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瓊海是哪個省哪個市
瓊海是海南省縣級市。
瓊海是閩南民系城市之一、通行閩南語海南話。地處東經110°7′5」~40′50",北緯18°58′50"~19°28′35"。
瓊海市位於海南省東部沿海,陸地面積17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530.8平方公里。現轄12個鎮,5個居,204個村(居)委會,一個專屬經濟區(華僑農場),常住人口51.57萬,旅居世界28個國家。
歷史沿革
1950年4月,瓊東、樂會2縣解放,屬海南軍政委員會。1951年4月,屬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
1958年12月,瓊東、樂會、萬寧(北部地區)3縣合並為瓊海縣。1959年11月,萬寧縣析出復置。1968年4月,屬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1月,改屬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5月,改屬海南行政區。1988年4月,直屬海南省。1991年為瓊海縣,隸屬於海南省。
1992年11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縣級市),為海南省管轄縣級市。至今不變。
『貳』 瓊海位於海南的什麼位置
瓊海位於海南省東部。
瓊海,海南省縣級市,地處東經110°7 ′5」~40′50" ,北緯18°58′50"~19°28′35"。位於海南省東部,萬泉河中下游,北距海口市78公里,南距萬寧市60公里,三亞市163公里,西連定安、屯昌縣,東瀕文昌清瀾港。
瓊海市總面積1710平方公里,截止2018年轄嘉積、中原、博鰲、潭門、長坡、萬泉、塔洋、大路、陽江、龍江、會山、石壁十二鎮。嘉積城區為市府所在地。
(2)瓊海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瓊海有悠久的歷史。漢朝,屬珠崖郡之玳瑁縣,初元三年前屬朱盧縣,建武十九年改屬珠崖縣。三國時屬珠崖郡的朱盧縣。晉朝屬合浦的玳瑁縣。
民國 3 年( 1914 年) 5 月會同縣改為瓊東縣。 1950 年 4 月 27 日 瓊東、樂會縣解放,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管轄。 1958 年 12 月經國務院批准,瓊東、樂會、萬寧三縣合並為瓊海縣,建治嘉積鎮。
1959 年 11 月,萬寧縣復析出,但瓊海縣一直沿用至今。 1988 年 4 月後屬海南省管轄。 1992 年 11 月 6 日 ,經省政府同意並報國務院批准,撤銷瓊海縣,設立瓊海市。
『叄』 海南有什麼歷史呢
遠古到唐代
據明代《正德瓊台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繳: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治今瓊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屬交州刺史管轄。這是海南島歸入中國版圖最早的兩個行政地名,標志著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直接統治的開始。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西晉時,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
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
唐代改郡為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儋耳郡為儋州。治所仍在義倫縣。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共22個縣,統屬嶺南道管轄。海南簡稱「瓊」系來源於唐代的瓊州 ,屬嶺南道。後屬南漢。
宋元時期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平南漢。宋代,設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五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自始總領海南地區。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為瓊州路軍民安撫司。元文宗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為乾寧軍民安撫司。不久,升定安縣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隸廣西行中書省。
明清時期
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初承襲明制,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隸屬於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府城),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澄邁(治今老城鎮)、定安(治今定城鎮)、文昌(治今文城鎮)、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城鎮)、儋州(治今中和鎮)。
民國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設瓊崖道於瓊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島。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隸屬行政院,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設在海口。
新中國成立時期
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13日,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
海南別稱瓊崖、瓊州,西元前110年,中央政府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屬交州刺史管轄,標志著海南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1988年4月13日,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獨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正式成立。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2018年4月13日,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2018年6月3日,經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調研、統籌規劃,決定設立海口江東新區,將其作為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點先行區域。
『肆』 海南省瓊海時什麼時候建立的
1958年瓊東、樂會、萬寧並為瓊海縣。因地處瓊州的東海岸,故取「瓊海」為縣名。翌年萬寧縣析出。1992年11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瓊海縣,設立瓊海市(縣級市)。
『伍』 瓊海是地級市嗎請問三亞是地級市嗎
瓊海是海南省縣級市,三亞是海南省下轄地級市。
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2018年,全市年末戶籍人口614647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等20多個民族。
截至2017年5月,三亞市轄海棠、吉陽、天涯、崖州4個行政區,共有社區49個,村92個,自然村491個。市政府駐地吉陽區。
(5)瓊海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三亞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2016年9月,三亞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
2017年2月,三亞入選第三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之一。三亞也是同時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及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8年1-7月份,三亞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214.88萬人次,同比增長9.98%。其中接待入境遊客43.23萬人次,同比增長9.32%。
『陸』 海南省都有哪幾個大城市
一、海口
別稱「椰城」,海南省省會,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港)核心城市,位於北緯19°31′~20°04′,東經110°07′~110°42′之間,地處海南島北部,東鄰文昌,西接澄邁,南毗定安,北瀕瓊州海峽,是海南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樞紐。
二、三亞
簡稱崖,古稱崖州,別稱鹿城。是海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三亞東鄰陵水縣,西接樂東縣,北毗保亭縣,南臨南海,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
三、儋州市
是海南省的4個地級市之一,政府駐地那大鎮。儋州市地處海南西北部,瀕臨北部灣,北至省會海口市130多公里,南距三亞市280多公里;轄16個鎮,共有275個村(居)委會、1431個自然村;土地面積3394平方公里,約佔全省1/10;戶籍總人口94.54萬(2016年);海岸線長267公里。
四、三沙市
是海南省的4個地級市之一。於2012年伴隨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撤銷而設立,位於南中國海中南部,海南省南部,截至2015年,三沙市管轄4個行政管理區(工委、管委會)、10個社區,常住人口2500餘人(不含駐地軍警),戶籍人口448人。[1-2]市政府駐地西沙永興島。
五、文昌
自西漢建置已有2100多年歷史,為海南三大歷史古邑之一,海南閩南文化發源地,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所在地,是中國第四座航天之城,處於瓊北綜合經濟區域「一小時經濟圈」、「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面積有2488平方公里。
『柒』 瓊海市的人文地理景觀
海南島是中國我唯一的熱帶海島,年均溫度在25°左右。森林覆蓋率51.8%,為全國之最。瓊海市森林覆蓋率高達60%,高於海南平均值,海南的空氣質量是全國最好的。海口市、三亞市在全世界十大城市空氣質量評比中分居第五名和第二名,現因海口和三亞的汽車飽有量導致市區空氣質量嚴重下滑,島內原居民也公認瓊海市的空氣質量比海口和三亞還要好。瓊海年均24℃的宜人氣溫,夏季沒有三亞熱,紫外線輻射不強;冬季沒有海口陰冷潮濕,一年四季如春,非常適宜居住。 交通也非常便利,瓊海機場正在建設階段,2010年末可以通航。隨著2010年海南東線輕軌的開通,瓊海到海口僅需30分鍾車程,距三亞也僅需50分鍾的車程。瓊海,年輕而富有魅力的城市,被譽為海南省東海岸的明珠。充滿傳奇的紅色娘子軍、風光旖旎的萬泉河、殊驚世界的博鰲亞洲論壇,構架起瓊海的與眾不同。紅色的歷程、藍色的誘惑、綠色的魅力,張揚出瓊海光彩四射。瓊海的治安非常不錯,瓊海人很友好,很善良,易於相處。瓊海打造的是宜居城市,整個城市干凈簡潔,所以瓊海又被譽為海南最文明城市。瓊海旅遊資源:風光旖旎,以舉世聞名的萬泉河為主線,包括萬泉河、白石嶺、官塘溫泉、沙洲島、萬泉河出海口、博鰲海濱玉帶灘與「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構成了海南東部大瓊海的旅遊體系,被海南省列為全省重點旅遊區之一。
『捌』 大家好!瓊海市以前有哪些名請問:
瓊海有悠久的歷史。漢朝,屬珠崖郡之玳瑁縣,初元三年前屬朱盧縣,建武十九年改屬珠崖縣。三國時屬珠崖郡的朱盧縣。晉朝屬合浦的玳瑁縣。南北朝宋、齊、梁陳先後分屬越州、崖州、珠崖郡的朱盧、珠崖縣。隋朝屬珠崖郡的顏盧縣。唐太宗貞觀五年(633年)屬容瓊縣,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容瓊縣改為樂會縣,縣治在南管村,又稱黎黑村;五代時屬瓊州。宋徽宗大觀三年改屬萬安軍,後復歸瓊州管轄。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19年)6月劃樂會縣西北部地區成立會同縣,縣治在永安都烏石(今大路鎮境內),明、清兩代樂會、會同屬瓊州府。
民國3年(1914年)5月會同縣改為瓊東縣。1950年4月27日瓊東、樂會縣解放,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管轄。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瓊東、樂會、萬寧三縣合並為瓊海縣,建治嘉積鎮。1959年11月,萬寧縣復析出,但瓊海縣一直沿用至今。1988年4月後屬海南省管轄。1992年11月6日,經省政府同意並報國務院批准,撤銷瓊海縣,設立瓊海市。
『玖』 查一下海南歷史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將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國勢力遍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後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西漢至南北朝,大概經歷了始置、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縣,雖經殘暴手段實現,但從歷史上看,這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由於此後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長期處於自治的狀態。南朝梁時,在廢儋耳郡歸附俚人首領冼夫人達千餘峒的基礎上重建崖州,這對後來歷代中央王朝有效統治海南有著重要的意義。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幾十萬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海南島,帶來了閩南文化。同時莆田文化發達,考中致仕遍布中原,朝廷派官到海南任職也多數是莆田人,任職滿後定居在海南。
4.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隸於廣東省。從此,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廣東布政使司海南道。當時領縣情況是: 天涯海角瓊州府領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7縣;儋州領宜倫、昌化2縣;萬州領萬寧、陵水2縣;崖州領寧遠、感恩2縣。海南島1府3州13縣。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
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市府城鎮),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鎮)、澄邁(治今澄邁縣東北)、定安(治今定安縣)、文昌(治今文昌市)、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5.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據許崇灝《瓊崖志略》記載,當時白沙縣是析原儋縣屬的雅叉、白沙、元門、龍頭、炳邦峒;昌化縣屬的霸王、烏烈、大坡、保平、馮虛峒;感恩縣屬的吳什峒;陵水縣屬的南流、十萬峒;定安縣屬的新市、營根鋪、加釵、小水峒和思河圖;崖縣屬的紅毛上、下峒和道裁、紅茂村;瓊山縣屬的加泉、林灣峒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保亭縣是析原崖縣屬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羅、抱龍、同甲、水滃峒;陵水縣屬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烏牙峒和嶺門、白石圖;萬寧縣屬的稅司、南橋、西峒、北峒;樂會縣屬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圖;定安縣屬的船埠、南引、加冬圖和母瑞山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樂東縣(當時又叫樂安縣)是析原昌化縣屬的七差;感恩縣屬的東方、馬隆、雞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溝;崖縣屬的樂安、多澗、抱善、抱江、龍鼻、潭寨、多港、頭塘、萬沖、番陽峒等山區合並而成。
世紀大橋6.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島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瓊山。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性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北部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實行省直接管轄市縣的體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置沿革情況:
1948年6月五指山地區解放,1949年3月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下轄白沙、保亭、樂東3縣,行政委員會駐白沙縣毛貴(今五指山市毛陽鎮)。1950年遷駐加釵,同年八月遷駐番陽,直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4縣,屬瓊崖人民政府領導。1951年1月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專署級),區人民政府駐樂東縣抱由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白沙、保亭、瓊中、東方等5縣,共16個區、132個鄉。1953年自治區首府駐地由抱由鎮遷駐保亭縣。1954年,將原屬海南行政區的崖縣、陵水兩縣劃歸自治區管轄,范圍擴大到7個縣,32個區,459個鄉。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縣共成立56個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遷至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辦公。又將州內原284個鄉(鎮)並為107個大鄉(鎮),並在此基礎上合並大縣,將原州轄7個縣並為4個,由昌感、東方和白沙的一部分合並為東方大縣,保亭、陵水、崖縣及萬寧的興隆農場合並為榆林縣,瓊中縣及白沙的部分地區合並為瓊中縣,樂東縣和崖縣、東方、昌感等縣的部分合並為樂東大縣。1959年至1961年又先後恢復原7縣建置,並從東方大縣分出一部分地區成立昌江縣。1961年11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搬回通什鎮。
1984年崖縣撤縣建三亞市,1987年設立通什市。自治州管轄七個縣兩個市。
1987年12月,因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需要,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自治州內建立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通什市為縣級市,兩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
1994年1月24日,瓊山撤縣設市。
2001年7月,通什市更名為五指山市(縣級)。
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海口調整行政區劃》,瓊山市並入海口市。
海南各市縣體制變化較大的有:
瓊山市。1994年1月24日,瓊山撤縣設市(縣級)。2002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復《海口調整行政區劃》,瓊山市並入海口市。
屯昌縣。新建縣,前身是1948年由澄邁縣的第二區(今西昌鄉)、瓊山縣的第二區(今新興鎮、大同鄉、屯昌鎮、黃嶺鎮、藤寨鄉、南坤鎮)組成新民縣,1949年2月又將原定安縣的南呂、烏坡、楓木、北海、嶺門鄉成立定西特別區(相當於縣級建置),1950年5月,定西特別區並入新民縣。因同遼寧新民縣重名,1952年國務院為了便於管理,遂將海南新民縣以治所之名,更名為屯昌縣。
瓊海市。海南歷史上未有瓊海的建置。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由瓊東、樂會兩縣合並而成。因地處瓊州東海岸,故取瓊海為縣名。1992年11月,撤縣建瓊海市(縣級)。
儋州市。1993年3月,撤儋縣建儋州市(縣級)。
文昌市。1995年11月,撤文昌縣建市(縣級),駐文城鎮。1997年文昌市府部分遷往清瀾鎮。
萬寧市。1996年8月,撤萬寧縣建市(縣級)。
三亞市。前身是崖縣,縣城駐崖城,1954年10月遷至三亞鎮。1984年5月以崖縣行政區域設立三亞市(縣級),因治所得名。1987年12月,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
五指山市。原稱通什市,通什市是新設縣級行政區域。原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駐地,當時稱作通什鎮。1987年1月由保亭、瓊中、樂東三縣劃鄉析鎮組成。2001年7月改稱五指山市。
東方市。1952年將原昌感、樂東、白沙、儋縣部分地區劃入建立東方縣。境內有東方、中方、西方三村,當時設治於東方村,故得名東方縣。1958年將昌感、東方、白沙三縣合並為東方縣(稱東方大縣),治所先設在寶橋(叉河),1960年遷八所。1962年分縣,恢復白沙縣,復立昌江縣。1987年12月建立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3月撤縣建市。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設縣始於1948年2月,由中共瓊崖特委設置。1949年3月並入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1952年劃鄰縣部分地區復置瓊中縣。因位於海南中部得名。1987年12月,建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拾』 瓊海革命歷史
「萬泉河水清又清,……」每當人們唱起這首嘹亮的歌,就想到那支永遠英姿颯爽的隊伍——紅色娘子軍,紅色娘子軍的故鄉就在瓊海市。
瓊海有悠久的歷史。漢朝,屬珠崖郡之玳瑁縣,初元三年前屬朱盧縣,建武十九年改屬珠崖縣。三國時屬珠崖郡的朱盧縣。晉朝屬合浦的玳瑁縣。南北朝宋、齊、梁陳先後分屬越州、崖州、珠崖郡的朱盧、珠崖縣。隋朝屬珠崖郡的顏盧縣。唐太宗貞觀五年(633年)屬容瓊縣,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容瓊縣改為樂會縣,縣治在南管村,又稱黎黑村;五代時屬瓊州。宋徽宗大觀三年改屬萬安軍,後復歸瓊州管轄。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19年)6月劃樂會縣西北部地區成立會同縣,縣治在永安都烏石(今大路鎮境內),明、清兩代樂會、會同屬瓊州府。
民國3年(1914年)5月會同縣改為瓊東縣。1950年4月27日瓊東、樂會縣解放,屬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管轄。195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瓊東、樂會、萬寧三縣合並為瓊海縣,建治嘉積鎮。1959年11月,萬寧縣復析出,但瓊海縣一直沿用至今。1988年4月後屬海南省管轄。1992年11月6日,經省政府同意並報國務院批准,撤銷瓊海縣,設立瓊海市。
瓊海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瓊崖革命根據地中心,革命先驅楊善集、王文明在這里點燃了革命火種,為瓊崖23年紅旗不倒建樹了功勛。1931年5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獨立支隊女子特務連——紅色娘子軍就在這里誕生,戰火硝煙把她染成中國婦女解放運動最悲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面旗幟。
瓊海山清水秀,自然資源豐富,是海南省東海岸經濟、文化、水陸交通較發達的地區。發源感動五指山的萬泉河由西到東,橫貫全境,就象一條潔白的絹帶,一頭系著歷史,一頭指向未來。萬泉河哺育了兩岸勤勞質朴的人民,在古代文明史上曾濃墨重彩寫下了光輝燦爛的黎苗文化。
春秋數度,物換星移。"萬泉河水清又清……"這歌聲唱遍全國。不知是歌讓河聲名遠播,還是河讓歌流傳四方,或兩者兼而有之,但萬泉河的自然景觀,猶如灕江,勝似灕江,令旅遊者贊賞不已,流連忘返。如果沿著萬泉河溯流而上,萬泉河的流水在不停地變幻,洶涌時急若蛟龍,平緩時又穩若飄紗,清澈的河水綿綿不斷,奔騰不息,兩岸一片片茂盛的天然椰林,象一條綠巾鋪在麗日藍天下,令遊人心曠神怡,彷彿進入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