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趙恆的哪個兒子做了皇帝
趙恆的第六個兒子趙禎做了皇帝。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後劉氏垂簾聽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才開始親政。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在東京福寧殿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趙禎在位期間,北宋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趙恆其他兒子:
1、溫王趙禔,早亡,宋徽宗時改追宗室,賜名趙禔,追封溫王。
2、悼獻太子趙祐,十歲時夭折,母皇後郭氏。
3、昌王趙祇,早亡,宋徽宗時改追宗室,賜名趙祇,追封昌王。
4、信王趙祉,早亡,宋徽宗時改追宗室,賜名趙祉,追封信王。
5、欽王趙祈,早亡,宋徽宗時改追宗室,賜名趙祈,追封欽王。
B. 歷史上的趙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宋仁宗趙禎,公元1010年-公元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初名趙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親是李宸妃,立為太子之後,賜名趙禎。宋仁宗繼位時13歲,54歲駕崩,在位42年。
宋仁宗即位後的前十年多時間是太後劉娥垂簾聽政,而宋仁宗的生母李氏為太後劉娥侍女,當年侍女李氏懷孕,劉娥也假裝生子,行的是借腹生子一招。
趙禎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最初名為趙受益。他是宋真宗趙恆的第六子,其母為李宸妃。[1]因趙恆所寵信的美人劉氏(章獻明肅皇後)無子,趙恆便對外聲稱趙受益為劉氏所生。趙受益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喜怒不表現於外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被封為慶國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封壽春郡王,講學於資善堂。天禧元年(1017年),趙受益加官中書令。[7]
天禧二年(1018年),進封升王。同年八月(《宋史本紀》作九月),趙受益被冊封為皇太子,賜名趙禎。[8][9]由參知政事李迪兼太子賓客,以輔導趙禎。[10]登基即位趙禎以上兩例,表現出趙禎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這在封建時代,也算是很難得的。因此,他被歷史學家稱譽為「守成賢主
趙禎一朝還出現了「求之千百年間,蓋示一二見」,在《岳陽樓記》中唱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以及倡導文章應明道、致用,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而慶歷初年實施的「慶歷新政」,更為「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先導作用。確立儲位
趙禎的三個兒子全部早夭,他於是在景佑二年(1035年)將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趙宗實(後改名趙曙,即宋英宗)接入皇宮,交給曹皇後撫養。但在寶元二年(1039年)豫王趙昕出生後,趙禎又將趙宗實送出宮。[16]
趙昕早夭,而趙禎晚年無子,最終只得於嘉?七年(1062年)八月立趙宗實為皇子。在歷史上的數百位皇帝中敢稱『仁宗』的為數不多,只有四五位,有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明仁宗朱高熾,清仁宗永琰,還有個西夏的遼仁宗,最後便是我們今天說的這位真正稱的上仁宗的,宋仁宗趙禎。
趙禎原名叫趙受益,趙禎是被立為太子時改的名字,民間傳說的『狸貓換太子』就是指的趙禎,他執政期間,宋朝保持了長期的和平,經濟發展迅速出現了『交子』,而且趙禎性情仁慈,為人和善,待人寬厚,是一位難得的仁和之君。諫官上奏摺要仁宗削減宮女和侍從,貼身太監說到『大臣家裡還有三妻四妾,陛下的侍從並不多確要再減,太過分了』,仁宗聽後忽然站起喚來主管太監,將這位太監和其他侍從二十多人削減出了宮去,後來皇後問道『那太監服侍陛下多年為何要
減啊』,仁宗說『他讓我不聽官員們的忠言,我怎麼能留這中人呢』。在歷史上的數百位帝王中在位四十年的還不足二十幾人,有的是連年征戰以至國庫空虛,有的貪圖享樂不理政事造成國家
動亂,有的獨斷專行殘暴無能導致滅國,趙禎確當了四十二年的太平皇上,這與他的『仁』道恐怕不無關系,就連當時的敵國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在得知仁宗死後的消息時,都嚎啕大哭到『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所以說趙禎這個『仁宗』是當之無愧。宋仁宗趙禎,這一任皇帝,野史有「狸貓換太子」一說流傳後世,那麼這件事情,在正史中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宋仁宗的生母李氏本是劉後做妃子時的侍女,莊重寡言,被真宗看上,成為後宮嬪妃之一,當時,真宗的後妃曾生有五個男孩,但先後夭折,無後繼承,真宗憂心如焚。這時,一個皇子出生,迫在眉睫,據記載,李氏有身孕時,跟隨真宗出遊,不小心碰掉了玉釵。真宗心中暗卜道:玉釵若是完好,當生男孩兒。左右取來玉釵,果然完好如初。
雖這一傳說迷信色彩濃厚,但是正體現了當時真宗對於後代的急切渴望,後來李氏卻果真生下了一男嬰,也就是後來的趙禎,他還沒來得及睜開眼睛看模糊的世界,就在真宗的默許之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劉氏據為己子。為什麼是默許呢?首先,這是真宗中年得子,急切渴望得來的一個兒子,必然要繼承大統,需要一個雄厚的背景,其二,劉氏身為皇後,地位高,也未有子嗣,交給其教養,必然是極好的,其三,李氏身份地位,護不住這孩子,就算奪了她的孩子,觀她的性子也不敢到處亂說。
趙禎的第二任皇後曹氏,在郭氏被廢的同年,奉旨進宮,第二年就被封為皇後。曹氏出於將門,祖父為「宋武惠王曹彬」,從小熟讀經史,不僅有武將的不拘小節、大度,也有文人的謙謹節儉。她還親自帶領宮嬪們在苑內種植穀物,採桑養蠶,一個盛世時期的皇後能做到如此地步,不多見。
趙禎生有三子,但全部早夭,後因急於生子,導致縱欲過度身體虛弱。曹氏也一直無孕,便在早些年將濮安懿王趙允讓第十三子――趙宗實接進宮中撫養。公元1062年,仁宗立趙宗實為太子,賜名曙,次年,仁宗去世,趙曙即位,為英宗,曹氏升為皇太後。英宗即位後不久就生病,無法料理朝政,曹氏於內東門小殿垂簾聽政。英宗病情好轉後,她立即撤簾歸政,這與仁宗時的劉太後一比,賢德立見高下。
C. 仁宗皇上 是哪個朝代的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趙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親是李宸妃,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慶國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壽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進中書令,二年(1018年)進封升王。 九月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駕崩,仁宗即帝位,時年13歲,1023年改元天聖。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享年54歲。在位四十二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D. 宋朝趙偵當了幾年的皇帝
仁宗趙禎(公元1010--1062年), 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4歲。 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時候宋朝進入鼎盛,但也是衰落的起點。在位後期,官僚膨脹,對外戰爭屢戰屢敗,雖然西夏已向宋稱臣,但已經出現經濟危機。而且,還有南蠻叛亂、交趾之亂。來雖有「慶歷新政」,但尚未成功。其陵墓為永昭陵。
E. 趙禎在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皇帝
趙禎(原名趙受益,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即宋仁宗,出生於東京開封府,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宋朝第四位皇帝(公元1022年-1063年在位),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即位。慶歷三年(1043年)開展「慶歷新政」。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仁宗盛治」。嘉祐八年(1063年)崩逝,享年五十四歲。
F. 「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是宋朝的哪個皇帝
「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是趙禎,宋朝第四位皇帝。
關於趙禎的身世,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里有一種「狸貓換太子」的說法,認為劉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時懷孕,為了爭當正宮娘娘,工於心計的劉氏將李氏所生之子換成了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污衊李氏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將李氏打入冷宮,而將劉氏立為皇後。
後來,天怒人怨,劉氏所生之子夭折,而李氏所生男嬰在經過波折後被立為太子,並登上皇位,這就是宋仁宗趙禎。在包拯的幫助下,趙禎得知真相,並與已雙目失明的李氏相認,而已升為皇太後的劉氏則畏罪自縊而死。
自宋朝以來,由於小說、戲劇等各種藝術形式的演繹,趙禎生母之謎日益鮮活生動,備受世人關注。關於「趙禎究竟是真宗後劉氏之子、還是妃子李氏親生」這一問題,無論是小說,還是戲曲,幾乎眾口一辭,認定趙禎是李氏所生。
事實也大體如此:李氏本是劉氏做妃子時的侍女,後來被真宗看中,成為嬪妃,並產下一個男嬰。連喪數子的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趙禎在出生後,便在真宗的默許下,由未能生育劉氏和楊淑妃一起撫養。李氏懾於劉後的權勢,也不敢流露出任何不滿。
乾興元年(1022年),十三歲的趙禎即位,劉氏以皇太後身份垂簾聽政,權傾朝野。趙禎在養母的權力陰影下一天天長大。劉太後在世時,他一直不知先皇嬪妃中的順容李氏就是自己的生母。劉太後病逝後,燕王趙元儼告知趙禎實情。趙禎號慟頓毀,連日不視朝,下哀痛之詔自責。
尊宸妃為皇太後,謚號「庄懿」。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後,趙禎倍感震驚。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傷,一面親自乘坐牛車趕赴安放李妃靈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圍了劉後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實真相後作出處理。此時的趙禎不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而且聽說自己的生母竟死於非命,他一定要打開棺木查驗真相。
當棺木打開,只見以水銀浸泡、屍身不壞的李妃安詳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飾華麗,趙禎這才嘆道:「人言豈能信?」隨即下令遣散了包圍劉宅的兵士,並在劉太後遺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劉太後是清白無辜的,她並沒有謀害自己的母親。
李氏是在臨死時才被封為宸妃的,劉太後在李宸妃死後,最初是想秘而不宣,准備以一般宮人禮儀舉辦喪事。但宰相呂夷簡力勸大權在握的劉太後,要想保全劉氏一門,就必須厚葬李妃,劉後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以高規格為李宸妃發喪。
生母雖然厚葬,但卻未能沖淡趙禎對李氏的無限愧疚,他一定要讓自己的母親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經過朝廷上下一番激烈爭論,最終,將真宗的第一位皇後郭氏列於太廟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廟分別供奉劉氏、李氏的牌位。
劉氏被追謚為庄獻明肅皇太後,李氏被追謚為庄懿皇太後。奉慈廟的建立,最終確立了趙禎生母的地位,同時也意味著年輕的趙禎在政治上的日益成熟,逐漸擺脫了劉太後的陰影。
(6)歷史上趙受益當了多久的皇帝擴展閱讀:
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
早年歷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
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後劉氏垂簾聽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親政。在位中期爆發第一次「宋夏戰爭」,經三年交戰後,雙方簽訂「慶歷和議」。
期間,遼朝趁機重兵壓境,迫宋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針對北宋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趙禎於慶歷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歷新政」,但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謚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於永昭陵。
趙禎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史》贊曰:「《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史家將其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他善書法,尤擅飛白書。有《御制集》一百卷。《全宋詩》錄有其詩。
G. 宋代13歲登基的皇帝
宋朝(北宋)第四位皇帝 (仁宗)趙禎(真宗趙恆六子)
【在位】1023~崩,共42年,登基時13歲。
【年號】天聖(1023~1032年十一月)、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十一月)、寶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慶歷(1041年十一月~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
【生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終54歲。葬於永昭陵。
【生平】本名趙受益,立為皇太子後改為現名。
仁宗死前遺詔喪事從簡。去世後全國百姓自發哀悼,連敵對國遼國皇帝(道宗)耶律洪基也握著大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還將仁宗贈送的御衣下葬為衣冠冢年年紀奠。
H. 受益是哪位皇帝
趙受益是趙匡胤的堂孫。
1、趙受益
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
早年歷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
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後劉氏垂簾聽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親政。
在位中期爆發第一次「宋夏戰爭」,經三年交戰後,雙方簽訂「慶歷和議」。期間,遼朝趁機重兵壓境,迫宋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
針對北宋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趙禎於慶歷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歷新政」,但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謚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於永昭陵。
2、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後)。
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軍旅,受周世宗柴榮器重,於征伐南唐時屢建戰功。柴榮病重時,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周恭帝即位後不久,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 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大軍回京後,恭帝被迫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趙匡胤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他還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在位十六年,謚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永昌陵。
(8)歷史上趙受益當了多久的皇帝擴展閱讀:
趙受益的爺爺趙光義和趙匡胤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
趙光義(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
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謚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匡胤
網路——趙受益
I. 宋代第四位皇帝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
早年歷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後劉氏垂簾聽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才開始親政。在位中期爆發第一次「宋夏戰爭」,經三年交戰後,雙方簽訂「慶歷和議」。期間,遼國趁機以重兵壓境,逼迫宋廷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慶歷三年(1043年),趙禎任用參知政事范仲淹等開展「慶歷新政」,企圖遏止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並及「三冗」現象,但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在東京福寧殿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謚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於永昭陵。
趙禎在位期間,北宋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史》贊曰:「《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史家將其統治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他善書法,尤擅飛白書。有《御制集》一百卷。《全宋詩》錄有其詩。
J. 宋仁宗在歷史上存在嗎
當然存在的。身為宋仁宗的趙禎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初名叫做趙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個兒子,趙禎的母親是為李宸妃。在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1014年的時候被封為慶國公,第二年被封為壽春郡王。到了天禧元年,也就是1017年的時候晉升為中書令,次年被進封升王。
當年九月被立為太子,賜名為趙禎,在乾興元年,也就是1022年的時候,宋真宗駕崩後繼位,只有13歲的趙禎上位,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在1023年的時候改元為天聖。直到1063年在汴梁的皇宮裡面去世,終年54歲,趙禎一共在位42年,是宋朝時期在位最長時間的皇帝。
在公元1063年的三月二十九日,宋仁宗在皇宮裡面駕崩,終年54歲,宋朝天下都一片哀哭不斷。就連民間的兒童乞丐都哭嚎燒紙以表哀思。宋仁宗去世的消息傳到鄰居遼國之後,遼國的君王也甚至宋仁宗是一個寬德的人,於是也讓全朝為他舉行哀思,並且還為宋仁宗立了一個衣冠琢,以表示對其的哀悼。這足以看出來,宋仁宗在位期間為百姓和全天下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在去世後才能得到如此的待遇!