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匈奴人現在在哪個國家
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
匈奴人原本是中國北方的一個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外蒙古和中國內蒙古地區。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東亞的蒙古高原,就是兇猛的游牧部落的故鄉,他們是草原文明的締造者和傳承者,他們四處侵略農耕文化的國家。
尤其是每當出現較大的自然災害,牲畜大批死亡的時候,他們就會進入農業文明的領地,通過掠奪資源,來延續著自己的存在——他們一批批的從蒙古高原沖出去,他們征服了許多的亞洲帝國,並且一度成為了小半個歐洲的統治者。
在東漢初年,匈奴就大量進入塞內。46年前後,匈奴國內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人畜飢疫,死亡大半。而統治階級因爭權奪利,發生分裂。
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韓邪單於之孫日逐王比為單於,與蒲奴單於分庭抗禮,匈奴分裂為兩部。後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臣稱為南匈奴,安置在漢朝的河套地區。而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1)匈奴是哪個國家歷史擴展閱讀
起源:
在匈奴建國以前,東北亞草原被許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據著。那時的部落和部族聯盟的情況是「時大時小,別散分離」;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軍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然莫能相一」。
當時分布在草原東南西喇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東胡部落聯盟;分布在貝加爾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聯盟;分布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謂「河南」(鄂爾多斯草原)一帶的,是匈奴部落聯盟。
此外還有部落集團分散在草原各地。後來的匈奴國,就是以匈奴部落聯盟為基礎,征服了上述諸部落聯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國而建立起來的。
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出動戰車1300乘、騎兵13000人、步兵5萬、弓箭手10萬,與匈奴會戰,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從此匈奴十餘年不敢南犯;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14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陝西省榆林市東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蒙恬從榆中(今屬甘肅)沿黃河至陰山構築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餘里舊長城,據陽山(陰山之北)逶迤而北,並修築北起九原、南至雲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禦線。蒙恬守北防十餘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
Ⅱ 中國古代的匈奴指的是哪啊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發左衽。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
公元前九世紀以前,匈奴王族即夏朝王族後裔的一支主要分布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 從匈奴單於歷年秋季在鄂爾多斯祭祀龍神的習俗來看,匈奴原型即殷商甲骨文卜辭所記載的龍方,圖騰為黑龍。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團,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鄂爾多斯建立國家。
(2)匈奴是哪個國家歷史擴展閱讀:
漢武帝對匈奴的猛烈反擊,大傷了匈奴的元氣。到西漢晚期,匈奴發生了分裂,呼韓邪單於率部歸順漢朝,而流竄到中亞與漢朝為敵的郅支單於也被漢將陳湯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為理由消滅掉了,漢匈關系從此走向和解。
東漢初年,在匈奴貴族中反漢的勢力重新抬頭,導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歸順漢朝,而北匈奴則堅持與漢為敵,經常發動對南匈奴和漢人的掠奪。
而當時東漢剛剛建立,國力還屬於恢復期,因此,直到漢明帝時,才發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73年,漢軍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耿忠的漢軍一直追擊到天山一帶,並奪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
漢和帝時,又發動了針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89年,竇憲、耿秉率領漢軍大敗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公元91年,漢軍再次出擊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於,北單於只得向西逃竄。
至此,東漢對北匈奴的戰爭取得了全面勝利,而與漢為敵的北匈奴,則受到漢與南匈奴的合擊,已無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竄。
Ⅲ 匈奴是那個朝代
匈奴是一個或兩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游牧民族,他們在蒙古中心建立國家。到了後來內遷中原的匈奴人在十六國時期成立地方政權,如漢趙、北涼、胡夏等。
中國古籍中講述的匈奴是在漢朝時稱雄中原以北的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歷經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匈奴影響了當時的中國政局,《史記》、《漢書》等留下了匈奴情況的一些記載。
現代中文書籍有時也把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並入侵東、西羅馬帝國的匈人(Hun)譯為「匈奴人」。歐洲的古文獻對此一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跡有若干敘述。但中國古代的匈奴和歐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緣關系或系同一民族尚無定論。近年來使用DNA等測試手段也未能回答這一問題。認為這兩個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證據是北匈奴西遷和三百年後在歐洲出現的匈人時間上的吻合。
Ⅳ 匈奴是什麼
匈奴是漢族對古代生活於蒙古大草原一帶的游牧民族的通稱。匈奴是個歷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團,其祖先是居住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的寒溫帶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帶。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
(4)匈奴是哪個國家歷史擴展閱讀:
匈奴歷史起源:
根據傳華夏族與匈奴族同源,大約公元前16世紀夏朝滅亡後,夏後履癸的一支後裔逃到北方,在吞並其他部族之後成為匈奴族。
此外,在公元前九世紀以前,匈奴王族即夏朝王族後裔的一支主要分布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匈奴是夏朝王族後裔之一的斯基泰人征服其他黃種游牧民族以後不斷融合,像滾雪球一樣壯大的。
Ⅳ 匈奴是現在的哪個國家
區域包括今俄羅斯西伯利亞,內和外蒙古,哈薩克等。匈奴在強盛的時侯,東破東胡,南並樓蘭、河南王地,西擊月氏與西域各國,北服丁零與西北的堅昆。范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南沿長城與秦漢相鄰,並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向西跨過阿爾泰山,直到蔥嶺和費爾干納盆地,北達貝加爾湖周邊。
被稱之為「百蠻大國」。以大戈壁為中心分為南、北。與現今不同的是,在漠南一帶的山區,如陰山,當時尚有數量眾多的樹木,而平地有面積廣大的草原。
匈奴是個歷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團,祖居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的寒溫帶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帶,他們披發左衽。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匈奴在西漢前期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並控制西域,後為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公元前119年,將軍霍去病在漢軍及投降的匈奴人簇擁下「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今貝加爾湖)"。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率眾投降西漢。漢元帝劉奭竟寧元年即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第三次朝漢,自請為婿,王昭君嫁與其為妻,此後60餘年漢與匈奴保持了和平。在東漢時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屍逐鞮單於率眾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北匈奴的叛服不定,讓東漢下決心摧毀北匈奴。
Ⅵ 歷史上匈奴,契丹等等現在是什麼地方
歷史上匈奴是現在的內蒙古自治區、寧夏自治區、蒙古國、新疆自治區等地區。大部分融入漢族,以劉性最多,分布於中國北方。其餘向西方發展。
歷史上契丹是現在居住在今蒙古國及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
其他如:吐蕃,是現在藏族的祖先,一直占據青藏高原。回紇,原在蒙古草原,後被突厥驅除至現在的新疆,為我國維吾爾人祖先。
(6)匈奴是哪個國家歷史擴展閱讀:
1、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在強盛的時侯,東破東胡,南並樓蘭、河南王地,西擊月氏與西域各國,北服丁零與西北的堅昆。范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
南沿長城與秦漢相鄰,並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向西跨過阿爾泰山,直到蔥嶺和費爾干納盆地,北達貝加爾湖周邊。被稱之為「百蠻大國」。
2、契丹族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對於契丹族的起源,相傳北方大草原流淌著兩條河:
一條從大興安嶺南端奔騰而下,契丹人稱其為西拉木倫河,亦稱「黃水」,文獻上寫作「潢河」;另一條河自醫巫閭山西端而來,名為老哈河,亦稱「土河」。契丹民族就興起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這一地區民族的遷徙、融合呈現出十分頻繁復雜的狀態。
Ⅶ 古代的匈奴是現在的哪個地方
古代匈奴的疆域范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南沿長城與秦漢相鄰,並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向西跨過阿爾泰山,直到蔥嶺和費爾干納盆地,北達貝加爾湖周邊。被稱之為「百蠻大國」;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團,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鄂爾多斯建立國家。
(7)匈奴是哪個國家歷史擴展閱讀:
據傳華夏族與匈奴族同源,約公元前16世紀夏朝滅亡後,夏後履癸的一支後裔逃到北方,在吞並其他部族之後成為匈奴族;
公元前九世紀以前,匈奴王族即夏朝王族後裔的一支主要分布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從匈奴單於歷年秋季在鄂爾多斯祭祀龍神的習俗來看,匈奴原型即殷商甲骨文卜辭所記載的龍方,圖騰為黑龍;
匈奴是在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游牧部族,匈奴國的全盛時期從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匈奴人信奉薩滿教,五月於龍城祭天地、祖先、鬼神;
匈奴每年有規定的日子舉行集體的祭祀。每年三次集會的日期,《史記》說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後漢書》為正月、五月及九月,兩者皆為一致;
大致上正月的集會是個小集會,參加的人是匈奴諸長,五月的大會最富宗教色彩,參加的人數很多,主要是為祭其先祖、天地及鬼神,秋季的集會則是為秋天收成而感謝天神的集會。
Ⅷ 以前的匈奴是現在的哪
現在的內蒙古陰山山麓。
匈奴最初是在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游牧部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匈奴帝國的全盛時期從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匈奴主要分布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
一、陰山山脈: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東西走向,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陰山山脈是中國北部東西向山脈和重要地理分界線。橫亘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介於東經106°~116°。西端以低山沒入阿拉善高原,東端止於多倫以西的灤河上游谷地,長約1000公里,南界在河套平原北側的大斷層崖和大同、陽高、張家口一帶盆地,谷地北側的壩緣山地,北界大致在北緯42°,與內蒙古高原相連,南北寬50~100公里。
二、阿爾泰山脈:
阿爾泰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斜跨中國、哈薩克、俄羅斯、蒙古國境,綿延2000餘公里;中國境內的阿爾泰山屬中段南坡,山體長達500餘公里,海拔1000—3000米。主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以上,北部的最高峰為友誼峰,海拔4374米。
三、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為蒙古語,意為很多的宮帳。因在明代成吉思汗陵寢移至此處,蒙古族游牧部落號鄂爾多斯,故高原也以此命名。鄂爾多斯高原,地處就在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的懷抱里,東南、西與晉、陝、寧接壤,北與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和包頭市隔河相望。3.5萬年前,鄂爾多斯是著名的「河套人」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河套文化」的發祥地。
(8)匈奴是哪個國家歷史擴展閱讀
匈奴歷史起源:
匈奴最初是在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游牧部族。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驅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河西走廊,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
自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起開始受到漢朝軍隊的攻擊,漢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匈奴將主力撤回漠北地區,至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王庭已經完全退出漠南。
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 南匈奴呼韓邪向漢稱臣歸附,匈奴重新回到漠南。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出擊北匈奴,誅殺北匈奴郅支單於。
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人受到烏桓人的攻擊北遷前的80年間,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
漢和帝永元四年(91年),漢軍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於,北匈奴主力便遠走中亞。其後,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逐步佔有匈奴故地。
五胡十六國時期,內遷中原的南匈奴建立前趙、北涼和夏等國家。
Ⅸ 古代的匈奴是現在哪個國家
古代的匈奴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其分布區域類比到如今,大致是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
古代匈奴的疆域范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東至內蒙古東部一帶。南沿長城與秦漢相鄰,並一度控有河套及鄂爾多斯一帶。向西跨過阿爾泰山,直到蔥嶺和費爾干納盆地,北達貝加爾湖周邊。被稱之為「百蠻大國」。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發左衽。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
(9)匈奴是哪個國家歷史擴展閱讀
匈奴的後人:
1世紀—2世紀時的南匈奴內附期間,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逐漸黯淡。
匈奴後裔成為中國居民之後,逐漸改為漢姓。其後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山東和福建等地。如位於江蘇蘇州的金氏,位於福建福安市賽岐鎮宅里村的金氏,位於河南省鶴壁市的赫連氏,位於安徽省皖南東至縣南溪古寨金氏,甘肅省蘭州市榆中金崖鎮金氏,浙江省浦江縣鄭宅鎮後路金村金氏,山東省文登市叢氏-傳說皆為匈奴金日磾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