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茅台酒有哪些歷史典故
茅台酒的前身或雛形在《史記》中就有記載。《史記》載:漢使唐蒙在南越(今廣東)吃到枸醬,回到長安問蜀賈人,蜀賈人說「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後經歷史學家反復考證,這種酒應出在夜郎境內或蜀國的西南角(今遵義地區),商人為了逃避政府倍賦而「竊市」夜郎其它地區牟利。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漢武帝派唐蒙前往南方給夜郎王和滇王授印,那肯定是直入夜郎王府了,這個回長安還問枸醬的漢吏,當然就一定大吃特吃茅台酒的雛型——枸醬了。為此《中國茅台酒傳說》中的《唐蒙與枸醬酒》進行了藝術的創造性描述,唐蒙本是奉旨入蜀開拓夷道,他特意改道,從川江南沿赤水河專門經過茅台村,受村民擊銅鼓熱烈歡迎,並天天喝老「茅台」,就連他的小老婆病死征途,也要埋在茅台村後山上,可以酒家為鄰,以寄託唐蒙對枸醬酒的深情。故事雖系民間創作,但事件卻與歷史吻合。證明茅台酒前身,因其美不勝言而令漢室官吏垂涎,進入了司馬遷的《史記》,早已揚名天下,並為後來國酒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釀制技術基礎。
② 中國歷史上與酒有關的典故
在中國古代,酒又被稱為杜康,因此很多酒的典故都是跟杜康扯上關系。比如說在當年的赤壁懷古裡面,曹操的事就是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③ 有什麼關於酒的故事嗎
一、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樂。商代的貴族也多酗酒, 據現代人分析推測,由於當時的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多為青銅器,其中含有錫,溶於酒中,使商朝的人飲後中毒,身體狀況日益下降。商末帝紂,卻是一個好色好酒的人,<<史記·殷本紀>>稱:"(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 為長夜之飲。"後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欲無度。商紂的暴政, 加上 酗酒,最終導致商代的滅亡。 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發布嚴歷的禁酒令。
以酒誤事誤國的例子在古代不可勝數,楚恭王與晉國的軍隊戰於鄢陵,楚國打了敗戰,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為准備下一次戰斗,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量,子反卻喝醉了酒,無法前來。楚恭王只得對天長嘆,說"天敗我也"。將因酒誤了戰事的子反殺了。只得班師回朝。
帝王因酒誤事有時也是好事,如齊桓公因為醉酒,將帽子丟了,齊桓公為此事感到羞恥,於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糧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張,打開公家的糧倉, 救濟災民。災民欣喜若狂,當時流傳的民謠說:(齊桓公)為什麼不再丟一次帽子啊!。
二、簞醪勞師
東周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後,為了實現"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的復國大略,下令鼓勵人民生育,並用酒作為生育的獎品:生丈夫,二壺酒,一犬; 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出師前, 越中父老獻美酒於勾踐, 勾踐將酒倒在河的上流,與將士一起迎流共飲,士卒士氣大振,紹興現在還有" 投 醪河"。 類似的歷史故事如<<酒譜>>所載,戰國時,秦穆公討伐晉國,來到河邊,秦 穆公打算犒勞將士,以鼓舞將士,但酒醪卻僅有一鍾,有人說,即使只有一粒米, 投入河中釀酒,(也可使大家分享),於是秦穆公將這一鍾酒倒入河中,三軍飲後都醉了。
三、魯酒薄而邯鄲圍
"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說的是楚宣王會見諸候,魯國恭公後到並且酒很 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說,我是周公之後,勛在王室,給你送酒已經是有失禮節和身份的事了,你還指責酒薄,不要太過份了。於是不辭而歸。宣王於是發兵與齊國攻魯國。齊國的梁惠王一直想進攻趙國,但卻畏懼楚國會幫助趙國,這次楚國有 求,便不必再擔心楚國來找麻煩了,於是趙國的邯鄲因為魯國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犧牲品。
④ 酒在美國的歷史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這里所說的酒指的是烈酒,因為蒸餾技術的問題,這種能麻醉神經的東西在中國很晚才出現。無論是三國還是水滸里,他們喝的酒度數都很低,類似今天的啤酒,所以他們才能成壇地喝。而烈酒,在公元8世紀左右就已經在歐洲誕生了,也就是我們的唐朝時期。烈酒這種東西在東方僅僅只是一種飲品,在西方卻掀起了一個個驚天巨浪。
不僅美國建國之後第一次國內大規模「農民起義」是因為酒釀成的,就連美國的發家史和後來美國的政局也和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為何酒對西方世界會產生那麼大的影響呢?這還要從很久很久之前開始說起。
縱觀人類發展史,處處都伴隨著酒。英雄、流氓、政黨,黑道、白道都和酒有著密切的關系。
⑤ 歷史上和酒有關的典故有哪些呢
酒是人類生活的主要飲料之一。中國制酒歷史源遠流長,品種繁多,享譽中外。約在一千年以前的宋朝,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人們飲用的主要酒類。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社交應酬等各個方面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5.千叟宴千叟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朝宮中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按照清朝慣例,每五十年才舉辦一次千叟宴。1722年康熙帝在陽春園宴請全國七十歲以上老人2417人。1785年,乾隆為表示其皇恩浩盪,在乾清宮舉辦了千叟宴。宴會之大,盛況空前,約有三千名老人參加了這次宴會。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前朝老臣、飽學鴻儒,也有奉命進京的民間老人。據說當時最長壽的一位老人已經141歲。乾隆和紀曉嵐為這位老人做了一副對聯: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堪稱絕對。
這種酒局體現出來的皇家氣派與民間大不相同。不僅有免費的滿漢全席,還有皇家貢酒。在這五十年一遇的宴會上,老人們爭先恐後,一邊說著「皇家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這場浩大的酒局,被當時的文人稱作「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⑥ 自古以來中國歷史上和"酒"有關的人物(正面)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也。少與先主有舊,隨從周旋。先主至荊州,雍與麋竺、孫乾
同為從事中郎,常為談客,往來使命。先主入益州,劉璋見雍,甚愛之。後先主圍成都,
遣雍往說璋,璋遂與雍同輿而載,出城歸命。先主拜雍為昭德將軍。優游風議,性簡傲
跌宕,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已下則獨擅一榻,項枕卧
語,無所為屈。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
雍與先主游觀,見一男女子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慾行淫,何以不縛?」先主
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
雍之滑稽,皆此類也。
⑦ 關於酒的歷史故事
1、魯酒薄而邯鄲圍
"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說的是楚宣王會見諸候,魯國恭公後到並且酒禮很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說,我是周公之後,勛在王室,給你送酒已經是有失禮節和身份的事了,你還指責酒薄,不要太過份了。然後不辭而歸。
宣王於是發兵與齊國攻魯國。齊國的梁惠王一直想進攻趙國,但卻畏懼楚國會幫助趙國,這次楚國有求,便不必再擔心楚國來找麻煩了,於是趙國的邯鄲因為魯國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犧牲品。
2、鴻門宴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隊,劉邦先破咸陽(秦始皇的都城) ,但劉邦兵力不及項羽,項羽大怒,派當陽君擊關,項羽入咸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
一場惡戰在即。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大吃一驚,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
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庄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
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後,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
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並向大將軍(亞父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卻撥劍將玉斗撞碎。後人將鴻門宴喻指暗藏殺機。
3、煮酒論英雄
這是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所講述的一則故事。東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 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雲長和張飛蒙在鼓中,說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
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
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布,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裡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與是說: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趕緊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4、杯酒釋兵權
這則故事說的是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一舉奪得政權之後,卻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飲酒,叫他們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從此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在969年, 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待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
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5、清聖濁賢
三國魏初建時,曹操嚴厲禁酒,人們只好私下偷著飲酒,但諱言酒字,故用" 賢人"作為"白酒"(或"濁酒")的隱語,用"聖人"作為"清酒"的隱語。清賢濁聖演變成一個典故。
還有一個"青州從事,平原督郵"的成語,也是美酒和惡酒的隱語。南朝人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記載,桓溫手下的一個助手善於辯別酒的好壞,他則把好酒叫做"青州從事",青州是一個地名,青州的轄境內有個地方叫齊郡。
"齊"喻"肚臍",好酒叫做"青州從事",是因為好酒喝下去後,酒氣可以通到臍部; 他把壞酒稱做"平原督郵",是因為平原的轄境內有個地方叫鬲縣,"鬲"喻"膈",意思是說壞酒喝下去,酒氣只能通到膈部。
⑧ 歷史上與酒有關的典故
1、長安酒會
冠軍酒局讓政治走開,讓殺伐走開,讓一切不痛快消失,讓所有快樂降臨。這就是大路為什麼評選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為第一名的原因。
當年讀杜甫的詩,最喜歡的一首就是《飲中八仙歌》。為什麼在杜甫那麼多的詩里獨獨最喜歡這一首?原因只有兩個字:熱鬧。這首詩十分熱鬧而有趣,把「飲中八仙」描繪的姿態各異,活靈活現。古人說「二士共談,必說妙法」,這「飲中八仙」齊聚,會是怎樣的一種盛況?我們只能從杜甫的詩里來揣摩體會了。這「飲中八仙」分別是詩人賀知章、汝陽王李琎、左相李適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義者蘇晉、詩仙李白、書法家張旭、辯論高手焦遂等八人。
雖然歷史上沒有這「飲中八仙」齊聚一堂的明確記載,但盛唐時各種酒會盛行一時,參與者甚眾。這「飲中八仙」,都是當時的名人,或同朝為官,或詩文相交,或意氣相投,我們知道,名人一向喜歡扎堆,他們八個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大路堅信他們必聚在一起飲過酒,而且還不只一次,當然參與者可能還有些其他人。這種聚會,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在秋雨綿綿中舉杯把盞,也可能在春雷陣陣里開懷痛飲。總之,如果你不能證明他們沒在一起過,那你就要相信大路的說法,曾經有過這么一次瀟灑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詩把這種場面記錄下來並傳於後世。
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滿座;你來我往,舉杯豪飲;觥籌交錯,滿座盡歡;酒色齊聚,且飲且賞;坐而論道,醉而忘憂;以文會友,以詩下酒;惟酒是務,焉知其餘;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里挑燈,燈下尋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為聖,酒濁為賢;酒亂汝性,酒壯我膽;酒林高手,飲壇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飲驢飲;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過,還有六圈;六圈結束,再來十壇…… (以下省去三千六百字酒況描述)
這么喝下去就是神仙也會醉倒啊,於是乎,於是乎,就有了:
一仙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陽王: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適之: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四仙崔宗之: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五仙蘇晉: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張旭: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2、鴻門宴
話說項羽不喜劉邦先佔關中,又聽說劉邦欲在關中稱王後,更是大怒。謀士范增識見不凡,他對項羽說,劉邦早年在山東一帶時,「貪於財貨,好美姬」,活脫脫一暴發戶的形象,不足為慮。而目前在關中,劉邦「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范增認為劉邦已有「天子氣」,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則後患無窮。
在張良和項庄的暗地斡旋下,項羽沒有立即攻打劉邦,而是擺下了一桌酒席宴請劉邦。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這是另一場雙龍會,但參與者卻比煮酒論英雄那場酒局要多,發生的年代也要早三百年。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強強對話,一時風雲際會,楚漢群雄龍驤虎步,聚於新豐鴻門。
這鴻門宴簡直是一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現代電影。太史公就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他的《史記》在細節方面的描述十分精彩,從項羽和劉邦的出場、退場,到席間各種人物的對話、神情、動作,甚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整個鴻門宴的過程,跌宕起伏,險象環生,劉邦屢屢處於危局,卻次次能化險為夷。歷史上對鴻門宴向有三起三落之說。
第一起,是「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接連暗示項羽下令殺劉邦,氣氛極為緊張。結果「項王默然不應」。二起是范增見原定計劃無法執行,於是叫項庄舞劍助興,伺機刺殺劉邦,空氣再一次緊張起來。三起是樊噲撞倒守門衛士而入帳,「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這樊噲簡直就是一巨靈神模樣,樊噲闖帳要比戲里的春草闖堂可要生猛太多。樊噲後來說了番慷慨激昂的話,對項羽予以斥責,說的項羽「未有以應」。這時情節發展到高潮,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有三起,必有三落。劉邦的絕處逢生,全在這三落之中。一落是項庄舞劍,本來意在沛公,不想項伯出面與之對舞,救了劉邦。二落是項羽對樊噲闖帳,不僅不怒,反而稱為「壯士」,這個時候項羽還「英雄識英雄,猛將愛猛將」呢。項羽讓樊噲喝酒、賜生彘肩,被他斥責一頓之後心裡慚愧,還給樊噲賜了坐。三落是劉邦以「如廁」為名而逃席而遠遁。
如果歷史真是一場戲,如果大路是這場戲的導演,大路寧願在這場酒局的結尾處安排虞姬和戚夫人二人表演雙姝對舞,必然美不勝收。然而,成王敗寇這種政治博弈向來凶險無比,再美的歌舞昇平也不過是假象而已。
3、煮酒論英雄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里最為精彩的內容之一,曹操劉備二人此次雙龍會,自然也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三甲。
劉備歸附曹操後,每日在許昌的府邸里種菜,以為韜晦。用張飛這個粗人的話講,就是「行小人事」。劉備乃當時豪傑,雖手下將不過關張,兵不過三千(當時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里說劉備「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與劉邦類似,天生就有領袖氣概。劉備和劉邦一樣,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將兵之才,而是領袖群倫的將將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識天下英雄,當然對劉備有很透徹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豐滿,劉備將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對手。
這場酒局,遠不是那種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歡聚,分明是一場政治試探和政治表態的會面。一見面曹操就問劉備:「你在家做的好事!」 劉備當時已經暗受衣帶詔,當即嚇得面如土色。接著曹操拉著著劉備的手走到後院,說:「玄德學圃不易。」劉備才放下心來。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劉備每天做些什麼他當然清清楚楚。這兩位,一個暗地裡參加了反曹地下組織,另一個則派人每天監視對方行蹤,都是權謀機變之輩。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時,天邊黑雲壓城,忽卷忽舒,有若龍隱龍現。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曹操實乃不世出的絕頂人物,這一番話,看似描述龍之變化,目的是說「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顯然,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詠志。當然他也下了一個套,試探在劉備眼裡,什麼人能縱橫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劉備接連指出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和劉璋等地方豪強,都被曹操一一否決。劉備這個回答應該給滿分,因為當時是個人都會如此回答。這樣曹操也就認為劉備見識一般,和常人無異。接著曹操給出了當世英雄的標准,他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劉備繼續裝傻,問:「誰能當之?」 曹操指了指劉備,後指了下自己,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當時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裝作受了驚嚇的樣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笑著說:「丈夫亦畏雷乎?」劉備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內心的驚惶,巧妙的掩飾過去了。
此次酒局堪稱雙龍聚會。從曹操的「說破英雄驚殺人」到劉備「隨機應變信如神」,可謂步步玄機。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態,雄霸天下之志表露無疑。而劉備隨機應變,進退自如,也表現出了一世豪傑所應有的技巧和城府。這一場政治交心,雙方都是贏家。
10、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壯慫人膽」的典型例子。與醉打金枝相關的酒局實際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講的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在家宴後,借酒壯膽而痛打老婆昇平公主的故事。
且說昇平公主嫁到郭家後,不改往日金枝玉葉的做派,動不動對丈夫和公婆發脾氣。一般說來,中國傳統社會里媳婦見了公婆是要行大禮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兒,是君,公婆雖是長輩也是臣,所以那時郭子儀夫婦反過來要向公主下跪。
郭曖對此十分不滿,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禮,自己豈非矮了兩輩下去?平日在頤指氣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這天,郭曖心裡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幾杯。當即要求昇平公主應該遵守婦道,給郭子儀夫婦行下跪禮,結果被昇平公主嚴詞拒絕並遭到當面訓斥。此時,這酒是壯膽葯,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曖借著酒勁,也不顧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飽以一頓老拳,打的公主滿臉開桃花。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宮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訴。郭子儀連忙把兒子捆起來送到皇宮請罪。最後,在皇帝和郭子儀的調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這個郭曖為天下所有懼內男人出了口惡氣。俗話說,小夫妻打架不記仇。盡管這場家庭糾紛鬧騰的動靜兒挺大,結果卻皆大歡喜,郭曖和昇平公主的感情從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於飛。這昇平公主從此變得賢淑無比,有不少世人稱贊的事跡流傳下來。仔細思量,要不是那場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頓老拳,怎會有這樣歡天喜地的大結局?我們要堅決反對家庭暴力,但有時也不得不承認拳頭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議袞袞諸公,家中若有河東獅吼,不妨領貴夫人去老舍茶館看場京戲《打金枝》,當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鍋頭壯行。
因為是戲說,大路談及的上述酒局,未必都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其實歷史上的著名酒局還有很多,如秦趙澠池之會、東晉蘭亭會、韓熙載夜宴、關雲長的單刀會、初唐騰王閣壽筵、明朝五女拜壽家宴、座山雕的百雞宴等等等等,這篇文字尚不及萬一。酒後塗鴉,各位原不必當真。自古以來,不可因酒廢事,才是正途。
⑨ 歷史上有哪些因為酒發生的事件
網路搜索:
酒發生的典故。
裡面有很多,第一個選項是網路知道,有人和你問了個類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