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18世界歷史上,有什麼大事件
1,1918年5月15日,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狂人日記》,是國內首次發表白話小說。
2,1918年5月20日,孫中山辭去大元帥職務,乘船離開廣州赴上海。
3,1918年8月,列寧與托洛茨基一起創立蘇聯紅軍和蘇聯紅海軍,因布勒斯特和約的分歧意見,遭到左派社會革命黨暗殺並受傷,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4,1918年11月11日,德國政府代表埃爾茨貝格爾同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的雷東德車站簽署停戰協定,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1)歷史的11月9日都有什麼發生擴展閱讀:
1918年曾爆發史上"最殺人"流感上千萬人死亡。
1918年殺人流感史稱「西班牙流感」。1918年5月,西班牙因流感死亡800萬人,殺人流感因此得名。其實,早在1918年初春,殺人流感就在美國堪薩斯州的福特·雷里軍營爆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軍營里就有1100多人被感染,46人死亡。
不過,由於這種流感最初的死亡率似乎並不高,所以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後,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士兵渡過大西洋,這種流感開始在歐洲傳播。遍布於歐洲西部各地的美國兵營,到處彌漫著殺人流感的陰霾,被殺死的美國士兵的人數,佔美軍死亡人數的一半。
1918年9月,隨著戰時物資的航運,殺人流感在美國波士頓登陸,隨即傳遍全美。這一次,美國人終於看到了殺人流感的猙獰面目。僅僅在10月,美國就被「西班牙流感」殺死了2萬人,死亡率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5%;在紐約僅10月23日一天,就有851人死亡。
1918年11月11日,戰爭結束,在慶祝停戰日遊行時,人群聚集在一起通宵達旦地狂歡,致使數百萬人染病,又有數萬人因此喪生。
在幾乎整個1918年裡,殺人流感沿著貿易路線和海運航線向全球傳播,橫掃北美洲、歐洲、亞洲、巴西和南太平洋,造成極為嚴重的傷亡。印度的死亡率特別高,每1000人中就有50人死於殺人流感。
㈡ 德國歷史上的11月9日都發生過什麼
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2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慕尼黑發動暴亂。
1938年——納粹迫害猶太人的「水晶之夜」。
1989年——柏林牆倒塌:東德共產黨向全世界鄭重宣布:「東德政府開放與西德邊界,人民不需假道第三國就可以申請前往西德旅遊或移民」。至此,分隔東西柏林近30年的柏林圍牆開放。
1994年——德國科學家發現新的元素鐽。
出生1960年——布雷默,足球運動員,德國三駕馬車之一。
逝世 1952年——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領導人魏茲曼逝世。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到1956年的大事
1、1949解放戰爭勝利,蔣介石集團退居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書寫嶄新篇章。
2、1949和平解放西藏
3、1950-1951抗美援朝
4、1949-1952
土地改革勝利,徹底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
國家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了相當的提高。
恢復和發展了工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外貿等。
5、1953-1957第一個五年計劃
鞍山鋼鐵公司、包頭鋼鐵公司和武漢鋼鐵公司先後正式開工。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長春汽車製造廠建成投產,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中國第一個製造機床的沈陽機床廠建成投產,中國第一座長江大橋在武漢開始修建,大批量電子管生產工廠在北京正式投產。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建的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建成通車……,一大批舊中國沒有的基礎工業部門,重型和精密機器製造業,發電設備製造業,冶金和礦山設備製造業,高級合金鋼和有色金屬冶煉業等,開始一個個建立起來。
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商業及文化教育等事業得到相應發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較大改善,從而極大地改變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面貌,有力地增強了國家基礎工業的實力。
6、1953-1956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正式確立社會主義制度。
7、1953年周總理會見印度代表團,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8、1954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9、1954年周總理參加日內瓦會議,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身份亮相世界。
10、1955年周總理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
11、1956年召開中共八大,正確分析國內主要矛盾,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建設。
(3)歷史的11月9日都有什麼發生擴展閱讀:
建國之初,由於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動亂與戰爭,社會矛盾尖銳,經濟水平落後,貨幣貶值,交通運輸不暢。建國後,一個全面模仿蘇聯工業化模式的共產主義社會便迅速建立起來。
在1950年代早期,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和農村土地集體化以及社會改革。從1953年開始,中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手工業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到1956年,中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㈣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事變和具體時間
1、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2、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3、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4、皖南事變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名義致電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葉挺、項英,強令將在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
11月9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復電何應欽、白崇禧,據理駁斥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為顧全大局,仍答應將皖南新四軍部隊開赴長江以北。而蔣介石對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計劃密令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將江南新四軍立即「解決」。
5、華北事變
華北事變是指繼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之後,1935年日本侵略軍蠶食侵犯華北地區的一系列事件的統稱。1933年長城抗戰《塘沽協定》簽訂之後,日本暫時將對中國「武力鯨吞」的露骨侵略方式轉變為有序推進的「漸進蠶食」方式,即企圖一口一口啃噬掉中國。
㈤ 歷史上11月9日發生了什麼
1918年,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退位,魏瑪共和國成立。1938年,納粹黨和黨衛隊在德國逮捕了3萬多名猶太人,史稱水晶之夜。1953年,柬埔寨王國脫離法國統治宣告獨立1989年,推倒柏林牆。
㈥ 法國大革命的主要事件
攻佔巴士底監獄
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時,代表法國3個等級的三級會議已經有160年沒有召開。1789年5月5日,由於財政問題,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1792年8月10日,巴黎市民攻下王宮三級會議,國王希望在會議中討論增稅、限制新聞出版和民事刑法問題,並且下令不許討論其他議題。而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並且宣布增稅非法。 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國王無權否決國民議會的決議。於是路易十六關閉了國民議會,宣布它是非法的,其一切決議無效,命令三個等級的代表分別開會。 7月9日國民議會宣布改稱制憲議會,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了自己的統治,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7月12日,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支持制憲議會。次日,巴黎教堂響起鍾聲,市民與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國王僱傭軍展開戰斗,在當天夜裡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監獄,釋放七名犯人,大多是政治犯,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 在法國巴黎市區的東部,有一個巴士底獄廣場。200年以前,舉世聞名的巴士底獄曾經聳立在這里。巴士底獄是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它是根據法國國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紀著名的軍事城堡的樣式建造起來的。當時的目的是防禦英國人的進攻,所以就建在城跟前。後來,由於巴黎市區不斷擴大,巴士底獄要塞成了市區東部的建築,失去了防禦外敵的作用。到18世紀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點和關押政治犯的監獄(當時一共只關押七名囚犯)。 巴士底獄高100英尺,圍牆很厚,有8個塔樓。上面架著15門大炮,大炮旁邊堆放著幾百桶火葯和無數炮彈。它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個巴黎,活像一頭伏在地上的巨獸。凡是膽敢反對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監禁在這里。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制王朝的象徵。 多少年來,人們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樣痛恨這座萬惡的巴士底獄。許多人曾經作過推倒巴士底獄的嘗試,可惜都沒有成功。然而,人們的希望沒有落空,他們終於盼到了這一天。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巴黎的警鍾長鳴,工人、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紛紛湧上街頭,奪取武器,開始了武裝起義。 法國人民早就痛恨國王、僧侶和貴族。僧侶是當時法國封建社會的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其他各種人都歸入第三等級。第一、第二兩個等級的人數不過20多萬,只佔全國總人口的2-3%。但是,他們有錢有勢,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法王路易十六就是他們的總頭子。他同僧侶貴族狼狽為奸,弄得民不聊生。新興的資產階級也因為政治上沒有權力而受到欺壓。 18世紀後期,國王和他的大臣們眼看國庫空虛,就用盡一切辦法搜刮錢財,好繼續吃喝玩樂。為了這些,他還在1789年召集已經停止了175年的「三級會議」來籌款。可是,第三等級的代表識破了國王的詭計,他們趁開會的時機,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限制國王的權力,把三級會議變成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第二,改變按等級分配表決權的辦法,要求三個等級共同開會,按出席人數進行表決。國王路易斯十六聽了這些要求,暴跳如雷,認為第三等級大逆不道。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軍隊調回巴黎,准備逮捕第三等級的代表。消息傳出來以後,巴黎人民群情激憤,怒不可遏。於是,醞釀很久的一場大革命就這樣爆發了。 1789年7月13日這一天,手執武器的人群攻佔了一個又一個的陣地,巴黎市區到處都有起義者的街壘。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奪取了整個巴黎。最後只剩下巴士底獄還在國王軍隊手裡。 「到巴士底獄去!」起義隊伍中響起了呼喊聲。起義者不約而同得從四面八方湧向巴黎的最後一座封建堡壘。 守衛巴士底獄的士兵從房頂上和窗戶里向起義者開火,塔樓上的大炮也開始轟擊。 沖在前面的起義戰士被暴風雨般的火力壓住,無法接近巴士底獄,大家就從周圍的街壘向巴士底獄還擊。他們沒有大炮,只有從各處尋來的一些舊炮,甚至幾百年前鑄造的長滿鐵銹的古炮也加入了戰斗行列。他們沒有炮手,只有一些自告奮勇的人出來開炮,一個名叫肖萊的賣酒人居然成了炮手。然而,這些古炮和舊炮在被戰斗激發起昂揚情緒的起義者手裡,終於發出了轟鳴。一排排炮彈撞擊在監獄牆上,打得煙霧彌漫,磚屑紛飛。可是因為圍牆太厚,還是無法攻破,而起義者已經有了傷亡。 1個小時過去了,戰斗沒有什麼進展,圍攻巴士底獄的人卻越來越多。人們十分著急,有的人乾脆拿著兩個火把,勇敢地沖到拱門前,把要塞的衛兵室和軍人食堂點著了火,可是對於要塞和塔樓還是毫無辦法。一個假發製造師想用火把點燃要塞的硝石庫,但沒有成功。有人喊道;「用磷和松脂混在一起,燒敵人的大炮!」但是炮位太高,根本夠不著。 這時候,從陣地後面又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我們現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於是大家鎮靜下來,都在等待著,張望著。兩個多小時以後,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來了,有經驗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會兒,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獄。一部分守軍終於舉起白旗投降了。吊橋徐徐放下,起義群眾冒著另一部分拒降的守軍射來的彈雨,沖了進去,解放了被關押的七名囚犯。 攻佔巴士底獄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在農村,到處都有農民攻打領主庄園,燒毀地契。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制憲會議掌握了大權。這一年,制憲會議頒布了「廢除一切封建義務」的「八月法令」,緊接著又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向全世界庄嚴宣布了「人身自由,權利平等」的原則。
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資產階級代表在起義中奪取巴黎市府政權 ,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國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認了制憲議會的合法地位。此時制憲議會實際上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在議會中君主立憲派起主要作用。制憲議會通過法令,宣布廢除封建制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封建貢賦。 8月26日通過《人權宣言》,宣布「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10月份國王再次籌劃利用僱傭軍推翻制憲議會失敗後,王室被迫從凡爾賽宮遷到巴黎,制憲議會也隨之遷來。巴黎出現一批革命團體,其中雅各賓俱樂部、科德利埃俱樂部在革命中發揮巨大作用。 1790年6月,制憲議會廢除了親王、世襲貴族、封爵頭銜,並且重新劃分政區。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審制度。制憲議會還沒收教會財產,宣布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皇統治而歸國家管理,實現政教分離。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部分激進領袖和民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派中分裂出去,另組斐揚俱樂部。 9月制憲議會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三權分立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國王、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司法權屬各級法院。9月30日制憲議會解散,10月1日立法議會召開。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法國大革命引起周邊國家不安,普魯士、奧地利成立聯軍攻打法國。由於路易十六的王後、奧地利皇帝的妹妹瑪麗·安東尼特泄露軍事機密給聯軍,使法國軍隊被打敗,聯軍攻入法國。1792年7月11日立法議會宣布祖國處於危急中。以無套褲漢為主體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運動的高潮。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馬拉、丹敦領導反君主制運動,於8月10日攻佔國王住宅杜伊勒里宮,拘禁了國王、王後,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憲派的統治。
吉倫特派的統治
8月10日的起義使吉倫特派取得政權,迫使立法會議廢除1791年憲法、國王退位、實行普選制。同時,法國軍隊和各地組織的義勇軍在9月20日的瓦爾米戰役打敗外國聯軍。 9月21日,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吉倫特派當政以後,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雅各賓派和巴黎無套褲漢。從1792年秋季起,人們不滿他們的溫和政策,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而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 與此同時,法國軍隊在1792年10月後已經打到了國外。歐洲各國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荷蘭、薩丁尼亞、漢諾威、英國成立了反法同盟,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然而吉倫特派無力抵抗外國軍隊,巴黎人民於5月31日 - 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專政。
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派專政後,平定了被推翻的吉倫特派在許多地區煽起的武裝叛亂。6月3日~7月17日頒布3個土地法令,使大批農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憲法,這是法國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憲法,但是由於戰爭未能實施。7月,改組並加強作為臨時政府機關的救國委員會,並把投機商人處決。10月底,他們把吉倫特派及其支持者斬首,包括布里索、羅蘭夫人、科黛,美國革命家托馬斯·潘恩也被捕入獄。1793年底 - 1794年初將外國干涉軍全部被趕出國土,國內的叛亂也基本平息。 1794年3-4月雅各賓內部開始了激烈的斗爭。馬拉被暗殺,羅伯斯比爾以搞陰謀的罪名處死了雅各賓派中與他政見不和的丹東、埃貝爾等人,使雅各賓派趨於孤立,人民也開始反對恐怖政策。 7月,國民公會中反羅伯斯比爾獨裁的力量組成熱月黨,於7月27日(法國新歷共和二年熱月9日)發動熱月政變推翻羅伯斯比爾並將他斬首。
熱月黨人的統治
熱月黨人於10月解散國民公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恐怖時期結束,但政局仍然不穩。1796年 ~1797年 ,督政府派拿破崙·波拿巴遠征義大利取得重大勝利,軍人勢力開始抬頭。1797年立法機構選舉時,許多王黨分子當選。督政府為打擊王黨勢力,宣布選舉無效。1798年立法機構選舉時雅各賓派的殘余勢力大批當選,督政府再次宣布選舉無效。這種政策歷史上稱為鞦韆政策。 1799年英國又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以西哀士為首的右翼勢力要求藉助軍人力量控制局面。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發動霧月政變,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建立起臨時執政府,自任執政。法國大革命匆匆收場。
結局
1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失利後,路易十八在外國軍隊保護下復辟了波旁王朝。恢復了國王的權利,並且大肆血洗革命者。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經過3天戰斗,攻下王宮,國王查理十世逃往英國,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徹底結束。 2揭示自由、平等、博愛精神永留於法國的藍、白、紅三色國旗,為法國大革命留給世界的文明遺產。 3自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以來,法國每年7月14日大革命爆發紀念日都會在巴黎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儀式。
㈦ 歷史上十一月份都發生過哪些事件
歷史上的十一月
歷史上的11月2日 遼沈戰役勝利結束 歷史上的11月1日:歐洲聯盟(歐盟)正式成立 歷史上的11月30日:馬克 吐溫誕生 歷史上的11月28日:恩格斯誕生
歷史上的11月27日:萬噸遠洋貨輪「躍進號」下水 歷史上的11月23日:國民黨製造了「七君子事件」 歷史上的11月21日 錢鍾書誕生 歷史上的11月20日:「神舟」號飛船發射升空
歷史上的11月17日 蘇伊士運河竣工通航 歷史上的11月13日 哥倫比亞德魯伊斯火山噴發 歷史上的11月7日:"紅色中華通訊社"在江西創建 歷史上的11月3日:京九鐵路通過國家正式驗收
歷史上的11月1日 歐洲聯盟(歐盟)正式成立 歷史上的11月30日:馬克 吐溫誕生 歷史上的11月28日 恩格斯誕生 歷史上的11月25日:文學巨匠巴金誕生
歷史上的11月23日 國民黨製造了「七君子事件」 歷史上的11月21日 錢鍾書誕生 歷史上的11月19日 吳健雄被授予普平獎章 歷史上的11月18日:歐陽海捨身救列車壯烈犧牲
歷史上的11月15日:「鐵人」王進喜逝世 歷史上的11月7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紀念日 歷史上的11月6日 中央軍委決定發起淮海戰役歷史上的11月5日:鄒韜奮誕生
㈧ 皖南事變的歷史評價
皖南事變後,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隨即整編為7個師和1個旅,新四軍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更加發展壯大。在中國共產黨的堅決斗爭和國內外輿論的強大壓力下,蔣介石不得不在3月1日召開的第二屆國民參政會上表示「以後再亦決無剿共的軍事」,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實際上被打退了。
此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內部的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動,對中國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事變前,我軍雖然也是由黨獨立自主地指揮,但它仍隸屬於國民政府,在全局上受蔣介石的軍事委員會節制,遵守國民黨的政令軍令,發展地域、方向和規模都受到嚴重限制,我黨我軍少數領導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一切通過統一戰線(即國民政府)」的影響。
事變後,我軍盡管損失了部分新四軍力量,但從此擺脫了國民黨當局的羈絆,我軍不再屬於國民黨哪個戰區的序列,政治地位進一步提高,逐漸向獨立自主地肩負抗戰使命轉變。新四軍的指導思想和組織領導,也由事變前與中央尚未形成完全的一致,向事變後思想上高度一致和組織上集中統一轉變。
我軍建設與發展方向,實現了由事變前的游擊兵團向事變後主力兵團的轉變。政治組織建設更加健全,軍事建設更加正規,後勤、經濟建設進一步加強。從此,我軍建設和抗日根據地發展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8)歷史的11月9日都有什麼發生擴展閱讀: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名義致電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葉挺、項英,強令將在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
11月9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復電何應欽、白崇禧,據理駁斥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為顧全大局,仍答應將皖南新四軍部隊開赴長江以北。而蔣介石對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計劃密令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將江南新四軍立即「解決」。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餘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開始北移。1月6日,當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新四軍英勇抗擊,激戰7晝夜,終因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除傅秋濤率2000餘人分散突圍外,少數被俘,大部壯烈犧牲。
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參考資料:人民網-皖南事變真相辨析:蔣介石早有消滅新四軍的方略
網路-皖南事變
㈨ 1938年11月中國發生了什麼
摘要 在中國發生了文夕大火,指的是1938年11月13日在長沙發生的一場人為毀滅性火災。由於日寇進犯的加快,國民黨當局決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燒長沙的計劃,
㈩ 法國比較有名的歷史事件
法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事件:
1、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
2、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
3、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
4、1814年5月3日,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
5、1815年3月,拿破崙殺回巴黎,重建帝國,立百日王朝。
6、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宣布退位。路易十八於7月8日回到巴黎,復辟波旁王朝。
7、1830年7月,法國七月革命爆發,七月王朝建立。
8、1848年2月爆發「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
9、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0、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
11、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