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商丘虞城縣窮嗎
商丘虞城縣是不窮的。
虞城縣很有可能成為商丘市轄區。虞城縣是商丘市經濟總量最好的縣,可以說是發展最好的縣,經濟總量在商丘市處於領先水平。虞城位於商丘市東部,靠近商丘市區,西臨商丘新區,是離商丘市中心城區最近的縣。
虞城縣的歷史文化
木蘭文化
2007年,虞城被中國民協正式命名為「中國木蘭之鄉」,並成立「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木蘭祠被收入《中國名勝詞典》;2008年6月,「木蘭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木蘭文化帶動了相關文化產業生機勃發。民間手工藝剪紙、刻瓷、根雕、貝雕等是虞城傳統的文化產品,工藝精美但大都是作坊式的家庭經營模式,產品銷路窄,市場競爭力不強。隨著木蘭文化的推廣,以木蘭形象和木蘭故事為內容的相關文化產品也一舉走俏,成為虞城文化產業中的新秀。
同時,虞城縣成立了木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木蘭文化的傳播、宣傳、經營融為一體,形成產業鏈。木蘭祠景區、木蘭故居、木蘭紀念館、木蘭文化公園等一系列文化、旅遊產業項目,使木蘭文化逐步做大做強。
㈡ 虞城是那啊
河南商丘虞城
㈢ 虞城檯球桌
你好,虞城應該不會有賣檯球桌的地方,一般省會城市賣檯球桌的比較多,所以你要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中國木蘭文化之鄉虞城縣位於河南省東部,豫、魯、皖三省交界處,地處商丘市區東部,西鄰商丘新區,是全市距離商丘中心城區最近的縣。全縣總面積平方公里,總人口萬人,轄虞城縣產業集聚區及個鄉鎮。[] 虞城縣為中國商丘國際木蘭文化節舉辦地。
虞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虞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商湯滅夏後在虞城建立商朝,初都南亳。公元前世紀,夏禹封舜子商均於此,號「有虞」,後稱虞國。秦設虞縣,隋開皇十六年(年)置虞城縣。
虞城自古人才輩出,是釀酒鼻祖杜康造酒發祥地、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家鄉,歷代諸多名人如司馬相如、枚乘、李白、杜甫、高適、蘇軾等都曾來此游覽,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境內現存有木蘭祠 、倉頡墓、商均墓、伊尹墓等名勝古跡。
虞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境內隴海鐵路、京九鐵路、鄭徐高鐵、商杭高鐵、連霍高速、濟廣高速、國道、國道等國家鐵路、公路幹道縱貫全縣。
年,虞城縣生產總值.億元,同比增長.%,增速居全市第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億元,同比增長.%,增速居全市第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同比增長.%,增速居全市第位。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億元,增長%,居全市第位。
虞城,為虞舜子商均封地,迄今已有餘年歷史。公元前世紀,夏禹封舜子商均於此,稱有虞氏,後稱虞國;周時,虞屬東周,後屬魏地;秦設虞縣,屬碭郡;漢高祖五年(前年)改碭郡為梁國,虞縣屬梁國。王莽新朝時期稱陳定亭。
三國、晉時屬魏地梁國。隋開皇十六年(年)置虞城縣。唐分全國為道,虞城初屬河南道宋州睢陽郡。高祖武德四年(年)升虞城縣為東虞州。五代後梁時屬輝州。後唐、晉、漢、周時屬歸德軍,宋時屬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年)應天府改稱南京,虞城屬南京。金宣宗興定元年(年)沒於黃水,縣廢。元憲宗二年(年)復立為縣,隸中書省,屬東平路。
明洪武二年(年)復屬開封府歸德州。清代,虞城屬河南歸德府。
年月虞城屬開封道,-年日本侵華期間,屬日偽河南省豫東道,年日本投降後屬河南省第二行政區。
年,虞城屬河南省商丘專區。
年商丘、開封二專區合並,屬開封專區。
年復置商丘專區(年改稱商丘地區),設商丘市,虞城屬商丘市至今。
虞城縣地處黃河沖積平原的中部,屬黃河沖積平原,舊有「三崗,十八固,二澤」,「一故堤」。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海拔高程在m~m之間,自然坡降為/~/。因黃河決口、泛濫,形成三種明顯的微型地貌。在區域性地質構造上,位於華北中,新生代盆地南緣,為巨厚的新生界鬆散沉積物覆蓋。
氣候
河南省虞城縣境內地勢平坦,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常年平均氣溫℃,年日照率%,年平均無霜期天。
虞城縣地處中緯度,屬於東部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和雨量變化顯著,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溫潤,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風速.m/s,年均氣溫為.℃,年均降水量.mm。
年虞城縣氣象局被河南省氣象局評為優秀縣局。年被商丘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同年被河南省氣象局評為「十佳」縣局。[]
行政區劃
虞城為古虞國地,因虞國為名。夏禹封商於場於此,號「有虞」,後稱虞國。秦置虞縣。北魏改置蕭縣,隋開皇十六年()復置虞城縣。年穀熟縣並入(年月設立縣級谷熟辦事處,年月改為谷熟縣)。
年,虞城縣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人。轄個鎮、個鄉:城關鎮、賈寨鎮、界溝鎮、張集鎮、谷熟鎮、利民鎮、大楊集鎮、杜集鎮、鎮里堌鄉、八里堂鄉、三庄鄉、大侯鄉、小侯鄉、古王集鄉、田廟鄉、李老家鄉、芒種橋鄉、喬集鄉、劉集鄉、劉店鄉、利民鄉、沙集鄉、店集鄉、鄭集鄉、城郊鄉、聞集鄉、站集鄉、營盤鄉、營廓鄉、黃冢鄉、稍崗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年,虞城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營盤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大侯鄉管轄,大侯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三庄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稍崗鄉管轄,稍崗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八里堂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賈寨鎮管轄,賈寨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小侯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劉店鄉管轄,劉店鄉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後,虞城縣轄個鎮、個鄉:城關鎮、張集鎮、界溝鎮、賈寨鎮、谷熟鎮、利民鎮、大楊集鎮、杜集鎮、營廓鎮;沙集鄉、店集鄉、田廟鄉、鄭集鄉、劉集鄉、站集鄉、古王集鄉、李老家鄉、鎮里堌鄉、稍崗鄉、城郊鄉、聞集鄉、喬集鄉、黃冢鄉、芒種橋鄉、劉店鄉、大侯鄉。
年,站集鄉撤鄉設鎮。調整後,全縣轄個鎮、個鄉:城關鎮、界溝鎮、營郭鎮、杜集鎮、谷熟鎮、大楊集鎮、賈寨鎮、利民鎮、張集鎮、站集鎮、黃冢鄉、沙集鄉、店集鄉、聞集鄉、芒種橋鄉、劉店鄉、大候鄉、城郊鄉、鄭集鄉、李老家鄉、稍崗鄉、鎮里固鄉、古王集鄉、劉集鄉、喬集鄉、田廟鄉。
截至年底,虞城縣轄虞城縣產業集聚區及個鎮、個鄉。
虞城縣產業集聚區總規劃面積.平方公里,年底,建成區.平方公里。該區位於商丘市虞城縣城南部,北起木蘭大道、南至南環路、東至省道、西至與商丘新區交界處。集聚區劃分為五金電子區、紡織服裝區、科迪食品工業園、倉儲物流區、綜合服務區、配套生活區等六大片區。重點發展五金電子、紡織服裝和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
城關鎮
站集鎮
界溝鎮
木蘭鎮
杜集鎮
谷熟鎮
大楊集鎮
利民鎮
張集鎮
鄭集鎮
田廟鎮
沙集鎮
劉店鎮
聞集鎮
大候鎮
李老家鎮 稍崗鎮 古王集鎮
芒種橋鎮
喬集鄉
鎮里固鄉 劉集鄉 黃冢鄉
交通
虞城區位優越,十縣通衢,投資環境優良。境內隴海鐵路、國道、連霍高速公路、豫公路、豫公路橫穿東西,京九鐵路、商亳高速公路、 國道、豫公路縱貫南北。縣內有個火車站,即隴海鐵路在虞城縣建有虞城、李新集兩個火車站,京九鐵路在虞城縣境內建有木蘭、伊尹兩個火車站。西距商丘僅公里、鄭州公里,東距徐州 公里,北到北京公里,南到深圳公里,東南到南京公里、到上海公里,區位和交通優勢得天獨厚。國道、省道以上干線公路多公里,縣、鄉村公路多公里,已實現了行政村通油路。[]
依託商丘大交通優勢,虞城縣擁有或毗鄰眾多交通要道。
京九鐵路(北京—九龍)
隴海鐵路(蘭州—連雲港)
國道(G北京—珠海)
國道(G連雲港—天水)
連霍高速(連雲港—霍爾果斯)
濟廣高速(濟南—廣州)
新商高速(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商丘軍民合用機場)
濟祁高速(濟寧—祁門)
永登高速(永城—登封)
經濟
第一產業
虞城縣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逐步向名優產品規模化、商品生產基地化、科技服務網路化、社會服務系列化、農村經濟現代化方向發展。
虞城地處黃淮平原小麥產區腹地,小麥原料充足。為把麵粉企業做大做強,採取政策扶植支持,縣委、縣政府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優化良好環境
虞城生態農業
虞城生態農業
,努力打造「政策窪地」、「服務高地」和「誠信陣地」;搞好導航引路,政府抓好政策落實和服務。 麵粉企業多家;其中新旺麵粉有限公司,興旺食品有限公司,群友食品有限公司,廣納利麵粉有限公司,春發食品有限公司,東豐麵粉有限公司,鑫豐麵粉有限公司,華裕麵粉有限公司日產量超過噸以上,是國內較大的麵粉加工企業,打造集麵粉生產、加工、銷售及食品生產一條龍 ,年生產加工能力億公斤,年銷售額多億元。產品六大系列,多個品種,暢銷全國多個省市,並打入韓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國際市場。
農業產業化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開創了新天地,已形成"三線""八園""十基地"產業化經營的新格局,虞城縣是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商品糧基地縣、優質棉基地縣、優質紅富士蘋果基地、優質無籽西瓜基地、瘦肉型生豬生產基地,麵粉加工基地。全縣糧食麵積萬畝,年產糧食億公斤。棉花面積萬畝,年產優質棉.萬擔。果園面積余萬畝,年產優質果億公斤。在中國昆明世博會中,"虞國花木蘭牌"紅富士蘋果獲得蘋果類大獎,"虞國花木蘭牌"酥梨獲得銅獎。蔬菜面積萬畝,年產蔬菜.億公斤。蘆薈、山葯、煙草、西瓜、大蔥等已形成規模。森林覆蓋率%,被評為全國首批平原綠化達標縣。養殖專業戶萬多戶,肉、禽蛋、奶產量分別為萬噸、.萬噸、.萬噸。為提升農業的科技含量和品位,虞城還強力實施無公害農業、有機農業和標准化生產,成為"河南省首家無公害水果標准化示範基地縣"。現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省級家,市級家,縣級家。全縣已形成了一路一景、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的特色產業群,集種植、觀光於一體的高效農業格局已經形成。[]
第二產業
虞城縣已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多家,其中科迪集團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具有萬噸罐頭、萬噸方便麵、萬噸速凍食品、萬噸鮮奶發揮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
虞城鋼捲尺
虞城鋼捲尺
縣里以此為龍頭,實施奶業工程,現已有優質高產奶牛 多頭。商丘市木蘭棉紡織有限公司、虞城縣雙洋食品,等一批企業集團迅速發展壯大,其中有家企業成為創匯企業,產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
虞城縣是全國最大的腸衣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產品遠銷日本、美國、西歐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羊腸衣生產和出口量均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這里還是全國最大的鋼捲尺生產基地之一,固定資產千萬元以上的家,固定組裝戶多戶,年產鋼捲尺 .億個,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以及俄羅斯、韓國、緬甸、瑞士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豬毛加工業已成規模,從事豬毛加工業人數達萬多人。還有張集鎮豫騰獸葯廠、界溝鎮的篩板加工、杜集鎮的鐵業加工等,在全國都擁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還涌現出了多個各具特色的專業村。賈寨豆腐乾、界溝粉皮、劉店粉條等一批名優土特產採取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加工而成,以其獨特的風味享譽海內外。[]
外經方面,「走出去」步伐逐步加快,出國經商和務工人數逐年增加。虞城縣擁有因私護照幾千人,僅擁有利比亞護照的人員就達餘人。年虞城縣被確定為全省外派勞務基地縣。構築完善並暢通了農村流通渠道,有效解決了農民買難賣難問題。鄉村農家店遍地開花,五年累計改造建設農家店家,覆蓋全縣%以上行政村。家電下鄉年銷售量萬台(件),是年家電下鄉啟動開展當年的倍。利用信息化促進農產品銷售, 年網上銷售額近億元,是年啟動開展網上對接會當年的倍。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長.%。[]
綜述
年,虞城縣生產總值.億元,同比增長.%,增速居全市第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億元,同比增長.%,增速居全市第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同比增長.%,增速居全市第位。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億元,增長%,居全市第位。[]
文化
「木蘭文化」的影響力在於其深邃的「木蘭精神」。
上世紀年代初,虞城就率先開始嘗試挖掘和開發木蘭文化,宣傳木蘭精神,打響文化品牌,並在文化保護和弘揚中探求「文化興縣」之路。年,虞城被中國民協正式命名為「中國木蘭之鄉」,並成立「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木蘭祠被收入《中國名勝詞典》;年月,「木蘭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虞城積極把特色文化轉變為經濟發展的「引擎」,使過去的國家級貧困縣成為「中國鋼捲尺城」、「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最佳投資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蘋果生產強縣」,全國糧食先進縣,河南省「軟環境治理先進縣」、「平安建設先進縣」、「對外開放重點縣」、「中原最具投資價值縣」。[]
木蘭文化帶動了相關文化產業生機勃發。民間手工藝剪紙、刻瓷、根雕、貝雕等是虞城傳統的文化產品,工藝精美但大都是作坊式的家庭經營模式,產品銷路窄,市場競爭力不強。隨著木蘭文化的推廣,以木蘭形象和木蘭故事為內容的相關文化產品也一舉走俏,成為虞城文化產業中的新秀。同時,虞城縣成立了木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木蘭文化的傳播、宣傳、經營融為一體,形成產業鏈。木蘭祠景區、木蘭故居、木蘭紀念館、木蘭文化公園等一系列文化、旅遊產業項目,使木蘭文化逐步做大做強。[]
「木蘭」已成為虞城人民的精神支柱,深入到了百萬群眾的心中。木蘭文化產生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已成為虞城縣經濟、政治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精神支撐和推動力量。
㈣ 虞城縣有幾個鄉鎮說出來名字
截止2013年底虞城縣下轄19個鎮4個鄉:
19個鎮分別是:城關鎮、站集鎮、界溝鎮、木蘭鎮、杜集鎮、谷熟鎮、大楊集鎮、利民鎮、張集鎮、鄭集鎮、田廟鎮、沙集鎮、劉店鎮、聞集鎮、大候鎮、李老家鎮、稍崗鎮、古王集鎮、芒種橋鎮。
4個鄉分別是:喬集鄉、鎮里固鄉、劉集鄉、黃冢鄉。
虞城縣,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位於北緯33°43'~34°52'和東經114°49'~116°39'之間。縣境東西寬47.5公里,南北長67.6公里,面積1558平方公里,周邊與4縣1區相鄰。西靠睢陽區和梁園區,北鄰山東單縣,東接夏邑,南連安微亳州。
虞城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境內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豫324、325、326省道橫穿東西,京九鐵路、濟廣高速公路、105國道、豫203省道縱貫南北。
(4)虞城縣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虞城,為虞舜子商均封地,迄今已有4000餘年歷史。公元前21世紀,夏禹封舜子商均於此,稱有虞氏,後稱虞國;周時,虞屬東周,後屬魏地;秦設虞縣,屬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碭郡為梁國,虞縣屬梁國。
王莽新朝時期稱陳定亭。
三國、晉時屬魏地梁國。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縣。唐分全國為15道,虞城初屬河南道宋州睢陽郡。
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升虞城縣為東虞州。五代後梁時屬輝州。
後唐、晉、漢、周時屬歸德軍,宋時屬應天府。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應天府改稱南京,虞城屬南京。
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年)沒於黃水,縣廢。
元憲宗二年(1252年)復立為縣,隸中書省,屬東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屬開封府歸德州。清代,虞城屬河南歸德府。
1914年6月虞城屬開封道。
1937-1945年日本侵華期間,屬日偽河南省豫東道。
1946年日本投降後屬河南省第二行政區。
1949年,虞城屬河南省商丘專區。
1958年商丘、開封二專區合並,屬開封專區。
1961年復置商丘專區(1969年改稱商丘地區),1997設商丘市,虞城屬商丘市至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虞城縣
㈤ 河南省虞城縣是哪個地區的
屬於河南省商丘市,位於河南省東部,和山東、安徽二省相鄰,屬商丘市。面積1558平方千米,人口106.78萬。河南省虞城縣地處中華民族發祥地的中原腹地,建縣已有1400餘年。這里自古人才輩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奴僕出身的宰相、最早發明湯葯的伊尹,號稱字聖的造字鼻祖倉頡,最早發明秫酒的造酒鼻祖杜康,巾幗英雄花木蘭等,都赫然寫在虞城的史冊上。
㈥ 虞城縣的歷史沿革
公元前21世紀,夏禹封帝舜子商均於此,稱有虞氏,後稱虞國。
虞城縣城西部三十五里的綸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
商湯滅夏後都亳(今虞城縣谷熟鎮西南),建立商朝。
西周至戰國初,虞城屬宋國。戰國末期,屬魏國。
秦朝,設虞縣,屬碭郡。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碭郡為梁國,虞縣屬梁國。王莽新朝時期稱陳定亭。三國、晉時屬魏地梁國。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縣。唐分中國為15道,虞城初屬河南道宋州睢陽郡。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升虞城縣為東虞州。五代後梁時屬輝州。
後唐、晉、漢、周時屬歸德軍。宋時屬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應天府改稱南京,虞城屬南京。
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年)沒於黃水,縣廢。元憲宗二年(1252年)復立為縣,隸中書省,屬東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屬開封府歸德州。清代,虞城屬河南歸德府。
1914年6月虞城屬開封道,1937-1945年日本侵華期間,屬日偽河南省豫東道,1945年日本投降後屬河南省第二行政區。
1949年,虞城屬河南省商丘專區。
1958年商丘、開封二專區合並,屬開封專區。
1961年復置商丘專區(1969年改稱商丘地區),1997設商丘市,虞城屬商丘市至今。
㈦ 虞城縣高級中學的歷史由來
1946年張瑞林先生傾其所有,創辦了私立靈古中學,這是虞城高中的前身;其後,1948至1950年更名為私立馬牧中學,1950年至1951年更名為商邱縣馬牧中學,1951年至1954年更名為谷熟縣馬牧中學,1954年至1956年更名為虞城縣第二初中,1956年至1961年更名為虞城縣第一中學,1961年至今更名為虞城縣高級中學。風雨歷程幾十年,虞城高中在社會的變遷中沉浮、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由原來的幾十人規模,發展到今天的一萬餘人的規模,並於二零零四年首批進入河南省示範性中學的行列。虞高,全稱「虞城縣高級中學」,有「虞城縣高中」、「虞城高中」、「虞高」等多個簡稱,在虞城縣境內常被稱為「縣高中」、「縣高」、「縣一高」,在商丘市境內習稱「虞城縣一高」,與虞城縣二高相區別。
㈧ 河南省一個縣,人口超80萬,建縣歷史超1400年嗎
河南省,省會鄭州,古稱中原,簡稱“豫”。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河南因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下轄20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就伊川縣來說,總人口超80萬。並且,伊川縣擁有1400多年的建縣歷史,是中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四
最後,公元1139年,改伊陽縣為順州,後改順州為嵩州。元朝建立後,推行行省制,該地區屬河南江北等處行省。明朝,伊川縣南部屬嵩縣,隸屬於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朝這一歷史階段,今伊川縣一帶屬河南省河南府。1932年,再次設立伊川縣。1986年2月,洛陽地區撤銷後,伊川縣歸洛陽市管轄。截至2017年,伊川縣這一千年古縣下轄10鎮4鄉,總人口約為82萬人。
㈨ 山東省虞城縣是哪個市
截至2019年12月,虞城縣不屬於山東省,虞城縣屬於河南省商丘市。
虞城縣,隸屬於河南省商丘市,位於北緯33°43'~34°52'和東經114°49'~116°39'之間。縣境東西寬47.5公里,南北長67.6公里,面積1485平方公里,周邊與4區3縣相鄰。西靠梁園區、商丘新區和睢陽區,北鄰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東接夏邑縣、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南連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
虞城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海拔高程在39m~58m之間,自然坡降為1/5000~1/6000。因黃河決口、泛濫,形成三種明顯的微型地貌。在區域性地質構造上,位於華北中,新生代盆地南緣,為巨厚的新生界鬆散沉積物覆蓋。
(9)虞城縣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12月,虞城縣轄城關鎮、界溝鎮、站集鎮、營郭鎮、杜集鎮、木蘭鎮、谷熟鎮、大楊集鎮、利民鎮、張集鎮、鄭集鎮、田廟鎮、劉店鎮、沙集鎮、聞集鎮、大候鎮、李老家鎮、稍崗鎮、古王集鎮、芒種橋鎮、喬集鄉、鎮里固鄉、劉集鄉、黃冢鄉。具體介紹以下鄉鎮:
1、界溝鎮位於虞城縣最南端,兩省三縣結合部,南臨華佗故里安徽省亳州市,東襟孔子故里河南省夏邑縣,西毗京九鐵路木蘭站和商荷、商亳高速。
2、沙集鎮位於徐州市睢寧縣東部,總面積65.18平方千米,東臨宿遷,西靠徐州,南接安徽,北望山東。
3、鎮里固鄉位於商丘市虞城縣東北部,兩省三縣結合處,東與安徽碭山接壤,南與夏邑毗鄰,亞歐大橋—隴海鐵路與310國道橫穿境內,分別與京九鐵路、105國道構成兩個黃金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