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們為什麼要研究歷史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
所以,當你問我為什麼要研究歷史的時候,其實我可以這樣回答你,我們研究歷史的原因就是為了我們人類自己的未來,不了解過去,怎麼能看到未來呢?對吧?好好學歷史吧!
⑵ 為什麼要學習研究歷史
因為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1、學習歷史能使我們更好了解中華民族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
馬克思說過,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中國是世界上惟一有幾千年不間斷歷史記錄的國家。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記錄了中華民族在創造歷史中積累的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
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只有了解了她的昨天,才能知道她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有著5000多年連續發展的文明史,觀察歷史的中國是觀察當代的中國的一個重要角度。
不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就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人民的抱負和夢想,很難全面把握中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認識當今中國,要從了解她的歷史開始。
2、學習歷史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
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業史和發展史,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包含著許多對國家、社會、民族及個人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的思考。
今天的中國是從昨天發展而來的,今天遇到的許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影子。只有認真學習總結中國歷史,才能充分運用中華民族5000多年積累的偉大智慧來化解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3、學習歷史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國人有骨氣、有底氣。作為世界上惟一歷史記載不曾間斷的文明古國,5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國人骨氣和底氣的精神源泉。
習近平同志強調:「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內生力量。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通過學習了解我們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傳承祖先的成就與光榮,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使我們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更好地服務於民族復興偉大事業。
習近平同志強調:「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重視學習借鑒歷史經驗,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學習、研究、借鑒歷史多次發表重要講話。
這些重要講話站在開辟未來的戰略高度,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深邃視野,深刻回答了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法學習、研究、借鑒歷史的問題,為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提供了科學指南。
⑶ 為什麼要研究歷史
以史為鑒,可以正衣冠。古人的經驗教訓,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首先,研究歷史可以滿足人類的好奇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不但是哲學問題,也是歷史問題。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研究歷史。人類的好奇心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動力,其中自然包括對自己過去的好奇心。
研究歷史,可以避免我們重新走以前的彎路。舉個例子:鴉片戰爭我們打敗了,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打贏?結論是我們不可能打贏,因為我們已經整體落後了。可是為什麼一場註定要打敗的戰爭,我們還要打?因為當時中國人的歷史局限性,他們在開戰前認識不到一定會打輸的結果。鴉片戰爭後,當時的中國人認真總結了歷史教訓了么?顯然沒有,於是才有後面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中法戰爭不敗而敗、甲午戰爭的慘敗、八國聯軍之戰的失敗等一系列的失敗。中國面對列強屢次失敗,而日本則未戰就屈服,然後通過明治維新奮發圖強,迅速崛起。面對現代化的機遇,日本之所以能付出很小的代價就獲得很大的成果,就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國的慘敗,認識到反抗的後果,所以採取了貌似屈辱,實際則更積極主動的政策。
我們犯過錯誤,為此我們耽誤了整整138年的時間(1840-1978),那麼我們如何避免這種錯誤的再次發生?我們不研究歷史行么?說句題外話,我認為中國近代的斷代,與其定成1840-1949,不如改成1840-1978更恰當。
目前,中華民族正處於復興階段,這次復興,我們是能再次創造一個漢、唐、康雍乾那樣的強盛時代,還是只能創造一個西晉、元初那樣的短暫興盛時代?我們應該效仿漢、唐、康雍乾的什麼?避免西晉、元初時代的什麼?不研究這些問題,行么?
為什麼馬克思預言的資本主義的衰落還沒有到來,反而在美國爆發了強大的生命力?為什麼蘇聯解體並放棄了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怎麼了?社會主義怎麼了?為什麼只有歐洲是延著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描述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樣的發展順序,而世界其他民族都沒有完整的延著這條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發展觀,是人類發展的規律還是僅僅是在歐洲的特例?中國的封建社會和歐洲的封建社會有很大的差異,中國的(以及阿拉伯、東南亞的)封建社會真的是封建社會么?
正如我們不能因為明清還有家奴,就說明清還是奴隸社會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宋代就有所謂「資本主義萌芽」就說中國就一定能自主產生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是我們從國外學來的,現在我們又正在學習外來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和行為規范,甚至我們的法律體系、道德體系也都在向資本主義靠攏,那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能在我們國家融合么?這兩顆外來的果,嫁接在我們這五千年的老樹上,最後能有什麼結果?
日韓和台灣的發展現實表明,資本主義能夠在有幾千年傳統的東亞國家取得成功,甚至比本來應該更有優勢發展資本主義的印度、南美、北非更成功,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借鑒什麼?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什麼因素導致我們東亞國家更容易發展資本主義?
以上都是我們為什麼要研究歷史的原因。
⑷ 為什麼中國就那麼喜歡研究古代的東西
為什麼就一定要跟國外一樣呢?中國人一貫講究博古通今,先了解過去,才知道怎樣開創未來。國外的一些國家,沒有什麼悠久的歷史,或者說國家歷史比較短暫,所以他們不必追詢過去,只創造新的。但是我們國家不是沒有把高科技放在第一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人多,人才也多,各方面的人才都有,不可能全部的人才都去搞現代化高科技,所以一部分人搞科技,一部分人搞歷史文化研究。
一定的歷史研究對現代的科技平台也有著重大的幫助,好比有些歷史舊都被埋是什麼原因,跟地理、天氣、環境有什麼影響,都有關連,這也可以讓現代高科技繞開這些地方,選擇正確的地理位置。科技是離不開歷史的。
⑸ 研究歷史的意義何在
1、研究歷史可以資治。
這是我國史學界的優良傳統,最典型的是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編著的《資治通鑒》。這部書上起周烈王五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記錄了1362年的歷史。
其內容不限於政治,在經濟、軍事、科學、文化和教育等方面都有參考價值。其實,從《春秋》到「二十四史」都具有資治功能。資治也不限於大部頭著作,一篇論文、幾句銘文都能起到資治作用。
2、研究歷史可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提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國人都會很自豪。因為在世界歷史上,有五千年連續不斷文化傳統的只有中國一家。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必須研究五千年不間斷的中國歷史。中國文獻古籍浩如煙海,所記內容既有物質文明,也有精神文明,都是中華各族人民集體創造的結晶,許多優秀文化傳統在當代仍有重要意義。
例如,儒家以民為本的倫理文化和仁政文化,不僅對中國文明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貢獻。此外,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文化,「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文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文化等,都反映了中國人的性格和素質。
歷史研究可以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對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是其他學科所無法代替的。
3、研究歷史可以探尋歷史發展規律。
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創立之前,歷史學家研究歷史多半是就事論事,不重視或不太重視歷史演變的前因後果,更不知探討歷史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中國歷史學家才重視研究歷史發展規律。
只有研究歷史發展規律,歷史研究才能真正給人們帶來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這也是歷史研究必須承擔的使命。
中國歷史學家除了探尋中國古代歷史發展規律,還要探尋中國人民在經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後,為什麼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這事實上就是在探討歷史規律問題。對這一歷史規律的探討會增強中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自信心。
歷史作為反映過去事實的工具,其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從而為人類整個階段的發展進程奠定基礎。因此,合情合理的歷史應具有以下特點:
1、有一定的史籍史料為依據。人們了解古代的歷史主要通過對歷史文獻的研究和分析,內容翔實的古書大大提高了歷史的透析性,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2、有古物或遺址可以做比較。從古墓中發掘的古物同樣具有參考價值,可以使人們了解古物所屬年代的風土人情。而對於遺址(如三星堆遺址)而言,科學家通過化學元素分析法(如C14檢測法),或對地質層進行研究,就可以對歷史有一段明晰的了解。
3、符合人們的普遍意願。即使是神話傳說,也絕不是胡編亂造,而是經過長期的生產過程中,被廣大勞動人們一直接受的故事。而對於童話而言,是人全憑自己的思想編造的故事,並非歷史。
⑹ 中國人為什麼要研究那些中國歷史
①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唐太宗
②忘記過去等於背叛。——列寧
③歷史潮流,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孫中山
也許你不理解為什麼要糾纏於歷史,但存在的即合理,且一定有這樣做的必要。
還歷史一個真相,有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淵源,也還被歷史風塵所湮沒的那些血淚一個清白。
你說我們要向前看,我很贊同。但是,沒有過去的人是沒有未來的,民族也是如此。若我們再向前走的同時以史為鑒,少犯些類似的錯,少吃些無謂的苦,走得更有底氣,更有信心,不是更有利於未來的發展嗎?
以上是個人的觀點。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