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漢陽琴台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有什麼歷史故事嗎還有一個叫琴斷口的地方
漢陽龜山琴台
又名伯牙台,位於漢陽龜山西麓,月湖東畔,是為紀念俞伯牙彈琴遇知音鍾子期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 相傳,古時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師曾在此彈琴,抒發情懷,樵夫鍾子期聽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結為知己。後來,鍾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將琴摔碎,從此不再彈琴。「知音」典故由此而來。古琴台是後人為紀念這一對摯友而建。 古琴台始建於北宋,後屢毀屢建。清嘉慶初年,湖廣總督畢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請汪中代筆撰《琴台之銘並序》和《伯牙事考》,此文頗為時人稱道。光緒十年(1884年)黃彭年撰《重修漢陽琴台記》。光緒十六年(1890年),楊守敬主持並親自書丹,將《琴台之銘並序》、《伯牙事考》、《重修漢陽琴台記》重鐫立於琴台碑廊之中,並書「古琴台」三字刻於大門門楣。 古琴台建築群佔地15畝,規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築協以庭院、林園、花壇、茶室、層次分明。院內迴廊依勢而折,虛實開閉,移步換景,互相映襯。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勢地形,還充分運用了中國園林設計中巧於「借景」的手法,把龜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過來,構成一個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 到古琴台游覽,進大門,過小院,出茶院右門,迎門是置於黃瓦紅柱內的清道光皇帝御書「印心石屋」照壁。照壁東側有一小門,門額「琴台」二字,據傳出自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之手。進門後為曲廊、廊壁立有歷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記。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誼堂,堂前庭院中漢白玉築成的方形石台,便是象徵伯牙彈琴的琴台。
② 古琴台酒15年多少錢
給你提供一個元旦2天游武漢的安排:(如果2天玩不完也可以玩3天,2天市內玩,1天市郊玩)
第一天您可以在市內玩,我個人認為有三個地方必去:
1、東湖
東湖公園位於湖北武昌東郊,它的前身是著名聲樂教育家周筱燕女士家的「海光農圃」,解放以後被辟為公園,1982年該區被國家國務院列為省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東湖湖岸曲折,婀娜生姿,其面積是杭州西湖的六倍。碧波萬頃、青山環繞、山水交融的美麗景觀是東湖風景區的真實寫照,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於1954年春天視察東湖時曾題詞:「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將比西湖強。」。園內分為聽濤、磨山、落雁、白馬、珞洪、吹笛六大景區,主要景點有寓言園、音樂噴泉、行吟閣、長天樓、九女墩、湖光閣、水天一色、曲堤凌波等。從湖邊的各個碼頭上能乘船去湖對面的磨山植物園遊玩。
如何去:乘公汽14路,63路、501路,701路,電車8路,市內旅遊專線1路
票價: 磨山景區 40元 聽濤景區 30元(以前去的價格,不知變化了沒,別忘了帶學生證,可以半價的)
2、黃鶴樓
武昌蛇山上的黃鶴樓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此樓始建於公元223年,歷史上的黃鶴樓由主樓、配亭、軒廊、牌坊、詩碑廊、古肆商業街組成。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里吟詩作賦,其中崔顥的千古佳作《黃鶴樓》詩使黃鶴樓名揚天下。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後一座建於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1981年10月武漢政府重建黃鶴樓,1985年6月落成,高大雄偉、金碧輝煌,是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築。
武漢長江大橋雄踞於黃鶴樓前,與它隔長江相望的則是高24層的晴川飯店和龜山上的電視塔,這組建築交相輝映,使江城大為增色。
交通:旅遊一號線、64路、36路、12路、49路、15路及各路經長江大橋的公交車均能抵達。
門票:50元
3、歸元寺
武漢的佛教名寺歸元禪寺,為清順治15年(1658年)由白光法師興建,取「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的佛偈而命名,其與寶通寺、蓮溪寺、正覺寺合稱武漢四大叢林(叢林意為「眾僧聚居一處有如眾木相依為林」)。
寺廟坐落在武漢市漢陽區翠微路西端,佔地46900平方米,殿舍200餘間,廟里的建築、佛教經典以及各種佛像歷經「文革」浩劫而完整保留了下來,其中羅漢堂供奉的500尊金身羅漢為該寺的重點特色之一。
歸元寺以建築完美、雕塑絕妙、珍藏豐富而聲震佛門,港澳同胞、海外僑胞以及許多外國遊客包括各國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國王、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康弘等都曾先後來此觀賞,並分別向該寺贈送禮品。
交通:可以乘旅遊一號線或者坐車到漢陽鍾家村下車,問路人就知道了
門票:平時10元;五一(1-7號)、十一(1-7號),春節(正月初一-初七)20元;正月三十、正月初八、正月十五晚上開放40元。
順便說一下:歸元寺里做的素齋很有名,到了那兒一定得嘗嘗,還有門口很多人推銷香火,不要買了,裡面不讓燒,買了白白浪費了,門口那些看相的算命的也不要理他們。
三個必去的地方說完了,下面說說武漢市內其它值得一去的地方吧~
1、漢口江灘
漢口江灘經過一期二期三期的修建,現在已經有相當規模了,絕對值得一去,江邊看膩了,也沒事,沿長大道上都是解放前的英法德意日等國的建築,是一個了解各國建築風格的很好機會。洞庭街上還有著名的「八七」會議會址、宋慶玲故居等。
2、江漢路步行街
從漢口江灘一路沿江上行至武漢關就可以看到步行街了,那是武漢最繁華的地段,人氣超強~附近還有名建築如武漢國民政府舊址(即南洋大樓,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下首、民眾樂園旁邊,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
3、武昌戶部巷早點一條街
武漢人稱吃早飯為過早,而武漢早點品種很多,匯集了南北方的各種口味,最具特點的早點有面窩、三鮮豆皮、熱乾麵、伏汁酒(一種用酒釀和雞蛋花沖成的甜湯),還有燒賣、湯包、牛肉線粉、炸醬面、豆絲、水餃、湯圓等,都是一些價廉物美的早點心。而武漢的戶部巷早點一條街上,各種特色早點應有盡有,放開肚子吃吧。
上面提到武漢特色小吃,那就順便說說武漢的食文化吧:到了武漢一定要吃到這四樣東西:蔡林記的熱乾麵、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小桃園的瓦罐雞湯、四季美的湯包,這四家店都開在漢口的商業鬧市區,而且還開了不少分店,只要一打聽,每個武漢人都會很熱情地給你指路。此外,漢陽歸元寺里的素菜館也很有名。
給你提供3條比較好的市內遊玩方案:
第一條方案:到司門口去逛一下街,隨便到戶部巷吃點小吃,然後有興致再登一下黃鶴樓。
第二條方案:到街道口群光中南逛一下街,然後去東湖風景區玩,省博物館也在那邊有興趣也可以去一下,參觀省博物館是免費的。
第三條方案:去光谷步行街魯巷廣場逛一下街,然後去馬鞍上森林公園野炊燒烤旅遊也不錯
第二天您可以到武漢市周邊玩,比如木蘭山風景區,那邊景色真的不錯,建議您第二天就去木蘭山玩。
③ 武漢漢陽琴台的名字怎麼來的,還有個什麼琴斷口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於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西麓,月湖東畔,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幾年以後,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後人忘不了這一對琴師的深情厚誼,就把當年伯牙江邊鼓琴覓知音的地方起名古琴台;把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地方,起名琴斷口;把鍾子期的家鄉集賢村,起名鍾家台。
④ 黃鶴樓到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截止2020年,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1700多年歷史了,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主樓周圍還建有白雲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
整個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它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的風光盡收眼底。
⑤ 伯牙斷琴的歷史嗎
俞瑞,字伯牙,春秋時的音樂家,曾擔任晉國的外交官。春秋時代的琴師。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為「琴仙」。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後人有詩贊美曰: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與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⑥ 成都琴台路的由來
琴台路是專門為紀念西漢時期的傳奇人物、愛情化身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而命名的。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在古代的琴台路上開了一家酒鋪,卓文君親自當壚賣酒。淡妝素抹的卓文君,站在置放酒瓮的土台上賣酒,不卑不亢,神態自如。
而為了愛情永駐,司馬相如亦不撫琴。他與酒店的伙計一樣身著短腳褲,提壺洗碗干雜活,談笑風生。如此這般,雖然生活清苦了點,但兩人卻是幸福美滿,絲毫不為世俗所累。
(6)古琴台有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唯美的愛情故事:
司馬相如所寫《子虛賦》得到漢武帝賞識,又以《上林賦》被封為郎(帝王的侍從官)。不久打算納茂陵女子為妾,冷淡卓文君。於是卓文君寫詩《白頭吟》給相如。
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裡還記得千里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終於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
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憶,豈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沒有以往過去的回憶了。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怨郎詩》旁敲側擊訴衷腸。相傳卓文君又附《訣別書》給相如。
⑦ 武漢漢陽最早有人的地方是哪裡,漢陽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從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建卻月城,到1400年前的隋朝起大名,不久又建了城。比起武昌城早幾十年,比漢口更早。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在沔州下置漢津縣。公元605年,隋煬帝把漢津縣改為漢陽縣,從這時開始,漢陽這一地名開始出現。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沔州下轄漢陽、漢川兩個縣。沔州州治設在漢陽縣(今武漢市漢陽區),並將漢陽縣以及沔州的行政機構都一起從蔡甸的臨嶂山下遷到龜山南麓的鳳凰山下。
漢陽,漢水之陽。山之南水之北謂之「陽」,漢陽應該是在漢水之北的地區--那不是漢口的地盤嗎?過去的漢陽確實與漢口練成一片。《明史》說,漢水一直是從龜山之南流入長江的,河口大致就在今天的鸚鵡洲頭漢陽汽車渡口。大約十五世紀初,漢水在郭茨口改道。河水的特點就是裁彎取直,這次漢水徑直向東流經龜山之北入長江,形成了今天的模樣。所以,今天的漢陽應該改稱為「漢陰」才是。但「漢陽城」叫順了口,沒有人去改口了。
今天的漢陽城於唐代621年才建立。但更早的漢代,漢陽已經建了城。三國時劉表部將黃祖在龜山北麓築了卻月城,後來被孫權擊破。於是劉表之子劉琦又在龜山南麓建了魯山城。「漢陽城」是有城牆的,還有東西南三個城門,1928年北伐戰爭時才被拆除。這個范圍就是漢陽大道之南,攔江路以北,南城巷-北城路以東直到江邊的城區。漢陽大道時開辟龜山與鳳凰山(鳳棲山)之間谷地上的,攔江路是建立在原來隔開鸚鵡洲的長江夾河上的。
老漢陽城的中心是一個大十字,東西向大路今天叫顯正街,南北向大路今天叫陽新路。顯正街出西門(鳳山門)和西大街相接,西大街又接漢陽縣進京的官道,今天的五里墩、七里廟、十里鋪都是官道上歇息的地方。鳳山門直到1952年才被拆除。
歷史人文 步出南門(南紀門),踏上今天的攔江路,這條路沿長江邊劃出一個大弧線,一直到白沙洲大橋的西橋頭。它本來就是古時長江的夾河道,將東面的鸚鵡洲隔開。由於河床的不斷擺動,凸凹岸也不斷變化,今天的鸚鵡洲已不是古時的鸚鵡洲。三國時擊鼓罵曹、作《鸚鵡賦》的禰衡,遇害之鸚鵡洲已不知所蹤;唐朝崔顥寫下「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詩句里的鸚鵡洲也沉入江底幾百年了。如今隔開鸚鵡洲的夾河水路被填平,鸚鵡洲與河岸相連,洲不成其為洲,僅剩地名,只有攔江路的形狀可以看到沙洲的范圍。
有因李白留詩而聞名地郎官湖。當年李白在漢陽遇故人張謂,便約上當地太守、縣令一並泛舟湖上飲酒作樂。張謂當時任尚書郎,李白舉杯說,此湖就叫「郎官湖」吧。還作《泛郎官湖》詩一首:「張公多逸興,共泛城南隅。當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四座醉清光,為喜古來無。郎官愛此水,因號郎官湖。風流若未泯,名與此山俱。」但這個郎官湖的遺跡一直是個迷,歷史記載郎官湖在漢陽城南,舊稱南湖。但到明朝時已經湮沒,今天的太平巷(舊稱郎官巷)、太白巷一帶大約就是湖址所在。
三國金戈鐵馬
漢陽區
《漢陽府志》中述道:「(漢陽)三國時為吳用武之地。」由於地處三國古戰場的中心位置,目前在漢陽仍留存著大量的三國遺跡和許多三國典故傳說。在龜山東麓有一洗馬口、洗馬洞,據傳是每次激戰之後,關羽為赤兔馬洗刷的地方。現鐵門關一帶稱洗馬長街,也是源於這一典故。在昔日的龜山上,還曾有藏馬洞和磨刀石,傳說是關羽當年屯兵在此藏馬磨刀的地方。在龜山東麓,有一魯肅墓,是魯肅之子魯淑為其父建的衣冠冢,以紀念其父為東吳立下的赫赫戰績。龜山上還有一禰衡墓,是從鸚鵡洲上移來。禰衡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和大名士,傳統劇目《擊鼓罵曹》就是根據禰衡不攀權勢,在筵席上當眾羞辱曹操的故事改編的。漢陽火車站旁的車站衡街,有個頗為特別的地名——頓甲嶺。據說,劉備去東吳迎娶孫夫人時路過這里,人困馬乏,他就隨手解下身上的盔甲稍作休息。在漢腔中,"頓"是"放"的意思,後人因此將這個小嶺稱為「頓甲嶺」。
高山流水覓知音
一曲高山流水,使士大夫俞伯牙與樵夫鍾子期結為知己。在漢陽也留下了許多與此有關的地名。鍾子期葬於新農集左邊的馬鞍山下,附近有個上集賢村和下集賢村。傳說,鍾子期原是楚國貴族,他不願為官,與好友隱居山裡,結草為廬,以打魚、砍柴為生。由於他們都是有才的賢士,後人便將他們住過的這一片都稱為「集賢村」。鍾子期去世後,其族人移居現鍾家村人行天橋東側的一小山丘上,形成村落,名鍾家村。俞伯牙當年斷了琴弦的地方,在漢水邊的一個小渡口,如今這里擁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琴斷口。而伯牙摔琴之地,在漢陽區永豐仙山村的仙女山—平塘渡一帶,後人稱其為碎琴山。到了北宋年間,有人感於「知音」故事,在漢陽城北面出城二里的土丘上築台,命名為「琴台」。現存琴台建築,由清嘉慶年間湖廣總督畢沅主持重建。自此也留下了「古琴台」這一地名。
近代工業的發祥地
漢陽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20世紀初繪制的武漢市地圖,可以看到龜山到赫山一帶分布著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鋼葯廠等大型工廠。張之洞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指點江山。1893年,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一手創建了漢陽鐵廠。1908年,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江西萍鄉煤礦三大企業合並,成立漢冶萍煤鐵廠礦股份公司,鋼鐵產量多年來一直佔全國百分之百,出口亞美諸國。1894年,張之洞籌辦的湖北槍炮廠即後來的漢陽兵工廠建成。這兩大企業奠定了武漢的工業都市地位。如今它們早已不存,但我們仍能依稀找到一些遺跡。1951年在原鐵廠遺址上建起了武漢國棉一廠。現今的漢陽鋼廠所在地也是鋼葯廠的舊址。漢陽鋼廠還新築了兩個仿製的漢陽鐵廠和兵工廠大門。
⑧ 琴台路的歷史淵源
愛情故事
琴台路是專門為紀念西漢時期的傳奇人物、愛情化身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而命名的,所以住在這里,您不得不了解他們的愛情故事。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在古代的琴台路上開了一家酒鋪,卓文君親自當壚賣酒。淡妝素抹的卓文君,站在置放酒瓮的土台上賣酒,不卑不亢,神態自如。而為了愛情永駐,司馬相如亦不撫琴。他與酒店的伙計一樣身著短腳褲,提壺洗碗干雜活,談笑風生。如此這般,雖然生活清苦了點,但兩人卻是幸福美滿,絲毫不為世俗所累!
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卓王孫之女,喪夫後家居。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司馬相如家裡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後,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櫃,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後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並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取材。
司馬相如當官之後,曾有拋棄卓文君的想法,並給卓文君寫了一頁信,內容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唯獨少了億字, 卓文君接信之後明白了司馬相如的意思,就是司馬相如對自己已經無意(億),決定修她了,卓文君當即回了一首詩(詩全文見以下釁片中),司馬相如接信之後,慚愧不已,從此斷了此念頭,與卓文君白頭偕老。
一別之後,
兩地相思,
只說是三四月,
又誰知五六年,
七弦琴無心撫彈,
八行書無信可傳,
九連環從中折斷,
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百相思、千繫念,
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言千語說不完,
百無聊賴十依欄,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燒香稟燭問蒼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澆花端,
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三月桃花隨水轉,二月風箏線兒斷,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做女我做男。
鳳求凰
作者:司馬相如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皇。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司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長卿,是西漢大辭賦家。他與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長期以來膾炙人口,傳為佳話。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他人京師、梁國宦遊歸蜀,應好友臨邛(今四川邛崍)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當地頭號富翁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才貌雙全,精通音樂,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孫舉行數百人的盛大宴會,王吉與相如均以貴賓身份應邀參加。席間,王吉介紹相如精通琴藝,請他彈奏,相如就當眾彈了兩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動文君。「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這兩首詩,據說就是相如彈琴歌唱的《鳳求皇》歌辭。因《史記》未載此辭,到陳朝徐陵編《玉台新詠》始見收錄,並加序說明,唐《藝文類聚》、宋《樂府詩集》等書亦收載,故近人或疑乃兩漢琴工假託司馬相如所作。琴歌一類作品,假託的現象確實很多,但又難以找到確切根據來證明。這方面的問題,只好存疑。
第一首表達相如對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相如自喻為鳳,比文君為皇(凰),在本詩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義。其一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曰鳳,雌曰凰。古人稱麟、鳳、龜、龍為天地間「四靈」,(《禮記·禮運》)鳳凰則為鳥中之王。《大戴禮·易本名》雲:「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長卿自幼慕藺相如之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當時文壇上已負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絕非等閑女流。故此處比為鳳凰,正有浩氣凌雲、自命非凡之意。「遨遊四海」更加強了一層寓意,既緊扣鳳凰「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風穴」(郭璞注《爾雅》引天老雲)的神話傳說,又隱喻相如的宦遊經歷:此前他曾游京師,被景帝任為武騎常侍,因景帝不好辭賦,相如志不獲展,因借病辭官客游天梁。梁孝王廣納文士,相如在其門下「與諸生游士居數歲」。後因梁王卒,這才反「歸故鄉」。足見其「良禽擇木而棲。」其二,古人常以「鳳凰於飛」、「鸞鳳和鳴」喻夫妻和諧美好。如《左傳·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凰於飛,和鳴鏗鏘。」此處則以鳳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愛,而「遨遊四海」,則意味著佳偶之難得。其三,鳳凰又與音樂相關。如《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又《列仙傳》載: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蕭史吹簫,鳳凰皆來止其屋,穆公為作鳳台,後弄玉夫婦皆乘鳳而去。故李賀嘗以「崑山玉碎鳳凰叫」(《李憑箜篌引》)比音樂之美。文君雅好音樂,相如以琴聲「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的音樂交浪,從而發出芸芸人海,知音難覓之嘆。; 第二首寫得更為大膽熾烈,暗約文君半夜幽會,並一起私奔。「孳尾」,指鳥獸雌雄交媾。《尚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傳》雲:「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說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溝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兩句呼喚文君前來幽媾結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連夜私奔,不會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遠走高飛,叮嚀對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為你感念相思而悲傷。蓋相如既已事前買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對文君寡居心理狀態和愛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復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膽無忌如此。 這兩首琴歌之所以贏得後人津津樂道,首先在於「鳳求凰」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膽沖破了封建禮教的羅網和封建家長制的樊籬,什麼「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什麼「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儀禮·喪服》)什麼「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班昭《女誡》)什麼「男女……無幣不相見,」(《禮記·坊記》)「門當戶對」等等神聖禮法,統統被相如文君的大膽私奔行動崐踩在腳下,成為後代男女青年爭取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的一面旗幟。試看榜樣的力量在後代文學中的影響吧:《西廂記》中張生亦隔牆彈唱《鳳求凰》,說:「昔日司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雖不及相如,願小姐有文君之意。」《牆頭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為自己私奔辯護;《玉簪記》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動陳妙常私下結合;《琴心記》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見《鳳求凰》反封建之影響深遠。
其次,在藝術上,這兩首琴歌,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徵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即使是後人偽托之作,亦並不因此而減弱其藝術價值。
古曲著作
主題:古琴曲---鳳求凰
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年左右——公元前117年),字長卿,四川成都人,漢時文學家。司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為「綠綺」,是傳說中最優秀的琴之一。
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擊劍,被漢景帝封為「武騎常侍」,但這並非其初衷,故借病辭官,投奔臨邛縣令王吉。臨邛縣有一富豪卓王孫,其女卓文君,容貌秀麗,素愛音樂又善於擊鼓彈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未聘夫死,成望門新寡。
司馬相如早巳聽說卓王孫有—位才貌雙全的女兒,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機會,借琴表達自己對卓文君的愛慕之情,他彈琴唱道,「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這種在今天看來也是直率、大膽、熱烈的措辭,自然使得在簾後傾聽的卓文君怦然心動,並且在與司馬相如會面之後一見傾心,雙雙約定私奔。當夜,卓文君收拾細軟走出家門,與早已等在門外的司馬相如會合,從而完成了兩人生命中最輝煌的事件。
卓文君也不愧是一個奇女子,與司馬相如回成都之後,面對家徒四壁的境地(這對愛情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大大方方地在臨邛老家開酒肆,自己當壚賣酒,終於使得要面子的父親承認了他們的愛情。
後人則根據他二人的愛情故事,譜得琴曲《鳳求凰》流傳至今。
相遇是緣,相思漸纏,相見卻難。山高路遠,惟有千里共嬋娟。因不滿,鴛夢成空泛,故攝形相,托鴻雁,快捎傳。
喜開封,捧玉照,細端詳,但見櫻唇紅,柳眉黛,星眸水汪汪,情深意更長。無限愛慕怎生訴?款款東南望,一曲鳳求凰。
電視劇
片長:三十四集
主創人員:
導演:王亨里
出品人:李培森
執行製片人:張增祥
製片人:李功達
總監制:鄒慶芳、王偉國
監制:李治安、梁福臻
主要演員:
焦恩俊、朴美宣
黃海波、劉希媛、姚安濂、劉小鋒、陳明昊
臨邛董家張燈結綵,將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迎進了門,為病入膏肓的二公子沖喜。不料,董二公子沒能拜堂便咽了氣。司馬相如回鄉路上救起落水的董老太爺,剛送進門來,董孝賢便陰差陽錯,將司馬相如扮成新郎與文君拜了堂。司馬相如事後知道了真相懊悔不已,發誓要將文君救出董家。司馬相如仗義執言迫使董家答應由司馬相如相將文君送回娘家臨邛。而司馬相如喝酒誤事沒能成行。文君迫不得已與丫鬟雨桐女扮男裝獨自走了。司馬相如追到臨邛與文君裝扮的「杜公子」住在了同一個客店裡,加之另一冶鐵富商程鄭的大公子程一飛的介入,與文君主僕二人和司馬相如及其僕人桑濮幾人之間產生了很多故事。
這段時間里,司馬相如和「杜公子」一起談詩論賦酣暢淋漓,惺惺相惜。機緣巧合二人共同補譜了古曲《鳳求凰》。五人外出遊歷,去了孟家寨,得知王吉被唐蒙所擒,眾人入營相救。文君為替王吉籌糧餉給唐蒙,不得不回到娘家卓府。
董孝賢為了取悅皇上,騙得卓王孫請畫師為女兒文君畫像,畫像過程中,文君換回女兒裝。司馬相如與文君相互表白了愛慕之情,文君最後毅然與司馬相如私奔回到了成都司馬府。董孝賢害得他們連房子都賣了,不得已再回臨邛開了文君酒肆當壚賣酒維持生計。在被卓王孫和董孝賢逼得連酒肆也無法經營時,大內楊公公帶來了漢武帝的旨意------宣司馬相如赴長安覲見。
漢武帝欣賞司馬相如的文才,讓其在宮內作賦。而司馬相如卻因為民請願被貶,且不得離開長安遭到了軟禁。陳皇後欲借司馬相如文才重新博得武帝歡心,卻弄巧成拙反使武帝大怒。文君被董家族人綁走,司馬相如得到消息為救文君寫出了武帝要的《上林賦》,趕回臨邛卻得到文君已死的消息。司馬相如為救孟家寨的百姓又寫了皇後要的《長門賦》。司馬相如被招回了長安,因再次沖撞了武帝險些在刑場被斬,幸被東方朔和平陽公主合力救下,並住進了平陽公主府中,平陽公主也被司馬相如對文君的真情打動。司馬相如奉旨當了文園令。從此,每日以詩酒為伴,連絕色的衛子夫也未能打動司馬相如的心。武帝雖然喜愛文君,但被文君對司馬相如的真情所感動。決定讓司馬相如與衛青一同出征,得勝班師回朝後親自為司馬相如賜婚。奉旨完婚的司馬相如在洞房內聽到新娘彈奏的古琴曲《鳳求凰》,他鼓足勇氣揭開了新人的紅蓋頭……
⑨ 武漢古琴台的歷史
古人伯牙、子期以琴相知而結為生死之交,被傳為千古美談。
武漢著名風景區古琴台,是為紀念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彈琴遇知音鍾子期而修建。據傳,伯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音樂家,技藝高妙,但「曲高和寡」,一直遇不到知音。一次,伯牙中秋節泊舟漢陽,面對皓月即興撫奏,琴弦忽斷,遂遇樵夫鍾子期。
伯牙彈奏一曲意在高山,子期嘆曰:「善哉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大喜,轉瞬之間而志在流水,子期又嘆道:「善哉鼓琴,湯湯乎若流水!」伯牙於是認定子期就是他的知音,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不幸的是,等伯牙第二年再來漢陽時,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欲絕,在子期墓前哭奏了一曲《高山流水》之後,斷弦碎琴,從此終生不復彈琴。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在龜山腳下,月湖側畔。相傳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音樂大師俞伯牙路經漢陽江口,夜泊江岸。當晚雨過天晴,明月高懸,景色清新,伯牙撫琴抒懷,調寄高山流水,引來樵夫鍾子期。子期作過樂尹,善知音律,聽罷情不自盡地贊道,「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江河」。
伯牙巧遇知音,非常高興。兩人相約半年來此相會。第二年,子期不幸病逝。伯牙悲痛欲絕,來到子期墓前,重彈「高山流水」舊曲,痛失知音,遂將七弦琴摔碎,長歌當哭,吟詩一首: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這就是流傳千古的「摔琴謝知音」的傳說故事。
這個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從此,人們以「高山流水」象徵深厚友誼,把「知音」喻作知心朋友。琴台始建於北宋,歷代毀建多次。現在的主體建築為單檐歇山頂,前加抱廈式殿堂,堂前漢白玉方型石台傳為伯牙撫琴處。整個建築保留古建築風貌,三面環水,遙對龜山。
⑩ 武漢「古琴台」的歷史是什麼
古人伯牙、子期以琴相知而結為生死之交,被傳為千古美談。
武漢著名風景區古琴台,是為紀念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彈琴遇知音鍾子期而修建。據傳,伯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音樂家,技藝高妙,但「曲高和寡」,一直遇不到知音。一次,伯牙中秋節泊舟漢陽,面對皓月即興撫奏,琴弦忽斷,遂遇樵夫鍾子期。
伯牙彈奏一曲意在高山,子期嘆曰:「善哉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大喜,轉瞬之間而志在流水,子期又嘆道:「善哉鼓琴,湯湯乎若流水!」伯牙於是認定子期就是他的知音,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不幸的是,等伯牙第二年再來漢陽時,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欲絕,在子期墓前哭奏了一曲《高山流水》之後,斷弦碎琴,從此終生不復彈琴。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在龜山腳下,月湖側畔。相傳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音樂大師俞伯牙路經漢陽江口,夜泊江岸。當晚雨過天晴,明月高懸,景色清新,伯牙撫琴抒懷,調寄高山流水,引來樵夫鍾子期。子期作過樂尹,善知音律,聽罷情不自盡地贊道,「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江河」。
伯牙巧遇知音,非常高興。兩人相約半年來此相會。第二年,子期不幸病逝。伯牙悲痛欲絕,來到子期墓前,重彈「高山流水」舊曲,痛失知音,遂將七弦琴摔碎,長歌當哭,吟詩一首: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這就是流傳千古的「摔琴謝知音」的傳說故事。
這個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從此,人們以「高山流水」象徵深厚友誼,把「知音」喻作知心朋友。琴台始建於北宋,歷代毀建多次。現在的主體建築為單檐歇山頂,前加抱廈式殿堂,堂前漢白玉方型石台傳為伯牙撫琴處。整個建築保留古建築風貌,三面環水,遙對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