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揭陽的歷史榕城的哦,拜託了
揭陽市榕城區地處粵東潮汕平原中部,榕江流域中段,背倚紫峰山,周環榕江,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榕城自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就是揭陽縣城,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素有「海濱鄒魯」和「水上蓮花」的美譽,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1年12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榕城區(縣級區)。現全區面積91.26平方公里,2002年總人口38.29萬人,轄榕華、新興、中山、西馬、榕東五個街道辦事處和仙橋、梅雲二鎮,是揭陽市的中心市區。榕城區是著名僑鄉,旅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近20萬人,分布於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榕城區是省級文化名城,名勝古跡甚多,主要有:學宮、孔廟、進賢門、禁城、雙峰寺、城隍廟、關帝廟等宋、元、明、清的文物古跡。境內紫峰山是揭陽四大名山之一。
近年來,榕城區委、區政府按照「加快發展,落實整治,強化管理,注重提高」的工作方針,緊緊抓住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全區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社會各項事業上新的台階。2002年,全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9.4億元,比增9.1%;農業總產值2.3億元,比增3.3%;工業總產值84.1億元,比增1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億元,比增11.9%;集市貿易成交額31.5億元,比增3.1%;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9億元,比增15.9%;市區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7418元,比增4%;農民人平純收入4713元,比增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5億元,比增9.8%。
全區工業發展步伐加快,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區形成了五金不銹鋼、塑料化工、電子電器、文具印刷、鍾表玩具等支柱產業和優勢行業。有榕泰、運通、順風、田島機械、醬油、深展化工、元二、銀港、順達等一批骨幹龍頭企業,榕泰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我區首家上市公司。現全區規模以上企業50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9家。全區工業企業共有注冊商標513件,其中省級著名商標5件,市級知名商標21件。民營企業2476戶,工業總產值佔全區總產值90%。工業園區建設取得新突破,在全市率先創辦仙梅民營科技園,並被列為「廣東省民營科技園」,西馬工業園區被列為全市十大對外工業園區。
積極採取措施,多方籌措資金,千方百計加快市區建設步伐。「一道兩路」改造工程、進賢商業步行街、中興園商業區等重點項目及一批市政設施相繼建成,有效地改善市區的交通、營商和人居環境,帶動市區商貿的發展。以市領導現場辦公確定的建設項目為重點,確定了涵蓋工業、商貿、市政基礎設施等不同類型,總投資超10億元的40個重點項目,作為2002—2003年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目前已有18個項目完成交付使用或投產,其他項目進展順利。以榕華大道、進賢門大道為軸線的商業片區商貿聚集及輻射效應初步形成。外貿出口穩步發展,自營進出口企業達到25家。農業和農村工作不斷加強,實現農村小康達標,成為全市第一個小康達標縣(市、區)。
認真開展治理市區臟亂和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努力營造市區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2000至2002年連續三年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執行情況經省考核達標,被省委、省政府通報表彰,並被授予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
2. 揭陽的由來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春秋戰國時屬百越地。秦始皇平定南越後,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立 新地標:揭陽樓
揭陽戍守區,隸屬南海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東晉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陽拆為海陽、潮陽、海寧、綏安4縣。以後幾經復廢,至宋紹興十年(1140年),又設立揭陽縣。新中國成立後,揭陽縣先後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國函[1991]84號文)批准撤銷揭陽縣建立揭陽市(地級)
3. 揭陽以前是怎樣的
揭陽是粵東古邑,歷史悠久,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 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春秋戰國時屬百越地。秦始是平越後,於33年(公元前214年)設立揭陽戍守區,隸屬南海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東晉成帝成和六年(公元331年)揭陽析為海陽、潮陽、海寧。綏安4縣。以後幾經復廢,至宋紹興10年(公元1140年),又設立揭陽縣。新中國成立後,揭陽縣先後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國函[l991」84號文)批准揭陽撤縣建市(地級)。
揭陽市榕江和練江流域歷史上是粵東地區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之一。對外通商歷史悠久。早在唐代,榕江炮台口岸及神泉港、靖海港就與東南亞各國通航,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明清時代,手工業、商貿業較發達;民國初期,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輸入,出現了簡單機械加工的小五金製品行業、服裝加工行業和棉紡織業;抗日戰爭後期至解放前夕,揭陽經濟處於癱瘓狀態;1949年10月19日,市區榕城獲得解放,從此揭陽各地開始了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時期。改革開放,特別是建市以來,揭陽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兩個文明建設均取得長足的進步。
揭陽地靈人傑,歷代賢達志士輩出。宋代高士吳復古、明朝尚書翁萬達、滿清狀元林德庸、直隸總督鄭大進等均系揭陽籍名臣重將。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決策會議在流沙召開,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郭沫若等革命先驅到過榕城、流沙、棉湖等地;二次革命戰爭時期的大南山八年游擊戰爭,留下令人緬懷的史績。
揭陽倚山瀕海,山川毓秀,名勝古跡甚多,主要旅遊景點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榕城、揭陽學宮、雙峰寺、黃歧山風景區、桂竹園風景區;惠來金海灣植物園、神泉海角甘泉和海市蜃樓、百花峰、銘湖岩;揭西大洋高山旅遊度假區、霖田祖廟、廣德庵;普寧培豐寶塔、馬嘶岩等。
4. 揭陽的歷史沿革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廣東省最古老的縣份之一,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其歷史悠久,境內榕江流域地區曾是古粵東、閩南的區域中心和潮汕文化的發祥地。
春秋戰國時期隸屬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並派兵戍守五嶺。南海郡轄揭陽等六縣。揭陽縣因揭陽嶺而得名。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
東晉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1年) ,分南海郡立東官郡,揭陽屬之。
東晉安帝義熙九年(公元413年) ,分東官郡,以原揭陽縣地立為義安郡。轄五縣:海陽(今揭陽縣地屬之)、潮陽、綏安、海寧、義招。
以後幾經復廢,至北宋紹興十年(1140年),又設立揭陽縣。
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十幾萬福建的莆田人移民到潮州、汕頭一帶。
明代揭陽屬潮州府。
清代揭陽屬惠潮嘉道潮州府。
新中國成立後,揭陽縣先後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
1965年7月19日,由汕頭專區揭陽縣劃出西北部13個公社(鎮),陸豐縣劃出2個公社,設立揭西縣。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西部境地而得名揭西,縣政府駐河婆鎮,屬汕頭專區管轄。
1975年,又從普寧縣劃出貢山、湖西、四鄉三個大隊歸屬揭西縣,屬汕頭專區管轄
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國函[1991]84號文)批准撤銷揭陽縣,建立地級揭陽市 ,揭西縣劃屬揭陽市管轄。原揭陽縣其中15個鎮,設立揭東縣,因縣地大部為原揭陽縣東部境地而得名揭東,縣城設在曲溪街道辦事處,屬揭陽市管轄。
2012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揭陽市揭東區,2013年3月2日正式掛牌辦公,區人民政府駐地曲溪街道。
揭陽市現轄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惠來縣,代管普寧市(縣級市)。
5. 揭陽的過去與現在
揭陽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東鄰汕頭、潮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低山高丘與谷地平原交錯相間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東南部都是廣闊肥沃的榕江沖積平原和濱海沉積平原,揭陽母親河榕江是廣東粵東地區第二大河流,素稱「魚米之鄉」。揭陽其發展速度逐步加快,其中著名的揭陽音樂噴泉是投資3000多萬元、歷時近半年建設而成,是目前國內最高、最長的江上音樂噴泉。揭陽也有「亞洲玉都」和「中國五金基地市」之稱,最其著名的陽美玉都是中國最大最集中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春秋戰國時屬百越地。秦始皇平定南越後,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設立
揭陽戍守區,隸屬南海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東晉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陽拆為海陽、潮陽、海寧、綏安4縣。以後幾經復廢,至宋紹興十年(1140年),又設立揭陽縣。新中國成立後,揭陽縣先後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國函[1991]84號文)批准撤銷揭陽縣建立揭陽市(地級)。
揭陽歷史悠久,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春秋戰國時屬百越地。秦始皇平越後,於33年(前214年)設立揭陽戍守區,隸屬南海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東晉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陽析為海陽、潮陽、海寧、綏安4縣。以後幾經復廢,至宋紹興10年(1140年),又設立揭陽縣。新中國成立後,揭陽縣先後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批准揭 陽撤縣建市(地級)。現轄榕城區、揭東、揭西、惠來3縣,代管普寧市(縣級)。
歷史縣域概況
揭陽縣:現汕頭市金平區、龍湖區,揭陽市榕城區、揭西縣、揭東縣,及豐順縣湯坑(古藍田都6個鎮)
現汕頭市直接淵源是原澄海縣地,澄海縣地則分別析自潮州三陽中的揭陽縣、海陽縣兩縣。揭陽縣鮀江都、鱷浦都(合為現在的金平區)、蓬洲都(現龍湖區);海陽縣外莆都、蘇灣都(合為現在的澄海區)。1861年汕頭開埠所在地鮀浦司,即指今金平區,現金平區即是汕頭市政府駐地;汕頭經濟特區,則創建於龍湖區;「沙汕頭」明代中期以前即為揭陽縣地。
揭陽市榕江和練江流域歷史上是粵東地區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之一。對外通商歷史悠久。早在唐代,榕江炮台口岸及神泉港、靖海港就與東南亞各國通航,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明清時代,手工業、商貿業較發達;民國初期,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輸入,出現了簡單機械加工的小五金製品行業、服裝加工行業和棉紡織業;抗日戰爭後期至解放前夕,揭陽經濟處於癱瘓狀態;1949年10月19日,市區榕城獲得解放,從此揭陽各地開始了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時期。改革開放,特別是建市以來,揭陽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兩個文明建設均取得長足的進步。
揭陽地靈人傑,歷代賢達志士輩出。宋代高士吳復古、明朝尚書翁萬達、滿清狀元林德庸、直隸總督鄭大進等均系揭陽籍名臣重將。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決策會議在流沙召開,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郭沫若等革命先驅到過榕城、流沙、棉湖等地;二次革命戰爭時期的大南山八年游擊戰爭,留下令人緬懷的史績!
揭陽倚山瀕海,山川毓秀,名勝古跡甚多,主要旅遊景點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榕城、揭陽學宮、雙峰寺、黃歧山風景區、桂竹園風景區;惠來金海灣植物園、神泉海角甘泉和海市蜃樓、百花峰、銘湖岩;揭西大洋高山旅遊度假區、潮汕守護神祖廟—霖田祖廟、廣德庵、石內溪冰臼群、百潭谷、龍潭崆瀑布、京明溫泉度假村、黃滿磜瀑布、大北山森林公園等;普寧培豐寶塔、馬嘶岩等。
6. 揭陽有多少年的歷史
樓主你好.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潮汕文化發祥地,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春秋戰國時屬百越地。
秦始皇平定南越後,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立揭陽戍守區,隸屬南海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東晉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陽拆為海陽、潮陽、海寧、綏安4縣。
以後幾經復廢,至宋紹興十年(1140年),又設立揭陽縣。新中國成立後,揭陽縣先後隸屬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汕頭市。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國函〔1991〕84號文)批准撤銷揭陽縣建立揭陽市(地級)。
7. 揭陽縣的歷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並派兵戍守五嶺。南海郡轄揭陽等六縣。揭陽縣因揭陽嶺而得名。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十月,斬呂嘉受,遂平南越。並按行政建制置揭陽縣,屬南海郡。十二月,揭陽縣令史定(後為漢武帝賜姓揭,成為揭姓先祖)問漢兵至,即降漢,被封為安道侯,仍任揭陽縣令。
晉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1年) ,分南海郡立東官郡,揭陽屬之。
安帝義熙九年(公元413年) ,分東官郡,以原揭陽縣地立為義安郡。轄五縣:海陽(今揭陽縣地屬之)、潮陽、綏安、海寧、義招。
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閏九月,下詔對前殺人祭鬼、病不求醫、僧置妻孥等嶺南民俗實行化導。
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一月六日,海陽縣發生6.75級地震。地裂泉涌,毀塌屋宇,軍民死者甚眾。
高宗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僧人法山於雙山(今桂嶺區)創建雙峰寺,是本縣最早的佛寺。明洪武年間,僧人石山將雙峰寺遷至榕城馬山巷。
端宗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率宋軍到揭,元兵窮追至此,陷城後,縱火焚城,縣署和學宮被毀;屠殺三日,屍積如山,全城剩下六戶八口人。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漳州陳遂,又名陳吊眼,踞揭陽,自稱「定王」,至明洪武初始降。後逃入黃岐山北面嶺的石穴中,後人稱此山為陳吊嶺。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十月,大毀寺觀。1392年,揭陽境內的寧福寺、花果寺、豐化寺、寶福寺、雙山寺、資福寺、福成寺等田地產歸並於雙峰寺,號稱叢林。
成祖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海賊黃壽山,曾必長聚眾作亂,劫掠揭陽縣境,不久被討平。
武宗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十一月,下雪,厚三寸余。
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廣東提學副使魏校,通令全省盡毀淫祠。揭陽將所毀淫祠建為西隅大館、魁元坊等城鄉小學。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一月,倭寇自漳、泉二州入侵揭陽,掠奪大川、蓬州、錢崗、鳳山諸村,後被官軍擊敗逃去。二月,倭寇該從潮州坨埔進犯蓬州,千戶所襝事萬仲部署水陸兵馬東南哨攻之。交戰時,哨兵潰敗,領哨千戶魏岳、高洪陣亡。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十月,倭寇肆掠鳳山、錢崗諸村。十二月,掠擾棉湖寨。駐守潮州的軍門派遣肇慶同知呂天恩和襝事經彥米率鄉兵合擊倭寇,斬賊首領一人,俘獲多人,寇大敗。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一月,海賊林國顯、吳平等引倭寇進犯海陽,不久入侵揭陽官溪,直逼縣城南關,駐扎於潮尾村,窺城數月。守兵日夜防守,等候援兵,直至調大井鄉勇才擊敗賊兵,倭寇轉犯潮陽。
神宗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秋,隕星墜於霖田都南塘山,落地成馬面狀石塊,當地農民拾得,稱重六斤八兩,送貯縣庫。
萬曆十九年四五月,蝗蟲食苗,殆盡。
熹宗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二月,海寇褚采老率賊船百餘只,分兵沿南北二河犯揭陽,燒殺劫掠無數。五六月再犯,七月復入縣境。
庄烈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十月,知縣陳鼎新為抗禦倭寇與流賊,在曲腳松辟閱武場訓練士兵。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十月二十四日夜,地大震,有聲如雷,先西北後東南,傾牆壞屋。桃山、鄒堂等處,地裂山崩,壓死人畜。以後連震,至十一月十九日方止。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月,閩寇閻王老帶數千人進犯揭陽,兵至西關時,見城中有準備,遂退去。
清世祖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九日,揭陽武生劉公顯聚兵於藍、林二都,建營南塘山,號「九軍」。起義後,舉反清復明大旗,聯合明閩軍鄭鴻逵、鄭成功、陳豹等,克縣城,攻府城,與府、縣官兵及地方鄉兵轉戰六七年。
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四月,劉公顯密入府城,對清總兵進行策反,為總鎮郝尚久發覺,於五月六日被擒殺。十六日,清官兵會同鄉兵數萬人,圍攻九軍根據地——鴛鴦寨。被圍八個月,雖糧盡援絕,仍堅持死戰。九軍的主力被剿後,余部繼續在各地活動,長達十餘年之久。
順治六年(公元1647年)九月二十八日至十月三日,每晚九時至十時,東方出現彗星,長約三尺。十二月二十七日,鄭成功與叔父鴻逵及林勝、楊才、甘輝等合兵,共24鎮(每鎮500人)至揭陽。
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是年,全縣多處發現虎群,最多有十餘只,傷害人畜;山村人家,午後閉門,以防其害。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五月二十一日,有一虎群自埔寨來,寨眾協力打死三隻,余逃走。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十一月十一日凌晨,東方出現異星,長數尺,左右朝拱向上,如船狀。不久消逝,有聲駭然。
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八月,東方有一星,形如紅燭,下有芒。(難道這是第二例?國亂必有不祥之兆啊!)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十二月八日,踞桑普山的陳玉友與潮陽的丘輝聯兵襲擊揭陽。陳被知縣龔元英用重金募丁壯捕斬裂屍,其部被殺二百人,溺死三百人。丘輝則破棉湖寨,扎營一月後撤走。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自春至夏,夜間常有虎群闖入縣城,但未發現傷害人畜。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春正月不雨,至四月四日才雨,田園大部分不能種植。當時老農說:去年除夕雷鳴,定有新春百日之旱。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五月,早禾豐收在望,一夕蛺蝶擁田,致使穀粒多秕,遂歉收。
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榕城人林得鏞,獲武闈第二名。
康熙六十年(1721年)會試獲第九名,殿試第一名,被授予二等侍衛。林為揭陽歷史上唯一的武狀元,後稱其府第之巷為「狀元巷」。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正月大雪,早稻豐收;秋,桃李開花;冬,百國結實。
清宣宗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北洋鄉楊祥坤在榕城首設醬油作坊,為「楊財合」號。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法國人侵佔龍尾新寮山銅礦,所采礦產在白塔馬丘幼浦碼頭裝載外運。
文宗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揭陽林元剴在太平天國影響下,聚眾據險抗拒官府。十二月,惠潮嘉道曹履泰、澄海營守備曾建相、潮鎮右營游擊忠和、揭陽知縣王皆春等帶兵合剿。元剴寡不敵眾,敗退。1854年二月被捕,殺於潮州府,余黨遂散。
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三月七日,太平天國北伐軍將領林鳳祥(榕城西門人)轉戰河北,在連鎮失陷時被俘。十五日,於北京英勇就義。十月,太平天國冬官正丞相羅大綱(藍田都人)與石達開分兵湘軍後,在安徽蕪湖敗於清軍,受重傷,回天京(南京)後身亡。
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規定:「准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此後,縣境部分貧苦大眾陸續被招買到海外當苦力工(俗稱賣豬仔)。,基督教傳入揭陽,在今龍尾區門口嶺村建教堂傳教。
穆宗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新亨人倪世庭等與松合興號,用木船首次販運菜脯到安南(今越南)。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喬林人林毓瑞往印度尼西亞謀生,後創辦蘭香公司。
德宗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六月五日,有星大如盂,尾指向西方。此星與同治四年七月四日晚和八年六月十五日晚也曾出現。
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丁日昌自購小汽輪一隻,為航行榕江的第一艘汽船。
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揭陽往南洋謀生的達1933人。
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廣州「巧明」牌火柴開始傳入揭陽。
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三月春旱飢荒,鼠疫流行全縣。四月疫情更加嚴重,全縣死亡六萬多人。榕城疫前總人口4.2萬多人,疫後僅存2.3萬多人。二年後,棉湖又開始流行鼠疫,死一千多人。
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揭陽海豐等縣有三點會組織,會印鐫「反清復明」字樣,並取「洪」字旁為活動暗號。四月,河婆發生會員沖擊教堂事件,潮州官吏奉令赴河婆查辦。冬,榕江書院改為榕江高等小學堂;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又改為榕江中學;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再改為揭陽縣立第一中學。
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陳寶蓮於榕城西門昭武第創辦揭陽昔期女子學校,名為閨秀女子學堂.
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八月十九日(陽歷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成功。九月二十日(陽歷十一月十日)汕頭光復。揭陽人何子因原在汕頭擁有舊商團余眾,遂擴設兩個營,於九月二十一日(陽歷十一月十一日)偕同劉任臣等進據揭陽,縣城光復,設安民局,以邑人周易為民政長(相當縣知事)。美國人護士偉利濟創辦私立真理護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