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蒙山縣有多少年歷史

蒙山縣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8-15 05:50:31

Ⅰ 中國的美麗山川

1、名山不僅有特定的含義、標志,而且有多種功能、價值和類別。名山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反映時代的屬性。歷史上的名山不一定永恆存在;今日的名山不一定歷史就有。可見我們在研究名山時,必須運用發展的、歷史的觀點,重點揭示某名山的審美觀、價值觀和歷史觀。名山的審美觀指它的美學形象和美學特性。如由山、水、林、草等構成的自然美,包括形象美、線條美、色彩美、動態美、靜態美等;形象美又可分出雄險美、險峻美、端莊美、格局美、怪誕美等。人們按照傳統的山水審美觀,一般將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觀形象地概括為:雄、奇、險、秀、幽、曠等美學形象特徵,每座名山都由這些基本形象,按照自然的節奏和韻律組成一個豐富多彩的美的空間綜合體。如「泰山天下雄」,「黃山天下奇」,「華山天下險」,「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等。名山的價值觀,指在科學上具有典型的研究價值。這種科學上的典型性,深刻地反映和滲透於研究和認識地球發展史、地質變遷、自然地理規律等學科領域中。如桂林山水風光,是世界上罕見的喀斯特景觀發育形態,如彩疊山、伏波山、象鼻山等,對研究喀斯特學和喀斯特地貌學都有典型的科學意義。武夷山、丹霞山等有發育典型的丹霞地貌;黃山、華山、天柱山等有造型優美的花崗岩山嶽景觀;峨眉山、太白山、貢嘎山等因地層齊全、構造典型和動植物種類豐富,而被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和「天然生物園」。名山的歷史觀,指擁有悠久的開發歷史,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如泰山、嵩山、恆山、五台山等,在秦漢以前就已開發,還有不少名山開發歷史均在二三千年以上。名山的這一特點,無不給它們留下豐富的文化景觀和遺跡,如古建築、宗教文物、摩崖石刻和大量歷史人物活動遺跡等。這些眾多的人文景觀內容,使之具有重要的社會歷史價值和典型的科學研究價值。被人們譽為「歷史文化寶庫」。總之,名山是自然產物,有的又是歷史文化遺存;是物質財富,又是精神寶庫。它具有美學、科學、歷史、文化、經濟等多種價值。名山的類型,以海拔高度分有5000米以上的極高名山;海拔3500~5000米的高名山;海拔1000~35000米的中名山;海拔500~1000米的低名山;海拔500米以下的極低名山。以相對高度分有山體相對高度在1000米左右、坡度大而陡峻、主峰明顯、群峰簇擁的高名山風景;山體相對高度在千米以下、主峰不甚明顯的低名山風景。按名山山體景觀形態分,有孤峰型、雙峰型、多峰型以及柱狀型、平頂型、渾圓型、尖峰型、象形型等。按名山形成時代分有歷史名山和現代名山;按名山級別分有國家級、省市級和地方級名山等。
---------------------------------------------------------------------------
2、名山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介於東經103°2'至 103°23'和北緯29°58 '至30°16'之間,東與蒲江,南與丹陵、洪雅,西與雨城,北與邛崍接壤,幅員面積614.27平方公里。轄9鎮、11鄉、192個村、1244個村民小組、1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5.9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3萬人,農業人口23.36萬人。航測耕地39.5萬畝。縣委、縣政府所在地蒙陽鎮,建成區面積3.6平方公里,聚居人口3.5萬人。
名山古為梁州之域,秦屬嚴道,漢歸青衣。南北朝西魏廢帝2年(553年)置蒙山縣,隋開皇13年(593年),因其境內的蒙頂山久負盛名而改稱名山縣,至今已有1451年歷史。唐貞觀8年(634年)析置百丈縣,明洪武13年(1380年)百丈縣並入名山領制,轄區從此固定。建國後,名山曾先後隸屬眉山專區、溫江專區,1955年劃歸雅安至今。
名山屬盆周丘陵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蒙頂山、蓮花山、總崗山三山環列,地形地貌以台狀丘陵和淺丘平壩為主,最高點1456米(蒙頂山上清峰),最低點548米(紅岩鄉青龍村駱河扁)。其中海拔650米以下的淺丘平壩占總面積的22.1%,丘陵台地佔61.2%,海拔800米以上的低山佔16.7%。
名山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終年溫暖濕潤。年均氣溫15.4℃,最高氣溫35.2℃;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年均無霜期298天;年均日照1018小時;年均相對濕度82%。
土地資源豐富,土壤類型多樣。全縣建設用地106851.8畝,農用地780585.5畝,未利用地13664畝。城鎮規劃區土地面積29678畝,可轉為建設用地的土地面積16365畝。土壤類型分5個土類、9個亞類、18個土屬、47個土種、139個變種,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佔耕地面積的64%,光熱條件好,土壤肥力強,相對成片集中,有48.8萬畝宜於種茶。
農產品資源得天獨厚。名山素有雅安"糧倉"之稱,傳統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盛產茶葉、生豬、家禽、蠶絲等主要農產品,為四川省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縣、動物無規定疫病區示範縣。現有茶葉、食用油、分割肉等無公害農產品37個。
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儲量巨大。境內礦產以沉積礦藏為主,有芒硝、天然氣、沙金、石膏、石灰石、澎潤土、頁岩、泥炭等。其中芒硝遠景儲量達1616億噸,為西南地區特大型礦藏,品位高、埋藏淺、易開采。現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達100億立方米,石灰岩儲量約5億噸,泥炭儲量豐富。
生態環境優越,動植物種類繁多。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有"綠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態樂園"之稱,自然環境適宜多種動植物生息繁殖。現有林業用地面積3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0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4.2%。陸上野生動物包括豹、豺、狼、野豬等14種獸類和布穀、黃鶯、杜鵑等40餘種鳥類;水生野生動物包括鯉魚、鰱魚、桃花魚等16種魚類。樹種有松科、杉科、柏科、銀杏科等45個科,竹類資源豐富。珍稀生物有古茶樹、千年銀杏、拱桐、千佛菌、蘭花、白燕等10餘種。
水資源利用率高。河流多源於縣境,分屬青衣江、岷江水系,名山河、延鎮河、臨溪河、朱場河、兩合水為主要河流,流域總面積705平方公里。全縣水資源總量67680萬立方米,人均佔有2724立方米,耕地畝均佔有2724立方米;水資源利用量10240萬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13.15%,占可利用水量的30.2%。水能理論蘊藏量33560千瓦,可開發量21080千瓦,目前已開發19173千瓦,占可開發量的91%。現有各類水利工程963處,其中:玉溪河水利工程支渠4條、分支渠5條、斗渠140條,小型水庫24座,山平塘585口,蓄水量3598.8萬立方米,電力提灌站205處、231台,控制灌面17.16萬畝,有效灌面15.5萬畝,保證灌面11.8萬畝,海拔800米以下的農田能自流灌溉。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10處,日生產能力5650噸,可解決4.3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
旅遊資源別有洞天,山水形勝絢麗多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先民們的勤勞智慧,留下自然、人文景觀70餘處,山、湖、峽、林等旅遊資源類型多樣,內涵深厚。享譽古今的蒙頂山,1986年被列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被確定為國家AAA級風景區。川西最大的人工湖泊--百丈湖,飽含普陀神韻的清漪湖,水質清冽,波光漣漣,青黛環繞,白鷺翔集,旖旎風光與蒙頂山交相輝映,現已辟為水上娛樂、休閑度假旅遊區。雙龍峽秀美幽靜,黑竹森林公園松濤萬頃,山野情趣,天籟萬端,是自然觀光、休閑度假旅遊的好去處。名山這片神奇的土地,集青山秀水於一身,藏文化神韻於深處,宛如一顆璀璨明珠,嵌入了國家"熊貓之旅"、"冰川森林之旅"、"大小川西生態旅遊"、"川藏國際旅遊線"等眾多精品線路。暢游其間,或登山品茗,臨湖問櫓,入林聽泉,或尋文化蹤跡,覓自然天趣,令人流連忘返。名山秀麗多姿的湖光山色、精美豐富的名特產品、亮點紛呈的名勝古跡,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

Ⅱ 蒙山大佛在歷史上真的消失了600年嗎這600年去哪了

蒙山大佛在歷史上真的消失了600年,主要是當時佛頭崩落,佛身被厚土掩蓋,導致人們以為他消失了。

1983年,山西太原一個叫王劍霓的老人意外發現了消失的蒙山大佛,同時發現了另一處地名——大肚崖。大肚崖和蒙山大佛是什麼關系呢,調查發現,原來這個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的失蹤已久的胸部,由於頭像的頭崩落,只有凸起的胸部被厚厚的土石掩埋數十米,風化十分嚴重,人們在發現這一切之後,便開始了挖掘。直到2007年,太原市修繕了蒙山大佛的佛身,並依照北齊佛頭重新修了佛頭,對大佛進行一系列的維修和保護。2008年10月,歷經幾百年的滄桑,蒙山大佛重新完整地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Ⅲ 廣西蒙山屬於哪裡管轄的

蒙山現屬梧州市管轄。
蒙山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桂梧公路中段。境內、層巒疊嶂,丘陵蜿蜒起伏,江河縱橫,風景雄秀,自然條件優越。
蒙山是我國近代史上太平天國農民革命著名的策源地之一。它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建置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時間,遠在漢朝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勞動開拓,繁衍生息。新圩鎮雙垌村哥谷嶺古墓群,1981年8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又發現文圩鎮門樓嶺古墓群,都是漢、晉墓葬。1983年以來,在縣城和城郊,出土漢代窖藏錢幣、銅鼎、銅鏡和陶器。從這些文化遺址和出土文物看,這里在漢代時已經是人口繁盛的地方。
蒙山古為百越之地。戰國中期,吳起(?…公元前381年),輔佐楚悼王實行變法,"南平百越",楚國南部疆界已經達到廣西東南地區。這時,蒙山屬楚國的版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秦王贏政稱始皇帝,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後又征服百越,增設閩中(治冶縣——福建福州市),南海(治番禺——廣東廣州市),桂林(廣西省),象郡(北部包括廣東雷州半島等地)四郡。全國共四十郡。蒙山屬桂林郡。
秦末農民起義,推翻了秦王朝。公元前206年,劉邦稱帝,建立了漢朝。秦時為南海郡龍川縣令,後為南海尉的趙佗,趁中國北方楚漢相爭無暇南顧之機,於秦末,兼並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受封為南越王。呂後時,自稱南越武帝。蒙山為桂林郡地。
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趁南越統治集團內訌之機,以南越殺漢使,不肯歸附為由,派伏波將軍路博德統率五路大軍進軍嶺南。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滅亡,漢將南越所佔地方分為九郡。這年置荔浦縣,蒙山為荔浦縣地,屬交州蒼梧郡管轄。
三國時期,蒙山仍為荔浦縣地,屬吳國廣州始安郡管轄。西晉沿襲舊制。
南北朝時代,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統治中國南方。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占廣州,三十年(453年)占湘州。465年,明帝改始安郡為始建國,屬湘州。齊因之。梁、陳復始安郡,歸桂州管轄。這一時期,荔浦為始建國、始安郡轄縣,蒙山仍屬荔浦縣地。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隋文帝在統一全國後,取消州一級建制,各郡由中央直轄,增設縣治。開皇十年(530年),置隋北縣,此為蒙山立縣之始。
618年,唐朝建立。唐帝國為了鞏固中央政權,首先撒郡建州,並縮小州縣行政區劃,增設州縣。武德四年(621年),改隋化縣為立山縣,隸荔州。五年(622年),置南恭州。撤荔州地置崇仁、純義兩縣;分立山縣置東區縣;又割立山、東區、純義等縣地置嶺政縣,均隸南恭州。貞觀五年(631年),改純義縣屬荔州。六年(632年),改東區縣屬燕州。八年(634年),改南恭州為蒙州。《舊唐書·地理志》載:"蒙州,取州東蒙山,下有蒙水,其居人亦多姓蒙"而得名。
十二年(638年),省嶺政縣入立山縣。天寶元年(742年),政蒙州為蒙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復蒙州,統立山、純義、東區三縣。永貞元年(805年)為避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繼位的憲宗皇帝李純的名諱,改純義縣為正義縣。蒙州,自貞觀八年(634年)起,屬嶺南道桂州管轄。
五代十國時期,蒙州先屬楚後屬漢。唐末,農民起義失敗以後,形成藩鎮割據局面:896年,唐湖南武安軍節度使馬殷據譚州(今長沙),領有潭衡等七州。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封為楚王。同年,馬殷又攻佔嶺南道的桂州及昭、賀、象、柳、宜、蒙諸州。908年立為楚帝。蒙州統立山、正義、東區三縣,歸楚管轄。905年,唐任劉隱為清海軍(嶺南東道)節度使。907年,梁封劉隱為大彭郡王。911年,劉隱死,劉岩繼位。917年,劉岩自稱帝,國號漢,建都廣州。948年,劉岩派兵進攻廣西,馬殷敗走湖南,嶺南西道地區,盡為南漢佔有。蒙州統三縣歸南漢管轄。
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改國號宋,是為宋太祖。趙匡胤於建隆三年(962年),大舉南征南漢。
是年冬十月攻下昭、桂二州。四年(963年,),平定嶺南。宋初,仍為蒙州,''''''''統立山、正義、東區三縣。熙寧五年(1072年),廢蒙州,撤正義、東區二縣入立山縣。立山縣屬昭州平樂郡,歸廣南西路管轄。
1206年,蒙古族領袖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從成吉思汗到蒙哥汗時,陸續攻滅西遼、西夏、金、大理,並在吐蕃建立行政機構,直接進行統治。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並於至元十六年(1279午)滅南宋,統一全國。立山縣屬平樂府廣西道管轄。
明朝,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推翻元朝統治。明初,廣西大藤峽瑤民起義,立山縣瑤,壯人民遙相呼應。明王朝無法控制,予洪武十八年(1385年),廢立山縣為鄉,歸荔浦縣管轄。同年,又派廣西都指揮使韓觀率兵,對瑤、壯人民起義鎮壓殺戮,使立山的人口銳減,戶損過半。知州李昂奏革立為古眉巡檢司,省入平樂縣。此後,大藤峽、府江一帶與立山的瑤、壯起義連綿不斷,造反愈熾。成化十三年(1477年),都御史朱英率兵數萬,再次對立山瑤、壯起義鎮壓後,明王朝取長治久安之意,按朱英奏請建立永安州,屬桂平道平樂府。弘治三年(1490年)九月,改永安州為長官司。五年(1492年)復設永安州。
清朝時仍為永安州,嘉慶十七年(1812年)《永安州志》記載,州編戶分為:東平、龍定、湄江、群峰、回龍等五里,屬平樂府。1851年1月1日(清咸豐元年)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於桂平金田村舉行武裝起義,同年9月25日攻克永安州城,在此建立"天朝"。1852年4月5日撤離永安。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為永安縣,隸桂林道。三年(1914年),改為蒙山縣,屬平樂府。
新中國成立後,仍稱蒙山縣;先屬平樂專區,1958年平樂專區撤銷,設梧州專區,蒙山改屬梧州專區。
從漢代發展至今,其間記載了蒙山兩千多年文明史,時代的沿革和更替都奠定了蒙山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Ⅳ 蒙山的歷史沿革

蒙山是我國近代史上太平天國農民革命著名的策源地之一。它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建置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時間,遠在漢朝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勞動開拓,繁衍生息。新圩鎮雙垌村哥谷嶺古墓群,1981年8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又發現文圩鎮門樓嶺古墓群,都是漢、晉墓葬。1983年以來,在縣城和城郊,出土漢代窖藏錢幣、銅鼎、銅鏡和陶器。從這些文化遺址和出土文物看,這里在漢代時已經是人口繁盛的地方。
蒙山古為百越地,秦屬桂林郡,漢屬蒼梧郡荔浦縣地,三國吳屬始安郡。
南朝梁陳(公元502年至589年) 置縣,即金安(據補梁疆域志記,故址在今蒙山縣治東南90里金垌村)、蒙縣(據補梁疆域志記,故址在今蒙山縣治東50里蒙山下,唐代蒙州亦即建於此)。
隋 開皇十年(590年)分荔浦縣置隋化縣,屬揚州始安郡。
唐 武德四年(621年)改為立山縣,置荔州以立山隸荔州,不久改南恭州隸樂州。五年,以立山隸恭州。又析荔州置崇仁縣、純義縣。又分立山置東區縣,再割荔州之立山、東區、純義三縣分置嶺政縣。貞觀五年(631年)以純義縣屬荔州。六年以東區屬燕州。八年,改置蒙州。因州東有蒙山,又山下有蒙水,居民多蒙姓,故名蒙州。十二年,省嶺政入立山縣。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改蒙州屬嶺南西道--桂管。天寶元年(742年)改為蒙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蒙州,領縣三(立山、純義、東區)。永貞元年(850年)避憲宗皇帝諱,改純義為正義。
宋 太平興國元年(967年)改正義縣為蒙山縣。熙寧五年(1072年)廢蒙州,以東區、蒙山兩縣並入立山縣,隸昭州。
元 仍為立山縣,屬燕平樂府。
明朝、洪武十信年(1385年),廢立山縣為立山鄉,屬荔浦縣。尋設古湄巡可信檢司,省入平樂到。成化十三年(1477年)都御史朱英奏請始建永安州(取永久安寧之義),屬桂林府。弘治三年(1490年)九月,改為長官司,五年復為永安州,屬平樂府。
清 仍為永安州,屬平樂府。 1851年1月1日(清咸豐元年)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於桂平金田村舉行武裝起義,同年9月25日攻克永安州城,在此建立天朝。太平軍在前期反圍攻戰役取得節節勝利的基礎上,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發展需要,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在永安頒布封王詔令:左輔正軍師楊秀清為東王,右弼又正軍師蕭朝貴為西王,前導副軍師馮雲山為南王,後護又副軍師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以上所封各王,俱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的中央政權組織初步形成。1852年4月5日太平軍撤離永安。
民國 元年(1912年),改永安州為永安縣。3年,因國內有3同名,故復稱蒙山縣,先屬桂林道,後屬平樂區。
解放後 仍為蒙山縣,至今不改。先屬平樂專區,1958年7月,平樂專區撤銷,復設梧州專區,蒙山縣改屬梧州專區,1997年梧州撤地設市,蒙山改屬梧州市。

Ⅳ 蒙山屬於廣西哪個地方

蒙山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東鄰昭平,西連金秀,南毗平南,北接荔浦。山川秀麗,形勢險要。《方輿紀要》說,永安州(今蒙山縣)「屏蔽昭梧,控扼蠻夷,間潯灕江之中,為形勝要地」。縣城地理坐標是:東經110o31′,北緯24o12′,靠近北歸線。縣治蒙山鎮,距廣西首府南寧市460公里(公路距離,下同),居桂林、梧州兩市間。北與全國旅遊重點桂林市僅距146公里,距陽朔82公里,距荔浦39公里,南與廣西「水上門戶」梧州市距186公里,西南170公里處是太平天國革命發祥地--金田村。國道321公路線貫穿縣境南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對發展生產、搞活經濟比較有利。 縣境東西寬43公里,南北長70公里,總面積1279.34平方公里,全縣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佔總面積的71.6%。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適宜農作物主果木等生長。
蒙山縣屬來熱帶季風氣候區,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高低懸殊,氣候多變。垂直變化顯著,具有「高一丈,不一樣」、「陰陽坡、差得多」、「十里不同天」這些明顯的立體氣候特點。縣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夏季長,酷熱;冬季短,嚴寒期短,無霜期長。全縣年平均氣溫在表面上分布是:南高北低,平原高於山區。年降雨量的分布是南、北部少,中部多。 由於氣候變化的差異,蒙山縣有明顯的春、夏、秋、冬四季之分。
三、全縣概覽
蒙山縣古為百越地,明清稱永安州,民國初年改為蒙山縣,位於廣西東部,桂梧公路中段。南接梧州通向富庶的粵港澳,北連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國道321線貫穿縣境南北,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全縣面積1279平方公里,轄6鎮3鄉,20萬人。有漢、瑤、壯、苗、侗、布依等12個民族;其中漢族佔80%。
蒙山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資源豐富,物產繁多。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桑、黃豆、花生、生薑、茶葉、板栗、玉桂、八角等,果類有沙田柚、柑、橙、梨、桃、柿、李等20多種。礦產品有金、銀、銅、鐵、鋁、鋅、重晶石、紅石等。主要林產品有松、杉、毛竹、南竹等。
近年來,蒙山縣委、縣政府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按照「農業強縣、工業立縣、三產富縣」的戰略構想和「三三三」工業思路,積極實施開放帶動和項目帶動戰略,勇於創新,敢於爭先,發揚小縣也能辦大事的精神,以驕人的發展速度、富有特色的板塊經濟,推動蒙山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齊頭並進,國民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各項工作一年一個台階,年年都有新變化。2005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4.7億元,增長20.8%,農業總產值10.31億元,增長10.4%,工業總產值13.16億元,增長42%,財政收入8728萬元,增長22%,農民人均純收入2195元,增長9.5%。先後被國務院授予「初級農村電氣化縣」、「全國民族團結和進步模範縣」稱號;被自治區授予「摘掉貧困縣帽子」、「雙文明建設先進縣」、「支持、發展鄉鎮企業先進縣」、「扶貧先進縣」、「信訪工作先進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雙擁模範縣」、「市容南珠杯競賽活動第三屆和第四屆進步城市」、「連續8年計生一類縣」等稱號;被梧州市授予「創建文明縣城(市、區)達標競賽先進獎」,2004年榮獲自治區第四輪「文明縣城」、全區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獎等稱號。
蒙山縣交通便利,國道321線貫穿縣境南北,距南寧460公里,桂林146公里,梧州185公里,柳州180公里,各行政村都可通車,已形成國道、省道、縣、鄉一般公路相互連接的順暢的交通運輸網路。正在修建的蒙山至蒼梧二級公路和已建成的蒙山至荔浦二級公路,為蒙山融入香港-廣州-梧州-桂林這條黃金旅遊通道和加入桂林旅遊圈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蒙山縣水力資源豐富,目前在建的小水電站達10多座。擁有充足的電力可滿足企業生產的需要。
蒙山通訊設施完善,固定電話已拉通全縣9個鄉鎮的各行政村,行動電話訊號也已覆蓋全縣。
蒙山縣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先後建設了西炮台公園、東江路、太平天國文化公園、長壽風雨橋、湄江四橋、城南新區、梁羽生公園等一批重點項目。
蒙山縣的文化、教育、衛生等事業有了新的發展。新建成了青少年活動中心,黃村、文圩等四個鄉鎮擁有了宣傳文化站。縣城已完成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9個鄉鎮已拉通了閉路電視。全縣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教育教學設得極大改善。旅遊以太平天國文化公園和西炮台公園為軸線,正在加快梁羽生公園建設,特色旅遊文化加入桂林大旅遊圈。縣醫院、縣中醫院設有急救中心,擁有腦電圖機、超聲波機、微波針灸機、心臟急救機、高壓氧倉等一批現代化先進醫療設備。
蒙山縣的工業已形成了以繅絲、澱粉、水泥、制葯、針織、輕化、冶煉、造紙、製糖加工等為主體的工業結構。主要產品中,西普南雁水泥有限公司生產的水泥質高價優,暢銷於區內外市場,是桂梧高速公路等全區重點工程的水泥供應商。玉蘭制葯有限公司生產的功勞去火片、痔瘡片被列入國家級推廣新葯,獲廣西工業產品"百花獎",為國家中葯保護品種。三金紡織有限公司生產的毛巾系列產品為外貿出口免檢產品;華虹絲綢有限公司生產的白廠絲經自治區商檢局驗收,質量都在3A級或2A級,在國內享有盛名,部分還銷往國外。
蒙山縣是典型的農業經濟縣。全縣有耕地14.13萬畝。林業用地170多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農副產品生產以桑蠶、木薯、生豬、水果、肉兔、肉牛、八角、蔬菜等基地為龍頭,發展迅速,富有特色和規模.
蒙山縣地理位置的特定優越,改革開放為蒙山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多重的機遇,使蒙山的經濟建設得到了提速發展,投資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並具有明顯的居後發展優勢。

Ⅵ 蒙山大佛距今已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怎麼被發現的

蒙山大佛,距今已有約1500年的歷史。1983年,王劍霓去太原調查地名的時候發現了蒙山大佛。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佛像,比樂山大佛還要早162年。

蒙山大佛在被發現後,由於當時的科技和經濟基礎差,設備不完善。大佛的腹、手、基座等都被淹沒在大佛胸下的山坡泥石里。遺憾的是大佛頭像已經遺失,尋找多年依舊不見佛頭的蹤跡。直至2007年,太原市出於對蒙山大佛進行旅遊方面的開發與保護,專家開始對佛像進行修復。此後蒙山大佛開始重見天日並且聞名於世界。

蒙山大佛的是歷史的見證

到了元朝末年,可能是由於朝代的更替,戰亂的動盪,管理的不善,名噪一時的大佛逐漸泯然於世,佛像的身子破爛不堪,佛頭亦不知所蹤。只剩下巨大的身軀藏身於雜草泥泠之中。

時間的洪流代走了大佛曾經的輝煌,也渡上了歷史的滄桑。1983年王劍霓的探索之旅,讓蒙山大佛重見天光,今天我們又何其有幸能再睹其風采,見證歷史的成長與時光的奇跡。

Ⅶ 蒙山的歷史文化

太平天國在永安
1851年1月11日(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洪秀全在桂平縣金田樹聚眾起義。3月25日,在武宣縣東鄉建立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立幼主,封軍師,設百官,蓄發易服。5月,清廷開始大規模調兵遣將,派大學士賽尚阿為欽差大臣,命廣州副都統烏蘭泰邦辦廣西軍務,並調蒙古都統巴清德、廣西提督向榮等協同指揮軍隊,對太平軍進行圍攻。太平軍主動撤離東鄉,進擊象州,從象州回師桂平,又從桂平沖破敵人圍攻,東進平南,清軍窮追不舍。太平軍設伏平南縣官村一帶,重創清軍巴清德、向榮和烏蘭泰部,奪得戰場的主動權後,迅即甩開敵軍主力,會師於大同江畔大旺圩,繼於9月19日分兵水陸兩路向藤縣境轉移。水路是指揮部和全軍輜重、老弱婦孺,由洪秀全、楊秀清、馮雲山親自統帥,沿大同江順流而下,先後於上坡、三江口等處擊退平南、藤縣團練攔截,並派出機動兵力於太平圩方向,有效地阻擊沿濛江上犯之敵後,大隊即折入湄江,溯流而上,入永安州(今蒙山縣)境。陸路為太平軍主力,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率領,自大旺越琵琶界,進抵大黎山區,屯紮數日,擴軍籌糧。23日,水陸兩路會合於永安州樟村,當即繼續溯流北進。當天羅大綱率先鋒部隊,首先沖破古屬峽清軍防線,進抵峽口乃平村。盤踞水竇的平樂協副將阿爾精阿聞訊,立即撤至村外的中營嶺,盲目向對河發炮。太平軍發動進攻,搶渡湄江,佔領水竇,攻擊中營嶺,清軍潰退,逃回州城。
永安教案
中國抵抗外國侵略的中法戰爭,由於清政府的妥協賣國政策,造成了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局。中法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法國勢力侵入我國雲南、廣西,進一步加深了我國西南邊疆的危機。法國教會和傳教士,依靠不平等條約,大批竄入我國西南地區。他們在慈善外衣的掩護下,干著間諜特務的罪惡勾當,粗暴地干涉中圍內政,侵犯中國主權;挑撥、破壞我國民族團結;對中同各族人民更是驕橫無忌,任意欺壓。他們的不法罪行,激起了中國人民強烈的反抗。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了1898年4月21日(清光緒二十四年)永安(今蒙山縣)人民殺掉為非作歹的法國天主教傳教士蘇安寧,以及依仗洋人的地痞流氓唐啟虞、彭亞昌。
永安教案是永安人民反對侵略、挽救民族危機的愛國正義斗爭。它與1885年結束的中法戰命,雖已相距13年,因教案的斗爭都和中法雙方有密切聯系,也可以說,永安教案是這場反侵略斗爭的延續。
永安教案的起因是永安州東平里蒙寨村羅天生投靠教會,引狼入室。羅天生三兄弟原是廣東客家人,清光緒初從桂平縣遷居蒙寨。這里的老住戶魏七叔的菜園邊有棵豬肚木,與羅家菜園緊鄰。七叔見小孩常去爬樹,怕他們跌傷,就砍掉此樹。因砍樹壓壞羅家青菜,七叔以木抵償。羅家硬說樹蔭范圍是他家產權,迫七叔簽字,還打得他吐血。
羅家的行為引起村人不滿,告到州府。州官據實情,把木判歸七叔。羅家欺負老弱,應賠禮道歉。從此,羅魏兩家糾紛不斷。
1897年秋(清光緒二十三年),象州龍女村天主教堂雜
工吳三祝(廣東客家人),路過蒙察,適逢魏家族人與羅家因口角而動武,吳精通武術,見羅是客家人,便揮拳相助,將魏姓人趕跑。羅家便留吳住宿。
吳三祝是犯案累累、無法在家鄉立足,而投靠教會的人。在吳三祝的勸說下,羅天生跟吳去象州龍女教堂,由蘇安寧洗禮入教。
蘇安寧曾在越南法國天主教堂見習。1889年11月27日,派來廣西傳教。先在上思教堂,1890年4月轉到貴縣天主教堂實習。由於他對法國殖民事業忠誠,不久,被廣西主教司立修,派到象州龍女村獨當一面。負責象州,兼顧柳城、修仁、永福、荔浦、永安等地傳教事務。羅天生在象州入教後,向蘇表示要為天主教在永安傳播效力,他家可作傳教堂點。因此,蘇決定巡視永安,相機建立傳教點。他叫吳三祝和羅天生先回永安作準備。1898年8月25日,蘇帶傳教員唐啟虞、傭人彭亞呂、江飛祥、教徒陸本祥、邱有業、陳光秀等人前往永安。州官何臻祥聞訊,派兵到新圩迎護,在官邸為蘇洗塵。席問,蘇向何捉及羅天生受魏姓欺凌之事。何怕得罪洋人,第二天便另下一道判決,說魏家盜砍羅家樹木,強占園地,著即退還,並向羅家賠禮道歉。蘇為羅家打贏官司,並在羅家建立傳教點。羅天生全家入教,他還帶著蘇的名片,以傳教員自居,出入團總、地方紳士門庭。

Ⅷ 蒙山在中國的哪省.哪個市.哪個縣.

蒙山山東省臨沂市西北、沂蒙山區腹地,位於蒙陰縣與平邑縣和費縣交界地帶。

蒙山歷史上屬於東夷文明,是祭山文化的發祥地,一直為文人騷客、帝王將相所矚目。西周時期顓臾王曾主祭蒙山,這里留下了孔子、莊周、老萊子、鬼穀子、李白、杜甫、唐玄宗、蘇軾、康熙、乾隆等帝王聖賢足跡。近代蒙山是沂蒙革命老區的象徵,劉少奇、陳毅、羅榮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這里留下光輝的足跡。

山屬地層緩慢上升的侵蝕構造,低山地形,地勢陡險,切割強烈的海拔千米以上的 山峰有龜蒙頂、掛心橛子、望海樓、摩雲崮、冷峪頂、東大樓、西大樓、風門口、聚連頂等。山體結 構為泰山群變質岩系,核心部分為混合花崗岩,兩翼的低山、丘陵由變質岩、沉積岩組成。

(8)蒙山縣有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蒙山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是沂蒙山的一部分,為沂河左岸支流東汶河和祊河的分水嶺,長百餘公里。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位於平邑縣東北柏林鎮境內,為山東省第二高峰。富金剛石礦,蒙陰縣的鑽石礦為亞洲最大鑽石礦藏。抗日戰爭時期曾是中國共產黨根據地的中心區。現建有蒙山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奇峰聳立,層巒疊嶂,深澗遍布,古稱有「七十二峰」、「九十九峪」、三十六洞「。現風景名勝區包括水簾洞、雨王廟、雲蒙峰、百花峪、老龍潭、望海樓六大景區,擁有蒙山疊翠、蒙山花潮、蒙山飛瀑、蒙山雲海、蒙山日出、蒙山聽濤、蒙山秋色、雪峰玉谷八大自然景觀。

Ⅸ 廣西省面積最大和最小的縣分別在什麼地方

廣西全稱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是我國五大自治區中唯一的沿海自治區,廣西為什麼叫廣西呢,這個名字來源於廣信,古代兩廣是以廣信為界的,廣西以西叫廣西,以東叫廣東。廣西這個名字成為行政單位是在北宋,北宋在這里設置了廣南西路,簡稱廣西。元朝末年設置了廣西行中書省,這是廣西建省的開始。


合山市

合山市屬於來賓,管轄面積只有350平方公里,但是他卻是廣西最大的能源生產基地,有光熱城的美稱。

合山市作為廣西最小的縣級市,成立的很晚,1981年國務院才批准成立合山市,1982年正式辦公,是一個歷史很新的縣。

閱讀全文

與蒙山縣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