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真的有東夏國嗎
東夏(1217-1233)即大真國,朝鮮史書稱東真國,是13世紀時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蒲鮮萬奴原為金朝將領,他於貞佑三年(1215年)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國號東夏。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省丹東九連城),東南到曷懶路(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雙城子)。大真國前期的政治中心在咸平(今遼寧開原北),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圖們市城子山)。1233年,蒙古窩闊台派皇子貴由滅之。
② 歷史上是不是有個東夏國巴蜀是公元什麼時期的
東夏國又稱「大真國」、「東真國」。金末,遼東宣撫使蒲鮮萬奴叛金後建立的地方政權。蒲鮮萬奴於1215年(金宣宗貞祐三年)建都於南京(今吉林省龍井市郊城子山山城;另一說雙城子,即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自稱天王,建元天泰,國號大真。其疆域東到日本海,西北至松花江與嫩江匯合的大麴折處,北至松花江北岸,南達今朝鮮咸興一帶,包括金朝的耶懶、合懶、恤品、胡里改諸路。東夏國將其統治區域劃為三路,即海蘭江流域的南京路,綏芬河流域的恤品路,牡丹江流域的開元路,在基層沿襲金朝軍政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在各地建立猛安、謀克統轄地方。典章制度與金朝基本相同。史稱東夏政權。由於蒙古軍隊與金朝在遼海地區對峙,給東夏國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使之得以延續存在18年。1233年(金天興二年)為蒙古軍所滅。
巴國形成於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初期,滅亡於公元前316年的戰國中期,約有800年歷史。
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於華夏族群的古老民族。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時秦國滅掉了蜀國,蜀地從此成為秦國的糧倉,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秦滅蜀後,蜀人殘部一支在王子安陽王帶領下輾轉南遷,最後到達交趾,在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並持續了一百多年。
③ 中國古代有東夏國嗎
有....東夏國的興亡
貞祐二年五月,金宣宗棄中都(今北京),南遷南京(今河南開封)。
成吉思汗一面發大兵再圍中都,一面派遣木華黎率軍攻打遼西,從而切斷了
東北與金朝廷的聯系。面對蒙古軍不斷進逼,蒲鮮萬奴與其他的東北金朝將
官不是精誠合作,共同對敵,而是互相猜忌、傾軋。早在萬奴任咸平路招討
使時,見東北路招討使完顏鐵哥兵強馬盛,乃以咸平與耶律留哥轄地相鄰,
征完顏鐵哥騎兵 2000、泰州軍 3000 及其戶口充實咸平,鐵哥不遣。及萬奴
繼任遼東宣撫使,即治鐵哥罪,下獄殺之。北京留守奧屯襄、宣差蒲察五斤
上表,稱蒲鮮萬奴有異志,朝廷應治罪萬奴,限制其勢力發展。蒲鮮萬奴由
於歸仁之敗,頗不自安。兩將上表,益恐宣宗治罪於他。此時木華黎大軍正
在進攻遼西,連拔惠和(今遼寧建平北)、金源(今遼寧朝陽大青山西)、
和眾(今遼寧凌源西)、龍山(今遼寧喀左南)等 15 城,進而包圍北京(今
內蒙古寧城)。貞祐三年(1215)正月,北京守將宣撫使兼留守奧屯襄被殺,
二月城破。接著蒙古軍佔領興中府(今遼寧朝陽)。蒲鮮萬奴決定不復聽命
金朝,主動出擊,擴大自己勢力范圍,以圖在東北立足。三月、四月、五月、
九月,萬奴多次出兵攻取咸平、瀋州(今遼寧沈陽)、澄州(今遼寧海城),
南下取宜風、易池(今遼寧蓋縣一帶)。耶律留哥偵知萬奴四處出兵,東京
城內防守空虛,乘機攻破東京,副帥可特哥掠娶萬奴妻李仙娥。萬奴復取東
京,其時遼東猛安謀克人多投附之。於是在貞祐三年十月據東京自立,稱天
王,國號大真(史稱東真),改元天泰。都東京,統轄東京附近州縣及成平
路部分地方。
貞祐四年(1216)七月,木華黎大軍佔領遼西後,東渡遼河,連克蘇、
復、海三州,一直挺進到鴨綠江下游,取婆速府路大夫營。蒙古軍所到之處
旨在掠奪財物,一掃而過,遼東諸城望風而降。十月間,木華黎大軍過東京
時,蒲鮮萬奴亦遞降表,並按照蒙古軍的規定,以子帖哥為人質,至蒙古給
事於御營。蒙古軍對舉城投附者,予以重用,並多保留原有勢力,駐守原地。
拒降者皆殺戮無赦。因而蒲鮮萬奴降蒙後,仍擁有原來的實力,並有一定的
獨立性。率眾十餘萬人,遁入海島,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興定元年(1217)
正月,萬奴率部出海島,轉戰於鴨綠江下游一帶,破大夫營,敗金守將元帥
於哥下。適時蒙古軍已撤出遼東,木華黎被調往中原。萬奴子帖哥亦從蒙古
返回遼東,於是萬奴殺蒙古留守(監軍)耶律捏兒哥,叛蒙古自立。
以遼東不宜固守,蒲鮮萬奴率部北上攻取隆安府(今吉林農安),金守
將遼東、上京等路宣撫使兼左副元帥蒲察移剌都棄城逃往開封。接著,萬奴
全力攻打上京(今黑龍江阿城之白城子),由於金守將元帥完顏承充及其女
完顏阿魯真率軍頑強抗拒,萬奴幾次發動進攻,均未能攻克。於是他放棄上
京,向東進軍,進入易懶路、速頻路地區。六、七月間,改國號為東夏,年
號仍為天泰,建都開元(一說在今黑龍江寧安東京城,即原渤海上京龍泉府;
一說在綏芬河下游雙城子,即今烏蘇里斯克),並置南京(今吉林延吉東)、
北京兩個陪都。
東夏國的政治、軍事、經濟與文化皆承用金朝制度,朝廷設尚書省六部,
地方設路、府、州、縣與猛安謀克。轄境東至日本海,北界黑龍江,西起張
廣才嶺東西,南到曷懶路南界(今遼寧鐵嶺一帶)。
蒲鮮萬奴建立東夏國時期,金朝在東北的統治已經崩潰,遼東行省退處
婆速路(今遼寧、吉林東部和朝鮮東北部)一隅。耶律留哥部於貞祐四年
(1216)發生內亂。趁耶律留哥赴蒙古朝見成吉思汗之機,乞奴、金山等推
耶斯不稱帝於澄州(今遼寧海城),國號仍為遼。不久耶斯不被部下所殺,
乞奴監國。留哥引蒙古兵擊敗乞奴,乞奴逃往高麗。耶律留哥徙居臨潢府,
占據以廣寧為中心的遼西地區。經過這次變亂,耶律留哥已不能與蒲鮮萬奴
相匹敵。蒙古正與金朝角逐中原,又用兵西夏,無暇分兵遼東。蒲鮮萬奴雖
叛蒙古自立,但沒有與蒙古發生正面沖突,因此蒙古對東夏國沒有採取軍事
行動,雙方相安無事。
乞奴率殘部入高麗境後,內訌迭起,不到三年時間,發生四次自相殘殺,
後來喊舍成為首領,這支既不統一,又無節制的近十萬部眾,在高麗境內輾
轉騷擾各地,京城屢遭威脅。興定二年(1218),東夏、蒙古、高麗三方聯
軍討伐喊舍。蒲鮮萬奴遣東夏國元帥胡土率兵 2 萬,成吉思汗派元帥哈真和
扎剌率兵 1 萬與臨潢的留哥部眾,約 8 萬人;高麗助兵 40 萬,圍喊舍部於江
東城。翌年正月,喊舍自殺,余部投降。
金正大六年(1229),窩闊台即蒙古大汗位,親率大軍攻金。正大九年
(1232)鈞州三峰山之戰,蒙古消滅金軍主力,佔領了黃河南北大部分地區。
隨後兵鋒指向東夏國,天興二年(1233),蒙古皇子貴由、諸王按赤台、國
王塔思統帥大軍取道高麗,攻入東夏國。九月,圍困蒲鮮萬奴於南京,城陷,
萬奴就擒被殺。蒙古軍很快佔領了開元、恤品(今綏芬河流域)兩路。
④ 東夏國真的有嗎
東夏朝代是真的存在過。
東夏在1233年時被滅主要力量,之後作為藩國存在,直至1287年後,書中似不再有「東真」、「東夏」之名,想東夏藩國當撤於前。東夏建國雖不及西夏那麼長久(西夏國祚189年)但仍威震遼東一時,在東北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史遺跡
城子山山城
為了防範蒙古的東侵,針對該地區多山地的特點,東夏城市多建在山上,成為山城。城子山山城位於延吉市東郊延吉市與圖們市交界處。城內有少量渤海國遺跡和大量東夏遺跡。城垣依山勢以石材修築,呈不規則橢圓形,周長4454米。有門址崐4處,其中3處有瓮城。
城內地勢開闊,中央有宮殿基址,呈階梯狀,共9階,每階寬10米,長17米,其上礎石排列有序。殿址周圍散布有大量的建築瓦件。
城內出土有玉帶飾,玉鴛鴦佩飾、瑪瑙佩飾、東夏官印、銅鏡、占卜器、磕碼、母子小銅造像以及數百枚唐、宋、金銅錢。該城是東夏的南京,東夏皇帝蒲鮮萬奴曾一度居於城中,這里是研究東夏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最為重要的文化遺存,具有較高的獨特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⑤ 歷史上真的有東夏國嗎存在多長時間
大真國,後改稱東夏國,也稱東真國,是13世紀時蒲鮮萬奴在中國東北建立的一個國家。
蒲鮮萬奴原為金朝將領,擔任遼東宣撫使討伐反叛的契丹首領耶律留哥。他於貞祐三年(1215年)自立為天王,國號大真,年號天泰,金朝在東北的諸猛安謀克多響應。1216年降於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勢力最大時,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龍江省阿城境內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遼寧丹東境內九連城)以及部分遼東半島區域,東南到曷懶路(今朝鮮咸鏡北道吉州)與恤品路(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烏蘇里斯克)。自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發現刻有「大同」年款的官印以來,對東夏國的存亡又有新說。據王國維的考證:「《高麗史》多記東真即大真與高麗交涉事,自太宗癸巳(1233)以後,至世祖至元之末(1294),凡二十見。意萬奴既擒之後,蒙古仍用之,以鎮撫其地,其子孫承襲如藩國然,故尚有東真之稱」(《黑韃事略箋證》)。 在《高麗史》和《元史》1233年後多年的記載中仍使用「貴國」、「東夏萬奴國」的稱謂。
1234年2月,「蒙古留百餘騎於東真,余皆引還」(《高麗史》)。 1235年設開元、南京二萬戶府,後者總管可能即東夏國王兼任。 東夏的舊屬繼續維持管理著該地區的政務,而使用的年號就是「大同」,於當地出土了多顆不同年份的大同年號官印,足以證明。作為藩國的東夏,自此對蒙古一直歸順服從,並協助蒙軍鎮壓高麗的反叛。 1235年蒙古三伐高麗,東夏軍即作為前導,攻下了龍津鎮、鎮溟城等地(《高麗史》)。 1236年蒙軍再入高麗,曾派援兵百餘騎,侵入高麗東北境,自耀德、靜邊趨永興倉(《高麗史》)。 到了蒙哥統治時期,蒙古再度大規模用兵高麗,東夏又成為蒙軍進兵的通路。 據《高麗史》記載,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東夏的兵馬入境侵擾。 1257年,入登州的一次多至三千餘騎,1258年還出舟師圍攻高城縣的松島。直至蒙古出面干預,才停止。 元世祖即位後,開始逐步加強對東夏的控制。 至元三年(1266年)二月,曾設立過東京、開元、恤品、合懶、婆速等路宣撫司。 至元二十年(1283年)五月,又增設海西遼東提刑按察司。 恤品、合懶兩路是東夏的領地,海西當謂包括東夏在內,可見已一律與國內地區統治管轄。 至1287年後,似不再有「東真」、「東夏」之名,想東夏藩國當撤於前。
大真國前期的政治中心在咸平(今遼寧開原北),復國後移至南京(今吉林延吉城子山)。蒲鮮萬奴在國內依照金朝官制設立諸官,軍隊則按猛安謀克組織。
1233年,窩闊台派皇子貴由率領左翼蒙古軍征討蒲鮮萬奴,在東京(今遼寧遼陽)擒之,大真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滅亡,但其後蒙古仍任命萬奴及其子孫鎮守原地,為其藩屬。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在大真故地建立遼陽行省。
⑥ 《盜墓筆記》中提到過的東夏國被找到了,現實中的東夏國是什麼模樣
現實中的東夏國是什麼樣子的?
東夏國其實一直都是盜墓筆記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地點,在盜墓筆記當中,東夏國位於東北的長白山,而在現實生活中呢,東夏國是位於吉林省的。在歷史上,東夏國其實只存在了19天左右,是一個時間非常短的國家,而在東夏國的相關文物出土之後,很多網友們也都說南派三叔真的是太厲害了,居然能夠寫出這個在歷史上只存在了19天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