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兩次南遷發生在什麼時候

歷史上兩次南遷發生在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2-08-08 14:01:33

『壹』 中國五次南遷都是什麼時候

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六十萬滅楚南征百越,集結余干之水的秦軍,於公元前221年置閩中郡後,即分兵南下,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一百五十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秦始皇三十三年,五十萬人守五嶺,即趙佗「將卒以戍越」。由是觀之,閩粵贛邊有兩支秦軍屯戍,一戊南野之界,一戍揭嶺。秦始皇三十四年,趙佗又在隔河二里築城以控武水,築萬人城於中宿湞山。趙佗在龍川築城居之。這批築城者人數不詳,但同期徙往北方邊郡築城可考者,少者三萬戶,多者五萬戶。
第二次南遷是在東晉「五胡亂華」時期,即「永嘉南渡」。當時,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稍後,由於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贛南,一部分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地區,中原士族流入自此流入江南。
第三次南遷是唐代安史之亂,戰禍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中原人民大量南逃。
第四次南遷是唐末黃巢之亂,中原人民避難者又大批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唐末至宋、閩贛邊人口激增。
第五次南遷是宋南渡時期,即「建炎南渡」。金人入侵,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杭、秀、蘇、常、湖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後由虔州入汀州;或滯留贛南各縣。

『貳』 誰知道中國古代兩次大遷徙的具體時間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是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從東漢末年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地區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漢王朝的軍事征服以及他們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動力的不足而對少數民族的招誘。與此同時,周邊各少數民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也引起一些民族內遷。在這一過程中,內遷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歷史上泛稱「五胡」。大量人口遷移到南方,給南方地區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為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礎。

發生在唐天寶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這次戰亂雖然僅僅持續了七年(755——763年),但是,中原地區人民南遷並沒有因為戰亂的結束而終止。直至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南遷的中原地區人民仍相望於道。經過「安史之亂」後,中原人民的南遷,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現均衡狀況。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進一步開發,特別是江淮、太湖地區荒地被大量開墾,成為我國新的財富地區,到五代時南方經濟開始逐漸超過北方。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是從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至南宋末年。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和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人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到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忽必烈繼承汗位以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地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進入今天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兩宋時期,北民的進一步南遷,南方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北方,對朝廷的財政收入起著重要作用,表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進程最終完成。

『叄』 中國歷史上有哪幾次北方人南遷

北方人南遷

晉室南渡,西晉滅亡,史稱「永嘉之亂」。中原人民在階級和民族的雙重壓迫下,紛紛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隨著東晉政權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遷移的規模更大。截至南朝劉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萬戶,達到90多萬,占當時南方總人口的1/6。大量流民湧入巴蜀地區,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荊、湘地區,「時流人在荊州十萬余戶」,給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向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高了糧食產量和土地利用率。

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二次高潮發生在唐安史之亂以後。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但天寶十四年(755年),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與同夥史思明發動叛亂,黃河流域又一次遭到嚴重破壞,少數民族馳騁中原,並趁唐朝邊備空虛而大量內遷;唐末五代時期,少數民族與地方割據勢力爭權奪利,百姓生靈塗炭,家園被毀,只好背井離鄉,到遠離政治中心、相對安定的南方尋找安居之所。這是我國歷史上又一次大規模的人口南遷時期,根據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教授估計,由安史之亂引發的中國第二次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地區,中國人口地理分區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1127年北宋的靖康之變及宋室南渡導致了中國第三次人口南遷高潮。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使社會一直潛伏著「積貧積弱」的危機,遼、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對中原虎視眈眈。欽宗靖康二年(1127),在金軍的強勢攻擊下,徽、欽二宗被俘,北宋覆亡,這就是「靖康之變」。康王趙構逃到臨安(今杭州)宣布即位,建立南宋。北方廣大淪陷區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貴族的統治和民族壓迫,被迫舉族遷移,南方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和大量尚未墾種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樂業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員、士民湧向南方荊湖、兩浙等地,歸於南宋。「中原士民,扶攜南渡,不知幾千萬人」,以至於「建炎(1127-1130)之後,江浙湘湖閩廣西北流寓之人遍滿」。到這時,隨著北方大量勞動力和先進墾殖技術的南遷,原先的「蠻荒之地」大都變成了「魚米之鄉」,在風俗習慣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經濟上南強於北的局面完全確立。

經濟發展是建立在政治穩定的基礎上的,如果政局動盪,那麼經濟也不可能得到發展。

『肆』 中國古代中原地區的幾次大規模南遷都是什麼時期

大規模的來講有三次
第一次在兩晉之際,先是西晉內部發生八王之亂(公元290年-公元306年),統治受到嚴重削弱。然後西部和北部各游牧民族恰逢嚴寒氣候,水草難繼,生活困難。所以游牧民族大規模遷向中原,就是舊史書中所說的「五胡亂華」。這又導致中原地區原住民南遷,大規模進入江南地區。
第二次在唐朝安史之亂後(755-763).安祿山、史思明的部隊作戰很勇猛,對待老百姓更生猛。以洛陽為代表的中原地區遭到大規模破壞。這又促使中原住民大規模南遷。
第三次則是兩宋之際。因為北方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接連崛起,如蕭峰所屬的契丹族和完顏阿骨打所屬的女真族,還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所屬的蒙古族,還有天龍八部里提到的設置了「一品堂」的西夏所屬的黨項族,因此,北部邊界和西北邊境戰火紛擾,導致北宋政權最終亡在女真人的鐵蹄下。中原人口再一次大規模南遷。
上述三次,都是因為北方或西北部游牧民族南下造成的影響。因為游牧民族憑借武力優勢,靠大規模劫掠為生,不事農業生產。這對農耕住民造成很大的破壞。這樣游牧民族南下後的初期,總是會引發大規模的居民遷徙。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世紀我國漢政權將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族驅逐後,引發了歐亞大草原上大規模的民族遷徙。這是近代西方大規模殖民之前最大的民族遷徙活動,並如多米諾骨牌一樣最終導致了羅馬帝國的滅亡。
但是一段時期後,游牧民族的政權會逐漸接受中原地區的統治策略和方法,也就逐漸穩定下來。比如清朝的滿族。

整理的一些你看看
1.「永嘉喪亂」時期
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布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布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伍』 北方人口南遷出現了哪幾次浪潮

北方人口南遷出現了3次。
第一場是,發生在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永嘉之亂,前者是內亂,後者是外敵入侵,時間是公元310年,西晉八王之亂是內部同族兄弟,親戚爭權的內亂,永嘉五年311年,劉淵的兒子帶兵正式攻佔洛陽滅亡了西晉政權,至此,長達16年的動亂開始了,五胡亂華,民族間的仇殺不斷,大量人口,為了躲避戰亂,從中原遷徙到長江中下游,史稱「衣冠南渡」
中原民戶南渡淮南者超過百萬,時間持續了兩百多年,比如,隋煬帝修建運河,都促進南北的經濟發展和交流。中國古代出現第一次人口南遷高潮。 第二場發生在聖唐的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園755年,十一月,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和史思明率領15萬人在范陽叛亂,這場叛亂是骯臟的,安祿山和史思明後期分裂,都是被自己的親生兒子殺死,他們都是粟特人,你理解是胡人或突厥人就好了。
粟特人在唐代被認為是一個會經商,會表演的民族,安祿山本來是俘虜,但是據說肚子很大,跳舞很滑稽,逗笑了唐玄宗,所以被赦免還賜官了。史思明這個人更狡猾,精通騙術,他也是俘虜,騙來了一條命,騙來的官。(這些細節《資治通鑒》里有詳細記載)
這場動亂持續了十幾年,唐朝由聖轉衰。最嚴重的是這之後,唐代一直都是戰亂狀態,一直到滅亡都沒拜託,人口在十幾年中減少了幾千萬。
中國這時出現了第二個人口南遷的高潮,史稱「四海南奔似永嘉」,之後「天下大計,仰於東南」。
細節:河南,山東,湖北,很多地區方圓百里人煙稀少,甚至洛陽城中「城邑殘破,戶不滿白」郊外「鞠為荒榛」(《新五代史》)。唐末蔡洲節度使秦宗權,每次出兵不帶糧食,而用車載窮人屍體當軍糧。他們「所至屠老孺,焚屋廬,城窮為荊萊」(《新唐書》)這就不僅僅屠城了,還吃人。其實你不要差異,人在無法生存時,什麼都會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出那次大飢荒中,也有吃人肉的現象,但是被掩蓋了。負面的東西沒人願意看。
第三次,其實到了宋代,經過五代十國的發展,南方的水田農業已經超過了北方旱地農業。北宋末年,公元1126年,秋天,金朝大兵壓境,宋徽宗和宋欽宗奉行投降主義的策略,開封被攻陷,中原最後淪陷。高宗趙構夾著尾巴跑到臨安(今杭州)建立了南宋爭權,在這個動盪的年代,「高宗南渡,民從者如歸市。」
細節:靖康二年,金兵在開封大肆掠奪,搶走徽宗,欽宗,皇妃,皇子,工匠,宮女,等3000人,以及全部財物,這些人都被發配到了今天的黑龍江,最終客死他鄉。屍骨無還。這里有一個細節,就是岳飛,岳飛是一個古今罕見的完人,可惜他不明白趙構不想恢復中原,他怕接回哥哥和父親影響他皇位,所以他殺死了岳飛,而秦檜其實和這個事情關系不是很大,他是按照高宗的意思做事(歐洲中世紀最著名的法國女英雄貞德的死因和岳飛很像),呵呵,歷史的原貌總是和人們想的不太一樣。
人性的卑劣最終藏在幕後黑暗處詭異的微笑。

『陸』 我國歷史上出現了哪幾次重要的人口南遷的移民潮

歷史上我國的人口遷移1.「永嘉喪亂」時期 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布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布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柒』 中國歷史上三次人口南遷的起因、意義

1、永嘉之亂:包括五胡亂華、八王之亂、五代十六國。北方地區連年戰亂造成這期間造成大量漢人南遷。

意義:這次南遷使北方的漢文化和南方的少數民族融合,也促進南方經濟發展。

2、唐末藩鎮割據:地方勢力過大,造成了北方的連年征戰,北方為各少數民族政權所控制,漢人不堪忍受,又紛紛南逃。

意義:這次人口大遷徙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地區,中國人口地理分區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3、靖康之難:靖康二年金攻陷卞京,徽、欽二宗被俘,北宋覆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變。北方廣大淪陷區的人民不堪忍受金的統治被迫舉族遷移。

意義:南方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和大量尚未墾種的可耕地,吸引了各地人民,南方經濟發展迅猛,經濟發展水平,空前提高。

(7)歷史上兩次南遷發生在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宏觀的講,經濟重心的南移是中國古代史跨越幾個朝代,持續數百年的重要歷史現象。當然,這個發展過程主要分幾個階段。

秦漢以前,經濟重心在北方黃河流域;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唐代安史之亂後到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經濟得到穩定發展。

到了兩宋時期,南方最終成為全國經濟重心。到了兩宋之際,經濟重心南移全面實現。南宋能夠在臨安建都,說明南方經濟重心地位已經確立。

實際上南方經濟重心的確立,取決於由北方遷徙而來的掌握比較先進生產技術的勞動者的大量增加、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南方自然條件的相對優越性。

『捌』 我國大量南遷始於什麼時期

歷史上的三次大規模北人南遷:
1、東西晉之交,五胡崛起中原,晉室傾覆。司馬氏余脈渡江復國於建康,偏安江南,荊、揚、江、湘、廣諸州,賴以得全。北方人民不堪異族統治,相率避難以赴。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北人南遷。
2、第二次北人南遷發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亂及唐末。
3、第三次北人大規模南遷發生在「靖康之變」和元滅南宋期間。

『玖』 試述中國古代史上幾次大規模人口南遷及其

一、三次大規模人口南遷的時間及背景
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第一次人口南遷高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罕見的社會大動亂時期,軍閥混戰,生靈塗炭,特別是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和西晉的「永嘉之亂」,黃河流域戰火連綿,長時間的戰亂對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重大的災難,嚴重的破壞了人們經濟生產,北方人民為逃避戰亂不得舉族南遷,對於第一次的南遷描述,史稱「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
2、唐代安史之亂時期——第二次人口南遷高峰
在安史之亂前,唐朝的經濟文化和軍事國力經過「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後達到鼎盛,在這段鼎盛時期內唐朝的土地制度——均田制和軍事制度——府兵制逐漸遭到破壞,由於均田制遭到破壞,府兵制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逐漸被日益盛行的募兵製取代,募兵制的形成,使軍隊開始變為私人武裝,很快發展成為強大的地方割據力量——節度使,致使唐朝的軍事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為「安史之亂」的爆發形成條件,「安史之亂」致使黃河流域的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民被迫南遷,對於戰亂後的人口遷移的描述,史稱「四海南奔似永嘉」。
3、宋代靖康之亂時期——第三次人口南遷高峰
在宋代「靖康之亂」前的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混戰,南方相對安定,人們紛紛南遷,但這一時期的南遷規模不及「靖康之亂」後的人口遷移規模。由於宋代統治者實行的是「守內虛外」的政策,同時宋朝國內的冗官、冗兵、冗費,以及由此帶來的積貧、積弱,是構成北宋中期社會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靖康之亂」的重要因素之一。「靖康之亂」後,金兵大肆劫掠,中原戰亂又起,隨之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南遷高峰,對於這次南遷的描述,史稱「高宗南渡,民從之者如歸市」。
二、人口南遷對於南方地區的影響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不僅增加了勞動力,有利於開墾荒地,而且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刺激的南方經濟的增長,為南方農、工、商各業的發展帶來了生機。伴隨著三次大規模人口南遷,所帶來的是中國古代南北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經濟重心南移,經濟重心南移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自東漢末年,歷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至兩宋最終完成。由於北方較南方戰亂較多,所以北方的經濟特點一般是反復的破壞和恢復,而南方社會比較安定,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比較優越,其經濟特點是持續的開發。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人民為避戰亂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遷的歷程,北方人民的南遷為南方農業生產增加了大批勞動力,特別是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他們同南方的漢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數人民共同興修水利,開墾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術有所提高,小麥開始推廣,牛耕得到普及。長江中下游經濟迅速發展,福建地區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隋唐五代這一時期,南方經濟繼續發展,「安史之亂」後伴隨著第二次人口南遷,南方經濟迎來了第二次飛躍,南方農業、手工業、商業、對外貿易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史稱「天下大計,仰於東南」,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愈加明顯。兩宋時期,南方經濟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在「靖康之亂」後,隨著第三次的人口南遷的高峰出現,南方的糧食產量、農業技術、手工業技術與規模、商業貿易、城鎮數量都超過了北方,江浙一帶已經成為全國糧倉地帶和最大的紡織中心和商業中心,同時經濟重心南移的歷史進程也終於完成。
北方人口南遷者絕大多數為勞動人民,他們來自封建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黃河流域,擁有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豐富的勞動經驗。從《呂氏春秋》、《管子》、《汜勝之書》以及《四民月令》等文獻資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戰國秦漢至兩宋時期,黃河流域的生產技術水平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相比同一時期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區則要落後的多,北方人口南遷將黃河流域的先進生產技術與工具帶到長江流域,必然推動這一地區的農業與手工業生產,不論在質或量上方面均發生顯著的變化。有些南方地區開始實行區種法,並開始採取輪作復種制。這些進步雖不能完全歸功於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帶來的文化影響的突出作用,是應該得到充分肯定的。
勞動是財富生產的唯一源泉。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給南方地區帶來了大量的生產力。在南遷過程中,能夠順利到達南方地區並且能生存下來的,多為一些青壯年,他們能夠承受一路南遷的顛簸與艱辛,同時他們也是廉價的勞動力。當時南方的士族地主階級具有從事土地開發的強烈沖動和積極表現,他們迫切要求開發江南,建立強大的經濟基礎,以增強南方的軍事力量。北方南遷人民來到南方地區後,兩手空空,一無所有,而政府無法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所以士族有需要勞動力來尋覓開發山川澤林的積極性,南遷人民有需要解決生計問題的積極性,在這兩個積極性的推動下,經過長期艱苦卓越的奮斗,終於使南方地區的面貌煥然一新。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兩次南遷發生在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