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當年怎麼刺破房價泡沫的
首先日本政府是主動通過連續加息刺破房地產泡沫的,後果是房地產崩潰,穩定了匯率。股市一年就已經到頂。個人覺得主動總比被動好。
我們不能因為其結果讓日本陷入所謂的失落的多少年,就說日本上了廣場協議的當,自廢武功。如果站在當時的歷史時點上,這是不是就是最優選擇,或說最不壞的選擇?如果選則其他方式,結果會不會更差?
㈡ 日本房地產泡沫是如何破滅的
日本的「十年之痛」肇始於1985年,這一年是代表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廣場協議」的簽署年。從這時開始,到1991年為止,日本國內6大城市的商業地價短短6年間上升了3倍多,泡沫達至最大。此後泡沫迅速破裂,日本全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跌,造成銀行大量不良資產。 泡沫破裂的直接後果是引起了嚴重的財政危機,重創了日本經濟。此後,日本進入長期蕭條期,10多年來經濟增長始終徘徊在衰退與復甦的停滯狀態之中。難怪人們後來常稱這次房地產泡沫是「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 日本房地產泡沫最初表現為地價的上升。其過程是,從用途上講由商業用地到住宅用地、再到其它用地;從地域上講,先是東京都中心、而後擴展到東京都圈、進而擴展到大城市圈、最後是中小城市圈。這樣一個波及過程經歷了較長的時間,首先是地價的膨脹、其次是地價趨於穩定、最後是地價的急速下降。 比如繼1985年東京商業用地地價迅速上漲以後,1986年至1987年東京的住宅地價格也開始迅速上升,同時波及到東京都圈的商業地、住宅地。東京以外的地區,1987年大阪、名古屋的地價、1999年其它中小城市的地價都接踵而上。 進入1988年之後,東京都圈的地價首先開始走向平穩。隨後1990年大阪地區的地價也趨於平穩。而到1991年則日本全國開始了大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引起日本房地產泡沫生成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1985年9月,美國、聯邦德國、日本、法國、英國五國財長簽訂了「廣場協議」,決定同意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大大刺激了房價的上漲。其次,當時的日本政府為刺激經濟的發展,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寬松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受房價驟漲的誘惑,許多日本人紛紛拿出積蓄進行房地產的投機,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1990年9月日本地價達到最高點,到了十分荒唐的程度。當時,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能買得起住宅的只有億萬富翁和極少數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總有破滅的時候。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很大程度上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 泡沫的破滅對日本經濟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首先是大量房地產公司以及與其相關的大量金融機構倒閉,並由此造成了巨額不良資產,破壞了金融正常的運轉機制,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銀行出現嚴重的借貸現象。其次,泡沫時期形成的大量過剩的房地產投資,使企業負債過度,成為1990年代的日本企業投資不振的一個主要原因。再次,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跌,日本平均儲蓄率下降,生活質量無法提高。許多在泡沫經濟時期購買房地產的日本人生活陷入窘境,甚至破產。最後,泡沫的破滅也使」銀行不倒」、「地價只漲不跌」的神話同步破滅,企業和國民的心理狀態跌入深淵,信心指數下降。 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最終讓日本自吞苦果,喪失了個多年的發展機會,可謂付出了極其沉痛的代價。 沒有遠去的泡沫 今天,看完造成日本「十年之痛」的這段往事,再回過頭來看我們自己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十分驚訝於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某種高度相似性,雖然這里的歷史不是我們的歷史,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歷史的重演並不會局限在一國之內,因為規律是普適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尤其應當注意日本泡沫經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的如下幾個微觀原因: 第一,人們相信土地價格只升不降的神化,爭相購置房地產。 有資料表明,日本總理府在1987年1月、1988年1月、1990年6月以及泡沫經濟破滅後的1992年4月關於土地問題的輿論調查中發現,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認為「持有土地是安心並且有利的」,具體調查結果分別為:65.2%、66.0%、67.2%和52.8%。正是在這樣的消費者預期下,日本的地價總額才會是美國的4倍。 第二,人們相信利率不變,企業從銀行貸款非常容易。 借款方不考慮一旦利率提高了還不起利息該如何辦,而貸款方也忘記了升息的風險,只是一味地貸款給房地產公司,並天真地認為如果這些企業暫時資金出現緊張時只需將手裡的房地產項目賣掉就可以解決問題。 當時的日本,企業借銀行的錢、或者銀行貸款給企業是相當容易的事情。並且企業一般貸款購置房地產之後又將該資產向銀行作抵押,從而又可以輕松的再次貸到款,整個銀行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就這樣像滾雪球一樣迅速擴大。 第三,企業及個人房地產投機盛行。 泡沫時期,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業,多數房地產公司並非專業的房地產公司。這意味著當時日本許多企業在從事房地產投資,開始所謂多元化經營,這給房地產泡沫破滅後產生大量壞賬埋下惡果。 除了上述三點,當然還有另外一些微觀層面的原因,它們共同催生了日本房地產泡沫。只是在所有至今能夠被看清楚的原因中,這三條對我們同樣最具參考價值。不是嗎?如果我們一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如果我們具有最基本的觀察能力,那麼你會很清楚的看到,日本過去這三個催生泡沫的原因正是我們目前存在的三個現狀。 泡沫並沒有遠去。但願,這種擔憂僅僅是一個杞人憂天。
㈢ 1989年日本房地產泡沫始末
1985年9月,美國、聯邦德國、日本、法國、英國五國財長簽訂了「廣場協議」,決定同意美元貶值。為刺激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寬松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
美元貶值(大量增發美元)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更加刺激了房價的上漲。受房價驟漲的誘惑,許多日本人開始失去耐心。他們發現炒股票和炒房地產來錢更快,於是紛紛拿出銀行的積蓄進行投機。
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已飆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當時,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到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
一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能買得起住宅的只有億萬富翁和極少數大公司的高管。
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個人紛紛破產,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從後果上看,20世紀90年代破滅的日本房地產泡沫是歷史上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次。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還直接引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受此影響,日本迎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陷入了長達15年的蕭條和低迷。即使到現在,日本經濟也未能徹底走出陰影。
人們常稱這次房地產泡沫是「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日本「失去的十年」。
(3)歷史上房產泡沫都是怎麼破的擴展閱讀
原因
1、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
在日本歷史上,1985年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
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有著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這一進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
2、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加速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而日美關系將成為「政治大國」的基石。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3、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系。
1985年的日本,同時面臨著三個重大的戰略轉變:由「管制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轉變;由「外需主導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變。如此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可能使宏觀政策失去迴旋的空間。
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國內政策協調與國際政策協調等問題交織在一起時,宏觀政策的權衡、選擇和調整會變得非常困難,可能會因失去平衡而出現嚴重失誤。
㈣ 世界上三次房產泡沫發生在什麼歷史時期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
歷史上三次房地產泡沫
●美國:1926年破碎,間接引發上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
●日本:1991年破碎,導致日本長達15年的經濟蕭條
●東南亞、香港:1997年破碎,香港出現十幾萬名百萬「負翁」
20世紀是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100年,房地產業的興盛無疑是刺激這100年間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然而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曾出現過可怕的房地產泡沫,結果使無數投資者轉瞬間一貧如洗,從而留下一幕幕悲劇。
美國房地產泡沫:7.5萬人口的城市竟出現2.5萬名地產經紀人
世紀2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出現了短暫的繁榮,建築業日漸興盛。在這種背景下,擁有特殊地理位置的佛羅里達州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房地產泡沫。
佛羅里達州位於美國東南端,地理位置優越,冬季氣候溫暖而濕潤。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這里迅速成為普通百姓的冬日度假勝地。由於佛羅里達的地價一直遠低於美國其他州,因此該州成為了理想的投資地。許多美國人來到這里,迫不及待地購買房地產。隨著需求的增加,佛羅里達的土地價格開始逐漸升值。尤其在1923年—1926年間,佛羅里達的地價出現了驚人的升幅。例如棕櫚海灘上的一塊土地,1923年值80萬美元,1924年達150萬美元,1925年則高達400萬美元。一股炒賣房地產的狂潮越來越洶涌澎湃。據統計,到1925年,邁阿密市居然出現了2000多家地產公司,當時該市僅有7.5萬人口,其中竟有2.5萬名地產經紀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專做地產買賣。當時,地價每上升10%,炒家的利潤幾乎就會翻一倍。在那幾年,人們的口頭禪就是「今天不買,明天就買不到了」!在這種狂潮的催動下,一向保守冷靜的銀行界也紛紛加入炒房者行列。
然而好景不長,到1926年,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迅速破碎,許多破產的企業家、銀行家或自殺、或發瘋,有的則淪為乞丐。據說美國商界大名鼎鼎的「麥當勞教父」雷·克洛克,當年也因此一貧如洗,此後被迫做了17年的紙杯推銷員。緊接著,這場泡沫又激化了美國的經濟危機,結果引發了華爾街股市的崩潰,最終導致了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濟大危機。
日本房地產泡沫:東京都一地的地價超過了美國全國地價總和
20世紀30年代以後的60年間,世界房地產領域基本上沒有出現大的波瀾,但進入90年代後,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再度震驚了世界。
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刺激經濟的發展,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寬松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1985年9月,美國、聯邦德國、日本、法國、英國五國財長簽訂了「廣場協議」,決定同意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更加刺激了房價的上漲。從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價整整漲了兩倍。
受房價驟漲的誘惑,許多日本人開始失去耐心。他們發現炒股票和炒房地產來錢更快,於是紛紛拿出積蓄進行投機。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已飆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當時,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到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一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能買得起住宅的只有億萬富翁和極少數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總有破滅的時候。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從後果上看,20世紀90年代破滅的日本房地產泡沫是歷史上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次。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還直接引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受此影響,日本迎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陷入了長達15年的蕭條和低迷。即使到現在,日本經濟也未能徹底走出陰影。無怪乎人們常稱這次房地產泡沫是「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日本「失去的十年」。
東南亞、香港房地產泡沫:香港業主平均損失267萬港元
繼日本之後,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房地產泡沫也是一次慘痛的經歷,而其中以泰國尤為突出。20世紀80年代中期,泰國政府把房地產作為優先投資的領域,並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海灣戰爭結束後,大量開發商和投機者紛紛湧入了房地產市場,加上銀行信貸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產泡沫的出現。與此同時,大量外國資本也進入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房地產市場進行投機性活動。遺憾的是,當時這些國家沒有很好地進行調控,最終導致房地產市場供給大大超過需求,構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前的1996年,泰國的房地產業已處於全面危險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續升高,其中辦公樓空置率竟達50%。隨著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房地產泡沫徹底破滅,並直接導致各國經濟嚴重衰退。
東南亞金融危機還直接導致了香港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香港的房地產熱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李嘉誠、包玉剛等商界巨子紛紛投資房地產領域,香港十大房地產公司也先後公開上市,而來自日本、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等地的資金也蜂擁而入。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香港的房價和地價急劇上升。到1981年,香港已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地區。
1984年—1997年,香港房價年平均增長超過20%。中環、尖沙咀等中心區域每平方米房價高達十幾萬港元,一些黃金地段的寫字樓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0萬港元的天價。受房價飛漲的刺激,香港的房地產投機迅速盛行起來,出現了一大批近乎瘋狂的「炒樓族」。當時的香港,人們盲目地投資房地產。為了抓住機遇,許多人往往僅憑地產經紀人電話中的描述,就草草決定購買豪宅。一些經紀人甚至會對顧客說出這樣的話:「什麼?你要考慮一兩天?當然不行!有很多人在等,你不買的話,過3分鍾就沒了!」1996年,香港竟出現買房前必須先花150萬港元買一個號的怪事。
就在香港的房地產泡沫達到頂峰時,東南亞金融危機降臨了。1998年—2004年,香港樓價大幅下跌,如著名的中產階級居住社區「太古城」,樓價就從最高時的1.3萬港元每平方英尺下跌到四五千元。據專家計算,從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時間里,香港房地產和股市總市值共損失約8萬億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產總值還多。而對於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更是不堪回首。在這場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業主損失267萬港元,有十多萬人由百萬「富翁」一夜之間變成了百萬「負翁」。
可以說,發生在上個世紀的3次房地產大泡沫,對當時和後來的世界經濟發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它們給世界經濟造成了慘痛的損失,也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教訓,而這些教訓在世界各國房地產熱高燒不退的今天顯得尤為珍貴。
㈤ 有懂日本當年的房地產泡沫經濟是怎麼破滅的嗎
是的,日本當時由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通貨膨脹,房價暴漲,後經濟崩潰,泡沫破裂。基本上,西方大蕭條之前的特徵之一就是通脹和房價暴漲。
㈥ 08年深圳房地產泡沫破裂原因
1、國內長期的低利率水平導致國內投資過熱 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 比如房產
還有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預期使得大量國際資本流入 投資熱情高漲
2、存貸利差是國內銀行的主要盈利模式 信貸業務是銀行的利潤主角 銀行房貸的熱情長期高漲
3、國內資本市場的火爆(當然這是過去時了)炒房者的大肆炒作
這使得房地產出現爆發式的增長
但是隨著資本市場泡沫隱現 國內經濟出現過熱的跡象 物價高漲 通脹壓力加大
於是央行執行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加息 上調存款准備金率 控制銀行信貸投放的速度和規模 以及現在的對房地產行業的「限貸」
還有去年出台的「房貸新政」提高了房貸首付 等等
這一方面提高了地產商的融資成本 使其資金壓力加大 另一方面還抑制了銀行對地產商信貸資金投放的熱情 另外還打擊了炒房者的激情 提高了炒房的成本
最後還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等國際性因素的影響 深圳的房市最先挺不住了 開始下跌了 隨後上海 北京也出現了下跌 樓市行情一團迷霧 觀望情緒濃重
但是全國總體房價並沒有下跌 依然在緩慢增長的
深圳房價泡沫破滅一說不一定準確
㈦ 美國房地產泡沫是那一年破了的是如何破的求詳細答案
2006年開始由於長時間經濟繁榮,房地產,證券市場積累了大量泡沫,美國尤其多各種高杠桿的金融衍生產品,對於經濟泡沫推波助瀾,這種危險終於在2007年爆發,由於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已經嚴重到大家都有所警覺,實際也就離崩潰不遠,(大家都不玩了自然就開始跌,越跌越恐慌),具體體現在了次貸市場破滅上,具體網路詞條都有我不贅言,然後蔓延至整個華爾街,跟著股票市場大跌,銀行投資公司基金全面收縮,調度海外資金回國維持流動性,這也就引發全球股災,2007年10月,美國股市崩盤,中國稍晚數天,之後由於房地產股市破滅,導致市面流動性緊缺,影響實體經濟,於是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意願不足,引發就業率下降,物價下跌,工廠停工,外貿下滑等一系列後果,2008年基本全球都在一片悲鴻中度過,經濟指數和股票指數一樣跌倒谷底。
㈧ 10年前,美國房價泡沫為何破滅
美國房價泡沫破滅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加息」,聯邦基準利率的持續上行,讓貸款買房者苦不堪言,也讓資金密集型的地產企業高昂的拿地、建造成本問題更加突出,最終房價的持續上漲以企業和居民資金鏈斷裂收尾,而房價的「大潰敗」也促成了悲觀情緒向股市的蔓延和傳導,最終演變為不可挽回的悲劇。
美國房價泡沫破裂是一種基於長遠發展眼光上的高層決策,也是為了對於落後企業進行的出清、調整,讓市場為新時代的科技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契機。
房價不可能一直上漲,經濟發展最終還是需要依賴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去維持的。
㈨ 請問一下房地產泡沫,房地產危機是如何泡沫破裂迸發的
由於許多人將房子不僅當作消費品,而把房地產當作投資品、投機品,進而房地產的價格高到一定程度時,大部分人不僅僅買不起房,也不願意買房,因為買房的成本遠遠高於租房的成本,租還可以經常換換環境。因此普通居民沒有必要買房,從而房價就會隨需求的減少而下降。很多投機者會因為房價的下降而虧本,甚至血本無歸,就像前段時間的棉花一樣,不是就有好多農戶不去采自家的棉花而轉向變賣家產去收購棉花,最後棉價下降,泡沫破裂。房地產的成本很大,大部分房地產開發商自己只有20%的本,剩下的都是銀行的,當房地產價格產生跳樓時。開發商開始投入的資本,為了獲得非常高額的利潤,炒房者開始行動,價格飛漲,但是後期幻想破滅,房地產泡沫破裂,房地產開發商根本無法償還債務,從而銀行引起虧空,這就是「空手道」,從而從金融的源頭引發全社會的金融危機。
我只是名學生,可能回答的不是很全面,但不是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