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元宵節」的歷史傳說有哪些
2. 月圓之夜會發生什麼事情
變超級賽亞人
3. 有關滿月夜的傳說 故事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4. 有哪些文學故事發生在月圓之夜
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
5.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
這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神話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兩粒不死之葯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
有關恆娥的神話傳說,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後羿之妻。後羿的妻子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
(5)月圓夜歷史發生多少故事擴展閱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