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滿清國的孝庄皇後是蒙古人嗎
孝庄皇後是蒙古人。
孝庄文皇後(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後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後,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1)歷史上的昭肅皇後是哪裡的人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1、主僕情深
歷史上的蘇茉兒的確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最初名字叫蘇茉兒或蘇墨爾,順治晚期或康熙年間改稱滿名蘇麻喇姑,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後,宮中上下都尊稱她為蘇麻喇姑。蘇麻喇姑與孝庄文皇後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廝守達60餘年,二人之間實際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僕關系。
2、勸降經略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軍俘獲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皇太極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漢臣範文程等輪番勸說,洪承疇始終不屈,為此皇太極頗費躊躇,食不甘味。
孝庄看到這種狀況,毛遂自薦,親自去勸說,「以壺承其唇」,一口一口給他灌下人參汁,動之以情,喻之以理,經過數天的努力,終於說服洪承疇投到清軍轅下。 此事件廣為流傳,後世也多有作品演繹,但詳細記載並不見於正史,真實性學術界尚有爭議。
② 歷史冷知識:清朝唯一生過皇帝的嫡皇後是誰
清朝唯一生過皇帝的嫡皇後是誰?在257年前的今天即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降生。乾隆三十九年嫁給永琰即後來的嘉慶帝,為嫡福晉,時年15歲。
乾隆四十五年生皇二女,乾隆四十七年生皇二子綿寧即後來的道光帝。乾隆四十九年生皇四女庄靜固倫公主。永琰即位後,她被立為皇後。嘉慶二年二月初七日病逝,年僅38歲。
她是清朝唯一生育過皇帝的嫡皇後。因為她去世時太上皇帝乾隆帝健在,為不使太上皇帝心情不好,「禮統於尊」,所以她的喪禮規格縮減,辦得很低調。嘉慶八年十月二十二日葬入昌陵。
她的謚號全稱是: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後~
③ 隋煬帝之妻蕭皇後出生在江陵(今湖北),為什麼說她是蘭陵人呢還有南朝梁時昭明太子蕭統怎麼說是蘭陵人
蕭皇後是梁朝昭明太子蕭統曾孫女,她確實出生在江陵,但是其家族蕭氏本居住東海蘭陵縣,所以其籍貫是蘭陵,所以說她是蘭陵人。更進一步說,是南蘭陵人。
《南史·齊本紀上》雲:南朝齊高帝蕭道成「其先本居東海蘭陵縣中都鄉中都里,晉元康元年,惠帝分東海郡為蘭陵,故復為蘭陵郡人。中朝喪亂,皇高祖淮陰令整,字公齊,過江居晉陵(今常州市)武進縣之東城裡,寓居江左者,皆僑置本土,加以『南』名,更為南蘭陵人也。」
那麼他的曾祖父蕭統嘛,自然也是蘭陵人。
④ 昭烈皇後的介紹
昭烈皇後,蕭氏,契丹族,小字卓真,遼肅祖耶律耨里思之妻,遼懿祖耶律薩剌德之母,遼玄祖耶律勻德實祖母,遼德祖耶律撒剌的曾祖母,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高祖母。乾統三年,追尊為昭烈皇後。
⑤ 清朝皇後姓氏大普及,皇後幾乎出自固定的幾個家族
博爾濟吉特氏(3人)、鈕祜祿氏(4人)、佟佳氏(2人)、赫舍里氏(1人)、烏喇那拉氏(1人)、富察氏(1人)、輝發那拉氏(1人)、喜塔臘氏(1人)、阿魯特氏(1人)、那拉氏(1人)。
一、博爾濟吉特氏
1、孝端文皇後
孝端文皇後(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清朝開國皇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皇後,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後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的姑姑。
清朝首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後(冊封)。首位皇太後。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後金逐漸重視與蒙古的聯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視,地位逐漸上升,清太宗時為國君福晉、中宮皇後。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為母後皇太後,無徽號。
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歲,葬清昭陵。全謚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庄敏輔天協聖文皇後。
2、廢後
清世祖廢後,生卒年不祥,清世祖順治帝第一任皇後,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後侄女。清朝第三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後。首位廢後。
博爾濟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華、性善妒,又無法忍受順治移情於其他嬪妃,再加上她是攝政王多爾袞為當時尚年幼的順治所迎聘的皇後,因此順治十年,順治帝不顧滿朝文武,及昭聖皇太後的反對,降皇後為靜妃,並令其改居側宮。
被降為靜妃後,就從典籍史料中消失了,卒年和葬地不詳,於康熙二年與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獻皇後董鄂氏合葬入清東陵中的孝陵。
3、孝惠章皇後
孝惠章皇後,(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爾濟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清世祖順治帝第二任皇後,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孝庄文皇後之侄孫,一妹淑惠妃。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謚,葬孝陵之東(孝東陵),祔太廟。全謚曰: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選察罕(孝庄二哥)孫,孝庄文皇後之侄孫女入宮,冊為妃;六月,繼立為世祖的皇後。
順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後,與生母孝康章皇後兩宮並尊,稱母後皇太後,上徽號曰:仁憲皇太後。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歲。有清一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後。
二、鈕祜祿氏
1、孝昭仁皇後
孝昭仁皇後(年-1678年3月18日),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康熙帝第二任皇後,清朝開國名將額亦都孫女,輔政大臣、太師、果毅公遏必隆之女,鰲拜義女。
清代最後一位居住在坤寧宮的皇後,同時也是坤寧宮的最後一位主人。清代首位鈕祜祿氏皇後。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入宮為妃(未有賜冊封號)。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立為皇後。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時,駕崩於坤寧宮。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月初八,入葬景陵地宮。全謚曰: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2、孝和睿皇後
孝和睿皇後(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 ,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 嘉慶帝第二任皇後,禮部尚書、三等承恩公恭阿拉之女。
嘉慶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第二任皇後。乾隆五十五年入潛邸為嘉親王側福晉。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生皇七女,幼殤。
乾隆六十年生皇三子綿愷。嘉慶元年冊封為貴妃;嘉慶二年五月二十晉封皇貴妃,攝六宮事;嘉慶六年正月初八冊立為皇後。
嘉慶十年二月初九生皇四子綿忻。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尊奉為皇太後。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薨於壽康宮,終年七十四歲,葬於昌陵西面三華里處昌西陵。全謚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後。
3、孝全成皇後
孝全成皇後(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帝第三任皇後,咸豐帝生母。
曾祖父為乾隆朝駐藏將軍成德, 祖父為穆克登布,父親為清朝蘇州駐防將軍、乾清門二等侍衛、世襲二等男爵、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頤齡。
鈕祜祿氏不管生前死後都極受道光帝的寵愛及重視,從全嬪,3個月後升全妃,一年後以17歲稚齡超越所有老資格嬪妃成為僅次於孝慎成皇後的全貴妃,而後皇貴妃,直至母儀天下的皇後。
她生前完全不用憑借子嗣的晉封速度堪稱清宮罕見(整個清朝即使有皇子的嬪妃也未有晉封速度如此誇張的)。
她死後其子奕詝(後來的咸豐帝)能順利擊敗其他皇子最終繼承大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道光對她愛屋及烏,也因為孝全成皇後與道光帝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後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後。
4、孝貞顯皇後
孝貞顯皇後(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鈕祜祿氏,咸豐帝皇後,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嫡母為宗室覺羅,生母為姜氏(後抬入旗籍,改稱姜佳氏)。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後暴崩於鍾粹宮,死因成謎。葬於普祥峪定東陵,上謚,經宣統加謚,最終謚號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後」。
三、佟佳氏
1、孝懿仁皇後
孝懿仁皇後(?-1689年),佟佳氏,滿州鑲黃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後,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國舅佟國維女,世祖孝康章皇後親侄女,因此也是康熙帝的嫡親表妹,同父異母妹妹愨惠皇貴妃。
康熙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非攝六宮事)。第三任皇後。清代第二位佟佳氏皇後。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冊封為貴妃。康熙二十年(1681年)晉封為皇貴妃,代行皇後之職。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八女,閏六月殤。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初九日立為皇後,時已病亟,翌日崩逝於承乾宮,十二月二十日,葬景陵。全謚曰: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2、孝慎成皇後
孝慎成皇後(1792年7月5日-1833年6月16日),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帝皇後,世襲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之女。清朝唯一一位由繼福晉冊封的皇後。
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十七日(1792年)佟佳氏出生。嘉慶十三年(1808年)封為二阿哥綿寧繼福晉。嘉慶十八年(1813年)生綿寧長女。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駕崩,綿寧繼位,改名旻寧,為道光帝。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冊立為皇後,追封皇長女為端憫固倫公主。道光十三年(1833年)四月二十九日逝世,時年42歲。
七月,道光帝上謚為孝慎皇後。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乙丑,葬入慕陵龍泉峪地宮。全謚曰: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聖成皇後。
四、赫舍里氏
1、孝誠仁皇後
孝誠仁皇後,(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索尼孫女,領侍衛內大臣赫舍里·噶布喇之女,一妹平妃。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大婚,時年11歲。康熙八年生嫡長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死,四歲未序齒。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誕育嫡次子胤礽時因難產崩逝,是年僅有21歲。
皇後與康熙帝感情深厚,康熙帝非常思念她,加上太皇太後的恩准,立兩歲胤礽為皇太子(清朝祖訓生前不事先預立皇太子)。康熙賜謚號為仁孝皇後。
後因原謚號與聖祖謚號出現重字,於雍正元年改謚,及後乾隆、嘉慶年間累加謚,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
五、烏喇那拉氏
1、孝敬憲皇後
孝敬憲皇後(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於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烏拉那拉氏,雍正帝原配皇後,滿洲正黃旗人,內大臣步軍統領雲騎尉費揚古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賜封給當時的皇四子胤禛為嫡福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嫡長子弘暉。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弘暉不幸過世,過世那年只有八歲。
雍正元年(1722年)冊為皇後。雍正九年(1731年)戊戌九月二十九日崩逝。乾隆二年,與雍正帝合葬於清泰陵。謚號: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
六、富察氏
1、孝賢純皇後
孝賢純皇後(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乾隆帝原配嫡後,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贈郡王銜傅恆姊。清代唯一一位富察氏皇後。
皇後姿容窈窕卻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飾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1748年),隨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
皇後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繼而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勝水峪裕陵地宮。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後」。
七、輝發那拉氏
1、皇後輝發那拉氏
皇後 (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輝發那拉氏(《清史稿》記載為烏拉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後,贈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清朝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冊立為皇後。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後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諭檔》記載)(乾隆後稱其忤旨截發);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後、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九月二十八日,被葬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中。
八、喜塔臘氏
1、孝淑睿皇後
孝淑睿皇後(1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臘氏,嘉慶帝原配妻子,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承恩公和爾敬額之女。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賜冊為皇子永琰嫡福晉,年十五歲。乾隆四十五年,生永琰第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永琰第二子綿寧(即道光帝)。
乾隆四十九年,生永琰第四女(即庄靜固倫公主)。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永琰,永琰改名顒琰,是為嘉慶帝。嘉慶元年正月,冊立喜塔臘氏為皇後。
二月甲辰,其父和爾經額追封三等承恩公。嘉慶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得年三十八歲。嘉慶二年五月,謚孝淑皇後。
嘉慶八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宮。道光、咸豐累加謚"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後"。
九、阿魯特氏
1、孝哲毅皇後
孝哲毅皇後(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清穆宗同治帝皇後,蒙古正藍旗人(後因封後而抬旗入滿洲鑲黃旗),大學士賽尚阿的孫女,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外孫女。
顧命八大臣肅順是端華的弟弟,也就是阿魯特氏的叔外祖父,三等承恩公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孝貞顯皇後(慈安太後)姑表外甥女,恭肅皇貴妃侄女。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後。
咸豐四年七月初一日生,於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選秀女時指立為皇後。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以惇親王奕誴為正使,貝勒奕劻為副使,冊立為皇後。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子刻,入宮合巹。
同治十三年(1874年)穆宗賓天後,同年十二月德宗光緒帝即位,奉兩宮皇太後命,尊為嘉順皇後。
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寅時崩於儲秀宮,年二十二歲。光緒元年五月,上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後。同年九月暫安梓宮於隆福寺,十一月升祔奉先殿。
光緒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奉安惠陵,閏三月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帝入嗣穆宗,於宣統元年(1909年)四月加上尊謚恭端,全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後。
十、那拉氏
1、孝定景皇後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緒的表姐。
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後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後,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鍾粹宮。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後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上謚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後,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皇後
⑥ 昭蕭皇後哪裡人呀哪個朝代的皇後
蕭皇後最初是隋朝隋煬帝的皇後,剛滿13歲就做了楊廣的新娘,從晉王妃升至皇後。隋朝滅亡後,宇文化及殺了楊廣,自立為許帝,將蕭皇後立為淑妃。竇建德殺了宇文化及,蕭皇後又成了竇建德的王妃。後來,竇建德迫於突厥的勢力,把蕭皇後交給了突厥,成為番王處羅可汗的妃子。老番王死後,頡利可汗繼位。按照突厥人的風俗,蕭皇後又變成了小番王頡利可汗的妃子。10年之後,蕭皇後又變成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愛姬。
歷史上,迷倒君主的美女不計其數,然而,歷經多次改朝換代,卻還能讓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恐怕只有蕭皇後是最拔尖的一個。
蕭皇後憑什麼被6個帝王依次瘋搶?蕭皇後天生麗質,嬌媚迷人。說她美到什麼程度,語言可能無法描述。但是,從她年近50歲仍把李世民迷得顛三倒四的情節來看,說蕭皇後傾國傾城的美貌恐怕一點也不過分。
想當年,唐朝貞觀四年,大將李靖大破突厥,索回了蕭皇後。這時的蕭皇後已是48歲半老徐娘,唐太宗李世民才33歲。但蕭皇後入朝時,李世民見她雲髻高聳,霧鬢低垂,腰似楊柳,臉似牡丹,美眸流盼,儀態萬千,不但沒有徐娘的老態,比一般少女還多一份獨到的成熟誘人的風韻。在蕭皇後面前,才華蓋世、久經沙場的李世民不禁為之心旌搖曳。再看一眼蕭氏飽經離亂而孕育出來的楚楚可憐的情態。李世民顧不得年齡的懸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評,在蕭皇後身上已經濃烈地體味到成熟女人的風韻,感受到一種類似姐姐、母親般的溫馨,讓他為繁重國事所累的心得到輕輕的撫慰。就這樣,蕭皇後被唐太宗封為昭客,變成了大唐天子愛姬,在宮中度過了18年平靜的歲月,直至67歲善終。
綜觀蕭皇後一生,真可謂歷盡千般滄桑,展盡萬種風情,享盡榮華富貴,歷盡滄桑劫難。算命先生說她一生經歷只因「命帶桃花」。
南朝梁時代的人
⑦ 歷史上著名的太後有哪幾位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太後,她們身份尊貴,在封建制度的男權社會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名就是呂後。他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可以說,她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具有遠見卓識,還有政治家的鐵血和手腕。在劉邦和項羽戰斗的期間,給劉邦提出很多好的建議和想法。大漢建國初年,呂雉助劉邦鏟除韓彭等異姓王,鞏固了漢朝江山。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劉盈繼立為惠帝。惠帝仁弱,呂後執掌大權。呂後是個很有野心的女人,她當政時,大封諸呂,壓制劉氏宗族。並迫害了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及趙王如意。其手段極其殘忍。盡管後人對呂後無好評,但是她確實可稱得上是個政治家。
⑧ 清朝時,皇後除了滿族,還可以是什麼民族的
清朝的皇後選定范圍一般都是滿清貴族,包括滿族和蒙古族。皇後的選定主要是依據家族的勢力,並非皇上的個人審美,皇後母儀天下,坐鎮後宮;她被賦予「最高女性」之形象,至尊至貴,理論上可以和皇帝並駕齊驅;天、地二元之中,她是地之代表;乾、坤二元之中,她是坤之代表。
小說和歷史劇中後宮中的血腥與黑暗,一如戰爭前線的廝殺。權力與鮮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也賦予了她們更多神秘的色彩。但是,在歷史中皇後的地位,並非普通女子單憑皇上的喜愛而被封為後的。當然,也有憑喜愛,被封後的但都是死後{董鄂妃,死後被順治追封為孝獻皇後,但由於生前的寵愛被封皇後,卻也因生前的寵愛連個廟號都沒有,成了一個後不後,妃不妃。的尷尬角色}。
清朝後宮中29位皇後,大多是政治聯姻中的一員,其中大多都是蒙族,滿族,沒有漢族。一是為鞏固北方少數民族的統治政權{我的皇後都是你的女兒了,咱都一家子,就別打架了和和氣氣的吧}二是因為清朝本生就來自草原為保證子子孫孫血液里都流淌著祖先們彪悍勇猛的霸氣。三是因為在後宮與前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心太後一級會為了自己的家族利益,而選擇自己家族的女兒來做兒媳。如順治的孝懿皇後就是孝庄皇後的外甥女。
下為所有清朝皇後:
努爾哈赤建國時追封四代:
肇祖 原皇後
興祖 直皇後
景祖 翼皇後
顯祖 宣皇後
太祖高皇帝
元妃佟佳氏
繼妃富察氏
大妃烏拉納剌氏,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後(這個謚號是在多爾袞當政時加的,多爾袞死後,烏拉納剌氏的謚號被取消了)
側福晉葉赫那拉氏,生太宗文皇帝,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慶顯承天輔聖高皇後
太宗文皇帝
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庄敏輔天協聖文皇後
庄妃博爾濟吉特氏,生世祖章皇帝,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
世祖章皇帝
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後被降為靜妃,無謚號
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皇貴妃董鄂氏,追封為皇後,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
佟妃佟佳氏,生聖祖仁皇帝,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溫穆端靖崇文育聖章皇後
聖祖仁皇帝
皇後赫舍里氏,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
皇後鈕祜祿氏,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皇後佟佳氏,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德妃烏雅氏,生世宗憲皇帝,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世宗憲皇帝
皇後納剌氏,孝敬恭和懿順昭惠庄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
熹皇貴妃鈕祜祿氏,生高宗純皇帝,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高宗純皇帝
皇後富察氏,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後
皇後烏拉納剌氏,無謚號,死後按皇貴妃禮儀安葬
令皇貴妃魏佳氏,生仁宗睿皇帝,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仁宗睿皇帝
皇後喜塔臘氏,生宣宗成皇帝,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後
皇後鈕祜祿氏,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後
宣宗成皇帝
嫡福晉鈕祜祿氏,追封孝穆溫厚庄肅端誠恪惠寬欽孚天裕聖成皇後
皇後佟佳氏,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聖成皇後
皇後鈕祜祿氏,生文宗顯皇帝,孝全慈敬寬仁端?安惠誠敏符天篤聖成皇後
靜皇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撫育文宗,孝靜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後
文宗顯皇帝
嫡福晉薩達克氏,追封孝德溫惠誠順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贊聖顯皇後
皇後鈕祜祿氏,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後
懿皇貴妃葉赫那拉氏,生穆宗毅皇帝,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
穆宗毅皇帝
皇後阿魯特氏,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後
德宗景皇帝
皇後葉赫那拉氏,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後
宣統皇帝,2002年清朝後人追尊其為恭宗愍皇帝
皇後郭博勒氏,孝恪愍皇後
繼妻李淑賢,孝睿愍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