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歷史和政治的書籍值得推薦
如果是世界史,推薦先看看一本叫《世界小史》的書,如果是中國史,上下五千年不錯。然後再看一些深入的書。
政治方面的書,法的精神,社會契約論都是經典。
2. 推薦幾本好歷史書
《史記》,「二十四史」之首,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
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3. 有什麼好看的歷史政治方面的書
《中國通史》,《上下五千年演義》
4. 關於政治、歷史方面的書籍
關於政治的:《鄧論》,《馬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 歷史的就多了:《中國通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社會生活史》,《中國當代史》,
5. 全面了解中國歷史讀哪些書比較好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造就了現在的中國。而在此期間,更是發生過許多許多的重大事件,被流傳至今,為中國的歷史平添了一份色彩!
對於想要學習中國歷史的讀者來說,下面這幾本書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1、《上下五千年》
從黃帝至今,眾多歷史事例,人物都有詳細記載。對於里邊的文章,對於讀者來說也是更多的回憶和深思。嚴格按照時間線的順序來記載,對於歷史初學者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一直學習,而不是止步於課本,更多的歷史讀物正在等待大家去了解!
6. 關於中國歷史、政治的書籍
要研究一個時代的政治 必須熟知那個時代的歷史 建議先看些歷史方面的
如果歷史水平達到高中文科水平的話
可以看看 錢穆的作品《秦漢論》《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國史大綱》《政學私言》
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等
吳思的等等
看了你補充的信息 我推薦《政學私言》 歷史政治都涉及
7. 求推薦幾本好看的歷史政治書.
推薦錢穆的作品《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國史大綱》,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吳思的《潛規則》及《血酬定律》,劉瑜的《觀念的水位》,張宏傑《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柏楊《中國人史綱》、《醜陋的中國人》 ,總之有很多經典的著作。
可以參考:http://..com/question/171472384.html
8.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等。
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5、《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9. 了解學習中國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如果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的話,我想初高中歷史課本就夠用了。或者《上下五千年》,——這雖然是兒童讀本,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是一部好書。
如果想稍微深入一點,那就讀一讀通史吧。不需要大部頭的,想範文瀾或白壽彝版的《中國通史》,無疑是部頭有些太大了,一般人可能很難下決心通覽一遍。在這個層次上,我推薦張蔭麟的《中國史綱》(可惜只寫到東漢建立就太監了)、錢穆的《國史大綱》、張傳璽的《簡明中國古代史》,或者哪個大學本科的中國古代史的課本。
當然,如果想繼續深入,那就得讀斷代史了,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朝代,可以找一寫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淺顯的比如《明朝那些事》、《華麗血時代》等一類的通俗讀物,蔡東藩的歷代通俗演義等等,都是不失趣味的歷史讀物,對於詳細了解某一朝代的歷史是很有幫助的。
題主如果還不滿足於此,想更進一步的深入了解,那就要讀研究專著了。比如要了解春秋戰國,那楊寬的《戰國史》、童書業的《春秋史》這樣的經典那是必須要讀的。說到斷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前些年出版的那套《中國斷代史系列》是很不錯的,都是名家名著,推薦閱讀。
如果題主有興趣,古代史籍自然也可以閱讀,《二十四史》太過龐大,一般人恐怕沒有辦法通讀(傳說只有呂思勉曾經讀過7遍半),但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還是應該讀一讀的,尤其是《史記》。《資治通鑒》有興趣就讀吧,或者說是去讀一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要通讀也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10. 我想全面了解中國歷史,應該先看哪幾本書
1、《國史大綱》:《國史大綱》是一部中國通史,力求簡要,舉其大綱,刪其瑣節。在不到1000頁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又顯示了作者駕馭繁復歷史的偉力,整書綱舉目張,簡繁得當。
2、《明朝那些事兒》: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
3、《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重大,有關著述已出版不少。這本書的研究可謂推陳出新,作者一系列獨到創見可能在學術界引起爭議,相信這種爭議將有助於深化中國近代史研究。
4、《萬曆十五年》:本書是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作者用近乎平淡的筆觸分析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這些平淡的敘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對歷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也心有戚戚焉。
5、《中國通史》:本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敘述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婚姻、族制、政體、兵制、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類;下冊按歷史順序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