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同濟新村多少年歷史

同濟新村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8-12 10:10:42

❶ 楊浦網的行政區劃

楊浦區轄11個街道、1個鎮:定海路街道、平涼路街道、江浦路街道、四平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長白新村街道、延吉新村街道、殷行街道、大橋街道、五角場街道、新江灣城街道、五角場鎮。
2000年,楊浦區轄11個街道、1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1243757人。其中:定海路街道 91853人、平涼路街道 103488人、江浦路街道 86699人、四平路街道 104607人、控江路街道 98373人、長白新村街道 95062人、延吉新村街道 98797人、殷行街道 191625人、大橋街道 114762人、五角場街道 142639人、江灣新城街道 7706人、五角場鎮 108146人。
定海路街道駐隆昌路54號,郵編200090。轄:十七棉工房第二、十九棉工房第一、十九棉工房第二、義德里、公助一村、中聯村、民主二村、東白林寺、白洋淀、西白林寺、軍工路、沈家灘、波陽路、定海路、定海港路、復興島、涼州路、海州路、愛國二村第一、愛國二村第二、隆昌21個居委會。
平涼路街道駐吉林路1號,郵編200082。轄:四六、德銘、平樂、同樂、平三、慶華、紡三、明園村、懷德、江浦、公餘、長安、上水、近勝、景星、丁太和、秦家弄、蘭州、榆三、隆仁、斯文、三星、新康、福寧、吉祥、八埭頭、心安坊、霍新、萬新、錦楊苑、海楊、許揚32個居委會。
江浦路街道駐許昌路1212號,郵編200092。轄:昆明裡、昆明路819弄、遼陽、吳家浜、蘭州新村、遼源新村、陳家頭第一、蔣家浜第一、蔣家浜第二、張家浜、陳家頭第二、陳家頭第三、遼源二村第一、遼源二村第二、遼源三村、姚家橋、遼源一村、五環、遼源四村、金鵬、眾和、又一村、大花園、星泰24個居委會。
四平路街道駐鞍山五村14號,郵編200092。轄:控江路2026弄、鞍山三村、鞍山四村第一、鞍山四村第二、鞍山四村第三、鞍山五村、鞍山六村、鞍山七村、鞍山八村、撫順路363弄、大連西路四弄、同濟新村、密雲路、公交新村、鐵嶺路50弄、鐵嶺路90弄、鞍一(2)、鞍山一村第一、鞍山一村第三、鞍山路310弄、金安、同濟綠園22個居委會。
控江路街道駐新賓路138號,郵編200093。轄:控一(1)、東方、欣輝、控江四村第一、控江四村第二、控江二村107弄、新賓路180弄、雙陽、雙花、控江路1197弄、新鳳城、鳳二(1)、鳳三(1)、鳳三(3)、鳳三(4)、鳳四、鳳五、黃興、鳳南、鳳新、鳳二(2)、鳳三(2)、控江路1200弄、望春花、鳳城六村、大運盛26個居委會。
長白新村街道駐長白路151號,郵編200093。轄:上理、小洋浜、內江大樓、圖門路、長白路第一、長白路第二、長白一村、長白二村第一、安圖新村、長白二村第三、松花新村、虯江新鎮、民治路、內江路384弄、廣遠新村、控江路121弄、控江路18弄、松延、延東、松花江路95弄20個居委會。
延吉新村街道駐水豐路387號,郵編200093。轄:敦化路、控江路645弄、控江七村、友誼新村、松花江路、舒蘭路、內江新村、長白三村、延吉一村、延吉二三村、延吉四村、延吉五、六村、延吉七村、控江東三村、控江西三村、控江五村、楊家浜17個居委會。
殷行街道駐包頭路781號,郵編200438。轄:殷行一村、殷行二村、工農新村、工二(1)、工二(2)、工二(3)、工二(4)、工三(1)、閘一、閘二、開一、開二、開三、開四、市一(1)、市一(3)、市二(1)、市二(2)、市二(3)、市四(2)、國一(1)、國一(3)、國二(1)、國二(3)、民一(1)、市光三村第一、開魯五村、開魯六村、市光一村(2)、殷行路470弄、殷行路310弄、中原一村、閘殷路81弄、殷行路250弄、市光四村(3)、民星路600弄、工農四村(2)、工三(2)、工三(3)、工四(1)、中原路990弄、市光三(3)、市光四(1)、民一(2)、民星二村、國一(2)、國二(2)47個居委會。
大橋街道駐眉州路871號,郵編200090。轄:仁興街、方子橋、順成里、楊家宅、華忻坊、永安、周家牌、富祿里、鴻德坊、恆德、錦州灣路、臨青、雙陽、引翔港、幸福村、長眉、寧武、河間、中王家宅、申新村、平眉、新華里、小木橋、渭南、寧國里、廣杭、杭州路、銀河苑、長陽新苑、富陽30個居委會。
五角場街道駐政通路54號,郵編200433。轄:武東、五一、政民、建新、復旦一、國定一、鐵路新村、四平、四平一、國年、國順、國權、繁華、航天、五角場、翔殷、東鄲、藍天、三門路(1)、吉浦、南茶園、邯鄲路、國權北路、仁德路、北茶園路、政通路第一、財大、國權路第一、文化花園29個居委會。
新江灣城街道駐淞滬路698號,郵編200433。轄:政立路第一、時代花園2個居委會。
五角場鎮駐政立路55號,郵編200433。轄:國和(1)、市光、市光路第三、黑山、洪東、梅林、虯江、翔殷路491弄、梅花村、蘭花村、長海、體院、長海一村、長海三村、浣紗三村、浣紗四村、浣紗六村、市京一村、市光路第二、民京路第一、國順東路26弄、中翔、蘭新、中原路99弄、長海二村、佳木斯路、佳木斯路315弄、中農新村、翔殷新村、教寓、佳泰31個居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楊浦區轄11個街道、1個鎮,306個居委會:定海路街道、大橋街道、平涼路街道、江浦路街道、控江路街道、殷行街道、長白新村街道、延吉新村街道、五角場街道、四平路街道、新江灣城街道、五角場鎮。
2010年1月10日,楊浦區獲得「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的殊榮,這也正式標志了楊浦區已完成了從「工業楊浦」向「知識楊浦」的華麗轉型。楊浦區始終把科學發展、知識創新貫穿於城區發展,經過6年的轉型,楊浦區以科教為特色、服務經濟為核心的新型產業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已連續三年雄居中心城區之首。2008年,全區稅收總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區級可用財力從5年前的16億躍升至70億。金融危機形勢嚴峻的2009年上半年,楊浦的知識產業卻保持30%的增幅,區級財政收入增幅首次在上海全市中心城區中名列第一。城區「新生態」效應已然初顯:曾經的「工業大楊浦」如今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已達76.4%,其中知識型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99.8億元,成了上海經濟發展的標志性亮點。
市委、市政府對於楊浦知識創新區開發建設的重要決策是楊浦新一輪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知識楊浦」成為楊浦的主導城市功能,科技教育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產業成為楊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楊浦在完善地區基本居住功能的同時,加快集教育功能、服務功能與產業功能為一體的楊浦知識創新區建設,它依託高校校區、科技園區和公共社區的「三區聯動」機制,抓住甲骨文、EMC2、網路等世界級科技巨擘陸續入駐的契機,形成了一個聚合了商業中心、跨國公司研發中心、科技公司、初創企業、風險投資、現代服務業企業、高校的「知識生態圈」,亦是上海的「都市矽谷」。
★★★完善江灣—五角場城市商業副中心的規劃建設,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北上海旗艦商業中心
★★★加速內環大連路現代服務區-歐美廣場,寶地商業廣場,榮廣商務中心,國歌紀念廣場,西門子總部,德國大陸集團,海上海創意中心所組成的新興CBD的建設與落成,它將與陸家嘴核心CBD和虹口北外灘CBD構成大上海CBD聯動區域
★★★實行東外灘與復興島的開發建設,使其成為以高檔居住休閑區為主,融旅遊、辦公、科教為一體的親水型、生態型高尚住宅和現代辦公場所的濱江特色區域
楊浦知識創新區在空間上覆蓋區域全境,以「三區聯動」為發展的指導方針進行合作、互動。「大學的城市、城市的大學」---根據區域內高校的分布狀況,高校校區規劃為西區、東區和北區三個區域,西區規劃以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財經大學等為核心;東區規劃以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水產大學為核心;北區規劃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為核心。另外復旦附中,交大附中,控江中學,楊浦高級中學,市東中學,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上海理工大學附中等上海名牌高中也雲集楊浦。因而楊浦被稱為上海的學術區。

楊浦注重大力發展綠化、加強環境保護、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全區綠化覆蓋率近20%,城市園林綠地面積達766公頃。區域內有共青森林公園、黃興公園、楊浦公園、江浦公園等12家公園,佔地面積達202公頃,已經成為百萬楊浦居民生活休閑的好去處。其中,佔地面積達115公頃的共青森林公園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一座具有自然野外風光和竹韻秀色的公園,被評為「上海優美新景點」。
楊浦將以節興市、繁榮市場,加快把自身建設成為先進的創意區、一流的科教區、優美的居住區、新興的旅遊區。
楊浦區商貿業發展相當迅猛,經濟迅速崛起。現已形成五角場市級副中心、控江路區級商業中心、各大中高檔居住區所楊浦區板塊劃分圖附有的商業街所構築的楊浦商業區域。在楊浦各個板塊中,一大批國際和國內的大型商業企業已紛紛進入楊浦,上海第一百貨、華聯、友誼等集團和英國的百安居、法國的歐尚、台灣的大潤發已在區域內開設多家大型超市和購物中心,全區商業用房面積已達106萬平方米。同時有力推動大連路總部研發集聚區的建設,大力吸引外資企業地區總部、投資公司、研發中心等落戶楊浦,推進西門子、德國大陸集團及北美廣場項目的建設,發揮大連路現代服務區總部研發集聚區的溢出效應以完全釋放楊浦的經濟活力。
而東外灘世博水門之一的復興島,將建設國際會議中心、國際康體中心、國際休閑娛樂中心、遊艇俱樂部、水上巴士碼頭等景觀建築物。而位於江浦路末端的漁人碼頭將會建造一幢162米的塔樓「越魚」,引進五星級酒店和甲級寫字樓;一幢7層的綜合商業體「游魚」,涵蓋許多大型商業機構,還有一個文化博物館;這個長約700米的沿江區域全部作為公共岸線對外開。這些東外灘板塊內的設施與規劃將促成楊浦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將會為楊浦經濟帶來新的強力增長點。並且開發「東外灘」也是上海今後幾年實現城市新一輪騰飛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上海市重點開發黃浦江「4+1」地區中的一部分。到時,這里將和浦西濱江連成一片,構成一條立體的浦江風景線,打造上海又一個經濟增長引擎。
隨著2010年1月10日楊浦區獲得「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的殊榮,這也正式標志了楊浦區已完成了從「工業楊浦」向「知識楊浦」的為時6年的華麗轉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已連續三年雄居中心城區之首。在2009年上半年的金融形勢嚴峻時期,楊浦的知識產業卻保持30%的增幅,區級財政收入增幅首次在上海全市中心城區中名列第一。聯合國副秘書長甘巴里說:「楊浦老工業城區轉型和『三區聯動』策略,不僅可作為標志性的改革模式在中國其他地區運用,更可以指導世界其他地區實現經濟的再飛躍。

❷ 上海市楊浦區同濟小學怎麼樣

簡介:同濟小學始建於1952年,地處同濟新村內。學校佔地面積為5424平方米。在同濟新村綠樹濃蔭的映襯下在家庭文化背景的熏陶下,該校別有一番濃濃的書香氣息。
注冊資本:168萬人民幣

❸ 生活中的飲用水需要達到什麼標准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供水系統都採用統一給水方式,即不管什麼用途都按照生活飲用水標准供給。在過去經濟不發達時期,用水量不大、用途種類單一的情況下,採用這種方式是可行的。如今,優質水資源十分緊張,而水用途日趨多樣化的情況下,仍採用統一供水方式,既是對水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是對人力、物力與能量的浪費。更何況,我國現有的統一供水方式也已經難以滿足當今人們對優質飲用水的需求。為此,「分質供水」就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目前,在我國一般所談到的分質供水,主要是指在小區內的優質供水。供水方式主要有桶裝供水和管道供水。目前,上海部分地區及國內有些城市建立了凈水供應站,都採用桶裝供水方式。「管道分質供水」就是在小區設立凈水站,將自來水進一步深度處理、加工和凈化,在原有的自來水管道系統基礎上,再增設一條獨立的優質飲用水供水管道,將水輸送到用戶,供居民直接飲用[1]。同時,將城市供水做為一般用水。

桶裝供水方式有兩種方法:一是用戶到凈水站自取,空桶裝水,記帳劃卡;二是送水上門,根據送水距離、樓層高低收取一定的送水費。桶裝供水方式在上海同濟大學家屬住宅區(同濟新村)實施了一段時間,實踐證明,在供水范圍內較小及已建成的住宅區比較可行。其特點是,投資省,工程實施快。缺點是①用戶使用時不如管道供水那樣方便、靈活;②由於各種原因(如年老體弱、家庭人口少等),飲用水的使用率會受一定影響;③裝水桶如保管不妥,會帶來二次污染[2]。通過管道供水省去了自取或送水,水質保證,使用方便,用戶確定,供水量不限。但是,管道供水需要另設一套衛生要求嚴格的供水系統進入各用戶廚房,增加了工程投資。

2.國外分質供水的概念及其討論

在國外,分質供水(al water supply, al distribution systems)有著長期的歷史。國外現有的分質供水系統都是以可飲用水系統作為城市主體供水系統,而另設管網系統將低質水、回用水或海水供沖洗衛生潔具、清洗車輛、園林綠化、澆灑道路及部分工業用水(如冷卻水)。這種系統稱為非飲用水系統,通常是局部或區域性的,是供水主體系統的補充。設立非飲用水系統,顯然是著眼於合理利用水資源及降低水處理費用。在這方面,我國國內現有的分質供水系統,如上海桃浦工業區工業用水系統、青島的城市污水回用系統,特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海水沖廁系統,以及其它一些城市現有或擬議中的城市或區域性分質供水系統與國外在形式與內容上並無差別。

日本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引入復式分質供水系統——「中水道」系統。該系統的低質水的原水主要來自建築物、住宅區、城市內部的下水,經過多次處理後,重新在自己原來的場所再利用。由於它的水質次於「上水」,優於「下水」,故被稱為「中水」。這樣,不僅保障了城市供水,更保護了水環境,節約了水資源,促進了水系生態的正常循環,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3]。

美國供水工程協會(AWWA)下屬分質供水分會(Distribution Division Committee on Dual Distribution Systems)於1983年提出了《分質供水指南》以總結國際上現有分質供水經驗,並期望以此為起點,為建立全美統一的分質供水標准規范奠定基礎。《分質供水指南》對有關術語定義為[4] :

可飲用水(potable water)——符合聯邦與州政府水質標准,用於飲用、烹調與清洗的水。

非飲用水(nonpotable water)——人們偶然消費而不致造成危害,用於非飲用用途的水,在家庭只用於沖洗衛生潔具(沖廁)。

僅供飲用的管道供水在國際上未有先例,而我國國內正在試行的分質供水是兩個管道系統,分別為飲用水
(drinking water)與一般用水(subpotable water)。

美國環保局認為:凈水器(point-of-use device)和瓶裝水只能作為改善水質的臨時措施,因為使用凈水器和瓶裝水並不被認為是能滿足《安全飲用水法案修正案》(SDWAA)規定的最大污染物濃度(MCLs)的方法,因為它們並不能提供全部生活用水。

美國供水工程協會(AWWA)表示,由它向居民家庭提供的生活用水,即用戶的每個水龍頭的出水,都是可飲用的。

這里值得探討的是:我國目前已經成為關注熱點的另一種分質供水概念,是指另設管網供應少量專供飲(食)用的「純凈水」,而將城市自來水作為「一般用水」的一種供水方式。這同國內外現有的或傳統意義上的分質供水是兩個概念,內涵有很大的差別。

日本早稻田大學尾島研究室認為,現代城市已經有能力實行按用途分質供水了,高科技的凈水技術與水處理設施以及日益發達的計算機監控系統能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優質的飲用水及保證一定水質標準的各種用水。因此,應該改變日本原有的統一供水方式,實行分質供水。尾島研究室還提出分區分質「三種水」供給系統[5]。這種供水系統就是由城市供水設施按一般標準的生活用水甚至是工業用水標准向各住宅區供水,經小區內凈水設施再凈化後(優質飲用水),與小區內的中水道設施一起,向用戶提供三種水:第一種水為優質飲用水,主要為廚房炊事用;第二種為一般生活用水,包括洗滌、衛生、洗車、灑水等;第三種為低質水,專供沖廁用水。一般來說,住宅區對不同水質的需要比例大致是這樣:飲用和炊事用水(優質用水)佔15%,盥洗、洗澡、洗衣(標准自來水)佔60%,衛生、澆花、洗車等雜用、沖廁(低質水)佔25%。由於在小區范圍內實行分質供水,管道路線短,監控管理方便。這種分區分質「三種水」供水方式,既能滿足人們對各種水質與水量的需求,又能合理利用各種水資源,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以減少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用地規模,當然也保護了水環境[3]。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發現,日本尾島研究室提出的這種系統方式綜合了目前國際上(包括我國和國外)分質供水討論,是今後分質供水的一個新的發展思路。

3.關於我國城市實施分質供水問題的討論

3.1 關於分質供水水量問題

目前國內有一種認識,認為生活用水中僅佔2%左右的飲用水應該達到飲用水水質標准,其它98%的非飲用水水質至少在目前可以不嚴格控制。其實,這是一種不全面的認識或者是一種誤解。

全部城市用水都處理到飲用水標准確無必要,但有理由按飲用水標准考慮的用水量遠不止總用水量的1~2%。從健康需求和用戶心理兩方面考慮,生活用水中可飲用部分所佔比例,國內外介紹應達到40~50%,它包括了廚房洗滌、淋浴洗滌等[6]。

Martin Fox研究初步顯示:水中有害物質特別是其中揮發性有機物,被人體各部分吸收的比例大致是:1/3由口腔攝入(飲用和進食),1/3在洗漱和洗浴時由皮膚吸收,1/3在洗浴時隨水汽或氣溶膠經呼吸道吸收[7]。此外,生活中相當一部分清洗用水也需合格的生活飲用水。關於呼吸和皮膚吸收這兩條途徑,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呼吸:由於水中含有許多揮發性物質,在水被加熱時,就會揮發出來,彌漫在水蒸汽和氣溶膠中,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呼吸道和肺部,進而影響人體健康。有研究表明,當用一種含有TCE(三氯苯乙烷)的水進行淋浴時,吸入這種化學物質的可能性遠大於直接飲用。事實上,一個人通過呼吸吸入的化學物質要比從口腔進入的要多6-80倍。如水中的氡,加熱後會揮發出來,通過呼吸進入人體,長期積累會形成肺癌,因此美國環保局在1988年就提出水中氡的最大污染物濃度目標(MCLG)是零。

水中更多的是揮發性有機物(VOCs),美國EPA曾推出對VOCs攝入量進行評估的數學模式。Cathern等人利用該模式進行計算後得出結論認為,若假定體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飲水量為2升,每天淋浴用水量為190升,則淋浴過程中攝入的VOCs量與通過飲水途徑攝入量近似相等。Andelaman報道了飲用水中三氯乙烯造成的戶內呼吸攝入。以飲水量2L/(人·天),淋浴耗水量40~95L/(人·天)計,三氯乙烯淋浴時的呼吸攝入量是飲水口腔攝入量的數倍[8]。Martin Fox等人研究後也認為,皮膚吸收和呼吸攝入是不容忽視的兩條危害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

皮膚吸收: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安大略癌症治療研究基金會的研究人員發現,經常喝經過氯消毒處理的自來水或用這種自來水洗澡可能導致攝護腺癌以及膀胱癌。在比較城鎮使用自來水的居民和使用井水的居民發現,使用自來水三十五年的人得膀胱癌的機率比使用自來水不到十年的人高出一點六倍;同樣情形下,得膀胱癌的機率較後者高出一點五倍。Brown等人研究了皮膚對水中揮發性有機物的吸收。按成人飲水量2L/d,嬰兒飲水1L/d,二者洗澡時間均為15min/d;飲用水中常見揮發性有機物的皮膚吸收與口腔攝入的比例,成人與嬰兒分別為63/67和40/60[8]。

美國EPA的John Schaum 等人研究後認為,大多數污染物在淋浴時對人體皮膚的危害不大,但是少數滲透能力極強的物質除外。綜合有關研究資料,能夠在皮膚上吸附、滲入,構成健康危害的有機物有:四氯化碳、多環芳烴、苯、二氯苯、氯苯、六氯苯、低級烷基苯、氯仿、聚氯聯苯(PCB)、草不綠殺蟲劑、硝基苯胺、二硝丁酚、對苯二胺、乙二胺、間苯二酚、對氨基酚、鹵代烴、鹵代醇、低級脂肪胺、吡啶、甲醛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1992年版《飲用水水質指南》明確指出,確定水中化學物質含量的指導值,既要考慮飲用的攝入,也要考慮淋浴時的皮膚吸收和呼吸攝入。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由於生活用水直接影響人體健康的途徑較多,不只是飲用一項。因此,我們認為,僅僅提高飲用水的水質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全面提高目前我們的生活用水的水質。

另外,對於家庭生活雜用水——沖便器、清洗車輛、庭院綠化、澆灑庭院的道路用水,可以用低質水或回用水。按照目前我國一般家庭生活水平,這部分水大約占生活用水的20~40%。如果實行分質供水,則60~80%的家庭生活用水水質須滿足生活飲用水的水質標准,而不是目前認為的2%。

3.2 關於分質供水的水質問題

關於優質供水的水質問題。近一個時期爭論一直比較大。

支持飲用「純水」的人士認為:①水在人體內主要起新陳代謝作用,水中的大多數因素或無機礦物質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人體所需的微量因素可以通過糧食、蔬菜等日常食用的食物加以補充;②純水滲透力強,溶解能力高,易於被人體吸收,喝起來更加甘醇爽口[1]。

美國馬丁弗科斯博士在總結了健康飲用水能延長人的壽命的主要觀點和研究成果後,在所著的《健康的水》中指出,「贊成喝脫鹽水的人稱水中無機礦物質(如鈣、鎂、硒等)不能被新陳代謝,這是不對的」。事實上,「水中的溶解性礦物質要比食物中的更容易和更好地吸收」。礦物質新陳代謝理論權威John Sorenson博士認為,「飲用水的礦物質能很好地被吸收」。飲用純水(反滲透出水)最大危害是這種不含礦物質和微量因素的「飢餓」水,一旦進入人體的血液中,或其它體液中,根據滲透平衡,它不但不能補充人體中的微量因素和礦物質,反而逆向滲出,進入到排泄液中,最後通過排泄排出體外。長此以往,將導致人體缺乏礦物質和微量因素,並由此引起多種疾病[9]。

另據有關資料報道,人體所需要的礦物元素約有1/4是通過飲水供給的,純水不僅無礦物元素,而且是很好的(純)的溶劑,喝入人體後,反而把人體內已有的礦物元素溶解進去而被排泄掉。美國醫學博士Sauev分析了92座城市用水的23個特徵,發現了人們喝含有TDS(溶解性總固體)含量較高的水死於心臟病、癌症和慢性病幾率比喝TDS含量偏低的水要少[10]。

雖然至今還沒有特別有力的數據證明哪一種說法更加科學合理。但是,綜合國內外飲用水水質標准可以看出,盡管各種水質標准中沒有明確指出純水不能作為日常飲用水,很多二級指標卻明確表明純水是不可以長期大量作為飲用水直接飲用的。如歐盟要求飲用水的硬度必須大於60mgCaCO3/L;對氟、碘、硒等一些微量因素既設定了「界限指標」,又設定了「限量指標」,這些因素在一定的限量下對人體是有益的[1]。

3.3 當前我國城市實行整體分質供水的負面效果[11]

城市整體分質供水相對小區或局部分質供水而言,「分質供水」仍指為解決自來水水質矛盾而採取的飲水設專門管道供應方式。城市整體實行分質供水的設想有吸引力的前提還是接受如下假設:飲用水只佔城市供水總量的1%~2%,需要解決的主要是這1%~2%供水量的水質問題。前面已經談到,對居民生活用水而言,需要達到飲用水水質的水量應不小於生活用水量的50%。

對城市分質供水關心甚至寄與厚望,隱含著這樣的潛意識:通過控制水源污染、改進處理技術等措施,控制自來水水質下降並提高供水水質,至少在近10~20年內是不現實的。解決城市供水水質問題確實是一項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但倘若限於目前的困難,寄希望於走「捷徑」,則可能在經濟、社會方面造成不良的後果。

實行城市分質供水可能的後果之一是,在指導思想上和具體操作上,均放鬆保護水源和改進水廠處理技術的努力,結果現有管網供水水質逐漸下降為非飲用水,而飲用水的供應量又明顯小於合理的限度。其後果是各種局部深度凈化設施和經營飲水業務的經濟實體充斥市場,各行其道,整個城市的實際用水開支增加;而分散經營的深度處理裝置得不到恰當的管理和可靠的監督。如家用凈水器的確能夠緩解由於某些原因引起飲用水不達標的問題,但使用不當或運行管理不善,也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1999年的一份調查表明,我國市售瓶裝水的合格率達不到50%[12]。

後果之二,是對未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造成長遠的損害。城市供水系統是城市的主要基礎設施,對城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具有先導性影響。對生活飲用水水質提出較高的要求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結果。片面強調「分質供水」的階段性意義,是降低城市供水系統服務標准與質量,有悖於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要求。根據財力許可,依輕重分階段解決城市供水水質問題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但不要輕易使用城市整體分質供水的方法。城市整體分質供水系統建造和投資回收的期限都很長。如輕易實行,若干年後再「撥亂反正」,這一反復可能對地方經濟和環境造成明顯危害。
目前我國的分質供水概念,一方面逃避了主體供水——自來水行業的水質提高的責任,另一方面,也容易導致人們在飲水健康問題上錯誤認識。

3.4 我們的觀點和結論

城市供水系統的基本任務,就是為生活和生產提供水質符合標准、水量充足、水價適中的自來水。目前我國已經成為熱點的城市分質供水概念,僅僅保證專供飲飲用和食用的2L~3L/(人·天)水質,不能說是比較完善的供水方式。
完成提高城市供水水質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在努力實現這一任務的目標過程中,通過直飲管道或凈水屋實行局部分質供水,提供「純凈水」,是城市自來水水質尚未達到人們更高水質要求之前的一種過渡性措施,是目前城市供水系統的延伸和補充。在新建住宅小區,特別是有優質地下水資源可資利用時,試行分質供水,是多種可供選擇臨時措施中有吸引力的一種。在地下水開采受到限制的新建中高檔商品住宅小區,用管道供應深度凈化處理後的純凈水,作為滿足較高消費層次人群飲水需求的臨時措施,在積累經驗,健全管理的基礎上,也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這種方法在某些城市的生活小區試行,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有利於為我國及其它發展中國家的供水行業積累經驗,但在整個城市實行是不合理的,存在著顯而易見的不良後果。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少量專供飲用水的管道供水的方法並不是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在發達國家,這不是可接受的做法;在新興工業化國家,也未見類似的應用報道。因此,不能因為這種分質供水方式的存在,而將自來水降低為一般要求(半飲用甚至非飲用)的水平,更不能將自來水看成是低品質水。對於這一點,必須有正確、科學的宣傳和引導,切勿步入認識上的誤區。

4.結論

城市自來水供水系統,對於任何分質供水類型而言,都是主體供水系統,應加強管理(包括管網和二次供水),提高供水水質,使其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盡快與國際接軌。這才是長遠的、根本性的解決辦法。目前,生活飲用水的水質標准規定的檢測指標有35項,衛生部、建設部的修訂標准將分別提高到64項與88項(美國為88項,WHO為133項),水質衛生標准更高,會更加滿足人們的需求。為實現我國城市供水的發展目標,不僅需要加強水源保護,改進水廠處理工藝,改善輸配水系統的技術狀態,解決二次污染問題,更需要改革城市供水行業的運行機制,逐步實現水價的市場化,從根本上發揮城市供水行業的主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雲,李東,我國「管道分質供水」現狀,中國給水排水,1999, 15(1), 24-25
2. 李憶,范瑾初,上海浦東新區錦華小區優質飲用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凈水技術,1997, 59(1), 25-27
3. 王紫雯,分質供水與再生水系統,世界建築,1998, 1, 28-31
4. 王靜爭,張曉剛,孟秀榮,淺論城市分質供水問題,城鎮供水,2000,3,19-21
5. 王紫雯編著,城市環境與設備導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88-94
6. 關偉平,紀取文,孫學清,論城市分質供水,黑龍江環境通報,2000,24(2),63-64
7. Martin Fox, health water,周蓉譯,1996
8. 李田,劉遂慶,分質供水解決城市飲用水水質問題的局限與作用探討,給水排水,1999, 25(2), 4-8)
9. 王琳,王寶貞,安全優質飲用水,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0,13(1),1-3
10. 何京生,純水、超純水與飲用純凈水,四川地質學報,1999,19(3),233-240
11. 關偉平,紀取文,孫學清,論城市分質供水,黑龍江環境通報,2000,24(2),63-64)
12. 張維佳,王寶貞,杜彥武,小型優質飲用水成套設備的研究,黑龍江環境通報,2000,24(2),74-76)

❹ 同濟新村的介紹

同濟新村是同濟大學為了解決教師職工等住宿問題而在解放初期建造的一批住宅公房,最早的樓宇建設於1954年,最新的建造於90年代初,毗鄰同濟大學,文化氣息非常濃厚,整個社區規模較大,樓與樓之間的質量包括層高、材質、年代、樣式都有很大的不同,整個社區包括周邊的氛圍都比較適合居住。1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也有同濟新村——浙江省最大的災民安置小區

❺ 請問龍光地產最新開發項目在那裡

大」佛山,已走了五個年頭!五年過去,這曾招致不解和疑惑的「造城運動」的爭議已平息,從當年的不理解到如今的釋然,尤其是2006年年底「一環」的開通,真正開啟了佛山「同城置業」時代。佛山房地產整合五年來的發展歷史,更是佛山房地產區域發展的變遷歷史。廣東金融高新技術產業服務區落戶佛山,匯豐、友邦等金融服務進駐佛山,佛山打造金融中心初見成效,奇美、本田落地佛山等形成了佛山新支柱產業。近年來,佛山市一直致力於推進產業結構的戰略性重組,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支柱產業為主導,潛力產業和新興產業快速成長的產業發展格局。禪城地產中心城區東拓南延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佛山市最早的一批商品房出現在禪城,同濟新村、花園街小區、人民西小區等,它們都位於同濟路以北,即現在所說的禪城舊城區。1999年福利房制度被取消,2000年開始佛山房地產業全面市場化,這時在政府規劃的引導之下,禪城的第一波房地產開發熱潮在季華路以南的城南區域興起。短短幾年內,禪城城南崛起幾十個總戶數在1000戶以上的大型住宅小區,不僅促成了禪城人口大批南移定居的現象,而且吸引了南海、順德很多人入禪置業,玫瑰園、麗日豪庭等樓盤也代表著四五年前佛山房地產開發的最高水平。城南由於是最早落實「先規劃後建設」的「新城區」,在綠化、教育、醫療、文體等配套設施方面都相對其他區域更為完善,但是,由於2003年之前佛山五區樓市的相對割裂,城市規劃遠遠滯後於房地產市場發展速度的情況日趨嚴重,近年來禪城城南居民區交通擁擠,基礎設施跟不上樓盤與人口擴張速度的現象越來越明顯。2006年,佛山市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禪桂新八項道路工程的改造完工使得禪城與桂城之間實現無縫鏈接,禪城樓市「東進」的趨勢日益明顯。同時,禪城房地產開發的風向從季華路沿線繼續南移,如今魁奇路沿線已經成為商住房地產開發的焦點區域,魁奇路商圈正逐漸成型,而東平河北岸也在新城區建設的大框架之下成為近兩年佛山市商住用地交易的焦點。2008年,招商地產、凱德置地等大品牌開發商的項目都將推向市場,再加上慧港國際、東方水岸、海景藍灣等項目也正在銷售,而市政配套方面,南岸的世紀蓮體育中心、新聞中心等已經投入使用,北岸的圖書館、博物館、中央公園和濱河公園也即將實施,這些項目的建設,將使東平新城加速朝中央商務區的方向邁進,東平新城將成為佛山樓市最熱板塊。專業人士分析指出,在禪桂城區成片的優質地塊日益稀少的時候,佛山中心城區東拓南延的步伐將進一步體現,近兩三年內全市土地交易的焦點就是東平河南北兩岸的東平新城。順德地產三年陣痛之後全面開花1992年,順德撤縣建市,開始了大規模的城鄉改造建設;1999年,順德被列為廣東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試點市,順德房地產業由此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起步,在九十年代迅速發展。碧桂園、新德業、新宏建、威靈、美的、信德、振華、粵誠、新基、信文、金建以及後起之秀的嘉信等一大批房地產企業迅速崛起和壯大,它們不僅開發樓盤,而且進行順德的道路廣場建設、園林綠化建設、行政商住區建設以及文化設施和工業園區的建設,這一時期代表樓盤有順德碧桂園、城南雅軒等。在一番大規模的開發熱潮之後,市民置業相對飽和,同時又遇上了宏觀經濟調整期,因此在2000年冬末順德樓市進入淡季,據本地開發商回憶,2001年順德樓價平均降幅5%-6%左右,倫教商品房最低價跌至每平方米1100元。之後,順德政府部門吸取教訓,著力加強了宏觀調控管理,通過控制土地和商品房開發量,使房地產業逐漸恢復平穩發展。經過三年的「陣痛」之後,順德樓市在2004年全面復甦,尤其是在佛山區域調整後建設「大良-容桂」中心組團的利好之下,大良東區和順德新城區的房地產開發如火如荼,而在廣佛都市圈建設的帶動之下,順德北部的北窖、陳村等地樓市見旺,作為佛山新城區一部分的樂從、陳村更是迎來了房地產開發的新高潮。從2004年底開始,順德樓市吸引了眾多品牌地產商進駐,到2007年順德樓市的品牌競爭全面呈現:半島碧桂園、湖景花苑、君領、佛山奧園、康城花園·尚域、純水岸、保利嘉信城市廣場、萬科·蘭喬聖菲、龍光·水悅城邦等項目一齊面市,規模都達數十萬平方米。桂城地產趕超禪城中1992年,南海撤縣建市,桂城作為當時的市府所在地,其房地產業迎來發展的春天。1993年是桂城房地產業啟動年。這一年,桂城最早期的代表性樓盤花苑廣場、海景花園、東怡花園、德寶花苑等都開始開發建設。1997年,興業新村的開盤成為桂城樓市歷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興業新村不僅在樓盤的配套設施方面大有完善,而且開始引入外地一些新的策劃理念,開創了桂城樓市一種全新的銷售理念。1999年開始,在南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積極扶持下,桂城每年投入幾億元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加大市政道路建設與城市綠化;加強城市休閑空間建設,引導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桂城的居住環境在幾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桂城區域休閑居住魅力漸顯。這一時期,怡翠花園、麗雅苑、鹿璟村等一批高素質樓盤相繼誕生,因而從此開始吸引一些禪城市民前往置業。2003年,又是桂城樓市的一條分水嶺。2002年初,廣佛都市圈概念提出,位於廣佛都市圈中心地帶的桂城的房地產被眾多的投資者所看好。2002年底,南海撤市設區,資源重新整合的同時,桂城樓市開始與禪城樓市實現一體化。2003年開始,桂城樓市受到外地品牌地產商的關注,上海三盛宏業率先,接著中海、萬科、保利、深國投等國內一些著名地產品牌先後進駐桂城,桂城樓市由此出現品牌大盤雲集的現狀。2007年4月以來,千燈湖板塊是佛山樓市最引人矚目的焦點區域,一是桂城「廣佛RBD」定位的明確。二是千燈湖板塊將發展成為廣東省金融業後援中心、佛山市金融商務區和製造業、商貿業企業總部聚集地。三是該板塊內兩大優質商住用地公開拍賣,分別拍出佛山單幅地塊總價新高和樓面地價新高。如今,在禪桂樓市一體化的情況下,桂城因為生態環境較好、臨近廣州等優勢,很多大盤較禪城樓盤更具有競爭力。三水地產2000年起步,2006年爆發與禪城、南海、順德等地房地產業漸變型的發展模式不同,三水房地產的發展屬於「爆發式」的。三水大規模商品房建設從2000年開始,但在2006年以前,都是由本地中小開發商開發,不超過500套房子的小型樓盤,基本上沒有小區園林、配套設施的概念。長期以來,三水樓市都以小打小鬧的散盤、小盤充當市場上的主角,未形成統一的氣候。期間,綠湖?城市花園可以說是三水小區大型化發展的代表,每期推出市場的產品都能迅速被市場消化掉,大盤規模效應初步顯現。2006年下半年,三水樓市井噴式爆發,麗日天鵝湖、山水庄園、綠湖愛倫堡、東海藍灣等多個大型樓盤集中面市,而且去年還有匯銀、雅居樂、維森、鋸隆、上海銀都、華粵投資、金盛盧氏集團等多個本土或外來地產商在三水大舉拿地,三水成為了佛山乃至珠三角房地產開發最熱門的區域。在開發熱潮之下,三水的房價也迅速上漲,據了解,2005年三水普通商品房的售價大多還不到2000元/平方米,如今在售的很多高品質樓盤賣到了4000元/平方米以上。根據《佛山市住房規劃(2006-2010年)》,三水區未來5年內土地供應將集中在三達路附近的市中心區、西南涌兩岸與雲東海旅遊經濟開發區包括三水森林公園。而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土地供應則集中在市中心區,二類居住土地供應則主要集中在西南涌兩岸與雲東海兩大區域。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三水的房地產業仍處於發展中階段,往後還將有大量的土地開發,未來幾年內仍在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同時,隨著以廣州為核心的都市圈的擴張,珠二環、西南大道雙向八車道、一環等路網建設的完善,三水區逐漸融入這個廣佛都市圈,三水房地產開發的前景將更多地被外來開發商看到。置業故事東華里居民桂城看樓忙2007年12月29日,由本報發起並承辦的「關愛東華里」團購活動勝利啟程,60多位東華里居民依次參觀了佛山雅居樂花園、萬科·金色家園、南海頤景園、康怡麗苑、星暉·疊翠新城、時代傾城和中南恆展·海暉城。在當天居民所參觀的樓盤中,只有佛山雅居樂花園位於禪城境內,其它六個盤於南海區域內。已退休的趙先生是東華里老居民,自祖父起就居於東華里。然而,在記者問他買樓區域隔膜是否首先因素時,他一口否定了。他表示,個人覺得桂城東的萬科·金色家園、南海頤景園最好,價格適中,環境也不錯。「我雖然是佛山老城區居民,對老城區有很深的依戀,但如果要讓位給政府規劃,換房子不是必定要死守老城區的。」從事IT行業的曾先生的觀點代表了當天多位居民的看法,「是佛山人還是南海人順德人,都討論了這么多年了,我個人覺得沒啥意思。至於買房子,重要的是合眼緣,其次,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交通配套、樓盤設置、周邊環境等。」而記者了解到,除了禪城區居民向外擴展的同時,其他各區也有為數不少的居民向中心城區湧入。小剛父輩居住於順德龍江。近兩年,亞藝版塊、樂從、桂城等區域每有新盤推出,他都要去「湊湊熱鬧」。「在龍江,我們有幾套房子的了。不過,為了就近工作,所以我想多買一套性價比較高的罷了。」其實,2006年年底「一環」的開通,已真正開啟了佛山「同城置業」時代。「一環」沿線貫穿11個鎮,使各區、各鎮之間的交通距離大大縮短,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半小時生活圈」。「一環」沿線貫穿11個鎮,使各區、各鎮之間的交通距離大大縮短,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半小時生活圈」。

❻ 同濟大學建築學院在那個區,具體地址在哪裡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位於四平路校區(主校區);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四平路1239號。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簡稱同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1]的全國重點大學,是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收生標准最嚴格的中國大學之一;是「20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中美「10+10」計劃入選高校;是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合作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為中管副部級院校。

❼ 上海同濟新村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地址 郵政編碼 所屬地區
同濟新村(四平路1380弄) 200092 上海市區
同濟新村 200092 上海市

❽ 上海同濟大學的同濟新村的歷史

不知道,你去問問物業了

❾ 解放初期上海有新村公房嗎

在曹楊新村,答案是60多年,甚至更長。

作為新中國工人新村的「長子」,曹楊新村依託具前瞻性的規劃,從租界霓虹燈下「馬桶排隊、煤爐接班、不見太陽」的里弄群中剝離出來,成為以模範工人為代表的居民有尊嚴的生活世界。

本月13日,「中國文化遺產日」的重頭戲、《留住鄉愁——城市生活與歷史記憶》主題展將在上海城市規劃館拉開帷幕。在這里,60多歲的曹楊新村將與武康路、陝西北路等歷史風貌區(道路)一起,成為展覽主角。但與其他不同,曹楊新村不僅擁有獨特的建築形式,更是用一個社區的發展史,展現出城市規劃對構造宜居生活的意義。

規劃出的「人情味」

曹楊電影院60多歲的退休美工李樹德,能把一部部跌宕起伏的電影濃縮於一張海報,但面對靜止的曹楊新村,卻常感怎麼都描摹不夠。

「快看那水中倒影,這是曹楊新村環浜最美時候」,老李陪記者漫步初夏的曹楊新村,環浜兩岸,數十年樹齡的夾竹桃,粗壯的枝丫伸向水面,密匝的花朵和濃郁的綠蔭幾乎覆蓋了整個水面。睡蓮玲瓏的葉片已舒展成個個小圓片,輕輕巧巧浮在水面……

除了水,村內屋前屋後的梧桐綠意,亦為老李筆下增色,「白牆紅頂綠樹掩映,在解放初被認為是外國電影中才有的洋房風景,即便今天,也是理想的宜居小區環境」。他認為,曹楊新村內的綠化,美學意義與生態作用兼具,「夏天,新村裡要比新村外涼快兩三度;上海這兩年一直在評林蔭大道,可以說曹楊新村內每條路都是林蔭道!」

難怪,同濟大學建築學專家鄭時齡的學生,要在博客中寫下兒時回憶——「喜歡從曹楊新村抄近路去乘公交,開始是為省5分錢車費,但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道路彎曲、綠地開敞、有樹有水的地方」。

曹楊新村對藝術家和規劃師而言,不啻是一場心靈盛宴。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朱曉明曾無數次在新村徜徉。這里,依舊透著當年原始基地豐沛的水網與田園氣息,道路順著河道走向,白牆紅瓦建築則順著道路呈扇形打開,充滿鄉土情愫的大花格漏窗與綠色木窗,容納下適可而止的陽光,木頭樓梯透著親切。曲線型的花溪路濱水而建,人與水和自然的關系,60多年前就被規劃師悉心考慮。

更令朱曉明訝異的是,當年百廢待興的上海,竟未採用前蘇聯軸線對稱、空間圍合,紀念性強的大街坊布局,而是運用美國上世紀20年代提出的「鄰里單元」理念:至少10%的社區土地為公共開放空間或公園;最多每隔3棟樓,必有一處敞闊的公共空間。曹楊一村以小學為核心,以600米的服務半徑布置街坊,7—8分鍾步行范圍內即可享受各種公共配套設施。李樹德掰著手指,「一個新村內,2個公園、2座醫院,文化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影劇院、幼兒園、小學、中學等一應俱全,擁有如此完備配套設施的社區,如今恐怕也寥寥……都說上海要實現出門500米有公園、步行5分鍾有公交,這些,曹楊新村早就實現了!」

何況,時針撥回半個多世紀前,每戶擁有配備蹲位的廁所、廚房3家合用、人均居住面積4平方米、房屋棟距超出上海現行日照間距1.8倍……對於曾常年居住在小船、棚戶區或逼仄里弄內,一輛黃魚車裝不滿全部家當的勞模家庭們而言,如此標准,已遠超他們的想像。

曹楊新村的設計者汪定曾,曾在2009年他96歲高齡時,撰文回憶當年規劃時的考慮,「那時歐美的學院派和設計界中關於花園城市、新城市主義運動萌芽等的研究、嘗試已開始蓬勃發展,而這些新思潮中對於綠化、生態、以步行為導向、非對稱自由布局等的關注非常吸引我。同時,那些在上海舊式里弄中的風鈴聲、笑語及樹影里成長的記憶又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怎麼能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呢?我一直試圖在設計實踐中有機地融合這兩種我所接觸到的截然不同的文化基因……」

「面子」塑造「里子」

關於曹楊「待遇」對自己人生觀與豁達性格的養成,67歲的唐錦波表示「影響巨大」。

他是曹楊新村首批入住者,時年5歲。此前,他一家4口擠在蘇州河邊上10平方米的亭子間,與鄰居用木板隔開,不光吵架能聽見,木板間還有縫隙,須用報紙把縫糊上。1952年,唐錦波在華通開關廠任供應科科長的父親分得新居,舉家歡天喜地遷入曹楊一村33號4室,一室半的房型,朝南、朝北房分別為16平方米和8平方米,再不用倒馬桶,用上了自來水,一家人幸福得要冒泡。
猶記當年,他那些住在虹口的親戚來做客,賴著不肯走;更記得那些年,去上海雜技場看演出和參觀曹楊新村,是外國友人「做一天上海人」的必選動作。對那些高鼻子藍眼睛,幼時的唐錦波司空見慣,「幾乎每周都有『老外』來我家,秋風起時,大夥自發買大閘蟹款待他們……」

曹楊新村,也令朱曉明多年探求而欲罷不能。她發現,曹楊新村左鄰右舍間,誰家買了新布料,都會在寬敞的樓梯或其他公共空間進行展示,有許多老照片為證。《解放日報》攝影記者俞創碩和汪剛,在1952這一年也留下了諸多獨家珍貴鏡頭:6月,橫跨曹楊環浜的「紅橋」上,勤生紗廠女工孔阿菊和丈夫依橋而立,脈脈凝望;7月,同樣在「紅橋」,休假日中的孔阿菊夫婦,騎著自行車去看電影;還有一張攝於7月的照片上,上海第二紡織機械廠職工在夕陽下的草坪上下棋……

朱曉明堅信,曹楊新村在規劃設計時「對人的精神空間超乎尋常的尊重,可以塑造人」。在她看來,這個給予工人階級尊嚴感的新家園,透著一股強烈的潛意識。且看上海建築,有專為李鴻章修建的丁香花園,有為洋行、外商高級職員及上層僑民量身定製的法式風情建築武康大樓,而曾經身處社會最底層的工人,所能棲身的多是局促陳舊的石庫門,或在「滾地龍」中煎熬度日。當1952年,他們欣喜發現有了標志自己身份的新村時,這成為他們重塑階級信念的標桿。

唐錦波與鄰居們,都從新居中獲得了強烈的榮耀感。最早入住曹楊新村的114名居民,多是廠里的勞模和先進工作者,當時「一人住新村,全廠都光榮」的口號,產生強大精神暗示與鼓勵,伴隨和影響了幾代曹楊人,使他們不僅擁有「面子」,也改變著他們的「里子」。

普陀區文明辦原主任、今年78歲的劉有為深有感觸,曹楊新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多年來始終排在全市乃至全國前列。他記得,曹楊五村七委,是上海首個文明小區。當年,五村七委是外經貿系統的職工宿舍,曾把食品罐頭往窗外扔得遍地都是。有人寫信向市裡反映,此後,五村七委發動外貿職工集體打掃、整頓綠化,並將扔掉的東西辦成展覽,如此轟轟烈烈,還真把文明小區給創建成了!18年區文明辦主任生涯,曹楊新村始終是劉有為工作中的亮點,他說:「曹楊新村的居民就是有那麼一股精氣神,一聲令下,毫無『疙瘩』,能發動,能創建,還能做成!」

曹楊街道辦事處原副調研員沈樹東,也不禁要為曹楊人「感恩、奉獻、參與」的精神豎起大拇指。他告訴記者,1990年曹楊商廈火災,街道動員居民購買外觀受損但不影響使用的「過火」產品,「買下第一台電冰箱的,就是曹楊一村居民。新村裡還有許多小學生,捧著儲蓄罐來捐錢,感人情景歷歷在目……1992年,曹楊新村街道還被命名和表彰為上海『十面紅旗』之一!」
現曹楊村史館負責人馬長河動情道,無論是他的母親還是老師,都為其兒子或學生身為曹楊人而驕傲,「迄今,我在曹楊工作36年,感到人生毫無虛度……」

就此意義,曹楊新村宛若一樣「盛器」,不僅裝滿了新時代的新福利,更承載著新上海的城市精神。

宜居有了新希望

當年入住曹楊新村的垂髫少兒,如今已兩鬢斑白,而曾讓他們驚喜、驕傲的建築,也現出了一些老態。隨意走入曹楊一村一棟居民樓,一二樓間的木樓梯吱呀作響,公用空間內各種電線如蛛網般四處蔓延,曾經合用的衛生設施這兩年經過改裝,基本實現了每戶獨立,但也只容得下一台抽水馬桶……曾引發外人無比艷羨的曹楊一村,已因建築老化、規格不一、人口密度過高,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

因為曹楊新村在規劃和建築上的獨特價值,使它成為了 「上海第四批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根據規定,「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不能隨意拆建更改,曹楊一村裡,小區高度不能增高、建築外型不能改變,也對社區更新帶來挑戰。
唐錦波說,如今留在曹楊新村中的,除了外來租戶,大部分是「老弱病殘」:「既是留戀這個老社區、老環境,也是因經濟條件有限,無法遷往硬體條件更好的小區。」所以很多居民都希望曹楊新村能變一變,讓最初設計的宜居社區理念也與時俱進。
60多年前的前瞻性規劃、享譽海內外的歷史風貌保護區,究竟能不能變?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建築系副教授謝建軍眼裡,答案是肯定的。

他表示,盡管60年前的規劃設計帶有超前性,但畢竟早年規劃不可能考慮到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事物,就像而今互聯網暢通八達,但最初設計並未給光纖等留下空間;還有,當初房屋間的綠化空間能滿足居民休閑需求,但隨著社區老齡人口增加,也有必要為他們提供適老化設施新空間。

同濟大學王偉強教授和他研究團隊對曹楊新村進行了廣泛的社會調查,收集來自於居民的各類基礎數據和訴求,為政府的社區更新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使規劃的更新調整更貼近於居民的意願,更有利於維護曹楊新村的規劃理念和歷史風貌。
謝建軍認為,曹楊新村的改建主要是內科手術而不是外科手術,調整不能大刀闊斧,而是漸進式。他提出一個「城市針灸」概念,「老建築可以保留、房屋的經典立面可以保留,但空間布局和功能設計,都應聽聽老百姓和社會學家的意見,有的放矢地對局部進行重新規劃、改建」。

其實,謝建軍對曹楊新村的未來有一個設想:「能不能先從曹楊一村開始,把它改成一個社區養老的典型?」他說,老齡人口多是曹楊新村的一大特點,但硬體設施老化也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量。如果能通過經濟杠桿,降低人口密度,就為進行建築功能的改造提供了基礎:「比如原先兩間房,可打通成一間,把以前沒有的功能補上去。」另一方面,依託社區原有的醫療、綠化資源,又為改造成專門的養老公寓打下了基礎。

曹楊新村街道辦事處主任潘旭山也告訴記者:「雖然歷史風貌保護區對硬體設施改造有限制,但街道始終沒有忘記曹楊新村設計時提出的宜居理念,也一直在想方設法予以完善:先天不足後天補、房子不足環境補、硬體不足軟體補。」他表示,曹楊新村的合用戶改造工程還將繼續,盡可能破解煤衛合用問題;同時根據社區內老齡人口增多的趨勢,加快無障礙通道、樓梯扶手、休憩座椅等適老設施增設。在環境建設上,街道也在「做加法」,比如延長環浜健身步道,與周邊教育、醫療機構共建,拓展社區服務等。此外,諸如 「夕陽圓夢」、「家庭議事」等凝聚社區居民的公共活動、公共服務也層出不窮,希望把曹楊人的精氣神延續下去。他說,展望未來,曹楊新村肯定會變,但一定是在傳承與發展、保護與開發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延續60年多前的規劃理念,也讓現在的居民有盼頭、有希望,曹楊明天一定更美好

閱讀全文

與同濟新村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