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粵語有多久的歷史

粵語有多久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17 21:46:43

1. 廣州人都說粵語嗎粵語有什麼歷史嗎

1:廣州人不是都說粵語的,只不過粵語是以廣州話為基礎的,所以咱們平常會認為廣州人都說粵語,這跟古代廣州在嶺南的地位有關,所以慢慢演變過來的,其實廣州有些地方說的話,跟粵語還是有區別的.

2:粵語的歷史:粵語的歷史發展用了很長的時間,自秦朝時期至現今,已經歷了約2,200多年的時間。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特點,據我在網上的了解,是在秦漢時期吧,應該是,華夏是一個大族,當時融合了周邊多個民族,進而演變成漢族,在這期間,有許多的人遷入了嶺南,所以就把中原的漢語帶了過去,從這時起,就對原始的古粵語產生了影響,這只是粵語的開始吧

隨後又到了魏晉南北朝的鼎盛時期,中原地區處於長年的打仗,有許多民族被捉到了外族人的手中,語言進一步的進行了融合,慢慢的到了清朝,就與廣州有關了,因為清朝閉關自守,僅僅只留下了廣州來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所以許多外國人來了之後大多數見的都是廣州那邊,慢慢的口音就有些變化了,隨後,由於廣州的貿易,粵語就被傳到了世界各地,所以在當時粵語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很多人都知道的,所以現如今的廣州,也可以說是粵語,也可以說是粵語的根源,和粵語的差別很小,就跟英語和美語一樣 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0

我知道的就這么多了,希望能對你有些幫助。粵語真的挺好聽的 ,我也很喜歡,哈哈。

2. 粵語有多麼久遠的歷史了

粵語自秦朝至今,約有2200多年的歷史。

《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越」與「粵」通,也簡稱「粵」,泛指嶺南一帶地方。廣東的先民很早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息、勞動、繁衍。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再次處於長年內戰,北方更首次淪陷到外族手中,大量中原士民遷至嶺南,北方漢語不斷對本地語言沖擊。當時古漢語與以前形成的古越語混合,進一步拉近了古越語和中原漢語的差別。這一時期是粵語的成長時期。

清朝閉關自守,僅留下廣州作為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口岸,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後掌握的漢語是粵語而非官話。不少京官為了與外國人經商議事也常常接觸粵語,使得粵語首次逆向傳播到中原。

(2)粵語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粵語形成於秦漢年間。那個時候,秦始皇攻下了百越之地,嶺南地區的人為了躲避秦始皇的戰火和統治,於是逃有了。所以,華夏族人進入了嶺南地區開始生活。華夏人說的話也開始和嶺南話融合。魏晉南北朝時期,更多的中原人去了嶺南地區生活。

隨後,嶺南地區的人就慢慢地增加。唐宋時期,粵語形成,確立了它的發音和讀法。而且在這之後,就很少再受到漢語的影響。嶺南地區的人一直在自己發展著粵語,有著他們自己的特色。

而且在近代時期,說粵語的人越來越多,還有人想要把粵語當作全國的普通話。所以,說粵語的人其實非常多。而粵語也經過不斷地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樣子。

中華民國成立時,雖然有現代白話文取代舊式文言文正式書寫的趨勢,但粵語的實際使用沒有多大限制。但建國後,國家規范官話普通話口音作為全國通用語。

粵語受到普通話的影響越來越大,以致在中國大陸粵語分布區的許多年輕一代不懂得一些專門名詞的粵語讀法。這種情況使得不少以粵語為母語的人士開始產生一種母語危機感。

3. 粵語有多久的歷史啦

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一、語言定義
粵語,是一種發源於兩廣地區(廣東、廣西)的漢語方言,也是在廣東省、香港、澳門佔有主流地位的語言,故稱廣東話或白話。自古以來,兩廣山水相連,人文相通。一直以來,兩廣地區是不分的,直到宋朝,才分為廣東和廣西。而粵語的形成遠遠早於宋朝,也正因為如此,粵語在兩廣地區才通行。談到粵語的發源地,一般權威學術界的專家大多都認為是發源於古代蒼梧郡廣信(古代廣信,即是今廣西梧州大部分地區和廣東封開少部分地區)。古代蒼梧郡地處今兩廣版圖的中心,轄地相當於今之梧州、肇慶、賀州三地區。北有桂江(灕水)經靈渠通湘江連接長江水系。橫貫兩廣的嶺南母親河珠江的主流西江,穿郡城而過。統領這一大片南中國土地的首府廣信,其地位十分重要!
在學術上,廣東話不等同於廣東方言。廣東話指的是發源於夏朝的漢族語言,也就是粵語。不過,粵語的使用者有很多都是從北方或者鄰近的福建等地搬遷過來的,到了廣東後,有很多人都能接受本土的方言--粵語。不過,由於他們都是外來人,比較難接受當地口音,要學得準的話確實不容易,所以就出現了今天的粵語地區語音差異,不過跟標准粵語--廣州話相差不大。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就形成了今天的粵語。而廣東方言則指的是在廣東地區流行的方言,包括客家話、閩語(潮州話、福佬話、雷州話、黎話、海話)、普通話,以及一些少數民族的語言。
二、粵語定位
廣東,簡稱粵。而粵語是「在這個地方生活的人們所講的語言,就順理成章地被稱為『粵語』了。」這僅是字面上的意思,但不能說它是錯的。這跟「阿拉伯數字」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但它又叫「『阿拉伯』數字」的道理是一樣的。粵語因是在廣東省內流行,且佔有主流地位,所以又叫「廣東話」是科學的。其實在粵語族群,民間對這種語言的稱呼為「白話」,以別於當時讀書所用的文言文。這是老百姓對自己所講語言的稱呼,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對粵語最恰當的表述。
粵語源於古漢語吸收部分古越語而形成,這大抵已是不爭的事實了。至於粵語是一種「語言」還是一種「方言」,這就純粹是劃分方法和政治走向的問題了。

4. 粵語的歷史有多久了怎樣來源的

現在人們越來越傾向於稱呼普通話為漢語,其實普通話是根據北京話制定的,事實上,粵語才是正統的漢語,北京音訛誤太多。

秦始皇派遣50萬大軍征服南蠻(南越,馬來人種),不過這些野蠻民族不知信義,反復無常。為了加強對蠻族的統治,秦國政府規定這50萬大軍攜帶家眷留守嶺南地區,並在此地墾殖繁衍。
50萬大軍外加家屬合計起來大概100萬人,這些人來自六國舊地(韓趙魏楚燕齊)家鄉話各異,相互交流是用雅言的(雅言即為當時的華夏語普通話),所以雅言就是現代粵語的根源,不過粵語引進了少量的南蠻話,另外,1840年以後,由於兩廣是英美殖民者侵略的首選地,所以,廣東人受英語的影響,引入了大量英語,粵語中增加了大量音譯詞,盡管如此也改變不了粵語是正統漢語的事實。
大家可以參考韓語、日語、越南語中漢語詞的發音,這些漢語詞的發音均接近廣州音,甚至相同,但是和北京話的差別卻很大。
舉下例子吧,江讀gang,喜讀hei 問讀man或mun……

5. 粵語歷史多少年了

粵語(cantonese)是發源於北方的中原雅言(漢族母語)而於秦漢時期傳播至兩廣地區與當地古越語相融合產生的一種方言,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同時也是在香港、澳門佔有主導地位的方言,民間稱白話或廣東話。

粵語是一種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在中國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以及北美、英國和澳洲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

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國」(《漢書》作「南粵國」)。

6. 粵語什麼時候出現

粵語保存著我國最早的「普通話」
討論粵語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粵語從何而來。有人以為粵語來源於占代嶺南「百越」語言,這不合乎事實。粵語確實保存著某些古代嶺南「百越」語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來源,則是古代中原一帶的「雅言」。

雅言的基礎是以黃帝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使用的原始華夏語。到了周朝,便發展成為中原一帶的民族共同語,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普通話」。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講學,祭祀活動,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說過:「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發原六國的逃亡者以及贅婿、賈人到嶺南作「墾卒」。這些墾卒「來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際必須使用雅 言。但由於墾卒獨自屯田,因此他們的語言只在屯內通行,並未在整個嶺南地區傳播。直至趙佗建亢南越國時,也採用百越土著的服飾和生活習俗,講百越土著的語言。可見雅言並未在嶺南通行,只是出現了少數面積很小的「雅言島」。雅言在嶺南傳播,始於西漢平南越國之後。漢武帝設「交趾刺史部」監察各郡,東漢撤交趾刺史部設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漢人regime,官方交際必須講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時間設在廣信(今封開和梧州),雅言就首先在廣信使用。廣信又是嶺南早期的商貿重鎮。漢武帝派使者從徐聞、合浦出發,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以絲綢、瓷器、雜繒等購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經南流江——北流江和鑒江——南江兩條貿易通道輸入廣信,再經賀江——瀟水輸往中原。中原傳入的雅言通過商貿活動而逐步通行於這一帶。

廣信還是嶺南早期的文化中心。東漢時期,一大批文人學者以這里為陣地,開展文化活動,設館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經學家陳元和士燮。陳元被譽為「嶺海儒宗」,晚年回廣信辦學,成為嶺南文化的先驅者之一。上燮擔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還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來依附,他們來往於交趾、廣信等地,以講學為業。這些文人在傳播中原漢文化時所使用的,當然是有漢字作為紀錄符號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學習漢文化和漢字之時,也就學習了雅言。這些土著居民的語言本來干差萬別,互相無法通話,又沒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漢人交往時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間交往也不約而同地藉助雅言。這么一來,雅言便成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語,就像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樣,形成雙語制,在自己部落內使用自己的母語,對外交往則使用雅言。同時,古百越語言中一些因素,也為漢族移民的語言所吸收,從而逐漸形成為漢語的一支方言——粵語。

粵語形成之初,跟中原漢語差異並不明顯。到晉朝以後,先有「五胡亂華」,接下來便是長達200餘年的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對那裡的文化和語言帶來巨大的沖擊,從周朝以來一直作為民族共同語的雅言逐漸消失。在這—。時期,嶺南地區保持較為穩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變而成的粵語沒有發生中原漢語那樣的變化,一直保持著原來的音系。正如李如龍教授所說;「中古之塞擦音聲母的分化,鼻音韻尾的合流,塞音韻尾的弱化和脫落、濁上歸去、入派三聲這些在許多方言普遍發生的變化都被粵方言拒絕了。」 (《方言與文化的宏觀研究》)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經Dang*然無存,它的大量因素卻保存於今天的粵語。

封川話濁塞音:早期粵語的活化石
粵語保存著占代雅言的大量因素,可以通過粵語與《切韻》音系的對照證實。《切韻》是我國最早一部音韻學著作,成書於隋朝初年,所記錄的是南朝時期讀書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韻》音系跟今天漢語七大方言進行對照,可以看出,保存這個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粵語。以古代的入聲為例,北方的漢語方言由於受游牧民族語言影響,塞音韻尾普遍脫離,因此,現在這·—帶的人們完全不知道入聲是怎麼一回事。其他漢語方言雖然保存一些入聲,卻不完整。粵語由於拒絕了「入派三聲」這一變化規律,所以保存著古代的全套入聲,同鼻音韻尾整齊對應。

在粵語的形成地封開一帶,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更為明顯。《切韻》音系中有一套濁塞音聲母,這套濁塞音聲母在漢語大多數方言中已經消失在今天的粵語廣州話亦已無存。然而,這套濁寒音聲母在封開的粵語中完整保存。更令人注意的是:在封開粵語,不僅在《切韻》中念為濁塞音「並」、「定」、「群」母的字仍然讀為濁塞音,而且有些在《切韻》中已經念為清塞音「幫」、「端」、「見」母的字也讀為濁塞音。我們知道,「濁音清化」是漢語聲母演變的一條規律。根據這條規律,濁塞音聲母越發達,其年代便越久遠。封開粵語濁塞音比《切韻》音系發達,說明它保存著比《切韻》成書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兩漢時期的雅言音系。所以說,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粵語的活化石,是粵語形成於古廣信的見證。

從「沿江分布」看早期粵語的中心
由於廣信地處桂扛、賀江與西江匯合之處,扼西江之要沖,沿江向東可抵番禺,溯江向西可抵交趾,向南則可通過北流江、南江等支流抵達鬱林、合浦諸郡,在以水路為主的年代是個交通樞紐。粵語在這一帶形成之後,便憑借江河而向東、西、南擴展,因此形成了「沿汀分布」格局。具體分為六個流域:

1.西江——珠江流域 由廣信沿西江向東至番禺(廣州)一帶,包括廣西梧州和廣東肇慶、佛山、廣州、中山、珠海、東莞、深圳等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三國時期,東吳regime將交州州治從廣信遷至原南越國的首府番禺。番禺是兩干多年不衰的東方大港,其周圍的珠江三角洲水陸交通十分便利,發展農業和商品經濟的條件得天獨厚,因而逐步成為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廣信到番禺便成為粵語通行的主要區域。這一帶的粵語通常稱為「廣府話」。

2.潯江——鬱江流域 由廣信溯西江、潯江、鬱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廣西南寧、崇左、貴港三市及其所屬大部分縣。交趾郡也是漢族移民較早定居的地方,因而這一帶很早就有粵語傳入。這一帶的粵語次方言跟廣府話接近,可以互相通話。

3.北流江——南流汗流域 由廣信溯北流江而上,經南流江到合浦郡,包括廣西玉林、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市及其所屬各縣。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後,地處南流江出海口的合浦成為最早的始發港之一,這—『帶成為嶺南早期的商貿要道。隨著商貿發展,粵語逐漸通行。這一帶的粵語保存古漢語音韻較多,但總體看跟廣府話差異不明顯,基本上可以通話。

4.南江——鑒江流域 由廣信溯南江而上,越過雲開山脈到鑒江流域,包括廣東雲浮、茂名、湛江三市及其所屬大部分縣(市)。這條通道一直通向雷州半島南端的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徐聞,因此也是一條商貿要道。鑒江流域占屬高涼郡,在南梁、南陳及隋三朝,當地俚人首領冼夫人與太守馮寶共諧連理,奉行漢俚和睦的政策,使漢族移民文化和百越土著文化逐步融合,由廣信傳入的粵語也就逐步在這—帶通行。這一帶的粵語吸收了當地土著語言的一些因素,但總的來看,語音與廣府話差異不大,基本上可以通話。

以上四個次方言區,都從廣信出發,通過水路擴展而形成,其音系也就保持著較大程度的一致性。以下兩個次方言區情況就有所不同。

5.漠陽江流域 包括廣東陽江市及其所屬陽東、陽西、陽春。其粵語次方言通常稱為「兩陽話」,聲韻母系統跟鑒江流域差不多,有人將它們劃為一個「片」(高陽片)。其實,這兩種次方言在聲韻調組合上有明顯的差異,互相之間難以通話。

6.潭江流域包括廣東江門市及其所屬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這四個市(區)歷史上稱為「四邑」,其粵語次方言也就稱為「四邑話」。通行四邑話的還有鶴山以及珠海市斗門區。四邑地區距離廣州並不遠,四邑話卻是粵語系統中跟廣州話差異最大的一種次方言,其原因是潭江與西江在水路上並不相通。這一事實有力地證明,早期粵語的中心不在廣州而在廣信。

發展嶺南文化必須保護粵語
199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宣布:從2000午起,每年的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該組織公布的《世界瀕臨消失的語種版圖》報告指出: 「語言是保存和發展人類有形和無形遺產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種促進母語傳播的運動,都不僅有助於語言的多樣化和多語種的教育,而且能夠提高對全世界各語言和文化傳統的認識,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對話的基礎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團結。」

由此可見,保護母語跟保護文化遺產一樣,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課題。

語言不僅僅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而且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人民在思維模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特有的精神,是這個民族或這個地區傳統文化的結晶。廣東的地方傳統文化通常分為三大組成部分: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所依據的其實就是境內三大漢語方言。粵語不僅是廣府地區人民的母語,而且是嶺南地區最重要的方言,它不僅蘊藏著廣府地區的傳統文化,而且保存著大量在中原—帶已經消失了的傳統文化。離開了粵語,嶺南許多文化品種便不復存在。因此,在建設文化大省的過程中,在發展嶺南文化的過程中,必須重新認識粵語的自身價值,必須加強對粵語的保護。作為粵語發源地的封開,尤其應該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近年來,不少學者呼籲建立一個國家語言文字博物館,但一直沒有實現。封開作為嶺南文化和粵語的發源地,可以先行一步,在博物館內建立一個粵語館,收集、積累本地及周邊地區粵語的材料,特別是那些獨特的語音現象,例如上面講過的濁塞音等,將這些不可多得的早期粵語「活化石」保存下來,不僅可以作為粵語形成於古廣信的見證,而且可以作為嶺南文化研究和我國古代語言文化研究的寶貴資料。

7. 粵語的歷史有多久了

粵語(cantonese)是發源於北方的中原雅言(漢族母語)而於秦漢時期傳播至兩廣地區與當地古越語相融合產生的一種方言,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同時也是在香港、澳門佔有主導地位的方言,民間稱白話或廣東話。粵語是一種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在中國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以及北美、英國和澳洲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國」(《漢書》作「南粵國」)。

8. 粵劇有多久歷史

粵劇大概有400-500年歷史、
關於粵劇的產生和形成,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普遍認為,粵劇於明朝中葉開始萌芽,孕育於本地班。關於本地班來源一般來說,是引用麥嘯霞所撰的《廣東戲劇史略》說法,該《史略》說:「雍正繼位……,時北京名伶張五號攤手五……逃亡來粵,寄居於佛山鎮大基尾……以京戲崑曲授諸紅船子弟,變其組織,張其規模。創立的瓊花會館「,作為記載粵劇本地班始源,其實這是大大縮短了粵劇本地班的歷史,瓊花會館也非是在雍正年間才創建 ,據史載,早在明代嘉靖至萬曆年間,在佛山、廣州,本地班已建立了瓊花會館這一行業組織。經過不斷發展,由弋陽腔和崑腔與廣東本地流行的南音、龍舟、木魚、粵謳、鹹水歌等民間曲調以及廣東器樂樂曲結合而成。直至清末民初,逐漸演變為融集南北、中外唱腔音樂,以廣州話演唱,從而形成具有鮮明嶺南特色的地方戲劇――粵劇。粵劇有別於外省戲曲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既屬於中國寫意派戲劇范疇,又具有輕快流暢、新款善變的個性,享有「南國紅豆」的美譽

9. 粵語和普通話有多久歷史了

粵語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普通話應該一百年左右吧,因為普通話是在清朝時期才開始發展的。粵語發展應該是在先秦時期開始的,粵語其實是古代中原雅言演變過來的,有人說如果說到正中的古漢語應該是陝西那邊的語言,但是他們有沒想到,古代中原經常都是英雄和梟雄爭天下的地方,經常都打生打死,很多東西都保持不了,而且還經過兩百多年的南北分治,語言差別越來越大,而在我們嶺南地區山高山多,很多中原人避難來到嶺南,中原保存不了的東西其實在嶺南地區保存得更完整,因為山高皇帝遠,等戰火燒到過來,都大局已定了。

10. 粵語的起源和發展史!

粵語是怎麼發展而來的
粵語由於是在廣東境內使用,因此很多人稱之為「廣東話」或「廣州話」,其實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這個得從粵語的使用范圍談起,粵語在廣東使用范圍只是限於東延伸至惠州市的惠東縣一帶,西至湛江地區,北至韶關地區的范圍而已。而惠東縣以東的地方人們說的是客家話,潮汕地區說的是潮汕話,由於深圳是移民城市,盡管毗鄰香港,但主要說的是普通話,在北部接近湖南江西地區的幾個縣市人們說的也是一種類似客家話的方言,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從廣西梧州到桂平一帶,南至北海一帶,(南寧近些年移民較多主要說普通話,但郊區主要還是說粵語)人們說的是粵語。到這里可以說明把粵語通稱為廣東話是不太合理的,其實在使用粵語的這一類人群中,人們稱之為「白話」當然有別於讀書所用的文言文。所以「白話」是迄今為止對粵語最恰當的稱呼。那麼,是不是把粵語稱之為廣州話更合理呢?這個是目前大部分人所接受的叫法,不過根據粵語歷史的起源,得出粵語並非來源於廣州,根據城市發展史知道佛山的歷史要長於廣州,是先有佛山才有廣州城,而廣州當時還叫番禺。而端州(現在的肇慶市)的歷史並不晚於佛山,所以說粵語起源於廣州就等於顛倒歷史的秩序,只是因為廣州發展迅速,影響力巨大,才不斷發揚光大而已,不過現在感覺香港粵語的影響力漸漸超越廣州,並雜有西方人英語的口氣。
不懂粵語的人往往分不清廣東話和廣州話的區別,認為是一樣的,其實兩者存在口音差別,相信其他語言的人都會知道因為地區的差別,語言的口音會有一定的差別。在廣州附近珠三角一帶廣東話口音沒什麼差別,但是出了這一帶,差別就逐漸明顯了,比如粵西茂名,湛江一帶人們把「我晤去」說成「我無去」香港人似乎不會發N音,喜歡把「你」「ni」發成「li」「里」;「南」「nan」發成「lan」「藍」在廣西一帶的粵語差別就比較大了尤其是北海一帶,據說有不少廣州人聽不懂北海的粵語,反倒是梧州地區的粵語跟廣州話很接近,不過還是有的口音不太一樣,比如梧州說「過黎」而不說「 過嚟 」這一點更加證明了粵語來源於肇慶而不是廣州。

閱讀全文

與粵語有多久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9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1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