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戰國時代四君子(齊國孟嘗君,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聞名天下。
中國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貴族(一般是國家君王的後代),所以後人尊稱他們為「戰國四公子」。【魏國信陵君:魏無忌】信陵君名魏無忌(?~前243),是戰國時期魏昭王的少子,魏安厘王的異母弟。魏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縣),號信陵君。生年不詳,死於安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史記·魏公子列傳》載:公子對於士,不論賢不肖,都很謙虛,以禮相待,不敢以富貴而傲人。因此方圓幾千里的士都來投奔他,以致食客有三千人。【齊國孟嘗君:田文】孟嘗君,名田文(?-前279年),是戰國時期齊國宗室大臣。田文的父親名叫田嬰。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嬰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權傾一時,謚為靖郭君。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
【楚國春申君:黃歇】春申君,名黃歇(前320~前238)為戰國時期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曾任楚相。黃歇游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春申君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於世。頃襄王時,秦昭王派大將白起帶兵打敗韓國和魏國後,聯合韓、魏兩國共同討伐楚國,形勢危急,頃襄王派能言善辯的春申君出使秦國,說服秦昭襄王退兵。頃襄王病重,春申君設計使留在秦國作為人質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國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為相。在秦軍圍攻邯鄲時,春申君帶兵救援。後又為楚北伐滅魯。
【趙國平原君:趙勝】平原君,名趙勝(?-前253年),是戰國時期趙國宗室大臣,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封於平原縣[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在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時任相,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於養士而聞名,門下食客曾多達數千人。和齊國孟嘗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合稱戰國四公子。
『貳』 孟嘗君是怎樣一個人
戰國沒有七君子,只有戰國四公子: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 孟嘗君田文孟嘗君怨恨秦國,准備以齊國曾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為理由,來聯合韓國、魏國攻打秦國,為此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蘇代替西周對孟嘗君說:「您拿齊國的兵力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達九年之久,取得了宛、葉以北的地方,結果使韓、魏兩國強大起來,如今再去攻打秦國就會越加增強了韓、魏的力量。韓國、魏國南邊沒有楚國憂慮,北邊沒有秦國的禍患,那麼齊國就危險了。韓、魏兩國強盛起來必定輕視齊國而畏懼秦國,我實在替您對這種形勢感到不安。您不如讓西周與秦國深切交好,您不要進攻秦國,也不要借兵器和糧食。您把軍隊開臨函谷關但不要進攻,讓西周把您的心情告訴給秦昭王說『薛公一定不會攻破秦國來增強韓、魏兩國的勢力。他要進攻秦國,不過是想要大王責成楚國把東國割給齊國,並請您把楚懷王釋放出來以相媾和。』您讓西周用這種做法給秦國好處,秦國能夠不被攻破又拿楚國的地盤保全了自己,秦國必定情願這么辦。楚王能夠獲釋,也一定感激齊國。齊國得到東國自然會日益強大,薛邑也就會世世代代沒有憂患了。秦國並非很弱,它有一定實力,而處在韓國、魏國的西鄰,韓、魏兩國必定依重齊國。」薛公聽了後,立即說:「好。」於是讓韓、魏向秦國祝賀,避免了一場兵災,使齊、韓、魏三國不再發兵進攻,也不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了。這個時候,楚懷王已經到了秦國,秦國扣留了他,所以孟嘗君還是要秦國一定放出楚懷王。但是秦國並沒有這么辦。
孟嘗君任齊國宰相時,一次他的侍從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稅,三次往返,結果一次也沒把租稅收回來。孟嘗君問他這是什麼緣故,魏子回答說:「有位賢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義把租稅贈給了他,所以沒有收回來。」孟嘗君聽後發了火一氣之下辭退了魏子。幾年之後,有人向齊愍王造孟嘗君的謠言說:「孟嘗君將要發動叛亂。」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愍王,愍王便猜疑是孟嘗君策劃的,為避免殃禍孟嘗君出逃了。曾經得到魏子贈糧的那位賢人聽說了這件事,就上書給愍王申明孟嘗君不會作亂,並請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於是在宮殿門口刎頸自殺,以此證明孟嘗君的清白。愍王為之震驚,便追查考問實際情況,孟嘗君果然沒有叛亂陰謀,便召回了孟嘗君。孟嘗君因此推託有病,要求辭官回薛邑養老。愍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此後,秦國的逃亡將領呂禮擔任齊國宰相,他要陷蘇代於困境。蘇代就對孟嘗君說:「周最對於齊王,是極為忠誠的,可是齊王把他驅逐了,而聽信親弗的意見讓呂禮做宰相,其原因就是打算聯合秦國。齊國、秦國聯合,那麼親弗與呂禮就會受到重用了。他們受到重用,齊國、秦國必定輕視您。您不如急速向北進軍,促使趙國與秦、魏講和,招回周最來顯示您的厚道,還可以挽回齊王的信用,又能防止因齊、楚聯合將造成各國關系的變化。齊國不去依傍秦國,那麼各諸侯都會靠攏齊國,親弗勢必出逃,這樣一來,除了您之外,齊王還能跟誰一起治理他的國家呢?」於是孟嘗君聽從了蘇代的計謀,因而呂禮嫉恨並要謀害孟嘗君。孟嘗君很害怕,就給秦國丞相穰侯魏冉寫了一封信說:「我聽說秦國打算讓呂禮來聯合齊國,齊國,是天下的強大國家,齊、秦聯合成功呂禮將要得勢,您必會被秦王輕視了。如果秦、齊相與結盟來對付韓、趙、魏三國,那麼呂禮必將為秦、齊兩國宰相了,這是您結交齊國反而使呂禮的地位顯重啊。再說,即使齊國免於諸侯國攻擊的兵禍,齊國還搖靂會深深地仇恨您。您不如勸說秦王攻打齊國。齊國被攻破,我會設法請求秦王把所得的齊國土地封給您。齊國被攻破,秦國會害怕魏國強大起來,秦王必定重用您去結交魏國。魏國敗於齊國又害怕秦國,它搖靂推重您以便結交秦國。這樣,您既能夠憑攻破齊國建立自己的功勞,挾持魏國提高的地位;又可以攻破齊國得到封邑,使秦、魏兩國同時敬重您。如果齊國不被攻破,呂禮再被任用,您搖靂陷於極端的困境中。」於是穰侯向秦昭王進言攻打齊國,呂禮便逃離了齊國。後來,齊愍王滅掉了宋國,愈加驕傲起來,打算除掉孟嘗君。孟嘗君很恐懼,就到了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同西邊的秦國、趙國聯合,幫助燕國攻打並戰敗了齊國。齊愍王逃到莒,後來就死在那裡。齊襄王即位,當時孟嘗君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地位,不從屬於哪個君王。齊襄王由於剛剛即位,畏懼孟嘗君,便與孟嘗君和好,與他親近起來。田文去世,謚號稱孟嘗君。田文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隨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孟嘗君絕嗣沒有後代。
當初,馮歡聽說孟嘗君樂於招攬賓客,便穿著草鞋遠道而來見他。孟嘗君說:「承蒙先生遠道光臨,有什麼指教我的?」馮歡回答說:「聽說您樂於養士,我只是因為貧窮想歸附您謀口飯吃。」孟嘗君沒再說什麼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十天後孟嘗君詢問住所的負責人說:「客人近來做什麼了?」負責人回答說:「馮先生太窮了,只有一把劍,還是草繩纏著劍把。他時而彈著那把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家吧!吃飯沒有魚。』」孟嘗君聽後讓馮歡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里,吃飯有魚了。過了五天,孟嘗君又向那位負責人詢問馮歡的情況,負責人回答說:「客人又彈著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於是孟嘗君又把馮歡遷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進出都有車子坐。又過了五天,孟嘗君再次詢問那位負責人。負責人回答說:「這位先生又曾彈著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家吧!沒有辦法養活家。』」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
過了整一年,馮歡沒再說什麼。孟嘗君當時正任齊國宰相,受封萬戶於薛邑。他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賦稅收入不夠供養這么多食客,就派人到薛邑貸款放債。由於年景一年到頭都不好,沒有收成,借債的人多數不能付給利息,食客的需用將無法供給。對於這種情況,孟嘗君焦慮不安,就問左右侍從:「誰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債?」那個住所負責人說:「上等食客住所里的馮老先生從狀貌長相看,很是精明,又是個長者,一定穩重,派他去收債該是合適的。」孟嘗君便迎進馮歡向他請求說:「賓客們不知道我無能,光臨我的門下有三千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夠供養賓客,所以在薛邑放了些債。可是薛邑年景不好,沒有收成,百姓多數不能付給利息。賓客吃飯恐怕都成問題了,希望先生替我去索取欠債。」馮歡說:「好吧。」便告別了孟嘗君,到了薛邑,他把凡是借了孟嘗君錢的人都集合起來,索要欠債得到利息十萬錢。這筆款項他沒送回去,卻釀了許多酒,買了肥壯的牛,然後召集借錢的人,能付給利息的都來,不能付給利息的也來,要求一律帶著借錢的契據以便核對。隨即讓大家一起參加宴會,當日殺牛燉肉,置辦酒席。宴會上正當大家飲酒盡興時,馮歡就拿著契據走到席前一一核對,能夠付給利息的,給他定下期限;窮得不能付息的,取回他們的契據當眾把它燒毀。接著對大家說:「孟嘗君之所以向大家貸款,就是給沒有資金的人提供資金來從事行業生產;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債,是因為沒有錢財供養賓客。如今富裕有錢還債的約定日期還債,貧窮無力還債的燒掉契據把債務全部廢除。請各位開懷暢飲吧。有這樣的封邑主人,日後怎麼能背棄他呢!」在坐的人都站了起來,連續兩次行跪拜大禮。
孟嘗君聽到馮歡燒毀契據的消息,十分惱怒立即派人召回馮歡。馮歡剛一到,孟嘗君就責問道:「我的封地本來就少,而百姓還多不按時還給利息,賓客們連吃飯都怕不夠用,所以請先生去收繳欠債。聽說先生收來錢就大辦酒肉宴席,而且把契據燒掉了。這是怎麼回事?」馮歡回答說:「是這樣的。如果不大辦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債民全都集合起來,也就沒辦法了解誰富裕誰貧窮。富裕的,給他限定日期還債。貧窮的,即使監守著催促十年也還不上債,時間越長,利息越多,到了危急時,就會用逃亡的辦法賴掉債務。如果催促緊迫,不僅終究沒辦法償還,而且上面會認為您貪財好利不愛惜平民百姓,在下面您則會有背離冒犯國君的惡名,這可不是用來鼓勵平民百姓、彰揚您名聲的做法。我燒掉毫無用處徒有其名的借據,廢棄有名無實的帳簿,是讓薛邑平民百姓信任您而彰揚您善良的好名聲啊。您有什麼可疑惑的呢?」孟嘗君聽後,拍著手連聲道謝。齊王受到秦國和楚國毀謗言論的蠱惑,認為孟嘗君的名聲壓倒了自己,獨攬齊國大權,終於罷了孟嘗君的官。那些賓客看到孟嘗君被罷了官,一個個都離開了他。只有馮歡為他謀劃說:「借給我一輛可以跑到秦國的車子,我搖靂讓您在齊國更加顯貴,食邑更加寬廣。您看可以嗎?」於是孟嘗君便准備了馬車和禮物送馮歡上了路。馮歡就乘車向西到了秦國游說秦王說:「天下的游說之士駕車向西來到秦的,無一不是想要使秦國強大而使齊國削弱的;乘車向東進入齊國的,無一不是要使齊國強大而使秦國削弱的。這是兩個決一雌雄的國家,與對方決不並存的就是強大有力的雄國,是雄國的得天下。」秦王聽得入了神,挺直身子跪著問馮歡說:「您看要使秦國避免成為軟弱無力的國家該怎麼辦才好呢?」馮歡回答說:「大王也知道齊國罷了孟嘗君的官吧?」秦王說:「聽到了這件事。」馮歡說:「使齊國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嘗君。如今齊國國君聽信了毀謗之言而把孟嘗君罷免,孟嘗君心中無比怨憤,必定背離齊國;他背離齊國進入秦國,那麼齊國的國情,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狀況都將為秦國所掌握。您將得到整個齊國的土地,豈只是稱雄呢!您趕快派使者載著禮物暗地裡去迎接孟嘗君,不能失掉良機啊。如果齊王明白過來,再度起用孟嘗君,則誰是雌誰是雄還是個未知數。」秦王聽了非常高興,就派遣十輛馬車載著百鎰黃金去迎接孟嘗君。馮歡告別了秦王而搶在使者前面趕往齊國,到了齊國,勸說齊王道:「天下游說之士駕車向東來到齊的,無一不是想要使齊國強大而使秦國削弱的;乘車向西進入秦國的,無一不是要使秦國強大而使齊國削弱的。秦國與齊國是兩個決一雌雄的國家,秦國強大那麼齊國必定軟弱,這兩個國家勢必不能同時稱雄。現在我私下得知秦國已經派遣使者帶著十輛馬車載著百鎰黃金來迎接孟嘗君了。孟嘗君不西去就罷了,如果西去擔任秦國宰相,那麼天下將歸秦國所有,秦國是強大的雄國,齊國就是軟弱無力的雌國,軟弱無力,那麼臨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為什麼不在秦國使者沒到達之前,趕快恢復孟嘗君的官位並給他增加封邑來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這么做了,孟嘗君必定高興而情願接受。秦國雖是強國,豈能夠任意到別的國家迎接人家的宰相呢!要挫敗秦國的陰謀,斷絕它稱強稱霸的計劃。」齊王聽後,頓時明白過來說:「好。」於是派人至邊境等候秦國使者。秦國使者的車子剛入齊國邊境,齊國在邊境的使臣立即轉車賓士而回報告了這個情況,齊王召回孟嘗君並且恢復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時還給了他原來封邑的土地,又給他增加了千戶。秦國的使者聽說孟嘗君恢復了齊國宰相官位,就轉車回去了。
自從齊王因受毀謗之言的蠱惑而罷免了孟嘗君,那些賓客們都離開了他。後來齊王召回並恢復了孟嘗君的官位,馮歡去迎接他。還沒到京城的時候,孟嘗君深深感嘆說:「我素常喜好賓客,樂於養士,接待賓客從不敢有任何失禮之處,有食客三千多人,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賓客們看到我一旦被罷官,都背離我而離去,沒有一個顧念我的。如今靠著先生得以恢復我的宰相官位,那些離去的賓客還有什麼臉面再見我呢?如果有再見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臉,狠狠地羞辱他。」聽了這番話後,馮歡收住韁繩,下車而行拜禮。孟嘗君也立即下車還禮,說:「先生是替那些賓客道歉嗎?」馮歡說:「並不是替賓客道歉,是因為您的話說錯了。說來,萬物都有其必然的終結,世事都有其常規常理,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孟嘗君說:「我不明白說的是什麼意思。」馮歡說:「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時候,這是活物的必然歸結;富貴的人多賓客,貧賤的人少朋友,事情本來就是如此。您難道沒看到人們奔向市集嗎?天剛亮,人們向市集里擁擠,側著肩膀爭奪入口;日落之後,經過市集的人甩著手臂連頭也不回。不是人們喜歡早晨而厭惡傍晚,而是由於所期望得到的東西市中已經沒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賓客都離去,不能因此怨恨賓客而平白截斷他們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對待賓客像過去一樣。」孟嘗君連續兩次下拜說:「我恭敬地聽從您的指教了。聽先生的話,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導嗎。」他是什麼樣的人,自己領悟吧!
『叄』 孟嘗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在歷史上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戰國四公子,都是以禮賢下士、廣納門客而聞名於世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
但是說到孟嘗君,據說他有一次和他的手下門客經過一個地方,當地的人們因為早就聽說過孟嘗君的賢名,都跑出來看,結果看見孟嘗君的相貌體態,讓他們大失所望,後來說了些什麼得罪了孟嘗君的話,孟嘗君大怒,好像是獸性大發,帶領手下的那幫雞鳴狗盜之徒毀了人家一個縣才揚長而去。。。
『肆』 孟嘗君是一個怎樣的人
孟嘗君 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孟嘗君姓田名文。田文的父親叫靖郭君田嬰。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嬰從威王時就任職當權,曾與成侯鄒忌以及田忌帶兵去救援韓國攻伐魏國。後來成侯與田忌爭著得到齊王的寵信而嫌隙很深,結果成侯出賣了田忌。田忌很害怕,就偷襲齊國邊境的城邑,沒拿下,便逃跑了。這時正趕上齊威王去世,宣王立為國君,宣王知道是成侯陷害田忌,就又召回了田忌並讓他做了將領。威王十六年(前341),田忌跟孫臏、田嬰一起攻打魏國,在馬陵戰敗魏國,俘虜了魏太子申殺了魏國將領龐涓。宣王七年(前336),田嬰奉命出使韓國和魏國,經過他的一番活動使韓國、魏國歸服於齊國。田嬰陪著韓昭侯、魏惠王在東阿南會見齊宣王,三國結盟締約後便離開了。第二年,宣王又與梁惠王在甄地盟會。這一年,梁惠王去世。宣王九年(前334),田嬰任齊國宰相。齊宣王與魏襄王在徐州盟會互相尊稱為王。楚威王 得知這件事,對田嬰很惱火,認為是他一手策劃的。第二年,楚國進攻齊國,在徐州戰敗了齊國軍隊,便派人追捕田嬰。田嬰派張丑去勸說楚威王,楚威王才算罷休。田嬰在齊國任相十一年,宣王去世,愍王立為國君。愍王即位三年,賜封田嬰於薛邑。
當初,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他的小妾生了個兒子叫文,田文是五月五日出生的。田嬰告訴田文的母親說:「不要養活他。」可是田文的母親還是偷偷把他養活了。等他長大後,他的母親便通過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見給田嬰。田嬰見了這個孩子憤怒地對他母親說:「我讓你把這個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養活了,這是為什麼?」田文的母親還沒回答,田文立即叩頭大拜,接著反問田嬰說:「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麼緣故?」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大了身長跟門戶一樣高,會害父害母的。」田文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呢?還是由門戶授予呢?」田嬰不知怎麼回答好,便沉默不語。田文接著說:「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憂慮呢?如果是由門戶授予的,那麼只要加高門戶就可以了,誰還能長到那麼高呢!」田嬰無言以對便斥責道:「你不要說了!」過了一些時候,田文趁空問他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孫子。」田文接著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玄孫。」田文又問:「玄孫的孫叫什麼?」田嬰說:「我不知道了。」田文說:「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宰相,到如今已經歷三代君王了,可是齊國的領土沒有增廣,您的私家卻積貯了萬金的財富,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現在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僕女奴有剩餘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現在您還一個勁地加多積貯,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我私下是很奇怪的。」從此以後,田嬰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隨之傳播到各諸侯國中。各諸侯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田嬰答應下來。田嬰去世後,追謚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這就是孟嘗君。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寧肯舍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嚮往。他的食客有幾千人,待遇不分貴賤一律與田文相同。孟嘗君每當接待賓客,與賓客坐著談話時,總是在屏風後安排侍史,讓他記錄孟嘗君與賓客的談話內容,記載所問賓客親戚的住處。賓客剛剛離開,孟嘗君就已派使者到賓客親戚家裡撫慰問候,獻上禮物。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個人遮住了燈亮,那個賓客很惱火,認為飯食的質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辭別而去。孟嘗君馬上站起來,親自端著自己的飯食與他的相比,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就以刎頸自殺表示謝罪。賢士們因此有很多人都情願歸附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
秦昭王聽說孟嘗君賢能,就先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並請求見到孟嘗君。孟嘗君准備去秦國,而賓客都不贊成他出行,規勸他,他不聽,執意前往。這時有個賓客蘇代對他說:「今天早上我從外面來,見到一個木偶人與一個土偶人正在交談。木偶人說:『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毀了。』土偶人說:『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毀,也要歸回到泥土裡。若天真的下起雨來,水流沖著你跑,可不知把你沖到哪裡去了。』當今的秦國,是個如虎似狼的國家,而您執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來,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嗎?」孟嘗君聽後,悟出了個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備。
齊愍王二十五年(前299),終於又派孟嘗君到了秦國,秦昭王立即讓孟嘗君擔任秦國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勸說秦王道:「孟嘗君的確賢能,可他又是齊王的同宗,現在任秦國宰相,謀劃事情必定是先替齊國打算,而後才考慮秦國,秦國可要危險了。」於是秦昭王就罷免了孟嘗君的宰相職務。他把孟嘗君囚禁起來,圖謀殺掉孟嘗君。孟嘗君知道情況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見昭王的寵妾請求解救。那個寵妾提出條件說:「我希望得到孟嘗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嘗君來的時候,帶有一件白色狐皮裘,價值千金,天下沒有第二件,到秦國後獻給了昭王,再也沒有別的皮裘了。孟嘗君為這件事發愁,問遍了賓客,誰也想不出辦法。有一位能力差但會披狗皮盜東西的人,說:「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於是當夜化裝成狗,鑽入了秦宮中的倉庫,取出獻給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來獻給了昭王的寵妾。寵妾得到後,替孟嘗君向昭王說情,昭王便釋放了孟嘗君。孟嘗君獲釋後,立即乘快車逃離,更換了出境證件,改了姓名逃出城關。夜半時分到了函谷關。昭王後悔放出了孟嘗君,再尋找他,他已經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駕上傳車飛奔而去追捕他。孟嘗君一行到了函谷關,按照關法規定雞叫時才能放來往客人出關,孟嘗君恐怕追兵趕到萬分著急,賓客中有個能力較差的人會學雞叫,他一學雞叫,附近的雞隨著一齊叫了起來,便立即出示了證件逃出函谷關。出關後約摸一頓飯的工夫,秦國追兵果然到了函谷關,但已落在孟嘗君的後面,就只好回去了,當初,孟嘗君把這兩個人安排在賓客中的時候,賓客無不感到羞恥,覺得臉上無光,等孟嘗君在秦國遭到劫難,
終於靠著這兩個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後,賓客們都佩服孟嘗君廣招賓客不分人等的做法。
孟嘗君經過趙國,趙國平原君以貴賓相待。趙國人聽說孟嘗君賢能,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采,見了後便都嘲笑說:「原來以為孟嘗君是個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個瘦小的男人罷了。」孟嘗君聽了這些揶揄他的話,大為惱火。隨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車來,砍殺了幾百人,毀了一個縣才離去。
齊泯王因為派遣孟嘗君去秦國而感到內疚。孟嘗君回到齊國後,齊王就讓他做齊國宰相,執掌國政。
孟嘗君怨恨秦國,准備以齊國曾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為理由,來聯合韓國、魏國攻打秦國,為此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蘇代替西周對孟嘗君說:「您拿齊國的兵力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達九年之久,取得了宛、葉以北的地方,結果使韓、魏兩國強大起來,如今再去攻打秦國就會越加增強了韓、魏的力量。韓國、魏國南邊沒有楚國憂慮,北邊沒有秦國的禍患,那麼齊國就危險了。韓、魏兩國強盛起來必定輕視齊國而畏懼秦國,我實在替您對這種形勢感到不安。您不如讓西周與秦國深切交好,您不要進攻秦國,也不要借兵器和糧食。您把軍隊開臨函谷關但不要進攻,讓西周把您的心情告訴給秦昭王說『薛公一定不會攻破秦國來增強韓、魏兩國的勢力。他要進攻秦國,不過是想要大王責成楚國把東國割給齊國,並請您把楚懷王釋放出來以相媾和。』您讓西周用這種做法給秦國好處,秦國能夠不被攻破又拿楚國的地盤保全了自己,秦國必定情願這么辦。楚王能夠獲釋,也一定感激齊國。齊國得到東國自然會日益強大,薛邑也就會世世代代沒有憂患了。秦國並非很弱,它有一定實力,而處在韓國、魏國的西鄰,韓、魏兩國必定依重齊國。」薛公聽了後,立即說:「好。」於是讓韓、魏向秦國祝賀,避免了一場兵災,使齊、韓、魏三國不再發兵進攻,也不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了。這個時候,楚懷王已經到了秦國,秦國扣留了他,所以孟嘗君還是要秦國一定放出楚懷王。但是秦國並沒有這么辦。
孟嘗君任齊國宰相時,一次他的侍從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稅,三次往返,結果一次也沒把租稅收回來。孟嘗君問他這是什麼緣故,魏子回答說:「有位賢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義把租稅贈給了他,所以沒有收回來。」孟嘗君聽後發了火一氣之下辭退了魏子。幾年之後,有人向齊愍王造孟嘗君的謠言說:「孟嘗君將要發動叛亂。」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愍王,愍王便猜疑是孟嘗君策劃的,為避免殃禍孟嘗君出逃了。曾經得到魏子贈糧的那位賢人聽說了這件事,就上書給愍王申明孟嘗君不會作亂,並請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於是在宮殿門口刎頸自殺,以此證明孟嘗君的清白。愍王為之震驚,便追查考問實際情況,孟嘗君果然沒有叛亂陰謀,便召回了孟嘗君。孟嘗君因此推託有病,要求辭官回薛邑養老。愍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此後,秦國的逃亡將領呂禮擔任齊國宰相,他要陷蘇代於困境。蘇代就對孟嘗君說:「周最對於齊王,是極為忠誠的,可是齊王把他驅逐了,而聽信親弗的意見讓呂禮做宰相,其原因就是打算聯合秦國。齊國、秦國聯合,那麼親弗與呂禮就會受到重用了。他們受到重用,齊國、秦國必定輕視您。您不如急速向北進軍,促使趙國與秦、魏講和,招回周最來顯示您的厚道,還可以挽回齊王的信用,又能防止因齊、楚聯合將造成各國關系的變化。齊國不去依傍秦國,那麼各諸侯都會靠攏齊國,親弗勢必出逃,這樣一來,除了您之外,齊王還能跟誰一起治理他的國家呢?」於是孟嘗君聽從了蘇代的計謀,因而呂禮嫉恨並要謀害孟嘗君。孟嘗君很害怕,就給秦國丞相穰侯魏冉寫了一封信說:「我聽說秦國打算讓呂禮來聯合齊國,齊國,是天下的強大國家,齊、秦聯合成功呂禮將要得勢,您必會被秦王輕視了。如果秦、齊相與結盟來對付韓、趙、魏三國,那麼呂禮必將為秦、齊兩國宰相了,這是您結交齊國反而使呂禮的地位顯重啊。再說,即使齊國免於諸侯國攻擊的兵禍,齊國還搖靂會深深地仇恨您。您不如勸說秦王攻打齊國。齊國被攻破,我會設法請求秦王把所得的齊國土地封給您。齊國被攻破,秦國會害怕魏國強大起來,秦王必定重用您去結交魏國。魏國敗於齊國又害怕秦國,它搖靂推重您以便結交秦國。這樣,您既能夠憑攻破齊國建立自己的功勞,挾持魏國提高的地位;又可以攻破齊國得到封邑,使秦、魏兩國同時敬重您。如果齊國不被攻破,呂禮再被任用,您搖靂陷於極端的困境中。」於是穰侯向秦昭王進言攻打齊國,呂禮便逃離了齊國。
後來,齊愍王滅掉了宋國,愈加驕傲起來,打算除掉孟嘗君。孟嘗君很恐懼,就到了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同西邊的秦國、趙國聯合,幫助燕國攻打並戰敗了齊國。齊愍王逃到莒,後來就死在那裡。齊襄王即位,當時孟嘗君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地位,不從屬於哪個君王。齊襄王由於剛剛即位,畏懼孟嘗君,便與孟嘗君和好,與他親近起來。田文去世,謚號稱孟嘗君。田文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隨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孟嘗君絕嗣沒有後代。
當初,馮歡聽說孟嘗君樂於招攬賓客,便穿著草鞋遠道而來見他。孟嘗君說:「承蒙先生遠道光臨,有什麼指教我的?」馮歡回答說:「聽說您樂於養士,我只是因為貧窮想歸附您謀口飯吃。」孟嘗君沒再說什麼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十天後孟嘗君詢問住所的負責人說:「客人近來做什麼了?」負責人回答說:「馮先生太窮了,只有一把劍,還是草繩纏著劍把。他時而彈著那把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家吧!吃飯沒有魚。』」孟嘗君聽後讓馮歡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里,吃飯有魚了。過了五天,孟嘗君又向那位負責人詢問馮歡的情況,負責人回答說:「客人又彈著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於是孟嘗君又把馮歡遷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進出都有車子坐。又過了五天,孟嘗君再次詢問那位負責人。負責人回答說:「這位先生又曾彈著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家吧!沒有辦法養活家。』」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
過了整一年,馮歡沒再說什麼。孟嘗君當時正任齊國宰相,受封萬戶於薛邑。他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賦稅收入不夠供養這么多食客,就派人到薛邑貸款放債。由於年景一年到頭都不好,沒有收成,借債的人多數不能付給利息,食客的需用將無法供給。對於這種情況,孟嘗君焦慮不安,就問左右侍從:「誰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債?」那個住所負責人說:「上等食客住所里的馮老先生從狀貌長相看,很是精明,又是個長者,一定穩重,派他去收債該是合適的。」孟嘗君便迎進馮歡向他請求說:「賓客們不知道我無能,光臨我的門下有三千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夠供養賓客,所以在薛邑放了些債。可是薛邑年景不好,沒有收成,百姓多數不能付給利息。賓客吃飯恐怕都成問題了,希望先生替我去索取欠債。」馮歡說:「好吧。」便告別了孟嘗君,到了薛邑,他把凡是借了孟嘗君錢的人都集合起來,索要欠債得到利息十萬錢。這筆款項他沒送回去,卻釀了許多酒,買了肥壯的牛,然後召集借錢的人,能付給利息的都來,不能付給利息的也來,要求一律帶著借錢的契據以便核對。隨即讓大家一起參加宴會,當日殺牛燉肉,置辦酒席。宴會上正當大家飲酒盡興時,馮歡就拿著契據走到席前一一核對,能夠付給利息的,給他定下期限;窮得不能付息的,取回他們的契據當眾把它燒毀。接著對大家說:「孟嘗君之所以向大家貸款,就是給沒有資金的人提供資金來從事行業生產;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債,是因為沒有錢財供養賓客。如今富裕有錢還債的約定日期還債,貧窮無力還債的燒掉契據把債務全部廢除。請各位開懷暢飲吧。有這樣的封邑主人,日後怎麼能背棄他呢!」在坐的人都站了起來,連續兩次行跪拜大禮。
孟嘗君聽到馮歡燒毀契據的消息,十分惱怒立即派人召回馮歡。馮歡剛一到,孟嘗君就責問道:「我的封地本來就少,而百姓還多不按時還給利息,賓客們連吃飯都怕不夠用,所以請先生去收繳欠債。聽說先生收來錢就大辦酒肉宴席,而且把契據燒掉了。這是怎麼回事?」馮歡回答說:「是這樣的。如果不大辦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債民全都集合起來,也就沒辦法了解誰富裕誰貧窮。富裕的,給他限定日期還債。貧窮的,即使監守著催促十年也還不上債,時間越長,利息越多,到了危急時,就會用逃亡的辦法賴掉債務。如果催促緊迫,不僅終究沒辦法償還,而且上面會認為您貪財好利不愛惜平民百姓,在下面您則會有背離冒犯國君的惡名,這可不是用來鼓勵平民百姓、彰揚您名聲的做法。我燒掉毫無用處徒有其名的借據,廢棄有名無實的帳簿,是讓薛邑平民百姓信任您而彰揚您善良的好名聲啊。您有什麼可疑惑的呢?」 孟嘗君聽後,拍著手連聲道謝。
齊王受到秦國和楚國毀謗言論的蠱惑,認為孟嘗君的名聲壓倒了自己,獨攬齊國大權,終於罷了孟嘗君的官。那些賓客看到孟嘗君被罷了官,一個個都離開了他。只有馮歡為他謀劃說:「借給我一輛可以跑到秦國的車子,我搖靂讓您在齊國更加顯貴,食邑更加寬廣。您看可以嗎?」於是孟嘗君便准備了馬車和禮物送馮歡上了路。馮歡就乘車向西到了秦國游說秦王說:「天下的游說之士駕車向西來到秦的,無一不是想要使秦國強大而使齊國削弱的;乘車向東進入齊國的,無一不是要使齊國強大而使秦國削弱的。這是兩個決一雌雄的國家,與對方決不並存的就是強大有力的雄國,是雄國的得天下。」秦王聽得入了神,挺直身子跪著問馮歡說:「您看要使秦國避免成為軟弱無力的國家該怎麼辦才好呢?」馮歡回答說:「大王也知道齊國罷了孟嘗君的官吧?」秦王說:「聽到了這件事。」馮歡說:「使齊國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嘗君。如今齊國國君聽信了毀謗之言而把孟嘗君罷免,孟嘗君心中無比怨憤,必定背離齊國;他背離齊國進入秦國,那麼齊國的國情,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狀況都將為秦國所掌握。您將得到整個齊國的土地,豈只是稱雄呢!您趕快派使者載著禮物暗地裡去迎接孟嘗君,不能失掉良機啊。如果齊王明白過來,再度起用孟嘗君,則誰是雌誰是雄還是個未知數。」秦王聽了非常高興,就派遣十輛馬車載著百鎰黃金去迎接孟嘗君。馮歡告別了秦王而搶在使者前面趕往齊國,到了齊國,勸說齊王道:「天下游說之士駕車向東來到齊的,無一不是想要使齊國強大而使秦國削弱的;乘車向西進入秦國的,無一不是要使秦國強大而使齊國削弱的。秦國與齊國是兩個決一雌雄的國家,秦國強大那麼齊國必定軟弱,這兩個國家勢必不能同時稱雄。現在我私下得知秦國已經派遣使者帶著十輛馬車載著百鎰黃金來迎接孟嘗君了。孟嘗君不西去就罷了,如果西去擔任秦國宰相,那麼天下將歸秦國所有,秦國是強大的雄國,齊國就是軟弱無力的雌國,軟弱無力,那麼臨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為什麼不在秦國使者沒到達之前,趕快恢復孟嘗君的官位並給他增加封邑來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這么做了,孟嘗君必定高興而情願接受。秦國雖是強國,豈能夠任意到別的國家迎接人家的宰相呢!要挫敗秦國的陰謀,斷絕它稱強稱霸的計劃。」齊王聽後,頓時明白過來說:「好。」於是派人至邊境等候秦國使者。秦國使者的車子剛入齊國邊境,齊國在邊境的使臣立即轉車賓士而回報告了這個情況,齊王召回孟嘗君並且恢復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時還給了他原來封邑的土地,又給他增加了千戶。秦國的使者聽說孟嘗君恢復了齊國宰相官位,就轉車回去了。
自從齊王因受毀謗之言的蠱惑而罷免了孟嘗君,那些賓客們都離開了他。後來齊王召回並恢復了孟嘗君的官位,馮歡去迎接他。還沒到京城的時候,孟嘗君深深感嘆說:「我素常喜好賓客,樂於養士,接待賓客從不敢有任何失禮之處,有食客三千多人,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賓客們看到我一旦被罷官,都背離我而離去,沒有一個顧念我的。如今靠著先生得以恢復我的宰相官位,那些離去的賓客還有什麼臉面再見我呢?如果有再見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臉,狠狠地羞辱他。」聽了這番話後,馮歡收住韁繩,下車而行拜禮。孟嘗君也立即下車還禮,說:「先生是替那些賓客道歉嗎?」馮歡說:「並不是替賓客道歉,是因為您的話說錯了。說來,萬物都有其必然的終結,世事都有其常規常理,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孟嘗君說:「我不明白說的是什麼意思。」馮歡說:「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時候,這是活物的必然歸結;富貴的人多賓客,貧賤的人少朋友,事情本來就是如此。您難道沒看到人們奔向市集嗎?天剛亮,人們向市集里擁擠,側著肩膀爭奪入口;日落之後,經過市集的人甩著手臂連頭也不回。不是人們喜歡早晨而厭惡傍晚,而是由於所期望得到的東西市中已經沒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賓客都離去,不能因此怨恨賓客而平白截斷他們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對待賓客像過去一樣。」孟嘗君連續兩次下拜說:「我恭敬地聽從您的指教了。聽先生的話,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導嗎。」
『伍』 古代的「孟嘗君」是什麼樣的人
孟嘗君好客養士。田文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田文。田文寧肯舍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嚮往。
孟嘗君一生的成就,說到底就是得益於他善於掛著仁義道德的招牌來網織人才,然後再藉助這些人才的力量來實現他的抱負。實際上,越偉大的抱負越需要別人的幫忙,此即唯有善於借梯者才能登高望遠。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公子」之一,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襲其父爵於薛(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又稱薛公,號孟嘗君。
孟嘗君依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在封地薛邑廣招各國人才,門下有食客數千。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封為丞相,不久逃歸。
曾聯合韓、魏擊敗楚、秦。齊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貴族田甲叛亂事,為湣王所疑,謝病歸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國。
『陸』 春秋戰國時候的孟嘗君、平原君的君是爵位還是死後的封號啊
是一開始分封的爵位,也不能算周天子分爵位,只是各國國君分的,比如公子無忌信陵君就是魏王封的。
其實秦國在春秋的時候就封了個「君」。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史記有商君列傳!他也著有商君書。可見君是一個當時由各個王國分封的稱號。
孟嘗君的封底應該是薛。
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
平原君封於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
他們的稱號跟封地無關。
只有魏無忌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因而稱為信陵君。
商君也是商鞅封於商於縣故稱商!
我們那秦國的爵位看一下:商鞅變法秦國制定的完整的軍工爵位。
1公士;2.上造;3.僭梟;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 9.五大夫;10.左庶長;11.右庶長;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駟車庶長;18.大庶長;19.關內侯;20.徹侯。這二十個爵位中,1到4相當於士;5到9相當於大夫;10到18相當於卿;最後兩級相當於諸侯。眾所周知的呂不韋被封為文信侯!
也就可以稱為君了,是一個尊稱吧。白起被封為武安君。後來的蔡澤也被奉為綱常君。後來李牧蘇秦也被奉為趙國的武安君。
應該是最高的爵位吧。
其實周朝的爵位並不是那麼發達,當時的封爵並不是為了後代的榮譽累的獎賞,也不能世襲。處於一種官爵不分的狀態,
後來傳說周朝形成的「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其實更多的是為分封制服務的,並且通用的是「王,公,侯,伯」就是周天子,分封一個諸侯國,這個國家是侯國還是公國就在這里體現著呢。如果一個分封過是個侯國那麼,這個國家的國軍就叫做X侯,比如蘇秦游說六國時候,就見燕王(燕國是個王國)後見趙侯(趙國只是個侯國)!看那時候的書還能看到,秦伯,秦孝公 秦王嬴政,的稱呼,都是諸侯國在周天子哪裡得到了分封。最後秦昭王居然想聯合齊國稱帝,秦國稱西帝,齊國稱東帝。那時候帝是周天子的稱號所以失去了人心,當時秦國強大的步伐慢了一點。
『柒』 孟嘗君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他是不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實力最龐大的
應該算是當時最有名的一個,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些人的身份應該都算是這些國家的王室成員,並且在當時應該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些人的能力應該在當時都是比較傑出的。
『捌』 歷史上對孟嘗君的評價是怎樣的
孟嘗君田文是戰國田齊宗室貴族。是齊宣王相國靖國君田嬰的庶子。他所處的時代,尊賢敬士成為時風。田文承襲父爵伊始,即廣招賢士,豢養食客達3000人之多,故有傾天下之士的美名。也正是他的好士、愛士、養士成就了他戰國矚目的功業。 養士敬士 孟嘗君養士,是真心愛士,實心養士,誠心用士。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寧肯舍棄家業也給他們豐厚的待遇。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晚飯,有一個人遮住了燈亮,那個賓客很惱火,認為飯食的質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辭別而去。孟嘗君馬上站起來,親自端著自己的飯食與他的飯相比,那個賓客慚愧得無地自容。刎頸自殺表示謝罪。 孟嘗君每當接待賓客、談話時,總是在屏風後安排侍史,讓他記錄孟嘗君與賓客談話的內容,記載所有賓客親戚的住處。賓客剛剛離去,孟嘗君就派使者到賓客親戚家裡撫慰問候,獻上禮物。 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一樣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所以,賓客們都認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情願歸附為他效力。天下的賢士傾心嚮往,不幾年就養了食客三千多人,一時有傾天下之士的美名。他與當時、稍後的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被合稱為尚賢好士的「戰國四公子。」 田文養士,比他父親更懂得「得士者強,失士者亡」的道理,「得士者強」就是他養士的目的。要養士必須先得士,得士必須愛士,待之以禮,邦之以利。於此最為代表的事例,就是「齊人有馮諼者」,家境貧窮無法維持生活,便穿著草鞋遠道而來見孟嘗君,孟嘗君問:「先生有什麼愛好和本事嗎?」馮諼回答:「沒有什麼愛好,也沒有什麼本事。」孟嘗君又說:「承蒙先生遠道光臨,有什麼指教我的?」馮諼回答:「聽說您樂於養士,我只是因為貧窮想歸附於您謀碗飯吃。」孟嘗君笑了笑沒再說什麼便讓人把他安排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孟嘗君的食客集團有上、中、下三個等級之分。衣食住行的物質待遇各有區別。下客食菜、居傳舍,類似臨時接待站;中客食魚、居幸舍,稱魚客;上客食肉,居代舍,出入乘車,稱車客。因為不同的賓客居住在不同的客舍中,所以食客又名舍人,每級舍人有舍長,如此形成了比較嚴密的舍人組織。馮諼被收留,十天之後孟嘗君詢問住所的負責人:「客人近來做了些什麼?」回答說:「馮先生太窮了,只有一把劍,還是草繩纏著劍把,他時而彈著劍把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家吧,吃飯沒有魚。」孟嘗君聽後讓馮諼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里,吃飯有了魚。又過了五天,孟嘗君又去詢問馮諼的情況,負責人回答:「客人又彈著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於是孟嘗君又把馮諼遷到了上等食客住所里。出入有車坐。又過了五天,孟嘗君再次詢問,回答說:「馮先生又彈著劍唱道『長劍啊,咱們回家吧,沒有辦法養活家』。」左右的人都很厭惡他,認為他是個貪得無厭的人。」孟嘗君問:「馮先生有親屬嗎?」左右的人回答:「家有老母。」孟嘗君便派人供應他家吃的,不使他缺少什麼。於是馮諼不再唱了。 過了一年,馮諼沒再說什麼。孟嘗君任齊相國。受封萬戶於薛,他的食客有三千之多。食邑的賦稅收不夠供養這么多食客,就派人到薛邑貸款放債。由於年景不好,借債人多數不能付息,食客的需用將無法供給,對這種情況,孟嘗君焦慮不安,就問左右侍從,誰可以到薛邑去收債?馮諼說:「我能」。孟嘗君向馮諼道歉:「前多有得罪,承蒙先生不予見怪,你果真願意替我到薛邑去收債嗎?」馮諼說:「願意的。」於是,為他准備好了車馬,整理好行裝,交付好債卷。馮諼便出發上路了。走時馮諼問孟嘗君:「收完債,您要買點什麼回來嗎?」孟嘗君說:「看我家缺少什麼就買什麼吧!」馮諼到了薛邑,派管事的人召集起那些應當還債的人來,核對債卷,當債卷核對完畢之後,能付息的付息,不能付息的,馮諼假傳孟嘗君的命令,把債卷統統燒掉了。百姓都高呼:「聖君!」馮諼並用收回的債款,置辦了酒席,請大家開懷暢飲。在坐的人都站起來,連續兩次行跪拜大禮。 馮諼返回齊都,清晨去求見孟嘗君。孟嘗君整好衣帽迎接。說:「債都收完了嗎?」馮諼說:「債都收完了。」「買回來什麼東西呢?」「您說:『看我家缺少什麼就買什麼。』我考慮,您府中有用不完的珍寶,狗馬充滿廄圈,階前全是美女。您家缺少的唯獨是『義』而已。我為您買回『義』來了。」孟嘗君問買『義』是怎麼回事,馮諼說:「您有小小的薛邑,對這里的百姓,不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兒子那樣地愛護,卻象商人一樣,從他們身上榨取利益,我便私自假託您的命令,把所有的債款賜給了百姓,把債卷全部燒毀了。百姓因而高呼您『聖君!』。這就是我所為您買回的『義』」。孟嘗君聽後,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個『義』的含意,默默作罷。 一年之後,齊閔王繼位。當時身為齊相的孟嘗君已有震王之勢。有人在齊王面前說孟嘗君的壞話,齊王對孟嘗君說:「您是先王的大臣,我不敢以先王的大臣作為自己的臣子。」遂罷了田文的官。田文被免職離開齊都要回自己的封地薛邑。當孟嘗君離薛邑不到百里路程時,百姓們扶老攜幼,在半途中迎接他,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現在我看見了。」馮諼說:「狡兔有三窟,僅能免於死亡而已,現在您只有一窟,還不能放心地睡大覺。讓我為您再造兩窟。借給我一輛可以跑到秦國的車子,我一定讓您在齊國更顯貴,食邑更加寬廣。您看可以嗎?」於是孟嘗君准備了馬車和禮物送馮諼上了路。馮諼到了秦國對秦王說:「天下的游說之士駕車向西來到秦國的,無一不是想要使秦國強大而使齊國削弱的;乘車向東進入齊國的,無一不是要齊國強大而使秦國削弱的。這是兩個決以雌雄的國家。與對方決不並存的就是強大有力的雄國。是雄國的就可得天下。」秦王聽得入了神,挺直身子跪著問馮諼:「您看要使秦國避免成為軟弱無力的國家該怎麼辦才好呢?」馮諼回答:「大王也知道齊王罷了孟嘗君的官吧?」秦王說:「聽到了這件事。」馮諼說:「使齊國受到敬重的,就是孟嘗君。如今齊國國君聽信了毀謗之言而把孟嘗君罷免了,孟嘗君心中無比怨憤,必定背離齊國,他背離齊國進入秦國,那麼齊國的國情、朝廷中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狀況都為秦國所掌握,您將得到整個齊國的土地,豈只是稱雄呢?您趕快派使者帶著禮物暗地裡去迎接孟嘗君,不能失掉良機啊!如果,齊王明白過來,再度起用孟嘗君,誰是雌誰是雄還是未知數哩。」秦王聽了非常高興。就派人帶十輛馬車載著百鎰黃金去迎接孟嘗君。馮諼告別了秦王而搶在秦使者前面趕到齊國,見到齊閔王,說:「天下游說之士駕車東來到齊國的,無不是想使齊國強大而使秦國削弱的;乘車向西進入秦國的,無一不是要使秦國強大而使齊國削弱的。秦國與齊國是兩個決一雌雄的國家,秦國強大那麼齊國必定軟弱,這兩個國家勢必不能同時稱雄,現在我私下得知秦國已經派遣使者帶著十輛馬車載著百鎰黃金來迎接孟嘗君了。孟嘗君不去西秦就罷了,如果去西秦任相,那麼天下將歸秦國所有,秦國是強大的雄國,齊國就是軟弱無力的雌國,那麼臨淄、即墨就失在旦夕了。大王為什麼不在秦國使者未到之前,趕快恢復孟嘗君的官位,並給他增加封邑來表示向他道歉呢?如果這樣做了,孟嘗君必定高興而願意接受。秦國雖是強國,豈能任意到別的國家迎接人家的相國呢?要挫敗秦國的陰謀,斷絕他稱強稱霸的計劃,就看大王對待孟嘗君的態度了。閔王聽了,頓時明白過來,說:「好。」於是立即派人至邊境等候秦國使者。秦使者到齊國邊境,聽說齊王已恢復了孟嘗君的官位,不僅給了他原來的封邑土地,還給他增加了千戶。便回去了,在馮諼的幫助下,孟嘗君復了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