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人物弈什麼

歷史人物弈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5 05:55:19

1. 「後弈射日」是一個什麼故事

後羿射日是一個神話故事,講述的是因天上有十個太陽,後羿用箭射下九個太陽的一段神話故事。

2. 是後羿射日還是大弈射日

大羿射日,大羿後來建國是君王,現在把大羿說成後羿,夏朝的後羿跟大羿根本不是一檔次的,大羿在前

3. 夏朝歷史裡面所提到的後羿和大羿有什麼關系

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關系,如果非得說他們兩個有關系的話那就只能說他們兩個生活在同一個部落,而生活在前面的大翌則就是後羿的老祖宗了,其實後羿和大翌這兩個人在民間神話體系當中已經被完全搞混了,而且在民間當中流傳的一直都是後羿射日但是真正的叫法應該是大翌射日。

三、分不清楚的純狐和嫦娥
說了後羿和大翌自然要說一下嫦娥,嫦娥現在也和一個人物純狐糾纏不清,甚至在現在有不少的同人作品都把純狐和嫦娥當作一個人來看,更有甚者會把嫦娥當成純狐的前世,不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她們兩個也並沒有什麼聯系,有聯系也純屬神話記載的腦補。

4. 王者榮耀里的弈星原型是誰

「弈星」原型人物所謂何人?

歷史上擅長圍棋的人物其實有很多

古有范西屏、施定庵等人,近代有吳清源

而根據官方給出的「弈星」背景故事裡

有一條很重要的線索

「弈星」曾與扶桑國有過對決

扶桑國為何地?

根據資料顯示扶桑多指現今的日本

因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在歷史上

中日圍棋對決並不多見

但有史料記載

唐朝時期出現過中日圍棋對決

而官方英雄故事裡

提及了「弈星」曾經去過長安(唐朝都城)

所以可以基本斷定其所處唐朝時期

並且在官網描述「弈星」這個角色時

「不被看好的少年」直接說明了該人物的地位並不顯赫

所以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天才圍棋少年

綜合以上線索

唐朝棋手、扶桑對決、不被看好

弈星的歷史原型

很有可能就是晚唐第一圍棋手

顧師言

蘇鶚的《杜陽雜編》就有記載

唐宣宗大中二年三月

日本國王子入朝貢方物王子善棋

皇帝便讓待詔顧師言與之對弈

下到最後

顧師言使出了鎮神頭的絕招才化險為夷

這個「鎮神頭」的招法

就是當對方投三六攻四四的時候

己方用五六來鎮之

5. 奕星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奕星的歷史原型是:

王積薪。

王積薪是唐玄宗時的棋手。據記載,王積薪曾在丞相張說家住過一段時間,在那裡和一行和尚下過棋。王積薪常在宮中陪唐玄宗下棋。王積薪性情豁達,不拘小節。在棋藝上則刻意求精,勤勉好業。

(5)歷史人物弈什麼擴展閱讀:

王積薪在當時所以名震天下,不僅是因為他棋藝高超,而且由於他提出了一套圍棋理論,根據前人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圍棋《十訣》。這《十訣》為:

不得貪勝。入界宜緩。攻彼顧我。棄子爭先。舍小就大。逢危須棄。慎勿輕速。動須相應。彼強自保。勢孤取和。

其中,不得貪勝也是奕星的台詞之一,而且奕星的棋技也非常厲害。

王積薪的棋藝功效完成,自認為天下沒有跟他匹敵的人。他要到京師游歷,在一所旅店住宿。燈燭已經熄滅,隔牆聽見店主老婦人呼喚兒媳說:「美好的夜晚難以排遣,可以下一局棋嗎?」兒媳說:「好。」老婦人說:「在第幾道上布下棋子。」

兒媳說:「在第幾道上布下棋子。」(他們這樣)各自說了幾十次,老婦人說:「你失敗了。」兒媳說:「這一局我認輸。」王積薪暗暗地記住了(她們擺布棋子的位置和順序),第二天他恢復兩人對弈中的形勢發展的過程,(每一步棋的)用意都是他趕不上的。



6. 弈忻是個什麼樣的人物關於他有哪些故事與評說

他熱心於洋務與洋人多有協作而因此獲得「【鬼子六】」的綽號,他始終是向著自強和復興的方向努力的。

===================
【咸豐奕忻的皇位相爭之謎 】
道光帝是十六周歲那年被皇父秘密確定為皇位繼承人的。但他自己做了二十二年皇帝,年屆六十,仍未確定繼位人。道光帝遲遲沒有確定皇太子,有三個重要原因。首先,他深知當皇帝是天下第一份苦差事,尤其想當個好皇帝更不容易,祖宗打下的江山絕不能隨便交給哪位皇子。他是在大清帝國急劇衰敗之時坐上龍椅的。執政以來,勤政圖治,事必躬親,力倡節儉,甚至穿破褲臨朝,想乾出一番輝煌業績,但諸如吏治、河工、禁煙、漕運、鹽政等方面均無明顯起色,到頭來反落下遺恨無窮的內懮外患。尤其是鴉片戰爭,使他暴得名聲,就知名度而言,超過大清國有史以來任何一位皇帝。然而,鴉片戰爭給他帶來的不是什麼好名聲,這場戰爭使他蒙受永遠洗刷不掉的恥辱。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頭三個皇子先後夭折,使他精神備受打擊,希望一再落空,而其他兒子都是在二十四虛歲的長子死後才出生的。

再一個重要原因是,道光帝老氣橫秋的目光在自己晚年生育的幾個娃娃皇子身上來回逡巡,他尚拿不準誰更適合於繼承皇位。就在道光帝痛失長子奕緯以後兩個月,皇四子呱呱墜地,沒過多少天,皇五子又來到人間,第二年皇六子降生,接著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相繼出生。五十虛齡之後竟得六個兒子,這使道光帝得到很大慰藉,他可以在皇子中間好好選拔一番,看誰更有資格做皇太子,來日君臨金鑾殿,統治大清江山。經過日復一日的用心審察,他將青睞的目光落在皇四子和皇六子身上。這兩個皇子哪個更適合接班呢?道光帝左思右想,盤算來盤算去,就是拿不定主意。

皇四子與皇六子相比,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

皇四子的優勢主要有兩點。首先,他是皇後之子,皇六子則不是。其次,老四比老六早出生一年零五個月,身為兄長。處在封建宗法和禮教的汪洋大海里,即便皇室,也不能不對嫡庶、兄弟之別視而不見,絕對超然。皇四子也有明顯劣勢:其一,他是一個瘸子。為尊者諱,官家正史對這一有損皇帝光輝形象的生理缺陷不予涉及。據私家筆記,有一年,他到南苑打獵,從馬上重重摔下來,傷及骨頭。

上駟院正骨御醫用盡一切手段,妙手無法回春,奕?從此落下後遺症,走路不能如常。在相信天命的時代,瘸子似乎不合真命天子之相。其二,生母孝全皇後病逝,奕?才八周歲多一點,道光帝將他交給皇六子的生母靜貴妃撫養。這一事件,不僅意味著奕?由其生母地位帶來的微妙優勢的喪失,而且意味著道光帝對靜貴妃的信任和寵愛,命運的天平開始向皇六子傾斜。

皇六子的優勢在於:一是天資聰穎,很討人喜歡,道光帝非常寵愛他。一位叫芮尼的洋人記述了奕的形象:『恭親王表情很和善,是個典型的韃靼人。他的右頰上長了兩個傷疤,顯得有點臟,可能是兩個小瘍腫傷疤。』但不管怎麼說,皇六子生理上只有一點小缺陷——臉上長了兩個小傷疤,要比瘸子皇兄的形象強多了。

二是皇六子工於騎射,皇四子奕?則稍遜一籌。每次行圍打獵,老六都有很多獵物。騎射水平如何,對在馬背上得天下的滿洲民族來說,尤為看重。三是生母博爾濟錦氏健在,而且深受道光帝寵愛。特別是在奕?生母孝全皇後去世後,她在後宮的地位上升至第一,統攝六宮之事,道光帝把皇四子也交她養育。生母在皇父心目中的獨特地位,對奕?是一筆重要的政治資本。確定皇太子之事,歷朝歷代本來不乏愛屋及烏的先例,何況皇六子很能乾,很討皇父喜歡。不過,老六還有別的劣勢,除了庶出、為弟之外,在玩弄權謀方面,也遠不是其兄奕?的對手。在角逐皇冠的道路上,權謀心計恰恰是絕對少不得的。

江山社稷交給哪個皇子好呢,老四抑或老六?道光帝心中的天平左右搖擺。就在這左右搖擺之中,道光帝日復一日走向衰老。他眯著那雙昏花的老眼,在他的幾個年輕的兒子中間游離不定。

皇子師傅出謀劃策皇四子奕?即帝位

皇子虛六歲進上書房讀書。按照清廷這一規定,皇四子奕?與皇六子相繼讀書就學,步上十分嚴格、正規的學習生涯。兩個尚掛鼻涕的學童,讀書時間在師傅威嚴的目光下一道苦苦用功,課餘時光一起娛樂玩耍,童真無邪,全無你爭我斗的心思。
對皇四子奕?影響最大的是師傅杜受田。杜受田對皇四子奪得皇帝寶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所傳授的知識學說,『悉本唐虞三代聖聖相傳之旨』,均以儒家思想為主體,摒棄一切可能擾亂正統觀念的旁門左道。他教授的帝王之道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能夠啟迪心智,使皇四子大受其益。

道光帝為皇六子選定的師傅是卓秉恬。此人德才兼優,有丈夫豪氣,不耍弄政治手腕。

上書房是較量智謀的角斗場。在皇子們童真稚嫩的讀書聲中,看上去師傅們不露聲色,實際上卻在暗中較勁,試圖將自己的學生輔導成未來的天子。但他們深知結局的殘酷:無論如何,天子只能有一個!

應該立皇四子奕?為皇太子,還是立皇六子為皇太子?道光帝一直決斷不下,他在賜奕?銳捷寶刀的同時,又將白虹寶刀賜予奕訴.這兩個兒子各有可愛之處。自己萬年以後,該將皇冠交給誰呢?他自問過千百遍,卻總也決斷不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春天,道光帝旻寧無奈地批准西方列強強加的一系列屈辱條約之後,帶著毀損祖宗基業的愧疚心情踏上祭祖之路。祭祖,對道光帝來說是孝舉,更是心靈的自慰,這使他得以一時卸去敗家之子的內心重負,拋開國事衰敗的重重懮慮。三月十五(4月10日),他似乎一身輕松,在一行車馬的簇擁下,順道來到皇家獵場南苑。他要躍馬挽弓,好好過一番騎射之癮了。

南苑,成了具有重要意義的角斗場。較量的一方是皇四子奕?和他的師傅杜受田,另一方是皇六子和他的師傅卓秉恬。

野史筆記《清人逸事》對此作了生動記載:身為皇四子奕?之師的杜受田,早有擁戴奕?成就帝業之心,他十分注意窺探揣摩道光帝的思想。這天,道光帝命各位皇子校獵南苑。按照規矩,正在讀書的皇子要奉命外出,臨走時必須向師傅請假,以體現尊師之道。皇四子走到上書房請假,見只有師傅杜受田獨坐齋中。皇四子照例向師傅施了一長揖。杜受田問:『你要去哪裡?』皇四子道:『我奉命准備赴南苑校獵。』杜受田示意皇四子近前,對他耳語道:『阿哥到圍場之中,只管別人躍馬射獵就是了,千萬不要出一槍發一箭。不僅你自己如此,並且一定要指揮你的隨從也不要捕殺任何一隻生物。圍獵結束皇上如果問及此事,你應當這樣回答:時下是春天,正值鳥獸懷春生育之際,不忍心獵殺它們以乾天和;而且,我亦不想用馬弓一日之長與各位弟弟爭你高我低。阿哥如此回答皇上,必定能夠符合皇上心意。這是關系你一生成敗的關鍵,一定要切記在心,不可疏忽忘記。』皇四子奕?果然按師傅所囑行事。南苑校獵之日,在眾皇子中數皇六子所獵禽獸最多,他因此顧盼左右、沾沾自喜。見皇兄奕?默坐一邊,隨從都垂手侍立,一無所獲,老六頗為奇怪,追問其中緣故。皇兄奕?答道:沒什麼,只不過今天身體不舒服,不敢縱馬逐獵罷了。夜幕降臨,諸皇子回去向父皇復命,只有皇四子一無所獻。皇上便詢問皇四子為何這樣,奕?按照師傅杜受田所教一套言辭作了回答。道光帝聽了不禁大喜道:『其所思所為,真乃符合仁君的標准啊!』於是,在繼位人問題上一直左右搖擺的天平,終於倒向皇四子奕?一邊。

這個故事可信度很高,因為其同時見於正史、野史記載。

還有一則經典的權力角逐故事,道光帝晚年體衰多病,有一天,召皇四子與皇六子策問時政,以最終決定誰為大清國皇位繼承人。兩位皇子大概都已懂得討好父皇的重要,覲見之前分別問計於自己的師傅。卓秉恬教皇六子說,皇上如詢問什麼,你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杜受田則對皇四子道:『阿哥如條陳時政,知識萬不敵六爺。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於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皇四子覲見皇父時依計行事。父皇剛說出『我已老邁,恐不久於人世』老四就開始號啕大哭,道光驚異地問他為什麼,老四就把師傅教的話照說了一遍。道光帝聽罷果然龍心大悅。覺得這個孩子雖然能力差些,但算得個仁孝的孩子。這樣搖擺不定的繼位人問題,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終於作出最後決斷。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老四的生母,原為貴妃,在她剛被升為皇後的不久後就突然暴亡了。死因不詳。這也成為清史上一個謎團。目前最有力一種說法是她因為蓄謀毒害老六,獨攬儲位事發被太後賜死。

就這樣,角逐大清國最高統治權力之計,在兩位師傅短促過招之後成為定局。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2月25日)清晨,慎德堂御榻上的道光帝奄奄一息,生命垂危。道光帝在繼位人的哀哭聲中,終於閉上了昏花無神的老眼。從此,奕?步上獨把朝綱的政治生涯。

正月二十六(3月9日),舉行新皇帝登基大典。年逾十八周歲的奕?登臨紫禁城太和殿,正式即皇帝位。王公百官朝賀如儀。奕?頒布詔書,改年號為咸豐元年。

這個絕對是道光的一個錯招昏招!

首先,老四身體太差,不說是個瘸子了,就說他少時因為出天花,沒長好,臉上落了一臉麻子。

因為當年老四的生母是和老五的生母幾乎同時懷孕的,為了爭一個長子的名額,吃了催胎葯的,所以他比老五早出生一個多月,(老五後來被過繼給道光的一個兄弟作兒子,從而被排除在皇位繼承人選之外)因而先天不足的老四從小就是身體虛弱加上智力較差。因此於登極十年後就死了,從而朝綱被慈禧把持,造成了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

其次。老四性格懦弱,以致於被慈禧挾制,據載咸豐貪圖享受,不思進取,每日只顧沈緬女色,清代皇帝每日『御門聽政』的制度就是在他這一朝被他給終止了的,可見其昏潰。因為據說喝鹿血能補氣養血,所以他專門命人建了鹿苑,每天都要喝鹿血,靠這個秘方的支橕他才得以維持身體,終日縱情聲色。等到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火燒圓明園,老四嚇得屁滾尿流,帶著一大群後妃逃往熱河(今天的承德避暑山莊)時,還不忘記帶上他的鹿,說『鹿血是朕的命根子,不能沒有它』堅持一定要帶上鹿,而當時時局危亂,都忙著逃命的關口了,誰還管得了鹿?結果老四在熱河因為喝不到鹿血而身體一落千丈,很快一命嗚呼了。

第三:老四能力差,這一點是公認的,不說治國方略,他在政治上也是一味沿襲前朝舊制,因循守舊。老六恰相反,他比老四有更多的改革精神,對政事有自己的主見。這點,也是令道光有點不放心老六的唯一原因,他看不清楚老六的這種改革精神對大清是好還是壞?只有選保守的老四比較放心一點。以致史家認為正是道光的這個昏招葬送了清王朝。

第四:老六體質太差,造成生育能力差,死時只有過兩個兒子。次子早夭,這樣造成繼承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僅存的皇子,6歲孩童載淳(慈禧的兒子),他也因此成為清代唯一一個沒有經過爭奪而登上皇位的皇帝。繼承人無法挑選。

這段歷史,晚清的史書,有高陽的慈禧全傳還有解釋慈禧一生的慈禧大傳還有別的書,分析的很對,總之,道光太可氣,但有人分析道光的性格和奕?相似而與奕xin相差很遠也是一個原因,還有他的母親孝全皇後很受道光喜愛也是一個原因,最可氣的就是那個杜受田,所以不讓恭王做皇帝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清朝的悲劇。咸豐死的時候大事沒處理好,他不相信恭王,但他也不相信肅順,才給了母後的權力,其實他也不是給慈禧權力,那枚同道堂印是給小皇帝的,不是給慈禧的,御賞印是給慈安的,但慈禧是小皇帝的生母自然她就把持了。

清人筆記《祺祥故事》中又有如下幾點(『祺祥』就是咸豐給同治選定的年號)

1、又一日,上問安入,遇恭王自內而出,上問病如何?王跪泣言:『已篤!』意待封號以瞑。上但曰:『哦,哦!』王至軍機,遂傳旨令具冊禮。

此記康慈不得太後封號,死不瞑目。『哦,哦!』是暫不置可否之詞,恭王則以為文宗已經許諾。這可能是一種誤會,所司以禮請,上不肯卻奏,依而上尊號,遂慍王,令出軍機,入上書房,而減殺太後喪儀,皆稱遺詔減損之。自此遠王同諸王矣!

『所司』指禮部。尊封皇太後,應由禮部具奏,陳明一切儀典。恭王傳旨,雖非文宗本意,但皇帝如擯拒禮部請尊封皇太後的奏章,則將鬧成大笑話,所以不得不依奏。而恭王的『傳旨』,起於誤會,終同挾制,文宗自然要懊惱。

《清史稿·文宗本紀》咸豐五年秋七月壬戌朔:『尊皇貴太妃為康慈皇太後』。到七月庚午(初九),皇太後崩,十一天以後,恭王以『辦理皇太後喪儀疏略』的『原因』,奉旨退出軍機,回上書房讀書。所謂『自此遠王同諸王』的『諸王』,指敦郡王奕淙、醇郡王奕澴、鍾郡王奕詒、孚郡王奕漁等四人,這就是說,文宗從此看待奕?與其他異母弟並無區別,不復如『親昆弟』。而康慈的撫育之恩,也算在尊封太後一事中報答過了。

據《清史稿禮志》康慈太後崩,『帝持服百日如制』。所謂『減殺太後喪儀』,最主要的是謚法有異,《清史稿·後妃傳》康慈崩後,『上謚曰「孝靜康慈弼天輔聖皇後」,不系宣宗謚,不?廟』。按:封後而不系帝謚,起於明憲宗生母孝肅太後,《明史·後妃傳》『孝肅周太後,英宗妃、憲宗生母也。……嘉靖十五年與紀邵二太後並移祀陵殿,題主曰皇後,不系帝祀,以別嫡庶,其後穆宗母孝恪、神宗母孝定、光宗母孝靖、熹宗母孝和、庄烈帝母孝純,咸遵用其制。』但在清朝,上謚太後,並無此前例。文宗不以家法而沿用前朝故事,一方面表示,孝靜太後撫育有恩,侍奉如生母,一方面亦表示嫡庶究竟有別。致憾之深,可以想見。

宣宗生前,三後九子,二、三兩子幼殤;第一子死於道光十一年四月,兩個月以後,皇四子奕?生,是為文宗。

文宗的母親鈕祜祿氏,由全嬪累進為全貴妃,十三年四月,繼後佟佳氏崩,全貴妃晉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十四年十月,正位中宮。二十年正月初九崩,年三十三。宣宗親自定謚為『孝全』。

清宮詞:『蕙質蘭心並世無,垂髫曾記住姑蘇,譜成六合同春字,絕勝璇璣織錦圖。』原註:『孝全皇後為承恩公頤齡之女,幼時隨宦至蘇州,明慧絕時。曾仿世俗所謂七巧板者,斫木片若乾方,排成「六合同春」四字,以為宮中新年玩具。』因生長蘇州之故,亦可想見其在『明慧』以外,還有江南女兒的溫柔,這與旗下格格的開朗爽健是大異其趣的,此所以獨蒙帝眷。
孝全之崩,曾有異聞。清宮詞:『如意多因少小憐,蟻杯鴆毒兆當筵,溫成貴寵傷盤水,天語親褒有孝全。』原註:『孝全皇後由皇貴妃攝六宮事,旋正中宮,數年暴崩,事多隱秘。其時孝和太後尚在,家法森嚴,宣宗亦不敢違命也,故特謚之曰:「全」。宣宗既痛孝全之逝,遂不立他妃嬪之子而立文宗,以其為孝全所出,且於諸子中年齡較長。』照這首詩看,孝全暴崩,似是新年宮中家宴,為人下毒所致。但『溫成貴寵傷盤水』一,兼用宋仁宗張妃怙寵及慶歷八年近侍作亂縱火,曹後率宮人救火擒賊的故事,不知意何所指?詞連孝和,尤不可解。史載:宋仁宗張妃頗與聞外事,曾為其伯父堯佐乞官,或者孝全亦有類似的舉動,而宣宗繼母孝和太後秉性嚴毅,有所責備,孝全因而羞懼服毒。宣宗哀矜,謚以『全』字。這是我的猜想,究竟真相如何?誠所謂『宮闈事秘,莫得聞矣!』

孝全崩後,宣宗未再立後。其時妃嬪中,名位最高的是靜皇貴妃,幼殤的皇二子、皇三子,都是她所出,再生一子,就是皇六子奕?。孝全崩時,奕?即由靜皇貴妃撫養,王闓運《祺祥故事》:『恭忠王母,文宗慈母也。全太後以托康慈貴妃,貴妃舍其子而乳文宗,故與王如親昆弟。』靜皇貴妃在文宗即位後,被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所謂『乳文宗』的『乳』字,如作哺育解,不實,『舍其子』更不實,靜皇貴妃多少是偏愛親子的。但文宗與奕?為皇子時如『親昆弟』則可信,因不獨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齡相仿,同在書房,兼之皇五子奕淙出嗣為敦親王後,不在宮中,皇七子奕澴還小,不足為侶,除此以外,宮中別無可以談得來的弟兄,感情自然而然就親密了。

奕?的才智,無疑地勝過奕?,宣宗亦最鍾愛這個兒子。這從道光為其二人選擇姻親上就可看出,因為姻親事關皇子的運勢,所以歷來都是很受人重視的一件事。給老六定的親事,親家的權勢、名位各方面都比老四的親家要高,明顯看出道光對老六的偏愛和重視。但大位終歸於奕?者,另有緣故。《清史稿·杜受田傳》:『文宗自六歲入學,受田朝夕納誨,必以正道,歷十餘年。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長且賢,欲傳大業,猶未決;會校獵南苑,諸皇子皆從,恭親王獲禽最多,文宗未發一矢,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乾天和。」宣宗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文宗的這段話,就是杜受田的傳授。又清人筆記載:『道光之季,宣宗衰病,一日召二皇子入對,將藉以決定儲位。二皇子各請命於其師,卓(秉恬)教恭王,以上如有所垂詢,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杜則謂咸豐帝曰:「阿哥如條陳時政,智識萬不敵六爺。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於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如其言,帝大悅,謂皇四子仁孝,儲位遂定。』

如上所引,文宗得位,不無巧取之嫌,而恭王的內心不甚甘服,亦可想而知。兄弟各有心病,種下了猜嫌不和的根由。而以靜皇貴妃的封號一事為導火線,積嫌到咸豐五年,出現了明顯的裂痕。《祺祥故事》中,有關此事的記載。

原來文宗的生母孝全成皇後,初封全嬪,逐步晉封,成為繼後,至道光二十年,以三十三歲的盛年,忽然暴崩,傳說是婆媳不和,皇後之死,出於自盡。其時文宗年方十歲,由皇六子恭王的生母靜貴妃所撫養,晉為皇貴妃,卻不曾象孝全皇後那樣,正位中宮,據說亦因宣宗痛孝全死於非命,所以不再立後。

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崩逝,遺旨封皇六子為恭親王。文宗即位,尊皇貴妃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居壽康宮。皇貴太妃大為失望,因為她本來可望繼位為皇後,只以宣宗對孝全皇後有那麼一般隱痛,以致受屈。如今她不能正位的障礙已不存在,而文宗又該報答撫養之恩,尊之為皇太後,情理允當,而於禮亦無不合,而居然如此,豈不令人寒心。

據說文宗與比他小一歲的恭王,原有心病,不肯尊養母為太後,多少有些意氣在內。這樣到了咸豐五年,皇貴太妃身染沈?,一天,文宗去探病,迎面遇見恭王自內而出,便問病勢如何?恭王跪奏,且泣且言,道是病已不救,看樣子是要等有了封號,才會咽氣。
已經貴為皇貴太妃,再有封號,當然是尊為皇太後。文宗一時還沒有工夫考慮,只『哦,哦』地應聲,示意聽到了。而恭王卻起了誤會,將未置可否的表示,錯誤為已經允許,他這時是『首揆』,一回到軍機處,便傳旨預備尊封的禮節。

及至禮部具奏,文宗大為惱怒,不過他亦很理智,知道決不能拒絕,否則在病中的皇貴太妃,受此刺激,立刻就會斷氣。因而准奏,尊養母為『康慈皇太後』,這是七月初一的事,隔了八天,康慈皇太後駕崩。

這下,文宗沒有顧忌了。他自己雖仍照儀禮,持服百日,但禮部所奏康慈皇太後喪儀,則大加刪減。最重要的是兩點:

一是不祔廟;二是不系宣宗謚。

不祔廟是神主不入太廟。太廟是極嚴肅的禁地,有無這位太後的神主,誰也看不到,但不系帝謚,則天下共知,這位太後不是『正牌』。宣宗尊謚末一字為『成』,所以皇太後應稱『成皇後』。康慈太後的尊謚為『孝靜康慈弼天輔聖皇後』,並無成字。這在明朝有此規矩,皇帝的生母為妃嬪,如果及身而見親子即位,則母以子貴,自然被尊為皇太後,倘或死在親子即位以前,則追尊為後,但不系帝謚,以別嫡庶。文宗的用意在此,卻不肯擔承薄情的名聲,凡此減損喪儀,都托詞是太後的遺命。

兄弟猜嫌的跡象,不止於此,十一天以後,文宗以『辦理皇太後喪議疏略』為由,命恭王退出軍機,回上書房讀書。本來親如一母所生,至此,文宗拿恭王跟所有的弟弟一樣看待了。

及至辛酉政變成功,穆宗即位不久,為了報答恭王的功勞,孝靜太後才得祔廟系帝謚,稱為『孝靜成皇後』。

『孝靜的尊謚,那時加了一個「成」字以外,還改了一個字。』張之洞說:『原來是「弼天輔聖」輔者輔助,有保母之意,有人跟恭王獻議,要改為安撫的撫。這樣一來,孝靜的身分,就大不相同了!文宗亦確為孝靜所撫養,不悖事實,這個字實在改得好!由此可見,議謚的學問大得很。皇位之爭

孝全成皇後暴崩一事多有隱秘,還有奕?母親早逝給大行皇帝留下太多的遺憾,選中奕?也是對孝全成皇後在天之靈的一種告慰...

話說道光生母早死,是被孝和太後撫養長大的。而其人得以在熱河期間沒有找到遺詔的情況下迅速即位和嘉慶的皇後有著密切的關系(孝和太後)。也正是這位皇後大義為重,下了一道懿旨力挺非自己所生的皇次子(道光)登上皇位,(當時有資格競爭皇位置的有四個皇子,其中皇三子、皇四子均為孝和太後親生子)。所以道光非常感激孝敬這位太後。雖然這位嫡母只比道光皇帝大6歲,卻極盡孝道。甚至於道光三十年太後去世,道光自己也在病中,卻堅持住進苫帳中為其守孝,結果染上風寒,於太後逝後一個多月一命嗚呼了。一味講究『仁』、『孝』賠上了自己性命。)

而後孝全皇後被逼而死也和孝和太後有著密切的關系。

孝全皇後剛被升為皇後不久,就突然暴死,據說是因為一件投毒案。老四和老六從小在一起玩耍,這天在皇後宮中一塊吃飯,這本也是平常事,皇後吩咐人准備一桌子菜,老四正准備夾起一個魚塊時,孝全急忙喝止『別動!那是給你六弟准備的!』此事因為蹊蹺,被太後所知,就下令徹底調查,結果發現這個菜被下了砒霜,太後大怒,因為在清代,後宮不得參與朝政,皇後居然有這個圖謀害死阿哥,謀奪儲君之位,這就犯了宮中的大忌諱,這絕對是不能容忍的。皇後只有死。她馬上叫道光下旨賜死皇後,道光不捨得,遲遲未下,太後就把皇後叫來當面給她一條白綾讓她自行了斷,皇後捨不得兒子,賴著不想死。想用『拖』的辦法,等此事過一陣子平靜後再作打算。太後就使出了最狠的一招,她當機立斷命人在宮中敲鑼打鼓宣布皇後『殯天』的消息,皇後沒辦法再拖下去,只好用白綾自盡。

無疑的,道光選錯了接班人,也許他想找的正是能繼承自己的保守國策的繼承人,不放心老六的維新思想、不放心老六的活力四射。

7. 弈星是歷史上的誰 王者榮耀弈星歷史原型是誰

王者榮耀公孫離歷史人物原型是誰
在歷史上公孫離原形是公孫大娘
圍棋作為一款源遠流長的博弈棋類,歷史悠久就不用多說了。歷史上擅長圍棋博弈的角色還是很多的,近代有棋聖吳清源,古代黃龍士、范西屏、施定庵,等各類角色
。看這個弈星這個名字,歷史並沒有姓奕很出名的棋手。其次我們縱觀歷史,可以發現,歷史上並沒有明確對應的角色。看的出,這是一個完全原創的角色。

8. 後弈是誰是曾經的皇帝嗎

樓主所說的應該是後羿吧,而不是後弈。
當然不是,黃帝生活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而後羿是夏朝的事!
後羿, 又稱「夷羿」,相傳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善於射箭。當時夏王「啟」的兒子「太康」耽於游樂田獵,不理政事,被後羿所逐。太康死後,後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實權操縱於後羿之手。但後羿只顧四齣打獵,後來被親信「寒浞」所殺。

神話傳說「後羿」是「嫦娥」的丈夫。後羿在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後羿為了救百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

夏啟當上國王以後,有一個部落有扈(音hù)氏不服,起兵反抗。啟和有扈氏的部落發生了一場戰爭,最後啟把有扈氏滅了,把俘虜來的人罰做牧奴。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樣子,沒有人再反抗了。

夏啟死後,他的兒子太康即位。太康是個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專愛打獵。有一次,太康帶著隨從到洛水南岸去打獵。他越打越起勁,去了一百天還沒有回家。

那時候,黃河下游的夷族,有個部落首領名叫後羿(羿音yì),野心勃勃,想奪取夏王的權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獵,覺得是個機會,就親自帶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帶著一大批獵得的野獸,興高采烈地回來的時候,走到洛水邊,對岸全是後羿的軍隊,攔住他的歸路。太康沒法,只好在洛水南面過著流亡生活。後羿還不敢自立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當夏王,把實權抓在自己手裡。

後羿是一個著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發百中的。有一個神話,說古時候天空里本來有十個太陽,地面上熱得像烤焦似的,給莊稼帶來嚴重的災害。大家請後羿想法子,後羿拈弓搭箭,「嗖嗖」地幾下,把天空里的九個太陽射了下來,只留下一個太陽。這樣,地面上氣候適宜,不再鬧乾旱了。又說,古時候大河裡有許多怪獸,經常興風作浪,造成水災,把禾苗淹沒,人畜淹死,也是後羿用箭把這些怪獸都射死了,人們的生活才恢復了正常。這些神話說明後羿的箭術很高明,是大家公認的。

後羿開始還只是做個仲康的助手。到了仲康一死,他乾脆把仲康的兒子相攆(音niǎn)走,奪了夏朝的王位。他仗著射箭的本領,也作威作福起來。他和太康一樣,四齣打獵,把國家政事交給他的親信寒浞(音zhuó)。寒浞瞞著後羿,收買人心。有一次,後羿打獵回來,寒浞派人把他殺了。

寒浞殺了後羿,奪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爭奪,一定要殺死被後羿攆走的相。

相逃到哪兒,寒浞就追到哪兒。後來,相終於被寒浞殺了。那時候,相的妻子正懷著孕,被寒浞逼得沒法,從牆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個兒子叫少康。

少康長大後,給姥姥家看牲口;後來聽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後代有虞氏那兒。

少康從小在艱難的環境中長大,練了一身本領。他在有虞氏那裡招收人馬,開始有了自己的隊伍;後來,又得到忠於夏朝的大臣、部落幫助,反攻寒浞,終於把王位奪了回來。

夏朝從太康到少康,中間經過大約一百年的混戰,才恢復過來。歷史上稱作「少康中興」。

少康滅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朝之間的斗爭還沒完。夷族人有很多出名的射手,他們的弓箭很厲害。後來少康的兒子帝杼(音shù)即位,發明了一種可以避箭的護身衣,叫做「甲」,戰勝了夷族,夏的勢力又向東發展了。
來源:《中華上下五千年》(曹余章 著)

另附: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號有熊,為五帝之首。早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有熊氏部落曾在新鄭一帶定居。其部落首領「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黃帝、炎帝」。黃帝是少典的次子,生於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西北),故稱軒轅氏。黃帝幼時聰明異常,既長見識淵博,才幹出眾,遂繼承父親少典被擁立為有熊部落首領,故又稱有熊氏。
五千多年前,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的我國中原地區,氏族林立,大小部落成千上萬。當初炎帝部落勢力強大,最有威望。各部族聽從他的號令,相安而居。到了黃帝時代,炎帝部落勢衰。部落之間不斷發生磨擦,甚至互相侵伐掠奪,侵佔土地,搶劫財貨,虜殺人口。炎帝不能禁止,人民生活不得安寧。黃帝修德整兵,慣用干戈,以道義促使部落之間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強暴,制止侵略。許多部落慕其戚望,前來通好,仰仗歸從。當時炎帝侵凌周圍部落,黃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與之三次交戰,打敗了炎帝,使其歸順於已。這時,東方九黎部族興起,強悍凶橫,煉銅製作兵仗刀戟大弩,侵略其他部落。其首領蚩尤更是凶神惡煞,每次出征作戰都身披斑斕虎皮,頭帶雙角銅盔,所向披靡。其他部落聞聽蚩尤到來,驚魂落魄,潰散四逃。蚩尤在東方掃平諸部落後,一路西上,侵佔炎帝部族。炎帝與之交戰,竟一敗塗地,於是丟棄境域,率領部族奔往涿鹿,向黃帝求救。黃帝親率部族,九次與蚩尤交戰而不能勝,就聯合以熊、羆、貔、貅、shu、虎為圖騰的六個部落,會合炎帝部族,在涿鹿郊野與蚩尤展開決戰。傳說,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個個銅頭鐵額,兇猛無比,又慣使刀戟弓弩等武器,炎黃兵卒戰勝不過。黃帝即命風後製作戰車,採用戰車合圍戰術沖殺。蚩尤大敗逃至中冀,被黃帝大將應龍擒殺。
黃帝平定蚩尤,威名大掁。各部族對他欽佩得五體投地,一致擁戴他為部落聯盟首領。從此炎黃部族逐漸融合為一。接著,黃帝又打敗北方前來侵擾的葷鬻部族(匈奴族的前身),在釜山(今河北懷來東)召集「萬國」首領,慶賀天下太平,並「邑於涿鹿之阿」,休整士卒,養息生民。後來,他為了氏族的安全,又率領部族復歸故里,「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為安撫百姓,他曾巡行四方,東至於海,南抵長江,西及崆峒(今甘肅隴右),北至河北燕山,初步奠定了中國的規模。
黃帝定都有熊,致力於各部落的繁榮與發展。他選賢任能,設官司職,治理天下。「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仰天地置列侯眾官,以風後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聖配下台,謂之三公;置左右太監,監於萬國(諸部落),建立起完備的部落聯盟管理體制。
黃帝總結神農氏炎帝時代的農業生產經驗,祭祀天地百神,劃野分州,計田設井,教民因時播種五穀蔬菜,馴養畜禽。黃帝和他的臣下,有很多發明創造。傳說他命大撓制定天乾地支,用來計算年月日,從此中國有了年月日的計算,後人稱之為「黃帝歷」。命容成製作蓋天(渾天儀之類),觀察天象;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臾區占星宿;命隸首作算數,制定度量衡之制,用來計量物之輕重、長短、多寡;命倉頡總結前人經驗,製作象形文字;命寧封為陶正,製作釜、甑、碗、碟,進一步完備人們的飲食器物;命赤將為木正,共鼓、化弧刳木為舟,剡木為楫,邑夷作大輅,揮作弓,夷牟作矢,雍父作杵、臼;命伶倫定律呂,將竹管截成十二個長短不同的竹段,按照聲音的高下清濁分為十二個音階,製成各種樂器;命榮猨鑄十二鍾,以和五音;命元妃嫘祖教民養蠶制絲,供作衣料;伯余製作衣裳和鞋子。黃帝作冕垂旒充纊,定玄衣黃裳,於是袞冕衣服之制興。建築宮室,以避寒暑。與岐伯、雷公探討醫葯之學。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脈;巫彭、桐君處方餌,防治疾病。黃帝時代,發明創造繁多,成就輝煌宏大,遂使中國躋身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因而被尊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黃帝在位百年,死於荊山(又名覆釜山,今河南靈寶閿鄉鎮南),葬於上郡橋山(今陝西黃陵西北)。相傳有子25人,得姓者14人,分為後世各國,不斷繁衍,逐漸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由眾多民族相結合的中華民族。因此,後人共尊黃帝為祖先,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9. 在甲午戰敗後去日本談判被日本浪人開槍擊中左頰,不但不肯擦拭鮮血,反而笑著說「此

B 此血可以報國矣!

[歷史] 李鴻章談判遭槍擊,一顆子彈換萬兩白銀
2009-09-08 17:03:05 來源: 網易讀書 跟貼 20 條 手機看新聞
李鴻章中的這一槍,子彈正好嵌在左眼下方一寸的位置。他不讓取,希望留下這個讓伊藤博文揪心的「罪證」,和日本人做「有理、有節的斗爭」。

熟悉清國人傳統習慣和思維方式的人指出,「雖然朝廷頒布了禁止李鴻章再穿黃馬褂的命令,但並沒有同時撤銷任命他為帝國軍隊統帥的聖旨。雖然李只能穿他的普通官服,但這並不妨礙他繼續做清軍統帥。如此看來,黃馬褂的回收只不過是個警戒,希望這位帝國司令警惕,在抗擊日本軍隊時必須有上好的表現。如果成功了,他可以指望重獲黃馬褂的殊榮,這無疑將是對他豐功偉績的最高獎賞;但如果失敗了,等待著他的可能是割掉他的馬尾辮子甚至砍掉腦袋。」

差一點掉腦袋的敗將李鴻章來到日本馬關的春帆樓和伊藤博文「媾和」談判。1895年3月24日下午4時,第三輪談判結束過後,滿腹心事的李鴻章步出春帆樓,坐轎子返回驛館。誰知,就在李鴻章乘坐的轎子快到驛館時,人群中突然竄出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朝李鴻章臉上就是一槍。李鴻章左頰中彈,血染黃馬褂,倒在血泊之中。迷迷糊糊中,他還不忘叮囑隨員,將換下來的黃馬褂血衣保存下來,要求不要洗掉血跡。然後一聲長嘆:「此血可以報國矣!」

今天,在合肥大興集李鴻章享堂的正殿內,有一個紫檀木製成的玻璃櫥,玻璃櫥中陳列著一件染滿暗黑血跡的李鴻章黃馬褂,應該就是馬關的這件。

小山豐太郎用的可能是土槍吧,威力不夠大。李鴻章中的這一槍,子彈正好嵌在左眼下方一寸的位置。子彈雖然留在了體內,但並沒有傷及眼睛。李鴻章不讓取出來,俄國醫生也堅持不取。一是老先生時年七十三,一動不如一靜。二是老先生可能希望留下這個讓伊藤博文揪心的「罪證」,和日本人做「有理、有節的斗爭」。果然,一顆子彈換回一萬萬兩白銀,最後理虧的日本人要價從三萬萬兩降到兩萬萬兩。這「一槍」甚至還引來了俄羅斯、法國、德國對日本掠奪遼東的聯合干預。在他們的壓力下,特別是俄羅斯有意無意地在遠東作調兵姿態,嚇得日本不得不接受中國三千萬兩白銀的「補償」,放棄了遼東。畢竟日本打敗清國後,自己也累得只剩一口氣了。 (本文來源:網易讀書 )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弈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