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左傳一書左傳記載的年代是從何時開始到何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也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㈡ 《左傳》記載的歷史年限為
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計255年,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簡稱《左傳》,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
㈢ "左傳"記錄了多少年的史科
左傳記事起於公元前722年 止於公元前454年.
㈣ 左傳史記寫的是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的事
左傳是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哀公(前468)
史記是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前104—前101)三千年的中國歷史。
㈤ 《左傳》是我國最早的史書嗎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西漢以後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左丘明所著。左丘明,春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有人稱他與孔子同時,孔子十分尊敬他;有人稱他比孔子稍晚,是孔子的弟子。相傳他家世代為左史,故以左為姓,名丘明。
《左傳》,記述了始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止於魯哀公27年(前468年),共255年的歷史。它周密而詳細地記載了春秋時代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實,真實地記錄了當時重要的政治人物的活動及言論,生動地描寫了奴隸社會處於崩潰時期的歷史進程,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是一部極為寶貴的歷史文獻。
公元前770年,周王室日益衰敗,平王東遷洛邑以後,王室統轄的土地及人口劇烈減少,各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天子,反而天子要依附於強大的諸侯,我國的奴隸社會進入了瓦解時期,封建勢力已開始步入歷史舞台,社會進入了重大的變革時期。到了春秋初期,竟出現了100多個諸侯國。它們為了爭奪人口、土地,開始了相互兼並的戰爭,先後起來爭霸的較為強大的諸侯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史稱「春秋五霸」。爭霸兼並的戰爭雖然帶來了許多災難,但它加速了奴隸制的滅亡,使諸侯國逐漸減少,加快了統一的步伐,在華夏族與其他各族的頻繁接觸中增強了了解,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左傳》就產生於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對「春秋五霸」爭奪戰爭,所表現出來的政治、軍事、外交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真實而生動的描寫,展示了一幅延續255年戰火的特殊時期的歷史畫卷。
《左傳》由於其行文辭令之優美,而歷來被人津津樂道。
《左傳》是我國古代社會頗有價值的歷史文獻,它對敘事散文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那「不隱惡」的敘事態度,對後世史學家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
《左傳》的文學成就也是很高的,它以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通過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栩栩如生地刻畫了許多的人物形象,繪聲繪色地再現了當時紛繁的戰爭場面,並對戰爭勝敗的原因進行了較為透徹的分析。
《左傳》還體現了「民為邦本」的進步思想觀點,主張重視人民的力量和作用,要保障人民的生活。
正由於上述的種種成就,《左傳》無可厚非地成為我國古代散文典範之一,理所當然地成為我國古代最早的文學名著之一。
㈥ 左傳記敘了從什麼時期到什麼時期的歷史
左傳又稱【左氏春秋】起於陰公元年,到戰國初期,200多年的歷史事件。
㈦ 《左傳》內容反映的歷史時期是什麼
《左傳》內容反映的歷史時期是春秋時期。
《左傳》記敘了春秋時期250多年的歷史,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范、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
《左傳》的影響:
《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而且由於它具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歷史資料。
㈧ 《左傳》是記錄( )歷史的( )體史書,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 )為孔子修訂
《左傳》是記錄(春秋時期)歷史的(編年)體史書,又稱《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為孔子修訂
外加給你充點電!!!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春秋左氏傳
《左傳》的作者,司馬遷和班固都證明是左丘明,這是目前最為可信的史料。現在有些學者認為是戰國初年之人所作,但均為質疑,因為《左傳》中某些文章的敘事風格與其他不符,並無任何史料佐證,只能歸為臆測。 《左傳》對後世的影響首先體現在歷史學方面。它不僅發展了《春秋》的編年體,並引錄保存了當時流行的一部分應用文,給後世應用寫作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僅據宋人陳騤在《文則》中列舉,就有命、誓、盟、禱、諫、讓、書、對等八種之多,實際還遠不止此,後人認為檄文也源於《左傳》。
㈨ 左傳記錄的是哪個時期的歷史
《左傳》是解釋《春秋》的。
如果《春秋》相當於文言文,那麼《左傳》就屬於解釋《春秋》的白話文。
《春秋》是孔子於春秋時代所整理。周朝分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分春秋和戰國,所以左傳記錄的的是東周的魯國史。
《左傳》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