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的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 及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法西斯國家:
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
反法西斯國家:
中國、前蘇聯、美國、英國、波蘭、南斯拉夫王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比利時、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希臘、印度、法國等47個國家。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根本原因
由於一戰戰過後德國不甘心「凡爾賽和約」對其戰敗國的嚴懲和限制,暗中加緊恢復國力;戰勝國義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許諾的領土而耿耿於懷;另一戰勝國日本對華盛頓條約對它的限制也充滿怨恨,在亞太地區與英美展開新的角逐,准備向中國侵略擴張。英法美等主要戰勝國則在如何處理德國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直接原因
法西斯政權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權的基本特徵就是對內極權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爭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統治者為實現重新瓜分世界、擴大自己勢力范圍的企圖,不惜發動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
[編輯本段]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事件
1929年10月29日,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這場被稱為「大蕭條」的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正是這種背景下,法西斯主義開始抬頭。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進攻中國沈陽,其後全面吞並中國東北,為以後的全面侵華戰爭做准備。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為德國總理。
1934年8月2日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繼任了總統,成為了第三帝國唯一的真正擁有實權的最高領袖,在德語中稱為「元首」。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宣布德國軍隊將重整軍備,並實行徵兵制,公開挑戰《凡爾賽和約》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隨後將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並入第三帝國,捷克其餘地區也在不久後被德國佔領。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諾門罕戰役,日本關東軍和蘇聯紅軍分別代表偽「滿洲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交戰。戰役結果以日本關東軍的慘敗而告終。此戰後,日本基本死了與蘇聯再戰之心,間接導致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1939年8月23日,德國與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9月5日,美國發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4月9日攻佔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攻佔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攻法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了對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波蘭、法國等西歐國家的侵略。
為了接著征服蘇聯,希特勒策劃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簽定完畢。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向英法宣戰,戰火燒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計劃)。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條約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還有其他20多個國家同時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
1943年9月8日,義大利無條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26日,蘇聯對日宣戰。
1945年8月6日,美國投擲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
1945年8月9日,美國投擲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❷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在很多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這次戰爭歷時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消耗了大量財富,使許多城市和村莊夷為平地,無數生靈塗炭,它以其破壞力使世界遭受了一場空前嚴重的浩劫。第二,戰爭摧毀了法西斯主義,教育了各國人民,爭取和平和進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第三,二戰的勝利,使國際格局發生了變化,帝國主義陣營嚴重削弱,社會主義陣營形成,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興起。第四,這次戰爭促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到來,推動了科學技術用於和平事業,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單純是一般意義上的戰爭,而實際上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啟迪: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決不能重演;人民究竟是社會前進的推動者,是自己命運的主人;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不相同的國家在平等的基礎上能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人類生存與發展面臨的挑戰,所有國家都應當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人類的命運休戚相關,只有加強國際合作,才能求得共同發展。
❸ 如何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戰
1.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
2.是一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它摧毀了法西斯的勢力,削弱了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有利於民主解放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3.大戰期間新科技革命技術的出現,為戰後新科技革命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4.戰爭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對戰爭成為人們的普遍夢想。
影響-
1、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給各國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災難與破壞。這場大戰奪去了幾千萬人的生命,千千萬萬個家庭家破人亡,許多城鎮鄉村成為廢墟,人類積累的物質和精神文化成果遭到嚴重的毀滅,二戰給各國人民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創傷。
2、戰爭徹底的摧毀了法西斯主義,二戰使各國人民深刻反思,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成為深入人心。
3、二戰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
4、二戰使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和平進步力量壯大;
5二戰客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
總之: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❹ 誰能給我簡單講一下關於二戰的歷史
我用自己的話給你敘述次吧。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同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940年,德國發動西線戰役,閃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後實施進攻法國的「黃色計劃」,一個月後佔領法國大部。在成功擊敗法國後德國實施代號為「海獅」的入侵英國計劃,戰斗進行兩個多月,德國在損失2000多架作戰飛機和1600餘名飛行員後,無限期終止該計劃。
1941年6月22日,600萬德軍分為北中南,三路進攻蘇聯,這就是「巴巴羅薩」計劃。蘇德戰爭爆發。蘇聯紅軍在經歷過「明斯克戰役」「基輔戰役」等一系列慘重失敗後,終於在莫斯科城前遏制住德軍進攻。於「斯大林格勒」戰役後進入反攻階段。1943年「庫爾斯克會戰」後蘇軍進入全面戰略反攻。1944年6月收復全部國土。1945年5月9日,佔領柏林。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軍實施「霸王行動」在法國諾曼底登陸,成功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加速了納粹的滅亡
———————————————————————————————————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駐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同日,日本陸海軍全面佔領東南亞。
1945年8月15日,伴隨著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太平洋戰爭結束。
———————————————————————————————————
中國戰場早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中國人樓主應該比較了解,不多說了。
——————————————————————————————————
此外,還有北非戰場。前期主要是義大利和英國在埃及,利比亞之間的戰爭拉鋸。後由於德軍救火。逐漸演變為德國與英美聯軍之間的戰爭。
主要戰役有「阿拉曼戰役」和盟軍登陸義大利。
———————————————————————————————————
二戰是以美中法英蘇五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與以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集團的戰爭,最後同盟國的徹底勝利而結束。
大概就是這些了,完全自己打的,沒有復制粘貼!
———————————————————————————————————
二戰的起因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兩點吧:
1.一戰戰勝國強迫德國簽訂了十分苛刻的《凡爾賽條約》.根據該條約,德國損失了10%的領土,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此外德國還需支付上千億賠款.具體內容你可以參考網路詞條——《凡爾賽條約》.
2.1929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對德國造成了嚴重沖擊.全國2/3產業工人失業,2000萬人陷入飢荒.對軟弱的「魏瑪共和國」的不滿和簽訂屈辱的《凡爾賽和約》埋下仇恨的種子,最終導致納粹上台.
———————————————————————————————————
二戰時,西班牙保持中立並未參戰.1936-1939年爆發了西班牙內戰.以弗朗哥為首的叛軍宣布脫離共和派成立的聯合政府而獨立.德意始終支持弗朗哥,並最終派軍直接參戰.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國際支持共和派.雙方始終處於此消彼長的狀態下,但由於1938年英法強迫捷克與德國簽訂了《慕尼黑協定》,最終促成德意直接參戰,不久共和軍宣布投降.西班牙進入到弗朗哥獨裁統治時期,直到1975年他死去.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與義大利要求佛朗哥回報,讓德軍取道西班牙攻打英屬直布羅陀,並逼迫西班牙加入軸心國的陣營。但佛朗哥鑒於國內飢荒問題,亟需美國及同盟國的穀物與石油援助,以及不看好軸心國會贏得最後勝利,於是擺盪於軸心國與同盟國之間,盡量不捲入沖突中,讓西班牙於二次大戰期間的傷害降至最低。看到弗朗哥的舉棋不定,英國首相丘吉爾最終打出「金錢外交」最後促使弗朗哥與納粹的決裂!
———————————————————————————————————
無論什麼原因畢竟是德國挑起了二戰怎麼辯解也不會對其有正面的評價,畢竟是場侵略戰爭給歐洲各國和猶太人帶了沉重的災難!
個人感覺,二戰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是如何學會寬容,如何寬容的對待別國和別國人民。法德同為歐洲大國但長期一來一直就是夙敵。在歐洲經歷過1763年政治的重新洗牌後和拿破崙統治時期,先後組織過7次「反法聯盟」普魯士每次都有參加。兩國之間從此埋下仇恨的種子。1871爆發的普法戰爭,普魯士終於徹底戰勝夙敵法國。為此普魯士強迫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並賠款50億法郎。一戰結束時,法國認為報仇的機會終於來到,強迫德國接受了條件更為嚴苛的《凡爾賽合約》。以至於二戰開始時大部分德國人的想法就是向法國報仇。寬容說起來容易,但要做起來真的是很難!
❺ 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總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5)二戰歷史怎麼解讀擴展閱讀 :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由德意志第三帝國、義大利王國、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給整個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災難。
作為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德日兩國能否對戰爭進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為深受戰爭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寬恕,並從而成為政治大國的重要條件。當歐洲國家決心翻過60年前那一頁黑暗歷史時,歷史問題卻仍然深深困擾著亞洲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日在對待歷史這一問題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德國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對戰爭進行了徹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卻百般抵賴,自戰爭結束以來竭力否認其對外戰爭的侵略性質,歪曲給被侵略國及其人民造成的慘重災難的歷史事實。
尤其是近幾年來,美化其對外戰爭,為其對外戰爭侵略翻案的議論甚囂塵上,日本首相、內閣官員及參眾兩院議員,下至數目眾多的民間組織、民間團體乃至個人,掀起了這場美化侵略戰爭的運動,日本這一舉動引起了社會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亞洲各國的警覺和強烈的反對。
❻ 二戰歷史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是一場空前的浩劫。
戰爭把世界分為兩大陣線:參加反法西斯同盟國家方面的有中、蘇、美、英、法等五十國,參加法西斯國家集團的有德、意、日等七國。在亞洲,中國戰場擔負著反對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務。在歐洲,蘇德戰場為主要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以軍事科技的發展為中介,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極大地釋放出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烈,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中、英、美、蘇、法為首的同盟國在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另外,聯合國還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由於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在二戰中受重創,亞非地區的殖民地人民發起了殖民地解放運動。印度的獨立給了大英帝國致命一擊,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勝利,中東,非洲先後獨立數十個國家,最終導致由西方地理大發現後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體系徹底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戰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大戰期間,為了戰爭的需要,各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並且發展相應的科學技術,製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些用於製造作戰武器的科學技術為和平事業服務,推動了人類歷史文明的進步。
❼ 對二戰任意一重大歷史事件進行解釋
二戰時期,前蘇聯,英國和美國是主宰二戰的三大巨頭,前蘇聯主宰亞洲戰場,英國左右歐洲戰場,美國扭轉太平洋戰場,三個大國終結了以德意日為同盟的法西斯,可以說三個國家對於二戰結束功不可沒。
英國,美國和前蘇聯是二戰的終結者,也是二戰的最大受益者,這是不爭的實情,但是他們從來就不是真正的和平使者,實際上縱觀世界歷史,沒有真正的和平使者,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不受任何國家和個人的牽制和壓迫。
❽ 怎樣去全面地了解二戰
可以分戰區進行了解,二戰世界戰場大致分為遠東,太平洋,蘇德,西歐,北非,大西洋幾個戰場。分別去看相關戰史。比較熟悉後,可以按一條時間線把各個戰場串聯起來。
書的話推薦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以及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另外建議不要單純的去看二戰,要把二戰橫向縱向進行對比,可以讀一下克公的《戰爭論》,約米尼的《戰爭藝術》,馬漢的《海權論》,這樣對二戰的有些地方會理解的更為深刻。
人物傳記也可以選擇性的看看,但國內這種傳記多為一家之言,要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 及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直接原因是由於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德意日法西斯為擺脫危機,轉移國內人們的斗爭視線,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出現拋售股票的狂潮,收盤時轉手的股票達到1300萬股,創歷史最高紀錄。隨之而來的是股票市場的崩潰和銀行的擠兌風潮,美國經濟陷入絕境,史稱「黑暗的十月」。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了。
這次大危機的爆發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由於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制之間的矛盾,美國國內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1929年美國貧困戶家庭佔到家庭總數的60%,這大大限制了社會購買力。當時出現的投機狂熱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1928年8月美國股票市場的平均價格相當於5年前的4倍,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
這場危機來勢兇猛並持續了四年時間,從美國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給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造成嚴重破壞,人們常常用「大蕭條」「大恐慌」來形容這場危機。
❾ 二戰的影響和意義
影響:
1、戰爭使人類理性得到張揚,人權與和平思想深入人心,維持和平的聯合國隨之誕生。
2、二戰改變了世界格局,美蘇成為兩個世界一流大國,西歐的世界中心地位繼續衰落(人教,已不復存在),世界重心向太平洋地區轉移(美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霸主)。
3、二戰促進了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運動發展,歐亞建立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戰後世界殖民體系徹底瓦解。
4、二戰促進了戰後新科技革命(第三次)的興起。
意義:
1、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給人類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和破壞。
2、戰爭摧毀了法西斯主義,教育了各國人民,爭取和平和進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3、沉重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
4、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發展壯大,蘇聯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世界上許多國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超出一國范圍。
5、第二次世界大戰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
(9)二戰歷史怎麼解讀擴展閱讀:
二戰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發展不平衡,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發展比較突出,英、法、美等國則先後出現停滯局面。1929年和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
為了擺脫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德、意、日法西斯統治的國家走上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並逐漸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兩大政治軍事集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主體,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世界范圍內的大戰。
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英法再也無路可退,只得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軍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軍隊,第二天,美軍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戰爭達到最大規模。
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蘇聯軍民進行了英勇抵抗,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終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造成了重大人員的傷亡和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