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歷史的文言文名句
關於歷史的文言文名句
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誇,則其德厚矣!
3、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5、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義利辯以小心,須嚴一介。是非起於多口,務謹三緘。
10、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Ⅱ 古代歷史的說法
在清代以前,稱「歷史」為做「史」、做「書」、做「志」、做「記」等等,而從不將「歷史」兩字連用。方誌就是記載全國各地或某一地方事物的專門書藉,如三國志。
方誌是按方域來記載事物的,其中又有那些地方大量的山川形勢、風土物產、名勝古跡的記述,所以較長時期內人們往往把方誌看作地理專著。在圖書分類學上,宋以前均列入地理類.1781年紀昀主編的四庫全書總目也將方誌列入史部地理類。但這樣的分類並不完全切合方誌的實際情況。有些方誌是專記地理的,而更多的則不僅記述地理,而且還記述了大量的社會歷史情況。
記載歷代朝代的書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共計3217卷(《漢書》、《後漢書》、《魏書》和兩《唐書》有復卷,實際為3300卷),約4700萬字(以中華書局點校本統計)。記述的范圍,自傳說中的黃帝開始,到明末崇禎皇帝止,涵蓋我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內容。
Ⅲ 求形容歷史重要性的詩句或者一句古文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阿房宮賦》
Ⅳ 關於歷史和文言文
1自強不息
2福所依 禍所依
3老 幼
4終不悔 消得
5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6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動筆寫作(《史記》)。全書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共五個部分,約五十二萬六千多宇,共一百三十篇。記載了(3000 )年的歷史
7作者:北宋畫家張擇端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圖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
8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全長1700餘公里.2500多年的歷史
1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1.宗法文化 2.農業文化 3.血緣文化.
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例如:在封建社會的大家庭裡面,血緣關系十分重要,特別強調輩分和地位的等級差距,因此十分重視家族家規,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國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里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宗法文化對封建統治和人們思想產生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直至今日還是一個農業大國,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形態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制度.
以四書五經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幾千年來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因此我認為中國文化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儒家文化:強調天人合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使人的內在修養和外在的經世治國達到完美的統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平和中正,思無邪!
其次,農耕文化、家族文化、還有一些地域文化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在歷史的漫長演變中逐漸的形成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採的內涵。
2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歷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歷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歷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歷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現在的農歷既不是陰歷也不是陽歷,而是陰歷與陽歷結合的一種陰陽歷。農歷存在閏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臘月除夕算作一年,則農歷每一年的天數相差比很大(閏年13個月)。為了規范年的天數,農歷紀年(天乾地支)每年的第一天並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農歷的一年是從當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農歷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從公歷2008年2月7日(農歷正月初一),而是公歷2008年2月4日。
當然有存在價值,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由於2000年來,我國的主要政治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
3標志是飛天,特點是將各個人物、動物、植物的形象變化的各種手法塑造
4我同意。
因為,最早的長城是秦滅六國後,將六國的防禦城牆連接起來,用來防禦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的防禦工事。現在的長城是明代重修的產物,它的象徵意義更大一些。
而都江堰則是戰國時期,李冰父子和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用自己超凡的智慧建造的用來灌溉,防洪,排沙的一個極其成功的水利工程,它讓周邊的人民受益達2000多年。用現在系統學的觀點看仍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是系統學一個非常經典的範例。
Ⅳ 歌頌祖國歷史悠久的文言文有哪些
1、旭日東升放光華, 神洲處處披錦霞。 長城內外江山美, 大河上下起浪花。 塞北飛雪連天舞, 江南垂柳春色佳, 祖國何山多錦綉, 看我一曲頌中華。
2、 國土 中華疆域廣無垠, 黃土地上育斯民。 昆侖絕頂到海濱, 一山一水皆可親。 五嶺五嶽東西擺, 黃河長江上下行。 寶島台灣連大陸, 一寸河山一寸金。
3、 歷史 華夏歷史似長河, 五千年來豪傑多。秦皇漢武拓疆域, 唐宗宋祖定家國。 精忠報國男兒膽, 留取丹心正氣歌, 江山萬里皆鐵打, 那怕千年風雨磨。
Ⅵ 歷史 古文
1、出自《天工開物》,作者是宋應星,他是明朝的
2、被歐洲學者稱為「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3、宇宙天地容納萬物,而事之紛繁復雜便由此衍生.物.事遵循相同的規律,互相影響派生出世界萬相而無所遺缺.這難道是人力可比的嗎?
Ⅶ 歷史悠久用文言文怎麼說
你好,據我所知,歷史悠久,用文言文表述是源遠流長。
Ⅷ 歷史悠久用文言文怎麼說
歷時綿長。
Ⅸ 歷史已經上千萬年用文言文怎麼說
其史已有上千萬年矣
Ⅹ 了解事物必先了解其歷史,用古文怎麼表達
了解事物必先了解其歷史
古文:
知必知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