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岳飛到底是怎麼死的
在大理寺被害。
岳飛在20歲投軍抗金。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其事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治罪,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猛擊胸肋)而死,還有兩種說法為「賜毒酒」而死和被弔死。正史中對岳飛之死沒有詳細記載。
在歷史上,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業績不可磨滅。岳飛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為漢民族的文明綿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歷史上的岳飛是怎麼死的視頻擴展閱讀:
岳飛的業績不可磨滅。他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
明代表現岳飛故事的小說、戲劇如《精忠記》、《武穆精忠傳》、《精忠旗傳奇》等都有岳飛背上刺字的描寫,刺字版本不一,流傳最廣的則是「精忠報國」。
岳飛為歷史上有名的孝子。飛把母親姚氏接到軍營中後,侍奉唯恐不周,每晚處理好軍務,便到母親處問安。當母親生病時,岳飛親嘗湯葯,跪送榻前,連走路都微聲屏氣而行,生恐吵擾了母親的休息。凡遇率軍出征,必先囑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親。
岳母於紹興六年三月病故。岳飛與長子岳雲赤足親扶靈柩近千里,自鄂州歸葬於江州廬山。
② 歷史上的岳飛是怎麼死的
據說是被人陷害死在風波亭
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岳飛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作為和他一樣正值、公平的人,我不得不隨著成長,研究史料,閱讀各方分析,公平的對他的死給與一個自己的評價。自古以來岳飛的含冤被殺一直令大家扼腕惋惜,有人提出岳飛是奸相秦檜所害,也有人提出岳飛是宋高宗所害。
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是講究因果的,岳飛的被殺害也不會完全沒有原因,所以我們應該從歷史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君王的角度(宋高宗趙構的角度)、權臣的角度(奸相秦檜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首先看看歷史、文化和君王的角度:
1、自古傭兵忠臣就多受君王猜疑,即使換做是我們,大部分人也都會選擇「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做法。有什麼比地位更重要呢?
2、議和已經開始,岳飛不再是不可替代的,相反一個矛盾化解,新的矛盾就出來了。以前用岳飛、韓世忠、張俊這些大將去抵抗入侵,當矛盾化解,這些擁兵大臣就是新的威脅、新的矛盾了。歷朝歷代篡權奪位、禍亂國家之人無非都是皇親國戚和領兵大臣,外戚王莽、西涼董卓、安史之亂的安祿山。遠的不說,他們大宋趙家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以武將的身份篡位奪取天下的,這也是宋朝歷代皇帝對於掌握兵權的大將都會有防範的心理的原因。我們歷史教材里就有宋太祖趙匡胤著名的「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幾位當年和他一起生死打天下的節度使們的兵權。
3、岳飛是南宋主要的主戰派大臣之一,如果岳飛戰勝金國,囚禁在北方的二聖(宋徽宗和宋欽宗)就會還朝,當朝皇帝宋高宗趙構就可能要放棄皇帝寶座。而趙構一直有這個心結,曾有史料記載,後來金國再戰宋國,曾想逼宋國犯錯,找借口。他找金國使臣在宋朝大殿上當面辱罵趙構,趙構最後被氣得拂袖而去,使臣見他起身離座,卻還沒找到借口,於是想激火,他大聲對著趙構喊出二聖去世的消息。後來有人發現趙構在屏風後面滿面淚水。我們可以想像,這淚水不僅僅是因為聽到父親和哥哥去世的噩耗,也是因為他的皇帝位子終於穩當了。
4、岳飛當時在朝內外的聲望極高,甚至可以說是達到了他個人的頂峰。我們都知道有「功高震主」這么個成語。尤其是北方的的老百姓,對岳飛是極其崇敬,當岳飛取得朱仙鎮大捷時,百姓爭相勞軍,帶著自己家的糧食喝酒肉,甚至很多人頭上頂著香爐,焚香拜見。想想換作我們是宋高宗,知道這些情況後心裡的震撼吧。
5、岳家軍是南宋最精銳的一支部隊,從「岳家軍」這個名號,我們就知道,這是岳飛自己的嫡系部隊。漢朝名將周亞夫的軍隊曾經不聽漢朝皇帝命令,只聽周亞夫的命令。可想而知,岳飛的軍隊自然也只知道有岳元帥,不知道有宋高宗,至少是不聽從趙構的親自指揮。假設岳飛真的要想造反,這支部隊絕對會義無反顧。岳飛的長子岳雲和女婿張憲都是在部隊中重要將領,從指揮系統和領導層面講,這也是宋朝皇帝所擔心的。從兵到將都是自己的人,誰能保證不謀反?有句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讓位時,假若當時身便死,世間真偽誰人知?」,我們知道周公是名臣,但是當時是受到流言誹謗和君主猜忌的。王莽正相反,這篡漢之賊當時治國有方,大家稱頌,要求皇帝賞官,他推辭,於是大家看他如此謙卑,就要求的就更激烈了,他就更加不肯接受,人心收買好了,就搖身一變成了皇帝,西漢王朝自此滅亡。即使我們說岳飛的所作所為,他的忠心,不會做這樣的事情,那麼如果他下面的人給他也來個趙匡胤陳橋驛的「黃袍加身」呢?
6、岳飛與當時宋朝著名將領們關系極其密切,同時他的部隊是當時最多的,也是最精銳的。他原來就是張俊的麾下將領,雖然他升遷很快,但是張俊還是對岳飛不錯的。吳階是西南、西北的最高將領,本人個人認為其功勞僅次於岳飛,甚至在韓世忠之上,他一個人駐守的防線,是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四個人駐守的防線同樣重要的陣線,按道理應該能替代劉光世成為中興四將之一,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最佩服的人就是岳飛,據史料記載他曾經送美女給岳飛,以表傾心結納之意。平定楊幺起義之後,岳飛給張俊和韓世忠各送了一艘樓船,甚至倒貼軍費,為樓船配齊了兵刃器械。而且根據《百家講壇中》北京高級教師進修學校講師袁騰飛老師的介紹,宋高宗准備削減將領權力本來要先收拾張俊,張俊表忠心哭訴一陣,高宗心軟了,就讓張俊拉著岳飛整韓世忠,岳飛卻私自通風報信,博得了韓世忠的感激之情(韓世忠找高宗要房要地,表示在杭州做老師乖巧的富人,高宗大喜,韓世忠躲過一劫)。這樣岳飛等於是在全國的軍事系統中建立了自己龐大穩固的「關系網」,不得不令皇帝和朝廷權臣疑心。同時岳飛的部隊是大將中最多的,駐扎楚州的韓世忠有八萬人,駐扎建康的張俊也有八萬人,駐扎廬州的劉光世有五萬人,吳階則有七萬人。而岳飛的部隊多達十幾萬人,而且是南宋最精銳的一支部隊。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權臣的角度:
1、作為權臣,秦檜是以議和為主導的主和派,而且南宋主和派還不佔少數,不僅僅是文官,很多武將也是如此。這就形成了和岳飛的主戰派鮮明的對比,所以他們的第一是必然的。
2、岳飛打下北方迎回二聖,宋高宗趙構可能還位於二聖,這就會對身為宰相的秦檜的地位構成威脅,和宋高宗一樣,這也是秦檜的心結。
3、秦檜在宋高宗心中比岳飛更有地位、更沒有異心。很簡單,南宋若是滅亡,我想秦檜也同樣不願意看到,因為那同樣會失去宰相的地位與權力。宋高宗很清楚這點。
4、即使打下北方,二聖沒被救回,岳飛恢復故土的功勞也遠遠大於其他文臣武將,這也是親會不願意看到的,更何況如若勝利說明對立面的主和是錯誤的。
接下來,我們看看岳飛自身的因素:
1、首先是為人正直,他只娶一妻,沒有小妾。當年吳階送美女給他當妾,本事好意。岳飛不好推辭,只好告訴美女們做他妻妾的清苦,迫使美女主動回去。吳階欣賞岳飛,他自己也是忠心的大臣,自是不以此事計較。但是岳飛的這種為人處事方法,自然是大多數人不能接受的。
2、生性耿直,剛而犯上。總是說皇帝不想聽的,做皇帝不想做的。你要是皇帝會喜歡他嗎?說實話宋高宗是真的用得上岳飛,岳飛也真是有本事,要不然早就死了。
3、岳飛犯下最致命的錯誤除了迎回二聖,就是他參與到立皇儲的事件當中。宋高宗當年驚嚇過度、加上南宋形成之前的顛沛流離,自此失去生育能力,一直沒有即位人選。因為太宗一支傳位到高宗遇到金人南下,基本上滅絕了,後來高宗只好找到太祖一支散落民間的子孫,留下兩個最喜歡的做為儲君候選人收養宮中。岳飛一次上殿前,和身旁負責寫文書奏表的官員說,要建議皇帝立儲,那官員嚇得臉都變了,說這是皇帝的駕駛,我們不應該說吧?岳飛不以為然認為只要是忠心為皇帝好就行。結果大殿上高宗聽了大怒,命令他退下。想想中間有三個原因:不能生育被公開說出來丟面子,此其一。岳飛插手皇族家事,此其二。懷疑岳飛擁立幼主,心懷不軌,此其三。(還好後來即位的皇帝看著岳飛這么力挺自己,又是人人敬仰的冤死英雄,為岳飛鳴冤昭雪,並追封岳王)
岳飛是我這輩子最敬仰的人,但是關於他的死我不得不說是一個歷史必然。大家看清楚,我的觀點並不是說岳飛不是含冤而死,而是說按情理和現實而言,他的死不冤枉(歷史環境和現實環境的必然結果)。
③ 岳飛是怎麼死的
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猛擊胸肋)而死,還有兩種說法為「賜毒酒」而死和被弔死。正史中對岳飛之死沒有詳細記載。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3)歷史上的岳飛是怎麼死的視頻擴展閱讀:
高宗與宋太祖不同:太祖有大智慧,很少耍小聰明;在沖鋒陷陣中形成了威望、自信與才幹,對再能乾的文臣武將基本能夠收發如意、擺布自如;或者換句話說,他本人就是一個大軍閥,因此並不懼怕那些小軍閥。
高宗雖號稱「中興之主」,但還是憑著皇家正宗子孫的血脈登上的皇位,意志與毅力相當脆弱,遠遠說不上強悍;特別是由於缺少軍事才幹,沒有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廝殺的經驗與閱歷,沒有由此建立起來的威望與自信,於是,在內心深處,對軍人可能的尾大不掉、擁兵自重充滿恐懼。
八年前護衛親軍的叛亂,眼前的淮西兵變,都在提醒他,杯酒釋兵權的道理。以史為鑒的南宋君臣恐怕也知道,像他們這樣跑到江南去「中興」的政權此前也有一個——東晉,當年無論是篡位失敗的桓溫還是成功禪代的劉裕,都以北伐作為積累政治資本的手段。
如果岳飛真要收復失地,那可是再造宋室的不賞之功。
史書記載,岳飛蒙冤時,韓世忠闖進相府見秦檜:「岳飛到底有什麼罪,你要害他。」秦檜回答:「其事莫須有。」人們想像中,韓世忠拍著桌子問秦檜:「你這么做自毀長城,過得去嗎?」秦檜哆哆嗦嗦地說:「可能有吧。」
實際上,此時的秦檜聖眷正隆、大權在握、有恃無恐,懶得跟韓世忠廢話,他以反問、詰問口氣說「難道沒有嗎?」一句話就把韓世忠給打發了。
④ 岳飛怎麼死的具體方式
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宋代史料並無「風波亭」的記載)。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
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1、岳飛的軍事成就
岳家軍曾經有神武右副軍、神武副軍、神武後軍、行營後護軍等正式軍號,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軍號也退出了歷史舞台,而「岳家軍」卻一直被人們傳誦。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他雖然沒有軍事論著傳世,但從其散見於史書篇牘中的論述和軍事實踐,可看出岳飛嚴於治軍的主要內容。
2、岳飛的文學成就
傳世書跡有《書謝朓詩》《前後出師表》《弔古戰場文》等。
律詩《題翠岩寺》《寄浮圖慧海》,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題記《五嶽祠盟記》《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東松寺題記》《永州祁陽縣大營驛題記》。
⑤ 岳飛到底是怎麼死的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在西子湖濱岳飛的墳墓旁邊,長跪著秦檜的鐵像,提到岳飛之死,人們沒有不歸罪秦檜的。不過我們若窮原竟委,致岳飛於死者還是宋代猜防武臣的傳統政策,這政策是宋高宗所遵守的。縱無秦檜,岳飛仍將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樣,也是被宋代傳統的政策犧牲掉的。我們與其痛罵秦檜,無寧詛咒宋代的傳統政策,並譴責宋高宗的自壞長城。
宋代以猜防武臣為傳統的政策,筆者在狄青之死一文中已經說到。這種政策,終宋之亡沒有改變,北宋如此,南宋亦然,雖經靖康之禍,充分暴露出這種政策的缺點,但宋高宗並不覺悟,仍墨守成法,對一般武臣反猜防得更厲害了。在這種傳統政策之下,像岳飛這樣特出的人才,正是宋高宗所特要猜防的。因為岳飛的為人行事有許多優點,而這些優點都為宋高宗不願武臣具有者,於是他的優點便成為他的死因。這分析他的死因,亦即是表章他的優點。他的精神人格,在這篇小文中雖未能盡量稱述,也可略存梗概了。
岳飛的死因,第一是好學。他本是安陽韓家的佃客,(宋稗類鈔)幼年並未得多讀書。因他天性好學,其後貴為大將,仍然治學不倦,所以在學問方面竟能有頗深的造詣。他遺留下來的作品如滿江紅詞之類,至今還為人傳誦,他的書法也很美觀,他在宋代武臣中,可說是第一個好學的,也可說是第一個學問好的,狄青尚不及他。正因為他好學,正因為他學問好,便觸了宋廷的忌。在宋代,典型的武臣通常連字也不識,越是沒有知識,越得朝廷的信任。像宋太祖時的黨進,目不識丁,言語舉動,非常粗魯可笑,(事實類苑玉壺清話)太祖卻很優容他,重用他,原因就在他沒有知識。文武分途,是宋代消除內亂因素的辦法。文臣有知識而不能打仗,武臣能打仗而沒有知識,以文臣治民,武臣帶兵,又以文臣節制武臣,武臣協助文臣,不僅分工合作,用得其宜,而且可以互相牽制,無論文臣武臣都不敢造反,不能造反了。一旦有一個武臣居然有與文臣一樣的知識,這豈不使文武分途的辦法失去效用?此文武雙全的武臣,當然要被目為危險分子。岳飛就是這樣為宋高宗疑心他在聯絡士大夫作羽翼了。王船山先生在宋論里說岳飛接近士大夫為他死因是很有理由的。
岳飛第二是不貪財,宋代的將領,很少不貪財的,特別是南宋初年的大將,差不多個個都貪財,只有岳飛是例外。宋高宗,常縱容諸將都貪財,獎勵諸將貪財,用意在使諸將腐化而喪失上進的志趣,一個守財奴自不會有什麽野心的。從前梁武帝聽說他的兄弟臨川王宏家裡庫房很多,疑心藏的是武器,非常注意,及至打開庫房一看,則,見一庫一庫滿裝著錢,於是梁武帝大為高興,知道臨川王宏是個沒出息的東西,也就不追究這些錢的來源了。宋高宗對諸將的心理,和梁武帝對臨川王宏是差不多的。高宗時諸將以張俊為最貪污,他的田產每年可收租米六十萬斛。他家裡藏的銀子很多,每千兩鑄成一毬,號稱沒奈何。(堅瓠集)他會派人到海外做生意。(鶴林玉露)他曾役使他部下的花腿軍(腿上剌花的)替他修房子,在臨安蓋了一座酒樓,,名太平樓。眾軍作歌譏剌他說:「張家寨沒來由,使他花腿抬石頭,二聖猶自救不得,行在蓋起太平樓」。(雞肪編)他的貪財於此可見。所以軍中戲稱「張太尉鐵臉」,意謂他無廉恥,不要臉,臉皮好像鐵打的一樣。(雞肪編)優人在宮里做戲,也曾取笑他說:「只見張郡王在錢眼裡坐」。(堅瓠集)他如何會有許多錢?還不是剋扣軍糧和與民爭利來的。而這樣一個貪鄙的人,卻蒙宋高宗的垂青,南宋初年諸將以他為最享福。宋高宗何嘗不知張俊很壞,取其無遠志,所以重用他,厚待他。貪財成為風氣,就是名將韓世忠也未能免俗。他曾議買新淦官田,宋高宗聞之大喜,特賜御札,就把這田賜給他。當時高宗頗疑諸將有野心,及知韓世忠也是一個求田問舍的人,所以喜歡起來。(鶴林玉露)韓世忠也許是效昔人買田宅以自污的故智,但岳飛卻是絕對不肯自污的。岳飛的廉潔,從他的家產可以證明。他死後被抄家,家裡僅有現金一百餘千,其他布帛粟麥等項,合計不過值錢九千餘串。(宋稗類鈔南宋雜事詩注)帶兵多年,家產只有這一點,以視同時諸將,莫不寶玩充堂寢,田園占幾縣,真有天淵之別。而諸將皆享樂壽考,妻兒滿前,岳飛則身死囹圄,家人遠戍,實令人有不平之感。岳飛之得禍,正為他太廉潔了。諸將皆貪財,他偏不貪財,可見他志不在小,志不在小,便是高宗所疑忌的。不能污之以利,自不免要臨之以刑了。
第三是不好色。南宋初年諸將,少有不貪財的,更少有不好色的,宋高宗不僅以諸將貪財為可喜,他覺得諸將好色也是可喜的。貪財的人已不足畏,貪財而又好色,更不足畏了。當時諸將無不姬侍眾多,韓世忠到部將家中宴會時,更常令部將的妻女出來侑酒;以致幾為部將呼延通所殺。(三朝北盟會編)惟有岳飛與眾不同,他家裡並無姬待侍。有次吳玠特送美女給他,他說:「主上宵旰,豈大將安樂時?」拒卻不受。(宋史岳飛傳)這兩句話充分表現出他人格的偉大。他的不好色正和他的不,貪財一樣,可說是獨違流俗。宋高宗曾為他營建私第,他辭謝說:「敵未滅,何以家為!」(宋史岳飛傳)這和他拒卻吳玠的話,精神是一致的。美人金屋,絲毫不在他的念中,志趣之高遠,可以想見。一個不貪財而且不好色的人,越發使宋高宗感覺到難以駕馭了,這當然又構成岳飛的死因。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第四是不擾民。他治軍非常嚴厲,他的軍隊紀律好極了。錄如果路過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門宇打掃乾凈,盆盎洗滁停當才動身走。(齊東野語)有次他部下一上兵士取民間一縷麻來束馬革,他立刻把這兵士斬首示眾,毫不姑息。他軍中有「凍死不拆屋,餓死不虜掠。」的口號,真可謂秋毫無犯了。(宋史岳飛傳)所以在他死後,金使劉陶來聘,還向宋這邊的接伴人員稱贊他的軍隊的紀律。(宋稗類鈔)他無論到何地,決不願地方官為他辦差。他道經廬陵時,當地地方官特別在郊外歡宴,那知他已雜在一些偏裨將領中走了。周密稱他為中興第一,(齊東野語)可見別軍的紀律是決不及他的。他不擾民,自能得民心,這又不免引起宋高宗的猜忌。武臣而受人民愛戴,豈不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嗎?岳飛之死與他之得民心,很有關系。他若是一個縱兵殃民的人,也許還不會屈死呢。
第五是得軍心。他雖然治軍很嚴,但他所嚴者為軍紀,對一般將士的生活他仍是很關切的。他常親自為兵士之患病者調葯。他部下的將領到遠地駐防時,他常遣自己的夫人到將領家中慰問。他部下有戰死的,他不僅為之痛哭,並撫育死者的遺孤,有時便為自己的兒子娶死者的女兒。每逢頒給賞犒,他總是公平分配給他的部下,絲毫不以為私有。(宋史岳飛傳)因此,他和他的部下關親密得像一家人一樣。他這一軍有岳家軍之稱,打起仗來,真是萬眾一心,絕無兵不顧將,將不知兵,勝不相讓,敗不相救的毛病。他這一軍,隨便在那都屹然不可動搖,比山還要堅定。金人常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的確是中心悅服的贊美,並非誇大的稱述。但岳家軍這個名稱,卻不是宋高宗所願聽的。岳飛越得軍心,越令宋高宗害怕。軍以統將之姓為稱,豈不成為統將私人的軍隊?這個統將豈不隨時有被他的部下擁立的可能?宋高宗這樣想,岳飛還能不遭禍嗎?
由上所列岳飛的五個死因,我們已看得出他是一個如何好學,不貪財,不好色,不擾民,得軍心的偉大人物。正因如此,便與宋代猜忌武臣的傳統政策抵觸。在宋代猜忌武臣的傳統政策下,只容得住貪財好色糊塗蟲似的將領,可決不許任何將領有知識有志趣得民心得軍心。像岳飛這樣的人,無論是宋代那一個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處南宋草創之際,顧慮危疑,對岳飛更是不能相容的。一般人以為岳飛之死由於反對和議,其實岳飛縱贊成和議,又何嘗能夠免禍?秦檜之唆使人彈劾岳飛,並密令人把他在獄中害死,安知不是秉承宋高宗的意旨,即不然,亦必是迎合宋高宗的意旨。其姦邪可恨,而實不足責。我們所要責備的,還是自壞長城的宋高宗,並當進而歸咎於宋代猜忌武臣的傳統政策。
⑥ 岳飛怎麼死的
1、岳飛是被宋高宗殺害。經過三次北伐,岳飛率大軍連克蔡州、鄭州、洛陽等地,正要乘勝渡黃河消滅金朝之時。
2、宋高宗、秦檜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最後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