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開創歷史兩巨頭是什麼

開創歷史兩巨頭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4 06:46:06

A. NBA歷史上,最強的三巨頭組合是哪些組合

隨著近年來NBA巨星抱團風氣盛行,想要奪冠的最好方式就是讓球星們在一支球隊里打球,於是,組成三巨頭在如今的聯盟也是越來越普遍。當然,想要讓三位巨星融合在一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上曾出現過的三巨頭也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今天,過人君便帶領大家重排NBA歷史上的8對三巨頭,看看排名是否和你們心中的一致呢?

第8名:雷霆三少(杜蘭特 威少 哈登)

榮譽:總決賽


說到NBA歷史上最成功的三人組無疑是公牛王朝的喬丹、皮蓬與羅德曼了,如果不是羅德曼加入公牛比較晚,我想他們三人合作的冠軍數將遠不止3座,羅德曼的到來也補足了公牛最後一塊短板。在他到來的第一個賽季,公牛便取得了72勝10負的NBA常規賽最佳戰績,並連續3年拿下了總冠軍。喬丹、皮蓬與羅德曼無疑是NBA歷史公認的最強3人組,他們的實力也遠不止3座總冠軍獎杯,將他們排在歷史第一可謂當之無愧。

B. CPU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各個時期的CPU的特點是什麼

CPU 的發展及相關產品技術

CPU 的發展及相關產品技術
C P U (C e n t r a l P r o c e s s i n g U n i t),即中央處理單元,也稱微處理器,是整個系統
的核心,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位。它負責整個系統指令的執行、數學與邏輯運算、數據存儲、傳送以
及輸入輸出的控制。因為C PU 是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人們就以它來判定電腦的檔次,於是就
有了4 86 、5 8 6 (P e n t i u m)、P Ⅱ、P Ⅲ、P4 之分。C PU 既然關系著指令的執行和數據的處理,
當然也關系著指令和數據處理速度的快慢,因而C PU 有不同的執行功能,不同的處理速度。一般C PU
的功能和處理速度,我們可以從它的型號和編號來判斷,如P e n t i um 系列是5 86 機種的C PU,型號
後的數字即為它的工作頻率(時鍾頻率),單位是M Hz 。
第一節 CPU 的歷史
CPU 從最初發展至今已經有20 多年的歷史了,這期間,按照其處理信息的字長,C PU 可以分為
4 位微處理器、8 位微處理器、16 位微處理器、32 位微處理器以及64 位微處理器等等。在風起雲
涌的IT 業界,PC 機CPU 廠商主要以I n t el 、AMD 和V I A(威盛)三家為主,我們將以他們的產品為介
紹重點。
一、Intel 陣營
I n t e l(英特爾)公司大家已經是如雷貫耳,不管你是否為計算機高手,也不管你是否是業內人
士,只要你知道計算機這個詞,對I n t el 就一定不會陌生。I n t el 是全世界硬體行業的老大,是世
界上最大的晶元生產商和製造商。提到I n t el 公司就不能不談談I n t e l C PU 晶元的發展歷程。按照
國際上目前比較能夠得到業內認同的說法,I n t el 的CPU 晶元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 .I n t e l 4 0 04
1971 年,Intel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處理器4004 。這是第一個用於個人計算機的4 位微處
理器,它包含2 3 00 個晶體管,由於性能很差,市場反應冷淡。
2 .I n t e l 8 0 8 0 /8 0 85
在4 0 04 之後,I n t el 公司又研製出了8080 處理器和8 0 85 處理器,加上當時美國M o t o r o
la 公司的M C 6 8 00 微處理器和Z i l og 公司的Z80 微處理器,一起組成了8 位微處理器家族。
3 .I n t e l 8 0 8 6 /8 0 88
16微處理器的典型產品是I n t el 公司的8086 微處理器, 以及同時生產出的數學協處理器,即8087
。這兩種晶元使用互 相兼容的指令集,但在8 0 87 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專門用於對 數、指數和三角函數等
數學計算的指令。由於這些指令應用於 8 0 86 和8 0 87,因此被人們統稱為x 86 指令集。此後I n t el
推出新一代CPU 產品均兼容原來的x 86 指令集。
1979 年I n t el 公司推出了8 0 86 的簡化版——8088 芯 片,它仍是16 位微處理器,內含2 9 0 00
個晶體管,時鍾 頻率為4 .7 7 M Hz,地址匯流排為20 位,可以使用1MB 內存。 8088 的內部數據匯流排是16
位 ,外部數據匯流排是8 位。1981 年,8 0 88 晶元被首次用於I B M PC 機當中,開創了個人電 腦的新時
代。如果說8080 處理器還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話,那麼8 0 88 則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P C(個人電腦)機
的第一代C PU 便是從它開始的。
4 .I n t e l 8 0 2 86
1982 年的I n t e l 8 0 2 86 雖然是16 位晶元,但是其內部已包含了1 3 .4 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
也到了前所未有的2 0 M Hz 。其內、外部數據匯流排均為16 位,地址匯流排為24 位,可以使用1 6 MB 內
存,工作方式包括實模式和保護模式兩種。
5 .I n t e l 8 0 3 8 6 D X /8 0 3 8 6 SX
32 位微處理器的代表產品首推I n t el 公司1 9 85 年推出的 8 0 3 86,這是一種全32 位微處理器芯
片,也是x86 家族中第一款 32 位晶元,其內部包含了2 7 .5 萬個晶體管,時鍾頻率為1 2. 5MHz,後逐步
提高到3 3 M Hz 。8 0 3 86 的內部和外部數據匯流排都是 32 位,地址匯流排也是32 位,可以定址到4 GB 內
存。它除了具有 實模式和保護模式以外,還增加了一種虛擬3 86 的工作方式,可 以通過同時模擬多個8 0
86 處理器來提供多任務能力。
1 9 89 年,I n t el 公司又推出准32 位處理器晶元8 0 3 8 6 SX 。它 的內部數據匯流排為32 位,與8
0 3 86 相同,外部數據匯流排為16 位。 也就是說,8 0 3 8 6 SX 的內部處理速度與8 0 3 86 接近,也支持
真正 的多任務操作,並且可以使用為8 0 2 86 開發的輸入/輸出介面晶元。8 0 3 8 6 SX 的性能優於8 0 2
86,而價格只及8 0 3 86 的1/3 。386 處理器沒有內置數學協處理器,因 此不能執行浮點運算指令,如果
需要進行浮點運算,必須額外購買昂貴的8 0 3 87 數學協處理器。
6 .I n t e l 8 0 4 8 6 D X /8 0 4 8 6 SX
1 9 89 年,8 0 4 86 處理器面市,它集成了125 萬個晶體管,時 鍾頻率由25MHz 逐步提升到33MHz 、
4 0 M Hz 和50MHz 。80486 內含 80386 和數字協處理器80387 以及一個8KB 的高速緩存,並在x 86 系列中
首次使用了RISC(精簡指令集)技術,可以在一個時鍾周期 內執行一條指令。它還採用了突發匯流排方式,大大
提高了與內 存的數據交換速度。由於這些改進,8 0 4 86 的性能比帶有8 0 3 87 數學協處理器的8 0 3 86
提高了4 倍。
早期的486理器分為有數學協處理器的486DX 和無數學協處 理器的4 8 6 SX 兩種,其價格也相差許多。
隨著晶元技術的不斷發,C PU 的頻率越來越快,而PC 機外部設備受工藝限制,能夠 承受的工作頻率有限,
這就阻礙了CPU 主頻的進一步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C PU 倍頻技術,該技術使C PU 內部工作頻率為
處理器外頻的2 ~3 倍,4 8 6 D X2 、 4 8 6 D X4 的名字便是由此而來。以後的日子裡,C PU 開始了突
飛猛進的發展。
7 .I n t e l P e n t i u m C l a s s i c(經典奔騰)
代號54C
發布時間:1993 年
核心頻率:60 ~200MHz
匯流排頻率:50 ~66MHz
工作電壓:3.3V
製造工藝:0.8 ~0.35 μm
晶體管數目:310 ~330 萬個
晶元面積:191mm 2
緩存容量:16KB L1 Cache
指令內置:x 86 指令集、x 86 解碼器、80 位浮點單元
介面類型:Socket 7
早期的Pentium 處理器(主要是Pentium 60 和Pentium 66)存在浮點運算錯誤的問題,Intel 為此
花4 億美元回收了大批有問題的CPU,這在當時是十分冒險的行為,但Intel 的這一做法最終贏得了用
戶的信任,P e n t i um 再度成為市場上最暢銷的產品。
8 .I n t e l P e n t i u m P r o(高能奔騰)
代號6
發布時間:1995 年
核心頻率:150 ~200MHz
匯流排頻率:60 ~66MHz
工作電壓:3.1V/3.3V
製造工藝:0.5 ~0.35 μm
晶體管數目:550 ~700 萬個
晶元面積:196mm 2
緩存容量:16KB L1 Cache 、256KB/512KB/1MB L2 Cache
指令內置:x 86 指令集、x 86 解碼器、80 位浮點單元、分支預測功能
介面類型:Socket 8
9 .I n t e l P e n t i u m M MX
代號55C
發布時間:1997 年
核心頻率:166 ~233MHz
匯流排頻率:60 ~66MHz
內核電壓:2.8V
I/O 電壓:3.3V
製造工藝:0.35 μm
晶體管數目:450 萬個
晶元面積:128mm 2
緩存容量:32KB L1 Cache
指令內置:x 86 指令集、x 86 解碼器、80 位浮點單元、M MX 多媒體指令集
介面類型:Socket 7
P e n t i u m M MX 有1 6 KB 數據緩存、 1 6 KB 指令緩存和4 路寫緩存,並增加了 從Pentium Pro
而來的分支預測單元和從 Cyrix 6x86 而來的返回堆棧技術。新增 的57 條M MX 指令用來處理音頻、視頻和
圖像數據,使C PU 在多媒體應用上的能 力大大增強。
1 0 .I n t e l P e n t i u m Ⅱ 代號:K l a m a t h (1 9 97 年上市)、 Deschutes(1998 年上市)
核心頻率:233 ~333MHz(66MHz 外頻)、350 ~450MHz(100MHz 外頻)
匯流排頻率:66 ~100MHz
製造工藝:0.35(Klamath)/0.25(Deschutes)μm
核心電壓:2.8V(Klamath)/2.0V(Deschutes)
晶體管數目:750 萬個
晶元面積:130.9mm 2
緩存容量:32KB L1 Cache 、512KB L2 Cache
介面類型:Slot 1
Pentium Ⅱ是在Pentium Pro 的基礎上將內置的L2 Cache 移出,與C PU 焊在同一塊電路板上,然後封
裝成卡匣形式而 成。外置L 2 C a c he 的容量為5 1 2 KB,以C PU 速度的一半運行。
1 1 .I n t e l C e l e r o n(賽揚)
代號:Covington
發布時間:1998 年
核心頻率:266 ~300MHz
匯流排頻率:66MHz
製造工藝:0.25 μm
晶體管數目:750 萬個
晶元面積:153.9mm 2
緩存容量:32KB L1 Cache
介面類型:Slot 1
1 2 .I n t e l C e l e r o n M e n d o c i n o(新賽揚)
代號:Mendocino
發布時間:1998 年
核心頻率:300 ~533MHz
匯流排頻率:66MHz
製造工藝:0.25 μm
晶體管數目:1900 萬個
晶元面積:153.9mm 2
緩存容量:32KB L1 Cache 、128KB L2 Cache
介面類型:Slot 1 、Socket 370
由於具有和Pentium Ⅱ一樣的核心,所以Celeron 的浮點能力依然強勁,在游戲和3D 圖形處理方面與
P e n t i u m Ⅱ一樣出色。但沒有了L 2 C a c he,C e l e r on 的整數性能大打折扣,Celeron 266 的
整數運算能力甚 至還不及Pentium MMX 233,在與K6-2 的爭斗中一敗 塗地。所以I n t el 又加入了1 2 8
KB 全速L 2 C a c he,此為新賽揚。
新賽揚只有128KB L2 Cache,雖然比 起P e n t i u m Ⅱ的5 1 2 KB 少得多,但其性能 並不比P e n
t i u m Ⅱ差。因為新賽揚的緩存 速度與C PU 核心頻率相同,而P e n t i u m Ⅱ 的緩存速度只有C PU
核心頻率的一半。
正因為如此,新賽揚不但具有同頻 P e n t i u m Ⅱ的高性能,並且具有很強的超 頻能力,部分
300MHz Celeron A 能超到令 人吃驚的5 0 4 M Hz 甚至更高。
1 3 .I n t e l P e n t i u m Ⅲ
代號:K a t m ai 、C o p p e r m i ne
發布時間:1999 年
核心頻率:450MHz 以上
匯流排頻率:100 ~133MHz
CPU 核心電壓:1.8V
製造工藝:0.25(Katmai)/0.18(Coppermine)μm
晶體管數目:950 萬個
晶元面積:153.9mm 2
緩存容量:32KB L1 Cache 、512KB L2 Cache
指令內置:MMX 指令集和SSE 指令集
Pentium Ⅲ處理器增加了70 條SSE 指令,並具有惟一的處理 器序列號。
二、AMD 陣營
在CPU 市場的多年較量中,與Intel 始終相執不下的就是 CPU 晶元的另一霸主——同是美國公司的AMD
了。從K5 起,AMD 就一 直致力於與Intel 爭奪在低端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
1 .A M D K5
代號:5K86
發布時間:1996 年
核心頻率:75 ~133MHz
匯流排頻率:50 ~66MHz
CPU 核心電壓:3.52V
製造工藝:0.35 μm
晶體管數目:430 萬個
晶元面積:181mm 2
緩存容量:24KB L1 Cache(16KB 數據Cache 、8KB 指令Cache)
介面類型:Socket 7
K5 是AMD 公司第一塊自行設計的處理器,時鍾頻率有90MHz 、100MHz 、120MHz 等幾款。AMD 也採用
P-Rating 系統,該系統本身就是與Cyrix 協作開發出來的。盡管K5 的浮點運算能力比6x86 稍強一些,
但也好不到哪裡去。同時由於K5 的時鍾頻率比不上Cyrix,所以它在CPU 市場並不成功。但是1 年以後,
分別比90 、100 和116.66MHz 更快的120 、133 和166MHz AMD P-Rating 處理器又殺了回來。由於推出
的時間較晚,因此剛一推出就面臨著被Intel 公司淘汰出局的悲慘命運。
2 .A M D K6
發布時間:1997 年
核心頻率:166 ~300MHz
匯流排頻率:66MHz
CPU 核心電壓:2.9 ~3.2V
I/O 電壓:3.3V
製造工藝:0.35 ~0.25 μm
晶體管數目:880 萬個
晶元面積:68/162mm 2
緩存容量:64KB L1 Cache
指令內置:MMX 多媒體指令集
介面類型:Socket 7
這是AMD 公司並購NexGen 公司之後製造的第一代K6 處理器, 性能基本達到了低頻P Ⅱ處理器的水平,
缺點是發熱量較大。K6 和Cyrix 6x86/MX 性能相當。第一代1 6 6 M Hz 和200MHz K6 處理器的內核電壓是
2 .9V,輸入/輸出電壓為3.3V,而第二代2 33 、2 66 和3 0 0 M Hz 的K6 都為3 .2V 。A MD K6 和C y r i
x 6 x 8 6 MX 的整數運算能力接近3 年前的P e n t i u m P ro,但它們的浮點運算速度仍然不快。
3 .A M D K 6 -2
代號:Chomper
發布時間:1998 年
核心頻率:266 ~550MHz
匯流排頻率:66 ~100MHz
CPU 核心電壓:2.2V
製造工藝:0.25 μm
晶體管數目:930 萬個
晶元面積:68mm 2
緩存容量:64KB L1 Cache
指令內置:3 D N o w!指令集、M MX 多媒體指令集
介面類型:Socket 7
K6-2/3DNow!採用了和K6 一樣的內核,支持MMX 指令和 3DNow!指令。隨著DirectX 和 OpenGl 等應用程
序介面提供對 3DNow!的支持,K6-2 處理器在游戲和圖形應用領域的表現比其上一代產品有了質的提高。
4 .A M D K 6 -3
代號:Sharptooth(利齒)
發布時間:1999 年
核心頻率:350 ~550MHz
匯流排頻率:66/100MHz
CPU 核心電壓:2.2V/2.4V
CPU I/O 電壓:3.3V
製造工藝:0.25 μm
晶體管數目:2130 萬個
晶元面積:135mm 2
緩存容量:64KB L1 Cache 、256KB L2 Cache
指令內置:3 D N o w!指令集、MMX 多媒體指令集
介面類型:Socket 7
K6-3 是AMD 公司最後一款支持Super 7 架構的CPU,其特 點是內置了256KB 全速L2 Cache(超過新賽揚
的128KB),並持主板上的512KB ~2MB 三級Cache,支持MMX 和3DNow!指 令集,性能不錯,但成品率較低,
與上一代產品相比價格 偏貴。
5 .A M D A t h l on
代號:K7
發布時間:1999 年
核心頻率:500MHz 以上
匯流排頻率:200MHz
CPU 核心電壓:1.6(K7 核心)或1.7V/1.8V(K75 核心)
製造工藝:0.18/0.25 μm
晶體管數目:2130 萬個
晶元面積:120mm 2
緩存容量:128KB L1 Cache 、512KB ~8MB L2 Cache
指令內置:3DNow!指令集、MMX 多媒體指令集、部分SSE 指令
介面類型:Slot A
AMD Athlon 採用了E V6 匯流排架構,可以上到2 0 0 M Hz 的 外頻,同樣支持M MX 指令集和3 D N o w!
指令集。為了在C PU 上集成更多的緩存,A MD 不得不從Socket 架構轉變到S l ot 架構。集成在CPU 電路
板上的L 2 C a c he 最大可達到8 MB 。
Athlon 有兩種規格,一種採用0.25 μm 工藝製造,使用K7 核心,工作電壓為1 .6V,緩存速度為內核速
度的一半。另 一種採用0 .18 μm 工藝製造,使用K75 核心,緩存速度為 內核速度的1/3 或2/5,工作電壓
為1 .7V 或1 .8V 。AMD 的 Slot A 架構與Intel 的Slot 1 架構在物理上完全兼容,但
電氣性能不兼容,因此,用戶不能在P e n t i u m Ⅱ主板上安裝A t h l on,反之亦然。
Athlon 處理器還採用大容量緩存提高性能,在CPU 核心中集成了128KB 一級緩存,其容量為Pentium
Ⅱ處理器的4 倍,而二級緩存則採用類似Intel Xeon 的配置,標准版本的二級緩存為512KB,工作在處
理器主頻速度一半的狀態下。A t h l on 還具備3 個並行的超標量結構,在一個時鍾周期中可以處理比
Pentium Ⅲ更多的指令。
除了上述C PU 市場的兩大霸主外,幾年來,由於眾多的廠商都看好C PU 晶元這個市場,於是便
有了以下的內容。
三、非I ntel 、AMD 「I nsi de 」一派
1 .C y r i x 6 x 8 6 /6 x 8 6L
發布時間:1995 年
核心頻率:100 ~150MHz
匯流排頻率:50 ~75MHz
CPU 核心電壓:3.3V/3.52V(6x86)/2.8V(6x86L)
I/O 電壓:3.3V/3.52V(6x86)/3.3V(6x86L)
製造工藝:0.65 μm(6x86)/0.35 μm(6x86L)
晶體管數目:300 萬個
緩存容量:16KB L1 Cache
介面類型:Socket 7
美國Cyrix 公司是第一家膽敢與P e n t i u m P ro 一較高低的公司,就像其將CPU 命名為6 x 86 一
樣, 多少有點瞞天過海的味道,這是試圖超越I n t el 高性能處理器的第一次嘗試。不幸的是,6 x 86 並
沒 有擊敗P e n t i u m P ro 。汲取了以前的教訓,C y r ix 決定改變它的市場策略,轉而用6x86 與P e
n t i um 競爭。6x86 的運行速度比同頻率的P e n t i um 要快一個級別,如時鍾頻率為1 3 3 M Hz 的
6x86 與166MHz 的P e n t i um 相當。也因為這個成就,C y r ix 和A MD 讓用戶們明白了在較慢的時鍾頻
率下,處理器的 速度可以更快。於是,一種名為「P -R a t i ng 」(性能評級)的處理器評級系統出現了
(也是後來AMD 公 司所採用的方式)。
「P-Rating 」簡單衡量了6 x 86 處理器相對於Pentium 的性能。133MHz 的6x86 之所以叫做「Cyrix
6x86 P166+」,是因為它的速度和Pentium 166 相差無幾。但6x86 的浮點運算能力很差,6x86 P166+
的浮點能力僅與Pentium 90 相當。
由於6 x 86 的發熱量很大,所以C y r ix推出了一款採用雙電壓設計的6 x 8 6L,核心電壓為2 .8V,
大大降低了發熱量。不過6x86 和6 x 8 6L 都存在一定的兼容性問題,有些軟體需要安裝特定的補丁程序才
能正常運行。在 I n t el 推出P e n t i um MMX 以後,Cyrix 也推 出了6x86MX,其整數 性能在當時是最
高 的,但浮點運算能力 依然沒有多大改觀。
2.Cyri x M Ⅱ 發布時間:1998 年
核心頻率:225 ~300MHz
匯流排頻率:66 ~100MHz
CPU 核心電壓:2.8V
I/O 電壓:3.3V
製造工藝:0.35 ~0.25 μm
晶體管數目:650 萬個
緩存容量:64KB L1 Cache
介面類型:Socket 7
在推出6x86後,為了進一步與Pentium MMX 爭奪市場,Cyrix沿用C y r i x 6 x 8 6 MX 的設計模式,
生產出了名叫 C y r i x M Ⅱ的新型處理晶元。從6 x 86 到M Ⅱ的變化,不僅在於其M MX 指令集的改變,
整個處理器 的設計工藝也有所變化。如果配合Cyrix 專用的散 熱晶元和風扇,M Ⅱ不再燙得可怕,同時F
PU (F l o a t P o i n t U n it,浮點運算單元)的性能也大 幅提高了。但它的總體性能仍比P e n t i u
m M MX 低, 甚至在A M D K6 之下。
3.Cyri x Medi aGX 發布時間:1997 年
核心頻率:120 ~233MHz
匯流排頻率:60 ~66MHz
晶體管數目:240 萬個
緩存容量:16KB L1 Cache
C y r i x M e d i a GX處理器由於將聲音、PCI 控制、I/O和圖像處理整合於一體,直接焊在主板上,
使得成本相當低廉。雖然C y r i x M e d i a GX 開了整合處理器的先河,但市場反響平淡。
4.Wi nChi p C6
發布時間:1997 年
核心頻率:180 ~240MHz
匯流排頻率:60 ~75MHz
電壓:3.3V/3.52V(單電壓)
製造工藝:0.35 μm
晶體管數目:540 萬個
緩存容量:64KB L1 Cache
指令內置:MMX 多媒體指令集
介面類型:Socket 7
IDT(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集成設備技術)公司開發了一款名為WinChip C6 的處理 器。這款
處理器體積小、售價低、耗電量少,卻能完成當時典型處理器所能完成的工作。I DT W i n C h i p C6 瞄
准了1000 美元以下台式機市場和2000 美元以下筆記本市場 。W i n C h ip 的工作頻率在 1 8 0 M Hz 以
上,當然也包括了新的M MX 指令集。W i n C h ip 採用了R I S C (精簡指令集計算)設計。盡管指 令簡
單,性能卻不差。通過使用大容量片內緩存和緩存及轉換索引表(T L B)演算法,提高了內存的使
用效率,緩解了系統匯流排的瓶頸問題。W i n C h i p C6 最大的缺點就是浮點運算能力不強。
在相同時鍾頻率下進行浮點運算時,WinChip C6 的FPU 遠不及P e n t i um 的速度快。由於MMX 性
能取決於F PU 性能,所以它仍然落後於P e n t i um 。1998 年5 月,I DT 又發布了W i n C h i p 2 和
WinChip 2 -3D,在W i n C h ip 的基礎上改進了MMX 單元並加強了浮點運算能力,兩者的區別是後者帶有3
D N o w!指令集。I DT 處理器的一大特點是發熱量很小。

C. 政治制度分別是我國歷史哪兩個朝代開創的

秦朝和隋朝 秦朝開創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郡縣制;隋朝開創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影響:對後世影響深遠,為後世所沿用;鞏固了國家統一,促進了社會發展。

D. dc三巨頭vs漫威三巨頭是什麼

漫威方鋼鐵俠,雷神,美國隊長,DC方超人,神奇女俠,蝙蝠俠。DC跟漫威作為美漫的兩大巨頭,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這兩家巨頭都建立很多年了,雖然彼此之間也有過合作,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處於一個互相競爭的情況,而雙方也是各有勝負。

DC和漫威區別

漫威創造出來的英雄團隊更多,漫威角色死而復生的情況更多,漫威愛搞事,兩個公司在表達受人愛戴的英雄們黑暗面這塊都差不多,不過比較有趣的是雙方對黑暗面的把握不同。DC的動畫片首屈一指,不管是動畫片還是動畫電影,DC在這一領域毫無疑問是勝過漫威的。

DC歷史更悠久早在蜘蛛俠穿上自己專屬戰衣之前,DC早就給一些英雄和反派們定製了制服。盡管兩個公司同時起步,漫威花了差不多30年才創出名堂。DC的獨立故事更多,DC作品地點多虛構,漫威選景偏向現實,漫威有更多和現實生活接軌的情節和角色。

E. 漢陽鐵廠創辦於洋務運動時期有什麼歷史作用有哪些

漢陽鐵廠是洋務運動的產兒,它的身上繼承了母體的所有重要基因。離開了洋務運動所處的特定歷史環境,我們無法理解漢陽鐵廠的生理特徵;也只有深入細致地解剖漢陽鐵廠這類典型標本,我們才能深入、全面地認識洋務運動,從早期現代化嘗試中正確地吸取歷史經驗教訓。 慈禧搖擺不定、朝令夕改 晚清中國,張之洞創辦鐵廠是借「鐵路大爭論」取得勝利之機而獲得批準的,它的主導產品只是為鐵路提供鋼軌,只是鐵路的附屬物,它的命運與鐵路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在舉辦鐵路、創辦鋼鐵工業這樣的重大決策上,晚清政府先是對要不要建鐵路無人主持,然後又在准不準修津通鐵路上舉棋不定,好容易決定了修蘆漢路,不到幾個月又幡然變計,急煎煎地要修關東路;一陣子好似要扶植張之洞,轉過頭來仍舊是倚重李鴻章;既責成張之洞建鐵廠造鋼軌於前,又同意李鴻章的關東路進口鋼軌於後;最後老佛爺六十大壽的慶典要緊,海軍、鐵路的經費都用於滿足那個老女人的窮奢極欲。漢陽鐵廠創辦的過程,使清政府沒有主見,沒有施政規劃,無力協調地方一致行動,無力調動社會資源的種種弊端暴露無遺,創辦鋼鐵工業這樣艱巨的系統工程不可能從它那裡得到有力的支持。 洋務運動是封建專制體制下一次引進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改革,舊的體制必然成為改革難以突破的桎梏。大清國的最高決策者慈禧,對於西方事物的容納是有選擇的。在她的心目中,不同的利益圈組成一個層次分明的利益_,最核心的是她個人控制皇權的絕對權威,然後順次是皇族的利益、官僚統治集團的利益等等。不能說她完全不考慮國家的利益,但顯然是放在較外圍的。 這種利益層次性的差距,左右著她的決策取捨。她對洋務運動的支持,則以不影響封建王朝的統治為底線。修建鐵路的建議一再被擱置,唯恐破壞了固有的社會秩序而引起群體性的騷亂不能說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放下蘆漢路先修關東路,與其說是保護國土,勿寧說是守護老祖宗的發祥地。張之洞、李鴻章的某些主張和他們創辦的洋務企業,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影響慈禧的決策,但他們都不可能觸犯慈禧的底線,李鴻章更善於利用慈禧的心理達到他自己的目的。 這種以封建統治集團利益為轉移的搖擺性,以及隨之而來的朝令夕改,導致了洋務運動整體上的雜亂無序,極大地增加了實施的阻力,限制了引進資本主義文明的深度、廣度和效果。對於鐵廠來說,在施工期間便難以為繼,竣工之後又幾度斷炊,既先天不足,又後天失調。 督撫各行其是、明爭暗鬥 張之洞敢於獨立承擔創建鐵廠的大任,從好處說,是為國為民,勇於擔當。從不足處說,是書生意氣,缺乏經驗,對即將面臨的困難估計不足,憑借的是當時的體制下他可以支配的部份財力。 在與太平軍作戰的過程中,督撫們掌握了地方軍、政、人、財的部份實權。清政府允許各省就地籌餉,自行核銷,戰後形成地方財政,在完成了對中央的解款後,督撫們可以對留存部份自行支配;為了分攤戰爭賠款和興辦洋務,還允許地方在一定范圍內增加捐稅。張之洞主政湖北,利用這些許可權使財政收入有了成倍的增長,其中,如新增捐稅23種年收入在100萬至200萬之間,這些都成為了湖北洋務事業的後盾。 就漢陽鐵廠來說,官辦時期的投入,除戶部指定的200萬兩外,張之洞騰挪借墊的官款竟達380多萬兩,佔全部資金的65.5%。為籌集這些資金,張之洞無疑是將湖廣總督、甚至是署理兩江總督可資利用的財政資源使用到了超越極限的境地。正因為如此,當鐵廠竣工後,還須100萬的生產流動資金時,便不是湖北一省的機動財力所能承擔的,張之洞再也無能無力了。 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往往直接而尖銳地突現在財政上,不幸的是張之洞與翁同_又積怨頗深。翁同掌管戶部,在財政支出上,實際執行的是以滿足皇族需索為前提、只節流而不開源的方針,除老佛爺外對誰都捂緊錢口袋。他又是站在保守的立場上反對洋務,並企圖將督撫們的財權收回到中央。當時他反對建鐵路,對慈禧、光緒「力言津通未宜開」;另一位戶部尚書福錕答應了醇親王每年撥二百萬兩修鐵路,他「甚不謂然」。本來就對張之洞「糜費」素有成見,加之在廣東軍費報銷上結怨,種種因素匯集的結果,必然是在鐵廠經費上一次次地對張之洞痛加駁斥。張在《致硯齋中堂》中一再訴說「無如戶部成見已定,不肯發款」,「戶部必不發款,至於今日,羅掘已窮,再無生機」,便是指向翁同。 更不幸的是張之洞同時又遭遇到另一位首席總督李鴻章。兩人之間成見很深,尤其是在中法戰爭時勢如水火。李鴻章與張之洞是洋務運動晚期的兩大巨頭,同是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創者,但在修哪條鐵路、如何修鐵路上意見完全不同。李一直視張為「大言無實」的書生,不相信他能造出日本還造不出的鋼軌。李堅持要修津通路,後來又巧妙地把項目轉移到關東路,全力經營著北洋。其中既有對於鐵路建設主導權的爭奪,又有買軌還是造軌兩條路線的分歧,結果便是李牢牢地把持著鐵路經費,造軌的漢陽鐵廠始終無法染指。 內有掌握財權的翁同_,外有把持鐵路經費的李鴻章,對於創辦鋼鐵工業這樣一件大事,慈禧和光緒從來就沒有什麼主見,主管其事的海軍衙門、戶部、李鴻章和張之洞之間從來沒有真正達成過共識,於是漢陽鐵廠便成了張之洞踽踽獨行、不堪重負的苦難的十字架。以光緒中期的財政狀況,集全國之力,要把漢陽鐵廠辦好尚感困難,那裡容得如此四分五裂、明爭暗鬥?僅憑湖北一省之力,焉能成事?中國鋼鐵工業的創辦是由於督撫各行其是;中國的鋼鐵工業不能集中全國力量興辦,也是由於督撫各行其是。 飽受列強擠壓、危機重重 對於後發展國家的現代化或工業化來說,貿易保護是抵禦市場強權、發展民族工業的盾牌。不幸的是,中國的工業化在它未開始起步之前,便失去了這個自衛的盾牌。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脅迫清政府把進出口海關稅則釘死在5%這樣世界罕見的極低水平上。結果造成了罕見的奇異現象:進口稅率低於出口稅率,對外貿易稅低於國內貿易稅,洋貨稅負低於土貨,洋商稅負低於華商。中國的稅則反而成為了保護外國商品和外國商人強而有力的武器。 中國鋼鐵工業是在西方列強壟斷中國鋼鐵市場的嚴峻形勢下創辦的。洋務運動搞了三十多年,建立了許多兵工廠,卻都是無米之炊,作為槍械原料的鋼鐵卻要從國外進口。據《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記載,從1867年至1894年,進口鐵增加了10倍,鐵產區的作坊紛紛倒閉,洋鐵幾乎占據了中國的全部市場。張之洞在《籌設煉鐵廠折》中滿懷憂慮地指出,「以民間競用洋鐵,而土鐵遂至滯銷」,整個國家「惟事以銀易鐵,日引月長,其弊何所底止!」 漢陽鐵廠的出現和存在,必然改變晚清中國鋼鐵市場原有的份額和比例,但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不可能根本改變市場由列強主宰的基本格局,漢陽鐵廠的產品在本國市場上必然要受排擠、打擊。初出茅廬的中國近代鋼鐵工業面對著挾有特權和質量、價格優勢的舶來品,要在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談何容易。據代魯《漢冶萍公司史研究》計算,直至1908-1911年間,中國國內鋼鐵市場的整體容量約為29萬余噸,其中漢陽鐵廠年均產量為12萬噸,除出口5萬余噸,在國內僅銷售7萬余噸,是每年進口鋼鐵22萬噸的三分之一。 漢陽鐵廠是為鐵路而興辦的,在機械工業等尚很弱小的環境中,鋼軌是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希望。然而中國鐵路這塊肥肉,正是列強各國激烈爭奪的焦點,既要以貸款取得高額利息,又要以鐵路器材贏得高額利潤。爭奪的結果,在借款修建的鐵路中,確知用漢陽鐵廠鋼軌的僅有保定至漢口、廣州至深圳、津浦路北段一部分等少數工程。如孫寶琦所雲:「京奉路軌,舍漢廠五十餘兩之軌而購英商七十餘兩之軌,殊使華商氣短,愈令外人生心。」即使是購用漢軌,也還有許多周折,負責鐵廠銷售的王勛說:「京漢路購軌,均洋人主政,非我價最廉,無攬得之希望;即便攬得,亦必然多所挑剔,從未享優待權利。」 列強中,日本對大冶鐵礦、漢陽鐵礦的傷害最為嚴重、致命。漢冶萍是歷屆日本內閣一貫關注的對象,掠奪大冶礦石、控制漢冶萍是其外務大臣、大藏大臣、工商大臣協調一致的行動,日本的近代鋼鐵工業賴大冶鐵礦石而得以創辦和發展。簡括地說,自1900年起,通過煤鐵互售合同,蓄意長期攫取大冶鐵礦的低磷優質礦石,造成漢陽鐵廠不得不自用高磷次等礦石;並以貸款為誘餌,逐步實現了對大冶鐵礦和漢陽鐵廠的長期控制,使之淪為對日提供生鐵和礦石的基地。 一方面被人釜底抽薪,壟斷了它的優質原料,一方面在本國的市場上慘遭圍剿,被奪走了絕大部分份額。產銷兩頭遭到如此致命的重創,漢陽鐵廠還能有多少生機呢?中國鋼鐵工業初期的不幸命運,從外部因素來說,是列強用暴力分配世界市場的必然結果。 原料供應受限、鐵廠先天不足 焦炭供應遲遲未能解決,曾被普遍認為是張之洞辦鐵廠的三大失誤之一。實事求是地看,造成漢廠焦炭供應困難的,既有張之洞的失誤,又有當時外部條件的制約。 張的失誤在於未曾勘探鐵礦便先購置煉鋼設備;煤礦尚未確定便先確定廠址開始施工,違反了鋼鐵企業的基本建設程序。既暴露了他對此缺乏經驗、知識儲備不足,更反映了他在憂患意識驅使下輕率冒進、急於求成的思想傾向。 保爾·芒圖在《十八世紀產業革命》一書中說:「在英國,煤藏豐富,煤的使用在十八世紀末已經是增多了,那裡創設的航路網有可能以很少的費用把煤運到各處,全國已經變成一個特別宜於工業生長的享有優惠的世界。」可惜的是,一百年後,在晚清中國的洋務運動已經進行了三、四十年後,這樣宜於工業生長的環境仍然遙不可及,他所說的煤藏豐富、普遍開采、運輸便利三大要素,在創辦漢陽鐵廠時都不具備。 晚清近代採煤業雖先於鋼鐵工業開發,但進展緩慢,收效甚微,一支獨秀的開平煤礦距大冶鐵礦、漢陽鐵廠甚遠,需從天津經上海再入長江,長途轉運,成本大增;且冬季天津封港,無法行船。 張之洞一到湖北,便派出大量人員四齣勘探煤鐵,遇到的仍然是手工開採的土煤窯的汪洋大海。先後用機器開采過幾個煤礦,都收效不佳,王三石已得煤不少而突被地下水淹沒;馬鞍山開采多年,煤質變化難測,最後結果卻是「灰多磺重」,不宜煉鋼。井下開采本身就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這些變故,究竟是外國技術人員判斷失誤、處理不當,還是礦體本身地質水文情況復雜、難以控制,我們無從分辨。對於當事者張之洞來說,這些變故都不是他可以事先預料的;更不是他能夠改變或防止的。即使張之洞再等兩三年建廠,這些外部環境也不可能有重大的變化,有些挫折恐怕也難以避免。 經過盛宣懷、張之洞兩人交替在光緒三年、十六年、二十二年三次沿江勘探,均未發現長江沿岸距離鐵礦較近的地區有適宜煉鋼的煤炭資源,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最後盛宣懷決定開發萍鄉煤礦,仍然必須克服相距千里,交通不便,運輸困難的障礙。 鋼鐵工業的原料和產品,兩頭大進大出,必須靠交通運輸提供支撐。而在光緒十五年,黃河以南的大地上,既無鐵路,也沒有公路,航運落後,無力提供必要的支撐。建設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沉重負擔便落到了企業的頭上。要開礦必先大量投資修路,開平煤礦、利國驛煤礦、大冶鐵礦、萍鄉煤礦無不遇到這個難題。開平煤礦先修運河,後又修鐵路,其中唐胥鐵路9.2公里,第二期開平鐵路32.2公里。而要把萍鄉的煤運到漢陽,先修萍鄉到安源的鐵路支線7.2公里,1906年鐵路修到株州,全長90.5公里,前後7年,耗資200多萬兩,這就不是一個企業所能承擔的了。雖然如此,因粵漢鐵路遲遲未能修通,煤焦至株州後仍要用輪船或民船,經湘江、越洞庭、入長江才能到漢陽,仍然增加了鐵廠的成本,也影響了煤礦的發展。 漢陽鐵廠的焦炭供應問題,不單純是一個主觀決策的問題,實質上既受到探礦、開采技術水平的制約,又受到煤、鐵資源相距較遠的自然條件制約,更受到煤炭工業發展滯後、缺乏配套的交通基礎設施等經濟、社會條件的制約。從深層次上看,後發展國家在早期現代化的進程中,國家缺乏總體布局,各相關產業、部門不能協調發展、相互配合,僅僅靠鋼鐵工業孤軍奮戰,既開發礦藏,又建設鐵路,還要爭奪市場,四面受敵,必然要陷入難以突圍的困境。 評判的另一種視角 歷來批評張之洞辦鐵廠的另一個失誤是鐵廠的選址問題。漢陽既不產鐵也不出煤,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問題在於我們用什麼尺度和視角去評價張之洞的選址。 所謂「就鐵」或「就煤」,並不是鐵廠布局唯我獨尊的金科玉律。把鐵廠選擇在煤礦和鐵礦之間交通比較便利的地方,也不是在冶金史上沒有先例,同樣在冶金學中曾被列為布局法則之一。 如果我們不是僅僅從一個企業的決策者來要求張之洞,不是僅僅固守多了一段二百來里水路運輸鐵礦石而增加了成本這一罪狀,換一個角度,從推進地區近代化和城市化的角度來審視,張之洞的功過就可能不一樣了。 漢口開埠與洋務運動同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產物。在洋務運動進行了三十年之後,湖北政壇仍是一片沉寂。蘇雲峰認為「張之洞抵鄂之年,才是湖北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發生重要變遷的起點。」我們更具體地說,湖北的工業化是由創辦漢陽鐵廠啟動的,它是關鍵的一環。 張之洞畢竟是湖廣總督而不僅僅是漢陽鐵廠的總辦。他是懷著「經營八表」、「締造先從江漢起」的宏圖來到湖北的。從《勘定煉鐵廠基暨開採煤鐵事宜折》所強調的漢陽有「六便」來看,鐵廠定點是他實現江漢崛起的第一手棋,既考慮鐵廠,也考慮槍炮廠、布廠、學堂的需要和發展,還考慮到漢口的城市建設。也就是說,張之洞在考慮鐵廠的布局時,是與武漢的工業布局和城市建設聯系起來綜合考慮,盡管這種考慮此時還不成熟完善,但他的思路、出發點卻是明確的,無可置疑的。 在張之洞抵鄂之時,漢口、武昌、漢陽是被長江和漢水分割開來的三個城鎮,各有統屬,分別管理著傳統的日常事務;一旦涉及「洋務」,無論是經濟、外交、軍事、城市建設、社會治安和警察等,都要聽命於張之洞。整個晚清時期,在此起主導作用的都是湖廣總督官署及其所屬司道,武漢三鎮實際成了湖廣總督直接管轄的不成文的「洋務經濟特區」。原來以生產扣布和木排交易著稱的漢陽,由於鐵廠與槍炮廠聯袂到來,帶動了一批民營機器製造、修理企業的誕生和發展,儼然成為以冶煉、製造為主的頗具規模的重工業業基地。因為有鐵廠存在,漢陽才會受到區域行政中心武昌的特別青睞,才不致被中部崛起的商業金融中心漢口所冷落;因為有鐵廠這個遠東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存在,漢陽才進入了國際媒體的視野,對它跟蹤報導;因為有鐵廠這個中國洋務運動的標志性企業存在,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德國親王亨利這些重量級的國賓,才會特地繞到漢陽一游。漢陽為武漢贏得了國際聲譽,提高了武漢的國際地位。如果沒有鐵廠,漢陽哪有資格和漢口、武昌鼎足而三? 在漢陽崛起的同時,張之洞在武昌先後創辦了著名的紡織四局等使武昌成為以紡織工業為主的輕工業基地;而在漢口這個人口密集的商業都會里,率先創辦的主要是一些生產民生日用消費品的民營輕工業企業。到辛亥革命前,三鎮工業已有120多家,三鎮工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武漢作為一個地區初步形成了輕重工業協調發展,門類比較齊全,軍工、民用,官辦、官督商辦,民營、外資,結構多元的工業體系,一躍而成為全國最早、最大的工業基地之一,開創了武漢的工業近代化,為武漢的城市近代化奠定了基礎。 鐵廠在漢陽興建,改變了漢陽地區的經濟功能和地位,密切了武漢三鎮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了武漢地區整體的近代化和城市化;如果它設在當時還是沿江小鎮黃石港當然也有帶動作用,但其幅射的范圍和能量與在九省通衢的武漢不能相比,是無可置疑的。 漢陽鐵廠與湖南土鐵、蕪湖鋼等手工作坊毫無血緣聯系。這株工業幼苗,並不是在中華傳統封建社會的土壤中培育成長起來的,而是從西方移植過來。西方鋼鐵工業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自有其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及外部環境。張之洞的悲劇在於,他是在晚清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宏觀或微觀環境尚未具備或基本不具備的形勢下創辦鐵廠的。雖然張之洞竭盡所能作了最大的努力,但宏觀環境和不可控制的因素是他無力改變的。這增加了這一事業的艱巨性、復雜性、悲劇性,也埋伏下近代中國鋼鐵工業遭受重大挫折和衰敗的基因。另一方面,漢陽鐵廠又代表著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新的人類文明,一旦植入舊的社會結構,又必然成為一種催化劑,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映,不可抑制地促使原有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促進地區的近代化和城市化。來源:漢陽鐵廠與洋務運動

F. 歷史「三巨頭」是誰

應該是說二戰時期盟軍方面的三位領導人:
1 英國首相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2 美國第32任總統 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933—1945)
3 蘇聯共產黨中央主席斯大林,不用多說了。

G. NBA歷史上抱團巨頭很多,詹姆斯是不是最極致的抱團

所謂的「單絲不是一條線,孤獨不是林」,NBA球員想競爭冠軍,我們必須有一個優秀的團隊,所以大明星已經選擇了。事實上,本集團在NBA的歷史中具有先進的先進案,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只有全面選擇的好時機和隊友可以實現效果。


總之,我們發現該組不是水的問題。沒有誇張,這是一個很酷的判斷和准確的布局,就像Bakley一樣,馬龍的'死腦'擁抱失敗,他的職業生涯不是王冠,歷史地位將掉出20分;詹姆斯,杜蘭的球員「大智慧」,已成為一系列歷史的一線超級巨星,通過多年的榮譽積累。這些新鮮案例也告訴NBA後代球員一方戲劇性:選擇比辛勤工作更重要!詹姆斯可以說是最極致的抱團了。

H. 中國共產黨成立,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分別開創了中國歷史的什麼新局面

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創了中國歷史的無產階級革命的新局面。新中國的成立開創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新局面。改革開放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I. 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為什麼被稱為三巨頭

正當德國、日本、義大利為首的法西斯國家對世界進行瘋狂肆虐時,世界各國正式組建反法西斯同盟,其中實力最強勁的就是美國、英國和蘇聯。

在二戰期間,這三國最高領導人舉行過幾次會晤,討論對抗軸心國的策略方針,才最終擊敗了法西斯軍隊,所以作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美國總統的羅斯福、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被稱為三巨頭。

(9)開創歷史兩巨頭是什麼擴展閱讀: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全面爆發,丘吉爾當晚發表廣播演說宣布「俄國的災難就是我們的災難」,24日,羅斯福也宣布願意向蘇聯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1941年7月12日,英蘇締結《對德戰爭聯合協定》,英蘇反德聯盟建立。8月9日,丘吉爾和羅斯福通過了著名的《大西洋憲章》,英美聯盟正式形成。隨後美國將蘇聯也納入和英國一樣的《租借法案》援助國之列,在三位領袖的合作下,三國反法西斯聯盟拉開了序幕。

1943年11月28日,三巨頭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了他們歷史性的首度會晤。在最後的《德黑蘭宣言》中,三巨頭一致表示,「我們懷著希望和決心來到這里,我們作為事實上的朋友、精神上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這里分手」。

1945年2月,三巨頭再次匯聚在蘇聯雅爾塔市的利瓦基雅宮。整個會議期間,三巨頭共進行了12次會談,其中只有一次是討論軍事問題,其餘都是討論政治問題,英美兩國在很多方面對蘇聯做了讓步,斯大林同意在歐洲戰場結束後兩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為了安排戰後的世界,蘇美英三國首腦又開始醞釀召開第三次「三巨頭會議」。關於會址問題,三方為避免發生大的爭執,索性由斯大林選擇,波茨坦會議於17日下午5時在西席林霍夫宮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羅斯福已經腦溢血去世,但他仍是這次活動的重要組織者。

J. 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的事件是什麼,這個事件在世界歷史上發展進程中有什麼

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遍世界,極大的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嶄新的社會制度由理想變為現實。它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消滅剝削和壓迫的不平等社會,第一次嘗試建設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的美好社會。十月革命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極大的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毛澤東在1949年寫了一段這樣的論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開創歷史兩巨頭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