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曾聯合下發通知,對山東省聊城市、河北省邯鄲市、湖北省隨州市、安徽省壽縣、河南省浚縣、湖南省岳陽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雲南省大理市等8市縣,因保護工作不力,致使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遺產遭到嚴重破壞、名城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進行了通報批評。
據統計,全國100多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將近20個沒有歷史文化街區,18個僅有一座歷史街區,近一半歷史文化街區不合格。
專項督察縣域單元名單 北京 東城區、門頭溝區 天津 和平區、河北區、南開區 河北 正定縣、秦皇島市山海關區、邯鄲市大名縣、永年縣 山西 太原市迎澤區、大同市城區、平遙縣、新絳縣 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回民區、賽罕區 遼寧 沈陽市和平區、瀋河區、大東區 吉林 吉林市昌邑區、龍潭區,集安市 黑龍江 哈爾濱市道里區、南崗區、道外區 上海 黃浦區、靜安區、徐匯區 江蘇 揚州市邗江區,蘇州市吳中區、吳江區,高郵市 浙江 杭州市餘杭區、寧波市海曙區、海寧市、臨海市 安徽 安慶市迎江區、毫州市譙城區、壽縣、績溪縣 福建 福州市倉山區、泉州市鯉城區、漳州市薌城區、長汀縣 江西 南昌市東湖區、西湖區,景德鎮市昌江區、珠山區 山東 濟南市歷城區、淄博市臨淄區、曲阜市、鄒城市 河南 鄭州市二七區、洛陽市老城區、安陽市龍安區、商丘市睢陽區 湖北 武漢市武昌區、襄陽市襄城區、荊州市荊州區、鍾祥市 湖南 長沙市嶽麓區、開福區,岳陽市岳陽樓區,鳳凰縣 廣東 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市、潮州市湘橋區、雷州市 廣西 柳州市魚峰區、桂林市秀峰區、北海市海城區 海南 海口市瓊山區 重慶 渝中區、南岸區、江北區 四川 自貢市貢井區、宜賓市翠屏區、閬中市、會理縣 貴州 遵義市紅花崗區、鎮遠縣 雲南 昆明市晉寧縣、麗江市古城區、大理市、會澤縣 西藏 拉薩市城關區、江孜縣 陝西 西安市雁塔區、漢中市漢台區、咸陽市渭城區、韓城市 甘肅 天水市麥積區、武威市涼州區、敦煌市、張掖市甘州區 青海 同仁縣 寧夏 銀川市西夏區 新疆 吐魯番市、喀什市、庫車縣
㈡ 大同古城為什麼被點名批評,古城管理存在什麼問題
如今,似乎只要是古城,都會自帶爭議體質。從鳳凰古城到麗江古城,再到洛陽古城等等,挨個被狙。2019年以來,文物局等官方對於大同古城的批評與質疑就沒有斷過,並稱“歷史文化遺存遭到嚴重破壞,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指出大同古城的問題是:“古城或歷史文化街區內大拆大建、拆真建假。”
㈢ 歷史古城如何保護與發展
文化遺產是不可復制的稀缺資源。對於歷史文化名城來說,文化遺產是基本標志和價值構成。當前,歷史文化名城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遺產流失和破壞現象。作為國務院首批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大同市近年來積極探索既保護文化遺產又實現城市發展的有效途徑,在古城保護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大同市的做法概括起來就是「五個基本走向」。
從舊城改造走向遺跡保護,以先進理念指導古城保護。城市發展中的舊城改造對歷史文化名城的破壞相當嚴重。舊城改造需要大拆大建,而舊城區往往是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區域。為了保護大同古城,大同市政府發布通告,勒令古城保護范圍內的舊城改造項目全部停工,同時全面啟動古城保護工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留存文化遺產原貌。對淹沒在廢墟中的珍貴遺址華嚴寺、善化寺、清真寺、法華寺、文廟、關帝廟、純陽宮、帝君廟、城牆等進行整體性保護,全部拆除了這些遺址群保護范圍內的破壞性建築。
從單體保護走向整體保護,努力保持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價值。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個有機整體,如果只保護單個文化遺產,就會使一處處文化遺產成為「文化孤島」,削弱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價值。大同市致力於從整體上保護文化名城,把北至操場城街、南至北都街、東至御河西路、西至魏都大道,面積約4.8平方公里的區域全部劃定為保護區域,把該區域內對古城風貌造成嚴重破壞的多層建築全部列入拆除范圍。同時,把該區域內的所有歷史文化遺產全部劃定為保護對象,盡最大可能恢復古城的基本格局。
從兩相對立走向兩全其美,妥善處理古城保護與城市發展的矛盾。應該說,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城市發展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從實踐經驗看,把保護與發展放在同一個城市空間是很難實現的。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大同市於2008年初提出了「一軸雙城,分開發展;古今兼顧,新舊兩利;傳承文脈,創造特色」的古城保護基本思路,立足古城搞保護,跳出古城求發展,把保護與發展分開。具體來說就是,以御河為軸線,在御西保護完整的古城,在御東建設現代新區,把傳統文化保護放在古城,使兩個不同的空間相得益彰、互利共贏。事實證明,這一做法克服了古城保護與城市發展的矛盾,較好地實現了當時的設想。
從隨意修復走向修舊如舊,自覺按照傳統方法延續古城生命。在大規模的古城保護和修復中,大同市始終遵循修舊如舊的基本原則,堅持四個基本方法。一是充分考證。在大量考古發掘、信息收集、調查研究、專家論證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的保護方法。二是保持原貌。文化遺產屬於哪個朝代,就按哪個朝代的營造方式進行修繕、重修、復建,不是按現代人的理解隨意修復。三是「四原」保存。在修繕、重修、復建中,保存原來的建築形制、原來的建築結構、原來的建築材料、原來的工藝技術。四是修舊如舊。基於我國傳統建築的獨特價值和審美要求,堅持修舊如舊、原汁原味。
從甩掉包袱走向產業創新,深刻認識古城保護的價值。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問題上,一些人存在一個認識誤區,就是認為低矮破舊、功能缺失的遺跡是城市文明進步與發展的包袱,保護的成本昂貴,得不償失。在這種認識影響下,有的城市將文化遺產當作包袱甩掉。這實際上是把珍珠當垃圾。大同市在實踐中認識到,文化遺產不僅具有歷史價值、美學價值、教育價值、科學價值,而且具有巨大商業價值;一座擁有完整歷史風貌的古城不僅是昨天的輝煌,而且是今天的財富;在名城古都的保護中,只有堅持把保護與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才能實現文化資源的永續利用
㈣ 大同為何可以入選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之所能入選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一)悠久的歷史和歷史文化;(二)保留的大量的歷史文物;(三)出產的大量的歷史文化名人。
大同位於山西北端,早在玉器時代就要先民在此繁衍生活,大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夏、商、周時期,大同隸屬冀州;戰國時則從屬於趙國雁門郡;北魏時期,大同做了百年的帝都;女真滅遼之後,也將大同設為陪都,大同的悠久歷史皆有跡可循。
大同走出來的歷史文化名人更是浩如繁星,古代十大賢君之一的北魏孝文帝、戰國趙國,實施胡服騎射改革的國君趙武靈王、楊家將們的母親佘太君、明末五猛將之一的曹文詔等等都是山西大同人士。他們即是大同歷史文化的創造者,也是大同歷史文化的見證者。
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眾多的歷史名人讓大同有資格成為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㈤ 山西6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是北魏首都,太原是9朝古都嗎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其中唯一傳承至今的。為了進一步傳承中國古代歷史、保護歷史文化和文物古跡,我國提出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
從1982年首次頒發至2018年5月2日,全國共有13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中,山西省共有6座,分別是:大同市、平遙縣、太原市、新絳縣、代縣、祁縣(頒發時間順序)。
大同
大同是山西省第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2年第一批共24座城市,大同位列其中。
大同是秦漢名郡,北魏首都,遼金陪都,明朝軍事重鎮。這里發生過很多歷史典故,有豐富的歷史遺存。
發生在大同的歷史典故主要有:
白登之圍——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冒頓單於圍困白登山。
北魏定都平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鮮卑族)。
遷都洛陽——孝文帝改革、鮮卑族漢化的重要環節。
孝文帝改革——少數民族漢化、緩解民族和階級矛盾、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措施。
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讓宋朝始終無法統一,並不斷受到來自北方遼、金的軍事壓力。
遼金陪都——大同分別是遼國、金國的五京之一“西京”。
九邊重鎮、宣大薊遼——明朝的吞並之所,國家防守的重要據點。
平型關大捷——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歷史文物古跡遺存主要有:
萬里長城——趙長城、秦長城,漢長城、北魏長城、隋長城、金長城、明長城。
大同古城——明城牆、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鼓樓、帝君廟、清真大寺、清民宅院等。
雲岡石窟——北魏皇家大型石窟,國家AAAAA景區,世界文化遺產。
此外大同還有方山永固陵、趙武靈王墓、水神堂、覺山寺、魯班窯石窟、吳官屯石窟、栗毓美墓、北魏鹿苑、渾源永安寺等眾多文物古跡遺存。
新絳龍興寺
代縣
代縣位於忻州市,古稱代州、雁門郡等,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在古時候長期擔負著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重任。尤其在五代十國和北宋時期,代州成為北宋與遼國燕雲十六州交界處,依託長城雁門關,抵禦契丹人南下。明代雁門關為內長城重要關口,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內三關”。
代縣歷史悠久,由於遼宋夏金元時期相關歷史以及文學作品眾多,加上此地擁有雁門關這一重要關口,故代州擁有較高知名度。
㈥ 大同為何成為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發生過什麼,留下了什麼呢
戰國時期,大同初為代國,後並入趙地,推行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趙雍安葬在靈丘縣,現存趙武靈王墓,是山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丘”的縣名也由趙武靈王墓而來。
“胡服騎射”是趙國由弱轉強的重要原因,對戰國歷史、漢人軍事發展、中原漢族服飾、思想開放、民族融合等有重要意義,對當時和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被傳為佳話。
北魏時期雲岡石窟
著名的北朝民歌《木蘭詩》有名句: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詩中的“明堂”是北魏平城明堂,因為遷都洛陽時,鮮卑族已經過孝文帝改革,不叫“可汗”了,詩中多次使用的“可汗”,以及“燕山、胡騎”對抗的是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柔然,說明這是在孝文帝改革遷都之前,正是平城明堂。
㈦ 山西大同重建
自2008年起,山西大同在新任市長耿彥波推行下開始耗資百億元的古城再造計劃。他指出,如果只保護單個文化遺產,就會使一處處文化遺產成為「文化孤島」,削弱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價值。大同大規模的古城保護和修復中始終遵循修舊如舊的基本原則,等於是從整體上保護文化名城。大同舊城街道名字恢復古風,而代王府、華嚴寺等文物修復也是工程重點。大同老城內所有的現代建築將搬遷出去,以恢復傳統城市布局。
有著650年歷史,由黃土夯就的城牆被穿上清灰色的包磚「外衣」。按照規劃,每一面城牆高14米,下寬18米,上寬14米,望樓12座、控軍台兩座、角樓兩座,箭樓、月城、瓮城各一座,綿延1800米。
舊城內街道的名字也都恢復古風:原來的雁同東、西路及延伸段,擬合並定名為平城街;古城城牆內的東、西、南、北街名,擬分別恢復為和陽街、清遠街、永泰街、武定街;甚至連路燈也被全部更換,以求與古風相配。在「名城復興工程」中,古代文物的修復是另一個重點,需要修復的有代王府、華嚴寺、善化寺、文廟、帝君廟、法華寺、關帝廟等。華嚴寺工地上,消逝多年的古代建築已經一座座破土而出。
對於近來的古城重建潮,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副教授江田祥表示,歷史上中國城市一直就不斷地毀了修、修了毀,文化名城在保護歷史文物的同時也需要兼顧當地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這樣古城才會有真正的生命力。但古城建設必須堅持修舊如舊,不能造一批宏偉漂亮而沒有文化底蘊的假古董。
江田祥指出,古城復建如果是出於保護歷史文化的目的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從「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角度出發,就很可能起到文物破壞的後果,而且很可能會給當地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古城要完全恢復也是不現實的,關鍵在於如何將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城市發展良好銜接,古城重建首先必須對文化產品效應、經濟效益、當地文物保護狀況、當地居民意願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完善的評估。
讓文化界更為擔心的是,大規模古城重建,仍是在走「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老路,最終重建的古城不僅是沒有任何文化意義的「贗品」,而且也會破壞真正的文物。
在不久前舉行的一次考古論壇上,許多專家並不贊同大同等地的遺址復建工程。考古學家杭侃指出,這種復建對地下文物古跡肯定會有破壞。古城復建也只是造了許多假古董,其實還有很多真實的東西需要保護。事實上,經過近代以來的拆城牆運動,至今仍保存完整的城牆已不多,也正因為稀少,保留得好的古城往往成為旅遊熱點,為當地帶來不菲的收入。
目前,大同古城打造接近收尾,未來的經濟效益尚無可期。耿彥波曾公開其大膽期許:「未來的旅遊人數,我瞄準300萬的目標,以100元門票算,一年是3億元。而門票只是旅遊產業很小的一部分,標准測算只佔到旅遊城市整體收入的5%,加上餐飲、購物,你可以想像一下,這個產業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