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陶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制陶的發明與人類知道用火有密切的關系,被火焙燒的土地或者粘土因落入火堆而變得堅硬定型,可能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識地用泥土製作他們需要的器物。因此,就一般意義來說,制陶完全可能由不同地區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發明,而不一定需要其他地方人群的傳授與教導。我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裴李崗文化與磁山文化的陶器和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不論形制、器類、工藝與裝飾都不一樣,顯然都是各自獨立發生的。
第三種說法是虞舜發明了陶器。《史記》中就有虞舜在河濱制陶的記載,這種說法看來比較可信。
此外,還有不少學者指出,陶器並不是具體某人發明的,而是無數先民在生產實踐中逐步改進的產物。
『貳』 綜合實踐填空從出土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陶片來看中國的陶器距今年有多少年的歷史
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陶器是我們人類祖先的一項偉大的發明,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
『叄』 古老的彩陶文化出現在距今大約多少年古人是如何製作的
陶器是在我國遠古人類文化藝術與才智的結晶體,遠古傳說先民針對色彩、線纏和圖型組合原理的深刻認識、熟練應用及其它那絢麗多姿的紋樣所含有的充足含義和歷史時間信息仍令當今的人們迫不得已傳出衷心的驚訝。黃河是華夏文明的開始之一,黃河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便是在舊石器以充足的彩陶文化為基本特徵的甘肅省,目前為止發生了至今約8000年在我國發覺的最開始的陶器,它經仰韶、馬家窯、齊家、四壩、辛店、深圳沙井等文化藝術,一直持續了5000很多年,產生了一部完善的陶器發展歷程。
陶器的紋路關鍵有花卉圖案和幾何圖形,也是有非常少的動物紋,混和一起組成了紋樣圖案,產生一種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另有一番樂趣。陶器有大汶口文化,紅陶河姆渡文化的黑陶與白陶等。古陶製做,據近些年考古新發現,以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考古學成效看來,紅士陶瓷器也僅有七千年歷史時間。有專家根據國際性考古學成效,覺得中原地區陶瓷器是以波羅的海隨人們逐漸遷徒趕到我國。有典型性的陶器遷徒帶為證。
『肆』 陶瓷中的陶器最早起源於何時,距今多少年
最古老的陶器出現在埃及,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初期,這里已經製作了呈銅色、閃耀著土耳其阿齊布爾的鹼性釉彩的陶器,距今約五千年。
中國最早出現陶器,為時遠比埃及要晚,當在公元前二千年後半期的商朝。當時的陶器,其性質與埃及完全不同,是呈鐵色的灰釉陶器。
這種陶器表面呈褐色或暗褐色的素淡顏色,其色調有中國風味的感覺。這種性質的陶器,以後一直繼續製造,成為古代和中世紀中國陶瓷的主流。」
環顧世界,陶器發明於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是在考古學分期中人們對石器時代最後一個階段的稱呼。其年代大約為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
這個時代的文化幾乎遍布於世界各地。學術界一般把新石器時代分為早、中、晚三期。就其所處社會發展階段來說。
這個時代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階段、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過渡階段、父系氏族公社階段。穀物農業、磨製石器和陶器製作是新石器朝代最重要的文化成就。
(4)陶器到現在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最早已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維特文化小雕像,例如在現今捷克下維斯特尼采境內發現的陶器:(下圖)維斯特尼采愛神。
這是一個愛神維納斯的小雕像,可以追溯到前29,000年至前25,000年(格拉維特文化),表現為一個裸露女性的形態雕像。
而最古老陶制容器是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的陶器罐碎片,於2012年發現的。大約追溯到前20,000年至前19,000年。
在之前2004年中國江西仙人洞文化中3B1層就出土的條紋陶,其燒制年代至少在13000年以上。而日本早期繩文人約在前10,500年也製造陶器罐。
繩文指的是在黏土容器及塑像上利用繩纏繞棒子所加上的記號。在前10,000年製造的陶器亦在中國出土。
有跡象顯示北非的陶器在距今10,000年前獨立發展出來的,而南美的陶器則是在距今7,000年前。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距今2萬余年、華南考古發現年代最早的穿孔蚌器,而出土的距今1.7萬年的陶片。
仰韶文化陶器仰韶文化陶器陶器前6,000年至前3,500年的發展陶輪在美索不達米亞約在前6,000年至前4,000年(歐貝德時期(Udperiod))發明,為陶器生產帶來革命。
因為它的出現,專門化的陶藝家可以滿足世界一級城市的發展需要。而在中國的跨湖橋文化(前6000年至前5200年)中也發現了使用陶輪的痕跡。
陶器在古印度梅赫爾格爾(Mehrgarh)時期二期(前5500年-前4800年)及三期(前4800年-前3500年)被使用,當時為陶瓷新石器時代或紅銅時代。
陶器,包括那些稱為ed-Dur容器的,源自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不同的地點發現。
陶器前1,500年至前300年的發展在地中海地區希臘黑暗時代時期(前1100年-前800年),藝術家利用幾何圖案如正方形、圓形及直線去裝飾雙耳細頸瓶(amphora)及其他陶器。
陶器前500年至100年的發展羅馬共和國(前509年-前27年)的陶器以伊特魯里亞的陶器為基礎發展出自己的風格,當時的陶器主要為單一的黑色。
到了羅馬帝國初期,大型陶器工場的出現令陶器的質素及產量上升,陶器的顏色亦由黑色轉變為紅色。
而此技術亦約在70年期間在整個歐洲,包括北至英國、丹麥,東至希臘完全傳播開來。而北非亦得到此技術,形成其獨特的非洲赤色陶器。因為北非較佳的陶器質素而被歐洲商人帶回歐洲販賣。
在中國,陶俑在春秋戰國時開始出現,於秦漢時達到高峰。著名的有秦始皇陵中的秦始皇兵馬俑。
秦漢時期的陶器主要為硬陶,出現了陶磚、陶瓦和瓦當,製作工藝精美,故後人有「秦磚漢瓦」之說。
漢代,出現了在釉中加鉛的技術。鉛能使陶器的釉面光滑度和平整度增加,還能使鐵、銅等著色劑呈現美麗的綠、黃、褐等顏色。
『伍』 我國出土最早的陶器距今大約有多少年
陶器的最早實物是河南新鄭裴李崗和河北磁山出土的,經科學鑒定距今約8000年,器型和裝飾均較原始,有雙耳壺、大口深腹罐和圓底罐、三足罐等,裝飾有刻劃的蓖點紋、弧線紋和弧線蓖點紋等。此外江西萬年仙人洞出土的繩紋粗紅陶也有7000多年歷史。
『陸』 中國的陶器的歷史有多少年了
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柒』 中國陶器歷史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乾後,用火燒出來的,是泥與火的結晶。我們的祖先對粘土的認識是由來已久的,早在原始社會的生活中,祖先們是處處離不開粘土,他們發現被水浸濕後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曬干後變得堅硬起來。對於火的利用和認識歷史也是非常遠久的,大約在205萬年至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就開始用火了。先民們在漫長的原始生活中,發現曬乾的泥巴被火燒之後,變得更加結實、堅硬,而且可以防水,於是陶器就隨之而產生了。陶器的發明,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做斗爭的新的一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陶器中的精品有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1萬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殼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還有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產迅猛發展,制陶業趨於沒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種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如宋、遼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壺、琉璃、法花器及廣東石灣的陶塑等,都是別具一格,倍受贊賞。
從地球內部熾熱的熔化物質到寒冷的地表,從危岩幽谷到鋪在行人道上的沙,到處都是硅的化合物。它的確是自然界最廣泛的礦物,也是最值得人們注意的礦物,因此在很久以前人類開始利用它。中國上古時代的制陶工藝,就是利用硅石的極好例子。1962年,在江西萬年縣大源仙人洞,發現一個距今已有一萬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洞穴。從中發掘出殘陶器90餘片,全是夾砂紅陶,質地粗糙,摻雜著大小不等的石英粒,質松易碎。陶片厚薄不等,胎色以紅褐色為主,也有呈紅、灰、黑三色。器內壁凸凹不平,沒有耳、足等附件。這些情況顯示出當時制陶的原始性。陝西華縣老官台出土的陶器,也反映了同樣的情況 。考石發掘充分證明,我國在新石器時代一開始,許多地區就開始了陶器的製作。
中國的仰韶文化距今約五、六千年,這時的陶器是以紅陶為主,灰陶、黑陶次之。紅陶分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兩種。主要原料是粘土,有的也摻雜少量砂粒。在仰韶陶器中,細泥彩陶具有獨特造型,表面呈紅色,表裡磨光,還有美麗的圖案,是當時最聞名的。細泥陶反映了當時制陶工藝的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考古上常將仰韶文化稱為彩陶文化。西安市半坡村發掘的彩陶盤也是屬於仰韶文化的產品。
當時彩陶的製作,據分析主要經過四個程序。第一,常選用可塑性和操作性較好的紅土、沉積土、黑土等,經過淘洗和沉濾後成為較純較細的原料。從分析出土的彩陶片來看,泥質比後來的上等陶器並不遜色。第二,制壞。彩陶壞最初大多是手制。小型器皿是直接捏塑而成的;較大的陶器,其體部壞子,一般採用泥盤築法分兩段製成。粗壞製成後再裝上頸口,嵌入把手,制壞工序初步完成。其外形圓正規矩,對稱性很強,在器壁外有輪紋存在。這表明仰韶文化時期,已開始出現慢輪制陶。第三,彩繪和紋飾。一些較精細的彩陶,在彩繪之前,往往將陶壞放入極其細膩的泥漿中,讓它披上一層均勻的陶衣便於上彩。彩繪就是將有色的天然礦物塗繪在陶壞上。仰韶文化時期陶器的紋飾大多是用帶有花紋的木印板拍印上去的。第四,燒窯。從考古發掘的材料來看,仰韶文化時期的陶窯主要是豎穴窯和橫穴窯。它們都是由火口、火膛、火道、窯室等所組成,在火膛中燃燒起來的火焰,經火道到達窯室。這兩種窯,由於有了窯室,陶器不是直接在火焰上燒烤,已較原始的篝火式或爐灶式有了很大的進步。分析出土陶片的燒結狀況,彩陶的燒成溫度大約已達950℃。
到了尤山時期(公元前2300年左右,指的是在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發掘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址),手工業制陶有了巨大進步。制壞方法廣泛使用輪制,造形精美,而且開始用高嶺土製白陶。在這個時期,人們已懂得利用燒成後期,窯內的氣體特性來賦予陶器以各種顏色。仰韶文化時期,陶器通常在氧化焰中燒成,陶質內的鐵大部分被氧化成高價價鐵而呈土紅色。到龍山時期,由於陶窯的改革,人們在陶器即將燒成時,一方面猛加燃料,同時封閉窯頂,致使窯內氧氣不足,陶器就在還原焰中焙燒,陶質內的鐵大部分轉化為低價鐵,使陶器呈灰色或灰黑色。所以龍山文化時期灰陶的產品最多。
在商代出現的刻紋白陶和薄殼白陶,尤為出色。它們質地優良,刻劃精細,造型端正美觀,堅硬耐用。白陶之所以有這些優點,主要由於使用了高嶺土。高嶺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鋁,含鐵量低,質料較細,可塑性強,在高溫燒成後,外形潔白美觀。人們對高嶺土的使用和認識,與後來瓷器的發明有一定的聯系。在陶器的外表若再著一層釉,不僅器表光滑美觀,而且便於洗滌,尤其是儲藏酒類的飲料,不會因滲透而損失。所以釉陶的出現,表明了制陶工藝的又一大進步。到了商代的中後期,釉陶逐漸增多,表明人們已從無意識地發現釉料發展到有意識地配製釉料。對出土的商周釉陶進行的分析,證明當時使用的釉是石灰釉。即由石灰石或方解石等碳酸鹽加上一定量的粘土和其它物質配製成的。
古代埃及、希臘、印度、波斯等國的人們也和我們的祖先一樣,在辛勤的勞動中,也都在新石器時代開始出現制陶工藝了。其發展情況和我國的陶器工藝有些類似,這里就不再講了。
『捌』 中國陶瓷中的陶器最早起源於什麼時代距今約有多少年
陶器最早起源於距今七千至五千年前由老官台文化發展而來的仰韶文化時期。那時陶器「合土為釜」,為生活用品,製作簡單、粗糙,表面有繩席或人面魚紋及獸面紋樣裝飾。此後到了距今4900年至41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彩陶。
『玖』 陶瓷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8000-10000年。
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已有風格粗獷、朴實的彩陶和黑陶。陶與瓷的質地不同,性質各異。陶,是以粘性較高、可塑性較強的粘土為主要原料製成的,不透明、有細微氣孔和微弱的吸水性,擊之聲濁。瓷是以粘土、長石和石英製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蝕,胎質堅硬緊密,叩之聲脆。
我國傳統的陶瓷工藝美術品,質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聞名於世界。
陶瓷裝飾的類型:
1、藝術釉裝飾:包括顏色釉、花釉、結晶釉、無光釉、裂紋釉、變色釉、熒光釉等。
2、雕塑裝飾:包括捏花、堆花、剔花、刻花、鏤空、浮雕、暗雕、圓雕以及塑造等。
3、綜合裝飾:包括青花玲瓏、晶雕堆花、色釉刻瓷、青花鬥彩、有色藝術釉等。
4、彩繪裝飾:包括釉上彩裝飾,如新彩、古彩、粉彩、廣彩等釉上手工彩繪和釉上貼花、印花、刷花、噴彩、照相裝潢、電光彩以及亮金、磨光金、腐蝕金等;釉下彩裝飾,如釉下青花、釉里紅、釉下五彩、釉下噴彩和釉下貼花等;釉中彩裝飾,如低溫釉中彩、中髙溫釉中彩等
5、其他裝飾方法:包括色坯、化妝土、色粒坯、滲花、磨光和拋光、絲網印花、拼花裝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