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高中課本各科必修有幾個
人教版高中教材新課標必修課本9科共32本,各科數目不同。具體如下:
語文:必修5本;數學:必修5本;英語:必須5本。
物理:必修2本;化學:必修2本;生物:必修3本。
政治:必修4本;歷史:必修3本;地理:必修3本。
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的區別
第一,學習目標及方法上的差異。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所以在教學中,要考慮選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的區別,制定不同的目標和教學方法,力求適合所選教材的文本特點,最大限度的引導學生學習。
第二,選修與必修的定位不同
選修是必修基礎上的拓展,。選修課定位在必修基礎上的拓展和提高,著眼於課程的鑒賞陶冶功能,引導學生進行較深入的探索研究,提高素養。
第三,有不同的評價體系
選修課只是「選讀」,它不是必修課的補習,也不是簡單照搬大學的選修課模式,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課程目標,在深度、廣度上進行適度的拓展,倡導研究性,重視學生自主學習。
⑵ 高中人教版各科書的必修和選修是多少本
人教版高中教材新課標必修課本9科共32本,各科數目不同。
具體如下:
語文:必修5本;數學:必修5本;英語:必須5本。
物理:必修2本;化學:必修2本;生物:必修3本。
政治:必修4本;歷史:必修3本;地理:必修3本。
數學:A版有13本和B版有14本數學:
一、A版數學:1-1(選修)A版數學、1- 2(選修)A版數學、2-1(選修)A版數學、2- 2(選修)A版數學、2- 3(選修)A版數學、3- 1(選修)A版數學史選講數學、3- 4(選修)A版對稱與群數學、4- 1(選修)A版幾何證明選講數學等。
二、B版數學:1- 1(選修)B版數學、1- 2(選修)B版數學、2- 1(選修)B版數學、2- 2(選修)B版數學、2- 3(選修)B版數學、3- 1(選修)B版對稱與群數學、3- 4(選修)B版數學史選講 數學、4- 1(選修)B版幾何證明選講數學、4- 2(選修)B版矩陣與變換數學等。
數學盡管難,但也不是不可能學好,只要堅持踏踏實實地去學,獨立思考,掌握數學思維與方法,其實學好數學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困難。
數學首先上課要認真聽,課前預習是少不了的,這樣才能更好地跟住老師的講課思路,但光能上課聽懂還不夠,這樣根本學不會數學,做到這一點才是剛剛起步。
其次,數學聽會了要做題,提高訓練才能掌握新知識,學會新課程。高中數學比較難,攻堅戰是一點點打響的,難關需要慢慢攻克。最後是總結錯題,即使改錯,不斷提高,犯錯在所難免,改了就能進步,這也是學好數學提高成績的一步。
高中數學一共有那麼多選修和必修課程要學,知識非常多,時間緊迫,所以不容許有喘息的機會,數學知識一環扣一環,盡量不要落下,中途很難補上。
⑶ 新版高中人教版教材一共有幾本
人教版高中教材新課標必修課本9科共32本,各科數目不同。具體如下:語文:必修5本;數學:必修5本;英語:必須5本;物理:必修2本;化學:必修2本;生物:必修3本;政治:必修4本;歷史:必修3本;地理:必修3本。
本次普通高中課程標准修訂的主要內容和變化有: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強化了課程有效實施的制度建設,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優化了教學內容,提出了學業質量要求,增強了指導性。包括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20個學科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共計21個品種。
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提高國民素質、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特殊意義。普通高中課程是實現高中階段育人目標的重要載體,體現著國家意志,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⑷ 新版高中歷史教材一共幾本
新版普通高中歷史統編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歷史綱要》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與傳播》3冊。
新版教材也是人教版的,人教版即人教版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簡稱為人教版。小學到高中都有這個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數學校所用的教材。
其他教材版本都有:
1、北師大版(這個全國也都有用的,但是比人教版的受眾少多了)。
2、江蘇教育版(江蘇本省用)。
3、西南師范版(四川部分地方用)。
4、其他的地區有魯教版、外研版、粵教版、嶽麓版、科教版、中地版、浙科版、牛譯版、湘教版等。
⑸ 新版高中人教版教材一共有幾本
選修必修總共126本,其中:
1、地理:必修3本、選修7本。
2、化學:必修2本、選修6本。
3、歷史:必修3本、選修6本。
4、生物:必修3本、選修3本。
5、數學:必修10本、選修30本。
6、思想政治:必修4本、選修6本。
7、物理:必修2本、選修10本。
8、英語:必修5本、選修6本。
9、語文:必修5本、選修15本。
教材版本:
1、大綱版
人教大綱版是2001年課改以前的人教版教科書的名稱,也有的地方稱為老人教版,是為區別課改後的課標版的教科書。包括各科目的教科書。
2、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又稱部編版)是2011年後人教新課標改版,主體編排是一樣的,內容有改動。
3、人教新課標版
人教課標版是2001年後課程改革後的新教材,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 高中教材分為選修和必修。
⑹ 高中歷史有幾本必修,幾本選修
必修1(政治史) 必修2(經濟史) 必修3(文化史)
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選修5(探索歷史的奧秘) 選修6(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其實各版本的新課標高中歷史書都是三本必修+六本選修,由於高考選修是各省選擇三本作為高考要求,而考題又是三選一的模式,所以一般的學校只教兩本或一本。
⑺ 高中新歷史教材共幾本
人教版高中歷史共有9本。必修3本,選修6本。
各版本的新課標高中歷史書都是三本必修+六本選修,由於高考選修是各省選擇三本作為高考要求,而考題又是三選一的模式,所以一般的學校只教兩本或一本。
必修1(政治史)
必修2(經濟史)
必修3(文化史)
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選修5(探索歷史的奧秘)
選修6(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高中歷史的學習方法:
一、聽課方法
高中歷史必須把掌握基礎知識放在第一位,必須在掌握史實基礎上思考和回答問題。
聽課效率往往決定你對基礎知識掌握效果。教師在歷史課是除了講解知識,也會對知識進行拓展分析、知識之間的聯系分析。
高中歷史課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過程等、歷史的時間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較多的。
高中階段的筆記除了記錄內容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
二、閱讀歷史資料方法
歷史資料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資料、歷史讀物等。閱讀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式之一。
閱讀高中歷史書以外的課外閱讀書,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加深知識印象。
比如一些資料中的歷史地圖、歷史圖片、歷史照片、歷史實物或模型、歷史建築等形象化的學習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歷史的情境和氛圍。
在閱讀課外書時,不僅要了解和分析歷史材料,而且要能夠與課本上具體的歷史事實聯系起來,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辨析、歸納。
三、建立知識系統方法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
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
比如按照朝代建立、鞏固、繁榮、衰敗等記錄為主要框架。
重要事情按照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記錄為具體內容。
⑻ 人教版高中教材一共有幾本,每科有幾本
人教版高中教材新課標必修課本9科共32本,各科數目不同。具體如下:
語文:必修5本;數學:必修5本;英語:必須5本;
物理:必修2本;化學:必修2本;生物:必修3本;
政治:必修4本;歷史:必修3本;地理:必修3本。
數學:A版有13本和B版有14本數學
一、A版數學:
1-1(選修)A版
數學1-
2
(選修)A版
數學
2-1
(選修)A版
數學2-
2
(選修)A版
數學2-
3
(選修)A版
數學
3-
1
(選修)A版
數學史選講數學3-
4
(選修)A版
對稱與群數學
4-
1
(選修)A版
幾何證明選講數學4-
2
(選修)A版
矩陣與變換
數學4-
4
(選修)A版
坐標與參數方程數學4-
5
(選修)A版
不等式選講數學4-
6
(選修)A版
初等數論初步
數學4-
7
(選修)A版
優選法與試驗設計初步數學
二、B版數學
1-
1
(選修)B版
數學1-
2
(選修)B版
數學
2-
1
(選修)B版
數學2-
2
(選修)B版
數學2-
3
(選修)B版
數學
3-
1
(選修)B版
對稱與群數學3-
4
(選修)B版
數學史選講
數學
4-
1
(選修)B版
幾何證明選講數學4-
2
(選修)B版
矩陣與變換數學4-
4
(選修)B版
坐標系與參數方程數學4-
5
(選修)B版
不等式選講
數學4-
6
(選修)B版
數學4-
7
(選修)B版
優選法與實驗設計初步
數學4-
9
(選修)
(8)新課改歷史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共多少本擴展閱讀
教材版本:
1、大綱版
人教大綱版是2001年課改以前的人教版教科書的名稱,也有的地方稱為老人教版,是為區別課改後的課標版的教科書。包括各科目的教科書。
2、人教新課標版
人教課標版是2001年後課程改革後的新教材,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高中教材分為選修和必修。
以高中語文為例:必修系列的課程包括必修1至必修5,選修系列的課程包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外國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小說欣賞》
《外國小說欣賞》、《中外戲劇名作欣賞》、《影視名作欣賞》、《新聞閱讀與實踐》、《中外傳記作品選讀》、《語言文字應用》、《文章寫作與修改》
《演講與辯論》、
《先秦諸子選讀》、《中國文化經典研讀》、《中國民俗文化》,共計15本。
參考資料:網路-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