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理解人民群眾和傑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一、群眾、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是物質生產資料生產者本身的歷史,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廣大的勞動人民群眾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原理.
1.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
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在內的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決定作用主要體現在:(1)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2)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3)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4)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
2.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同時又承認和肯定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兩者是辯證的統一.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1)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提出的進步思想、主張能夠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他們能夠成為實現某種歷史任務的發起者.(2)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往往是廣大人民群眾和先進階級進行革命斗爭的有力領導者和組織者.(3)某些剝削階級的政治代表在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所採取的某些措施,順應了歷史發展要求,對歷史的發展起著某種推動作用.(4)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的創造性活動,促進了人類科學文化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也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任何傑出人物,包括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都只能給予歷史進程以重大影響,但都不能決定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二、人的本質和價值
1.人的本質
人是歷史過程的主體,歷史過程是人的實踐過程.正是在人的歷史實踐過程中,人作為現實的具體的人而存在.人的本質存在於具體的人性之中.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句話,人的本質屬性是人的社會性.這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屬性.
2.人的價值
(1)與人的社會性緊密相關,人的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兩個方面.人的社會價值是指個人對滿足社會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所作的貢獻.人的個人價值是指社會對個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的滿足程度.(2)在階級社會中,人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往往存在著對立;在社會主義社會,人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應該是統一的,這種統一具體表現為權利與義務、享受與奉獻、消費與創造等關系的統一.
三、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
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是歷史的必然.這種必然性根源於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社會基本矛盾.正是由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人類社會由野蠻進入文明,在階級社會中,又通過基本矛盾的階級表現——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的杠桿,推動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最終,將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實現生產力的社會性質,使生產力獲得極大的解放和空前的發展,在這個偉大的社會變革實踐中,人自身也獲得改造、發展與進步,從而克服各種異己力量,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人不但成為自然界的主人,而且成為自己的主人,人類社會進入共產主義.
㈡ 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那麼如何認識傑出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
「時勢造英雄」所謂的英雄有很多分類的,有科技類、經濟類、政治類等人物、比如說: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先生坦身邊的人,就看到了一個英雄誕生整個過程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身邊人都有可能看到偉大的人誕生的過程的,只要我們細心慢慢的品味就可以發現可遇不可求的偉大英雄的。
㈢ 怎樣看待傑出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
講述歷史離不開歷史人物.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並不否定領袖、英雄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一些傑出的歷史人物,往往會對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發生重大影響,因此,他們才會青史留名,流芳千古.如果排除他們,無視他們所起的歷史作用,那麼歷史也就不成其歷史.因此,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實事求是地介紹和評述曾經起過重要作用的右史人物,尤其是他們的政治主張、思想觀念、社會活動以及重要著述,以幫助學生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事件,進而能對歷史現象作出正確的敘述和分析,是歷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正因為如此,《中學歷史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一些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有重要影響,也應該正確地實事求是地給以敘述和評價.對歷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進行分析批判.」「老師應要求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正確的認識……」國家教委考試中心《歷史科考試說明》也明確地規定:學生要具有「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能力.可見,做好歷史人物的教學,在歷史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進行歷史人物教學應堅持的原則
1、評價歷史人物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
(1)要用「普遍聯系」觀點看待歷史傑出人物的產生.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每一個事物和現象的存在都是有條件的,是受著周圍具體的、歷史的條件所制約的.一定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產生,在一定條件下得到發展,又在一定條件下趨於滅亡.評價歷史人物,離不開對他所處的歷史時代、社會矛盾的分析,尤其是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這一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才能找出歷史人物應運而生的社會基礎,即要避免將英雄人物神化,又要避免用現代人的標准要求歷史人物.
(2)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歷史人物,防止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
列寧指出:「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以及對它的矛盾著的部分的認識,……是辯證法的實質.」毛澤東把分析矛盾的方法通俗地歸結為「兩點論」,即「一分為二」.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如此.如孔子,作為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是值得肯定的;作為思想家,他的政治理想、政治主張是為了挽救已處於「禮崩樂壞」、窮途末路的奴隸制,則是保守的、反動的,但他的關於「仁」的道德觀念,又包含著一定的「民主性的精華」,可以起到緩和階段矛盾的作用,有利於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因此他的思想才會在漢代被借用改造,成為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又如,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結束諸侯割據的分裂局面,統一了中國,對社會生產力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但他的暴政統治,卻使秦朝成了短命王朝.再如岳飛是抗金英雄,名垂千古,但他畢竟是地主階級的將領,所以鎮壓過農民起義.……
2、評價歷史人物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在肯定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個前提之下,承認傑出人物的活動對於推動歷史的發展進程具有重大的作用.
傑出人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任何傑出人物也不能決定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而他們自己卻是順應著歷史發展的趨勢出現的.傑出人物,由於各方面的條件,能夠比其他人看得較高較遠,他們的思想能夠及時地集中反映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反映當時條件下人們的某些進步願望和要求,起到了發起者和組織者的作用,如歷史上歷次農民起義的領袖,資產階級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
評價歷史人物,還要注意到由於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不同,使得不同的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積極作用有所不同.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產生的傑出人物,由於他們認識社會發展趨勢和反映人民群眾要求的正確程度,個人的品質和意志的強弱不同,也對他們所起的作用大小有一定的影響,如無產階級革命領袖與資產階級的左派人物的差別;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之間的差別.
二、進行歷史人物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
1、進行歷史人物教學,要通過對歷史人物剖析,使學生在了解史實、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
講述歷史人物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受到教育,從歷史人物身上吸取有益的東西.如:通過講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讓學生學習公而忘私、「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公無私的精神;講越王色踐「卧薪嘗膽」的故事要說明:國弱被人欺,要想不被人欺,就要奮發圖強,以激勵學生振興中華的愛國精神;講衛青、霍去病英勇作戰的事跡,讓學生學習他們為國獻身的精神;講張騫與班超事跡,對學生進行報效國家和維護民族團結的教育;講范仲淹針對時弊,敢於提出改革措施,時刻把國家安危放在心上,讓學生學習他「先天下這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通過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講述,最終能使學生既能對歷史人物做出正確的認識,合理的評價,又能受到豐富的思想教育.
2、方法的選擇應該符合學生思維發展和歷史人物活動的具體實際,做到從史實過渡到思想教育,過渡要自然,不使學生感到生硬.
以教育學生學習英雄人物高貴品質為例,如果只是羅列史實,平鋪直敘,學生不易受到教育,而用一、兩件比較典型的事例或英雄人物的豪言壯語則會達到好的效果,如在講譚嗣同為變法獻身的高尚品質時,可講三方面,一是變法失敗時他不逃不走,殺身成仁以死報國,在家等了三天被頑固派逮鋪,且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二是獄中堅強不屈,;神態自若,寫詩道:「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三是刑場上視死如歸.三個方面用四、五分鍾時間,其高貴品質表現的淋漓盡致,即可喚起學生的共鳴.再如講李大釗為共產主義而獻身的高貴品質時,為了表現他歷盡磨難英勇不屈,可突出講述敵人在其手指上插入竹簽的情景,使學生自然地想到十指連心的鏡況,從心裡產生出敬佩的心情.為了表現他的信仰,著重引用他最後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說,那就是「不能因為你們今天餃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我們已經培養了很多同志,如同紅花中的種子撒遍各地;我們深信,共產主義在世界、中國,必然要取得光榮的勝利.」
3、在教學中,要選擇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
如利用各種直觀的手段,把歷史人物講「活」,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在活生生的歷史教學中,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用反襯法在講述正面人物的同時,對歷史上的民族敗類,國家的蟊賊、革命的叛徒、反動勢力的首惡等的嘴臉和罪孽,進行揭露和有聲有色的講述,培養學生愛憎分明,疾惡如仇的革命正義感;還可以用詩、詞、曲、民謠、對聯、評論、小說等,用以說明歷史人物的活動.如講唐太宗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可引用他說的一句話:「自古畢責中華,賊夷狄,聯獨愛之如一.」講戚繼光的愛國精神,可引他詩中的兩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講武則天的統治可引郭沫若對她的評論:「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從而使武則天的地位和功績一目瞭然.也可以利用重要人物的誕生日、紀念日作人物專題報告等.
㈣ 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有何作用
時勢造英雄,沒有他,還會有其它人,所以作用是有限的
㈤ 如何評價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
傑出人物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要正確認識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必須深入了解它們所處的歷史條件,堅持歷史主義原則。任何一個傑出人物的出現,都是時代的需要。在階級社會里的傑出人物,總是一定階級的代表,因此,要正確認識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必須要對他們做階級分析。
1、傑出人物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要正確認識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必須深入了解它們所處的歷史條件,堅持歷史主義原則。任何一個傑出人物的出現,都是時代的需要。
2、在階級社會里的傑出人物,總是一定階級的代表,因此,要正確認識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必須要對他們做階級分析。
3、傑出人物的出現及其歷史作用都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證統一,因此必須用必然性與偶然性辯證統一的觀點來分析傑出人物及其歷史作用。
4、任何傑出人物都有巨大的歷史功績,也必然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或錯誤。對他們的歷史作用要做全面的分析與評價,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㈥ 簡述人民群眾和傑出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和最重要的推動力量,所謂歷史是人民寫的,傑出人物是歷史的產物,所謂時勢造英雄,他們順應歷史的潮流。
他們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歷史,但歸根究底他們是人民群眾的代行者,他們的意志是人民的共同意志,他們的行為是人民的共同期待,傑出人物使分散的人民群眾的力量得到了匯聚,加速了歷史的變革,但不能決定歷史的根本發展方向。
(6)如何理解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擴展閱讀:
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生產力的發展歸根到底是人類作為整體參與生產的結果。
所以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我們說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並不是否認傑出人物在推動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而是要明確傑出人物改變歷史進程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典型表現,傑出人物改變歷史的力量正是源自人民群眾的力量。
傑出人物也是人民的一部分,或者說來自人民。
傑出人物的歷史功績在於在恰當的歷史時期憑借個人的才華和努力做出了極大的推動歷史進步的貢獻。
傑出人物的作用只有在參與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中才能表現出來,個人的作用包含在群眾創造歷史的過程中。
㈦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
(1)傑出人物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正確認識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必須深入了解他們所處的歷史條件,堅持歷史主義原則。(2)在階級社會里,傑出人物是一定階級的代表,他們是從屬於一定階級的,他們的歷史作用同他們所代表的那個階級的歷史作用是分不開的。因此,必須對傑出人物作階級分析。(3)傑出人物的出現及其歷史作用,都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因此,必須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辯證統一的觀點分析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4)任何傑出人物都既有巨大的歷史功績,也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對他們的歷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與評價,既不要肯定一切,也不要否定一切。
還望採納,謝謝,如另有疑問,敬請提出。
㈧ 說明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傑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1,評價歷史人物時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處的歷史條件下來進行,決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現實。
2,一般來講,歷史人物是生活在階級社會之中的,因此,對歷史人物還應進行科學的階級性的分析。這就要求評價歷史人物時,既要看歷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歷史人物是為哪個階級服務的,對哪個階級有利,同時還應注意歷史人物的復雜性,絕不能簡單化。
3,評價歷史人物要用矛盾的眼光看待歷史人物,要重視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間的關系等。評價歷史人物應注意其個性特點,如品質、氣節、修養、性格等。因為在相似的歷史條件下,地位相近的歷史人物,他們的表現和作用並不完全相同。
㈨ 傑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有深刻影響,如何辯證地理解和評價個人作用
任何歷史人物的出現都反映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
1、傑出的人物因其智慧和人格因素而對社會進程產生影響,但這些功能只是歷史過程中的偶然現象,只能成為社會發展的個體原因。
他們用自己的才能,雖然也可以改變特定歷史事件的面貌或後果,但畢竟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基本方向。如果我們沒有看到歷史人物活動的社會制約和必然與偶然的關系,必然會誇大個人的作用,進而否定或扭曲歷史發展的規律。
2、歷史人物角色的性質,取決於他們按照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的意願所做的思想和行為。
只有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願望,歷史人物才能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積極作用。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歷史人物越多,他們在促進社會進步方面的積極作用就越大,他們的影響也就越長。
(9)如何理解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擴展閱讀:
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
1、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與方法的自覺遵循
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在對待歷史和歷史問題上,我們黨始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認識發展的需要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和方法來認識歷史,有助於透過歷史表象把握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助於通過歷史過程中的基本矛盾運動認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的客觀依據,有助於依據歷史經驗來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