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朝經歷了多少年
清朝經歷了多少年?
備註:回答根據1977年中華書局版《清史稿》。
清朝,上起1644年下迄1911年,共經歷了268年。
圖為咸豐帝與慈禧太後
清朝,二百多年間,共有12個皇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滿姓愛新覺羅。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王朝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
1636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明崇禎帝自殺。清軍乘機入關打敗農民軍,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定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推翻。
拓展資料:
清朝十二個帝王廟號、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年號、皇陵
清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追尊)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1616年~1626年天命福陵
清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1626年~1643年天聰 崇德昭陵
清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1643年~1661年順治孝陵
清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1661年~1722年康熙景陵
清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1722年~1735年雍正泰陵
清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1735年~1795年乾隆裕陵
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愛新覺羅顒琰(1760—1820)1796年~1820年嘉慶昌陵
清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1820年~1850年道光慕陵
清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庄儉顯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0—1861)1850年~1861年咸豐定陵
清穆宗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5)1861年~1875年祺祥 同治惠陵
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1875年~1908年光緒崇陵
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1908年~1912年宣統華龍陵園(1)(1)溥儀初葬八寶山革命公墓,後在家屬要求下移葬華龍陵園。
㈡ 歷史上清朝有多少年
歷史上清朝有296年。
1636年,漢滿蒙三族共呈勸進表,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總計296年。
為政舉措
1、滿漢一體
天命十一年,皇太極繼位後頒布《滿漢別居令》,提出「治國之要,莫先安民」的主張,宣布「滿漢一體毋致異同」,實行「編戶為民」政策,下令將大多數漢民庄丁由莊田抽出,「分屯別居,編為民戶」。漢民由農奴恢復為民戶,即原有封建自由民身份,從而緩解了民族矛盾,社會逐漸得到緩和、安定。
2、發展農業
後金進入遼沈以後,不僅當地漢人從事農業,連滿族也把農業作為本業了。皇太極愛惜民力,停止修城築牆,為的是「專勤南畝,以重本務」。他下令,所有村莊田土,八旗既已穩定,以後就不要變更了。對庄民的財產及所養牛羊雞豬等,都不準任意妄取。經過努力,農業有了較大發展,糧食基本上能夠自給,社會矛盾得到緩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愛新覺羅·皇太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清朝
㈢ 清朝歷史究竟多少年
275年
清朝(後金)1616-1912,又稱大清帝國,是中國歷史 上最後一個君主制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征服王朝。
1593年25歲的努爾哈赤以他祖父和父親留下的13副鎧甲,武裝跟隨自己的30個人,走上攻打尼堪外蘭創建清朝(後金)之路。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1644年明末農民將領李自成攻佔北京,明朝覆亡。清軍趁勢入關,政治上推行剃發易服,軍事上打擊農民軍和南明諸政權,瘋狂屠殺中華各族人民,逐步佔領中國。然後歷經康雍乾三朝,經濟得到一定恢復。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 但是由於滿清大搞文化閹割,輕視科技,閉關鎖國,使國家逐步落後於歐美。
1840年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階級進行了洋務運動。甲午戰爭之後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以康梁為首的維新派開始進行戊戌變法,但是變法失敗。1900年夏天八國聯軍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利益侵略中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封建帝制,漢族人民擺拖二等公民身份,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㈣ 清朝有多少年的歷史
清朝有276年的歷史(1636年—1912年)。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脫離了明朝的統治;雖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後金,但都被擊敗。1636年,皇太極在沈陽改國號為大清,正式開始了滅明的戰爭。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後,遠在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以為明帝報仇為名引清軍入關。隨後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
清朝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多民族國家得到統一鞏固,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 、文化專制 、閉關鎖國、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年僅六歲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沒有法定的國旗與國歌。近代以後,隨著與西方國家的交往,逐漸引入西方國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國旗與國歌。光緒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認定「黃底藍龍戲紅珠圖」(即俗稱的清朝「黃龍旗」)為大清國旗。
清前期清軍主要分為八旗和綠營二種。八旗制是努爾哈赤在女真牛錄制的基礎上創立的一種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又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旗設都統(固山額真),由中央八朴詡統衙門掌握,地方督撫無權征調。
順治七年(1650年),順治帝對八旗制度進行改革,由自己親自掌握正黃、鑲黃、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改變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的局面,同時加強上三旗的實力,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有所削弱。
㈤ 清朝有多少年歷史
清朝共統治了268年,一共有十二個皇帝
清朝皇帝順序: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清朝各個皇帝的簡介吧。
溥儀
代號:宣統皇帝,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功績: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和平退位。
巧記清朝皇帝順序口訣
口訣ko為:天天順,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即:天命、天聰、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㈥ 清朝有多少年歷史
從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到1912年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共276年的歷史,一共有12位君主。1635年,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極稱帝且改國號「金」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號為崇德。1637年,降服李氏朝鮮。
1911年5月四川等地爆發保路運動,清廷急派新軍入川鎮壓。10月,革命派於湖北發起武昌起義,南方各省隨後紛紛宣布獨立。清廷任命北洋新軍統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成立內閣並統領清軍。袁世凱一方面於陽夏戰爭壓迫革命軍,另一方面卻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形成南北議和。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於南京宣布立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2月12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滅亡。
(6)清朝歷史多少呢擴展閱讀:
著名皇帝
1、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
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傳位於第四子胤禛。
2、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他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㈦ 清朝總共存在了多少年
清朝共存在267年,清朝(1636—1912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
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7)清朝歷史多少呢擴展閱讀: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
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 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㈧ 清朝存在了多少年
清朝存在276年。清朝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末世王朝,其政權是以滿洲貴族為主體的滿漢官僚聯合執政,清朝政治制度仍是以皇權為核心,其制度既有中原傳統王朝的共性,又有滿洲民族特色。
清朝時期的成就:
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乾隆年間,國家空前統一,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 清朝前期農業和商業發達,江南出現了密集的商業城市,並在全國出現了大商幫。在此基礎上,人口突破四億大關,佔世界總人口十億的近一半。
清朝晚期:
清朝中後期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內部矛盾激化、逐步落後於世界,1840年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清朝
㈨ 清朝一共經歷了多少年啊
276年。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後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後續情況: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於南京宣布立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2月12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滅亡。
根據《清室優待條件》,清室成員得以繼續住在紫禁城中,宮廷內尊號、待遇、年號保持不變,保留太監、侍衛、宮女,保留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機構,依然稱孤道寡,封官賜謚,保持帝王氣派,與民國政府分庭抗禮,儼然國中之國。
1917年張勛組織辮子軍,於北京擁護宣統帝溥儀,復辟清朝,但只持續12天而終。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紫禁城,皇帝尊號被正式廢除,依舊被部分清朝遺老舊臣尊為皇帝。
在北平什剎海、天津張園、靜園等居住地內依然繼續維持著的一個微型小朝廷,史稱「後遜清小朝廷」。
日本於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1932年扶持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其最終隨著1945年蘇聯的八月風暴行動而亡。
網路--清朝
㈩ 清朝存在了多少年啊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一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多民族國家得到統一鞏固,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迫末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10)清朝歷史多少呢擴展閱讀
清朝對中國的貢獻:
(1)清朝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領土,清朝奠定了中國現代領土版圖的基本,對於台灣、東北、西北、西南與青藏等邊疆地區的統治鞏固,與先代相比,清朝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力達到高峰,雖然末期大量割地,但依舊為中國如今的疆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2)永除北患。清朝徹底制服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治標治本,永絕北患。反觀漢唐雖然也打敗了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但卻是治標不治本,漢滅匈奴,唐滅突厥,趕跑了一部分,納降了一部分,但由於道德優越感作祟,打敗了不但不去統治那片土地,反爾把投降的牧民內遷。
(3)文化上,清朝大興文字獄,並且以編纂《四庫全書》的名義大規模篡改、毀滅歷代的史書典籍,但清朝也誕生了《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紅樓夢》等巨作,京劇也在清朝形成。
(4)清朝統治者對園林非常熱衷,中國的皇家園林藝術在清朝也發展到了一個高峰時代,留下了眾多的園林建築藝術。
(5)另外,清朝繼承明朝的美術工藝,在珠寶首飾加工、瓷器與紡織品加工工藝上,都有了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