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家是農村的,村裡百分之八十都是岳姓,我女朋友姓秦,家裡因為秦岳不通婚而反對我們
一、當父母反對時,我們作為子女的一定不要頂撞他們。
因為越是頂撞,父母的反應就會越激烈,越是激烈,就越是容易加深矛盾,所以父母反對時,我們首先要冷處理,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情緒前,最後走開一下,等雙方都冷靜下來了,再跟父母談。
二、一定要用行動去證明自己
說一百句好話,都不如你的一個行動更有說服力,如果你愛對方,想要得到父母的祝福,那麼就用行動去證明吧,至於做什麼才能打動他們,你若愛她,你會知道的,一時的討好,我從不贊成,畢竟日久才能見人心,如果你是真心實意地想對一個人好,你一定會想辦法讓對方父母安心地把她交給你的,你愛一個人,你要去想辦法得到父母同意的,而不是和對方父母硬碰硬。
三、自己做主
哪個父母也管不住子女的婚姻,父母的意見會聽,但決定權在子女,就要看爸媽說得是否有道理,如果是父輩人的觀念,父母只是看中對方有沒有錢,有沒有房子,家境怎麼樣,而忽略了人品,那這樣的話就還是看自己的,父母的意見是站在子女的立場分析問題,我想我會聽。
看上的是一個人的責任感,和相處起來是否舒服,有點一技之長,不至於挨餓受凍,真的是,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想法差得很遠,阻止不了,看到這里,希望你們都能和那個對的人,相伴到老。
岳飛子孫不與秦姓通婚原因:
岳飛是抗金英雄,受到世人敬仰。但英雄沒有好的歸宿,雖然率領岳家軍與敵人大戰數百場,也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命運卻是悲慘的,被趙構與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受到牽連的還有岳飛的長子,都含冤而亡。
岳飛的子孫把這個仇恨記在了心中,世代不與秦姓人氏通婚,並且把這個不成文的家族規定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在歲月的長河中,不知不覺就堅守了長達900多年時間。因為兩家有血海深仇,不通婚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2. 介紹一下百家姓的"岳"
岳姓族人是四岳之後
在新加坡的宗親團體名單中,沒有岳氏公會或岳氏總會的名字,由
此看來,新加坡的岳氏宗親不多。就以中國來說,岳姓也不是大姓,但
是岳姓族人出了一個千秋萬世共敬共仰的民族英雄岳飛,使岳姓在中國
歷史上大放光芒。
岳姓的祖先是誰?《百家姓辭典》說,岳姓以官為氏,望出山陽。
根據《姓氏考略》的考證,岳姓是上古時期的「四岳」之後,這是距離
今天4400多年前唐堯和虞舜時代所設置的一種官職,分掌四方的諸侯。
岳姓族人的祖先既然掌管四方諸侯,可見他們出身顯赫,源遠流長。
秦漢以後,岳姓族人主要以山陽地區為繁衍中心。山陽是山東省金鄉縣
的西北,換言之,岳姓人家的老家都是山東,隨著歷史的變遷,2000多
年來,岳姓族人陸續移居各地。不過,他們始終沿用「山陽」的堂名。
岳姓族人當中,最了不起的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岳飛字鵬舉,宋
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出生於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北宋末年,
岳飛投軍,從下級軍官開始。
12世紀初,中國東北的女真族崛起,建立了金朝,宋靖康二年(公
元1127年)金朝軍隊攻佔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虜走了徽宗、
欽宗二帝,北宋王朝崩潰而遷都臨安(今杭州),是為南宋。
岳飛投軍後轉戰各地,屢建奇功,擢升至主帥。他所建立的岳家軍
勇敢善戰,大敗金兵,他的先頭部隊已離汴京不遠,就要「還我河山」
了。可是,以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為代表的南宋統治集團卻對抗金和
收復失地沒有誠意。
他們擔心戰勝金人,收復失地後,將迎接被虜的徽、欽二帝回來,
到時宋高宗趙構不得不讓位給他們。同時又擔心武將權重功高,難以駕
馭。他們採取妥協投降的政策,竟然在一天之內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飛收
兵回返臨安。
岳飛回返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不久,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誣告
他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謀反,入獄後在大理寺被殺害,岳飛被殺害時
才39歲,岳雲年僅23歲。
除了岳飛與岳雲之外,岳姓族人的傑出人物還有岳珂和岳鍾琪。岳
珂(公元1183—1234)是岳飛的孫子,岳霖的兒子。他是南宋文學家兼
史學家,官至戶部侍郎與淮東總領制置使,他輯集有關岳飛的資料,為
他的祖父辯誣,並著有《金陀粹編》、《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程
史》、《愧■(左炎右耳朵)錄》及《玉■(左木右者)集》等。
岳鍾琪(公元1686—1754
)是清朝的大將,他是四川成都人,由
捐納同知改為武官,康熙晚年他率兵入西藏平亂。雍正年間,他隨年
羹堯在青海戰敗羅卜藏丹津,後又率兵進攻准■(左口右葛)爾部。
官至四川陝西總督,任寧遠大將軍。在太平天國之前,他是僅有的以漢
人而握重兵的大將。
3. 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石橋鄉,南姚堂有一些岳姓的,誰知道這里岳姓的祖先從何而來歷史淵源
岳不群
4. 岳姓歷史名人
岳飛
5. 岳姓來歷
一、 岳姓起源於上古,傳說為堯舜的部落首領四岳的後代,見《姓苑》。上古時,有一種官事叫「四岳」,是專管祭祀三山王岳的官。因為古代人們認為山是神靈,所以「四岳」官是很重要的官事。岳姓就是四岳官的後代。 岳姓的來源 據考湯陰、杭州、洛陽等處《岳氏宗譜》,岳氏由神農至太岳,蓋因以官命姓雲。岳姓系神農後裔,神農生薑水,即以姜為姓,稱帝名用火德王,故號炎帝,都城遷曲埠,傳七世生節莖,不在帝位。節莖又傳七世生垂。垂於堯時作共工水官,生伯夷,伯夷為秩宗,昨「四岳」。又因佐禹治水功高,禹封其為呂侯,侯河南汲郡伯。呂侯功高如山嶽,旨為「太岳」官,其後裔長子襲父封,逐以國為呂氏;仲子宮「太岳」,賜「馮翊」後即以官命岳姓,此得岳姓「馮翊堂」之來由也。 二、歷史名人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 岳飛從小天資聰悟, 愛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臂力超人, 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歲隨刀槍手陳廣學武藝,成為一縣無敵的槍手。重和元年(1118年),岳飛十六歲,在鄉娶劉氏為妻, 第二年(1119年)生長子岳雲。宣和三年(1121年),岳飛十九歲,拜周同為師學射箭,練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開弓箭無虛發的本領。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飛二十歲,首次從軍真定,任小隊長,帶兵首戰告捷,活捉賊首陶俊、賈進和,表現了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因功補承信郎。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父岳和病故,回鄉守孝。 宣和六年(1124年)岳飛二十二歲,第二次從軍平定,參加了保衛太原的戰斗。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二十四歲,因功被提為偏校,進義副尉。同年次子岳雷生於平定軍中。後因丟失「告身」(任命文書)離開部隊,同年十月岳飛第二次從軍進相州兵馬大元帥趙構軍中,帶兵奇襲游冠吉倩獲勝,一舉招降了三百八十名游寇,得到了趙構的賞識,補承信郎,接著在侍御林大敗金兵,殺金軍梟將,轉保義郎。在滑州殺敗金兵再立戰功,遷秉義郎。靖康二年(1127年),岳飛轉入宗澤部, 在開德曹州(今山東荷澤)大破金兵,因功轉武翼郎,同年七月,岳飛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南京上皇帝書》,主張北上抗金而得罪了主張南逃的黃潛善 、汪伯彥,被罷官離隊。在回家的路上,碰上了河北招撫使張所招兵第四次從軍,被提拔為「准備將」。岳飛在參加收復新鄉的戰斗中,活捉金軍千戶阿里索,進戰太行山,擊垮了金軍萬戶王索的反撲,因戰功突出轉武功郎。建炎二年(1128年)春, 岳飛離開新鄉轉入開封宗澤部,帶兵一戰汜水關,。二戰竹蘆渡,接連克敵取勝,宗澤提撥岳飛為統制官,宗澤很器重岳飛靈活妙用兵書陣法的高超指揮藝術。但宗澤死後,接任宗澤的杜充治軍無能,部下王善舉兵數萬叛亂,他無能平定,岳飛僅以二千兵力,平叛於南熏門、轉武經大夫。後杜充假借勤王,率部進駐建康(今南京市)。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杜充帶領三千親兵北降金兵。 為了保存抗金實力,岳飛帶領余部進駐茅山(今句容金壇),在廣德取得六戰六捷的戰績,升御使下都統制。 建炎四年(1130年)春,岳飛向宜興移營,平定了太湖流寇郭吉、戚方,在常州阻擊金軍, 活捉萬戶一人,取得四戰四捷之戰功,宜興人民感激岳飛的恩德, 為他建了生祠祭祀。 由於劉氏在戰亂中失散,岳飛在宜興另娶李娃為妻, 同年十月十五日生三子岳霖於宜興唐門。 岳飛在宜興抗金戰果輝煌,清水亭一仗殺得金兵橫屍十五里,斬獲金軍大小軍將首一百七十五顆,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設下伏兵痛擊金兵,斬首三千餘,生俘三百餘,接著於建炎四年六月收復了建康,並北渡長江,收復了泰州高郵等大片國土,岳家軍威名大振,人民感恩岳飛,在靖江為他建了生祠祭祀。宋高宗授岳飛武功大夫、忠州防禦使,岳飛一躍成為南宋高級將領。紹興元年(1131年), 岳飛與張俊會師進軍洪州(今江西南昌),岳飛在九江戰敗馬進,俘敵八千,因功提升為神武右軍都統制,進駐洪州一年。紹興二年(1132年)2月,岳飛奉命到湖南桂岑平定了游寇曹成軍(弟岳翔收楊再興時陣亡), 因功遷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鎮守江州。 紹興三年(1133年)春, 岳飛奉命到會江西虔吉(今贛縣、吉安縣)平定了盜寇彭友, 這時岳家軍巳達一萬八千人, 分守在江州(一萬人)虔州(五千人) 廣州(三千人)三處。同年九月九日,高宗在臨安召見岳飛父子,並賜「精忠岳飛」錦旗,授鎮南軍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江南西培路舒蘄州制置使、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等官職,岳飛在江州寫下了振鑠千古的《滿江紅》詞。紹興四年(1134年)五月,岳飛被任命為鎮南軍承宣使,率軍北伐,兩個多月時間,取得了收復郢州(今鍾祥縣)、隋州(今隋縣)、新野、唐州、鄧州、襄陽六州郡的重大勝利,岳飛被晉升為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1135年),高宗再次召見岳飛, 並封為武昌郡開國侯。同年六月,岳飛奉命平定了洞庭楊么,僅用八天時間,一舉獲勝,收編六萬降軍入岳冢軍,擴充了抗金力量,升檢校少保,四子岳震生於九江紹興六年(1136年),岳飛移軍襄陽, 任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三月十六日,岳飛年近七旬的母親姚太夫人病逝於鄂州軍營,四月岳飛扶靈上廬山葬母,五月返回軍營,七月底岳飛被任命為河東宣撫、從襄陽北伐,直取中原,不到一個月時間,岳家軍先後收復汝州、穎州、盧氏縣、商州、虢州、伊陽、長水、業陽等大片失地。但因得不到高宗的支持, 被迫撤軍。 岳飛氣憤以極, 便上廬山為母親守喪去了。 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派李若虛上廬山東林寺請岳飛下山,拜太尉,升湖北京西宣撫使兼營田大使。 紹興八年十一月,岳飛用反間計廢除了金人扶立的劉豫傀壘集團, 為北伐作了戰略准備。 同年十二月,岳飛多次上書高宗反對議和、痛訴秦檜的投降主張。紹興九年(1139年) ,岳飛授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的最高官階。五子岳霆生於九江。紹興十年(1140年)夏, 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 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穎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 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 宋高宗於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 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邢前揮筆寫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駛駢在抗金戰場上的主帥岳飛,就這樣被秦檜一夥奸臣奪去了年青而寶貴的生命。壽年僅三十九歲。 岳雲:岳雲系岳飛長子,字應祥,號會卿,宋宣和元年(1119年)六初五日生於河南湯陰縣,母劉氏。於宋高宗紹興十一年 (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被奸臣秦檜誣陷,與父和張憲同時被害於杭州西湖,岳雲張憲被害於杭州官巷口棗木巷,死年岳雲僅二十三歲.岳雲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少年將軍,十二歲隨父從軍(張憲部),慷慨忠義,頗有父風,飛各次征伐,未嘗不與,多得其力,軍中呼「贏官人」。岳雲每戰手護兩鐵椎,重八十斤,數立奇功。飛輒隱之,紹興四年(1 1 3 4年)收復隨州(今湖北隋縣),岳雲首先登上隨州城恆;攻下隨州;又攻破鄧州;岳雲為軍中勇將,享有「勇冠三軍」的聲譽,其功不小,飛不報,平襄汝,岳雲功在第一,飛又不言,過了一年方按朝庭銓敘規定。任命為武翼郎。紹興五年(1 1 3 5年),平楊么,岳雲又立大功,飛仍不上報,都督張俊聽後說:「岳候避龐榮,廉則廉矣;然也太不公平也」,紹興七年(1 1 3 7年)七月十四日,穎昌大戰,岳雲帶兵(背嵬軍)沖鋒陷陣, 與金兀術女婿三品官統軍上將夏金吾惡戰,從早晨戰到中午,戰了三個時晨,數十回合,身上受傷百餘處,人為血人,馬為血馬,殺死夏金吾和千戶五人,俘官七十八人,殺傷不及其數,金兀術驚呼:「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雲紹興五年(1 1 3 5年)十六歲,因隨、鄧戰功升武翼郎,後又因功升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提舉體泉觀,一一六二年孝宗皇帝為岳飛父子平反昭雪時,岳雲附葬杭州西湖棲霞嶺下。宋寧宗追贈安遠軍承宣使、武康軍節度使、左武大夫,安邊將軍。 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加封繼忠侯。岳雲妻鞏氏贈相德夫人,淳熙十四年,加封忠烈夫人。 岳雷:岳雷系岳飛次子,劉氏生,字發祥,號夏卿, 又號聲甫。 宋靖康元年(1216年)三月十七日,生於山西平定縣軍中,據河南夏邑縣《岳氏宗譜》記載:岳飛宣和六年(1124年)赴平定任偏校二年,至靖康元年(1126年)劉氏生岳雷後離開平定,金南侵中原時失散。建炎三年(1129年)尋回軍中。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月,「莫須有」冤案起,萬俟萵嚴刑逼供,「飛久不伏,因不食求死,命其子雷視之。雷入侍奉看,飛始復進食,岳飛被難後,十六歲的岳雷隨同母親李氏夫人被發配流放嶺南。岳雷妻趙氏,生四子二女,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孝宗皇帝為岳飛平反的前一年,岳雷全家從嶺南歸回時,長女岳二娘,二十二歲,長子岳經二十歲,二子岳緯,十九歲,二女岳三娘,十六歲,三子岳綱,十三歲,四子岳紀,十一歲,一一六二年四月初三到潭州(今長沙市、)北裹廂居住。同年,七月十三日,冤案昭雪後,岳雷封忠訓郎,閣門祗侯,又蹭武略郎,翰林院大學士。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紹忠侯。岳雷晚年居丹陽培棠,歸岳琛(岳霖子)就養。卒於嘉定三年(1210年)八月二十二日,壽年七十八歲,葬丹陽城東四十里鶴跡寺岳雷墳。岳雷妻趙氏,封輔德夫人。 岳霖:岳霖為岳飛三子,號商卿。宋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十五日, 生於宜興唐門軍中。母李氏,岳飛與李氏結婚是一一三O年春,在宜興張渚,婚後居唐門,生岳霖。 岳飛遇害時,岳霖年十二歲,孝宗皇帝昭雪時,岳霖三十二歲。(詳見「岳娩南渡蒙冤」編) 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二十三日,聖旨復岳霖為右承事郎。後又授南贛都督,食邑宜興。 淳熙三年, 岳霖任廣西欽州知縣,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皇帝便殿詔見岳霖時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 張、韓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岳霖稽首涕泣說:「仰蒙聖察撫念,故家臣不勝感激」!岳霖遂上疏請求歸還高宗當年所賜岳飛的御札,手詔, 孝宗皇帝詔令准左藏南庫還之。 岳霖與朱喜、張拭為友,在各方的幫助下,即著手搜集岳飛遺文,修編成書。 因年老多病, 尚未完稿即病卒。岳霖卒於紹熙三年(1192年)十月,其時岳霖在廣州做官(知廣州), 故時岳珂年方十歲,隨父官游。岳霖壽年六十二歲。臨終執其三子岳珂手遺囑:「先公之忠未顯,冤未白,事實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沒。余初罹大禍,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於見聞,訪於遺卒,掇拾而未及上,餘罪也。苟能卒父志,雪爾祖之冤,吾死瞑目矣」!岳霖卒後由岳珂從嶺南護喪北歸。 岳珂在 《程史》卷二《趙希光節概》條明言:「紹熙壬子冬,先君子損館於廣,余甫十齡,護喪北歸」。護喪北歸是為了安葬岳霖。岳霖葬江蘇宜興縣城東四十里之唐門村顯祖庵側,伴岳飛衣冠冢之北。岳飛衣冠冢安葬在唐門橋後的一個天然的「金鉤釣月」地上。岳霖淳熙三年任廣西欽州知縣,淳熙十二年任川轉運判宮,淳熙十六年任太常卿、左司郎中和提舉封椿庫等官職,官至朝請大夫、敷文閣侍制,兵部侍郎,廣東經略安撫使,贈太中大夫,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纘忠侯。 岳霖墓碑為,(纘忠侯霖公之墓)。妻鈕氏、封助德夫人。岳霖子三:長子岳琮飛又名璞,賜各旗,授承信郎飛致仕封尚書。次子岳琛,授承信郎,任海寧縣尉。三子岳珂,進士出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歷官嘉興軍府,總領浙西財賦,通城開國伯等,晉封鄴侯,官至正三。岳霖女一:岳瓔,適陳址。 岳震為岳飛四子, 號東卿宋紹興三年(1135年)四月生於軍中,母李氏。岳飛被難時,岳震年僅七歲,與弟岳霆同時居九江廬山下沙河家中,父兄遇害的噩耗傳來,家人聞變擁其兄弟二人過長江,改姓鄂,潛於黃梅大河之濱,後遷聶家大灣。岳飛冤案昭雪後,岳震歷任朝請大夫,提舉江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 戶部度制司郎中, 江東提舉等職,寧宗贈保義郎,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加封緝忠侯。岳震卒後葬黃梅縣苦竹鄉楊梅岑村老樹坡山上, 與霆侯合冢,墓碑曰《大宋岳飛之子岳震岳霆之墓》,為黃梅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震妻周氏,封翊德夫人,生六子:長子岳瓚,字念一,授從事郎,任無為軍安撫使;次子岳琯,字念三,授承直郎,任廣州知錄侍班;三子岳玭,字念四,授迪功郎,任汀洲連城使;四子岳琚,字念六,授將士郎;五子岳躊,字念七,授將士郎;六子岳璇,字念九。 岳霆系岳飛第五個兒子, 字應時, 號君錫。 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二月生於軍中,母李氏。父兄遇害時,岳霆岳震在江州故居居住,噩耗傳來,家人聞變引岳震岳霆兄弟二人潛過長江,改姓鄂,隱居於黃梅大河鎮後遷聶家灣。 二十一年後, 孝宗皇帝為岳父子平反昭雪時,才恢復岳姓。岳霆初名岳靄,孝宗皇帝賜名岳霆,官授朝散大夫,監潭州(今長沙市)守宗正節使,寧宗贈修武郎、閣門祗侯、舉直大夫等。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續忠侯。 卒後葬黃梅縣苦竹鄉楊梅岑村老樹坡山上,與震侯合墓,碑名為《大宋岳飛之子岳震岳霆之墓》,今為黃梅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妻劉氏,封佐德夫人。昭雪時,孝宗皇帝賜張信女配。岳霆子三,長子岳蹯,字念二,授朝請大夫,監承知金州兼內安撫使,次子岳與,字念五;三子岳琨,字念八。岳霆後裔,有長子岳蹯系例一支居湖南邵陽,一支居安微阜陽;次子岳與系例一支經山西洪洞轉遷河南獲嘉等縣,三子岳琨一支留黃梅縣,現散居黃梅、廣濟兩縣。 岳珂:岳珂是岳飛之孫,岳霖三子,字肅之,號亦齋、東幾,又自號倦翁。母陳氏,生於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即岳飛冤後四十二年。 岳珂自幼聰明, 童年隨父官游, 四處遷徒,淳熙十五年(1188年)六月,岳珂六歲, 隨父岳霖官居湘南時, 岳霖任湖南漕。 紹熙元年(1190年),岳珂八歲,隨父過當塗,紹熙三年(1192年),岳珂十歲, 隨父官居廣州,由於岳霖於紹熙三年十月病故於廣州,岳珂即扶喪北歸,將父親安葬在宜興唐門後, 於慶元元年(1195年)便回到廬山腳下的江州老家, 並在九江讀書。 慶元二年(1196年), 岳珂去福建泉州石龜外婆家住了一年多,多得母教,岳珂母親陳氏出身書香門弟很有學問, 一一九八年岳珂回到江州, 同年八月,岳珂參加洪州(今南昌)漕試中舉。嘉泰三年,岳珂二十歲,一邊讀書一邊整理岳飛遺文,撰寫《籲天辨誣錄》、《天定錄》並五言百韻上之於朝。嘉泰四年(1204年)五月二十日, 理宗追封岳飛為鄂王,時年岳珂二十一歲,赴京省試,開始在京都與岳飛祖老友接觸, 更廣泛搜集岳飛遺文, 開禧元年(1205年),岳珂二十二歲,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侖從官九品二年,期間考中進士,以超群之才在京口與辛棄疾等名家交遊。開禧元年(1205年),開禧北伐戰幕之前, 岳珂向江陵知府吳獵寫了一封很有戰略眼光的信。開禧三年(1207年), 岳珂二十四歲,被提撥為中朝,在京師做過光碌丞、太官令、邑寺主簿等官。 嘉定六年(1213年), 岳珂三十歲喪母, 依宋制服喪二十七個月,服除後, 岳珂於嘉定八年(1215年)任軍器監丞。 嘉定九年(1216年)三月, 岳珂三十三歲,任司農寺丞。嘉定十年(1217年)十月,岳珂三十四歲, 升奉議郎權發遺嘉興府兼管內勤農事官職,出守嘉興。他一邊做官勤於政務,一邊搜集整理岳飛遺文,為其祖辨誣,向寧宗上書《金佗粹編》二十八卷、《程史》四卷。嘉定十二年(1219年)八月五日, 岳珂三十六歲,升承議郎權發江南東路轉運判台。嘉定十四年(1221年)九月,岳珂三十八歲, 任朝奉郎軍器監承總領淮東,移節京口,至紹定六年(1233年)的十二年間,岳珂在京口的官階逐步上升, 職任范圍亦不斷擴大。嘉定十五年(1222年)岳珂三十九歲,任朝奉郎守軍器監淮東總領, 官品為正七品,三年後的寶慶元年(1225年),理宗謚岳飛忠武,時年岳珂四十二歲,升朝奉大夫司農少卿總領浙西江東財賦淮東軍馬錢糧專一報發御前軍馬文學兼措置屯田, 官品為從六品, 二年後的寶慶三年(1227年), 岳珂四十四歲,升為戶部侍郎依前淮東總領兼制置使。又一年後的紹定元年(1228年), 岳珂升為朝請大夫權尚書戶部侍郎總領浙西江東財賦淮東軍馬錢糧專一報發御前軍馬文字兼提領措置屯田通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②。官祿巳非常人可比, 然順途之中也有坎坷,紹定六年(1233年)正月十五日,岳珂門生鎮江郡守韓正倫張燈以慶元夕,岳珂應景作詩曰:駕軺老子久婆娑,從聽笙歌擁綺羅。十里西涼憶如意,百年南國比流梭。吞聲有恨哀蒲柳,紀節無人廢蓼莪。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燈頻問夜如何」?這本是一首懷舊傷時之作,不料卻被韓正倫借之誣害於朝,請治岳珂重罪⑧。韓正倫原為岳珂門生,因未曾受岳珂提拔,不意而夾私誣害,人心不古,自古有之。紹定六年冬,岳珂淮東餉印歸,罷歸廬山。 從事寫作, 端平元年(1234年)岳珂撰《金佗續編》三十卷, 系之以譜。岳珂蒙冤居家五年, 直到嘉熙二年(1238年>二月才被起用,時年巳55歲,任盧部侍郎湖廣總領一年多。嘉熙三年(1239年)八月二十一日, 岳珂拜寶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並晉升為鄴侯④。嘉熙四年(1240年)三月,岳珂守當塗, 七月岳珂任權戶部尚書淮南、 江、 浙、荊湖八路制置茶鹽使,兼鎮姑蘇(當塗),官品為正三品,轉官為通議大夫。岳珂的一生仕途還算是很順利的,政績也是很大的,做官所在之地的地方誌對他都有很高的評價。由於勤奮,岳珂成為南宋有名的文學家、史學家,他繼承父志,向朝廷收集整理了岳飛的抗金行實,洗刷了秦檜一夥誣陷岳飛的不實之詞,先後寫有:《金佗粹編》二十八卷、《金佗續編》三十卷、《程史》、《九經三傳治革例》、《愧郯錄》、《寶真齋法書贊》、《玉楮集》、《棠湖詩稿》、《東陲事略》、《讀史備忘捷覽》、《籲天辨誣集》五卷,《天定錄》、《玉楮》、《玉楮集後記》等歷史著作。是留給後人研究岳飛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岳珂卒於何年,考證不一。他自己在《玉楮集後記》中記載:淳佑元年(1242年)二月十日,五十九歲之年,開始自己抄寫手稿,能寫作和長途訪友⑤。 岳珂晚年居吳門。太原岳氏宗譜講,岳珂壽年六十一歲,具體卒年尚待進一步考證。 岳聰一:岳飛第九世孫,是琮的後代。原籍江蘇宜興,於明朝初期避閹選之難,攜一男(岳長泰)二女逃往新鄭具茨山(今改名始祖山)之山陰,定居下來,繁衍生息。越五世生二子曰大,二。後代主要居住在新鄭及周邊縣市。 岳野:(1920- ) 山東鄆城人。原名岳喜瑞。作家。早年參加救亡劇團,先後在香港、泰國、新加坡、馬來亞等地演出,直至1949年。後到長春電影製片廠任編劇。1950年後,任中央文化部電影局藝術處編劇、電影局電影劇本創作所編劇、編輯部主任。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調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輯處處長、編劇、藝委委員。近為編劇。出版有《友與敵》、《同甘共苦》、《英雄司機》及電影《在前進的道路上》等 岳俊鵬:河南新鄭西嶽庄村人,岳飛第二十七世孫。現就讀於洛陽師范學院。 三。褒揚題字。 仁皇帝題:重開奇悉(秀),永佐朝邦,崇修喜彩,增(忠)要(耀)遠賢(光)。 乾隆皇帝題:鳳文聲起萬古聞,梧桐高歌鳴聖君,長羽時朝顯大道,廷韶幾成儀來勤。 四。岳飛後代字輩 岳氏文化研究會規定岳飛後代從二十一世孫開始用:「重開奇秀,永佐朝邦;崇修喜彩,忠耀遠光。英賢輔弼,金玉其相;武穆家風,山高水長。」這三十二個字作為字輩。 五。岳飛後代分布 岳雲二子一女:長子岳甫,女兒岳大娘,三子岳申。 岳甫字葆真, 南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年)六月二十八日生,理親嘉泰四年(1204年)九月二十四日卒,壽年六十七歲,葬西湖上。岳雲遇害時,岳甫才四歲,隨母鞏氏及祖母李氏、叔岳雷流放岑南。一一六二年孝宗皇帝恤錄時,岳甫二十五歲,從岑南回,初居潭州(今長沙市)北裹廂, 同年十月十八日, 聖旨補岳甫岳申承信郎。岳甫受寅教郎,宗正卿,供職吏部郎中。初居杭州錢塘奠厥古守岳飛岳雲墓。襲神武後軍統制。隆興初元(1 1 6 8年)七月十九日,岳甫承務淮西時,向孝宗皇簾請復江州(九江)田宅,孝宗皇帝准奏發還。後岳甫刺使寧波。晚年歸居杭州,相與置田,崇奉王祠,作中興小歷,善書法。歷任朝請大夫,吏部尚書,贈中奉大夫。岳大娘適張宗本,授武進校尉。岳申授保義郎,官真州防禦使。岳甫生子七:岳覲、岳覿、岳峴,岳規、岳靚、岳 冫見 、岳觀。岳甫後裔初居蘇杭,後散居各地。現初步考證,有二支的去向如下:岳甫長子岳覲湖南益陽一支,岳甫次子岳覿浙江杭州一支。 岳雷有四子二女。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十月十八日, 岳雷四個兒子岳經岳緯岳綱岳紀,聖旨封承信郎②。二個女兒岳二娘、岳三娘,景定二年(1261年)婿俱補進武校尉。後岳雷長子岳經、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授承事郎,監賀州銀場③。其後裔居福建漳南。岳雷二子岳緯,景定二年授將士郎,任夔州將領,岳緯長子岳間見,景定二年授承信郎,後裔多居臨安。岳雷三子岳綱,景定二年授武德郎,任江西副總領,封尚書,初居九江,後遷臨安。岳雷後裔多由臨安散居金壇金沙、白塔橋、溧陽城、青安橋、龍庄、汰塘等地。岳雷四子岳紀,景定二年授修武郎,任鎮江提典醫學,其後裔多居臨安、常州現考證岳雷後裔從常州遷出後,有兩支的去向如下:一支遷居河南安邱縣解護庄,一支經湖廣荊州轉雲南鎮雄縣太坪壩,後散居雲、貴、川三省。 岳飛冤案昭雪後,岳霖由江州來宜興,邑人感岳飛之德,爭相奉迎,並置田宅於邑之東北四十里之唐門村留岳霖定居。以後岳霖雖歷官在外,但總是以唐門為家, 於隆興元年(1163年)將父親的衣冠安葬在唐門橋後的一個天然的《金鉤釣月地》上,這就是唐門村有名的歷史古跡《岳飛衣冠冢》。岳霖卒後也伴葬岳飛衣冠冢之北,即是唐門有名的《纘忠侯霖公之墓》。岳霖留居宜興的後裔,是長子岳琮之後,岳琮又名岳璞,賜名岳旗,授承信郎,致仕封尚書,居宜興縣,六傳至岳浚(岳飛九世孫),博學好義,官百門尉,積書萬卷,一時名士,卒於明洪武十年(1398年),壽年八十二歲 岳浚子三:長子岳岱,為萬石支祖;二子岳岩,為湛瀆支祖;三子岳崧,生子二:長子岳文升、遷居湯陰,次子岳文景, 為長溝、湯堰、唐門支祖。 岳文景三傳至岳洵(岳飛十三世孫)由長溝遷居知義庄,傳今巳有叫十七戶,六十餘人。今宜興唐門智義庄二十七世孫岳宗雷,為宜興縣先進教師,二十八孫岳錦堂,一九二七年參加過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還有岳祖德遷居北京1070信箱;有岳柏榮遷居武漢市航空路青年大街四十三號,有岳風麟遷居北京大學任教,有岳嗚嗥遷居上海市武進路247號;他們都是一九四九年後從宜興唐門智義庄遷出外地工作的岳霖後裔。 岳霖長子岳琮永泰後裔,系由宜興陳渡支經砒凌, 囚宮遷甘肅庄浪永泰堡繁衍,俗稱永泰世系。十六世孫岳大舟,先任廣西灕江衛指揮,後進駐甘肅臨洮。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岳大舟子岳仲武贈榮祿大夫,傳十八世孫岳文魁贈少保三等,傳十九世孫岳鎮邦、為清代左都督紹興總兵。岳鎮邦長子岳異龍,以功歷任游山參將,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擢升為四川提督, 後轉任山東省總兵,妻王氏封一品夫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因老母年高九十, 退休回川敬母,二年後岳升龍病逝於川,雍正四年(1716年)追謚敏肅。 岳升龍的弟弟岳超龍為天津總兵。岳超龍曾用名「劉傑」入伍,聖祖垂詢,復本岳姓。 因功擢刀東川營游擊,雍正二年(1724年)授河州協付將。雍正六年(1728年)任天津總兵,雍正八年(1730年)任湖南提督,雍正十年(1732年)病卒。岳超龍子岳鍾璜任提督。岳升龍子岳鍾琪,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二十三日生於河南新鄭,雍正五年(1727年)升任四川大將軍督總元帥。 岳鍾琪字東美, 身長赤面、 臨陣挾二銅錘,重百餘斤,多智略,御眾卒嚴、共甘苦。先任文職官, 後因戰功晉升,清康熙、雍正、 乾隆三朝鎮守邊關、定亂豐功,清高宗稱之為「三朝武臣巨擘」,誥授光祿大夫,奮威將軍、三等公、四川提督、川陝總督、陝西巡撫、寧遠大將軍、加少保、復加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銜,賜號威信。抱病平亂,乾隆十九年(1754年)二月二十八日死於軍中,葬於成都,壽年六十九歲, 御賜祭葬,謚襄勤,清代以漢人拜大將僅他一人,列有《岳鍾琪傳》。妻宋氏封一品夫人。岳鍾琪子五:長子岳溶,雍正六年(1728年)任山東巡撫。乾隆元年(1739)調江西光祿寺卿,後封為福建按察使, 廣東巡撫。乾隆十八(1753)、授鴻臚寺卿,轉通政使參議。岳鍾琪次子岳氵田 , 任侍衛。 岳鍾琪三子岳氵田 封主事。岳鍾琪四子岳方任都司。岳鍾琪五子岳靜封大安營參將,一等輕車都尉,其後二傳至二十四世孫岳嗣儀,任國史館協修兼秘書, 岳嗣儀長子(飛二十五孫)岳開先為中華民國陸軍少將,侍從武官。岳嗣儀次子岳涌先為政事堂法制局編譯岳嗣儀三子岳疇先為河南省城東區警察署長。岳嗣儀四子岳豫先為北京大學分科學生。 岳霖長子岳琮,二傳至岳遘(岳飛五世孫),字奉天, 遷居山西洪洞, 六傳至岳宣(岳飛九世孫),號可道,著有《金華全集》,七傳至岳芳(岳飛十世孫),號中有,為元時名儒。八傳至岳峻(岳飛十一世孫)更名岳永清,
6. 書法家岳姓的有哪些
國史中有據可考的則只有和飛祖同時的岳琚、岳超、岳亨、岳孝忠、岳知常等五人。
岳琚:錢塘人,南宋1129年金兵入侵陷杭州時,在保衛戰中死節。
岳超:韓世忠麾下將領。
岳亨:建炎3年(1129)「二月,王善圍陳州,恣兵出掠,杜充檄武穆從都統陳淬合擊之。武穆先遣偏將岳亨從游騎絕其摽掠之路……」
岳孝忠:紹興30年(1160)10月17日,金人入廬州,……廬州駐泊兵馬都監楊椿募民兵800餘人,先差效用岳孝忠部領300餘人赴上派河口守把……。當月20日,差效用岳孝忠等61人,在中派河以北蘆村內埋伏。
岳知常:河南潁陽人,職使臣。
上述五人除岳琚、岳知常有籍貫外,岳超、岳亨、岳孝忠地址不詳,但說明一點:北宋末期,岳姓已有一定量的人丁,並分居在南北方。
(一)、聊城往湯陰之遷
山東聊城世系自岳休起序,休祖「仕周為節度使」。周,當指郭威、柴榮的後周,其時間為951—960年。休生彥真,彥真生海,海生孟林、仲德、季仁,孟林生鉉、鏜、鎮。譜載鉉跨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1006-1010),平均約20年一代,與當時平均15—16歲早婚傳承吻合,鉉生渙。
「渙,仕宋為令使」,以官遷河南省湯陰縣。渙未載生卒年月,但其大傳稱「少穎悟,好博覽,品格異常,諳於條例,嘗游於汴京(開封),售卜於市,開封府包公(拯)見其貌端辭敏,後訪之知其才幹過人,謹厚廉朴,召為幕椽。後包公總平章事,薦為滄州令。致仕後適相州,居孝悌里,置田課桑以終焉。娶姜氏,生子成、德」。
包拯的生卒年為999—1062年,以此類推,岳渙及其遷湯陰的時間當界定在這期間。
湯陰世系為:
渙→ 成→立→ 和→ 飛→翱→睦→德
河南蘭考岳氏宗譜載:成祖(1049—1101);立祖生卒年缺;和祖(1086—1122);飛祖(1103—1142)。時間銜接無縫。
(二)、「靖康」南渡
公元1126年,金兵攻北宋首都汴京(今開封市),宋徽宗傳位給長子趙桓,是為欽宗,編年號靖康。次年,京都陷落,金人俘徽宗、欽宗二帝北去。象徵國家的皇帝沒有了,北宋滅亡。徽宗第九子趙構即帝位於南京(今商丘),史稱南宋。但宋高宗拒絕李綱、宗澤的抗金主張,接受黃潛善、汪伯彥的逃跑意見,先退至揚州,繼又渡江南奔,建行都於臨安(今杭州)。在這一過程中,岳飛先是轉戰黃河南北,1128年,在鞏縣保護陵寢,戰汜水關、竹蘆渡前後,離散經年的母姚太夫人、夫人李氏暨子女岳雲,岳雷、安娘等南來至鞏縣。接著,1129年飛祖在進行了著名的以八百人破叛軍王善數十萬的南薰門之戰後,從杜充南渡,家屬亦隨軍往南,曾寓居江蘇宜興、安徽。
1133年,岳飛置司江州(今九江市),家屬隨遷,並居九江。1136年,母姚太夫人病故於鄂州,扶柩葬九江廬山的株嶺山,為守墓故,「遂以俸給收入營田置產,聚家族之北來者」。歷時十年完成了南遷過程,以後的子孫繁衍,第20世孫四川提督岳升龍銓釋的《鄂國岳氏世譜》稱其為「南渡世系」。也是從那時起,迄今為止,故里湯陰程崗村再也沒有岳姓人居住,而定居於今湯陰縣城及其周近的岳姓,則系後來的裔孫返遷。
(三)、廣南、黃梅血淚交織的二十年
「天下除夕忙辭歲,岳家年關逢忌辰」。1142年夏歷臘月29日,這個中華傳統除夕的日子裡,我們的先祖,偉大的民族英雄岳飛和長子岳雲、愛將張憲,在保國和賣國的分水嶺上,被賣國賊皇帝趙構和姦相秦檜殺害了,接踵而至的搜捕,抄家和被迫害與逃亡的景況,令後裔們難以猜度:「武穆眷屬由楊沂中、俞俟遣得力官兵解送廣南(廣東嶺南惠州一帶)拘管,每月仍令所拘州縣具存亡以報朝廷,家產由汪叔詹逐一查點入官」,……「當起解時, 不許年方數歲之孫公子岳甫與其母一並上路,岳雲妻鞏氏悲憤填胸圖自殺死,岳夫人聞之曰:『以吾夫之賢,可使無後乎』!於是止痛不哭,忍辱含垢,流徙嶺南,撫教子孫」。淳熙6年(1179),岳霖、岳靄、岳甫在《賜謚(武穆)謝表》中用血寫成的「形骸溝壑,痛固無窮,妻子蠻夷,鬼亦不食,興言及此,流涕漣如」,今日拜讀,仍撕心裂肺。
時居九江年僅七歲的岳震和四歲的岳霆兄弟,則在聞凶報後家人將其攜至江北黃梅,改鄂姓匿居。忍痛泣血,骨肉杳隔者20年。
那些聚集不幾年的北來家族,自當匆惶散逃,改姓換名,在劫難中熬煎,以後,除飛弟翱有孫璇、璣自九江遷往宜興唐門的記述外,其餘都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黃梅—廣南,1142—1161年,千里遙隔構成了一段20年岳家血淚史。後來,流配嶺南的李夫人一行,除岳雷飲恨長眠在那裡以外,餘下經潭州(今長沙市)輾轉回到九江,而黃梅震,霆兄弟則在「錄用子孫」的詔旨下,大部分復了岳姓,並留居該地,這就是飛祖裔孫在發展中最早形成的二個原點。
(四)、九江、杭州、宜興唐門、丹陽培棠、嘉興金佗、湖北黃梅六個生長原點
①九江原點
1133年,飛祖置司江州,家屬隨遷。1136年岳母姚太夫人病故葬今九江廬山,遂以俸給置田產,歷五年冤獄成,江州田宅全被沒收。1162年平反後,經長孫岳甫呈請朝廷發還原被沒收的田宅。次年1163年8月4日准許全部歸還,計田7頃88畝1角1步,地11頃96畝3角,水磨5所,房廊草瓦屋498間。
據九江府志,「府城南有岳祠,舊為岳宅,傍有岳公井及洗兵池。」從此,自嶺南生還的李夫人暨其子孫都定居或暫居於此。三世孫雷子岳緯、岳綱自九江遷臨安(杭州),三世孫霖子岳珂10歲時(1192)隨父霖居廣州,由於父病故,扶喪北歸將父葬於宜興唐門後,於1195年回到九江老家,在那裡讀書;1213年母故,再回九江守孝,1233年罷歸在九江著述並撰寫了《鄂國岳氏世譜》;飛祖弟岳翱的三世孫岳璇自九江遷宜興;元朝初年,六世孫岳雲支系岳士迪自九江與宜興唐門岳氏通譜;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世孫岳汝通從沙河遷邵陽。以上等等都說明自平反後200餘年裡,九江岳氏一直延續發展與外遷,但明正德年間(1520年),寧王朱宸豪之亂,「居民星散,岳氏子孫亦悉逃離,甚至連李夫人墓也為陳姓所淹沒」。
九江岳氏自此離開家園,再也見不到聚居的群落,也沒有留下什麼史料,唯一留下的是岳師門、岳王祠、岳家市、岳飛井、岳飛池等與飛祖有關的地名與勝跡。
②杭州原點
杭州,南宋的首都,時稱臨安,飛祖任樞密副使、遇難都發生在這個地方,也是瑩墳祠廟所在處。1141年4月,飛祖以供職樞府,遂搬家眷到杭州居住,並置宅。高宗因「所居屋宇不足,令臨安府應副添造」。飛祖被害後,宅沒入官,後改為太學,平反後,1162年就太學之左,立廟奉祀。但作為生長或遷徙原點,則是1162年平反以後的事。首先是岳雲長子岳甫在追封飛祖三代時,授宣教郎、宗正卿遷吏部郎中,寓居杭州。甫有七子,自然隨父教養,其弟申裔孫失考。因此,可以鎖定,凡現有聚居各地的雲裔,除派演蘇(州)杭(州)者外,其他如安徽定遠,湖南益陽,山西介休,山東臨沂、荷澤、北京通州其始遷點都在杭州。
其次是岳雷次子緯、三子綱自九江歸臨安(杭州),現南墊、金沙、龍庄、溧陽都是岳綱支系從杭州分遷。七世孫岳良臣,改王姓發派山東安丘者,也是避蒙元入主中原之劫自杭州遷出。
第三,岳霖三子珂支第六世孫岳涇、七世孫岳琳,在南宋末年,也曾以官寓居杭州,後其裔孫有遷洪洞、山東金鄉……者,形成了洪洞、金鄉、蕭縣很主要的次級分遷點。
③宜興唐門原點
《唐門岳氏宗譜》:「王第三子霖還嶺表,由九江來宜興,父老念剿賊郭吉等恩,遂相率迎之,買田宅以居焉。今縣治之東北四十里唐門村是也。霖卒,葬唐門,長子琮,後改名旌,字廷恩,襲祖蔭,居唐門」。
岳琮除曾「歲取租500擔修葺西湖祖瑩外,所嘗至地,必買田宅居之,若建康、姑蘇、太倉、紹興等各有庄。晚年尤好交遊,嘗為依仁齋,招致賓客;致藝齋,藝習禮樂;志道齋;據德齋;樂賢堂,東西書院等。唐門家世之盛,公實為之創始」。
唐門除岳琮一支外,還有飛祖弟翱的孫子岳旋,率宗族自九江來居,子孫亦繁。
據《唐門岳氏宗譜》記載:「岳琮一支住前院,岳旋一支住後院」,在飛祖冤獄平反後的一個世紀里,家族得以休養生息,順利發展。然而不幸的是:繼南宋末年賈似道亂國之餘,蒙元代替南宋的改朝換代中,唐門岳氏遭遇不幸,其突出表現是在世的第8、9、10、11世的大遷徙:
岳琮分支:第8世:岳槐遷建平縣;岳楠遷寧國府東;岳榆遷鎮江連湖;岳樟遷四川雲陽縣;岳檟遷廣東海陽;岳梓遷雲南趙州;岳檉、岳楷,軍丁駐泰興;岳林遷淮安山陽;岳懋遷清河縣;岳風遷無錫;岳虎遷江陰縣;岳龍遷靖江港口;岳馬遷廣德州城東;岳覲遷廣東大浦;岳楚遷陝西石泉縣,岳晉遷常州西長上村;岳紹遷江西德化縣;岳棟遷廣德州;岳杓遷建平北嶽塘。計20人次,占該世總男丁39人的50%。
第9世:岳浤遷湖廣;岳利遷江西建昌;岳聰二遷淮安;岳潛遷凓陽;岳恆以官居雲陽;岳怡與兄同居雲陽;岳臣遷今廣西崇左;岳瀓遷靖江。計8人,占該世總男丁25人的32%。
第10世:岳繼會遷安虞;岳機遷無錫;泰五遷陳渡;泰六遷丁山橋;計4人,占該總男丁12人的33%。
後院翱祖一支同遭厄運進行了類似的遷徙:第6世岳爵、岳榮遷九江;岳恩遷聊城;7世彥溶遷上海縣,彥淳遷四川長寧縣;彥濱遷山東聊城縣;岳昂開西昇平支派。計7人,占總男丁的23%。8世岳朝宰遷山東聊城,岳朝賢遷山西太原府,岳朝佐遷河南太康縣,景能遷太原府青原縣。計4人,占該世總男丁9人的44%。第9世岳宣遷陝西,第10世岳宗泰遷淮安。
在當時基數不大的條件下,這個遷徙量是驚人的,他們中間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在逆境倖存下來,而在以後的順境中發展,然而他們的裔孫今何在?給岳飛研究留下了一個課題。
④江蘇丹陽原點
「岳霖三子珂,初尹丹陽,有善政,念(貢)文憲撫孤之德,建報本祠於紫陽渡,而邑民復樹棠於其地,以寄思尹之意焉。後珂任毘陵,琛襲父爵,道經祠下,低徊不能去,命子良與侄英見居此以主祀,名其里曰培棠」—嘉慶丁卯(1807)重修宗譜序。這段話說明了丹陽原點的原由,也說明丹陽發派祖為岳琛與英見。
丹陽作為一個原點,從其民國17年(1928)10修宗譜譜序可知,該支自明崇禎辛未(1631)肇修宗譜以來,康熙辛巳(1701)、乾隆9年(1744)、乾隆29年(1764)、乾隆49年(1784)、嘉慶丁卯(1807)、道光丁亥(1827)、咸豐辛亥(1851)、光緒6年(1880)至民國17年計300多年,凡10修,稱得上勤於修譜,也反映了其經濟、人文狀況良好。從歷次譜州序中,記載了其人口繁衍較快,1701年二修時有「傳20餘世,人丁千餘」的記載:1880年9修時記載 :人丁數千。其次1701年譜記載了琛生良,良生世德,世德生深,深生彥忠、紹忠、興祖,彥忠、紹忠、居培棠如故,興祖則徙河南儀封成為儀封、蘭考、民權、開封、睢縣、杞縣一片的發派祖。該譜也突出地反映了其他的二個問題,一是:一般的譜冊均將琛列為岳霖的次子,但丹陽譜將琛列為長子,而無琮且與唐門下列記載相悖:
二是:突出了貢文憲隱匿岳霖其事,並附有劉光祖撰的《貢文憲公傳》。
上述兩個問題,在此不做考述,僅就第3世作為生長與遷徙原點角度加以陳述,但要指出的是該點第一次修譜為1631年,距岳飛遇難時已歷490年,所以該譜對這490年的追述,自然難免粗疏,且與唐門譜下列記載相悖:「琛(1161-1241)承信部,海寧縣尉,葬龍溪縣。公避賈似道難(指賈似道於1259年以右承相入朝專權亂國事),徙元城遂世居焉。留長子良侍老,次機、洪兄弟自九江徙宜興,至第8世惟善、昴堂兄弟挈家自唐門徙三渦,10世瞻徙丹陽,為丹陽培棠支祖。」
⑤浙江嘉興金佗坊原點
《嘉興岳氏宗譜》卷二,岳元聲撰《先考心夔—九德1540(嘉靖19年)—1602(萬曆30年)府君行狀》「府君之先世世居相州湯陰孝悌里,始祖諱成者,世以力田起家,三傳至我忠武王,王逢國之厄,渡江而南,就武林(杭州)家焉。王生第三子諱霖(1130—1192)續忠侯,霖生第三子諱珂、鄴侯(1183—1243)」勸農嘉興郡,遂寓居府城西北隅金陀坊,亦因以為家。珂生長子英見(1206—1232)官承事郞、監南康酒稅,英見生逍(1221—1257)鄂州江夏丞,逍第二子涇(1238—?)官太平州酒庫,涇生琳(1254—1293)金部主事,公客死武林。夫人程氏挈次子茂之歸嘉禾母族,居鄴侯故第金佗坊之側遂世家焉。時以「胡元之厄,與岳為難」,遂以字姓,全宗樂姓自此始。
「琳生茂之,更姓岳,更名咸,咸生貴一,號超隱,復避難,三徙居長水裡,生尚德,尚德生仁富,仁富生懋,懋生端,端生奎,奎生鳴迅,鳴迅生商(號東湖),是為望族。商長子九德,次子九皋。」於是有第18世駿聲、元聲、和聲一門三進士之榮並奏請復岳姓。樂咸次子賢一,字景文,仍居金佗,11世同泰遷山東,元至正6年(1346)遷宿州三義集。明初,12世岳再興次子岳岱遷河南,三了岳峰遷山東,長子岳岺遷魏塘。明萬曆年間,17世岳朝憲及子岳經、岳綸遷葉縣北渡村。
7. 為什麼百家姓或其他姓氏介紹沒有說到岳姓
岳姓的來源
據考湯陰、杭州、洛陽等處《岳氏宗譜》,岳氏由神農至太岳,蓋因以官命姓雲。岳姓系神農後裔,神農生薑水,即以姜為姓,稱帝名用火德王,故號炎帝,都城遷曲埠,傳七世生節莖,不在帝位。節莖又傳七世生垂。垂於堯時作共工水官,生伯夷,伯夷為秩宗,昨「四岳」。又因佐禹治水功高,禹封其為呂侯,侯河南汲郡伯。呂侯功高如山嶽,旨為「太岳」官,其後裔長子襲父封,逐以國為呂氏;仲子宮「太岳」,賜「馮翊」後即以官命岳姓,此得岳姓「馮翊堂」①之來由也。
注:①載湖北黃梅《岳飛家史》卷首笫三頁。
岳姓的祖先是誰?《百家姓辭典》說,岳姓以官為氏,望出山陽。根據《姓氏考略》的考證,岳姓是上古時期的「四岳」之後,這是距離今天4400多年前唐堯和虞舜時代所設置的一種官職,分掌四方的諸侯。
岳姓族人的祖先既然掌管四方諸侯,可見他們出身顯赫,源遠流長。
秦漢以後,岳姓族人主要以山陽地區為繁衍中心。山陽是山東省金鄉縣的西北,換言之,岳姓人家的老家都是山東,隨著歷史的變遷,2000多年來,岳姓族人陸續移居各地。不過,他們始終沿用「山陽」的堂名。
8. 岳姓的名人故事梗概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時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9. 歷史上姓岳的名人有哪些
岳姓族人的傑出人物還有岳珂和岳鍾琪,還有岳雷,他是抗金名將,現在有岳夏,著名歌手.
10. 岳姓由來
岳姓
姓氏源流
岳(Yuè 岳)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為帝顓頊之臣伯夷的後代,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記》、《姓苑》等所載,上古時,有一種官事叫「四岳」,是專管祭祀三山五嶽的官。因為古代人們認為山是神靈,所以「四岳」官是很重要的官事,岳姓就是四岳官的後代。相傳帝顓頊之臣伯夷,為首任太岳,其四子掌四方諸侯,稱四岳。後世子孫以官為氏,稱岳姓。
2、出自他族有岳姓或他姓改姓而來:
① 元時畏兀兒(即維吾爾)人有岳姓,岳柱是也。
② 清滿洲人有岳姓,世居沈陽。
③ 景頗族恩昆氏、木孔氏、恩孔氏等漢姓均為岳姓。
④ 今滿、蒙古、土家、台灣土著、朝鮮等民族均有岳姓。
得姓始祖:伯夷。姜姓,炎帝神農氏之裔共工的侄孫。曾擔任帝顓頊的大祭司,後為第一代太岳。太岳即華山,因炎帝之裔崇拜天神,以為山高接天,可通天神,而華山在其眼中為第一高峰,故稱之為太岳。後因祭祀天神的緣故,產生了太岳這一官職,伯夷為第一任太岳。太岳部落每遷一地,不忘崇拜山嶽的傳統,是故產生了四岳(指以太岳部落為中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最高峰,後演變成為官職,由部落首領擔任),分管四座神山的祭祀。他們都是伯夷的子孫。四岳助堯治理部落聯盟,很有政績,並拒堯帝美意,不肯接受禪讓,而讓位給舜。四岳在禪讓制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助大禹治水,功績卓著。後四岳子孫以祖先官職命姓,稱岳姓。他們尊伯夷為岳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