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寒食是一首與歷史人物什麼有關的詩

寒食是一首與歷史人物什麼有關的詩

發布時間:2022-08-15 07:57:02

① 寒食節和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一般認為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之推)。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離開晉國,流亡十九年。一次重耳餓昏,介子推割股(割下自己大腿肉)烤熟給他吃,得以保住性命。重耳很感動。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回憶起舊事,想封賞介之推,而介之推已經和母親到山西的綿山隱居。

晉文公派人上山搜索,遍尋不到,其臣善自放火燒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後發現介之推母子抱著槐樹被燒死。重耳難過至極,便規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一律吃冷食,稱為寒食節,以紀念介之推。

盧象有《寒食》詩,「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為一人。」直到今天,山西省介休市當地居民仍然對此深有記憶,實際節日這三天已沒有吃寒食的活動,但晚飯仍然有不生火做飯的習俗,一般晚飯會喝開水,而不是平時喝的各種面湯。

但後人多所考證,寒食節禁火習俗的起源與介子推無關。介子推割股的史實也存在爭議。現今學界認為應是季春時要換新火。

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在當時是件大事。寒食節習俗,有掃墓、郊遊、斗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

(1)寒食是一首與歷史人物什麼有關的詩擴展閱讀:

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參考來源:維基網路-寒食節

參考來源:網路-寒食節

② 寒食節與哪位古人有關

介子推。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

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人物簡介: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後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人,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

死後葬於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歷代詩家文人留有大量吟詠緬懷詩篇。

③ 韓翃的寒食與哪位古人有關

寒食與中國春秋時代的古人介子推相關。介子推是晉文公的忠臣,但被晉文公遺忘,介子推與老母躲到山裡,晉文公為找到介子推,下令燒山,介子推為表達自己的不慕榮華的信念,被燒死。後人為紀念介子推而創建寒食。

④ 寒食節與古時候的哪位名人有關

寒食節與春秋時期介子推有關。

寒食節典故,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4)寒食是一首與歷史人物什麼有關的詩擴展閱讀

寒食節: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清初湯若望歷法改革以前,清明節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湯氏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節之前一日。現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沿襲湯氏,因此寒食節就在清明節前一日。

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地中國山西將寒食節定為清明前一天,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並為全國所接受。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歷史長河,不過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贊許,卻是千年如一的。

⑤ 寒食節的起源,與哪個人物有關

顧名思義,寒食就是冷食,所以在冷食節當天,只吃冷食,不吃熱食,即禁止吸煙。

晉文公將隱居的山更名為「介山」,將故鄉更名為「介休」,以紀念介子推。晉文公還將介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不允許晉為紀念介推而生火。

⑥ 寒食節跟誰有關是什麼朝代

寒食節跟(介子推和晉文公)有關,是(春秋時代的晉國)

拓展:
一、起源:
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比端午節的發生早358年)。據《辭源》、《辭海》「寒食節」釋義:春秋時,介子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後為冬至後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節。關於寒食節起源於介之推在介休綿山被焚的記載,最早見於西漢桓譚《新論·卷十一·離事》,後陸續載於《後漢書·郡國志·太原郡》、《後漢書·周舉傳》、曹操《明罰令》、《晉書·石勒傳》、酈道元《水經注·汾水》、北魏《齊民要術·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等典籍。歷史上,寒食清明兩節相近,久而久之,便合為一個節日。《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確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歷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大觀》載:「大致到了唐代,寒食節與清明節合而為一。」
二、民間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
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⑦ 寒食是一首什麼詩

寒食是一首七言絕句。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

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從當時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愛該詩,歷來評價也很高。

《寒食》的創作背景:

寒食是中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

這儀式用意有二,一是標志著寒食節已結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給臣子官吏們提個醒,讓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祿的介子推學習,勤政為民。

唐代詩人竇叔向有《寒食日恩賜火》詩紀其實:「恩光及小臣,華燭忽驚春。電影隨中使,星輝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貧。」正可與韓翃這一首詩參照。

中唐以後,幾任昏君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對此都極為憤慨。有意見認為此詩正是因此而發。

⑧ 寒食節與歷史上哪個名人有關

寒食節與歷史上的介子推有關。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

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晉文公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

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

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閱讀全文

與寒食是一首與歷史人物什麼有關的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