗錠,用於建築圓通寶殿等殿堂,這是龍華寺有殿堂的開始。唐代詩人皮日休的《龍華夜泊》詩,描寫了唐朝龍華寺的景色:「今寺猶存古剎名,草橋霜滑有人行。尚嫌殘日清光少,不見波心塔影橫。」
宋元時期
龍華寺規模有所擴大,佛事繁榮。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宋朝皇帝將龍華寺改為「空相寺」。隨後又賜給「空相寺」匾額,撥款重修大佛殿、寶塔,新建白蓮禪院。可惜元末毀於兵燹,殿堂毀壞,僧眾離散,唯龍華寺塔尚存。
明代
龍華寺得到全面修復,成為上海第一名剎。永樂年間復稱龍華寺。修復後的龍華寺,寺院規模雄偉。「紺殿蕊宮,檐牙復道,近古土木所未有。前辟放生池,築施食台。其他隱室窈窕,林木翳瑟,遂為五葺第一山。」 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世宗敕賜「萬壽慈華禪寺」匾額,從此龍華寺又稱「萬壽華禪寺」。但不久倭寇進犯,龍華寺再度遭到破壞。 明萬曆年間,皇帝又敕賜「大興國萬壽慈華禪寺」匾額給龍華寺,從此龍華寺又得名「大興國萬寺慈華禪寺」。萬曆年間,寺內新建了阿陀佛殿、輪藏殿、大藏經閣等殿堂。皇室對龍華寺的賞賜是十分豐厚的,僅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皇太皇就敕賜大藏經718函,裹金綉袱718張,五彩織桌衣18件,範金千葉寶蓮毗盧遮尋佛1尊,日月寶幡2對,縷金彩結幡10丈,大紅鎖金友幡2對,宮修五彩西方三聖法華28品,聖像18軸,五彩金供花4朵,五彩對立面龍花瓶2對,供佛古銅器5件,御書承恩堂匾額1座,金印1顆等。明朝皇帝敕賜給龍華寺的藏經、範金毗盧佛像和金印,被稱為「龍華三寶」,至今珍藏寺內。
清代
是龍華寺的全盛時期。清朝順治年間,韜明禪師被推舉為龍華寺住持。他破院風光,鼎新開辟,先後修建了韋馱殿、東西照樓、懷香樓、藏經閣等,被稱為龍華寺中興的開山之祖。韜明和尚圓寂後,置塔於龍華寺三聖殿亮度。弟子大壑禪師(又稱沛堂和尚)繼任住持。 據康熙十二年(1673年)張寰輯《龍華志》記載,當時龍華寺主要殿堂有:大雄寶殿、三大士殿、圓通寶殿、韋馱殿、天王殿、千手觀音殿、大悲殿、真武殿、禪堂、祖師堂、法堂等,另外還有鍾鼓樓、大藏經閣、文昌閣、方丈室、東西照樓、懷香樓、塔院、東軒、三元祠、張方伯祠、五通祠、僧房禪舍等建築,整個寺院金碧輝煌,雄偉壯觀,使龍華寺達到鼎盛。 清代咸豐年間,觀竺法師住持龍華寺。他是天台宗第四十祖,在龍華寺弘揚天台宗,並募集資金修整殿宇。清政府彰其功德,賜給龍華寺一部《清藏》,共730池,現仍珍藏在寺內。觀竺法師傳法與弟子所澄,所澄弟子有跡端、文果等,都是龍華寺的著名僧人,對維修寺院作出了貢獻。
近代
1911年,近代名僧諦閑法師主持龍華寺,他是天台宗第四十三世傳人,歷任慈溪獅子庵、永嘉頭陀寺、紹興戒珠寺、寧波觀宗寺、天台山萬年寺、上海龍華寺住持,還曾到哈爾濱市極樂寺傳戒,他的著名弟子有倓虛、常惺、妙真等。在民國年間,在戰爭中,龍華寺走向衰微。1936年《上海研究資料》記載,龍華寺尚存有大雄寶殿、大悲閣、方丈室、金剛殿、三聖殿、彌勒殿、伽藍殿、觀音殿、祖師殿、地藏殿、羅漢堂、鍾樓、鼓樓、客堂、齋房等建築。可惜1937年大多毀於日本侵略軍的戰火之中。到上海解放時,已破壞不堪,有毀圮之勢。民國期間,經華寺的住持仍次有元照、性空、圓明、了願、永禪、心慈法師,其中性空法師曾舉行過三次傳戒法會,影響較大。
建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對龍華寺進行了多次修復,如1954年,曾聘請了古建築專家,按照宋代規格修建了龍華寶塔。龍華塔相傳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十年(247年),孫權為孝敬父母親而建,故又名報恩塔。現存塔身和塔基都是宋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重建,距今也有一千多年歷史。經1954年整修後,恢復了宋代舊觀,是一座磚身木檐的樓閣式塔,平面八角形,共七層,總高40八米,內室為方形,底層高大,往上逐層收縮,形成密檐。飛檐高翹,檐角下懸銅鈴,微風吹過,一片叮呼清脆的鈴聲。塔頂有鐵制的覆缽、露盤和寶瓶,及號稱鎮塔之寶的「七相輪」。龍華塔聳立在黃浦江畔,造型優美,結構堅固,雄偉壯麗,是中國古代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 1957年和1979年,國家對龍華寺又進行了較全面的整修。移交僧人管理後,明暘法師榮任龍華寺方丈。此後,僧人將殿堂內佛像裝修,面貌煥然一新。現在,龍華寺的建築格局是中軸線排列有六進殿堂,即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方丈室和藏經樓。中鈾兩側有鍾鼓樓、兩廂和偏殿,所有建築飛檐甍脊,庄嚴幽深。
❽ 上海市有哪些比較著名比較大的寺廟
1、上海城隍廟——上海城隍廟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為「長江三大廟」之一。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上海城隍廟傳說系三國時吳主孫皓所建,明永樂年間,改建為城隍廟。前殿祭祀金山神漢大將軍博陸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誥封四品顯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後殿乃寢宮。現門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戲台為1865年建。
上海城隍廟殿堂建築屬南方大式建築,紅牆泥瓦,現在廟內主體建築由廟前廣場、大殿、元辰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組成。
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最負盛名的豫園景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風雨倉桑,朝代更迭,上海城隍廟也歷經興衰。
上海城隍廟(City God Temple of Shanghai),追溯歷史已有600多年,從明代開始始建到當代歷經滄桑,上海的城隍廟已成為上海著名的旅遊景點,作為道教宮觀,上海城隍廟可謂歷史悠久,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隨著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上海小旅遊圈,城隍廟道觀、城隍廟小吃、豫園環在周圍。
呈現出上海城隍廟文化底蘊。
城隍又稱城隍爺,是古代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靜安寺,又稱靜安古寺,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247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靜安寺。
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早於上海建城。靜安寺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後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聖殿三座主要建築構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寺內藏有八大山人名畫、文徵明真跡《琵琶行》行草長卷。靜安區亦由靜安寺而聞名於世。靜安寺的建築風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築風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
❾ 龍華寺在哪裡
上海、浙江、吉林、廣西、湖北、福建等地都有龍華寺。上海的龍華寺位於上海市南郊龍華街道,是上海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據傳龍華寺是三國時期孫權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
龍華寺建築為宋代的伽藍七堂制。龍華寺的中軸線上由南到北依次為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還有在封閉庭院內的方丈室、藏經樓,共六進殿堂。
浙江的龍華寺位於臨海東塍鎮竹嶴村,始建於五代晉天福六年。
吉林的龍華寺位於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森林公園內,松花江畔,佔地56.7公頃。這里叢林雲集、山水相依、風景秀麗,是一塊風水寶地。
廣西的龍華寺位於廣西桂平市的廣西文物保護單位,它始於宋朝,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間曾三次重修。
湖北龍華寺位於武漢市,寺里居中一座「大雄寶殿」,供的是釋迦牟尼。此外還有觀音殿、羅漢堂、齋堂、客堂、禪堂、僧房等。
福建龍華寺位於莆田市仙游縣龍華鎮政府西邊,這座寺廟地處三郊公路之濱,龍華集鎮之側,商賈雲集,人眾雜錯,在此名利交征之處,辟出一方凈土,參禪悟道,為度世之殿堂,僧眾清修之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