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宣城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宣城歷史上的名人有詩人梅堯臣、數學家梅文鼎、紅頂商人胡雪岩、新文化運動旗手胡適、徽墨名家胡開文、學者吳組緗、書法家吳玉如、書畫家吳作人等。
宣城,古稱宛陵、宣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安徽省東南部,東臨浙江省杭州、湖州,南倚黃山,西和西北與池州市、蕪湖市毗鄰,北和東北與馬鞍山及江蘇省南京、常州、無錫接壤,是東南沿海溝通內地的重要通道。處在滬寧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線上,是中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和資本轉移的前沿陣地。敬亭山、柏梘山、水西山、龍須山四山峰巒疊翠;青弋江、水陽江兩水相依。
宣城地處江南,楚頭宣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說。自西漢設郡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國家園林城市、南吳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魚米之鄉。
宣城文化底蘊深厚,自西漢時起就一直是江東大郡,晉永嘉年間,首開文化昌盛之風,歷經六朝, 隋、唐、宋、元、明、清諸朝文化發展,其文脈源遠流長,中國鱷城、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一翼。
B. 安徽民國將領
安徽籍國民黨上將(網址欄內輸入人名+安徽,人名+縣市名,人名+安徽+安徽+縣市名即可查 因地名更改:巢湖也可輸入巢縣查 宿州用宿縣查 亳州用亳縣 滁州用滁縣查 壽縣用壽春、壽州查 宣城用宣州查等)
馮玉祥上將(一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巢湖
羅本立上將(一級):參謀總長 肥東
劉和謙上將(海軍一級): 參謀總長 肥東
衛立煌上將: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 東北剿總總司令。合肥
張治中上將:「和平將軍」 西北軍政長官 軍委會政治部部長 巢湖
孫立人上將:「從林之孤」「東方隆美爾」 陸軍總司令 總統府參軍長 廬江
方振武上將:第九方面軍總司令 第四軍團總指揮 同盟軍總司令。壽縣。
劉和鼎上將:駐閩綏靖司令官 第十一集團軍副總司令。合肥。
湯堯上將 :陸軍副總司令 副參謀總長。合肥
於豪章上將: 陸軍總司令 鳳陽
許歷農上將: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 黃埔軍校第十二任校長 貴池
朱致遠上將: 黃埔軍校第十三任校長 阜陽
丁之發上將: 國防部督察部主任 聯勤總司令 合肥
張國英上將:陸軍代總司令 國防部代理部長 阜陽
郭汝霖上將(空軍): 空軍總司令 總統府參軍長 界首
郭寄嶠上將: 國防部長 合肥
鄭為元上將: 國防部長 合肥
陳鎮湘上將:陸軍總司令 國防大學校長 蕪湖
程邦治上將: 副參謀總長.三軍大學校長。 巢湖
-------------------------------------------------------------------------
賈德耀:追贈陸軍上將。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合肥
吳暘谷:追贈陸軍上將。同盟會江淮支部主盟。長江7省經略。長豐 (廣州革命政府追贈)
倪映典:追贈陸軍上將。岳王會主持人,廣州起義新軍總司令。長豐 (廣州革命政府追贈)
范鴻仙:追贈陸軍二級上將 。「三民報」創辦人。鐵血軍總司令。 合肥
吳光新:追贈陸軍二級上將。北洋政府陸軍總長。陸軍訓練總監。曾任湖南督軍。長江上游總司令。合肥
施從雲:追贈陸軍二級上將「北方革命軍政府」總司令。桐城。
-----------------------------------------------------------------
另附:
汪道淵:台國防部長(文職出身 無軍銜)大陸時期:重慶衛戍總部軍法處處長,北平警備總部辦公室主任.台灣時期:國防部常務次長。司法行政部長.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歙縣
楊友柏少將:渦陽人。 整編第155旅旅長。
過家芳少將:蒙城人。 第132師師長。
葛開祥少將:蒙城人。第81師師長。
慕幼聲少將:蒙城人。綏遠東桃達治安司令。
李亞東少將:穎上人。黃埔軍校十期畢業。第5軍暫編二兵團獨立總隊總隊長。
楊健民少將:宿州人。中央訓練團監察官訓練班畢業。閩南師管區監察官、副司令,第九十六軍參謀長。
蔣嘉賓少將:碭山人。蘇魯豫皖邊區第18縱隊司令。
孫天放少將:懷遠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江蘇保安副司令。
辛少亭少將:安徽鳳台人。第5綏靖區綏靖第3旅旅長、第128軍軍長。
廖運周少將: 鳳台人。黃埔軍校五期畢業. 第110師師長。
廖運升少將: 鳳台人。 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第110師師長。
王逸常少將: 六安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政治部副主任。軍委會政治部部附。
李世績少將: 鳳陽人。 華北剿總榮譽軍人管理處督導。
吳繼光少將:明光(原嘉山)人。黃埔軍校二期畢業,抗日戰爭時任陸軍第五十八師一七四旅旅長。在上海戰役中犧牲。
張本禹少將:巢湖人。黃埔三期畢業。第十三軍四師十二旅副旅長。抗日戰爭中在北平南店口作戰犧牲。
張文衷少將: 巢湖人。黃埔3期畢業。13軍4師12旅旅長。1937年犧牲於北平南口。
張文心少將:巢湖人。第85軍副軍長、代理軍長 。
李棠少將:桐城人。東北講武堂畢業。第140師師長。37軍副軍長。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徐州綏靖公署參謀長。「國防部」部員。
劉昶少將: 宣城人 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參議。
呂德元海軍少將:休寧人。江南武備學堂五期畢業。國民政府海軍部軍學司司長。
劉一平少將: 安徽人 。第267師師長 。
李東輔少將:安徽人。第327師參謀長。
方先覺中將:蕭縣人。黃埔軍校三期畢業。黃埔軍校抗日名將。新10軍軍長。「鐵血將軍」。後歷任第十綏靖區的副司令官。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第22兵團副司令官、第1編練司令部副司令官、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高參。第一軍團副司令官、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研究督察委員會主任。
王仲廉中將 :蕭縣人。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第4兵團司令官。第十九、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
黃臚初中將:亳州人。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炮兵科、北平陸軍大學校第四期畢業。歷任炮兵學校教育長、副軍長代軍長、太原防空司令、山西省防空司令及最高軍事委員會參謀。
石寅生中將:壽縣人。日本法政大學畢業.暫編第六軍軍長。軍事參議院參議。
王詣典中將:壽縣人。台灣陸軍官校第57期(1968年班)、三軍大學第64期(1975年班)、戰爭學院1986年班畢業。台「陸軍」六軍團司令。
徐庭瑤中將:無為人。保定軍校三期畢業。軍訓部機械兵監。新編第11軍軍長。第38集團軍總司令。後專任機械兵監。陸軍總司令部裝甲兵司令。
戴安瀾中將(追贈):無為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抗日名將。200師師長。在緬甸殉國。「域外死忠第一人」。「抗日之英、民族之雄」。
嚴武中將:廬江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在台任國防部大學戰役系主任。
廖運澤中將:鳳台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96軍軍長。20集團軍副總司令。積極支持並和廖運升共同策劃第二個一一○師在浙江義烏起義。
王東原中將:全椒人。保定軍校八期畢業。歷任第七十三軍軍長。東南軍政副長官。湖北省政府主席。湖南省政府主席。總統府顧問。
陳金城中將:全椒人。中央軍校(黃埔軍校)第二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歷任36軍副軍長、9軍軍長、29軍軍長、4方面軍高參、96軍軍長、整編第45師師長、整編第96軍軍長兼45師師長。
黃光華中將:鳳陽人。保定軍校畢業。三十三軍一三九師師長。
余心清中將:合肥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號稱紅色牧師。抗戰初期任第三集團軍政訓處長。46年奉馮玉祥、李濟深之命攜100萬巨款到北方策動國民黨將領起義,任保定綏靖公署設計委員會中將副主任等職。1947年,因聯絡美國領事館,策動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司令孫連仲起義,遭到國民黨逮捕。1949年獲釋。
蔡炳炎中將(追贈):合肥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第110旅少將旅長。淞滬會戰壯烈殉國。
吳新田中將:合肥人。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畢業。軍事參議院參議。
史文桂中將:合肥人。保定軍校八期畢業。任黔桂邊區防守司令部副司令。台灣炮兵司令。炮校教育長等。
張義純中將:肥東人. 保定軍校三期畢業。桂系第二十一集團軍軍長。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
李銑中將:合肥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陸軍總司令部附員.
闞維雍中將(追贈):安徽合肥人。廣西陸軍講武堂工兵科畢業。歷任第十九師副師長,第三十一軍參謀長,第一三一師少將師長。於桂林陷落之時為實踐其"人在城在,城亡人亡"之誓言而舉槍自飲。
施中誠中將:安徽桐城人。字朴如。保定軍校第九期、中央軍校高教班第四期畢業。74軍副軍長,第100軍長。
沈方祥海軍中將:懷寧人。海軍官校53年班畢業。台「海軍副總司令」。
施佐京中將:懷寧人。政戰學校45年班畢業.台「國防部」總政戰副主任執行官。
徐權中將:宣城人。保定軍校畢業.湖南省保安處處長。
楊虎中將:寧國人。先後攻讀於清軍武弁學堂和兩江講武學堂。歷任江蘇軍總司令、廣州非常大總統府參軍、淞滬警備司令及中國國民黨4~6屆中央監察委員。
戴戟中將:旌德人。保定軍校三期畢業.淞滬警備司令。東南補給區司令。
葉元龍中將:歙縣人。重慶行營第二廳廳長。
劉尚志中將:歙縣人。黃埔軍校二期畢業.三十九軍軍長。
陳維沂中將(追贈):安徽人。安徽省保安處長 。
上將內有一些是在台灣授的上將軍銜 在大陸期間是中將或少將
沒找到王姓少將旅長
C. 中國第一將軍鎮是哪十六位將軍
「中國第一將軍鎮」是指安徽省六安市獨山鎮,十六位將軍是指獨山鎮出了十六位開國將軍:王德貴、齊勇、張宜愛、張震東、何柱成、吳宗先、楊中行、楊以山、趙俊、李世安、杜彪、呂仁禮、余品軒、塗學忠、高先貴、黃仁廷。
1、張震東
張震東(1907年-1984年),六安縣人,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蘇北軍區司令員,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52年,在「三反」運動中,張震東遭誣陷迫害。1954年,調任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仍兢兢業業為黨工作。
195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文化大革命」中,張震東積極參加反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斗爭。他襟懷坦白、顧全大局,無論是在困難和挫折面前,還是在個人受到委屈的時候,從不動搖革命信念,表現出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堅強的黨性。
1980年,張震東恢復正軍職待遇:1981年,組織上對其在「三反」運動中蒙受不白之冤予以平反;1983年,經中央軍委批准,張震東享受正兵團級待遇。1984年4月15日,張震東因病在南京逝世。
2、何柱成
何柱成(1911—1974)安徽省六安市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二師三十五團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委員,中共川陝省委黨校校長,金川省委書記,金川軍區獨立第一師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總部保衛局紅軍工作部部長,第九軍政治部民運部部長。
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政治委員,八路軍第二縱隊新編第一旅副旅長,太行軍區第四軍分區副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十七旅政治委員,皖西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皖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3、張宜愛
張宜愛(1912─2002),安徽省六安縣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文革」中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參與了上海未遂暴亂。198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認定犯有反革命罪。
4、吳宗先
吳宗先(1916年-1994年6月),安徽省六安市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畢業於軍事學院空軍系。是中共九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後歷任空軍軍長,軍區空軍司令員。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94年6月病逝於濟南,享年78歲。
5、楊中行
楊中行(1910年-1988年10月26日),安徽六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少共川陝省委秘書長、川陝省蘇維埃政府秘書長、紅四方面軍獨立1師2團政委。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10月26日在沈陽逝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獨山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中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宗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何柱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震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宜愛
D. 來自於安徽省淮南市籍的東吳將領,都有哪樣的事跡
如今的安徽省淮南市,在漢末三國時期屬於揚州的淮南郡,有六位將領效力於東吳集團。其中,三位來自淮南市下轄的壽縣,三位來自鳳台縣。
第六位:周承。周承是周泰的幼子,東吳集團中的將領,鳳台縣人。周邵病逝時膝下無子,因此,東吳朝廷詔命其胞弟周承襲爵統兵,主要事跡不詳。
E. 東吳除了周瑜、魯肅、呂蒙等人外,還有哪些了不起的將軍呢
一、程普
程普在《三國演義》中的出場不多,僅在討伐黃巾、誅殺董卓、營救孫策,以及三國兩大戰役,即赤壁之戰、荊州之戰的時候露過面,是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色,沒有多少戰績和戰功。
其實這是一種錯覺。歷史上真實的程普,在東吳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些方面受到的尊敬程度,甚至要遠遠高於周瑜、魯肅等人。
為什麼這么說呢?下面我詳細介紹完程普後,相信大家就會知道了。
周泰不怕犧牲,曾經救了孫權一命。有一次,孫權策劃討伐六個縣的山賊,當時他住在宣城,身邊的衛士不到一千人。孫權輕敵大意,沒有建立好防禦工事,沒想到數千山賊突然闖到宣城。孫權倉促應戰,騎上了馬,而山賊向他砍去,砍到了他的馬鞍。
孫權危險了,差點被亂軍砍死。
可就在這時,周泰貼身保護著孫權,身被十二創,才擊敗了山賊。可以說,那天要是沒有周泰,孫權恐怕就在劫難逃了。
那麼,孫權有多感激周泰呢?
據《三國志·周泰傳》裴松之注引《吳書》,事後,孫權握著周泰的手臂,流淚滿面,對他說:幼平呀,你們兄弟二人,南征北戰多年,真是不懼犧牲。現在你又為了救了,受了這么重的傷,讓我如何不痛徹心脾!
後來,周泰又在討伐黃祖之戰、赤壁之戰、南郡之戰中,都立有戰功。
東吳除了以上五位將領外,還有很多將領,比如陳武,字子烈,廬江郡松滋縣(今安徽省宿松縣)人,他宅心仁厚,熱於助人,是孫策和孫權手下的一員猛將,多有戰功。再比如,甘寧,字興霸,巴郡臨(今重慶忠縣)人,自幼膂力過人,善於騎射,好行俠仗義。
此外,還有董襲、凌統、潘璋、丁奉,等等。東吳的將領,真可謂不勝枚舉、數不勝數。
也正因為如此,諸葛亮在隆中獻策時才會說:「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結語【歷史上的東吳,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沒有多少文臣武將。東吳的人才,要遠遠多於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