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初二學生歷史卷面分析怎麼寫

初二學生歷史卷面分析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8-06 09:43:18

1. 歷史卷面分析

第一部分:試題評價
(一)、命題體現了出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
1、命題嚴格以現行《初中歷史課程標准》的要求為依據,體現新課改的精神理念,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向全體學生。
2、試題緊扣教材,不出偏題、怪題和似是而非的題目,把歷史知識和歷史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更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試題科學規范,形式多樣,充分體現歷史課程的綜合性特點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時注意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現實生活實際。
4、試卷結構合理,試題量適當,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自由發揮的餘地,設計一定比例的開放性試題,評分標准靈活,如「非選擇題目,只要答案意思相近或有創意均可酌情給分」。為學生提供一個發展創新的空間。
5、試題體現初中歷史知識技能掌握的三個層次要求:識記、理解、綜合運用,在試題中的所佔比例適當。
(二)、試卷設計合理
1、題型結構:
歷史題型及分值:第一題史學判斷是精挑細選題,佔50分,第二題是史林釋意,佔31分,第三題是歷史探究,佔19分,共100分。
2、內容結構 :歷史考題含蓋了《世界歷史(第一冊)》的全部。內容涉及面廣,古今結合,中外結合。
第二部分:試卷分析與評價
(一)、定量分析
學生答卷基本情況
年級 試卷總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及格率 優秀率
初三 100 100 32 80.62 92.9 60.65

學生的分數分布表(三年級歷史成績)
分數區間 30-59 60- 79 80-99.5 100
學生數 11 60 82 2
占總數% 7.09% 38.71% 52.9% 1.29%

從抽樣統計調查情況可以看出,試卷在考試內容、考試目標的把握上和試卷難度的控制上均比較好。考試內容分布、考試目標分布基本上依據《歷史課程標准》。本次考試區分度較理想,總體控制情況良好,歷史成績很好。
(二)、試卷評價
(1)史學判斷:選擇題總體上得分率是較高的。失分情況如下:七年級學生失分最嚴重的題依次是9、20小題。失分主要原因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准確識記辨析和比較的能力較差,反映出學生閱讀理解知識、獲取有效信息和隱性知識的能力差。
(2)史林釋意:27、28和歷史探究29、30這兩大題不但很好地考察了學生的能力,而且滲透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此題有兩處提問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活躍學生思維。它卻是學生失分最高的題。學生的失分主要原因和表現是:①審題能力差,粗心大意,不能准確理解題意。 ②分析綜合能力差。 ③知識遷移能力差。 ④表達能力差,答非所問,不善於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准確運用語言組詞和造句。分析、歸納的能力不強。這類題反映出學生分析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揭示知識內在聯系、運用不同形式表達歷史內涵、構建新知識的能力須進一步加強。
第三部分:從試卷中反映的總體成績與問題
從我校的成績看,歷史學科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呈現良好態勢。但這種良好的測試結果,並不能說完全是良好的教學結果,本次試卷難度值偏易,說明命題者總體把握學生實際水平較准確。
從答卷情況來看,造成學生的答題失誤主要原因:
從學生角度分析是由於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審題和解題能力弱、學習能力不足所致,認真聽課,做筆記仍然是學生學習歷史的主要方式,試卷中凡是簡單翻書類題目,學生普遍得分較好,在史學判斷題中需要分析、辨析等能力要求的題容易失分;在史林釋意和歷史探究題中,識記部分回答較好,開放性問題部分盡管基本要求很低,但回答並不理想。
從教師角度分析與教學中還不夠專業化的教學行為有關,如注重傳授顯性知識而忽略隱性知識、忽視學習能力的培養、忽視對學科思維方法、歷史知識的分析比較和應用歷史知識的教學。
第四部分:對今後歷史教學的建議
1、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增強課程意識。歷史教師應明確初中歷史課程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課程,它具有基礎性、發展性、綜合性、人文性、實踐性等特點。教學應體現三維目標的要求,不僅使學生獲得基本的知識和能力,還要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要注意處理課堂知識信息量與思維容量之間的關系,轉變教學方式與發揮傳統教學方式優勢之間的關系。只有實現了教師「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轉變,真正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狀,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究,學生學會了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適應課程考試改革的新形勢。
2、初中歷史教學在立足於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教學的同時要加強學習能力培養。歷史教學要改革教學方法,正確處理好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方法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之間的關系,強化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是閱讀理解、獲取並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審題解題、創造性思維能力,獨立思考並得出結論的能力和聯系實際解決問題以及表達等能力的培養。
3、進一步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指導。①加強學習目的、學習態度的教育。有的學生對最基本的知識都未掌握,反映出學習態度極不端正,因此,要注意結合歷史教學實際加強思想品德、優良傳統教育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教書育人並重,以提高教育質量。②平時就注意理解、分析、綜合、歸納、概括、比較、遷移、表述等能力的培養。③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教學效益。要抓基礎,抓重點、關鍵、熱點,加強材料解析、活動設計等題型訓練,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切實加強對後進生的輔導,切忌無的放矢地教學。
4、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注重教學相長。①進一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要針對學生實際分層次教學,進一步重視後進生的教導工作,進一步提高學科的教育效果。②順應課程改革和考試改革的要求,樹立新的學科教育理念。③認真學習和體會新課程和新教材的改革精神。④順應課程改革,與時俱進,更新調整知識結構,補充有關課程知識、史學理論、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
(因為沒有監考和改卷的資格及本人能力有限,偏、漏之處難免存在,敬請領導和同行們給予批評指正)

2. 試卷分析怎麼寫歷史

方法如下:

1、試卷結構:

本次考試採取閉卷形式進行,題型分:選擇題、歷史診斷題、圖說歷史題、材料分析題、以史為鑒題五種,題型穩中有變。

2、考試質量:

從這次考試中反映出學生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較多的題目;材料分析題目;以史為鑒題。從總的來說,本份試卷難度較大,很好地體現了對學生學習的階段評價。

3、試卷的主要特點:

歷史責任感、時代感強:

這種時代感在選擇題與問答題均有突出表現。這種把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的試卷風格,不論是對初中歷史教學還是學生的歷史學習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導意義。它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絕不是過去的簡單再現和復述,而是和現實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我們常說:忘記歷史就是背叛。對這句話的體驗在今年的歷史試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證。這種強烈的時代色彩必將對中學歷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產生深遠的良性影響。

3. 歷史試卷分析怎麼寫

歷史試卷分析(一):

一、試卷分析

本試題注重基礎知識,考查知識的覆蓋面大,面向全體學生,試題難度適中,試題依據新教材、課標對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聯系實際為背景設置題目,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試題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課程改革的要求,體現了過程和方法。

試卷結構:滿分100分,時間是60分鍾。考查資料是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試題分兩種類型題型。選取題,50分非選取題值50分。滿分100分。

二、學生答題存在問題及原因

問題一:選取題共20題。題的難易程度中等每單元的「之最累」「人物類」「文化類」。

問題二:非選取題21—24題。題的難易程度中等偏難。「商業經濟」「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權特點」「和同為一家—民族祖先、與唐往來史實、對西藏管轄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時間歸類」「對我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評價」。

1、學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不夠系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有待提高。與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不夠端正有關,部分學生偏科思想嚴重,認為歷史學平時不用學,考試之前看練習冊或單元過關題就能夠了。還有的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歷史學的方法,對歷史學知識不理解,死記硬背,平時達標檢測反饋不及時有關,與平時訓練和鞏固練習少都有關系。

2、應用歷史學知識遷移的潛力差,不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識,對基礎知識在新課標下不能正確應用,對問題不善於分析。

3、審題潛力差,不能提取題目中的隱含信息,不能依據題目帶給的信息分析解決問題,對題意一知半解就憑經驗或印象答題。與學生閱讀理解潛力較差有關,不會找關鍵詞,不會總結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師要轉變歷史學教學觀念,牢固樹立新課程理念,明確歷史學教學的功能和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學的興趣,設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下去並轉化為學習動力,從而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落實三維目標,切實提高每節課的教學質量,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真研究課標和新教材,充分認識學生的差異,有效開展分層次教學和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張揚個性,認真鑽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擴展教材的廣度,整合課程資源,認真備好每節課,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潛力。

2、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創設生動搞笑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按課標的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精講多練,扎扎實實落實好基礎知識,方法靈活多樣,要啟發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記硬背,要引導,不要代替,要讓學生思考,不要一講到底,要因學論教,而不要因教論學,要注重改變教學方法,變注重學習結果為注重學習過程。

3、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再背下來。

4. 初中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怎麼寫

一、試題分析 1、試卷的基本情況:歷史考試時間為:90分鍾 卷面總分為:100分,歷史學科的題型包括: 單項選擇題、填空題、材料題、在思維鏈接中運用歷史識圖題、材料分析題、列舉題。 2、試卷所涉及的教材內容: 試卷考查的歷史知識點,分布於七年級下前八課教材內容。 3、試卷的基本特點: (1)依綱據本,據初一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沒有超出規定的范圍。 (2)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 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3)標高適度,前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初中歷史教學的 現狀,試卷沒出現較大的偏題、怪題,只有個別題目稍難點。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是適中的。 (4)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 簡單明了,學生審題時一目瞭然。

二、學生考試成績情況分析: 通過本次考試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方法, 基本上能依託已知知識和藉助課本知識進行解題並按質按量完成考試。從試題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學生在歷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比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當大提 高。開始注重歷史與社會,歷史與個人生活的聯系,特別是在具體情 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綜合。但通過本次考試仍暴露出一些問題:1.審題不認真。①、對題目的限定詞或關鍵詞沒有認真審讀 沒有注意分析,導致失分。②、在材料解析題的解答中,有的學生沒 有對材料內容及設問進行認真閱讀,沒有抓住關鍵詞回答問題而影響 了得分。2.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如選擇題的第5,6、8小題,小字部分的題,材料解析題等這些都是課本出現或平時練習過的基礎知識,但錯誤的學生還比較多。3.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包括識記能力、材料的閱讀、分析及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歷史知識的遷移能力、分析和比較能力。特別是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養成,應足夠的重視。

三、改進措施。 1、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虛心接 受學生提出的有益建議,使教與學兩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提高教 學質量。 2、每個單元教學任務完成後,及時進行單元測試,測試題目應 做到難度適中,知識覆蓋面廣,以良好的導向督促學生加強對基礎知 識的掌握。 3、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 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4、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 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 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5、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 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6、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後主觀性題目還 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我歷史打了50分、滿分60、老師讓寫1000字卷面分析、怎麼寫急急、

1、審題不清。
審題是答好題的第一步,而我們的有些學生,因為不會審題,造成錯答。如:第8題第1問,題目要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何時何地召開的?」,有些學生有時間沒地點,有些學生有地點沒時間;第8題第3問「列舉一個實例,說明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經濟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題目的關鍵詞有四:實例、改革開放以來、家鄉、變化。可是學生不審題談國家的變化,還有的學生只舉例不體現變化,如學生舉例:寧東、三館兩中心。雖然有的給分了,但反映出學生沒有很好的審題,分給的也很勉強;第8題第2問,有些學生只看小問題「概括說明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不看題目給出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大前提,導致對對外開放過程的敘述錯誤,辛苦的從清朝的閉關鎖國談起,從新中國的對外交流談起,出力不討好。
2、理解不到位。如:第8題第1問,把內容與意義混淆。
3、歸納不全面。如:第8題第1問題目要求回答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有一部分學生少答組織方面的內容。
4、學習歷史的靈魂丟失。學生缺乏時間概念,答題中時間概念混亂,時間的先後順序顛倒,學生在回答「概括說明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一題中這一問題反映的最為突出。
5、史論結合不到位。通過閱卷發現,學生不善於結合題目中所給材料答題,答題內容與史料不符合,還有的學生答題只有結論沒有過程。如:第8題第2問題目要求「聯系所學知識,概括說明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有些學生只答從沿海到內地,怎樣發展的過程沒有。
6、開卷考試抄書成了習慣。如:第8題第3問,題目要求「列舉一個實例,說明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經濟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學生不聯系社會生活實際,不舉身邊的例子,照抄書本的小崗村、深圳。
7、文字表達不清,文學功底太差。試卷中常常反映出學生答題文不達意的情況。
8、答題方法欠缺。如:第8題第3問,題目要求「列舉一個實例,說明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經濟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學生不善於從對比中談變化。
9、書寫太亂,不易辨認。

6. 歷史試卷分析(500字)

2009-2010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測試
1、試卷結構
本次考試採取閉卷形式進行,題型分:選擇題(四選一)、歷史診斷題、圖說歷史題、材料分析題、以史為鑒題五種,題型穩中有變。
2、考試質量
從這次考試中反映出學生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較多的題目為選擇題的第12、13、14、19、24題;材料分析題第一小題;以史為鑒題。從總的來說,本份試卷難度較大,很好地體現了對學生學習的階段評價。
3、試卷的主要特點:
(1) 、歷史責任感、時代感強
這種時代感在選擇題與問答題均有突出表現。這種把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的試卷風格,不論是對初中歷史教學還是學生的歷史學習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導意義。它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絕不是過去的簡單再現和復述,而是和現實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我們常說:「忘記歷史就是背叛」。對這句話的體驗在今年的歷史試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證。這種強烈的時代色彩必將對中學歷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產生深遠的良性影響。
(2)、立足強調學生提高綜合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現在選擇題與材料分析題。結合問題談感想,使學生立足本國國情,增強使命感。從這不難看出,對歷史學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歷史教學的日程,這不能不引起中學歷史教師的反思。

7. 歷史卷面分析怎麼寫啊要具體的文章,500字以內,速求

分題型、分對錯,根據這些你可以寫一下,有些題你怎麼答錯了,有些題你到底知不知道怎麼答,這些分你該不該失,這些分你該不該得.....估計怎麼招也有或給你個大概提綱:先寫失分點,再寫失分在哪,比例,比如選擇、提空,然後寫由失分點看出那段歷史不熟悉,對那段掌握的不好就行了。。希望對你有幫助。。500字了吧

8. 歷史沒考好500字的卷面分析

考試已經落下帷幕,為了更好地安排下半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在此特對期中歷史試卷的考試情況進行分析。 七年級歷史試卷共三道題,分別為單選題、材料分析題、問答題,共計100分。就試卷難易程度來說,這張卷子難易度適中。
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題為選擇題,主要考核的就是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基礎知識點包括這些:課本上的圖文如4題,考核唐朝都城長安的城市平面圖;文本中每一課的具有總結性的小標題如3題,唐太宗奠定貞觀之治的兩大基石是虛心納諫、知人善任;還考查了相關的歷史典故: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與哪個有關?總的來說,選擇題的難度並不大。盡管試卷難度不大,學生的答題情況並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學生根本不重視這么課程,作為這么課程的任課教師,我認為學生出現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本人認為,任課老師再兢兢業業,學生手頭沒有配套的練習,這都很難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這們課程。因此借這個機會我想跟領導說說我的心聲:給七年級的政、史、地、生都配上相應的資料吧。其次就是任課教師教學任務沒有落到實處即沒有適量的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二答題共兩個小題:第1題,考查的是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基礎知識。知識點學生並不陌生,但材料是以圖表的形式展現的,由於學生還沒有具備一定的分析圖表的能力,加之學生根本沒有識記這個知識點,因而這道題的答題情況非常的糟糕。第2小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知識。試題給出大運河的圖片,結合圖片來答題。這題考查的也是課本的基礎知識,最後一個問題屬於開放性試題,學生可以自由的發揮。因而這張卷子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優越性即學生有話可說,學生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就學生答題的情況分析,這道題的得分率不是很高,能夠難道一半分數的同學不到一半的學生。基於這樣的現實,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得調整自己的方法。
第三題為問答題即從政治、經濟等方面分析唐朝經濟繁榮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就題目來看,難度並不大,聰明的孩子能夠從試卷中找到現成的答案。值得高興的是,這道題大部分學生都動手寫了,不再給老師留空白卷子。這道題12分,我認為這么大的分值,就單單一個問題,這不利於七年級的學生得分,希望以後七年級的最後一題能夠分成幾個小題來分析。 關於這次測驗,學生的成績分布主要有以下情況: 七年級三個班的歷史科目及格率均不到百分之五十,每班的優秀率均不足百分之二十。面對這樣的成績,作為任課老師,我將採取一定措施,努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

9. 歷史考試質量分析怎麼寫

考試質量分析如下:

一、考試成績統計:

本次期中考試年段最高分48分,及格人及格率91.7%;年段平均分37.7分。

二、命題設計:

考試范圍為八年級上下冊、九年級上下冊。考題覆蓋面廣,重點突出。。

本次考試目的是檢測開學以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並為下階段教與學提供有效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質量。

三、存在問題:

教師課堂雖對重點,難點花足功夫,細致講解,重復強調,而且課上檢測,課後反饋。但課後,由於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復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客觀題失誤頻頻;主觀題有一部分學生語言表述不規范,要點不突出,邏輯性不強;閱讀不認真,有效信息獲取不足,概括歸納信息的能力欠缺;舊教材的知識點學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學生與老師學與教不同步,特別是學生學習主動性,考試結果沒有預期的好。

四、今後的改進措施:

1、繼續抓基礎,反復練習。

2、放慢新授課的速度,使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達到更好的效果。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范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症下葯,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6、對個別學生進行試卷的書寫指導

閱讀全文

與初二學生歷史卷面分析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