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晝,是一位怎樣的王爺
和恭親王弘晝,清世宗(雍正帝)第五子,康熙五十年生於清世宗潛邸——雍王府,只比清高宗(乾隆帝)小三個多月。在清世宗潛邸時期,弘晝的生母純懿皇貴妃耿氏與清高宗的生母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地位相當,都是「格格」,也就是沒有名分的妾(有正式名分的妾是側福晉)。在清世宗一眾活到雍正元年的兒子當中,弘晝的出身不及生母為側福晉的弘時和福惠,父親的重視和寵愛程度不及清高宗和福惠,齒序不及事實庶長子弘時,屬於最典型的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或許正是這種「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地位讓弘晝很早便知道自己與皇位無緣,選擇了超然的生活態度,讓哥哥、弟弟們爭去吧!我過好我的小日子就行了。
B. 雍正的第五子弘晝的簡介 弘晝是怎麼死的
愛新覺羅·弘晝,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歷之弟,母為純懿皇貴妃耿氏。雍正十一年(1733年),晉封為和碩和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設辦理苗疆事務處,協同弘歷、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
乾隆帝登基之後,弘晝倚仗威勢,傲慢任性,肆意妄為。歷任正白旗滿洲都統,遷鑲黃旗滿洲都統的職務,充玉碟館總裁,升為議政大臣,管理正黃旗覺羅學事務。
"按照清朝的規定如果這個人是被賜死的那麼一定先奪其爵位,然後再賜死,其子不可能世襲他的職位。所以認為弘晝是自然疾病死亡,而非賜死的。
(2)歷史上弘晝是哪個皇帝擴展閱讀:
弘晝是雍正皇帝的第5個兒子,是乾隆皇帝弘歷的弟弟。在弘晝21歲時,雍正將其封為和親王,足以證明弘晝深得雍正的喜愛。
雍正去世後,弘晝的哥哥弘歷登基,即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對弘晝格外重用,先後任命他為正白旗和鑲黃旗都統,並且令他處理雍和宮事務,幫助乾隆皇帝處理政事,為大清王朝的發展建言獻策。
弘晝喜好大辦喪事,並對祭品有獨一無二的鍾愛。在家大辦喪宴,喜歡聽喪樂、時常將棺材放於正堂之上。讓喪樂儀仗隊敲鑼打鼓,讓家人和侍衛站立兩旁掩面哭泣,自己則坐於大堂之上,邊吃祭品,邊玩樂。
而生活上的不良行徑,讓當時的百姓大呼其為「荒唐王爺。」但在國事方面,弘晝還是盡心盡力為乾隆皇帝分擔政務,一同為開辟康乾盛世做出了有力的貢獻。
弘晝在世60年,共育有8子1女。在弘晝24歲時,哥哥弘歷登基,即為乾隆皇帝。弘晝擔任要職,並輔佐乾隆帝打理政事。在後來的政治生涯中,乾隆皇帝對弘晝重視有佳,數次進行提攜。
在文學造詣方面,弘晝也頗有成就,但存於世間的作品寥寥無幾。他的代表作之一《金樽吟》至今仍被流傳。而這首詩歌,則表明了弘晝一心輔助皇帝的忠心之情。
弘晝於乾隆三十五年去世,他的死因至今仍眾說紛紜,有人說他韜光養晦,想奪取皇位,而後被乾隆帝發現,最終賜死;有人說他身纏疾患,得病而死。
C. 乾隆的弟弟弘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乾隆皇帝的弟弟愛新覺羅·弘晝,可以用以下三個詞彙來形容,其一是大智若愚,其二是韜光養晦,其三則是進退有度。
最後,愛新覺羅·弘晝還是一個進退有度的人,歷史上的很多親王之所以沒有好下場,就是因為只知道前進而不懂得後腿,愛新覺羅·弘晝平時雖然對大臣十分跋扈,但是關鍵時刻是不會掉鏈子的,他很懂得看乾隆皇帝的眼色,在一些正經事清上他還是會尊重大臣的,平時的小打小鬧,乾隆皇帝也不會在意。
D. 《延禧攻略》弘晝歷史人物原型是誰
《延禧攻略》中的弘晝,就是歷史上雍正的第五個兒子愛新覺羅·弘晝,電視劇中對弘晝的描述和歷史上幾乎是差不多的,性格都是十分的荒唐不羈,喜歡作威作福,但是在劇中給他安插了一條感情線,讓這個歷史上的荒唐王爺變成了痴情種。
據悉,弘晝在電視劇中喜歡上了嫻妃,利用他,讓他成為自己害人的棋子,卻一直不求回報。雖然一向行事荒唐,但是在面對自己喜歡的人時,卻只是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即使最後淪為棋子,也不怨不恨。
歷史上的弘晝,和電視劇中描述的差不多,喜好辦喪事,吃祭品,著兄長的威勢,傲慢任性,肆意妄為。有一次上朝,弘晝因事與軍機大臣、獲封一等公的訥親有了小爭執,竟然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毆打訥親,乾隆目睹了整個事情的經過,既不怪罪,也不出聲阻止。見狀,文武百官從此無人敢惹弘晝。乾隆年間,命弘晝參與議政。
但是也有歷史學家認為,這個弘晝其實是裝瘋賣傻罷了。讓乾隆認為自己並無心皇權,也就讓自己免去了很多災禍。
弘晝存世作品本來不多,但是唯一存下來的一首詩是《金樽吟》 :
世事無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紅塵
人生難得一知己
推杯換盞話古今
短短的四句詩,表明自己無意皇權、只想把酒言歡及時行樂的心跡,為什麼只有這首詩能夠流傳下來,也是弘晝刻意為之。因此乾隆在即位以後對於弘晝的出格行為一點也不在意。
可見這個弘晝其實是聰明的有學識的,歷史上乾隆還命弘晝管理內務府、御書處的事務。可見真的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E. 乾隆王朝弘晝與弘歷的關系
兩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弘晝是弘歷的弟弟。他們的父親是愛新覺羅·胤禛,就是大名鼎鼎的雍正皇帝。弘歷是雍正帝第四子,弘晝是雍正帝第五子,弘歷是哥哥,弘晝是弟弟。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
愛新覺羅·弘晝(1712~1770年),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歷之弟,母為純愨皇貴妃耿氏。
(5)歷史上弘晝是哪個皇帝擴展閱讀:
弘晝僅比弘歷晚出生一個時辰,但就是這一個時辰決定了他們終身的兄弟地位,或許也在冥冥中,決定了他們兄弟終身的君臣地位。
加上弘歷自幼聰明機靈,深得康熙喜歡,還曾經被康熙接近宮內撫養,除了早出生的這一個優勢,康熙喜愛更是無形中加重了弘歷立儲的砝碼。
而弘晝對於自己和弘歷這種微妙關系,自然也是十分懂得的,他其實很聰明,既然爭不上皇位,不如徹底退出,博得帝王的放心,還可以享受人生。
在他的代表作《金樽吟》,弘晝在這首詩里表述了自己無意皇權帝位、只想把酒言歡及時行樂的心跡。
弘晝的行事也很荒唐,他喜歡置辦喪禮,他還曾經親自指揮過喪儀,坐在庭院的中間,讓府里的家人祭奠哀泣,自己在一旁岸然笑飲以為樂趣。
而且製作冥器、象鼎、彝盤盂等物品,放在自己的塌前,而弘晝是親王,一個親王死了,王公大臣必須備上厚禮,等禮一收完,他又馬上復活,所以也有人稱這是弘晝斂財的一種手段。
他甚至還因事與軍機大臣、獲封一等公的訥親有了小爭執,竟然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毆打訥親;當乾隆在正大光明殿監試八旗子弟時,弘晝甚至急著催乾隆就膳,乾隆沒有準許,他還反嗆乾隆。
或許弘晝是看到了他父親和八叔等人斗得你死我活的皇位之爭,更懂得以裝瘋賣傻,來求得一世安穩罷了。
F. 乾隆的弟弟弘晝是個什麼樣的人
和恭親王弘晝,雍正第五子。他的母親是純愨皇貴妃,耿氏。耿氏,雍正潛邸的格格。雍正年間,封裕嬪,後進裕妃。乾隆年間加尊為裕皇貴太妃。乾隆四十九年,薨,年九十六。謚號為純愨皇貴妃。
按清朝祖制,生母是不能養自己親生兒子的。所以弘晝生下來後,便由弘歷的母親熹妃撫養。熹妃這個人非常善良,對待別人的孩子,比對待自己的孩子還好。所以對弘晝一直很照顧。
但是他越胡鬧,乾隆對他越是優容。所以史學家一直有種觀點,他是為了避免捲入皇家斗爭,而韜光養晦。
G. 雍正帝第五子弘晝簡介 愛新覺羅·弘晝怎麼死的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七月十三日申時薨,年六十歲,謚恭,是為和恭親王。 愛新覺羅·弘晝 弘晝於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二十七日未時生。母純愨皇貴妃耿氏,管領耿得金之女。雍正十一年正月封和碩和親王。雍正十三年十月,管理內務府事務,本月管理御書處事務。乾隆四年二月,管理雍和宮事務。本年八月,授正白旗滿洲都統。十二月,管理武英殿事務。 乾隆五年二月,授鑲黃旗滿洲都統。本年三月,辦理勘定八旗佐領世職應襲則例事務。乾隆十一年十二月,充玉碟館總裁。乾隆十五年閏五月,管理奉宸苑事務。乾隆十七年四月,解管內務府奉宸苑事務。乾隆十八年正月,擢任議政。本年五月,解管武英殿御書處事務。乾隆二十八年八月,管理正黃旗覺羅學事務。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七月十三日申時薨。年六十歲。謚曰:恭。 弘晝為歷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爺,喜好辦喪事,吃祭品,但亦有歷史學家指他其實是為免捲入弘時和弘歷對皇位的爭奪而以「荒唐」為名韜光養晦。 《雍正王朝》中的弘晝 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這位和親王或許真是大智若愚,瘋瘋癲癲地不露鋒芒,也不失為生存的一種手段。然而或許王室里的人生來便是徹徹底底的悲劇,弘晝到底死在了自己所不願意的結局之上,因為管了點不該管的小閑事,三尺白綾便結束了這位另類王爺荒唐的人生。 也有種觀點不認為弘晝是「因為管了點不該管的小閑事,三尺白綾便結束了這位另類王爺荒唐的人生。」而是自然疾病死亡。「上臨和親王弘晝第視疾。」說明當時弘晝病了,並且皇上特意去他府上探病.而之後沒有幾天弘晝就死了,而並沒有發現有記載弘晝犯事而被賜死的事情。 "三十年,薨,予謚。子永璧,襲。"按照清朝的規定如果這個人是被賜死的那麼一定先奪其爵位,然後在賜死.其子不可能世襲他的職位。因此弘晝可能是自然疾病死亡,而非賜死的。 弘晝五世孫溥良為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科進士,六世孫毓隆為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進士,八世孫啟功為當代書法家、國畫大師。 弘晝存世作品很少,精品更少。《金樽吟》是其代表作,這首詩表述了自己無意皇權帝位、只想把酒言歡及時行樂的心跡,被歷史學家譽為「救命詩」。詩雲: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H. 愛新覺羅弘晝的資料
愛新覺羅‧弘晝,雍正帝第五子,(1712年生)雍正十一年封和親王,母純愨皇貴妃耿氏,子永壁,弘晝為歷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爺。
愛新覺羅.弘晝,清高宗弘歷之弟。弘時、弘歷、弘晝乃雍正皇帝僅存的三個成年兒子,無奈那弘時也是個短命鬼,不滿三十便死於親生老爹的猜忌重壓之下,不久獨苗雙根弘歷、弘晝受封為寶親王、和親王。
眾所周知弘歷才高八斗,心機頗深。弘晝與他哥卻有著實質的不同,或許是生來老小,也無甚資格與老哥爭皇位,於是學得紙醉金迷,快意人生,成日地在府第里揮霍浪費。乾隆看著雖有些心疼銀子,仔細一想卻也樂得個清靜,還把贍養費給得老高,任由寶貝御弟胡鬧。
有了老哥支持的弘晝變得更加醉生夢死,沒事兒就在家裡給自己操辦喪事。想當今演員們演完死人戲還得到處派紅包燒高香,可身為王爺的弘晝卻一點也不忌諱。每次喪事開始他便坐在本該放棺材的地方,對著滿桌的供品胡吃海嚼,他的下屬姬妾丫頭老媽子們照例跪在底下嚎哭——喪事嘛,不哭怎麼行,你們哭得越起勁本王爺吃得便越歡,你是皇帝俺是佛,皇帝哪有我快活?
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這位和親王或許真是大智若愚,瘋瘋癲癲地不露鋒芒,也不失為生存的一種手段。然而或許王室里的人生來便是徹徹底底的悲劇,弘晝到底死在了自己所不願意的結局之上,因為管了點不該管的小閑事,三尺白綾便結束了這位另類王爺荒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