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董白怎麼死的

歷史董白怎麼死的

發布時間:2022-08-12 18:58:53

㈠ 董白的介紹

董白(?-192),東漢末年人物,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董卓之孫女。董卓被誅,滅三族時被處死。

㈡ 江南名姬:董小宛的死因!…

生平簡介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本名董白,字小宛,號青蓮,是明末「秦淮八艷」之一。她聰明靈秀、神姿艷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第一流人物,有「針神曲聖」的稱號,位列中國古代十大名廚。1639年董小宛結識復社名士冒辟疆。明朝滅亡後,小宛也隨夫逃難,此後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千百年來,關於她的故事出現了眾多不同的版本,成為了一個纏綿悱惻的美艷傳奇。另有人認為董小宛與順治皇帝的寵妃董鄂妃實為一人,且順治出家也是因為她。不過,此系誤傳,順治皇帝生於1638年,董小宛長他十四歲,董小宛去世時順治皇帝僅十四歲,況且董小宛從未去過北方。 幾經周折終相遇 董家是蘇綉世家,到董小宛這一代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因其活計做得精細,所以生意十分興隆。小宛母親白氏是一個老秀才的獨生女兒,白氏為董家生了個千金,為寄託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小宛不僅模樣俊秀,而且腦子靈慧,父母視如至寶,悉心教她詩文書畫、針線女紅。在母親的教導下,小宛出落成了一個才德俱全的姑娘。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她十三歲那年,不幸父親暴病身亡。又過兩年,已至明末,天下###,亂象迫近蘇州,小宛和母親也打算逃難。這時卻發現家裡已無分文,並且還欠了上千兩銀子的賬。她的母親知道是伙計從中搗鬼,因氣急過度而病倒了。生活重擔一下落到了年僅十五的董小宛身上。龐大的債務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再加上母親的醫葯費用卻迫在眉睫。一向性格孤傲的小宛,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貸。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董小宛不得不使出下策,通過別人的引薦,來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畫舫中賣藝,以此來維持生計。 董小宛雖是風塵之人,但性如鐵火金石,質似冰壺玉月。在其從藝過程中,因其極富才氣,聰明靈秀,贏得了不少人的愛慕之情,很快便在秦淮河畔出了名。但她對於那些玉箸舉饌、金爐飄香的豪門權貴,斗雞走狗、尋花問柳的紈絝子弟生性厭惡,對他們都冷眼相待,更不想和這些豪門子弟來往。但是,她卻對當時聚匯南京,評議朝政,憤世憂國,傲嘯文壇的復社名流文士的態度截然不同。她還常與他們一起品茗清談,評文論畫,溫酒吟詩,填詞譜曲,無所拘泥,盡得其樂。因此得到了文人雅客的賞識。不久,有一公子慕名到秦淮河去尋訪她,那位公子就是冒辟疆。 冒辟疆來南京參加鄉試期間,聽說秦淮佳麗之中有位年少而才色雙絕的董小宛,他的朋友侯方域等人也向辟疆稱道小宛。因此冒辟疆特意前往造訪,不料董小宛卻已賭氣離開了秦淮河。之後,冒辟疆仍對董小宛念念不忘。第二年春天,冒辟疆再到蘇州訪董小宛,卻又聽說她陪錢謙益游覽西湖去了,而且准備游完西湖再轉道黃山觀賞奇峰蒼松,不知何時方能歸來。老天好像是故意捉弄這對有情人,這次冒辟疆又在失望中悻悻地回去了。崇禎十二年鄉試落第後,冒辟疆終與董小宛初會,由於小宛喝醉辟疆不便多加逗留,告辭而去。 幾經周折,崇禎十五年春冒辟疆和小宛再次相聚。當時小宛因母親去世,又受到驚嚇,所以得了重病,在家閉門不出。後來冒辟疆好不容易找到她時,人已奄奄一息。冒辟疆告訴小宛,自己是三年前與她醉中在曲欄相見的那個人。小宛勉強地支撐著起身審視辟疆,牽著他的手說:「我十八天來,昏沉沉宛如夢中。今天一見到你,便覺得神怡氣旺。」她吩咐家人置辦酒菜,與辟疆在床前對飲,這是二人的第二次交往。後來在交往中,二人互生情誼,互許終身。 於是冒辟疆來到蘇州為董小宛贖身,但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氣太大,不論出多少銀子鴇母都不想放走這棵搖錢樹。就在他們一籌莫展之際,錢謙益偕同柳如是來游蘇州。雖然當時他免官閑居,但在江南一帶名望甚高,經他出面調解,董小宛贖身之事迎刃而解。幾經周折後,董小宛由錢謙益做媒嫁給冒辟疆做偏室,兩個有情人終於走到了一起。 飄逝的紅顏 婚後,董小婉更是處處體現出一種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的良好風范。董小宛並未因地位偏低而抱怨什麼,而是把日常瑣碎的生活過得很有情致。冒辟疆的原配妻子蘇氏體弱多病,董小宛便毫無怨言地承擔起理家主事的擔子來,恭敬柔順地侍奉公婆,悉心照料蘇氏所生二男一女。在以知書達理、精通琴棋書畫而聞名於鄉里的同時,她對丈夫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 小宛這樣做完全是出於對冒辟疆的愛戀。他們二人有許多共同的嗜好,閑暇時小宛與辟疆常坐在畫苑書房中潑墨揮毫、賞花品茗、評論山水、鑒別金石。平時,小宛也喜歡練字,每天寫幾千字,還代替辟疆給親戚朋友書寫小楷扇面。後來逃難途中,小宛寧肯丟棄胭脂水粉,也要把書畫藏品捆紮起來,隨身帶走。 小宛不僅是一個才色雙絕的美人,同時還是一個賢惠的好妻子。小宛經常研究一些食譜,燒得一手好菜,其名列於「歷代十大名廚」之列。小宛自己生性淡泊,每次吃飯只要一小壺茶泡飯,加上幾根青菜幾粒豆豉就行了。但是當她聽說哪裡有奇珍異味時,就去訪求它的製作方法,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來。據說現在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發明的。因此,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除此之外,她還能把甘甜的食物釀成香露,中間加上鹽和酸梅,將色香俱全的花朵採下來腌漬。一年後顏色、香味不變,入口香味撲鼻,奇香異艷,不是尋常食品可比。 在瑣碎的家庭生活之餘,小宛更喜愛夏夜納涼,聞香賞月。小宛喜歡背誦唐人詠月及流螢、紈扇詩,為領略月色之美,她常隨著月亮的升沉移動幾榻。小宛就是這樣在自然平實的日常生活中領略精微雅緻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脫和清澄的詩意人生。這種夫唱婦隨的日子,也是董小宛一生夢想的生活。 可是,「自古紅顏多薄命」,小宛在過了數年安樂日子後,國破家亡、戰亂流離的苦難接連落到這個弱女子身上。戰亂再起,李自成攻佔北京,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瞬間時局動盪,兵荒馬亂。冒辟疆舉家逃避戰亂,輾轉深林僻路,風餐露宿,飢寒交迫,苦不堪言。在他們途經安徽馬鞍山時,行李和財物遭亂兵搶劫,家丁奴僕二十餘人被殺,董小宛回到水繪園時,冒家已一落千丈。經不起逃難艱辛的生活,冒辟疆終於病倒了,下痢兼瘧疾把他折磨得不成人樣。瘧疾發作寒熱交作,再加上下痢腹痛,冒辟疆幾乎沒有一刻能得安寧。為了方便照顧他,董小宛不離不棄,與丈夫同睡一張破草席。只要丈夫半夜一有動靜,她便馬上起來察看,為他清洗污物,毫無怨言。惡寒發顫時,她把丈夫緊緊抱在懷里;發熱煩躁時,她又為他揭被擦澡;腹痛則為他揉摩;下痢就為他端盆解帶,從沒有厭倦神色。經過五個多月的折騰,在小宛的悉心照料下,冒辟疆的病情終於好轉。然而,日子剛剛安穩不久,冒辟疆又病了兩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進,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葯煎湯,時時守在他的身邊,整整伺候了六十個日日夜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難忍,不能仰卧,董小宛就夜夜抱著丈夫,讓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寢,而她則坐著睡了整整一百天。冒辟疆病癒後,小宛卻已骨瘦如柴,彷彿也曾大病了一場。由此可見,董小宛對冒辟疆的愛真是海枯石爛、至死不渝。 在逃難艱辛的生活下,小宛經常食不果腹。本來虛弱的身體,再加上對冒辟疆的悉心照顧、操勞過度,使得小宛的身體垮了下來。順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賢妾良婦的董小宛過早地離開了人世,年僅二十七歲。四十一歲的冒辟疆痛不欲生,含淚寫下了《亡妾董小宛辭》和《影梅庵憶語》,說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董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盡。 看歷史,評「胭脂」 在男權主義凜冽肆虐的時代,女性如同鮮花一樣無法逃避憔悴凋零的命運。男性社會按照他們的需要,野蠻地肢解了女人的天性,這是一種目的和手段都極其野蠻的手術。生在那樣一個戰亂的年代,董小宛雖嫁得冒辟疆,掙得了一個三貞九烈之名,卻也是燈枯油盡而死,這真是一個令人可悲的結局。小宛的一生郁結著很多「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的痴情。在她身上也有愛國的情懷,卻不似李香君那般彰顯,她更多地保留著一顆多情的女兒心,更多的是為愛尋覓,並堅定地守候一生。 冒辟疆歷盡千險萬苦納青樓女子董小宛為妾,看似又是一段有名的才子佳人組合,可實際上呢?董小宛在冒辟疆眼裡,也不過就是任打任罵之物而已。李自成進京後,在清兵入關的戰亂中冒家舉家逃難,冒辟疆攙母扶妻,卻斥罵董小宛拖他後腿,就是一個明證。小宛生來苦命伴隨,眼裡含悲,心裡藏卑,風塵嬌艷命薄微。她心地善良,厭惡權勢,追求自己嚮往的幸福生活,留下的卻是串串心酸與懷念的淚水,是一個重情有義的哀怨女。 「紅顏自古皆薄命,青史誰人鑒曲衷。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做鬼雄。」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小宛悲苦的命運。而她這種無怨無悔的付出,能得到她期望的幸福嗎?在董小宛活著的時候,冒辟疆對她的感情遠遠比不上他在《影梅庵憶語》中寫得那麼動人。溫婉如玉的董小宛,風神俊秀的冒辟疆,在他擁有她的時候,他忽略了她的深情,辜負了她的愛意,而她卻默默地用一生的守候來回報。當有一天,他終於在回眸間明白了她的好,無涯的人生卻如一把銳利的刀,只在瞬間就讓她清麗絕倫的笑容永遠地停滯。一個女子一生的痴愛以及伴隨而來的苦難,換來的不過是一些微薄的記憶。她為自己的愛而付出了自己一生的代價, 並且她對愛情是那麼的堅定執著,就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她也從沒有動搖過,這對於一個風塵女子來說是多麼的難得啊。 董小宛時為天下名妓,然而她的處境和結局卻是如此的凄涼。她從名妓到賢妾,仍沒能改變自己悲苦的生活。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董小宛與冒辟疆的愛情雖然是浪漫的,但這種浪漫的愛情卻無法在國破家亡的現實中生根,被國變、兵變、疾病折磨的董小宛和她的愛情,最後只能陷入「冷月葬花魂」的悲劇。

㈢ 明末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名妓董小宛的丈夫。

冒辟疆
冒襄(公元1611-1693年) ,字辟疆,號巢民,一號朴庵,又號朴巢,私謚潛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學家。
[編輯本段]冒襄和董小宛的故事
冒襄與董小宛的故事冒襄,字辟疆,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皋縣人,生於明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三月十五日。明清時期,如皋城裡的冒氏家族人才輩出,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也是一個文化世家。 當時的明王朝已成潰亂之勢,東北在清兵的鐵蹄之下,川陝湖廣是「流寇」馳騁的戰場,而江浙一帶的士大夫依然過著宴安鴆毒、驕奢淫逸的生活。秦淮河畔,妓家所居的河房開宴沿賓,樽酒不空,歌姬的翡翠鴛鴦與書生的烏巾紫裘相交錯,文采風流,盛於一時。辟疆也沾染了一般豪貴子弟的浪漫風習。一方面,他年少氣盛,顧盼自雄,主持清議,矯激抗俗,喜談經世大務,懷抱著報效國家的壯志;另一方面,又留戀青溪白石之勝,名姬駿馬之游,過著腦滿腸肥的公子哥兒的生活。
董小宛(公元1624-1651年) ,名白,又字青蓮,南京人,因父母離異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她16歲時,已是芳名鵲起,與柳如是、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艷」。1639年鄉試落第的冒襄與小宛偶爾在蘇州半塘相遇。她對冒襄一見傾心,連稱:「異人!異人!」雖然她多次向冒襄表示過傾慕,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因為冒襄早已屬意吳門名妓陳圓圓,並於1641年「訂嫁娶之約」。次年冒襄第六次鄉試途經蘇州,重重訪陳圓圓時,已是人去樓空,加上科場失意,情緒沮喪到了極點。就在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錢謙益出面給小宛贖身,然後從半塘雇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結成伉儷。小宛才藝出眾,能詩善畫,尤其擅長撫琴。今水明樓內的古琴,就是她當年心系之物。
冒辟疆最早從方以智那裡聽說秦淮佳麗之中有位才色雙絕的董小宛。吳應箕、侯方域也都向辟疆嘖嘖稱道小宛。而小宛時時在名流宴集間,聽人講說冒辟疆,知道復社中有這樣一位負氣節而又風流自喜的高名才子。 崇禎十二年鄉試落第,冒辟疆聽說小宛住在半塘,便多次訪尋,小宛卻逗留在太湖洞庭山。蘇州歌姬沙九畹、楊漪炤名氣與小宛相當,辟疆便每天來往與沙、楊之間。在離開蘇州前,辟疆又前往董家,小宛醉卧在家,與辟疆相會於曲欄花下。辟疆見小宛秋波流轉,神韻天然,只是薄醉未消,懶慢不發一言。
崇禎十五年春,小宛從黃山歸來,母親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搶奪佳麗的驚嚇,患了重病,閉門不出。辟疆到時小宛已奄奄一息。小宛支撐著起身,牽著他的手說:「我十八天來昏沉沉如在夢中。今天一見到君,便覺神怡氣旺。」她吩咐家人具辦酒菜,與辟疆在床前對飲。辟疆好幾次要告別,小宛都苦留辟疆。在與冒辟疆的戀愛嫁娶中,董小宛處處主動,煥發出嚮往自由、尋覓真情的個性光彩;而冒辟疆事事舉步躊躇,顯露出一個大家公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弱點。
小宛入冒氏之門後,與冒家上下相處極其和諧。馬恭人(辟疆母)和蘇元芳(辟疆妻)特別喜歡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順從。閑暇時,小宛與辟疆常坐在畫苑書房中,潑墨揮毫,賞花品茗,評論山水,鑒別金石。小宛初進冒家,見董其昌仿鍾繇筆意為辟疆書寫的《月賦》,非常喜愛,著意臨摹。接著到處找鍾繇的字帖。後來覺得鍾繇的字體稍稍偏瘦,又看到他的《戎輅表》將她推崇的關羽稱為賊將,便廢鍾帖而改學曹娥碑,每天幾千字,從不錯漏。小宛曾替辟疆給親戚朋友書寫小楷扇面,也為蘇元芳登記柴米油鹽的用項及銀錢出入。小宛畫的小叢寒樹,筆墨楚楚動人。15歲時作品《彩蝶圖》現收藏在無錫市博物館,上有她的題詞,到如皋後,她保持著對繪畫的特殊愛好,時時展玩新得長卷小軸或家中舊藏。後來逃難途中,仍把書畫藏品捆載起來,隨身帶走。小宛最令人心折的,是把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得浪漫美麗,饒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壺芥茶溫淘米飯,再佐以一兩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辟疆卻喜歡甜食、海味和臘制熏制的食品。小宛為他製作的美食鮮潔可口,花樣繁多。她不僅在中間加上適量的食鹽和酸梅調味,還采漬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將花汁滲融到香露中。這樣制出的花露入口噴鼻,世上少有。其中最鮮美的是秋海棠露。海棠本無香味,而小宛做的秋海棠露獨獨是露凝香發。酒後,用白瓷杯盛出幾十種花露,不要說用口品嘗,單那五色浮動,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小宛腌制的鹹菜能使黃者如蠟,綠者如翠。各色野菜一經她手都有一種異香絕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風魚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蝦如龍須,油鯧如鱘魚,烘兔酥雞如餅餌,一匕一臠,妙不可言。小宛經常研究食譜,看到哪裡有奇異的風味就去訪求它的製作方法。現在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發明,因此,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東坡肉」相映成趣。小宛還善於製作糖點,她在秦淮時曾用芝麻、炒麵、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為原料製成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一分的方塊,這種酥糖外黃內酥,甜而不膩,人們稱為「董糖」,現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樓牌董糖都是名揚海內的土特產。
歌妓都能豪飲。崇禎十五年,鑾江汪汝為在江口梅花亭宴請辟疆和小宛。也許是洶涌的長江白浪激發起小宛的豪情逸致,她「轟飲巨叵羅,觴政明肅,一時在座諸妓,皆頹唐潰逸」。這種情景辟疆只見過一次。因為小宛見辟疆飲酒很少,量不勝蕉葉,也就不怎麼喝。在喝茶方面,小宛和辟疆都愛喝芥片。這種芥片煮好後有一股嬰兒肉香。煮茶當然是小宛的拿手好戲。他們常常是一人一壺,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對,細細品嘗茶的色香性情。
月色如水,最為小宛所傾心。夏夜納涼,小宛喜歡與辟疆的兩個小孩背誦唐人詠月及流螢、紈扇詩。為領略月色之美,她常隨著月亮的升沉移動幾榻。半夜回到室內,她仍要推開窗戶,讓月光徘徊於枕簟之間。月亮西去,她又捲起簾櫳,倚窗而望,戀戀不舍,反復回環地念誦李賀的詩句「月漉漉,波煙玉」。小宛曾對辟疆說:「我書寫謝庄的《月賦》,見古人厭晨歡,樂宵宴。這是因為夜之時逸,月之氣靜,碧海青天,霜縞冰靜,比起赤日紅塵,兩者有仙凡之別。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有的人在月亮出來以前,已呼呼大睡,沒有福氣消受桂華露影。我和你一年四季當中,都愛領略這皎潔月色,仙路禪關也就在靜中打通。」小宛就是這樣在自然平實的日常生活中領略精微雅緻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脫和清澄的詩意人生。
小宛和辟疆都喜歡靜坐香閣,細品名香。小宛最珍愛東莞人視為絕品的「女兒香」。小宛使用沉香的方法和俗人不同。俗人是把沉香放在火上燒,煙撲油膩,須臾即滅。不僅體察不到香的性情,而且煙氣沾染上襟袖還帶有焦腥味。小宛採用的是隔紗燃香法,講究品香時的情調。寒夜小室,玉幃四垂,點燃兩三枝紅燭,在幾只宣德爐內燃沉香,靜參鼻觀,就好像進入了蕊珠眾香深處。
李自成攻佔北京,清兵入關南下,江南一帶燃起熊熊戰火。清軍肆虐無忌,冒家險遭塗毒,家產丟得一干二凈。小宛隨夫一路南逃。順治五年的七夕那天,小宛看見天上的流霞,忽然有了興致,要摹天上流霞製作一對金釧。她叫辟疆寫了「乞巧」和「覆祥」的字樣,鐫摹在金釧上。這對製作精妙的黃跳脫在第二年七月忽然從中斷開。他們又重新做了一對,辟疆寫了「比翼」、「連理」四個字鐫上去。足見董小宛是把這對金釧兒看作愛情的信物。小宛最愛晚菊。有個朋友送給冒辟疆幾盆名為「剪桃紅」的菊花,花繁而厚,葉碧如染,濃條婀娜。小宛見到「剪桃紅」,非常喜愛,特意將花放在床邊。每天晚上,高燒綠燭,用白色屏風圍起三面,放一張小椅子在花間,調整好菊花,讓菊影具有參橫妙麗之態,然後身入花間,使人在菊中,菊與人都在影中,此情此景,淡秀如畫。在董小宛的生命最後時刻,她還叫冒辟疆把「剪桃紅」搬到床前給她看枝葉是否茂盛,可有蟲害。小宛和辟疆曾住嘉興海鹽水繪閣。她在南北湖畔雞籠山上面對暮春凄涼景緻,感嘆江河破碎,一家流離,淚葬殘花。據說《紅樓夢》林黛玉葬花即改編自小宛葬花。
日子剛剛安穩不久,冒辟疆又病了兩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進,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葯煎湯,緊伴枕邊照料了六十個晝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難忍,不能仰卧,小宛就夜夜抱著丈夫,讓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寢,自己則坐著睡了整整一百天。 辟疆說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處的九年中享盡。艱難的生活中,飲食已是難飽,小宛的身體又十分虛弱,加上照顧辟疆連續幾場大病,使得小宛身體頃刻間垮了下來,連續二十多天喝不進一口水。由於體質已極度虧虛,冒家多方請來名醫診治,終難湊效。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通徹心扉的哀哭聲中,小宛仙逝,年僅28歲。臨終之時,她手中緊握著冒辟疆鐫有「比翼」、「連理」四字的那對金釧。 冒家上下恍惚傷痛,葬之於如皋影梅庵。歷代文人多有憑吊。
清道光以後有人妄言小宛當年未死,被洪承疇計取,送入皇宮,以博帝歡,得順治寵愛,辟疆恐懼,謊稱小宛已死,其實董鄂妃即董小宛,全屬虛談。董小宛死時28歲,順治才14歲,小宛與辟疆崇尚氣節,誓死不肯降清。小宛厭惡宮廷的奢侈生活,何況滿漢不通婚,小宛無入宮邀寵之理。順治所忠愛的是棟鄂妃也非董鄂妃。棟鄂妃武臣鄂碩之女。18歲入宮(而小宛19歲嫁辟疆)。棟鄂妃生得美慧異常,且端靜溫柔,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8月冊為賢妃,12月進為貴妃。順治與她形影不離,賦詩作畫,研究佛法。順治十七年棟鄂妃的兒子不滿百日夭折。她悲傷過度,不久也得病死去。順治帝追封她為端敬皇後,罷朝五日,治喪禮儀碑極隆重。至於傳說順治因董小宛之死看破紅塵到五台山出家更是謬傳。
董小宛從名妓到賢妾,清宮有四大疑案,第一個是順治出家,據說順治出家是為了一個漢族女子——董小宛。而董小宛原又本是大名士冒辟疆的小妾,據說冒辟疆因順治從他手中奪走董小宛而悲痛欲絕。說道:「夢幻塵緣,傷心情動,鶯鶯遠去,盼盼樓空。倩女離魂,萍蹤莫問。揚鉤海畔,誰證前盟;把臂林邊,難忘往事。金蓮舞後,玉樹歌余,桃對無蹤,柳枝何處?嗟嗟,萍隨水,水隨風,萍枯水盡;幻即空,空即色,幻滅全靈。能所雙忘,色空並遣;長歌寄意,缺月難圓。」 並寫下了一閡《金人捧露盤詞》,寄託悲思。
但疑案畢竟是疑案,真實的情況卻與之頗有出入。
蘇州城外有條半塘河,河水清緩;兩岸風景秀麗宜人,在出城不遠的河畔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山上竹林幽幽,靜如世外桃源。山邊原本沒有人家,只有三兩座簡易的亭子,供來此清心的遊人休息。後來這里築起了一座小樓,樓雖不大,卻修得別致典雅,樓中住著一對母女和幾個傳婢。這母女倆日子似乎過得十分悠閑,每日里沉醉於山水間,看片石孤雲,流水落花,累了便在院中花亭里彈琴吟詩,品茗對弈,似乎不為生計所累。是誰家的女眷有這份閑情逸意呢?她們本是城內「董家綉庄」的女主人和千金小姐。「董家綉庄」是蘇州小有名氣的一家蘇綉綉庄,因活計做得精細,所以生意一直興隆。董家是蘇綉世家,到這一代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別看刺綉屬於工藝製造行業,可十分接近於繪畫藝術,所以董家還頗有幾分書香氣息。女主人白氏是一個老秀才的獨生女兒,老秀才平生不得志,只好把滿腹經綸傳給了女兒。白氏為董家生了個千金,為寄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號青蓮,小閨女不但模樣兒俊秀,腦子還十分靈慧,父母視如至寶,悉心教她詩文書畫、針線女紅,一心想調教出一個才德具全的姑娘。
這本是個美滿幸福的家庭,不料天有不測風雲,董白十三歲那年,父親在暑天患上了暴痢,葯不湊效,不久便撒手人寰。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將董白母女打擊得心神憔悴,料理完丈夫的後事,白氏不願在城中的舊宅中繼續住下去,睹物思人,倍感悲傷;於是花了一筆錢,在半塘河濱築下了幽室,帶著女兒隱居其中,過一種與世相隔的恬淡生活,綉庄的事則全委託伙計去掌管。兩年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淡淡流走了,此時已是明朝末年。朝廷腐敗,梟雄四起,天下陷入戰亂之中。到了崇禎九年,亂象已迫近蘇州,人們不由得惶惶不安,白氏也打算關閉綉庄的生意,收回資金以備隨時逃難。誰知綉庄伙計一算帳,不但沒有銀兩剩餘,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上千兩銀子的帳。分明是伙計從中搗鬼,白氏又無法把握,又氣又急,終於病倒在床。母親倒下,綉庄破產,債務壓頭,生活的重擔猛地壓到了十五歲的董白身上,她彷彿從雲端跌入了冰窖,一時間無法睜開眼睛。
龐大的債務能拖則拖,母親的醫葯費用卻迫在眉睫。從小隨母親隱居世外的董白已養成一副孤高自傲的性格,那裡肯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貸。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應了別人的引薦,來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畫舫中賣藝,改名小宛。董小宛秀麗的容貌,超塵脫俗的氣質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為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屈意賣笑,但她那清高的脾氣有時不免露了出來,得罪了一些庸俗的客人,然而卻贏得了一些高潔之士的欣賞。董小宛孤芳自賞,自憐自愛,決不肯任憑客人擺布,如此一來,影響了鴇母的進帳,鴇母自然對她冷嘲熱諷,董小宛郁怒之下,一跺腳離開南京,回到了蘇州。可家中母親依然躺在病床上,離不開請醫吃葯,一些債主聽說董小宛回了家,也紛紛上門催債,董小宛無力應付,只好重操舊業,索性將自己賣到半塘的妓院,賣笑、陪酒、陪客人出遊。
在半塘,董小宛依然抱定不賣身的初衷,而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壓抑住自己的那份清高,把一份毫無實際內容的媚笑賣給客人。倒是有一種客人,既有閑情、閑暇,又有足夠的財力,便能帶上個中意的青樓女游山逛水,享受自然風情。對陪客出遊,董小宛是最有興趣的,雖說那些能有此雅舉的多是上了年紀的人,可那時董小宛醉心於山水之間,並不覺得白發雅士有可憎之處。在旖旎風光的襯托下,她也容易涌動柔情,而真心真意地給客人以嬌媚嬌笑。因此,她三番五次地受客人之邀,游太湖、登黃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就在董小宛離開秦淮河不久,卻有一公子慕名到秦淮河去尋訪她,那位公子就是冒辟疆。這冒辟疆出身於官宦之家,雖無功名,卻胸懷大志,富有正義。天啟年間,閹黨魏忠賢陰謀弄權,惑亂朝綱,冒辟疆聯合一批有志之士結社金陵,伸張正義,其中較有名的是「四公子」。「四公子」分別是陳貞慧、方密之、侯方域、冒辟疆,皆年少有才之士。無奈終因勢弱力薄,不但未成氣候,還慘遭閹黨摧折,冒辟疆雖免於難,但前途深受影響,只好暫時寄情於山水聲色之中。
這年秋天,二十九歲的冒辟疆來南京參加鄉試。說起鄉試,冒辟疆已參加過三次,憑他的才學早該中舉,可在應試作文中,本應循規蹈矩,就經解經,他卻要聯系時勢,針砭政局,自然違背了主考官的要求,所以屢試屢敗。此次應試他也並不打算改變自己的風格,只看能否遇上個有眼力的主考官,否則就任其落第。與冒辟疆抱著同樣心情來應試的還有他的好友方密之,兩人全不把考試放在心上,見考前有點空暇,便相約往秦淮河去散心。方密之早聽人說起秦淮河來了個冰清玉潔的「冷美人」董小宛,在青樓女子中別樹一格,正合方密之等人的口味,因而與冒辟疆兩人特意前往造訪,不料董小宛卻已睹氣離開了秦淮河。後來鄉試發榜,冒辟疆又一如既往地名落孫山,他沒有失望。只是暗嘆自己生不逢時,收拾了行裝,便轉往蘇州閑游去也。在蘇州,冒辟疆一邊訪勝探幽,一邊打聽董小宛的下落,得知她已在半塘待客,便又興致勃勃地專程拜訪。偏不湊巧,董小宛已受人之邀游太湖去了。之後又接連去了好幾次,都無緣見到董小宛,直到准備離開蘇州的前夕,沒抱多大希望地來到半塘,卻終於得以與她相晤。這是一個深秋的寒夜,董小宛剛剛參加酒宴歸來,正微帶醉意斜倚在床頭。見來了客人,她想掙扎著起身,無奈酒力未散,坐起來都有些搖晃。冒辟疆見狀忙勸她不必多禮,讓傳婢在小宛床頭擺了個坐凳,便在她身邊坐了下來。冒辟疆自我介紹後,董小宛稱贊說:「早聞『四公子』大名,心中傾佩已久!」臉上果然露出欣喜的神色。冒辟疆沒想到一個風塵女子竟然對他們這劻扶正義的行為大感興趣,不由得對她肅然起敬,細打量董小宛,素衣淡妝,眉清目爽,果然與一般歡場女子大相徑庭,此時雖醉意朦朧,嬌弱不堪,卻依然思路清晰,談吐不俗,縱談時局,頗有見地。憐惜伊人酒後神倦,冒辟疆坐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匆匆離去,就是這半個時辰的交談,已使他對董小宛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這時冒辟疆已出遊日久,囊中羞澀,不得不按原計劃離開蘇州回家鄉如皋去了,心裡則暗藏著對小宛的眷戀。第二年春天,冒辟疆再到蘇州訪董小宛,卻又聽說她陪錢謙益游覽西湖去了,而且准備游完西湖再轉道黃山觀賞奇峰蒼松,不知何時方能歸來。冒辟疆只好悻悻地回去了。
轉眼又是春江水暖的季節,冒辟疆奉母命往襄陽探望在那裡作官的父親,經過蘇州,又禁不住往半塘尋訪董小宛。這次小宛又陪客人遠游黃山去了,冒辟疆失望之極,自嘆:「竟是如此無緣!」失望之餘,他結識了當地名妓陳圓圓,兩人十分投緣,相攜游歷了蘇州的山山水水,冒辟疆離去時還約定初夏返鄉時,還來與她同賞虎丘石榴。到襄陽探望父親,小住一段時間後即如約來到蘇州,這時陳圓圓卻已被嘉定伯周奎聘去京都。冒辟疆悵然若失,懷著悒鬱的心情隻身雇舟前往虎丘。小舟沿著半塘河緩緩而行,冒辟疆漫無目的地欣賞著兩岸的風景,小舟穿過一座青石小橋,眼前一片綠意融融的柳樹林,抬眼望去,柳絲深處竟隱隱約約透出一幢小樓的檐角,在青山綠樹的映襯下,顯得如詩如畫。這等僻靜之地還有人家?那定是什麼方外隱士、世外高人了!冒辟疆一時來了興趣,便命舟子將船系在了柳樹上,他則登岸向小樓走去。
小樓的院門緊閉,悄無聲息,冒辟疆上去喚了幾次,才有一個小丫鬟來開門,一打聽,此處竟是董小宛的家。 此時董母新喪,剛辦完喪事,查小宛憂傷難持,正病倒床榻。冒辟疆心中猛地一怔,忙稱自己是董小宛的朋友,特來拜訪。小丫鬟稟報了主人後,來請客人進屋,並徑直將客人引入了董小宛卧房。這是冒辟疆第二次見到小宛,與上次一樣,她也是斜卧床頭,只是上次帶著嬌憨的笑容,這次卻是滿臉的凄愴。冒辟疆滿懷同情地將她寬慰一番,並且說了自己幾次尋訪都吃了閉們羹的經過,董小宛露出一絲歉意和欣慰。見她病體虛弱,冒辟疆幾次提出早早歸去,董小宛卻殷勤挽留,兩人直談到深夜才分手。第二天一早,冒辟疆忍不住又雇舟來到小宛家,兩人並沒有約定,小宛卻笑盈盈地站在門外相迎。一夜之間病竟好了大半,也似乎料定冒辟疆今天會來。董小宛將冒辟疆迎進了屋,奉上茶,小宛幽幽地自言自語道:「此番公子前來,妾身的病竟然不葯而愈,看來與公子定有宿緣,萬望公子不棄!」冒辟疆聽了不甚歡喜,又怕對方是一時之興。便探試道:「小生與姑娘交淺言少,姑娘難道不為此話後悔嗎?董小宛心意堅定地說:「風塵打滾,閱人不少,如蒙公子不棄,妾身算是跟定公子了!」冒辟疆興奮得一把摟住她,小宛則在他懷中嚶嚶地抽泣起來。冒辟疆此行還需到南京參加鄉試後再回家鄉,他與董小宛約好,一等鄉試結束,就馬上返回蘇州為她贖身,再相伴回到如皋。對考試冒辟疆可以說是輕車熟路,反正也不抱太大的希望,輕輕鬆鬆做完考卷,便興沖沖地離開闈場,一心想著早日飛到小宛身邊。他正邊想邊走,忽聽到一個清脆的聲音在叫他的名字,抬頭一看,那不是小宛嗎?她站在闈場對面的旗座旁,帶著燦爛的笑容向他招手。冒辟疆連忙跑上前去,一把握住小宛的手。關切地問:「你怎麼來了!」 「我自己有腳,就怎麼不能來,我已到了三天,怕攪擾公子,未敢來見呢!」董小宛含嬌帶嗔地訴說著,還告訴說,她所乘的船在江上遇到強盜,幸虧船家機敏,將船藏在蘆葦中躲了三天才脫險,把乘客都嚇得半死。冒辟疆輕輕撫摸著她的發際,傳遞著無言的憐愛和安慰。不久鄉試揭榜,冒辟疆再次落第。這時他已過而立之年,既然仕途難成,便索性打定主意歸鄉隱居,董小宛對他的決定由衷地贊同,她早就嚮往那種布衣素食、朝夕相依的平淡生活。什麼夫貴妻榮,她早已看穿了那一套。
冒辟疆帶著小宛回蘇州贖身,不料又遇上了麻煩,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氣太大,不論出多少銀子,鴇母都不想放走這棵搖錢樹。就在他們一籌莫展之際,錢謙益偕同柳如是來游蘇州。柳如是是董小宛當初賣笑秦淮河時的好姐妹,錢謙益也曾與她有過頗深的交情,他如今雖然免官閑居,但在江南一帶名望甚高,經他出面調排,董小宛贖身之事迎刃而解。這時已是崇偵十五年隆冬季節,冒辟疆與董小宛頂風冒雪趕往如皋。一路上,他們不願意放棄觀光賞景的好機會,走走停停,尋幽訪勝,直到第二年初春才到達如皋的冒家。
冒家十分通情達理,順利地接受了董小宛這位青樓出身的侍妾。因為他們相信冒辟疆的眼光。這時冒辟疆的父親已從襄陽辭官歸家,一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冒辟疆的原配妻子秦氏體弱多病,董小宛便毫無怨言地承擔起理家主事的擔子來,恭敬柔順地侍奉公婆及大婦,悉心照料秦氏所生二男一女。冒家的全部賬目出入全由她經手,她料理的清清楚楚,從不私瞞銀兩。小宛還燒得一手好菜,善做各種點心及臘味,使冒家老少大飽口福,在眾人的交口稱贊中,小宛得到了無限的滿足。對丈夫,小宛更是關照得無微不至,冒辟疆閑居在家,潛心考證古籍,著書立說,小宛則在一旁送茶燃燭;有時也相幫著查考資料、抄寫書稿;丈夫疲憊時,她則彈一曲古箏,消閑解悶。寧靜和諧的家庭生活剛剛過了一年,國家出現了轟轟烈烈的戰亂,李自成攻佔北京,清兵入關南下,江南一帶燃起熊熊戰火。清軍肆虐無忌,冒家險遭塗毒,幸虧逃避得快,才得以保住了全家的性命,然而家產卻在戰亂中丟失得一干二凈。
戰亂過後,冒家輾轉回到劫後的家園,缺米少柴,日子變得十分艱難,多虧董小宛精打細算,才勉強維持著全家的生活。就在這節骨眼上,冒辟疆卻病倒了,下痢兼虐疾,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瘧疾發作寒熱交作,再加上下痢腹痛,冒辟疆幾乎沒有一刻能得安寧。為照顧他,董小宛把一張破草席攤在床榻邊作為自己的卧床,只要丈夫一有響動,馬上起身察看,惡寒發顫時,她把丈夫緊緊抱在懷里;發熱煩躁時,她又為他揭被擦澡;腹痛則為他揉摩;下痢就為他端盆解帶,從沒有厭倦神色。經過五個多月的折騰,冒辟疆的病情終於好轉,而董小宛已是骨瘦如柴,彷彿也曾大病了一場。日子剛剛安穩不久,冒辟疆又病了兩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進,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葯煎湯,緊伴枕邊伺候了六十個晝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難忍,不能仰卧,董小宛就夜夜抱著丈夫,讓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寢,自己則坐著睡了整整一百天。艱難的生活中,飲食難飽,董小宛的身體本已虛弱,又加上接連三次照料丈夫的病痛,冒辟疆病癒後,她卻病倒了。由於體質已極度虧虛,冒家多方請來名醫診治,終難湊效。順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賢妾良婦的董小宛終於閉上了疲憊的眼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聲中,她走得是那樣安詳。

㈣ 東漢末年,董卓的孫女得了什麼病,讓董卓非得去皇陵探尋解葯

東漢末年,權臣董卓的孫女得了啞巴病,一生下來便是個啞巴,到了十歲也還沒有治癒。董卓聽聞漢武帝陵墓有治療啞巴的秘方,便派呂布前去搜查。其實董卓開始也是有所忌憚的,畢竟這是先祖,舉頭三尺有神明,害怕先祖會怪罪。但是為了自己最寵愛的小孫女還是要冒險一試的。董卓對自己信得過的人都是很好的,比如呂布。

現如今的天子漢獻帝劉協雖是董卓一手扶持上來的,但是董卓必將篡位奪取皇權的心思人盡皆知。董卓這人心狠手辣,也不在乎別人的想法,只管自己能夠舒心。後來董卓被義子呂布斬殺,其孫女董白雖年方十六,也受到了董卓的牽連,被殺死在了渭陽。雖然董卓十惡不赦,但其對孫女的疼愛也無可厚非。

㈤ 歷史上一代名妓董小宛最後為何因勞累過度而死

她是一代名妓,與柳如是、陳圓圓、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艷”。他美麗動人,名震秦淮,他是萬千男人心中的完美情人。但是就這樣一個妹子,最後卻因為勞累過度而死。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再加上,在艱苦的生活中,董小宛吃不飽飯,本就身體虛弱的董小宛自己卻病倒了。由於董小宛身體極度虧虛,冒家多方醫治,也回天乏力。順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賢妾良婦的董小宛終於閉上了疲憊的眼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聲中,她離開這個人世。誰會想到一代名妓董小宛,最後竟然勞累過度而死。世事無常,造化弄人呀!

像董小宛這樣的好女人,給我們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相濡以沫,什麼是不離不棄,這樣的女人真是太好了,這是她的命運太差了,又應了那一句古話“自古紅顏多薄命。”願她來生,有一個美滿的人生。

㈥ 董白的歷史傳記

東漢太師董卓之孫女,董卓當權時,董白尚未及笄,被封為渭陽君。永漢三年,董卓被誅,滅三族。董白死於此時。
王粲《英雄記》:孫女名白,時尚未笄,封為渭陽君。於郿城東起壇,從廣二丈餘,高五六尺,使白乘軒金華青蓋車,都尉、中郎將、刺史千石在郿者,各令乘軒簪筆,為白導從,之壇上,使兄子璜為使者授印綬。

閱讀全文

與歷史董白怎麼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