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理工大學的前身是什麼學校在哪裡
上海市軍工路 516 號 1906 滬江大學 1907 同濟德文醫工學堂 1920 中法國立工學院 (中法合辦) 1945 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國立高機) 1952 全國院系調整、撤消 「滬江大學」,由華東工業部接收 1953 上海動力機器製造學校,上海機器製造學校,上海工業管理學校 1958 上海機械專科學校 1959 上海機器製造學校 1960 上海工學院(1972.4.17)並入成立上海機械學院 1983 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1994 華東工業大學 1996 合並組建上海理工大學 2006 年 10 月,上海理工大學將迎來一百周年校慶。上海理工大學辦學歷史悠久,文脈源遠流長, 前身為 1906 年創建的滬江大學和 1907 年創建的同濟德文醫工學堂。 上海理工大學於 1996 年由華東工業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與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 1998 年由國家機械工業部劃歸上海市管理。 2003 年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
❷ 中國有百年歷史以上的大學有哪些
包括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一批知名大學。
1896年,有6所大學的源頭在此誕生,分別是四川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新鄉醫學院。
1902年,有19所大學的前身在此誕生,其中包括,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貴州大學、山西大學等;1906年,有6所大學的前身在此誕生;1909年,有8所大學的前身在此誕生;1912年,有6所大學的前身在此誕生。
僅有72所超百年:
創建歷史超過100年的就有72所。今天,這歷史悠久的72所百年名校共分布在36個城市。他們包括,南京市8所,北京市6所,上海市6所,武漢市5所,西安市4所,杭州市4所,成都市3所,天津市3所,廣州市2所,濟南市2所,石家莊市2所,蘭州市2所,太原市2所等。
在這72所百年名校中,有985高校16所,有211高校35所。這些大學,無疑代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最初最重要的源頭,而其中須多高校,至今都是大家心目中數一數二的一流大學,成為大家競相追逐的理想像牙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大學
❸ 上海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2022
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報考情況,經學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議批准,現將學校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復試分數線要求和有關說明公布如下
2、師資水平
該校目前有在校教職工29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含雙聘),博士生導師260人,高級職稱教師859人。
該校目前有60個本科專業,17個學院。2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這樣的師資隊伍,較比我國部分211也不遜色。
❹ 上海理工大學什麼檔次
請問上海理工大學的實力如何?在上海排名如何?有哪些優勢學科?
我是上理工的學生,我們學校不錯的啊,是一本重點大學,在全國排名一百左右,也是上海市重點大學。本來可以進入211名列的,但是由於校園面積稍微小了點,上海競爭的大學有些多,所以就只能是重點,不是211啦。專業的話:熱能與動力工程很不錯哦,是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還有電子信息工程,工業設計,都不錯。自主招生的話,我也不知道容易不,我是高考直接考進來的,對於這個不是很了解了。
上海理工大學與211高校比,怎麼樣?為什麼有些學生舍棄211,考這所雙非學校呢?
其實一所學校的好與差不僅僅看它是不是211、985高校,還有很多因素在決定著。比如像石河子大學,新疆大學,延邊大學,海南大學等這些政策性211大學,本身對學生的吸引力就不足,很多學生都會放棄這些211高校轉投一些非211的特色高校。上海理工大學之所以對很多學生充滿吸引力,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地域優勢
現在學生和家長在高考志願報名時,對地域的看重越來越強,因為一線城市擁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資源和機會。
別的不說,就說一場世界性的學術會議可能會設在北京或上海,但不太可能會設在偏遠的西北地區。這就是地域的差別。更別說城市的經濟發展、資源配置給學生帶來的開拓眼界的機會和施展才華的舞台。
前兩天還有人在頭條上問,石河子大學和深圳大學到底要到哪一所大學去讀書?網友無一例外的一邊倒向深圳大學,這就是地域對學校的支持作用。
在這一點上上海理工大學可以說是占盡地利,位處我國經濟中心,有名的魔都,是很多學生想往的城市。如果分數只能去普通或者較低的211高校,那還不如選擇上海理工大學。
二、專業優勢
現在的學生和家長報考越來越理性,雖然也看重985、211的名頭,但是專業的優勢在大家的考量中也越來越重。大家可以看到很多985、211高校,就因為專業的特點,造成分數線不高。
最典型的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是一所985高校,但是因為他的專業大部分都與農林有關,再加上地域比較偏僻,所以每年的招生分數在各個省都處於比較低的位置。
再比如,像中國農業大學和北京林業大學都位於首都北京,一個是985高校,一個是211高校,而且實力不俗。但是今年在陝西省雙雙遭遇滑鐵盧, 北京林業大學錄取分數線直降百分,只比一本線高20多分;而中國農業大學更是慘,分數線直落到一本線,還差13個名額沒有招滿。究其原因,應該與學校的專業有很大關系。
而上海理工大學是以工科為主,各個學科綜合發展的大學。中國人歷來對理工科比較偏向,所以在分數線差不多的情況下,寧肯放棄某些211大學也要考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的很多專業非常強:
光學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學校投入大量資金,還專門建有「光學儀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工程學和材料科學位於ESI全球前1%,光學、能源、控制是國家國防特色學科,另有7個機械工業部重點學科。
所以,雖然上海理工大學不是211高校,也不是雙一流建設高校,但是他的實力是非常強。在全國高校排名校友會89名,Usnew排名全國100名,是非常靠前的,超過很多211高校。
三、師資優勢
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00人。國家級各類專家20餘人。
上海理工大學設有15個學院、12個研究中心、3個研究院、2個教學部、30個研究所。有3個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3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5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
學校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三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四、環境優勢
上面這段話是摘自網上對上海理工大學環境的描述,看完之後有沒有一種也想到上海理工大學去看一看的沖動呢?
在上海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有這么一處優雅美麗的地方,在這里讀書求學,那也應該是一種享受吧!
通過上述分析,大家可以看出,上海理工大學不僅是靠上海的地理優勢吸引學生,上海理工大學這所學校自身也有著非常強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對學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再者上海理工大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前身是1906年創建的滬江大學,徐志摩,李公朴,吳經熊,鄧家棟,馮亦代,徐次達……都曾在這里駐足求學。百年老校,在歷史的氤氳下散發爍爍光輝,指引學生不斷努力,奮勇向前。
上海理工大學是不是全國最好的2本學校一本的質量?
這個上海高校排名比較中肯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上海的大學排名:
1.復旦
2.交大
3.同濟
4.上財
5.上外
6.華師
7.華理
8.東華
9.上大
10.上理工
11.華政
----------------------二本分割線----------------------
12.上海師范大學
13.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
上海二本大學排名(網友整理)
第一檔:
1.上海對外貿易學院(財經類院校總是最熱門的,雖然實力一般,但只要將來就業好,其它什麼都是假的了)
2.上海海事大學(有一定的實力的一所高校,而且有一部分的專業很熱門,因此也成了考生們追捧的高校之一)
3.上海師范大學(實力僅次於一本的上海理工華政,上海的高中的教師幾乎都出自此校,在師范領域有著很高的聲譽)
4.上海中醫葯大學(上海僅存的醫學院獨苗,校如其名,在中醫葯領域很強,不過被合並估計是遲早的事)
第二檔:
1.上海電力學院(實力上真沒有能拿的出手的,但僅憑電力兩子就能吸引大量考生)
2.上海水產大學(實力不錯,但專業太冷,強勢專業招不到優秀的考生)
3. 立信會計學院(雖然是剛從大專升格為本科的學校,但她在會計領域是很有名的)
第三檔:
1.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老牌二本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學校)
2.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實力一般,但考慮到她已經升格為本科多年,因此將其排在第三檔)
3.杉達學院(民辦大學,實力一般)
第四檔:
剛從大專升格為本科的學校。有上海電機學院,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商學院,上海金融學院,上海政法學院等(排名不分先後)。
❺ 上海理工大學到底是1本還是2本
上海理工大學是一所一本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起源於建於1906年的Hujiang大學和1907年成立的德國醫學院。
在50年代初,滬江原大學和高級力學上海的前職業學校國家(德國醫學工程學校的原址)成為上海機械工程學院(後改名華東理工大學1994年)和上海機械工程學院。
上海理工大學歷史:
1900年,由於改變庚子,中國南方中國的浸信會協會(傳教士江蘇)和中國東部浸信會中國東部的浸信會教堂的成員來到上海避難。在此期間,他們達成了共識並決定共同創立高等教育
1972年4月,上海理工學院終止並並入上海機械工程學院。 1979年1月,原上海理工學院成立,成立上海理工大學。
1996年5月,與國家教委批准,技術在中國東部(原上海機械學院)大學,他與上海機械學院合並組建技術在上海大學。
2017年6月,教育部將其視為「第二批展示創業和創業教育的國立大學」。 8月,它被認為是上海第一批改革示範大學和創業教育。
❻ 上海理工大學的歷史沿革
●滬江大學 滬江大學(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紀上半葉一所位於上海的浸會背景的教會大學。
1900年,庚子之亂期間,美南浸信會的華中差會(在江蘇傳教)和美北浸禮會的華東差會(在浙江傳教)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期間他們達成了共識,決定在上海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
1906年,首先在北四川路北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校長是美南浸信會傳教士萬應遠博士。
1909年開設浸會大學堂,校長是美北浸禮會傳教士柏高德博士。
1911年,浸會神學院和浸會大學堂合並組建 「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上海浸會大學),校長為美北浸禮會傳教士魏馥蘭,校址選定在滬東軍工路。
1914年中文校名定為滬江大學,並確定校訓為「信、義、勤、愛」。1917年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1921年開始招收4名女生入學,實行男女同校,開在華基督教大學男女同校之先河。
1927年神學院分立。1928年1月,經過改組的滬江大學校董會聘請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年僅31歲的劉湛恩博士為校長,這是滬江大學歷史上首任華人校長。
1913年在楊樹浦眉州路創設滬東公社,這是一個以宣傳基督教教義為主,同時兼辦社會福利的教育機構。劉湛恩就任校長後,滬東公社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除了為工人區兒童創辦幼兒園和中小學,還開辦了醫院和診所,免費為周圍工人及附近農民施醫送葯,受到社會的歡迎。
1929年,滬江大學向中國政府立案,英文校名也改為University of Shanghai。相繼成立了文學院、理學院、教育學院等院系,從院長到系主任皆由華人充任。
1932年,劉湛恩校長在圓明園路真光大樓創辦了滬江商學院,又稱城中區商學院,這是滬江大學最富盛名的學院,院長為朱博泉。
1938年4月7日,樊正康接任校長。在重慶的滬江與東吳大學的校友曾聯合開辦法商學院。
抗戰爆發後,滬江大學因地處戰區,校區遭到嚴重破壞,學校本部遷往城中區商學院。抗戰勝利後,滬江大學於1945年10月1日正式復校,1946年2月遷回楊樹浦軍工路原址。
1951年2月,滬江大學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辦,校務由余日宣、蔡尚思主持。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並入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相關院校,校址移歸華東工業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北校區。
●德文醫工學堂
1891年德國海軍隨艦醫生埃里希·寶隆來到上海,他看到上海流行霍亂、傷寒、瘧疾等疾病,並且缺醫少葯,就決定離開海軍來上海開設診所。他先回到德國繼續進修醫學,提高外科水平,並籌集資金。1893年再次來到上海,就在當時的上海德國教堂附近設立診所,並與在上海的幾名德國醫生一起發起了「德醫公會」。
1899年,德醫公會營業不振,埃里希·寶隆通過中國實業界和德國公司、企業私人募捐到一筆資金。當時德國駐上海總領事克納佩派領事館參贊費舍爾與上海的中國官員上海道扎飭善堂協商。上海道決定把坐落在張家浜新馬路(現上海鳳陽路)旁的一塊地,用於籌辦醫院。
1900年前後,由埃里希·寶隆創辦的「同濟醫院」正式掛牌,這所醫院就是後來武漢同濟醫院的前身。醫院的醫師大都是德醫公會成員。
1906年,院方設立了一個支持醫學堂開辦的基金會,得到了德國「促進德國與外國思想交流的科佩爾基金會」的協助,籌集到一批醫科書刊及新式的外科手術電動器械等物品。
1907年6月醫學堂開學前,德國駐滬總領事克納佩在上海不僅號召德國商人捐款,而且要求德國洋行向中國商人募捐。同時,費舍爾還要求中國官方的資助和支持,克納佩利用在中德兩國募來的捐款,成立了「為中國人辦的德國醫學堂基金會」。當時規定,捐款金額較多者可成為醫學堂董事會董事。醫學堂建立時定名為上海德文醫學堂,並成立了董事會負責學校的管理。醫學堂的校址設在同濟醫院對面的白克路(今上海鳳陽路)。
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醫學堂舉行了開學典禮。後歷經中法國立工學院、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華東工業部上海第一機器工業學校(中專)等校名,1983年升格為上海機械專科學校(大專),1993年更名為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1996年5月,華東工業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與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為上海理工大學。
1999 年,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並入學校。
2003年7月,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
2008年位於楊浦區的軍工路318號原上海海洋大學軍工路校區校址移歸上海理工大學,建立上海理工大學南校區。
❼ 上海理工大學值得考嗎
提到上海的大學,很多人下意識地會想到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全國知名的大學。當然同時上海確實也是高考生填報志願的時候考慮的熱門城市,也是很多外地學生擠破頭都想要考上的城市。
不僅僅是這所城市本身的吸引力,同時也是因為上海的教育資源相對更豐厚一些。就像是北京的大學一樣,上海的大學同樣也對外地學生有著很深的吸引力。但上海多數大學的錄取分數會比較高的, 不僅是985、211大學,有些非211大學的錄取分同樣也不低。
比如上海理工大學,其實上海理工大學一直以來都是一所充滿了爭議,被多數過來人吐槽的大學。不管是上海理工大學的畢業生還是一些有所了解的,多學校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的。之所以會如此,正是因為上理不是211大學,但是綜合排名卻能夠排在全國前百。
不僅如此,上海理工作為上海市的四非大學,在全國各地的投檔線都是比較高的,盡管是一所普通一本,但想要考上的話,基本上都是能考上211大學的分數才能來上海理工。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學生但凡對學校有所不滿或者覺得學校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就會後悔。
但實際上熱門城市的大學本身就不缺生源,且多數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和優勢也相對較大。上海理工大學也算是一所百年名校了,雖然在實力上面在上海的大學中排在中等的位置,但實際上學校一直都在進步。很多學生吐槽也是覺得達不到自己的期望。
從本身上看,上海理工大學校園雖然不大,但環境還是很好的。有很多歷史有名的建築,幾乎每年都會有明星來學校拍戲,就看得出學校有多漂亮了。且各項設施也很完善,同時寢室也基本上安上了空調,住宿條件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不錯的。更何況學校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
光從實力來看的話,上海理工大學的工科就是學校的特色,實力很強。尤其是光學工程專業是學校的王牌專業,科研經費也是最多的。不僅如此,教學資料和師資團隊也是在領域中非常厲害的。雖然與其他實力強的大學比有些差距,但進步還是毋庸置疑的。
除此之外工程學專業、材料科學等專業也是ESI全球前1%的學科;能源、控制等專業也是學校的王牌專業之一。學校總體的發展勢頭還是很猛的,同時機械類專業也是學校性價比非常高,實力比較不錯的,在行業中影響力也比較高的專業。
當然還有其他實力不錯的專業值得報考,但從這些來看,上海理工大學如果是理科生報考的話,還是比較不錯的。盡管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分數可以考個211大學,但上海理工肯定也有自身的優勢才會讓這么多學生願意報考。
學校固然有一些短板,但同樣也不能忽視學校好的方面。所以如果想要報考上海理工大學還比較猶豫的話,可以多深入了解一下,但不要人雲亦雲,畢竟評價一所學校好不好不是單方面個人說了算,要多方面的去考慮。
❽ 上海理工大學院校代碼
10252。
學校源於1906年創辦的滬江大學和1907年創辦的德文醫工學堂。20世紀50年代初,原滬江大學和原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在原德文醫工學堂校址)分別改建為上海機械學院(1994年更名為華東工業大學)和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1996年兩校合並組建上海理工大學。
1998年學校由原國家機械工業部轉入上海市管理。
該校校訓:
信義勤愛,思學志遠。
校訓釋義:
上海理工大學辦學百年,文脈源遠流長。1906年創建的滬江大學,以「信義勤愛」為校訓。1907年創辦的同濟德文醫學堂,一戰以後,原址變遷為中法國立工學院,後者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校訓。
持自強不息之志,擎教育興國之旗,走民族振興之路,是幾代學人不變的追求。即便飽經滄桑,亦坦然以對,不忘教書育人、教育強國之神聖職責。百年以來,培育學子七萬之眾,正是「信義勤愛」人文理念的結晶。信,乃信崇真理,信而有徵,講信修睦,誠信不欺;
義,即仁義禮智,遵道秉義,義薄雲天,見義敢為;勤,則奮發勤勉,勤學好問,將勤補拙,業精於勤;愛,需修身自愛,愛人以德,愛國敬業。
時逢學校百年盛慶,登上新的歷史起點,翹首仰望未來百年,我等能不心潮澎湃?百年人文理念,定當賦予新的活力,「信義勤愛,思學志遠」,便是繼往開來之精髓。立志,乃學業起點,事業基礎。追名逐利者,豈能有經邦高志。
少年志高,定有勝於歐洲、雄於地球之時。縱暮年伏櫪,仍志在千里。是故心平意遠,專心致志,高瞻遠矚,定有所作為。懷寸草報暉之心,思學校繁榮之願,盼祖國強盛之情,是當今學子共同的心願。
湧泉匯源凝聚萬眾之力,共展宏圖再創百年輝煌,讓我們情系學校、胸懷祖國、眼觀世界、面向未來,共同祝願上海理工大學的明天更美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上海理工大學
❾ 上海理工校史
上海理工大學辦學百年,文脈源遠流長。1906年創建的滬江大學,以「信義勤愛」為校訓。1907年創辦的同濟德文醫學堂,一戰以後,原址變遷為中法國立工學院,後者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校訓。持自強不息之志,擎教育興國之旗,走民族振興之路,是幾代學人不變的追求。即便飽經滄桑,亦坦然以對,不忘教書育人、教育強國之神聖職責。百年以來,培育學子七萬之眾,正是「信義勤愛」人文理念的結晶。信,乃信崇真理,信而有徵,講信修睦,誠信不欺;義,即仁義禮智,遵道秉義,義薄雲天,見義敢為;勤,則奮發勤勉,勤學好問,將勤補拙,業精於勤;愛,需大雅博愛,修身自愛,愛人以德,愛國敬業。 時逢學校百年盛慶,登上新的歷史起點,翹首仰望未來百年,我等能不心潮澎湃?百年人文理念,定當賦予新的活力,「信義勤愛,思學志遠」,便是繼往開來之精髓。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學者,當慎思明辨,以思導學,思而創新,思以促變。學如登山,動而益高,學富才高,學無止境,方能至真。古人雲:「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立志,乃學業起點,事業基礎。追名逐利者,豈能有經邦高志。少年志高,定有勝於歐洲、雄於地球之時。縱暮年伏櫪,仍志在千里。是故心平意遠,專心致志,高瞻遠矚,定有所作為。懷寸草報暉之心,思學校繁榮之願,盼祖國強盛之情,是當今學子共同的心願。湧泉匯源凝聚萬眾之力,共展宏圖再創百年輝煌,讓我們情系學校、胸懷祖國、眼觀世界、面向未來,共同祝願上海理工大學的明天更美好。 注釋: 老子的弟子文子:「非淡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田家炳綜合樓 圖文信息中心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位於楊浦區的軍工路校區,源於 1906 年創辦的滬江大學,1951年2月,滬江大學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辦,校務由余日宣、蔡尚思主持。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滬江大學各主要院系分別並入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相關院校,而校址移歸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 滬江大學 滬江大學滬江大學(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紀上半葉一所位於上海的浸會背景的教會大學。 創辦 1900年,庚子之亂期間,美南浸信會(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的華中差會(在江蘇傳教)和美北浸禮會(American Baptist Missionary Union)的華東差會(在浙江傳教)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期間他們達成了共識,決定在上海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此前這2個差會對從事教育這樣的副業不甚熱心)。1906年,首先在北四川路北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Shanghai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校長是美南浸信會傳教士萬應遠博士(Dr.R.T.Bryan)。1909年開設浸會大學堂(Shanghai Baptist College),校長是美北浸禮會傳教士柏高德博士(Dr.J.T.Procter) 。1911年二部分合並組建 「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上海浸會大學),校長為美北浸禮會傳教士魏馥蘭(Francis John White) 。校址選定在滬東軍工路,建成一所黃浦江畔的綠茵遍地、風景幽雅的美麗校園。1914年中文校名定為滬江大學,並確定校訓為「信、義、勤、愛」。1917年由美國弗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變遷 1921年開始招收4名女生入學,實行男女同校,開在華基督教大學男女同校之先河。 20年代末,全國掀起「收回教育權」運動,滬江大學改組了校董會,增補8名華人為校董成員。1927年神學院分立。1928年1月,經過改組的滬江大學校董會聘請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年僅31歲的劉湛恩博士為校長,這是滬江大學歷史上首任華人校長。 劉湛恩就任校長後,主張滬江大學「更為中國化」,致力革新校務,強調師生團結、學術自由。他曾說,滬江精神是積極的、前進的、建設的、犧牲的。他對學生從不疾言厲色,而是和藹可親、循循善誘。在他的努力下,滬江大學於1929年獲准在教育部正式立案。學校的設置作了一系列調整,相繼成立了文學院、理學院、教育學院等院系,從院長到系主任皆由華人充任。課程設置注重打好基礎,強調文理相通,學生英文水平普遍較高。學生課餘生活十分豐富,有書法研究會、健美學會、口琴會、英美文學會、英文劇社、網球隊、排球隊、足球隊、男女籃球隊、田徑隊、女子體育促進會等。其中足球隊的張綁倫後來成為上海的著名足球運動員。 劉湛恩早年有半工半讀的親身體會,因而對家境貧困、勤奮好學的學生十分愛護,設置了獎學金、助學金,還讓他們有一邊讀書一邊做工的機會。 在華各基督教大學中,滬江大學是最早開展社會工作的學校。1913年在楊樹浦眉州路創設滬東公社,這是一個以宣傳基督教教義為主,同時兼辦社會福利的教育機構。劉湛恩就任校長後,滬東公社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除了為工人區兒童創辦幼兒園和中小學,還開辦了醫院和診所,免費為周圍工人及附近農民施醫送葯,受到社會的歡迎。 1929年,滬江大學向中國政府立案,英文校名也改為University of Shanghai。 1932年,劉湛恩校長在圓明園路真光大樓創辦了滬江商學院,又稱城中區商學院,這是滬江大學最富盛名的學院,院長為朱博泉。除本科外,另設專科與普通科,利用晚上業余時間上課,為在職職工、家境貧寒好學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其辦學認真,課程切合實際,又聘請章乃器、潘序倫等社會名流執教,因而頗得社會好評。成為當時辦得較好的並卓有成效的一所夜大學。 劉湛恩就任校長後,主持建造了大學圖書館、教員住宅樓、女生健身房、男生新膳堂及大禮堂等,使校舍從最初的思晏堂等3棟增致懷德堂、思雷堂等44棟,學校規模有了較大發展,並添置了大量的實驗設備,學生人數也有較大增加。 劉湛恩校長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堅定不移的愛國者。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他被推舉擔任上海各界人民救亡協會理事、上海各大學抗日聯合會負責人、中國基督教難民救濟委員會主席,又是太平洋國際學會和國際俱樂部創始人之一。他為宣傳抗日,支援前線,救濟難民,安撫流亡學生,作了大量的工作。在他的影響下,滬江大學學生也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初,日偽妄圖利誘他擔任偽教育部長,遭到他的斷然拒絕。同年4月7日,劉湛恩上班之際,慘遭日偽特務暗殺,以身殉國。消息傳出,震驚中外,引起全國人民極大的憤慨和悲痛,社會各界3000餘人為這位傑出的愛國教育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1938年4月7日,樊正康接任校長。在重慶的滬江與東吳大學的校友曾聯合開辦法商學院。 抗戰爆發後,滬江大學因地處戰區,校區遭到嚴重破壞,學校本部遷往城中區商學院。抗戰勝利後,滬江大學於1945年10月1日正式復校,1946年2月遷回楊樹浦軍工路原址。 位於徐匯區的復興路校區,源於1907 年創辦的德文醫學堂。 德文醫工學堂 德文醫工學堂1891年德國海軍隨艦醫生埃里希·寶隆(Erich Paulun)來到上海,他看到上海流行霍亂、傷寒、瘧疾等疾病,並且缺醫少葯,就決定離開海軍來上海開設診所。他先回到德國繼續進修醫學,提高外科水平,並籌集資金。1893年再次來到上海,就在當時的上海德國教堂附近設立診所,並與在上海的幾名德國醫生一起發起了「德醫公會」。1899年,"德醫公會"營業不振,埃里希·寶隆通過中國實業界和德國公司、企業私人募捐到一筆資金。當時德國駐上海總領事克納佩(W. Knappa)派領事館參贊費舍爾(P. D. Fischer)與上海的中國官員上海道扎飭善堂協商。上海道決定把坐落在張家浜新馬路(現上海鳳陽路)旁的一塊地,用於籌辦醫院。1900年前後,由埃里希·寶隆創辦的「同濟醫院」正式掛牌,這所醫院就是後來武漢同濟醫院的前身。醫院的醫師大都是"德醫公會"成員。他們白天忙於經營自己的診所,只有傍晚到醫院看門診、動手術。埃里希·寶隆醫生看到醫院里的醫療力量不足,計劃在院內設立一所德文醫學堂,招收中國學生,以培養施診醫生。這個計劃得到德國駐滬總領事以及德國政府高等教育司的支持。1906年,他們設立了一個支持醫學堂開辦的基金會,得到了德國「促進德國與外國思想交流的科佩爾基金會」的協助,籌集到一批醫科書刊及新式的外科手術電動器械等物品。 1907年6 月醫學堂開學前,德國駐滬總領事克納佩在上海不僅號召德國商人捐款,而且要求德國洋行向中國商人募捐。同時,費舍爾還要求中國官方的資助和支持,克納佩利用在中德兩國募來的捐款,成立了「為中國人辦的德國醫學堂基金會」。當時規定,捐款金額較多者可成為醫學堂董事會董事。醫學堂建立時定名為上海德文醫學堂,並成立了董事會負責學校的管理。董事會由18人組成,主要成員有:三個德醫公會元老:寶隆、福沙伯(第二任校長)、福爾克爾;三名德國商人:萊姆克、米歇勞和賴納;兩名中國紳商:朱葆三(滬軍都督府財政部長及上海商務會會長,大買辦)、虞洽卿(荷蘭銀行買辦);總領事館的副領事弗賴海爾·馮·呂特等。埃里希·寶隆醫生被正式推選為董事會總監督(董事長)兼學堂首任總理(校長),負責學堂的管理。醫學堂的校址設在同濟醫院對面的白克路(今上海鳳陽路)。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醫學堂舉行了開學典禮。 後歷經中法國立工學院、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上海機器工業學校(中專)等校名,1991年起更名為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大專),升格為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應用型人才培養很有特色的學校。 上海理工大學本部側門1996 年5 月,華東工業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與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為上海理工大學。1999 年,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並入學校。 2003 年 7 月,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 2008年位於楊浦區的軍工路318號原上海海洋大學軍工路校區校址移歸上海理工大學,建立上海理工大學南校區。 編輯本段歷任校長 柏高德(J. T. Proctor,1906-1911) 魏馥蘭(Francis John White,1911-1926) 劉湛恩(Herman C. E. Liu,1928-1938年4月7日) 樊正康(T.K. Van,1939-1942) 凌憲揚(Henry Hsien-yang. Lin,1944-1949) 編輯本段歷史評價 建國前,中國共有14所教會大學,分別是燕京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華西協和大學、華中大學、金陵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湘雅醫科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滬江大學、嶺南大學、協和大學等。雖然數量不多,但起點很高。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教會大學在中國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著某種程度的示範與導向作用。因為它在體制、機構、計劃、課程、方法乃至規章制度諸多方面,更為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從而在教育界和社會上產生頗為深刻的影響。由此可見,教會大學史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們為中國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❿ 上海理工大學是985院校還是211院校
上海理工大學不屬於985大學,也不屬於211大學。
211工程和985工程簡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重點建設工作,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985工程一期建設率先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開始實施。
上海理工大學(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所以工學為主,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研究型大學;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重點建設大學、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單位,中國知識產權發展聯盟常務理事單位,滬港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是國內最早開辦國際合作辦學的高校之一,在校留學生近千人,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愛爾蘭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餘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建有中英國際學院和中德國際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校區環境
截至2020年5月,上海理工大學位於上海市區,有軍工路校區和復興路校區兩個校區,其中軍工路校區分為軍工路516號校區(主校區)、軍工路334號校區(南校區)、軍工路1100號校區(北校區),校園總面積近千畝。
主校區共有3個大門:楊浦區軍工路516號(正門)、軍工路470號(海安路)、軍工路580號(控江路)。南校區含軍工路460號,大門位於軍工路334號(周家嘴路)。北校區是基礎學院所在地。復興路校區是中英國際學院所在地,地址為徐匯區復興中路1195號。
上海理工大學軍工路校區和復興路校區現存1906年至1948年間建造的各類建築物40餘幢,擁有上海高校中規模最大的市級優秀歷史建築群,位於軍工路516號的滬江大學歷史建築群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校園內有31幢單體建築(其中復興路校區1幢)被列入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