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杭大運河的源頭在哪裡,終點又在哪裡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通州,南達杭州,入錢塘江。
運河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
拓展資料
1、京杭大運河建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
2、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
大約2500年前,吳王夫差挖邗溝,開通了連接長江和淮河的運河,並修築了邗城,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3、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4、隋朝大運河始建於公元605年,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發幾百萬人,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動用百餘萬民工挖通濟渠,連接黃河淮河,同年又用十萬民工疏通古邗溝,連接淮河長江,構成下半段。
三年後,用河北民工百萬余,挖永濟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構成上半段。又過兩年,疏通江南河,直抵餘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餘萬民工,費時六年,大運河全線貫通,全長兩千七百餘公里,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5、京杭大運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里運河;(7)江南運河。京杭大運可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6、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
2. 大運河在哪個城市
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京杭大運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魯運河、中運河、里運、江南運河。
大運河的歷史意義
秦漢帝國統治中心在於黃河流域故而長安與洛陽能夠成為天下中心,南北朝時期南朝政權統治中心在於長江流域故而建業能夠成為南國名都,而自隋唐以來南北重要性都開始加強,而帝國對於一條人工運河的重視程度也大大加深。
而這條運河也就是隋煬帝時期所開發的京杭大運河,這條運河的貫通相當於打通了古代文明的任督二脈,從此華夏文明的發展模式出現了很大的不同,大帝國不再將勢力完全放在某一個河流流域當中,而是積極擴展,由於南北交通的大力提升,使得帝國內部的貫穿流動性增強,統一王朝的影響輻射面積大大增強。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大運河
3. 大運河起源於哪個省,途徑哪幾個省,終於哪個省
大運河
河道總長
1011公里
北起
北京,
南抵
寧波市鎮海區。
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
大運河(Grand Canal),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部分,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縱貫在中國華北大平原上,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至今大運河歷史延續已2500餘年。
2014年6月22日,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最終列入申遺范圍的大運河遺產分布在中國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申報的系列遺產分別選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遺產點,包括河道遺產27段,總長度1011公里,相關遺產共計58處。
4. 大運河是哪個朝代,哪個皇帝修建的是如今哪條河
大運河修建於隋朝隋煬帝時期,如今的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4)歷史上的運河在哪裡擴展閱讀
運河從開鑿到形成明清的格局,經歷了三次大變革。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出於戰爭和運輸的需要開始開鑿運河。公元前486年,吳國在今揚州附近開挖邗溝,溝通了淮河與長江,這是中國大運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
隋煬帝為加強與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的聯系,下令開鑿了通濟渠、永濟渠,並重修江南運河,疏通浙東航道,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成了從南方重要農業產區直達中原地區政治中心和華北地區軍事重鎮的內陸水運交通動脈。
元朝時期,由於政治中心的遷移,忽必烈組織開鑿了會通河、通惠河等河道,將大運河改造為直接溝通北京與江南地區的內陸運輸水道,形成中國大運河的又一次大變革。至此大運河的基本格局形成。
如今大運河成為連接魯、蘇、浙三省,縱貫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水運主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輸航道之一。
參考鏈接:網路-京杭大運河
5. 京杭大運河起始地點以及歷史
京杭大運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
全長1794千米,是中國唯一一條南北走向的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它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它和長城一樣被人們視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大工程奇跡。
歷史:
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5)歷史上的運河在哪裡擴展閱讀: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
隋王朝在天下統一後即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其動機已超越了服務軍事行動的目的,因為此時天下已統一。隋開運河有經濟方面的動機。中國古代很長時期內,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
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400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沖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重心。隋統一全國後,格外重視這個地區,但隋定都長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隨經濟重心的發展變化南移。
因此,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長安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系,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不論是中央朝廷還是官僚貴族或是北方邊境。同時,長時期的分裂阻斷社會南北經濟的交流,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到這一時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系。
6. 隋朝大運河的起止點
隋朝大運河的規模非常大,它的起止點分別是哪裡呢?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7. 中國古代歷史上存在哪些運河
春秋時期吳國夫差修的邗溝是最早的運河;秦朝時期修築的靈渠也是一條人工運河;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到涿郡(北京),南到餘杭(杭州),包括四條主幹道: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以前都把它稱為京杭大運河,現在修正了,不把它稱為京杭大運河,主要原因是它拐進了洛陽;元朝時期在隋朝運河的基礎上修通會通河和通惠河,把北京和杭州直接連接起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京杭大運河。
8. 京杭大運河的起點和終點在那裡
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
京杭大運河是歷經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京杭大運河的主要水源為南四湖(山東省微山縣微山湖),大運河全長約1797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8)歷史上的運河在哪裡擴展閱讀:
流域
京杭運河自北而南流經京、津2市和冀、魯、蘇、浙4省,貫通中國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和一系列湖泊;從華北平原直達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織,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國主要糧、棉、油、蠶桑、麻產區。
人口稠密,農業集約化程度高,生產潛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滬寧和滬杭鐵路及公路網相繼修建,與運河息息相通;沿線各地工業先後興起,城鎮密集,是中國經濟精華薈萃之地。
京杭大運河沿線是中國最富庶的農業區之一,工業發達。在兗州、濟寧、滕州、豐縣、沛縣、徐州、邳州及兩淮等有大中型煤礦,連接上海、南京、徐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揚州、杭州等工業城市。
9. 大運河開始在哪裡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務部門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京杭大運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實現復航,計劃於2017年實現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