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隴蜀歷史上指哪裡

隴蜀歷史上指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11 13:30:05

Ⅰ 隋唐英雄傳里長安是哪裡

長安就是指現在的陝西省省會城市西安。

  1. 長安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 。周文王時就定都於此,築設豐京,武王即位後再建鎬京,合稱豐鎬,西安簡稱「鎬」即源於此。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前200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名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

  2. 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長安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起點,是迄今為止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的中國城市,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擁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計陪都)的建都史,歷史上曾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建都於此,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一千多年,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是國際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

  3. 長安文化影響極其深遠,由於建都長安的周、秦、漢、隋、唐是中國古代最為強盛和文明的黃金時代,因此在唐以後,雖然長安不再為國都,但「長安」一詞卻成為國都別稱。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長安街,就是以古長安命名。

Ⅱ 歷史上的四川蜀隴縣現在叫什麼縣屬於哪裡

應該是隴蜀縣吧

Ⅲ 得隴望蜀是指哪個地方

隴:指甘肅一帶;蜀:指今四川一帶;意思是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

附:有關成語「得隴望蜀」的三國歷史典故,以供樓主了解有關該成語的詳情作參考。

建安二十年七月,曹操陷陽平,入南鄭,軍勢大振。下一步是乘勢入蜀,抑或見好即收呢?曹操選擇了留軍據守而大軍引還,後世多有人為之惋惜,裴松之曰:「魏武後克平張魯,蜀中一日數十驚,劉備雖斬之而不能正,由不用劉曄之計,以失席捲之會。」

一、聖人不違時亦不失時。

對此,兩位丞相主簿司馬懿和劉曄都認為機不可失,應乘勝入蜀。司馬懿曰:「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因此之勢,易為功力。」劉曄也認為:「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且言「今不取,必為後憂。」此二人,司馬懿的謀略自不必多言,劉曄也頗有軍事才能而常為操稱許,曹丕稱帝後屢獻計謀以應吳蜀,他們之言應是度勢而發,不無道理,曹操因何不予採納呢?

二、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曹操出於「割蜀之股臂」的考慮,率兵西征張魯,將入武都,氐胡塞道,大軍歷盡艱難,且戰且前,終攻屠之,秋七月,軍至陽平關,張衛「據關堅守,橫山築城十餘里」,曹操攻山上諸屯不下,「既不時拔,士卒傷夷者多。」「便欲拔軍截山而還」,後因突發事件而僥幸獲勝。曹軍連續征戰三個月,孫子曰:「兵貴勝,不貴久」,赤壁之戰,劉琮望風而降,尚稱之遠來疲弊,「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此時入蜀,正應了「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

按劉備平定益州後,總兵力起碼有10萬左右,荊州關羽萬餘人,劉備帶走5萬,蜀中尚有3-4萬,雖遠不如曹操大軍,但並不亞於張魯所部。蜀中之將帥也非張魯等可比類,張衛守陽平尚讓曹操攻之三數天就想退兵,劍閣之雄甚於陽平,馬超有讓曹操「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之感慨,而今智有諸葛法正,武多了張飛黃忠;再者,曹軍對兵出散關山行路之難和地勢之險有深深的體會,曹操的樂府就刻畫得很形象,驚懼之心猶在,蜀道之難更過散關,以疲憊之師越險攻蜀,怎得「席捲」。如果曹軍深入,蜀軍據險守要,將陷入進退兩難之地。

劉曄曰:「糧運不繼,雖出,軍不得全」,隴右初平,羌人未附,漢中初定,根基不穩,遽然推進,千里饋糧,後需難繼。鍾會准備期年,又得陽安關之補給,尚於劍閣關前糧欲盡而思退兵,曹操此時條件更是不濟,到那時,西蜀地形態勢又與荊州大不一樣,進不容易,出也很難,恐怕很可能是損失慘重,甚或全軍覆沒。

三、內憂外患力不能持久。

曹操在建安十六年七月西征,平定關中卻不趁勢上隴追擊馬超,而於次年正月還鄴;同樣,建安十七年十月南征孫權,次年四月還鄴,兩次都是前後近七個月,再加上赤壁一敗遽引軍北還,看似偶然,實有內在的必然因素,也就是其後方不穩,他不能長時間離開政治中心。此時曹操剛殺伏後,立己女為獻帝皇後,人心惴惴,朝野親漢勢力也不可小覷,一旦長期膠著於川中,泥足深陷,後方有變,悔之莫及。

三國分分合合,尋求的是一種動態的勢力均衡,曹操威脅的增大,又促使孫劉形成赤壁之戰時聯盟的戰略格局。本來劉備遠爭江陵,與孫權因荊州而劍拔弩張,但聽聞「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亦深恐益州有失,遂與孫權分荊州媾和而得以脫身。此時劉備尚在荊州,雖有兵力略顯空虛之弊,但若諸葛亮擋住曹操鋒芒,劉備手中多達6萬以上的兵力就是個很大的變數,如其兵分兩路,一路援蜀,而大部隊北上,來個圍魏救趙,曹操主力滯留川中,歷史早已證明,光憑襄樊之曹仁都擋不住關羽的,那是再想遷都以避也來不及了。

更重要的是,曹操和孫權在東線曾大打過幾次,互有勝負,其之所以沒有長期和孫權對峙,有一個原因是西有馬超虎視眈眈,而今主力西移,後顧之憂變成東部更強大的孫權,曹操也早就預料到孫權必定趁虛北上,以合肥七千守軍對十萬之眾,即使是孫子吳起恐亦不敢輕言勝。

即使到了八月,張遼取得逍遙津血戰的勝利,但東吳雖是慘敗,可也僅僅損失陳武和數千兵力,實力根本就沒受什麼影響,威脅仍在,依舊可以卷土重來。且張遼的取勝更大原因是抓住孫權的失誤所得來的,這種情況可一不可再,也沒有那個名將會把渺茫的對方犯錯當作必然,曹操怎能安心讓主力在西線曠日持久。

四、時不我待後世千秋重。

自赤壁大戰後,有識之士早就看清三分天下不可挽回,諸葛亮的隆中對描繪的正是如此,而曹操之智並不亞於孔明,也能正確估計鼎足之勢已成。況其已薄暮年,更不會去玩冒險的火中取粟,從其樂府《秋胡行》和《觀蒼海》相對比,就可以看出其對統一天下已無信心,「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道出了他心中之感慨。

也正因如此,曹操開始考慮政治利益,二十一年二月大軍還鄴,曹操於三月親耕籍田,行天子之儀;五月晉爵魏王;先後賜死中尉崔琰,把尚書僕射毛玠抓入獄中;建安二十四年四月「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成為實際的天子。這些都是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權力,是曹操晚年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如果曹操年輕十來歲,或許有可能不會放過攻蜀機會,然而此時卻是將帥另有牽掛、首鼠兩端且又信心不足。

當七日後曹操有些動心時,劉曄說:「今已小定,未可擊也」。胡注評曰:「七日之間,何以遽謂之小定?曄蓋窺覘備之守蜀有不可犯者,故為此言以對操焉耳。」此說有幾分道理,但更可能是劉曄把握了曹操的心理而言。

當然,兵無常形、水無常態,戰爭中沒有必然可言。張遼以區區八百人尚可撼動數萬大軍而來去自如,甘寧更是百騎劫曹營,如果曹操真的進軍西川,仗打起來是誰也無法預料的。但是,從戰略上考慮,曹操能顧全大局,知於進止,實不失為明智之舉,後來的形勢發展,也從事實上證明其謹慎絕非多餘。

Ⅳ 棧閣北來連隴蜀,漢川東去控荊吳---看看你能猜出是什麼地方(地市級城市)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是發生在漢中。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漢中這塊「棧閣北來連隴蜀,漢川東去控荊吳」的戰略要地,曾演繹了許多驚天動地的英雄故事。一部名著《三國演義》,約有半部在講述與漢中有關的事件。公元一世紀末至公元二世紀前半葉,作為戰略要地的漢中,再一次成為中國歷史的亮點。

Ⅳ 隴指什麼,蜀指什麼.

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

得隴望蜀

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出處 《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Ⅵ 隴和蜀分別是哪兩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

1,隴,是中國甘肅省的簡稱。
蜀,是中國四川省的簡稱。
2,甘肅省,簡稱甘或隴,中國省級行政單位之一,位於黃河上游,省會為蘭州市。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3,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國」之美譽,是中國西部門戶,大熊貓故鄉。四川今與重慶、貴州、雲南、西藏、青海、甘肅、陝西諸省市交界。在商周時期,四川地區建立由古蜀族為中心建立的蜀國;所以,四川地區古稱「蜀」。四川東部為川東平行嶺谷和川中丘陵,中部為成都平原,西部為川西高原。北宋真宗咸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合稱「四川路」,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Ⅶ 得隴望蜀是怎樣的典故

漢光武帝劉秀鎮壓了赤眉起義軍以後,天下並沒有統一,政權並不鞏固,因為南北各地還存在著許多割據勢力。這些割據勢力當中,兵力最多、佔地最廣的有東方齊魯一帶的劉永和張步,西北涼州、隴西一帶的隗囂〔kuíxiāo〕和西南巴蜀一帶的公孫述等。他們這些人也稱王稱帝,想跟劉秀爭奪天下。劉秀從建武二年(公元26年)起,依靠手下的得力大將,南征北伐,一個一個地消滅了這些割據勢力,重新開創了統一的局面。

在光武帝劉秀進行統一的戰爭中,耿弇〔yǎn〕打張步,「有志者事竟成」;岑彭打隗囂和公孫述,「得隴望蜀」,是歷史上兩個很有名的故事。

張步是琅琊人,當赤眉、綠林等農民軍起義的時候,他也聚眾數千,攻下了齊地的幾座縣城,自稱為五威將軍,成為當地的割據勢力。漢朝的宗室梁王劉永當時也乘機起兵,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他跟張步聯合,並且拜張步為輔漢大將軍、忠節侯。張步駐扎在劇縣(今山東省壽光縣),對劉秀政權形成了很大的威脅。建武三年(公元27年),劉秀派光祿大夫伏隆去招降張步,拜張步為東萊太守。劉永聽說伏隆到了劇縣,趕快派人給張步送去許多禮物,封張步為齊王。劉秀、劉永兩邊都拉攏張步,因為劉永送的禮物多,名號又是「王」,張步決定投靠劉永,就殺了劉秀派去的使者伏隆。劉秀聽說伏隆被殺,很是生氣,決定派大將耿弇去打張步。

耿弇接受了出征的命令,帶領幾萬人馬,對張步的軍隊發動猛烈進攻。不到半天工夫,就打下了張步的前哨據點祝阿(令山東省歷城縣西南),奠定了勝利的基礎。張步雖然吃了敗仗,但是並沒有大傷元氣,他仍然自恃兵多將廣,十分驕傲地對部下說:「我過去打敗過擁有十多萬兵馬的尤來、大槍等農民軍,現在耿弇的兵力比他們少得多,又經過長期戰斗,疲勞不堪,有什麼可怕的!」他帶領二十萬人馬,開到臨淄東門,准備反攻。

耿弇看到張步親自出馬,就渡過淄水,假裝撤退,引誘張步來進攻,以便尋找機會,消滅他的主力。張步以為耿弇不敢迎戰,更加驕橫起來,冒冒失失地指揮軍隊發動進攻。哪裡知道耿弇乘著張步顧前不顧後的時機,突然領著精兵從兩翼包抄,把張步的主力圍困起來。在激烈的戰斗中。耿弇的大腿被飛箭射中。他恐怕影響士氣,趁別人沒有看見,抽出佩刀把箭砍斷,帶傷繼續戰斗,直到天黑才收兵。

第二天一早,耿弇不顧傷口劇痛,又要指揮兵馬去進攻。他的部下勸他說:「目前張步的兵力還很強,不如暫時休戰,等皇上帶兵來增援的時候,再派兵出擊也不晚。」耿弇不同意休戰,他說:「皇上到來的時候,做臣子的應當殺牛備酒,隆重按駕,怎麼能把沒有殲滅的敵人留給皇上呢?」說完就指揮大軍出戰,從清早打到黃昏,終於把張步的軍隊打得大敗。耿弇預料,張步失敗之後一定會倉促退兵,就預先設了埋伏,遇到張步的敗兵逃跑,又狠狠地打了他們一陣,追趕了八九十里路。

過了幾天,光武帝劉秀來到臨淄,慰勞作戰有功的部隊。他在許多將士面前誇獎耿弇說:「從前韓信攻破歷下,奠定了漢朝的基業;如今耿將軍攻破祝阿,天下大事也由此而定了,這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這話不僅鼓舞了耿弇,也鼓舞了參加戰斗的全體將士,他們乘勝追擊,終於完全平定了張步割據的齊地,凱旋而歸。從此以後,劉秀誇獎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這句話,成了很有名的成語。

第二年,漢光武帝劉秀決定派兵進攻涼州、隴西一帶的隗囂和巴蜀一帶的公孫述。

隗囂是天水成紀人(今甘肅省秦安縣),年輕的時候在王莽的朝廷里做官。農民起義軍推翻王莽以後,隗囂的叔叔伯伯乘機起兵,擁戴隗囂為上將軍,打下了隴西、武威、酒泉、敦煌等地,在天水建立了根據地。更始皇帝劉玄進入長安,派人把隗囂請到長安做官。赤眉軍打進關中以後,隗囂帶著幾十名騎兵,逃回天水。從此就自稱西州上將軍,形成了一支獨立的軍事力量。建武六年(公元30年)隗囂看到劉秀的地位日益鞏固,怕自己斗不過劉秀,就向占據巴蜀的公孫述投降,兩家聯合起來跟劉秀爭斗。

古代畫扇公孫述是扶風茂陵人,從小就很能幹,年輕時候做過小吏。王莽篡漢、劉玄稱帝的時候,公孫述到四川去發展自己的勢力,很快就組織起來幾萬人的隊伍。劉秀稱帝的那一年四月,公孫述也在四川稱帝。劉秀忙著鎮壓赤眉軍和其他割據勢力的時候,公孫述進一步招兵買馬,勢力越來越強大。他在漢中屯積糧草,並且暗地裡和隴西的隗囂聯合,准備共同對付劉秀。

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劉秀乘著前兩年作戰勝利的餘威,親自率領征南大將軍岑彭、大司馬吳漢等西征隴蜀。岑彭帶兵打破了隗囂的根據地天水,與吳漢會合後,把隗囂包圍在酉城(今陝西省安康縣西北)。公孫述派大將李育來救隗囂。李育進兵到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西南,邽guī〕被漢軍包圍。劉秀看到勝利在望,又聽說洛陽附近的穎川發生兵變,京城騷動,就連夜東歸。他臨走的時候給征南大將軍岑彭寫了一封信,信上說:「西城、上邽兩城如能打下,就可乘勝帶兵南攻巴蜀。一個人善於沒有知足的時候,既平隴,又望蜀。我為打仗耗盡心血,連頭發和胡須也都變白了。」

田園風景畫鑒賞岑彭看了劉秀的信,領會劉秀的意思是要他趕快平定隴蜀。他設了個計謀,用沙袋堵塞河流,引河水去灌西城,迫使隗囂不得不放棄西城逃走。可是公孫述的大批緩軍已經趕到,隗囂絕處逢生,乘勢反攻。漢軍因為糧食接濟不上,只好退兵東歸。

第二年,公孫述派大將任滿、田戎、程汛等,率領水軍數萬人,乘著竹木排,從長江順流而下,在荊門山與虎牙山之間的江面架起浮橋、斗樓,抗拒漢兵。這時候,岑彭已經轉戰到荊州,他對任滿等幾次發動進攻都沒有取得勝利,只好作長期打算。岑彭下令製造了水戰用的船艦數千艘,於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與吳漢等率領水陸戰士六萬餘人,大舉征蜀。岑彭先派人燒毀了蜀軍的浮橋、斗樓,然後帶兵逆流而上,打敗蜀軍。蜀軍大將任滿被殺,程汛被俘,田戎一直退到江州(今四川省巴縣)。岑彭乘勝進軍,一直打到成都東南幾十里的廣都。公孫述節節敗退,只好採用暗殺手段,派刺客假裝投降,在夜間刺殺了岑彭。

岑彭雖然死了,但是他那得隴望蜀的聲勢和首破荊門的戰功,已經為漢軍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隗囂、公孫述這兩支割據勢力,因為受到岑彭的嚴重打擊,一蹶不振,最後終於被漢光武帝劉秀所征服。

王莽篡漢以後,各地地主武裝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形成割據勢力,造成了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經過劉秀和他手下的得力大將「得隴望蜀」地連年征戰,又重新出現了統一的局面,使得社會經濟又能在戰爭的廢墟上重新得到恢復和發展。因此,後人把劉秀重振漢室,叫「光武中興」。從這一點來說,劉秀和他手下的大將們在歷史上是有貢獻的。

閱讀全文

與隴蜀歷史上指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