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南從古到今的名人有哪些
丘 浚
(公元 1421年~公元 1495 年) 海南瓊山人。中葉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家、經濟學家,著有《大學衍義補》等著作。他為官40年,歷任編修、、經筵講官、侍講、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國子臨祭酒、禮部侍郎、尚書、纂修《憲宗實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是一位從邊陲海南島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其主要成果在經濟理論方面,他提出的勞動決定價值的觀點,比英國古典經濟學派創始人威廉?配第17世紀60年代提出的「勞動價值論」還要早170多年,被現代經濟理論界稱為「15世紀卓越的經濟思想家」。
海 瑞
(公元 1514 年~公元 1587 年) 海南瓊山人。明代名臣、政治家。曾任浙江淳安縣知縣、雲南司主事、兵部武庫司主事、右僉都御史、應天巡撫等職,後辭官閑居。他一生剛直不阿,被人產稱為「南包公」、「海青天」,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邢 宥
(公元1416~公元1418年) 海南文昌人。明代的政治家、學者。為官20餘年,歷任四川站定臨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參政、右僉都御史、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等職。著有《湄丘集》。他與丘浚、海瑞齊名,合稱海南「一鼎三足」。
鍾 芳
(公元 1476 年~公元 1544 年) 海南三亞人。明代著名的學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當過文官、武官、法官、學官和財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繼文庄(丘浚),下啟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著有《春秋集要》、《學易疑義》等著作,被人尊稱為「嶺海巨儒」。
唐 胃
(公元1474年公元~1359年)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學者,歷任戶部山西司主事和河南司主事、員外郎、廣西提學僉事、雲南按察司副使、雲南右參政、雲南右布政使、廣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戶部右侍郎等職,後調任北京戶部右侍郎,又轉為右侍郎。著有《瓊台志》等。
宋慶齡
(1893年~1981年) 海南文昌人。孫中山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
鄧小平在宋慶齡追悼大會上的悼詞中說:「她跟隨歷史的腳步不斷前進,從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者。」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女性。」
張雲逸
(1892年~1974年) 海南文昌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家,參加過辛亥革命、北伐戰爭、萬里長征,與鄧小平一起指揮百色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先後在中國共產黨的八大中央委員、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等職。
周士第
(1900年~1979年) 海南瓊海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二萬五千里長征。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先後為中國共產黨的七大、八大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參謀部顧問。
馮 平
(1899年~1928年) 海南文昌人。歷任瓊崖高級農民軍事政治訓練所所長、瓊崖工農紅軍總司令兼西路總指揮等職。29歲時在澄邁縣金江鎮被害。
馮白駒
(1903年~1973年) 海南瓊山人。海南革命領導人代表、革命家,瓊崖革命武裝和根據地創建人之一。歷任瓊崖抗日獨立縱隊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他始終是瓊崖黨組織、軍隊和海南革命的主要領導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共海南區委書記、海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海南行政區公署主任、廣東省副省長、浙江省副省長等職。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周恩來贊譽「馮白駒同志是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鄧小平為他的雕像題寫「馮白駒將軍」五個大字。
庄 田
(1906年~1992年) 海南萬寧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過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後任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副司令員,與馮白句司令員一道,領導瓊崖人民的抗日斗爭,後任桂滇黔邊給隊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廣東省副省長等職。
馬白山
(1907年~1992年) 海南澄邁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游擊隊獨立縱隊參謀長、支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參謀長、總隊長、副司令員兼總隊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
吳克之
(1911年~1985年) 海南瓊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歷任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參謀長、支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參謀長、總隊長、副司令員兼總隊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
王國興
(1894年~1975年) 海南瓊中人。海南黎族人民領袖。1943年8月12日領導黎、苗族同胞舉行了震憾海南島內外的白沙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第一任主席和自治州第一任州
劉秋菊
(1899年~1949年) 海南瓊山人。瓊崖女豪傑。先後擔任過中共瓊崖特委委員,瓊崖臨時人民政府委員、特委婦委書記等職務。
陳理文
(1928年~1986年) 黎族,海南保亭人。全國特級戰斗英雄。在他參加的大大小小100多次戰斗中,先後負傷4次,立大功4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被授予「海南特等功臣」、「全國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
李向群
(1978年~1998年) 海南瓊山人。1996年12月入伍,廣州軍區某集團軍「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一班戰士。1998年8月5日,他隨部隊赴湖北荊州抗洪搶險,14日在抗洪搶險一線光榮中入中國共產黨。在公安縣南平鎮堤段的抗洪保衛戰中,他帶病堅持搶險,先後4次暈倒在大堤上,終因勞累過度,搶救無效,於1998年8月22日壯烈犧牲,年僅20歲。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授予李向群「新時期英雄戰士」榮譽稱號,並親筆題詞:「努力培養和造就更多的李向群式的英雄戰士」。
此外還有宋美齡、宋子文(總理級)、鄭介民(國防副部長級)還有獨腳將軍陳策
Ⅱ 三亞的名人
明代嶺南巨儒鍾芳,是崖州人最大的驕傲。鍾芳,又名黃芳,字仲實,號筠溪,自幼有「崖州神童」之譽,原籍崖州高山所(今崖城鎮高山村)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哲學家。他與丘浚、海瑞、王弘海、王佐等是明代全國有影響的海南名賢。
鍾芳生於明成化十二年(1467年),聰慧超人,7歲能詩,10歲中秀才,入州學,名列前茅,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25歲赴省鄉試高中亞元(舉人第二名),正德三年(1508)32歲,進京殿試,榮登二甲第三(全國進士第六名),入選為翰林庶吉士,授編修。其後歷任戶部員外郎、吏部稽勛郎、考功主事第職,正德十六年(1521年)起,歷任浙江提學副使、廣西副參政、江西右布政使、南京太常寺卿兼國子監祭酒(祭酒乃中央大學校長)、兵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均為該部副部長官)。是當時知名的理學家,為國理過財。鍾芳博學強記,多才多藝,蜚聲中原。他精通音律、歷法、醫學卜術,一生著作甚富,有《學易疑義》、《春秋集要》、《皇極經世圖》、《續古今紀要》、《崖州志略》、《漢學廣義》、《養生舉要》及詩文二十卷行世,清朝人將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四庫全書》。尊之為「嶺南巨儒」、「南溟奇才」,與明代海南丘浚、海瑞並稱「瓊州三星」。嘉靖十三年(1534年)58歲時,獲准退休,卜居瓊山府城西門外,人們呼所居里弄為「進士巷」。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故,享年69歲。鍾芳的兒子鍾允謙也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進士,人稱父子進士,次子鍾允直也中舉人,名滿崖州。
Ⅲ 海南從古至今的名人
海南四大才子 1.丘浚(公元 1421年~公元 1495 年) 海南瓊山人。明朝中葉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家、經濟學家,著有《大學衍義補》等著作。他為官40年,歷任編修、、經筵講官、侍講、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國子臨祭酒、禮部侍郎、尚書、纂修《憲宗實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是一位從邊陲海南島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其主要成果在經濟理論方面,他提出的勞動決定價值的觀點,比英國古典經濟學派創始人威廉?配第17世紀60年代提出的「勞動價值論」還要早170多年,被現代經濟理論界稱為「15世紀卓越的經濟思想家」。 2.王桐鄉,原名王佐,(1428-1512)字汝學,號桐鄉。少年時代就深受業師唐舟、丘浚的器重。今海南省臨高縣博厚鎮透灘村人,因他家鄉盛產刺桐,故名王桐鄉,是五百年前明代的著名詩人。他與明代文臣之宗的丘竣、「海青天」的海瑞和清代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張岳崧合稱為海南「四絕」(即「四才子」)。因他以詩聞名,志書稱他「博學多識,精思力踐,見道精審,故其詩和平溫厚,文氣光明正大,當比唐宋諸大家。」 3.海瑞(公元 1514 年~公元 1587 年)字汝賢、國開,自號剛峰, 海南瓊山人。明代名臣、政治家。曾任浙江淳安縣知縣、雲南司主事、兵部武庫司主事、右僉都御史、應天巡撫等職,後辭官閑居。他一生剛直不阿,被人稱為「南包公」、「海青天」,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4.張岳崧,字子駿,又字翰山、氵解山,號覺庵、指山。其祖先原為福建莆田人,宋朝嘉定年間前來瓊山當官,此後在瓊定居繁衍,後代再由瓊山遷居定安。 據史料記載,張岳崧於清朝嘉慶十四年(1809年)考中恩科殿試一甲第三名,是海南歷史上唯一的探花。嘉慶皇帝為海南偏隅之地竟有人考得這樣高的名次而高興,特地手諭:「何地無才」。 有關史書把丘浚、海瑞、王佐和張岳崧並稱為海南四大才子。
Ⅳ 海南歷史上的名人有
海南省人文歷史
丘 浚(公元 1421年~公元 1495 年) 海南瓊山人。中葉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家、經濟學家,著有《大學衍義補》等著作。他為官40年,歷任編修、經筵講官、侍講、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國子臨祭酒、禮部 侍郎、尚書、纂修《憲宗實錄》總裁官、文淵閣 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是一位從邊陲海南島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其主要成果在經濟理論方面,他提出的勞動決定價值的觀點,比英國古典經濟學派創始人威廉·配第17世紀60年代提出的「勞動價值論」還要早170多年,被現代經濟理論界稱為「15世紀卓越的經濟思想家」。
海瑞(公元 1514 年~公元 1587 年) 海南瓊山人。明朝名臣、政治家。曾任浙江省淳安縣(今屬杭州,故時為嚴州)知縣、雲南司主事、兵部武庫司主事、右僉都御史、應天巡撫等職,後辭官閑居。他一生剛正不阿,被人產稱為「南包公」、「海青天」,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邢宥(公元1416~公元1418年) 海南文昌人。明代的政治家、學者。為官20餘年,歷任四川站定臨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參政、右僉都御史、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等職。著有《湄丘集》。他與丘浚、海瑞齊名,合稱海南「一鼎三足」。
鍾芳(公元 1476 年~公元 1544 年) 海南三亞人。明代著名的學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當過文官、武官、法官、學官和財官的著名人物。他「上繼文庄(丘浚),下啟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著有《春秋集要》、《學易疑義》等著作,被人尊稱為「嶺海巨儒」。
唐胃(公元1474年公元~1359年)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學者,歷任戶部山西司主事和河南司主事、員外郎、廣西提學僉事、雲南按察司副使、雲南右參政、雲南右布政使、廣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戶部右侍郎等職,後調任北京戶部右侍郎,又轉為右侍郎。著有《瓊台志》等。
宋慶齡(1893年~1981年) 海南文昌人。孫中山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鄧小平在宋慶齡追悼大會上的悼詞中說:「她跟隨歷史的腳步不斷前進,從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者。」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女性」。
李向群(1978年~1998年) 海南瓊山人。1996年12月入伍,廣州軍區某集團軍「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一班戰士。1998年8月5日,他隨部隊赴湖北省荊州抗洪搶險,14日在抗洪搶險一線光榮中入中國共產黨。在公安縣南平鎮堤段的抗洪保衛戰中,他帶病堅持搶險,先後4次暈倒在大堤上,終因勞累過度,搶救無效,於1998年8月22日壯烈犧牲,年僅20歲。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 澤 民簽署命令,授予李向群「新時期英雄戰士」榮譽稱號,並親筆題詞:「努力培養和造就更多的李向群式的英雄戰士」。
Ⅳ 三亞有哪些名人,
陳楚生算啊
Ⅵ 海南歷史名人
邢宥
(公元1416-1481) 字克寬,號湄邱。海南文昌人。明代政治家、學者。為官20餘年,歷任四川臨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參政、右僉都御史、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正四品)。邢宥一生為國為民光明磊落,剛正不阿,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作為,在學問上也有很高的造詣。他一生中非常喜歡讀書寫作,對書法也有一定的研究。著作有《湄丘集》傳世,對於海南文化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清代海南探花張岳崧將其同海瑞、邱浚譽為海南三賢。
丘 浚
(公元 1421年~公元 1495 年) 海南瓊山人。中葉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家、經濟學家,著有《大學衍義補》等著作。他為官40年,歷任編修、、經筵講官、侍講、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國子臨祭酒、禮部侍郎、戶部尚書(正二品、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兼民政部長)、纂修《憲宗實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是一位從邊陲海南島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其主要成果在經濟理論方面,他提出的勞動決定價值的觀點,比英國古典經濟學派創始人威廉?配第17世紀60年代提出的「勞動價值論」還要早170多年,被現代經濟理論界稱為「15世紀卓越的經濟思想家」。
王桐鄉,原名王佐,(1428-1512)字汝學,號桐鄉。海南臨高人,因他家鄉盛產刺桐,故名王桐鄉,是五百年前明代的著名詩人。他與明代文臣之宗的丘竣、「海青天」的海瑞和清代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張岳崧合稱為海南「四絕」(即「四才子」)。因他以詩聞名,志書稱他「博學多識,精思力踐,見道精審,故其詩和平溫厚,文氣光明正大,當比唐宋諸大家。」
鍾芳
(公元 1476 年~公元 1544 年) 海南三亞人。明代著名的學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當過文官、武官、法官、學官和財官的著名人物。官至兵部右侍郎(正三品、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戶部右侍郎(正三品、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兼民政部副部長),他「上繼文庄(丘浚),下啟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著有《春秋集要》、《學易疑義》等著作,被人尊稱為「嶺海巨儒」。
唐胃
(公元1474~1359?)海南瓊山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學者,歷任戶部山西司主事和河南司主事、員外郎、廣西提學僉事、雲南按察司副使、雲南右參政、雲南右布政使、廣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戶部右侍郎(正三品、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兼民政部副部長),後調任北京戶部右侍郎(正三品、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兼民政部副部長)。著有《瓊台志》等。
海 瑞
(公元 1514 年~公元 1587 年) 海南瓊山人。明代名臣、政治家。歷任知縣、州判官、戶部尚書(正二品、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兼民政部長)、兵部尚書(正二品、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尚書丞、右僉都御史等職,後辭官閑居。卒後贈太子少保。他一生剛直不阿,被人產稱為「南包公」、「海青天」,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王弘誨
(公元 1541 年~公元1617 年) 海南定安人,明代名臣、教育家。歷任庶吉士、翰林院檢討、編修、會試同考官、國子臨祭酒、史部右侍郎、禮部尚書(正二品、相當於現在的文化部兼教育部、外交部長),卒後贈太子少保(從一品)。他在文學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吳越游記》、《天池草》、《來鶴軒集》、《南溟奇甸錄》、《南禮奏牘》、《文字談苑》等名篇。他任禮部尚書時,看到明朝廷腐敗,他數次不斷上疏勸諫,痛陳朝廷之大病。因屢上疏諍諫不得採用,他託病乞休。回鄉後創建定安縣城「尚友書院」,並資助修建澄邁的「天池書院」,文昌的「玉陽書院」等。親自到這些書院授課,大力宣揚文教。另外,還設置義渡,築橋修路,建塔挖井,為家鄉辦了不少公益事業。
王弘誨為海南所做的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奏考回瓊」。
張岳崧(1773-1842),字子駿,號覺庵,海南定安人。清代名臣,文學家、書畫家。是海南明、清兩代唯一的探花郎。歷任國史館協修官、會試同考官、文穎館纂修官、武英殿纂修、教習庶吉士、四川鄉試正考官、陝甘學政、文淵校理、翰林院侍講、江蘇常鎮通海兵備道、湖北布政使(從二品、相當於湖北省長兼省委書記)、兩浙鹽運使、浙江按察使、大理封少卿、詹事府詹事、護理巡撫等職。張岳崧博學多才,文章、書畫、法律、經濟、水利、軍事、醫學件件精通,與王佐、丘浚、海瑞合稱「海南四絕」(即四大才子)。
王映斗
(1797—1878),字運中,號漢橋、瀚嶠。海南定安人。官至大理寺卿(正三品、從二品、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生而顯異,讀書過目成誦……海外無雙」為人誠直正大,為官公正廉明,關心人民疾苦,愛國憂民。是清代有名的教育家,培養出狀元、探花之才。藏有許多書籍作品,但遺世至今卻寥寥無幾。
Ⅶ 關於三亞名人、盛事、物產的資料
名人:
明代嶺南巨儒鍾芳,是崖州人最大的驕傲。鍾芳,又名黃芳,字仲實,號筠溪,自幼有「崖州神童」之譽,原籍崖州高山所(今崖城鎮高山村)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哲學家。他與丘浚、海瑞、王弘海、王佐等是明代全國有影響的海南名賢。
鍾芳生於明成化十二年(1467年),聰慧超人,7歲能詩,10歲中秀才,入州學,名列前茅,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25歲赴省鄉試高中亞元(舉人第二名),正德三年(1508)32歲,進京殿試,榮登二甲第三(全國進士第六名),入選為翰林庶吉士,授編修。其後歷任戶部員外郎、吏部稽勛郎、考功主事第職,正德十六年(1521年)起,歷任浙江提學副使、廣西副參政、江西右布政使、南京太常寺卿兼國子監祭酒(祭酒乃中央大學校長)、兵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均為該部副部長官)。是當時知名的理學家,為國理過財。鍾芳博學強記,多才多藝,蜚聲中原。他精通音律、歷法、醫學卜術,一生著作甚富,有《學易疑義》、《春秋集要》、《皇極經世圖》、《續古今紀要》、《崖州志略》、《漢學廣義》、《養生舉要》及詩文二十卷行世,清朝人將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四庫全書》。尊之為「嶺南巨儒」、「南溟奇才」,與明代海南丘浚、海瑞並稱「瓊州三星」。嘉靖十三年(1534年)58歲時,獲准退休,卜居瓊山府城西門外,人們呼所居里弄為「進士巷」。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故,享年69歲。鍾芳的兒子鍾允謙也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進士,人稱父子進士,次子鍾允直也中舉人,名滿崖州。
盛事:
從南中國海的海防前哨、邊陲漁村,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性熱帶濱海旅遊城市,發展成為著名的健康之都、時尚之都;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成功舉辦中國度假休閑游開幕式,到新絲路模特大賽落戶三亞;天涯海角國際婚慶節、南山長壽文化節、中國青年歡樂節等,節慶活動年年好戲連台,幕幕精彩;香港———三亞國際帆船拉力賽、TCL高爾夫精英賽、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體育、模特賽事每年不斷,項項奪目;南山海上108米觀音像開光大典、中國養生大會、第二屆全球化論壇,經濟文化盛事紛至沓來,項項經典。特別是2003年以來,連續兩屆成功舉辦了世界小姐總決賽,進一步擴大了三亞和海南在國內外的影響,被海外媒體稱為「中國文化對外開放的象徵」。三亞因此聲名鵲起,成為國內外注目的焦點。
物產:
三亞古稱崖州,在海南島最南端,瀕臨南海。南北寬51.75公里,東西長91.57公里。面積1887平方公里。人口370275人。其中,黎族佔41.12%;苗族佔0.7%;回族佔1.33%。轄3鄉、10鎮、1辦事處、2縣級區。有113個管理區,804個自然村。市境內有5個國營農場及1個良種繁育農場。三亞市是海南島東線高速公路和海榆東 線、海榆中線及海榆西線公路以及三亞至八所鐵路的終點站。三亞鳳凰機場是海南島南部最大的國際航空港,每日有班機通航國內外 大城市。三亞港是海南對外開放的口岸港。可停泊5000噸級輪船,可通航省內外以及國際航線。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地形由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4部分組成。三亞市地處低緯度,受南海海洋氣候影響較大,終年氣溫高,寒暑變化不大,四季溫暖,是冬季避暑勝地。 三亞市海南最著名的旅遊城市,有一流的沙灘,如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等。交通極為便利,鳳凰國際機場1995年8月開通國際航線,海南東、西、中線高速公路或干線公路均以三亞為終點。有榆林港、三亞港和鐵爐港等港口,其中榆林港是天然深水良港,三亞港是海南南部重要的商業港口,與香港、廣州有客貨輪通航。
三亞擁有多種資源優勢,海產和反季節瓜菜聞名全國,礦產有水晶、花崗岩、大理石、金礦等30多種。旅遊資源尤其得天獨厚,及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森林、熱帶田園風光和名勝古跡於一地,是全國生態示範區。三亞當地工藝及土特產品有海水珍珠製品、貝殼及製品、「崖州三珍(魚翅、鮑魚、海參)」等海產品。
三亞市樹「酸豆樹」,又稱酸梅樹,常綠大喬木。市花是三角梅。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三亞人一年四季都能享用到新鮮的瓜果、蔬菜、海鮮、美酒、涼茶……這是一個真正的美食天堂。外鄉人初到三亞時,大都要嘖嘖地贊上幾天。北宋名臣李光就曾寫下了「海南風物異中華」的詩句。 三亞以其豐富的物產資源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賓朋。
三亞地處熱帶,一年四季可見新鮮水果,四時的和風也揉進了各種水果的清香。
三亞被譽為熱帶水果之都,早在古代就很有名。清代光緒三十四年《崖州志》記載了30多種本地產的水果,椰子、荔枝、芭蕉、楊桃、番荔枝、菠蘿蜜這些常見的品種就不用說了,少見的還有蓮霧、蜜棗、火龍果、麵包樹果、紅毛丹、人參果等等。改革開放後,隨著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和運用,一些水果品種如葡萄、香瓜、甜瓜、哈密瓜、無籽西瓜被引進三亞,三亞成為名副其實的水果生產基地。「四季花常在,終年果不絕」,三亞的水果資源,帶來了良好的農業經濟效益。全國有20多個大、中城市與三亞建立了水果產品購銷關系,北京、廣州、武漢等地還設立了三亞水果專銷點。反季節西瓜和冬、春兩季生產的香蕉成為奇俏商品遠銷國內外。三亞的水果常年飄香。
研究表明,三亞本地產的一些水果葯用價值很高。木瓜含有木瓜酶,對人體有促進消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楊桃對治療胃病、黃疸等有一定的療效。蓮霧對咳嗽、哮喘有治療效果。菠蘿具有消化、驅蟲、利尿等葯用價值。芒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椰子富含氨基酸、脂肪和多種維生素,有助於人體蛋白質合成,促進細胞再生長。據記載,瓊崖縱隊的戰士曾用椰子水輸液搶救傷員。
菜餚、酒水用水果來製作,可以算是三亞的一絕。菠蘿氣味芳香,甜酸適度,用來炒牛肉、炒鴨肉是很靚味的佳餚。如果用菠蘿汁和面裹鮮蝦仁煎熟,就做成色香味俱全的「果味脆皮蝦」。龍眼、荔枝煲鮑魚或者雞湯,鮮美可口。把芒果切成粒加上細碎的桂花,夾在透明的咖喱中,既有桂花的清香,又有咖喱的軟滑,混合香濃的芒果味,是絕好的小吃。酸豆腌漬成酸梅醬是上乘的佐料。把多種水果切碎混合,用綠茶浸泡製成水果茶,風味獨特,幽香、怡神。
擁有熱帶氣候條件和豐富土地資源的三亞市,對台商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據三亞市台辦統計,到目前為止,已有43家台資農業企業在三亞設立,先後引進100多個***優良品種在三亞大面積種植推廣。由於產品在大陸市場競爭優勢明顯,這些企業普遍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冬季瓜菜 名揚海外
2005年冬交會突出了「綠色、科技、訂單」概念,只允許「無公害」瓜菜進場,不達」無公害「標準的農產品今後將被市場准入制拒之門外。「綠色、無公害」已經成為海南冬季瓜菜的唯一選擇。如今三亞冬季瓜菜的種植、儲運和銷售經過了市場的培育和考驗。冬季瓜菜生產逐步走上基地化、規模化、商品化。瓜菜結構進一步趨向合理,優質特色瓜菜進一步增多,品種更趨豐富多樣,彩椒、四棱豆、樹仔菜、黑皮冬瓜等特色瓜菜市場價格持續看好,據了解,全市去年冬種瓜菜12.19萬畝,且品種優、無公害,上市期間日銷量達150多噸,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和地區,受到廣大客戶的青睞。三亞是我省主要的冬季瓜菜生產基地,今春全市瓜菜種植面積已近13萬畝,上萬畝的瓜菜品種主要有西瓜、豆角、苦瓜、茄子、青瓜等,預計產量可達30萬噸,產值約7億元。每年秋末初冬近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瓜菜收購運輸商進入我市設點收購瓜菜。 每當寒風咋起時,在千里冰封的北國,三亞的尖椒、南瓜、苦瓜、長豆角、杭椒、四棱豆、西瓜等,繼續著別樣的翠綠。
海南省駐北農產品流通辦事處黃棟說:"這兩年,北京市場上的海南瓜菜,價格與銷量都快速上漲,據他們統計,去年北京市場的海南瓜菜銷量上漲了28%;去年12月到今年5月,北京市場銷售海南瓜果菜39萬噸,同比增長11%,而且價格也普遍上漲。
崖州三珍 海鮮極品
三亞海域廣闊,是全國海洋大市之一。全市海岸線約占海南省海岸線的七分之一,海域面積5000平方公里。三亞漁場面積1.6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發展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的黃金海域,盛產紅魚、馬鮫魚、鯧魚、海參、龍蝦、魷魚、大珠、母貝等40多種優質海產品,魚翅、海參、鮑魚更被譽為三亞海產三珍。每年有全國,包括港澳台地區在內的3000多艘漁船匯集三亞捕魚。三亞海灘資源豐富,灘塗2.7萬畝,海水養殖品種主要有對蝦、鮑魚、石斑魚、珍珠、螃蟹等,產品遠銷內地和港澳市場,且價廉味美。品種主要有龍蝦、對蝦、蟹、紅魚、馬鮫魚、魷魚、海鯉、海參、鮑魚,各式海螺等;在海邊觀海景,吃海鮮,別有一番風味,即撈即煮即食,讓您真正體會到「鮮」。
在三亞隨處可見臨海而坐、具有地方特色的海鮮排檔,主要提供具有三亞地方特色的火鍋及菜餚,以生猛海鮮為主,配上中國特有的食用中葯材,既可享受美食,又有強身健體,祛病延壽之功效,價格實惠,雅俗共享。據介紹,近幾年來,隨著三亞旅遊業的穩步增長,海鮮餐飲店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增加。海鮮餐飲業,已經逐漸成為三亞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產業;同時也成了外地遊客了解三亞、感受三亞的一個重要窗口。每年來三亞的遊客不計其數。在三亞「看海、玩海、吃海」,已經成為海內外遊客的共識。
南繁育種 碩果累累
三亞長夏無冬,有利於種子、種苗的快繁培育及選優劣汰。正是這種有利的氣候條件,長期以來,在三亞自然形成了一個產業,即南繁育種業。每年冬天,全國各地的育種專家、農業專家,就像候鳥一樣飛來三亞繁殖育種。每年9月份至次年5月份,全國各地的農作物種子工作者,利用三亞典型的熱帶氣候條件,來到這里進行農作物種子繁殖、制種、加代、鑒定等科研生產活動。這就是在全國農業界中人人皆知的———南繁基地。
四海珍異 匯聚瓊崖
無論是讓人回味的熱帶水果,還是可治病救人的海南葯材,以及其它熱帶作物,仔細考察一下它們的「出身」會發現,其中有很大的部分並非原產於海南,而是從世界各地匯聚而來。遠至非洲、美洲,近至東南亞諸國,這些珍奇的物產飄洋過海,紮根於寶島三亞這片沃土。先拿水果來說,菠蘿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菠蘿蜜原產於南亞的印度,木瓜原產於中美洲,香蜜瓜原產於非洲,椰子、香蕉、楊桃、蓮霧等原產於東南亞;在南葯當中,檳榔引自東南亞,蘆薈從阿拉伯地區引進,香茅則來自***的爪哇島。另外,香料作物胡椒來自印度西海岸;油料作物腰果來自巴西。
這些作物引入的時間有長有短,比如椰子在三亞已有2000多年的栽種史,檳榔的栽種史也有 1600年;菠蘿在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06- 1521)引入海南,木瓜大約是在17世紀時傳入;蘆薈到明末清初時,三亞才開始零星種植;而胡椒則是在1947年,由華僑王裕文從新加坡引進的。令人驚訝的是,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似乎天生就與三亞有緣,紮根三亞後,結出的是最豐碩的果實。世界著名蘆薈專家,被譽為「美國蘆薈之父」的比爾·庫斯先生,在三亞考察過後說:「這里是世界上最適合種植蘆薈、發展蘆薈產業的地方。」目前,海南蘆薈種植面積已佔了全國總面積的60%以上,三亞就佔了45%。
有容乃大,「拿來」是三亞一以貫之的傳統。如今,三亞仍然不斷地從國內外引進大量的優質品種作物,比如從***引進黑珍珠蓮霧、香水菠蘿,從菲律賓引進「呂宋芒」,從美國引進「紅芒」,從泰國引入無膠菠蘿蜜等。三亞的物產常換常新,魅力無窮。
Ⅷ 海南出過哪些名人古代和近代
丘 浚
(公元 1421年~公元 1495 年) 海南瓊山人。中葉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家、經濟學家,著有《大學衍義補》等著作。他為官40年,歷任編修、、經筵講官、侍講、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國子臨祭酒、禮部侍郎、尚書、纂修《憲宗實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等職。是一位從邊陲海南島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海 瑞
(公元 1514 年~公元 1587 年) 海南瓊山人。明代名臣、政治家。曾任浙江淳安縣知縣、雲南司主事、兵部武庫司主事、右僉都御史、應天巡撫等職,後辭官閑居。他一生剛直不阿,被人產稱為「南包公」、「海青天」,史稱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宋慶齡
(1893年~1981年) 海南文昌人。孫中山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
鄧小平在宋慶齡追悼大會上的悼詞中說:「她跟隨歷史的腳步不斷前進,從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者。」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女性。」
張雲逸
(1892年~1974年) 海南文昌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事家,參加過辛亥革命、北伐戰爭、萬里長征,與鄧小平一起指揮百色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先後在中國共產黨的八大中央委員、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等職。
馬白山
(1907年~1992年) 海南澄邁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游擊隊獨立縱隊參謀長、支隊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參謀長、總隊長、副司令員兼總隊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海南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
王國興
(1894年~1975年) 海南瓊中人。海南黎族人民領袖。1943年8月12日領導黎、苗族同胞舉行了震憾海南島內外的白沙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第一任主席和自治州第一任州
Ⅸ 三亞市的天涯海角游覽區里有個歷史名人雕塑園,裡面有哪些名人的雕塑若能配圖更好。
歷史名人雕塑園有十位歷史名人的雕塑,他們都與古崖州(今三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每一尊名人雕塑背後都有一段或精彩或悲壯的故事,他們凝固的身影伴隨著不息的濤聲矗立在天之涯海之角,無聲地詮釋著三亞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讓人遙想懷思。
1、黃道婆雕像
馬援,東漢扶風茂陵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漢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今越南)征側、征貳兩姐妹因不滿當地太守的暴政,反叛自立為王。光武帝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南征交趾,(今越南),並鑄立銅柱作為漢朝最南邊界。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得到後人的崇敬。馬伏波在海南留有許多歷史遺址,其中儋州白馬井相傳就是因他的白馬踢沙湧出泉水而聞名於世。海南歷代建有伏波將軍廟以示紀念。
上述兩位將軍都是穩定祖國南疆,開發海南島的有功之臣。在他們身後的柱子頂上的動物就是中國易經中的「南朱雀,北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中的南朱雀,它代表了南方的守護神,和兩位將軍一起鎮守我國的南大門,取穩定南疆,保護國土之意。
Ⅹ 崖州區的著名人物
鍾芳(1476~1544)字仲實、中實,號筠溪。原籍瓊山縣,出生於崖州高山所(今三亞市崖州區水南村)。曾任代理吏部稽勛司郎中,考功司郎中,漳州府同知、知府等職。著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醫學、軍事等領域,被譽為「上接文庄下啟忠介「的「嶺海巨儒「
陳英才(1894——1940),本名起賢,海南崖縣一區遵道村(今三亞市崖城)人。1894年出生於遵道村一個農民家庭,兄弟3人,陳英才排行第三。自幼家境清貧,由堂祖母撫養。十多歲就讀於崖縣縣立第一高小,後至府城瓊崖中學就讀。他賦性聰穎、多才多藝,數理詩文無一不能,書畫一門更是出色,滴墨可畫百十隻風姿各異的蜜蜂。此外,他個性剛毅憨直,無私無畏,深受群眾愛戴,因在家排行第三,被尊稱為「至哥「。
何紹堯(1908~1941)出生於崖縣保平村(三亞市崖州區保平村),1926年任村農會主席,1927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他積極組織群眾參加抗日救亡斗爭,1940年任崖縣縣委組織委員。為了更好地打擊日軍,他典當家產購買槍支,幫助吳秉明建立了一支抗日武裝。1941年,何紹堯帶兩名戰士到崖城偵察敵情,被日軍發現,包圍在水南村東的甘蔗園,他掩護兩名戰士突圍後,壯烈犧牲。
陳世訓(1894~1941),崖城鎮城西村人(三亞市崖州區城西村),中學畢業後,考上廣東工業專科學校就讀。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崖縣早期黨員之一。1925年,從廣州返回家鄉,經常召集一些進步青年到他家裡,講革命道理,教唱《國際歌》等革命歌曲。1941年10月,因漢奸出賣,陳世訓和一批群眾被日軍逮捕,不久被殺害。時年47歲。
廖樹金(1923~1974)年出生於崖縣崖城鎮(今三亞市崖州區)水南村。「七七「事變後,她毅然加入由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學生陳國風、陳秋鞭等組織的崖縣抗日宣傳隊,走上街頭,深入農村,宣傳抗日救國道理。海南島解放後,廖樹金任崖縣婦聯會副主任。發動廣大婦女參加轟轟烈烈的「清匪反霸「、「土改「和抗美援朝運動。後任自治州聯會副主任等職。1974年3月病逝,時年51歲。
林慶墀(1907——1989 ),別名林立,字崇楷,海南崖縣崖城鎮(今三亞市崖州區)拱北村人。1926年崖縣的早期共產黨員之一。帶頭教育家庭積極支持抗日,幫助部隊渡過難關。遭受敵人嚴重推殘;父、母、妻子被日本殺害,妹妹和堂弟在戰斗中犧牲,財產被洗劫,房屋被拆毀。在抗日戰爭中任崖感聯縣辦事處主任,昌感崖聯縣抗日民主政府副縣長、儋縣邊區督導團團長。解放戰爭中任南區臨委和南區地委常委、崖縣委書記兼縣長。一九五八年被誣為地方主義分子,下放勞動,調任佛山市交通局副局長,文化大革命中橫遭厄運批鬥。獲得平反離任後,1989年病逝,崖州人民沉痛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