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紹興的歷史有多少年

紹興的歷史有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8-11 05:10:40

『壹』 浙江紹興的歷史有多久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吳越地置會稽郡,郡治吳(今蘇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東巡至會稽,更名大越曰山陰,山陰縣名始此。吳黃龍元年(22*****山陰隸屬會稽郡。此後郡時有分置,山陰縣為會稽郡治未變。陳後主時(583~589)析山陰縣,置會稽縣,山、會兩縣並設,同城而治始此(一說在永定年間)。隋開皇九年(58*****廢山陰、上虞、永興、始寧4縣,入會稽縣。唐武德七年(62*****析會稽縣,復置山陰縣。翌年又廢山陰,入會稽縣,垂拱二年(68*****復置山陰縣。大歷二年(76*****因刺史薛兼訓之奏,撤山陰縣並入會稽縣。七年,因刺史陳少游之奏,復置山陰縣。元和六年(81*****撤山陰縣並入會稽縣。十年復置山陰縣。自南朝後期250餘年間,山陰縣七度置廢。元和十年再置,山、會兩縣並設,始長期穩定,隸屬越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暫駐越州,州治山陰為臨時首都。次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紹興」名始此。山陰、會稽兩縣屬之。元至元十三年(12*****建兩浙都督府,後廢紹興府為紹興路,山、會仍其屬縣。朱元璋丙午年(13*****改紹興路為紹興府,隸屬依舊。清因明制。清咸豐十一年(18*****太平軍攻佔紹興府,山陰、會稽兩縣屬太平天國。同治二年(18*****清軍收復紹興,山、會兩縣隸屬復舊。宣統三年(19*****月,裁山、會兩縣,嗣以展緩至八月裁並,兩縣將印信檔案繳府。民國元年(19*****月,廢紹興府,原山陰、會稽兩縣,改為紹興縣,隸屬浙江軍政府。三年,設會稽道於省縣間,紹興縣隸屬之。十六年,廢道,紹興縣區屬省。二十四年,設紹興行政督察區於省縣間,紹興縣隸屬之。翌年,以數名區,紹興縣隸屬第三行政督察區。三十年四月,日軍陷紹興,縣政府先後遷至王壇,蔣村、裘村,政令僅及龍會、稽東兩鄉。6月,紹興城區設偽鄉鎮聯合會,次年6月,設汪偽紹興縣政府,屬偽第五專署。三十四年8月,偽政權垮台。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區改編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紹興縣隸屬之。
1949年5月7日,紹興解放,6月6日,紹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浙江省第十專署。10月,析紹興縣,置會稽縣。城區設紹興市(縣級),11月,改第十專置為紹興專員公署,兩縣一市俱隸屬之。1950年5月,撤紹興市、會稽縣,合並為紹興縣。9月,析城區,復置紹興市(縣級),隸屬依舊。1952年1月,紹興縣直屬省府。1953年2月,改屬寧波地區專員公署。1958年2月,紹興縣、市合並,稱紹興縣。1962年1月,析城區,復置紹興市。1964年9月,復紹興地區專員公署,紹興縣為其轄區。1981年3月,紹興縣改建紹興市(縣級)。1*****年7月,撤紹興地區,建立省轄紹興市(地級),恢復紹興縣。(《紹興縣志》第一編建置)

『貳』 關於紹興的歷史簡介

從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紹興至今已有約10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 紹興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夏」的誕生地,是古代九州之「揚州」的中心,春秋五霸之越國首都,兩晉的會稽國都、吳越國東都和南宋臨都,夏商周春秋時期成名已久,也是兩晉、南北朝、隋、唐、宋等時期的大都會,東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 唐代越州
降越君,以越地置會稽郡,怕越國復興而貶山陰為軍事中心,轄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大部20餘縣。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會稽郡領26縣,在今浙江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會稽、東陽、永嘉、臨海和新安五郡置東揚州,州治山陰;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同時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並餘姚、勤、鄮入句章縣,設吳州,州治會稽縣,領原揚州五郡,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縣。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以原吳州境置越州,轄境不變。唐代先後設越州總管府、浙江東道節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溫八州;五代設越州大都督府和東都,駐山陰,管越、睦、衢、婺、台、明、處、溫八州;北宋設兩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駐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升越州為紹興大都督府和陪都,治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稱紹興路。明、清復為紹興府。民國24年(1935),設紹興行政督察區。1949年10月設紹興專區,1952年1月撤銷,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1983年7月撤地建市,設省轄紹興市。

『叄』 紹興自古以來的名字,明朝叫會稽山陰,宋朝叫紹興,那唐朝等另外朝代時叫什麼

紹興夏稱於越,亦稱大越,簡稱越。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稱越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稱會稽郡。東晉稱會稽國,南朝復設會稽郡,並置東揚州。隋開皇九年(589)改置吳州。大業元年(605)起稱越州。

唐朝也稱越州。北宋,熙寧七年(1074),設兩浙東路駐越州,轄越、婺、衢、明、台、處、溫州。旋即並入兩浙路,九年復分,十年復合。南宋時,公元1131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並沿用至今。

(3)紹興的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紹興市境內有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台地五種地表地貌。

紹興市全境處於浙西山地丘陵、浙東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單元的交接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形成群山環繞、盆地內含、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徵,地形骨架呈「山」字形。

地貌可概括為「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而在面積分配上,則表現為「六山一水三分田」,全境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而下,最高點為位於諸暨境內海拔1194.6米的會稽山脈主峰東白山,最低點為海拔僅3.1米的諸暨「湖田」地區,中部多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台地。

北部平原地表地貌比較單調,但地下空間比較復雜,發育了分布較復雜的淤泥層、軟土層和硬土層,為地表建築提供了多樣的建設基礎。

地質上,境內以縱貫市域的江山—紹興深斷裂(柯橋區平水鎮至諸暨市璜山一線)為界,西北部和東南部分屬揚子准地台、華南褶皺系這兩個一級構造單元,分屬江南(西北區)和華南(東南區)兩個地層區。

由於歷史上經歷了大量的地質活動,留下了豐富而比較齊全的地質結構。境內的西北區自中元古界至新生界第四系地層發育較齊全,有大量沉積層出現;東南區以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層為主,火成岩發育,地層缺失較多。

紹興市全境地質構造屬於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的各個地質時期,在境內大部分都有露頭。

『肆』 紹興到底有多少年的歷史啊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吳 越地置會稽郡,郡治吳(今蘇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東巡至會稽,更名大越曰山陰,山陰縣名始此。吳黃龍元年(22*****山陰隸屬會稽郡。此後郡時有分置,山陰縣為會稽郡治未變。陳後主時(583~589)析山陰縣,置會稽縣,山、會兩縣並設,同城而治始此(一說在永定年間)。隋開皇九年(58*****廢山陰、上虞、永興、始寧4縣,入會稽縣。唐武德七年(62*****析會稽縣,復置山陰縣。翌年又廢山陰,入會稽縣,垂拱二年(68*****復置山陰縣。大歷二年(76*****因刺史薛兼訓之奏,撤山陰縣並入會稽縣。七年,因刺史陳少游之奏,復置山陰縣。元和六年(81*****撤山陰縣並入會稽縣。十年復置山陰縣。自南朝後期250餘年間,山陰縣七度置廢。元和十年再置,山、會兩縣並設,始長期穩定,隸屬越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暫駐越州,州治山陰為臨時首都。次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紹興」名始此。山陰、會稽兩縣屬之。元至元十三年(12*****建兩浙都督府,後廢紹興府為紹興路,山、會仍其屬縣。朱元璋丙午年(13*****改紹興路為紹興府,隸屬依舊。清因明制。清咸豐十一年(18*****太平軍攻佔紹興府,山陰、會稽兩縣屬太平天國。同治二年(18*****清軍收復紹興,山、會兩縣隸屬復舊。宣統三年(19*****月,裁山、會兩縣,嗣以展緩至八月裁並,兩縣將印信檔案繳府。民國元年(19*****月,廢紹興府,原山陰、會稽兩縣,改為紹興縣,隸屬浙江軍政府。三年,設會稽道於省縣間,紹興縣隸屬之。十六年,廢道,紹興縣區屬省。二十四年,設紹興行政督察區於省縣間,紹興縣隸屬之。翌年,以數名區,紹興縣隸屬第三行政督察區。三十年四月,日軍陷紹興,縣政府先後遷至王壇,蔣村、裘村,政令僅及龍會、稽東兩鄉。6月,紹興城區設偽鄉鎮聯合會,次年6月,設汪偽紹興縣政府,屬偽第五專署。 三十四年8月,偽政權垮台。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區改編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紹興縣隸屬之。
1949年5月7日,紹興解放,6月6日,紹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浙江省第十專署。10月,析紹興縣,置會稽縣。城區設紹興市(縣級),11月,改第十專置為紹興專員公署,兩縣一市俱隸屬之。1950年5月,撤紹興市、會稽縣,合並為紹興縣。9月,析城區,復置紹興市(縣級),隸屬依舊。1952年1月,紹興縣直屬省府。1953年2月,改屬寧波地區專員公署。1958年2月,紹興縣、市合並,稱紹興縣。1962年1月,析城區,復置紹興市。1964年9月,復紹興地區專員公署,紹興縣為其轄區。1981年3月,紹興縣改建紹興市(縣級)。1*****年7月,撤紹興地區,建立省轄紹興市(地級),恢復紹興縣

『伍』 紹興的歷史沿革

紹興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小黃山文化開始,至今已有約9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
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據史載: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內茅山會集諸侯,計功行賞,死後葬於此山,因更名茅山曰」會稽」,是為會稽名稱之由來。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立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戰國初,越王勾踐大敗吳國,越國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區。至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興兵敗越,盡取故吳地並至浙江,越始」服朝於楚」,而諸越邦國尚存。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吳越地置會稽郡,治吳縣(今蘇州)。二十六年,中國統一,實行郡縣制,會稽郡先後轄山陰等二十餘縣,其中在今浙江境內有山陰、諸暨、上虞、餘姚、句章 、鄞、烏傷、太末、錢塘、餘杭、由拳、烏程、海鹽等縣。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州刺史部,督察各郡,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並增剡、余暨二縣,時會稽郡領二十六縣,屬今浙江境內的有十八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今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時轄山陰、諸暨、上虞、始寧、剡、餘姚、大、鄞、句章、章安、永寧、烏傷、太末、東冶十五縣。
三國時,會稽郡隸屬於吳,治山陰。魏黃初二年(221),會稽郡領縣增至三十一縣,其中增今浙江境內的有吳寧、豐安、長山、遂昌、新安、定陽、臨海、南始平、羅陽、松陽十縣,增今福建境內的有建安、漢興、昭武、南平、東安、侯官六縣。吳太元二年(252),再增永康、武義、建平三縣,並改上虞縣為侯國。吳太平二年(257)、永安三年(260)、寶鼎元年(266),先後分會稽郡置臨海、建安、東陽三郡,會稽郡轄山陰、上虞侯國和諸暨、餘姚、永興、始寧、剡、 、鄞、句章八縣。
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於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轄縣數不變。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復會稽郡,置東揚州。陳永定年間(557~559),會稽郡析山陰置會稽縣,兩縣同城而治,治山陰,時轄十一縣。
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改東揚州為吳州,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縣,並餘姚、鄞、 入句章縣,轄會稽、諸暨、剡、句章四縣。並設吳州總管府,治會稽,總管原東揚州諸郡。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州,以原吳州境置越州,治會稽,是為越州名稱之始。大業三年(607),復為會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以剡置嵊州,並析置剡城縣,析句章之餘姚置姚州,析句章之鄞置鄞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治會稽縣,轄會稽、諸暨、剡城三縣和嵊州、姚州、鄞州三州。同時置越州總管府,駐會稽縣,管越、嵊、姚、鄞、松、綢、衢 、麗、嚴、婺十一州。武德七年(624),廢姚州為餘姚縣,析會稽立山陰縣。改越州總管府為越州都督府,督越、嵊、鄞、麗、婺五州。景雲二年(711),天下分為二十四都督府以統屬州,越州定為中都督府,所督不足十州,隸屬於江南道。乾元元年(758),廢越州中都督府,置浙江東道節度使駐越州,轄越、睦、衢、婺、台、明、處、溫八州。乾寧三年(896),錢 平董昌,號越州為東府。
北宋熙寧七年(1074),設兩浙東路駐越州,轄越、婺、衢、明、台、處、溫州。旋即並入兩浙路,九年復分,十年復合。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駐蹕越州,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下詔從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紹興,並升越州為紹興府。府治設山陰,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八縣。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紹興府為紹興路,轄縣和治所均不變。元順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復置紹興府,治山陰,轄八縣。清設浙江省,省府之下置杭嘉湖、寧紹台、金衢嚴、溫處四道,紹興府隸屬寧紹台道,轄縣未變。宣統三年(1911),並山陰、會稽為紹興縣。
民國元年(1912)2月,廢府、州、廳舊制,實行省、縣兩級制,原紹興府轄縣均直屬浙江省軍政府。民國3年於省縣間設會稽道,治寧波,時轄地相當於紹興、寧波、台州三府。民國16年取消道制,原紹興府七縣直屬於省。民國24年置紹興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紹興縣,轄紹興、上虞、餘姚、嵊縣、新昌、諸暨、蕭山七縣。民國25年,改紹興為第三行政督察區,其駐地、轄縣不變。民國37年,更名為第二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餘姚,轄十四縣(改蕭山為省直屬,增轄鄞縣、慈溪、定海、鎮海、奉化、象山、寧海、四明八縣)。
1949年5月,紹興全境解放。6月,設浙江省第十專區,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蕭山六縣,餘姚劃歸第二專區(寧波)。10月改為紹興專區,並析紹興縣城區置紹興市(今紹興城區),析紹興縣置會稽縣,時轄一市七縣。1952年1月,撤銷紹興專區,原所轄紹興、諸暨、蕭山三縣及紹興市改由省政府直屬,上虞、嵊縣、新昌劃屬寧波專區。1953年2月至1963年12月,轄縣又數經歸屬變動。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駐紹興縣,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五縣。1968年5月,改名為紹興地區,並成立紹興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9月,改名為紹興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撤銷紹興地區,改設省轄紹興市,置越城區,下轄越城區、紹興縣、上虞縣、嵊縣、新昌縣、諸暨縣。1989年9月,所轄諸暨縣改設諸暨市(縣級市)。1992年8月,所轄上虞縣改設上虞市(縣級市)。1995年12月,所轄嵊縣改設嵊州市(縣級市)。至2010年12月,紹興市所轄一區五縣(市)行政區劃未變。紹興市現有79個鎮、15個鄉、24個街道、488個居委會(社區)、2188個行政村。
2013年10月,國務院2013年112號文件已對浙江省調整紹興市部分行政區域進行了批復。同意撤銷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以原紹興縣(不含孫端鎮、陶堰鎮、富盛鎮)的行政區域為柯橋區的行政區域,柯橋區人民政府駐柯橋街道群賢路1661號;撤銷縣級上虞市,設立紹興市上虞區。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區域為上虞區的行政區域,上虞區人民政府駐百官街道市民大街987號;將原紹興縣孫端鎮、陶堰鎮、富盛鎮劃歸紹興市越城區管轄。

『陸』 關於紹興的資料

紹興,簡稱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浙江第四大城市。舊稱會稽、山陰,越文化中心。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業與小電機、節能光電工業的中心。

紹興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鄉、酒鄉、橋鄉,紹興風景秀麗、人才輩出。

紹興著名的文化古跡包括蘭亭、禹陵、魯迅故里(包括魯迅故居、三味書屋、咸亨酒店、百草園等)、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名人故居,東湖、沈園、吼山、新昌大佛寺等,古代越王「卧薪嘗膽」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6)紹興的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地理:

紹興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市,南臨台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位於北緯 29°13′35″至30°17′30″、東經 119°53′03″至121°13′38″之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

全境域東西長130.4千米,南北寬118.1千米,海岸線長40千米,陸域總面積為8273.3平方千米,市區面積2942平方千米。

方言:

紹興方言屬於漢語族吳語太湖片區臨紹小片,距離杭州只有70公里,方言差異雖不大但區別明顯,亦帶來交流障礙(杭州地區聽懂紹興地區方言很難,反之紹興地區聽懂杭州地區方言較容易);

紹興話同上海話、蘇州話、湖州話、杭州話、寧波話同屬北部吳語,彼此間互通度較高,可大致進行交流。而與相近台州地區台州話以及溫州話等南部吳語則基本無法互相溝通。

自然資源:

紹興地處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自然植被共有153科、449屬、879種,其中天然森林植被有針葉林、闊葉林、灌木林、混交林、竹林和鹽生等6類,覆蓋率達46.20%。

紹興市屬國家級保護野生植物有一級3種、二級16種、三級17種。境內動物資源豐富,飼養動物有4類、170餘個品種;野生動物有獸類80餘種、鳥類120多種、爬行類70餘種、兩棲類30餘種。屬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有一級8種、二級59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3種。

『柒』 介紹紹興歷史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是世界文豪魯迅先生的故里。素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並榮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和2008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
開放城市。是全國十強市,十強縣雙十強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全球紡織城與世界紡織品貿易中心。
中文名稱:
紹興
外文名稱: ShaoXing Municipality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浙江省
下轄地區: 1區,3市,2縣
政府駐地: 越城區
電話區號: 0575
郵政區碼: 312000
面積: 8256平方公里
人口: 437.06萬(2008年)
方言: 吳語
著名景點: 魯迅故里、東湖、柯岩、蘭亭、西施故里等
火車站: 紹興站
車牌代碼: 浙D

地理位置: 浙江北部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景色秀麗,物產豐富,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相傳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為治水曾兩次躬臨紹興,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勝跡。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建都紹興,卧薪嘗膽時,「越池」一度成為我國東部政治文化中心。漢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稱吳州,唐朝又改稱越州,南宋時改為紹興府,沿襲至今。紹興人傑地靈,歷史上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如秋瑾、魯迅、蔡元培、周恩來等。

『捌』 紹興歷史

新石器時代中期,從小黃山文化開始,已有約9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立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

戰國,越王勾踐大敗吳國,越國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區。至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興兵敗越,盡取故吳地並至浙江,越始」服朝於楚」,而諸越邦國尚存。

秦朝,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吳越地置會稽郡,治吳縣(今蘇州)。二十六年,中國統一,實行郡縣制,會稽郡先後轄山陰等二十餘縣。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106),會稽郡領26縣,在今浙江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

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以會稽、東陽、永嘉、臨海和新安五郡置東揚州,州治山陰。

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同時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並餘姚、勤、鄮入句章縣,設吳州,州治會稽縣,領原揚州五郡,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縣。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以原吳州境置越州,轄境不變。唐代設越州總管府、浙江東道節度使,管越、睦、衢、婺、台、明、括、溫八州。

五代設越州大都督府和東都,駐山陰,管越、睦、衢、婺、台、明、處、溫八州;北宋設兩浙路、越州大都督府,駐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

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升越州為紹興大都督府和陪都,治山陰,管越、衢、婺、台、明、處、溫七州;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稱紹興路。明、清復為紹興府。民國24年(1935),設紹興行政督察區。1949年10月設紹興專區,1952年1月撤銷,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

1983年7月撤地建市,設省轄紹興市。2013年10月,國務院2013年112號文件已對浙江省調整紹興市部分行政區域進行了批復。同意撤銷紹興縣,設立紹興市柯橋區。

(8)紹興的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景色秀麗,物產豐富,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紹興人傑地靈,歷史上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如秋瑾、魯迅、蔡元培、周恩來等。一代文學巨擘魯迅的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紹興文化濃郁的地方性色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隨處可見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紹興就是這樣一座地方色彩很濃的著名水城。

悠悠古纖道上,綠水晶瑩,石橋飛架,輕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橋梁4000餘座,構成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

東湖洞橋相映,水碧於天;五泄溪泉飛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蘭亭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被稱為書法勝地。

沈園則因陸游、唐琬的愛情悲劇使後來者嗟嘆不已;此外還有唐代纖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紹興風土人情。

以烏蓬船、烏氈帽、烏乾菜為代表,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呈現獨特的地方風采,令人仰慕神往。

『玖』 紹興有多少年歷史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7-20

『拾』 紹興 算是古都嗎

紹興確實是古都,理由如下:
1、古在歷史悠久。紹興建城2500年在即,是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紹興古都建於夏商周的周,周有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春秋和戰國。越國建於春秋,是春秋的一霸,曾有吳越爭霸史。旅遊界曾有這么一說,看中國的十年史,到深圳;看中國的百年史,到上海;看中國的千年史,到北京;看中國的五千年歷史,到西安。而紹興的古,其實比北京還要古,只是比不上西安的古。西安真正建都西周有3055年歷史。而紹興居然也有2500年。
2、古在原汁原味。紹興可謂古老,據考證,全國僅存的十餘座古都中,其城址從未變遷者,只有蘇州與紹興。 紹興有2500年歷史,而且是現實的城市與歷史的城市同一,從未變遷過。而西安和北京已不是同一個古都了。西安的古都在長安,北京的古都原是燕京,已不在原址了。紹興建都雖然比不上大唐大明的大,諸如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但越國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定地位。紹興建都雖然不多,諸如西安的十三朝古都,南京的六朝古都,但紹興的古越國可算一朝,南宋時也建過短暫的一朝。

閱讀全文

與紹興的歷史有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