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李昞怎麼死的

歷史李昞怎麼死的

發布時間:2022-08-07 05:03:22

① 李悝是怎麼死的

李悝(前455-前395)

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法學家,也作李克。有的古書中還將李克寫成「里克」,或訛作「李兌」、「季充」。李悝為魏文侯到武侯時人,曾受業於子夏弟子曾申門下,作過中山相和上地守。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經常和秦人交鋒作戰。桓譚以為李悝為文侯師,班固、高誘以為是文侯之相。由於先秦文獻缺乏記載,故此說尚難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悝能參與機密,為文侯心腹之臣。司馬遷說:「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強君。」班固稱李悝「富國強兵」。這些記載都表明,文侯時魏能走上富強之路,李悝曾作出很大貢獻。

李悝以為「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還要「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有賞有罰,唯才是用,這是戰國時甚為流行的法家主張,當時不少國家都因貫徹這些主張走向富強。

在經濟策略方面,盡地力之教是李悝的主要主張。他認為田地的收成和為此付出的勞動成正比,「治田勤謹則畝益三斗,不勤則損亦如之」。又認為糧貴則對士民工商不利,谷賤則傷農,善冶國者必須兼顧士民工商和農民雙方的利益。他指出五口之家的小農,每年除衣食、租稅和祭祀等開支外,還虧空四百五十錢,這就是農民生活貧困和不安心於田畝的原因。他針對此情況作平糴法,即將豐年分成大熟、中熟、小熟三個等級,按比例向農民糴糧;把荒年也分成大飢、中飢和小飢,在大飢之年把大熟之年所糴的糧食發放給農民,其餘則類推。這樣可使飢歲的糧價不致猛漲,農民也不會因此而逃亡或流散。由於能「取有餘以補不足」,「行之魏國,國以富強」。

《法經》的編訂,是李悝在法律制度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春秋末年,晉、鄭諸國作刑鼎或刑書,以公布新的法律條文。到戰國時,隨著歷史條件的改變,出現了更多的新的成文法典。李悝「撰次諸國法」,修訂出《法經》六篇,包括盜、賊、囚、捕、雜、具。盜是指侵犯財產的犯罪活動,大盜則戍為守卒,重者要處死。窺宮者和拾遺者要受臏、刖之刑,表明即使僅有侵佔他人財物的動機,也仍構成犯罪行為。賊律是對有關殺人、傷人罪的處洽條文,其中規定,殺一人者死,並籍沒其家和妻家:殺二人者,還要籍沒其母家。囚、捕兩篇是有關劾捕盜賊的律文。雜律內容包羅尤廣,包括以下幾類:①淫禁。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③狡禁。有關盜竊符璽及議論國家法令的罪行。③城禁。禁止人民越城的規定。④嬉禁。關於賭博的禁令。⑤徒禁。禁止人民群聚的禁令。⑥金禁。有關官吏貪污受賄的禁令。如規定丞相受賄,其左右要伏誅,犀首以下受賄的要處死。具律是《法經》的總則和序例。《法經》出現後,魏國一直沿用,後由商鞅帶往秦國,秦律即從《法經》脫胎而成,漢律又承襲秦律,故《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悝的著作著錄於《漢書·藝文志》者有法家類《李子》三十二篇,儒家類《李克》七篇;兵權謀家《李子》十篇,也可能是李悝所作。李悝的思想和治術都屬於法家范疇,故其大多數作品被列入法家類。由於他和子夏學派有一定的關系,他的有些作品不免帶有幾分儒家色彩,《藝文志》將其列入儒家也不為無因。以上三種著作早已亡佚,但在魏晉或隋唐時尚有零簡殘篇傳世。如《水經注》和《文選·魏都賦》注都引有《李克書》。由於《漢書》以李悝與李克為兩人,後代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李悝是法家,李克是儒家。

《法經》早已不存,唯桓譚《新論》中有關於《法經》內容的簡述,《晉書·刑法忘》也有類似的記載。《新論》已亡伏,桓譚介紹《法經》的一條保留在明人董說《七國考》之中,是我們今天了解《法經》的重要依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輯有《法經》,夾雜了天尊、佛像等語,當是誤引他書所致,故難以憑信。

② 歷史上的唐國公李昞,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昞(公元536年-公元572年),亦作李昺,字明澤,南北朝時期北周人,祖籍隴西成紀,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父親,妻為獨孤信第四女元貞皇後獨孤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祖父。出身隴西李氏,家族世代都仕於北朝,其父李虎為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稱隴西郡公。551年隴西郡公李虎去世,李虎一共八個兒子,李昺是第三子,由於李昺大哥李延伯出仕北齊、二哥李真殉國,李昞承襲為隴西郡公。564年加封唐國公。曾任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
公元572年病故,葬於咸陽。李昞死後謚唐仁公。李淵登位後,他被尊為皇帝,廟號唐世祖,謚號元皇帝。

③ 李昞的簡介

李昞(536年-573年),南北朝時期北周人,祖籍隴西,是唐朝開國君主李淵的父親,妻為元貞皇後獨孤氏。
他出身隴西李氏,家族世代都仕於北朝,其父李虎為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稱隴西郡公。551年,李昞承襲為隴西郡公,564年,加封唐國公。曾任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隋時繼續為唐國公,死後謚唐仁公。
李淵登位後,他被尊為皇帝,廟號唐世祖,謚號元帝。

相關記載
皇考諱昞,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唐國公,謚曰仁。武德初,追尊元皇帝,廟號世祖,陵曰興寧。——《舊唐書·本紀第一 》
襄公生昺,襲封唐公,隋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卒,謚曰仁。——《新唐書·本紀第一》
丙世祖性至孝,沉深有識量,少為周文帝所禮,在位十七年,封汝陽縣伯,食邑五百戶。尋拜撫軍大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俄轉車騎大將軍,襲封隴西公,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隋受禪,襲封唐國公,拜御中正大夫,歷安州刺史、安州總管。為政簡靜,甚獲當時之譽。尋遷柱國大將軍,贈少保同華等八州刺史。高祖即元皇帝之世子,母曰元貞皇後。——《冊府元龜 卷一◎帝王部·總序·帝系》

④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父親李昞簡介 他是什麼人

李昞(514年—572年),亦作李昺,贏姓李氏,字明澤,南北朝時期北周人,祖籍隴西成紀,是唐朝開國君主李淵的父親,妻為元貞皇後獨孤氏。出身隴西李氏,家族世代都仕於北朝,其父李虎為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稱隴西郡公。隴西郡公李虎一共八子,李昺是第三子,由於李昺大哥李延伯出仕北齊、二哥李真殉國,551年,李昞承襲為隴西郡公,564年,加封唐國公。曾任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李昞死後謚唐仁公。李淵登位後,他被尊為皇帝,廟號唐世祖,謚號元皇帝。

⑤ 李淵還有三個哥哥,為什麼是他繼承了唐國公的爵位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十一月二十四,北周都城長安,柱國大將軍、少保、安州總管、唐國公李昞的嫡妻獨孤氏為他生下了第四個兒子。時年五十二歲的李昞老來得子,大喜過望,為這個兒子取名「淵」,寄希望其長大成人後能夠心性深厚、心思縝密,繼續壯大李氏一門的榮光。

李昞,是西魏重臣、柱國大將軍、隴西郡公李虎的第三子。李虎因追隨西魏實際統治者宇文泰,數十年出生入死、屢立功勛,所以深得宇文泰信任,被授予西魏最高軍事將領「柱國」之銜,與其他七人(包括宇文泰)合稱「八柱國」。

「吾仇人有善且用之,況親戚乎?王等昵小人,專為不軌,先王墳典不聞學,何以為善哉?」,幾乎就差直接說他們爛泥糊不上牆。

所以,從這二人的為人來看,他們的父親李湛,很大概率也是一個游手好閑的紈絝子弟,不能承擔延續唐國公世序的重任,所以其父李昞才下定決心,將繼承權交予幼子李淵,指望他能夠不復所望,維系李氏家門,發展壯大唐國公這一尊貴崇高的貴族門閥頂級世家地位。

最後,也是最簡單的一種猜測:李昞的四個兒子,都是獨孤氏親生,但是在李昞生前,長子李澄、三子李洪早早夭亡,次子李湛在留下兩個兒子後,也走在了李昞前頭。所以,在建德元年(572年)李昞去世時,只剩下李淵這唯一的兒子。李昞便按照長幼有序的原則,不考慮李博乂、李奉慈兩個孫子,直接讓四子李淵承襲唐國公爵位,以符合禮法宗族傳承的制度,這也是遵循了最符合禮儀的家族傳承製度。

四十五年後,隋大業十三年(617年),第二代唐國公李淵在五十二歲的年紀舉兵,並迅速自晉陽南下,攻克關中,隨之登基稱帝,建立新興的帝國。

即位後,李淵追尊祖父李虎為太祖景皇帝,父親李昞為世祖元皇帝,其餘李氏宗族也一一晉封。這就是後世光耀千秋的大唐帝國的開端,李淵即唐高祖。

⑥ 歷史上李元霸的原型是誰最後他是怎麼死的

這個李元霸,出自《興唐傳》、《隋唐演義》等書,是唐高祖李淵的小兒子,隋末第一猛將。傳說他是天上的金翅大鵬鳥下凡,能使一對八百斤的鐵錘,橫掃天下好漢。只可惜後來舉錘罵天,被老天降下一道雷霆給劈死了。

當然,演義小說終歸是小說,正史上的李元霸,可就沒這么神勇了,反倒是一個病秧子。正史上的李元霸,其實名叫李玄霸。是李淵的三兒子。之所以改叫李元霸,是因為後來康熙年間,說書人為了避諱,繞開玄燁的這個玄字,所以才將李玄霸改叫李元霸。

正史上李淵的這位三兒子,其實早在大業十年,也就是李淵正式起兵的三年之前,就已經病死了。死時才年僅十六歲,十分可惜。

那麼,這樣的一個早早夭折的病秧子,是如何演變成後來小說當中,那個神勇無比的形象呢?

所以,當李道玄選擇自行率輕騎沖擊敵陣,讓史萬寶帶大軍隨後沖擊的時候,史萬寶卻直接選擇了按兵不動。史萬寶的理由倒也十分充分,史萬寶覺得,李道玄冒然沖陣,實在太過冒失。如果自己也跟著沖的話,很容易讓整個唐軍潰敗。

與其如此,還不如讓李道玄做誘餌,引誘敵人出戰。如果李道玄失敗了,敵人趁機來攻,唐軍大部隊堅守此處,就一定能夠打敗敵人。

作為老將,史萬寶作戰經驗應該是十分豐富的。不過這一次,他只猜對了一半。

沒有後續大軍跟隨的李道玄,沖陣果然失敗,死在了劉黑闥大軍之中。在李道玄死後,劉黑闥大軍果然乘勝追擊,沖擊唐軍大部隊。

⑦ 唐高祖李淵簡介,唐高祖李淵怎麼死的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隴西成紀人,祖籍邢州堯山,唐朝開國皇帝。

李淵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

開皇中,歷任譙、隴、岐三州刺史,隋煬帝即位後,李淵又歷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又升衛尉少卿。

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大業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亂時,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攻佔長安。

義寧二年(618年)農歷五月,李淵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禪讓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並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統一全國。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兒子李世民。

貞觀九年(635年),李淵病逝。謚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

上元元年(674年)農歷八月,改上尊號為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754年)農歷二月,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生平介紹

家世背景

李淵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世代顯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西北),一說是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祖籍邢州堯山(今邢台市隆堯縣)。

李淵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時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淵的父親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後的姐姐[7] 。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淵出生在長安。李淵七歲時,父親李昞去世,其襲封為唐國公。李淵長大後,為人灑脫,性格開朗,待人寬容。

隋朝刺史

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北周靜帝禪讓,建立隋朝。隋文帝任命李淵為千牛備身(皇帝的禁衛武官)。由於李淵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後,所以隋文帝特別親近器重李淵,累任譙州、隴州、岐州三州刺史。

有一個叫史世良的人,善於給人相面,他告訴高李淵說:「您的骨骼驚奇,必為一國之主,願您自愛,不要忘記鄙人說的話。」於是,李淵有了遠大的目標。

戎馬生涯

李淵在隋煬帝即位之初先後做了滎陽(今河南滎陽)、樓煩(今山西靜樂縣)兩個郡的太守,後來又被任命為殿內少監、衛尉少卿。

大業九年(613年)春,隋煬帝征伐高句麗時,李淵在懷遠鎮督運糧草。同年農歷六月,楊玄感利用民憤舉兵反隋,李淵奉隋煬帝之命鎮守弘化郡(今甘肅慶陽縣),兼知關右諸軍事。

在此期間,李淵廣交天下豪傑,遭到隋煬帝的猜疑。恰好有詔書命李淵去隋煬帝巡行所到之地,李淵因病沒有去。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在後宮,隋煬帝問王氏:「你的舅舅怎麼遲遲不來?」王氏回答說李淵病了,隋煬帝又問:「病的要死了嗎?」李淵知道以後日益恐懼,因此無節制地飲酒、收受賄絡自污以自保。

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到達龍門時,遇上了母端兒農民起義,李淵領兵擊敗了起義軍,收編萬餘人,實力大增。又擊絳州賊柴保昌,降其眾數萬人。

第二年(616年),他升為右驍衛將軍。突厥侵犯邊塞,隋煬帝便讓他和馬邑郡守王仁恭一同北擊突厥。但他們的兵馬很少。李淵便選出擅長騎射的兩千騎兵,吃住騎射仿效突厥兵,給突厥看他們閑暇時的射獵馳騁。李淵有另外挑選善於射箭的士兵作為埋伏。等和突厥兵遭遇時李淵便下令埋伏攻擊,結果打敗突厥。

鎮守太原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正式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成為這一地區最高軍政長官。李淵奉命率兵征討歷山飛賊甄翟兒,與甄翟兒遭遇在河西郡(今山西汾陽)的雀鼠谷,李淵大獲全勝。

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李淵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李淵之子李世民知隋必亡,暗中結交豪傑,招納逃亡之人,網羅各種人才。

太原起兵

大業十三年(617年),天下起兵反隋的隊伍蜂擁而起,隋煬帝所在的江都(今江蘇揚州)被孤立了。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宮監裴寂都是李世民的密友。李世民就和晉陽縣令劉文靜密謀起兵。

起兵造反的計策確定後,李淵還不知情。李世民想實情相告,又擔心李淵不聽。李世民私下找到裴寂商議,

裴寂就選了晉陽宮的幾個美女,乘李淵喝醉酒之後,陪他過夜。然後,裴寂把李世民的謀劃告訴了李淵,李淵大驚。裴寂說:「安排宮女侍奉,事情暴露後是要殺頭的,我這么做就是為了要勸你下定決心起兵啊。」李世民乘機向李淵匯報了整個計劃。李淵開始時堅決不同意,還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報官。過一會兒李淵還是答應了起兵,對李世民說:「我愛護你,怎麼忍心去告發你呢!」

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歷二月,李淵治下駐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鷹揚府校尉劉武周發動兵變,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據馬邑而自稱天子。農歷三月,劉武周攻破樓煩郡,進占汾陽宮,並與突厥勾結,圖謀南下爭奪天下。煬帝聞訊後大怒,要提李淵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勢下,李世民說:「事情緊急,可以舉事了。」其周圍的心腹裴寂、許世緒、武士眜等也紛紛勸李淵起兵,李淵終於下定了反隋的決心。於是,李淵借口防備劉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在很短的時間里便招到數千人。

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李淵招兵買馬,懷疑李淵要造反,便密謀騙李淵父子到晉祠祈雨,除掉李氏,向隋煬帝邀功請賞。不料,這一密謀被晉陽鄉長劉世龍獲悉,告知了李淵。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歷五月十五日,李淵、李世民先發制人,指使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告發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結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藉此將二人囚禁。農歷五月十七日,恰巧數萬突厥軍隊進攻晉陽,李淵立刻名正言順地命人將兩人推出斬首。六月,又遣二子李建成、李世民率軍攻殺拒命的西河郡丞高德儒。同時,李淵又設下空城計,嚇退了突厥的軍隊。接著,李淵開始作起兵反隋的准備工作。www.gs5000.cn

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歷七月,李淵率軍三萬誓師,正式起兵。在發布的檄文里斥責隋煬帝聽信讒言,殺害忠良,窮兵黷武,致使民怨沸騰。

入定關中

誓師後,李淵與長子建成、次子世民揮師南下,先後破守霍邑(今山西霍縣)的隋鷹牙郎將宋老生、渡黃河,對守河東的隋將屈突通圍而不攻。迅速向西南挺進。當時,隋煬帝遠在江都(今江蘇揚州),關內隋軍力量薄弱;中原瓦崗軍與王世充激戰方酣,均無暇西顧。因此李氏父 子進軍神速,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歷十一月間攻入長安。

李淵進入長安不久,就宣布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

登基為帝

義寧二年(618年),李世民徙封趙國公。同年農歷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禁軍將領兵變殺死。同年農歷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李淵以李世民為尚書令。不久,又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掃除群雄

唐朝建立之初,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淵經常派遣兒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

武德元年(618年)農歷六月,李世民攻打據有今甘肅蘭州等地的薛舉、薛仁果父子,農歷九月薛舉戰死,農歷十一月俘殺薛仁果,平定了西北廣大地區。

武德二年(619年),唐朝用反間計,使李軌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從而俘殺了李軌,平定了河西走廊。同年劉武周、宋金剛勾結突厥,攻入河東,佔領太原。李元吉、裴寂等敗逃。後李世民出討河東,收復太原並消滅劉武周勢力。劉武周、宋金剛逃往突厥,不久被殺。當時黃河流域形成夏政權竇建德、鄭政權王世充與唐朝三足鼎立之勢。620年,李世民奉命率軍東征王世充,竇建德和王世充聯盟對抗李世民的軍隊。

武德四年(621年),在武牢關一戰中李世民俘獲竇建德。促使王世充投降。武德六年(623年),太子李建成俘斬竇建德余部劉黑闥,平定了河北地區。武德七年(624年),高開道為其部下張金樹所殺,張金樹降唐。唐軍又消滅了江南的輔公祏勢力,終於一統天下。

禪讓退位

晉陽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後,立李建成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沖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侵犯唐朝邊境,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在太子的東宮中擔任率更丞(主管計時的官員)職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買,成為李世民在東宮的眼線,他悄悄告訴李世民:「李建成想藉此控制秦王的兵馬,並准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秦王。」於是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六月初七癸亥日,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李淵下詔說:「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

因病去世

李淵做太上皇以後,開始的幾年是在太極宮生活的。一直到貞觀三年(629)農歷四月,他才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

在大安宮生活期間,李淵除了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外,幾乎不曾離開過大安宮。李世民經常到九成宮(即隋朝的仁壽宮,位於今陝西麟游)避暑,李淵也不願意出行。

貞觀八年(634)農歷十月,李世民決定在宮城的東北方向營建大明宮,作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由於第二年李淵病死,大明宮沒有建成,一直到高宗之世,大明宮才漸成規模。)

貞觀九年(635年)農歷五月,李淵因病駕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一歲,廟號高祖。同年農歷十月,安葬於獻陵(今陝西三原縣內),其妻竇氏也加號太穆皇後祔葬。

⑧ 李淵父親李昞多大歲數死的請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回答一下,謝謝

37歲。

李昞(536年—572年),一作李昺,字明澤,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西魏北周時期大臣,唐高祖李淵的父親,唐太宗李世民的祖父,與隋文帝楊堅同為獨孤信的女婿。

出身隴西李氏,世代仕於北朝,其父李虎為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封隴西郡公。性情至孝,深沉有識量。初仕西魏時,封汝陽縣開國伯,拜通直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

父親隴西郡公李虎去世後,襲封隴西郡公。保定四年,世襲唐國公,出任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為政簡素,頗有時譽。

建德元年病故,享年37歲,葬於咸陽,贈太保,謚號為仁。唐高祖李淵即位後,追謚為元皇帝,廟號世祖,葬於興寧陵。

(8)歷史李昞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李昞父親李虎為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稱隴西郡公。他從小受到父親李虎的良好教育和影響,一邊學文,一邊習武,練就一個好身板,練出一手好武藝。

擅長使用長槍,舞起來好似蛟龍出水,神出鬼沒,幾十個人也難以近身;敢拉硬弓,百步穿錢,百發百中。

十三、四歲就騎上駿馬,隨父親南征北戰,拚命殺敵,建有許多戰功。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在戰斗中幾次保護父親,李虎很喜愛這個兒子。

東西魏時,兩國經常發生戰爭,他在父親麾下經常參加戰斗。一次交戰中,西魏少帥宇文覺被東魏高洋打敗,一路拚命逃跑,後邊緊追不放,眼看宇文覺就有生命危險。

李昞手疾眼快,搭箭射去,正中高洋左臂,險些落馬,宇文覺因此得救,回朝後升李昞為將軍。西魏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看李昞英勇有為,相貌堂堂,託人向李虎家求婚,將四女兒獨孤氏許配給李昞,婚後他倆夫妻恩愛,相敬如賓。

北周建立後,宇文覺坐了皇位,他和李昞成了連襟親家,伽彩常入宮參見姐姐伽蘭。李昞被任命為安州(今湖北安陸)總管,他攜妻上任,妻子伽彩賢淑聰慧,經常給李昞出謀劃策,使他把安州管理得五業興旺,一方平安,很受皇上和大臣們賞識,都誇他治業有方。

李昞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人。雖然安州在當時處於北周的邊境地帶,屬於戰爭前線,但可能出於過分的疼愛,他在任職期間,就把兒子李淵也帶了過去,並把他送入了當地的鄉學接受啟蒙教育。因此除在長安的時間以外,幼年時的李淵有一段時間是在安州度過的。

西魏大統十七年(公元551年),父親李虎去世,李昞世襲了唐國公爵位,加封為柱國大將軍。皇上多次派他領兵攻打北齊,他都能出奇制勝,打敗敵人,凱旋而歸,因此多次受到皇上的封賞,為國家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昞

閱讀全文

與歷史李昞怎麼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